四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教学提纲
小学科学四下各单元复习提纲
![小学科学四下各单元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688c21e2bd960590c67794.png)
第一单元:“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如:打雷、闪电、梳子吸引头发,脱毛衣时发出的啪啪响等。
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如尺子摩擦后吸引小纸片。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2.点亮小灯泡(1)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交流电。
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2)我们课堂上现在做实验用的是1.5V的干电池,对人体无害。
(3) 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
这个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电路一般由电源、电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4)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必须把两个连接点全部接入电路中,分别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流才能通过灯丝,灯泡发亮。
(5)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
3.简单电路(1)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4.电路出故障了(1)出故障的电路,可以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时要对电路各部分分别进行多次检测,找到出故障的部分。
(2)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5.导体与绝缘体(1)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有铁、铜、铝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等。
(2)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3)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48a9e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1.png)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要点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且都具有(繁殖)功能。
3、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1)用眼睛看:①肉眼观察种子颜色、形状、大小及其(显著特征)。
②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细微结构)和颗粒较小的种子。
(2)用手摸:(软硬)和(光滑程度)。
(3)用鼻子闻:(气味)。
(4)用工具测量:(重量)、(大小)等4、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其中胚分为(胚根)、(胚芽)和(子叶)三部分。
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5.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2、种植凤仙花1、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受过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选种)。
我们可以将凤仙花的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种子应挑出去,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凤仙花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每年的(4月份)。
3、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观察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4、有些植物可用(茎)繁殖后代,如(天竺葵)、(土豆);有些植物可以用(叶)繁殖后代,如(秋海棠)。
3、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且生长速度(快)。
3、根生长的方向和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无论把种子的种脐朝什么方向放置,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4、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的蒸发)。
202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cf29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b.png)
202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
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202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
识点。
1. 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是通过观察、测量和辨别来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
- 科学实验要遵守实验步骤,包括准备材料、制定实验计划、
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和总结实验。
-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戴好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 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2. 科学工具
- 科学工具是帮助我们观察、测量和实验的工具。
- 常见的科学工具有显微镜、量杯、天平、磁铁等。
- 科学工具要正确使用,保持清洁和完整。
3. 物体的性质
- 物体的性质是指描述物体特征的特点。
- 物体的性质可以分为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
- 物体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比较来判断。
4. 细胞的结构
- 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
- 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 细胞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
5. 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但它们也有一些不同。
- 动物可以移动,植物不能移动。
- 动物需要吃食物来生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
以上是202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1](https://img.taocdn.com/s3/m/9951b774f524ccbff0218419.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四年级科学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科版2017)知识梳理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种子:显花植物所特有的器官,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3.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1)看:用肉眼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及其他显著特征;然后用放大镜观察颗粒较小的种子的特征。
(2)摸:用手摸摸种子的软硬、光滑程度。
(3)闻:用鼻子闻一闻种子的气味。
(4)测量:了解种子的重量、体积等。
(5)观察记录: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可以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相同。
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种子名称颜色大小(厘米)形状蚕豆青绿色至棕褐色 1.2~1.5 肾形花生浅红色、淡褐色0.5~1.5 椭圆形玉米黄、白、黑、紫色0.5~1 楔形小麦黄色6~8 卵圆形菜豆白色、褐色或有花斑0.9~2 肾形4.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5.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蚕豆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的结构(1)子叶:储藏或转运营养物质。
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6.胚乳:储藏着营养物质。
(1)胚乳不是胚的结构。
(2)有些种子没有胚乳,如蚕豆种子、菜豆种子等。
7.虽然种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实验探究:取一粒干的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1.用眼睛直接观察两粒种子外部的颜色、大小、形状及其他显著特征;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两粒种子的内部结构。
2.用手摸一摸两粒种子的外部,感觉种皮的软硬、光滑程度。
3.用鼻子闻一闻两粒种子是否存在特殊气味。
4.轻轻地剥去种皮,将“豆瓣”分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0c17c4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2.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又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例如,菜豆种子的子叶有两片,储存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有一片,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2. 种子的萌发。
-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 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 根、茎、叶的生长。
- 根的作用。
- 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 根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如大豆的根)和须根系(如小麦的根)。
- 茎的作用。
- 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花、果实等器官;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
- 茎的形态多样,有直立茎(如杨树的茎)、缠绕茎(如牵牛花的茎)、攀缘茎(如葡萄的茎)、匍匐茎(如草莓的茎)。
- 叶的作用。
- 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 叶还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还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4. 植物的开花结果。
- 花的结构。
-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 传粉。
- 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如豌豆花)和异花传粉(如油菜花)。
异花传粉主要依靠昆虫(如蜜蜂、蝴蝶等)或风力等外界因素。
- 受精。
- 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
2023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
![2023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c9aa3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1.png)
2023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问点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1种子里孕育着生命1.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
2.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头生命的。
3.各种种子的外形特点植物的种子名称外形特点番茄的种子水滴形,黄色,外表粗糙。
黄瓜的种子橄榄形,乳白色,外表平坦。
蚕豆的种子类似人脚的扁平状,外表平坦,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苹果的种子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外表平坦。
红松的种子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冬瓜的种子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枣子的种子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4.浸泡过的种子与没有浸泡过的种子之间的区分:浸泡后的种子变大、变软,种皮颜色变浅……5.观看种子的外部特征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才能观看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①看:用肉眼观看种子的颜色、外形和大小及其他显著特征,然后用显微镜观看颗粒较小的种子的特征。
②摸:用手摸摸种子的软硬、光滑程度。
③闻:用鼻子闻一闻种子的气味。
④测量:了解种子的重量、体积等。
⑤观看记录:观看不同植物的种子,可以觉察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一样。
将观看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6.作为一粒种子,根本上都包括种皮、胚、胚芽、胚根、子叶等几个局部。
7.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局部,是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局部所组成。
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8.不同植物的种子外形、大小、颜色、光滑程度、软硬程度、气味等外部特征各不一样。
9.虽然不同植物的种子,外部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过种子的内部构造又有一样之处,一般来讲植物的种子都包括种皮、胚、胚根、胚芽、子叶几个局部。
10.种子的构造及各局部的作用: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局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局部,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养分物质的作用。
由此看出种子中的胚将来发育成的植物体,所以胚是植物幼小的生命体。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分析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4970cf49649b6648d747e9.png)
、制造“电路检测器”的方法,以及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见科学书第9页;1、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2、电池的铜帽一端是(正极),锌壳一端为(负极)。
3、用导线直接将电池的两端连接起来会发生(短路),不仅小灯泡不会发亮,电池还会很快被损坏。
4、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的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5、试验用小电池的电是每块1.5V的直流电。
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6、可能造成电路中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A、小灯泡坏了。
B、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C、电池没电了。
D、导线中间断了等等~7、人是导体,大地也是导体,很多潮湿的物体也是导体,我们在生活中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发生,要好好的保护绝缘材料。
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等等~~8、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
9、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课本插图:1、课本第5页《小灯泡示意图》2、课本第6页《简单电路连接》3、课本第8页《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重点试验:1、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乐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
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在下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你认为有几种可能就画几种可能)二、新的科学概念: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普通的油菜花由萼片(4)、花瓣(4)、雄蕊(6)、雌蕊(1)四部分组成。
生长变化的过程:花蕾-开花-凋谢-果荚。
3、构造齐全的花,由花瓣、花萼、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如油菜花是完全花。
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如南瓜花是不完全花。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上课讲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7c110ac172ded630b1cb64b.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一、电单元科学概念:1、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平时不显示带电,是因为物质同时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所以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常见的静电现象:打雷闪电、冬天脱毛衣,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劈啪声”、梳头时头发和梳子会相互吸引、塑料梳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冬天干燥时,两个人相互接触会有触电的感觉等。
5、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
交流电有220V的电和高压电,会致人死亡。
6、电还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
7、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8、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
电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
9、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10、像铜丝那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
像塑料那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纸……。
11、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2、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13、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家庭一般用并联。
14、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比用一节电池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小灯泡不会更亮。
15、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比只用一个灯泡发光暗些。
两个灯泡并联起来,灯泡亮度和用一个灯泡一样。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d603a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b.png)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的生命的。
2、解剖种子的顺序是先剖开种皮,在分开子叶,然后在用放大镜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
3、种子的种皮能保护内部的组织结构。
4、观察植物的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式是用嘴尝。
5、浸泡一天的种子的胚芽变长。
6、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咬坏。
6、浸泡一天的蚕豆种子,种子外部的种皮破裂,内部的胚根和胚芽开始萌发。
7、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种子,减少水分流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形成根;子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1、我们选种子时,要选择那些丰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应该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3、种植凤仙花应该选择的季节是春季。
4、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5、最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是潮湿、松软的土壤。
6、播种后一般经过7到10天凤仙花的种子会萌收回幼苗。
7、凤仙花种子萌发需要相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泥土等必备前提。
8、播种凤仙花种子时,要先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口上,然后再放适量的土。
放一块小瓦片的目的是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
9、播种凤仙花时,凤仙花种子埋入土中的合理深度大约为1厘米。
10、播种完成后,要在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适量的水是指使土壤湿润即可。
11、播种完成后,要将花盆放在温暖的地方。
12、播种凤仙花时,要挑选丰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丰满的种子储备的营养更丰富,更利于萌发,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能保证胚是完整的。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四年级科学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提纲
![四年级科学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e020a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0.png)
科学(四下)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提纲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 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3. 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细微结构和颗粒较小的种子的特征。
4. 不同植物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都有胚。
5. 种子一般都由种皮 和 胚 两部分组成。
种皮的作用是保护种子,胚的功能是发育成植物。
具体结构及其如下图(需牢记,且会填图)6. 中的沉浮。
7. 在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使用测量纸袋等方式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8. 9. 10.铃薯块茎、洋葱鳞茎、番薯块根、多肉的叶等)11.12.(3)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水面下降。
14. 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E15.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常见的有直根系、须根系和变态根。
16.光。
17.(1)实验现象:将凤仙花的茎纵切开,发现茎的纵切面上有红色的线状结构。
将凤仙花的茎横切开,发现茎的横切面上有红色的点状结构。
(2)实验结论:茎具有运输的作用。
21.不同形态的茎(书P12)部分撕下来。
柳树、杨树、桑树等。
27.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传粉的过程。
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
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昆虫传播花粉的叫麻等;(2)异花传粉;(3)风媒花,如杨树、栎树、桦树等;(4)虫媒花,如油菜花、白菜花、桃花等。
胚珠发育而来)两部分。
31.果皮的作用是能保护种子,使种子正常发育。
32.苹果、桃子、西瓜等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果皮,豌豆、莲子、花生等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种子。
33.34.凤仙花的一生(生命周期)大约至少需要三个月,凤仙花的茎在发芽之后,长出花蕾之前是快速生长期,开花后茎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这与开花后叶片产生的养分更多提供给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有关。
人教版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背诵提纲
![人教版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背诵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a34b15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9.png)
第一单元天气与气候1、什么叫气温?答: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指在(室外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的空旷处)(距离地面1.5米)测得的(空气温度)2、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一般有哪几类?答:有定时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还有日匀温,月匀温、年匀温。
日最高气温在(14:00),日最低气温在是在日出前后3、用什么测量气温?答:气象人员一般用装在百叶箱时的(气温计)测量气温,气温计上有(温度单位)、(刻度)(液柱)(玻璃泡),读温度计上温度时,眼睛一定要平视液柱中的液面。
不同的温度计里分别装有酒精、煤油、水银等液体。
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百叶箱的装置是什么样的?百叶箱一般安放在草坪上箱门向北开,以免阳光直射入箱内。
箱内温度表的玻璃泡要距离地面1.5米在右。
百叶箱中除了安装着温度表外,还安装着测量大气湿度的湿度表。
5、什么叫风向?有几种风向?答:风吹来的方向就叫风向,风向有8种:东、西、南、北风,东南风、西南风、东北风、西北风6、什么是风力?答:风力指风的强度,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海面的物体上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分为13级,最小的0级,最大12级,(风力歌见书第七面)7、气象台一般用什么测量风向和风速?答:用风向风速仪测量,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风向,根据风杯的转速可以计算出风速,风速一般以米/秒(m/s)为单位。
8、什么叫云量?答:云量是指云遮蔽的天空情况。
把观察范围内的天空均分为10份,估计云遮蔽的份数,就据云量,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为晴云多云和阴。
云量为0-2之间为晴,云量在3-5之间为少云。
云量在5-7之间的为多云,在8以上的为阴9、什么叫降雨量?答: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平地上(假定无蒸发、渗漏、流失等)的雨水深度,称为降雨量。
通常用雨量器测定,以毫米为单位。
雨、雪、冰雹等都属于降水。
10、漏斗雨量器的组成?答:有盛水器、漏斗、储水筒、储水瓶、另配有量杯。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0889fa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4.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通常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科学、生物学、物理学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知识点,具体内容会根据教材版本和课程安排有所不同:地球科学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板块构造:学习地球表面的板块如何相互作用,包括板块的移动、碰撞和分离。
3. 自然灾害:了解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生物学1. 生物多样性: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生物分类:学习生物的分类系统,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3. 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4. 食物链和食物网:学习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的方式。
物理学1. 力和运动:了解力的概念,学习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2. 简单机械: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 能量转换:学习能量的不同形式,如动能、势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环境科学1. 自然资源: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 环境保护:学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污染的类型和防治方法。
3. 气候变化:认识全球变暖现象,了解其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学习如何通过观察来收集信息。
2. 实验: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假设、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
3. 科学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以上知识点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自然科学基础,帮助他们建立对科学世界的初步认识。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每课知识点梳理附单元复习要点(含练习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每课知识点梳理附单元复习要点(含练习卷)](https://img.taocdn.com/s3/m/5d2505cba300a6c30d229f21.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每课知识点梳理附单元知识点复习+单元复习测试卷目录第一单元《电》每课知识点梳理归纳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2、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3、现象。
4、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56、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人体也带有静电。
7、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8、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9、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10、电路:11第2课点亮小灯泡1、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234来。
5、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不仅小灯泡不6、小灯泡的构造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7、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是电流经过灯丝,形成通8、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9、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第3课简单电路12、电从电池的正极(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最基本的电路连4、在简单电路中,电源、导线和用电器是必须的,但开关不是必须的。
5、电路中导线的作用跟自来水管功能相似。
第4课电路出故障了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电路出故障了,2、电路检测器是一个简单电路,由电池、小灯泡和若干导线组合而成。
3、电路检测器只适合电池类电路,但不能检测45、使用前先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破损,只要将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6、检测前,先把故障电路中的干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7、检测时,如果灯亮说明正常。
8、检测小灯泡时,只要检测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即可。
第5课导体与绝缘体1、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一般情况下多数金属;物质叫做绝缘体,绝缘体包括塑料、布、纸张等。
23、检测材料是否容易导电,可以借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教科 第1单元 四年级下 重点提纲
![教科 第1单元 四年级下 重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572dc2cee06eff9aef807ca.png)
第一单元《电》复习提纲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组成。
(会填图P5)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会画实物图和电路图P7—8)11.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⑤开关坏了。
12.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哪里出了问题。
检测时要检3次,以确保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3.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4.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电灯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
15.会分析和记录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P17)16.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17.两节电池串联,电压是3V,小灯泡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电压还是1.5V,小灯泡亮度正常。
18.两个小灯泡串联,一节电池的电压1.5V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小灯泡比较暗;两节小灯泡并联,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1.5V,小灯泡亮度正常。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92bb5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9.png)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一、概览欢迎来到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学习之旅!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一起见证植物的神奇生长过程,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生命力。
我们将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深入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共同揭开植物生长的奥秘。
首先我们要明白,植物的成长是一个充满奇妙和变化的过程。
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植物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它们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和衰老。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会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生长变化,比如种子的萌发、根的生长、茎的伸长和叶子的展开等等。
这些都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这个单元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我们会了解到种子是如何破土而出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吸收养分和水分来滋养自己的成长。
我们还会学习植物的根、茎、叶等各个部分的作用,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帮助植物茁壮成长的。
此外我们还会探讨阳光、水分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植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的。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理解。
我们将亲手种植一株植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过程,了解它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同时我们还会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这个单元将带领我们走进植物的世界,感受它们的生长变化,探索它们的生命奥秘。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个充满乐趣和知识的旅程吧!1. 简述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意义,即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我们主要就是要了解植物从种子到生长的过程。
听起来好像很日常,但其实里面隐藏着许多我们平时可能没注意到的小秘密和神奇的变化。
学习这个单元,对我们小朋友来说,真的很有意义哦!想象一下每一颗植物的种子,都像一个小小的梦想,等待着我们用爱心和时间去灌溉。
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奇妙之处。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62a82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2.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围绕“自然界的水”这一主题,通过对水的性质、水的循环、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知识点概述1. 水的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表面张力。
- 水的化学性质: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 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形态存在。
2. 水的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
-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工业排放、农业灌溉、城市排水等。
3. 水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 水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
- 水资源保护措施:节约用水、治理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4. 水的利用- 农业用水:灌溉农田,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 工业用水: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洗涤、运输等。
- 生活用水:饮用、洗浴、清洁等。
- 水力发电:利用水的动能进行发电。
三、实验与探究1. 观察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3. 调查本地水资源状况和水污染情况。
4. 设计节约用水的方案。
四、思考与应用1. 讨论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分析本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3. 探索水的净化方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评估与反馈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实验报告和探究活动,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长期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附录- 相关概念解释- 扩展阅读材料- 实践活动指南请注意,本文档为知识点概述,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ba24cd3a6c30c2258019e97.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宜宾县柳嘉镇小武兵第一单元《电》第一课1、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所以物体显示带电了。
2、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靠近时(互相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靠近时(互相吸引)。
4、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第二课1、电池的铜帽一端是(正极),锌壳一端为(负极)。
2、用导线直接将电池的两端连接起来会发生(短路),不仅小灯泡不会发亮,电池还会很快被损坏。
3、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的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4、试验用小电池的电是每块1.5V的直流电。
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第三课1、导线、电池、小灯泡就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使两个灯泡亮起来有两种连接方式。
(课本P8)第四课1、不能用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电器电路。
2、可能造成电路中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A、小灯泡坏了。
B、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C、电池没电了。
D、导线中间断了等等~第五课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
导体能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2、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绝缘体)。
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3、我们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否导电时,应该重复检测一次。
4、身边的导体有:5、身边的绝缘体有:6、人是导体,大地也是导体,很多潮湿的物体也是导体,我们在生活中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发生,要好好的保护绝缘材料。
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等等~~第六课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第七课1、电路连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四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学生姓名:家长签字:1-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1-1、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1-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1-1、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1-1、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1-1、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1-1、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1、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做电路。
1-1、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1-1、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1-1、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
在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大气中云层之间由于摩擦产生大量电荷,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并产生闪电。
1-1、为了避免落地雷对房屋的破坏,人们通常在屋顶最高处安装金属制造的避雷针和避雷带,通过金属导体与大地相连接,利用尖端放电,使建筑物上积聚的电荷逐渐释放,以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
1-1、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头发,梳子会吸引头发;用梳子慢慢接近纸屑,梳子会吸引纸屑、;摘下羊毛织成的帽子,帽子会吸引头发。
1-1、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当它们靠近时会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注: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各带上不同的电荷,异种电相互吸引。
1-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才能正常工作的。
1-1、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这时两个气球相互排斥,这是因为两个气球带上了相同的电荷(-),同种电相互排斥。
1-2、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1-2、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1-2、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且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1-2、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不仅小灯泡不能发亮,而且电池会发热并很快消耗和损坏,所以应该尽快切断电流。
1-2、小灯泡的构造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2个连接点组成。
1-2、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1-2、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2、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电流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1-2、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
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
1-2、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1-3、电从电池的正极(+)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负极(—)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1-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1-3、在简单电路中,电源、导线和用电器是必须的,但开关不是必须的。
1-3、电路中导线的作用跟自来水管功能相似。
1-4、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1-4、电路检测器是一个简单电路,由电池、小灯泡和若干导线组合而成。
1-4、电路检测器只适合电池类电路,但不能检测220V的家用电路。
1-4、使用电路检测器时,先检查电路各部分是否接上,再使用电路检测器。
1-4、使用前先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破损,只要将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即可,如果灯亮说明可以正常使用。
1-4、检测前,先把故障电路中的干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1-4、检测时,不需要逐个拆除检测,可以直接在电路中逐一进行检测,如果灯亮说明正常。
1-4、检测小灯泡时,只要检测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即可。
1-4、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需进行多次检测。
1-5、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一般情况下多数金属属于导体,还有人体和水也属于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绝缘体包括塑料、布、纸张等。
1-5、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1-5、检测材料是否容易导电,可以借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1-5、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绝缘体。
1-5、电线外面用塑料包裹,是因为塑料为绝缘体。
1-5、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的手触摸它们。
1-6、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1-6、开关进行电路连接和断开的部分需要用金属来做导体,而其他地方必须用绝缘体如:塑料等来做。
1-6、常见的开关有遥控开关、闸刀开关、按压开关、旋钮开关和拉线开关等。
1-6、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
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如图: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1-7、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1-7、同一电路中的电池,串联电池连接的比并联电池连接的小灯泡亮。
1-7、同一电路中的小灯泡,并联连接的小灯泡比串联连接的小灯泡亮。
1-7、电线使用久了,外面的塑料皮会老化,可能发生漏电现象。
1-7、最可能损坏干电池的是电路短路。
1-7、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字母v表示。
常见的电路一般分并联和串联两种连接方法。
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如下图: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小灯泡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1-7、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
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这些带有高压电的地方。
因为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注:同时这些高耸的物体容易带电的云产生静电感应,产生放电,使人也因此遭受雷击。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会有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种现象?(P1)答:头发会被梳子吸起来。
这是因为静电的作用。
2、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哪些是用交流电作电源的?(P6)答:手电筒、电动剃须刀、电冰箱、电灯、电视机等。
手电筒、电动剃须刀是用电池作电源的;电冰箱、电灯、电视机是用交流电作电源的。
3、请你提出几条家庭节约用电的建议?(P6)答:电器在不用时,要拔掉插头;晚上,人离开房间要及时关灯;夏天空调的温度不要调得很低等。
4、你知道哪些安全用电常识?答:①不能用湿手接触带电设备,也不能用湿布擦带电设备;②在使用电器时,应先插电源插头,然后开电器开关;用完后应先关掉电器开关,然后拔电源插头;③不要在同一个电源插座上接入太多的电器;④在户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架线铁塔;⑤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要射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空旷处的大树容易遭雷击。
5、举例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答:大多数金属:如金、银、铜、铁、铝等都导体,人体、水、大地也是导体;大多数非金属:如干木头、头发、纸、塑料、陶瓷、玻璃、橡胶等都是绝缘体。
6、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用途?答: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7、你见过哪些开关?都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好处?答:①光控开关:路灯;天亮了,会自动熄灯,节约用电。
②声控开关:楼道灯;晚上有声音,灯会自动亮,方便节能;③温控开关:空调器、电饭锅;到设定的温度时会自动关闭;方便节能。
④红外遥控开关:电视机;远距离开关,方便。
⑤定时开关:电扇;按设定的时间关闭,方便。
8、两节电池有什么不同连接方法?答: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一种是把电池串联,一种是把电池并联。
9、把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使用有什么特点?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 ,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