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基本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中考40首古诗知识点总结

中考40首古诗知识点总结

中考40首古诗知识点总结古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学习古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中考中,古诗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就中考中常见的40首古诗进行了知识点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中考。

1. 《静夜思》——李白知识点:-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诗中使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个经典的描写手法,表达了夜晚的宁静和孤独。

-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塑造了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境界。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知识点:-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高远的境界,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文人士大夫的风采。

- 诗中使用了“白云千里几时休,只在此山中”这个蕴含哲理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豁达和对人生的慨叹。

3. 《春晓》——孟浩然知识点:-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清晨景象,表现了孟浩然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 诗中使用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样的意象描写,展现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生活的美好。

4. 《江南春》——白居易知识点:-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 诗中使用了“春光东盛”和“绿水西流”这样的对比手法,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秀美和生机,以及诗人的深情厚意。

5. 《将进酒》——李白知识点:-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酒宴和豪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豪放洒脱的性格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 诗中使用了“大醉以求其欢”和“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的豪情壮志和亦庸亦逸的诗句,展现了诗人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6.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知识点:-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

九年级中考古诗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中考古诗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中考古诗必考知识点古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考中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

在九年级中考中,经常会涉及到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

因此,掌握古诗的必考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九年级中考古诗必考知识点,帮助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诗的格律在九年级中考中,诗的格律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格律是指古诗中的韵律和格式要求。

古诗的格律有平仄、押韵和句式等要素。

1. 平仄:平仄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发音高低的对立。

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平声指音节的声调平缓,发音较低;仄声指音节的声调有起伏,发音较高。

2. 押韵:古诗中的押韵是指诗句的末尾音节相同或相近。

押韵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常见的押韵方式有平仄押韵和全韵押韵两种。

3. 句式:古诗的句式是指句子的结构和形式。

常见的句式有五言句式和七言句式。

五言句式指每句五个字;七言句式指每句七个字。

句式的选择会影响整首诗的格律和韵律。

二、诗的造诣除了格律,九年级中考中还要求学生对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掌握。

1. 意境:古诗通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情感或描绘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生需要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所创造出的意境,包括描写景观的意境、抒发情感的意境等。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诗中运用的各种言语技巧和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

学生需要在阅读古诗时能够辨别和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并从中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三、文化背景在九年级中考的古诗中,经常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非常重要。

1. 典故:古诗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典故和历史事件。

学生需要对常见的典故有所了解,以便能够理解并解读古诗中的典故意义。

2. 文化符号: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特定的符号和象征,如梅花、松树等。

这些符号和象征在古诗中被广泛使用,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并解读其中的文化意义。

四、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在九年级中考中,古诗题型多种多样,常见的题型有填空、判断、解释词义等。

语文中考古诗词知识点归纳

语文中考古诗词知识点归纳

语文中考古诗词知识点归纳
语文中考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
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对古
诗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首先,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古诗词包括诗、词、曲、赋等多种文
学形式,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古诗词的创作时期跨越了从先
秦到清末的漫长历史,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其次,掌握古诗词的分类。

按照形式,古诗词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等,而近体诗则包括律诗和绝句。

按照
内容,古诗词可分为咏史、咏物、抒情、议论等类别。

再次,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鉴赏古诗词需要从语言、意象、情感、结构等方面入手。

要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
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章法。

此外,熟悉古诗词的创作技巧。

古诗词的创作技巧包括对仗、排比、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平仄、押韵等音韵技巧。

掌握这些技巧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韵味。

最后,积累古诗词的名句和名篇。

通过背诵和默写,可以加深对古诗
词的记忆和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结束语:通过对古诗词知识点的归纳和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欣
赏和理解这些古代文学的精华,还能够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与古人情感
共鸣的点,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知识手册汇总(全国通用版):专题01 七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知识手册汇总(全国通用版):专题01 七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1.《观沧海》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次北固山下》4.《天净沙·秋思》5.《夜雨寄北》1.《观沧海》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

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诗歌翻译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

以下内容皆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中考语文必备古诗的重点考点

中考语文必备古诗的重点考点

中考语文必备古诗的重点考点中考语文必备古诗的重点考点1.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0.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1)——古诗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1)——古诗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一)第一部分:知识梳理古诗基础知识整理一、诗歌的概念:狭义:仅指唐诗,不包括词、曲。

广义:包括诗、词、曲在内。

二、诗歌的体裁:(诗歌的外在形态)1.广义的诗歌分为:诗、词、曲。

2.诗的体裁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词的体裁分类:(别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等)(1)按字数分类: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2)按段数分类: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三段为三叠、四段为四叠(3)词牌和题目: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为词牌,赤壁怀古为题目。

识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注意:题目有时可以省略,但是词牌不可省略4.曲的体裁分类:(别称词余、乐府)(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套曲)(2)杂剧(3)宫调、曲牌与题目:如《[南吕]四块玉闲适》《[双调]大德歌冬》南吕,双调是宫调,四块玉和大德歌是曲牌,闲适和冬是题目三、诗歌的题裁及常见思想感情:☆1.送别诗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字眼:折柳、长亭、西楼、南浦、斜阳、酒、劳歌、骊歌等(古人常: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2.思乡怀人羁旅诗总体情感:对家乡及家人的思念之情。

常见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常见思想情感精细分类: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常见字眼:月、雁、笛、柳、清秋、黄昏、征蓬、游子、浮萍、浮云3.边塞战争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重点知识点梳理及复习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重点知识点梳理及复习

古诗词鉴赏训练九大规律:(一)咏史怀古诗(二)咏物言志诗(三)送别怀人诗(四)羁旅思乡诗(五)边塞征战诗(六)山水田园诗(七)即事(景)怀诗(八)哲理诗句(九)用典诗句(一)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例子: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世事变化难料。

2,“生子当如孙仲谋。

”▶抒发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爱国思想,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予以揭露和批判。

(二)咏物言志诗▶▶▶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③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常用技法①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自比)、象征、拟人和对比。

②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例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青年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春泥自喻,表现了诗人辞官后仍关心着国家命运、乐于奉献的宽广胸怀。

(三)送别怀人诗▶▶▶常见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

▶▶▶常用技法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七个高频考点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七个高频考点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七个高频考点考点一词句理解提问方式:①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②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旨趣。

可概括为:写法+句意+情感考点二意境描绘提问方式: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③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答题模式: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的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概括为:翻译诗句+写法+情感考点三主旨把握1.审标题,提取信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的题目就交代了很多信息。

2.看作者,知人论世。

3.品局部,抓住关键。

中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统摄全篇,这其实正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4.看注释,破解难点。

注释一方面是对诗歌的难点进行解释,另一方面是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

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抓整体,全面参照。

一是抓全诗的意象情感;二是抓尾联末句。

考点四语言赏析提问方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④请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模式: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该诗的语言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考点五技巧分析提问方式:①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②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③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模式: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知识手册汇总(全国通用版):专题09 九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二)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知识手册汇总(全国通用版):专题09 九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二)

九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二)1.《十五从军征》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过零丁洋》5.《山坡羊·潼关怀古》1.《十五从军征》一、文学常识《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

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中国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二、诗歌背景《十五从军征》晋代已入乐。

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

这首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三、诗歌翻译【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野的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羹(gēng):糊状的菜。

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一、哲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二、生活情趣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三、读书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8、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四、奉献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

中考古诗词阅读知识点总结

中考古诗词阅读知识点总结

中考古诗词阅读知识点总结一、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形式1. 古诗词的定义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文人在特定语言和音乐形式下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以韵律和音乐性见长,多用五言、七言等句式,并具有含蓄、形象、含蓄和感情的特点。

2. 唐诗和宋词的特点唐诗是指在唐代创作的诗歌,以诗人王之涣为代表。

其特点是兼具情感和艺术性,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富有表现力。

而宋词是在宋代创作的词体作品,宋代词人苏轼等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和自然流畅的表达手法著称。

宋词较唐诗更注重音乐性和言语意境。

3. 古诗词的体裁古诗词包括诗和词两大体裁。

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分为绝句、律诗、长短句等不同的形式;词则是唐宋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以调为主要音乐形式、结构抑制性较强的诗体。

常见的词有《水调歌头》《满江红》等。

4. 常见的古诗词题材古诗词的创作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爱情婉约、思乡怀古、宴饮作乐、忧国忧民等。

不同的题材展现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和人生态度,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二、古诗词的作者和流派1. 唐代诗人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陆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之涣、白居易等。

他们不仅各具特色,而且各有成就,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宋代词人宋代是中国古代词体诗的鼎盛时期,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欧阳修等皆是著名的词人。

他们以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影响并推动了宋代词作品的繁荣。

3. 不同流派的古诗词在诗词创作中,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例如,唐代的白居易擅长写田园诗,而李商隐则以婉约诗见长;苏轼擅长豪放洒脱的词作,李清照则以温婉婉约的风格被后人赞誉。

三、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表达1. 诗词的语言表达古诗词的语言表达通常具有含蓄、抒情和意境美的特点。

诗人通常采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等等。

2. 诗词的意境表达古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上有独特的魅力,其表达手法多样,有时以写景抒怀,有时以借物抒情,有时以婉约表达情思。

中考古诗词常用知识点归纳

中考古诗词常用知识点归纳

中考古诗词常用知识点归纳
中考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学
素养,也是对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的考验。

以下是一些中考古诗词常用
的知识点归纳:
1. 诗词作者与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诗词创作的时代
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2. 诗词体裁:掌握不同诗词体裁的特点,如律诗、绝句、词、曲等,
以及它们在形式上的差异。

3. 诗词内容:熟悉诗词的主题思想,包括抒情、咏史、写景、议论等。

4. 诗词形式:了解诗词的格律,包括平仄、对仗、押韵等,以及它们
在诗词中的运用。

5. 诗词语言: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以及诗词中的典故、成语等。

6. 诗词鉴赏: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思想等方面鉴赏诗词,能够
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7. 诗词默写:掌握诗词的默写技巧,包括对诗词内容的记忆、理解以
及书写的准确性。

8. 诗词翻译:了解诗词的翻译方法,能够将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同时保持原诗的意境和韵味。

9. 诗词创作:尝试自己创作诗词,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10. 诗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认识到诗词与历史、地理、哲学等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通过对中考古诗词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归纳,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诗词的学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中考语文26篇古诗词复习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26篇古诗词复习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26篇古诗词复习知识归纳]中考语文 26 篇古诗词复习知识归纳中考语文 26 篇古诗词复习知识归纳 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

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

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想内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

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名句赏析】后两句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思想内容】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下阕诗人是真的认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方面可以老当益壮。

诗人虽被贬谪黄州,却仍旷达乐观,不服老,不叹老,自强不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样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思想内容】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村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中考古诗词默写重点

中考古诗词默写重点

中考古诗词默写重点一、经典诗人及其代表作。

1. 李白。

- 重点默写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解析:你看啊,这李白多潇洒,喝酒都得是金樽盛着清酒,玉盘装着珍馐美味。

可他呢,端起酒杯又放下筷子,吃不下啊,拔出剑来四处张望,心里一片茫然。

这几句把他在仕途不顺时那种矛盾、苦闷的心情表现得超形象。

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特别纠结的事儿,吃不下饭,坐立不安似的。

- 重点默写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景色描写得多妙啊,杨花飘落,子规啼叫,一片凄凉景象。

然后他听说好友被贬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心里可着急了,就想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明月陪着好友到夜郎西。

这就像是我们想陪着朋友度过难关,可自己又去不了,就找个靠谱的“快递员”——明月,把自己的关心给送过去。

2. 杜甫。

- 重点默写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析:老杜这人啊,自己的茅屋都被秋风刮破了,还想着天下的穷苦人。

他希望有很多大房子,能让天下贫寒的人都开心。

这境界,简直了!他最后还说,啥时候能看到这样的房子,就算自己的屋子破了,自己冻死也愿意。

就像一个特别善良的人,自己饿着肚子,还想着让大家都吃饱饭呢。

- 重点默写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赏析:国家都破了,山河虽然还在,但是春天来了,城里到处是荒草丛生。

这时候看到花,因为感伤时事,感觉花都在流泪;听到鸟叫,因为怨恨离别,觉得鸟叫都让人心惊。

老杜把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离别的痛苦,都融入到这些景色描写里了,就像我们看电影,悲伤的时候看啥都觉得是在哭哭啼啼的。

3. 苏轼。

- 重点默写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辛弃疾。

- 重点默写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编_古诗文中考必背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编_古诗文中考必背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编_古诗文中考必背知识点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编_古诗文中考必背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诗文中考必背知识点第一册一、次北固山下唐朝王湾(重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赤壁唐朝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浣溪沙北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四、十五夜望月唐朝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五、水调歌头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朝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七、西江月南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八、《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九、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朝李白(重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第二册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重点)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二、登岳阳楼(2007年《中考复习指南》34页重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中考语文古代诗词文学常识最全总结

中考语文古代诗词文学常识最全总结

中考语文古代诗词文学常识最全总结古诗词在中考中占到了大约12分的分值,而且随着部编版教材的使用,古诗词在语文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因而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学常识能够帮助自己在考试时更好地摸清答题思路.《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关雎》(关关雎鸠)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睹物怀人、情景交融,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蒹葭》(蒹葭苍苍)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选自《乐府诗集》,此诗为汉乐府中的民歌。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龟虽寿》(神龟虽寿)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写作者隐居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

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中考语文必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背诵

中考语文必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背诵

中考语文必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背诵古诗词是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题,那么中考古诗词有哪些知识要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必备古诗词知识点背诵,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考语文诗词基础知识点1.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原文中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回乡偶书》中通过一个小小生活细节寄寓作者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杜牧《江南春》中写景的句子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0.杜甫的《望岳》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古诗文知识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古诗文知识点

《中考语文古诗文知识点全解析》引言: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掌握好古诗文知识点,无疑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系统地梳理中考语文古诗文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古诗词常见体裁1. 古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等。

其特点是篇幅较长,句式自由,押韵较为宽松,对仗要求不严格。

例如《诗经》中的《关雎》《蒹葭》,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韵律和谐。

2. 近体诗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工整;绝句每首四句。

近体诗对字数、押韵、平仄都有严格的要求。

如杜甫的《春望》是五言律诗,李白的《静夜思》是五言绝句。

二、古诗词的表现手法1. 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花比作梨花,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的洁白和繁茂。

(2)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动作。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花和鸟拟人化,表现了诗人的忧伤之情。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2. 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即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和视死如归的气节。

(2)间接抒情:通过对景物、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通过描写友人离去后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基
本知识汇总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基本知识汇总
一、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
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

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

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

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

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

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

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

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

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绿,形容词动用,使…变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

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

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

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2000年上海卷,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

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


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