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合集下载

大二马原笔记期末知识点

大二马原笔记期末知识点

大二马原笔记期末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其基本理论原则的哲学体系。

它是为了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主要包括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人的自由等方面的思想。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否定推理、对立统一法则、联系、发展等原理。

3. 辩证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它认为物质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决定的。

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法律、道德、文化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而推动的。

5.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生活决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6.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的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唯物主义强调感性认识和实践的重要性。

7. 人的自由人的自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解放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消除阶级、国家和私有制的束缚的基础上,人才能真正实现自由。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对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相比,具有独特的观点和立场。

例如,与资本主义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与唯心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物质的决定性和对经验的重视。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和法律等上层建筑;社会的发展总的来看,是不断推动生产力进步的生产关系的进步。

即是说,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历史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通过对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概括总结得出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是空想的历史观,而是实证历史研究的精神产物;不是书斋里的思辨,而是全面观察社会生产实践的真理;不靠个人的意识和意志,而是派大量的社会实际调查询问、编制和综合资料。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社会生产和劳动在社会形态中的基本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之一,就是通过劳动创造新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是人的生活第一的历史要求。

在社会生产中,劳动是一切的最终的和永久的根源;劳动是一切的财富创造者。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基本原理1.社会变革和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日益加剧的阶级斗争基础上产生的,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2.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是根本的,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3.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保证,是国家政权的表现形式,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最佳形式,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最有力的保障。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 世界观:指人们对世界、对人生、对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2. 方法论: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套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世界观,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以及事物变化的根源与动力。

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者精神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表现为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三个方面的斗争。

三、客观和主观的辩证关系1.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包含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2. 客观性:是指事物和现象在存在上的独立性和客观规律性。

3. 主观性:是指人的意识、思维和判断等活动的特点。

4. 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既强调客观规律性,又强调主观能动性。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 实践: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改造活动,也是认识的来源和准绳。

2. 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真理性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五、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1.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和实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础。

2. 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3.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力。

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 生产力: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消费资料和生产工具,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

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1.第一章第一节一之(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2-倒1(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33-1(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33-2(2)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又是未来运动的起点)。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把握二者辩证关系有重要意义。

3、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复返);33-3(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33-3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说也是物质的。

33-34(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33(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3(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3-342.第一章第一节二之(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37-3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开学说明。

38-4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第一章第一节三之(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42: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老师给)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老师给)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
3.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划分为唯物唯心【28页最后一段】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5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理解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6实践的概念特点形式
7意识能动作用的四个表现
8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的总特征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10矛盾特殊性是什么?有什么内涵?和矛盾普遍性的关系
11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
12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的实质和核心
13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14两条根本对立路线
15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在检验真理中的标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7真理的概念特点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18什么是社会存在?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绝对力量
19科学技术在社会当中的作用(正反两面)
20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概念理解
21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群众史观英雄史观为什么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2为什么实践(劳动)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128页】
23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24马克思主义把资本化为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其在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25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马原考点总结期末

马原考点总结期末

马原考点总结期末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

它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使事物发展,矛盾的主要形式是对立统一的矛盾。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点:发展性、矛盾性、否定性、辩证性。

3.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4.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对立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互转化、互为条件、共生共存。

5.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范畴:质量与数量、含义与存在、本质与现象。

6.辩证法的方法:全面性、历史性、发展性。

二、物质与精神:1.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精神是主观存在的意识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精神是物质的反映。

2.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性、客观实在性、客观性。

3.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是内容的反映,形式对内容的反映是一种概括。

4.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物质世界在人类大脑中的反映。

三、实践和认识:1.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实践的结果。

2.认识的本质和特点:认识是人类对世界的反映,是对事物属性和规律的认识。

3.认识的辩证特点: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普遍性和个别性的辩证统一。

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认识,是对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总之,《马原》的学习主要涉及唯物辩证法、物质与精神、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在备考期末考试时,我们要重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理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辩证法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

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马原理期末重点

马原理期末重点

马原理期末重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宇宙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和发展性。

它通过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矛盾。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某些个人的意志。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存在的根本形式,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指出,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物质生产方式。

2.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指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的,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关键。

3.人的社会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个体的发展和自由是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人的社会性原理强调人类是社会关系的创造者和变革者。

4.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矛盾,在矛盾的对立面中体现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它通过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矛盾和发展,使人们从片面和表面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貌。

2.实证主义方法:实证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它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观察来验证和证明理论,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客观真实和可重复性的原则。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1.指导改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指导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解放思想和推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放思想,推动实践。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的;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内在的矛盾性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基础。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实践的反映。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4. 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这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社会形态的更替等规律。

5.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阶级是根本的社会政治实体。

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

6.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在矛盾推动而产生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它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等内容。

2.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包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过程、规律、方法和哲学基本原理的阐述。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对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研究。

4.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包括对道德、价值、人的本质、人的自由等问题的阐述。

5.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规律等问题的阐述。

马原期末重点总结

马原期末重点总结

马原期末重点总结1. 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先进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实践指导。

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基本范畴包括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发展。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源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实践的本质是人类与自然的物质交往,包括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认识实践。

4. 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从实践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再从抽象的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感性认识。

5. 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矛盾论的基本观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论的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

6. 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历史辩证法是研究历史发展规律的方法论,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连续性、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

7.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是能动的,能够通过对客体的实践改造来认识客体。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辩证的,既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又受客观规律的限制。

8. 必然性与自由意志的关系必然性与自由意志的关系是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必然性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自由意志是对主观能动性的实现。

必然性与自由意志是辩证的统一,在实践中实现。

9. 实践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实践的历史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实践的社会条件是指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

实践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决定了人类实践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10. 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重要范畴,是社会实践目标与人的需要的统一。

大二马原考试重点知识期末

大二马原考试重点知识期末

大二马原考试重点知识期末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门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课程,对于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二马原考试的临近,复习重点知识是学生们备战考试的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将总结和归纳大二马原考试的重点知识,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备考。

以下是大二马原考试的重点知识概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至关重要。

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以下重点知识:•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对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以下重点知识:•价值规律和剥削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以下重点知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总布局•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经济制度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科学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以下重点知识:•社会结构与社会变革•阶级、阶级斗争和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上是大二马原考试的重点知识概述,同学们在复习和备考时可以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

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将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中。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

马原期末总复习知识点重点汇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极其理论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列宁的物质概念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2023重点期末

马原2023重点期末

马原2023重点期末文档摘要本文档旨在总结和归纳2023年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马原)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帮助学生高效备考期末考试。

文章包括了重要的理论概念、学习方法以及应试技巧,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学习指南,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理论概念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

•剩余价值论: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人的解放、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个性。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阶级斗争理论:阶级对立、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在革命后的政权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的理论体系。

•世界历史发展阶段理论:人类历史进程的基本阶段与未来社会的展望。

二、学习方法1. 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重点理解每个章节的核心概念和思想,建立起知识的框架。

•根据教材和课堂笔记中的示例和案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制作思维导图和总结归纳•使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脉络进行整理,形成层次清晰的思维框架。

•对每个章节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记忆和梳理重要内容。

3. 划重点和做习题•阅读教材时,标记重要内容和关键概念。

•练习做课后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参加讨论和小组学习•参加课堂讨论,与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组织小组学习,共同研究和解决难点问题。

三、应试技巧1. 熟悉考试大纲和重点•充分了解考试大纲,知道重点和考点在哪里。

•针对重点内容做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训练。

2. 合理安排时间和复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

•将时间集中在复习难点和重点内容上。

3. 考前集中复习和及时回顾•考前集中时间复习重点内容,确保掌握要点。

•通过回顾,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4. 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特点•做往年试题和模拟卷,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特点。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绪论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 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与基精神实质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其现代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 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二,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列宁的物质概念与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 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 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 又具有特殊性, 普遍寓于特殊性之中。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汇总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属于世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是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并非人人都有,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古代中国:五行说,汉代王充的“元气说”。

古希腊:泰勒斯“水”,赫拉克利特“火”。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认为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

4、物质的科学内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本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2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3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时间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简答)○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论述)○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7、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简答论述○1人类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马原期末知识点总结

马原期末知识点总结

马原期末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整体,它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人类意识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参与改造世界,人与自然是统一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原理。

1.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发展的具体过程都是以辩证法为基本规律的。

辩证法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表现为对立统一。

(2)质量互变规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事物的数量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量变化。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是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

2.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而产生。

生产力的发展是第一生产关系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会导致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制度和社会变革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商品交换和资本主义剥削。

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最根本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1.商品和货币商品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生产者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产品。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2.价值和剩余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经济属性,是商品交换之间的等价关系。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得的价值。

3.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资本是一种价值的价值增殖。

资本主义制度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商品交换和剥削关系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形态。

4.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通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而获得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又被资本家用来扩大再生产。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

2.物质与意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主观反映物质的存在和运动的精神现象,物质是本质,意识是现象。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物质是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世界是运动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引起的。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2.辩证法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强调捕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转折。

3.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研究历史是要以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看待和研究它。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的存在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私有制和剥削。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指出,意识形态的来源在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哲学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认为,政治是阶级斗争在国家机器中的反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必须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民主在社会制度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学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认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问题,和生产方式的选择和社会制度的选择密切相关。

大二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

大二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

大二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中国大学普遍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通常在大二下学期进行教学。

它是一门涉及较多概念和理论的课程,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大二马原期末复习的重点知识点: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普遍联系、质量互变原理等。

-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等。

2. 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基本矛盾:指导世界事物发展的最根本矛盾,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主要矛盾:在一定发展阶段上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如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 社会形态和社会变革- 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

- 社会变革:社会变革的动力、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等。

4.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阶级斗争: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 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国家形式,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5. 生产的社会化与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私人劳动的社会化表现,价值和价值规律的产生。

- 价值规律:商品交换中的等价交换、商品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

6.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差异- 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逐步消灭剥削和阶级。

- 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按需分配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7. 科学社会主义和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 乌托邦社会主义:追求理想社会,但缺乏科学性和历史根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发展过程。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

以上是大二马原期末复习的重点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马原课程的学习效果和课程成绩有重要意义。

马原理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马原理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马原理期末考试考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是一次检验自己掌握程度的重要机会。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本文将对马原理期末考试的考点进行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和特征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特征。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它强调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发展的螺旋上升等。

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批判了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辩证发展的过程,它批判了唯心史观和机械史观。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强调人的社会性和人类历史的连续性、继承性。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物质基础。

3.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事物的基本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包含着各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但矛盾的表现形式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分析。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由对立双方的主要方面构成的,其中一个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称为主要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黄宇晗一、考试题型1.单选20分2.多选20分3.简答题4题×6分4.辨析题4题×6分(判断正误2分,理由4分)5.材料分析题12分二、考试范围1.绪论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考2.§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考,其中第三点(P53)考一道多选题,详见重点问题(一)3.§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考4.§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考5.第七章考§7.1的两个问题(下方重点)三、重点问题(一)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哪些能力?(P53五点,多选题)战略思维能力、历史唯物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P22)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其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念(P2、P3)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总+4分,P10-15)1.总: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分: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

(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P28-31)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六)为什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P61)(1)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人的自觉能动性;最后,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是人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科学是以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2)从实践出发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找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最后,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七)联系的含义及其特征(P34-35)1.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2.特征: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八)矛盾特殊性的表现(P42)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九)辩证否定观的内容(P44)(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十)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P62-63)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十一)价值及其特性(P85-86)(选择)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十二)真理的绝对性及相对性(P75-78)1.真理是一个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3.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包含。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

(十三)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P124-127)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十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2,P124-137)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详见十三题);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4)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2)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十五)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141-14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十六)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和作用(P155-157)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

2.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3.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十七)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P176-177)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十八)全球化及其表现和原因(P216-219)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已过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2.表现:(1)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2)贸易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4)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3.原因:(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的发展;(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十九)垄断和竞争的关系(P204)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

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这是因为: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3.社会发展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二十)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5.2,P221-228)1.表现:(P221-225)(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

2.原因:(P226-227)(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3.实质:(P228-229)(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二十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P253-257)1.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2.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灯亮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3.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4.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5.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6.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7.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违背,不能僵化。

(二十二)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P273-275)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二十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P276-281)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类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