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美和自然美

合集下载

美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

美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

美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美学作为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关注的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还包括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是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美的存在和价值,丰富了美学的内涵。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和交往。

社会美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美的表现形式和价值。

社会美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如艺术作品、音乐、舞蹈等,它们不仅是个体审美体验的载体,更是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现;另一方面,社会美还包括社会制度的优美、道德行为的美等方面。

社会制度的优美体现在合理公正的社会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等方面,道德行为的美则体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关爱、互助与奉献等。

社会美不仅是一个社会共识,更是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往的目标。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

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自然美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的美与人的交往。

自然美表现在自然景观、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等方面。

自然景观是自然美的集中体现,如山川河流、林木湖水等,其壮丽和优美给人以心灵享受和精神愉悦;自然物体的美指的是其形态、颜色、纹理等方面的审美特征,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它们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纽带;自然现象的美是指自然界中具有审美性的现象,如日出日落、雷电暴雨等,它们的美在于其独特的形态和奇妙的变化,给人以震撼和启发。

总之,社会美和自然美是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美的存在和价值。

社会美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美,探索人与人之间的美的关系;自然美研究自然界中的美,探索人与自然的美的关系。

社会美和自然美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美的观照。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保护社会美和自然美,通过艺术创作和社会行为的美来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同时保护和维护自然界的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美与社会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1. 引言自然美与社会美是人们对美的不同观点和理解。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包括大自然中的景色、动植物以及自然的规律与秩序。

社会美则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包括建筑、艺术、音乐、文学等人类创造的美。

本文将探讨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特点、联系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2. 自然美的特点自然美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的美的感受和评价。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多样性自然界中的美十分多样化,包括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森林中的翠绿和鸟鸣声,夜空中的繁星和月光等等。

每一种自然景观都有独特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

2.2 自然性自然美强调的是其本身的自然性和纯粹性。

自然界中的景象和生物是自然生成的,没有经过人为的改变和加工。

因此,人们常常将自然界中的美与纯真、真实联系在一起。

2.3 和谐与平衡自然美强调的是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大自然的景色常常呈现出宏伟壮丽的同时也充满了柔和和谐的美感。

例如,大海的浩渺与宁静相融合,山川的险峻与宽广相和谐。

3. 社会美的特点社会美是人们对人类社会中的美的感受和评价。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人为性社会美的存在是通过人类的创造和努力实现的。

建筑、艺术、音乐、文学等都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美的表现形式。

因此,社会美更加强调人类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2 多样性社会美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的社会都有独特的美学标准和审美观点。

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体对于社会美的定义和理解也有所不同。

3.3 反映社会价值观社会美往往与社会的价值观和观念密切相关。

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美往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趋势。

例如,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追求秩序和对称,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独立性和突破传统。

4. 自然美与社会美的联系尽管自然美和社会美是有所区别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关联。

4.1 影响人的审美情趣自然美和社会美都可以影响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人们通过欣赏自然美和社会美中的作品和景观,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自然属性虽然不是自然美的根源,但是由于自然美主要是
以它的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因此,自然的某些
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
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不同的风景,都有它独特的自然特征,正是这种
独特的自然的特征,构成各自独特的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社会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本质 (三)社会美的特征
(四)社会实践的主体
二、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产生
(二)自然美的现象及其根源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
美{
现实美 艺术美

社会美 自然美
第三章
一、社会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实践主体:实践活动中人的美。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实践主体:实践活动中人的美。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二)社会美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 社会美的特征
1、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直接关系
2、社会美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 3、社会美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人 体 美:介于自然美和社会美之间 ,基本上属于自然美 人体美的实质 1、人体美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因素表现出来 2、以自然因素为基础构成的人体美,是劳动实践的产物 人体美的特征
1、首先是指身材、相貌之美
2、除了自然性的因素以外,还有人工修饰的因素 3、风度,是人体美的重要表现

第三章 自然美与社会美(课件)

第三章   自然美与社会美(课件)

海市蜃楼
4、生物
动物
植物
动物1(东北虎)
动物2(丹顶鹤)
动物3(鱼类)
植物1(千年杉王)
植物2(花卉)
梅花
(二)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加工 改造的自然物的美
特征
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直接地、
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的外貌,如:
如:山上建的山门,
如:湖中的堤
杭州西湖
西湖荷花
空间距离
天街小雨细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时间距离
如唐代诗人陈子昂当
年怀着旷世之材无法 施展的遗憾和对燕昭 王筑台求士的无限向 往,登临幽州台,情 不自禁地产生了了思 古幽情,发出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 悠,独怆然而涕下” 的感慨.
如毛泽东同志来到北戴 河,面对白浪涛天的大 海和碣石山,不禁吟诵 到“往事越千年,魏武 挥鞭,东临碣石篇.萧 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心理距离
是指审美主体在观赏自然景物时,抛开某些功利的需
要,把自然物作为一种纯粹的审美对象加以欣赏、体 验,使二者在心理上产生的的某种间隔。 瑞士心理学家布洛的著名论断:要欣赏对象的美,必 须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 远。。 如建筑学家进森林,如果他带有选用建筑材料的目的 测量、观看树木,那他就不会作为审美主体对欣赏植 物的根、枝、叶的美,也不能会引起更多的联想。可 是如果抛开这些目的,而是以一个纯粹的观赏者的身 份去感受,就能进入审美状态,获得审美享受。所以, 心理学家布洛说:“距离”也是一条审美原理
二、自然美的分类
依据:有没有经过人类生产劳动的加工
改造。 (一)没有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加工改造 过的自然美。 (二)经过了人类生产劳动加工改造过 的自然美。

美的形态分为

美的形态分为

美的形态分类客观世界是极其丰富的,美的形态也千差万别。

但是,按照它们所属现实世界的不同领域和范围,按照美的性质,可把美分为三大种类,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总称为现实美,而艺术美则是现实美的反映。

一、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即是指自然界中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

诸如日月星辰、山水花木、鸟兽虫鱼、园林田野等等,都属于自然美的范畴。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除了赋予了我们各种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如阳光、雨露、空气、水以及各种食物等,更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是人类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源泉。

根据是否直接打上人类实践的烙印这一基本标准,可以将自然美分成未经加工改造的和经人类直接加工改造的两种类型。

在神秘诡奇的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并未经过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作用;有些自然物,不但人们从未涉足,甚至连其真面目也未可知。

然而,就是这些自然物却也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日久天长地与人们的审美活动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像浩渺的星空,多彩的云霞,红彤彤的朝阳,皎洁的明月,辽阔深邃的海洋等,都属于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对象这一形态的自然美。

还有一类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自然对象。

这一类自然美带有人类实践活动的种种痕迹和烙印,直接体现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本质力量,带有人的能动创造的特定标记。

人的最重要的本质,就是能通过实践,通过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从事物质生产并创造一个对象世界。

正是通过物质生产,自然被改造了,成了人的作品,从而人在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观照自己,面对此类形态的自然美,人们能在直观自身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那绿化了的荒山,金黄的麦田,绵延千里的防风林,健壮的牛羊,碧波荡漾的水库等等,就都同时体现着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和大自然的造化。

在大自然四季转换、动静交替的过程中,蕴含着如音乐般的旋律起伏、节奏高低,本身就如一部和谐、完美的音乐作品。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音乐美的表现对象,也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相应的作品。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具有 方向性、连续性和长度。 线的不同形态和组合可以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如水平线表现平静、垂直 线表现崇高、曲线表现优 美等。
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具有 二维空间的特征。面的不 同形状和组合可以形成不 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如 方形表现稳重、圆形表现 圆满、不规则形表现自由 等。
色彩是形式美中非常重要 的要素,具有色相、明度 、纯度三个基本属性。色 彩的不同搭配和运用可以 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效 应,如冷暖色调的对比、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等。
形是点、线、面等要素的 综合体现,具有三维空间 的特征。形的不同变化和 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立体 感和空间感,如对称与均 衡、节奏与韵律等。
形式美的原则与运用
• 对比与统一:对比是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题、强化视 觉效果;而统一则是将对比的双方进行协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运用中 ,要注意对比的强度和统一性,避免过度对比或缺乏对比。
•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图形或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图形或 物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运用中,要注意比例关系的协 调和尺度的适宜性,避免失调或不合比例。
PART 04
艺术美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艺术美的定义与特点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美的 形态和内涵,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 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和情 感表现。
PART 05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 艺术美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审美活动中共同构成了 一个多元化的美学体系。

美的基本分类教学课件

美的基本分类教学课件

• (2)人的风度美。风度指“美好的举止 姿态”。包括容貌,但不只是容貌,还有 言谈举止所透出的精神气概,它是外貌、 服饰、举止、言谈等内外兼修的统一表现。
• (3)人的品格美,即人格美。中国传统 文化最为看重,与伦理道德等社会性善密 切相关。其重要性表现为:
• A人格美高于形象美。 • B艺术是人精神的体现,人品是艺术的本质。 • 《尚书》:“诗言志”。 • 《诗品》:“诗缘情”。 • 《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扬雄 • “言身之文,画心之文耳。学画当先修身,身修
偏爱优美的趣味。
• 崇高的实质:崇高的根源在于人的心灵,而 优美主要表现在形式。崇高的对象在形式上 多具有巨大、沉重、丑等特点,与人的认识 能力和心理接受能力产生一定抵触,对人造 成一定威胁,却并不带来真正的危险。人的 生命力遭到阻碍后,却更加洋溢迸发,精神 振奋,表现出人的精神力量的最终胜利。
• 崇高的对象:“压倒人的陡峭的悬崖,密布 在天空中迸射出迅雷急电的黑云,带着毁灭 威力的火山,势如扫空一切的狂风暴,惊涛 骇浪中的汪洋大海以及从巨大河流投下来的 悬瀑之类。”——康德
• C以山水品鉴人物。
• 嵇康“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 将崩。”
• 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王戎“眼烂烂如岩 下电”。
• 王羲之“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世说新语》
• D山水诗和山水画萌芽。展子虔《游春图》
• E山水画理论著作出现。王微《叙画》、宗炳《画 山水序》
• 2.地位
• 例子2:对传统符号形式的突破与再创 造。
•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 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滑霜 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 邦彦《少年游》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区别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区别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区别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最大区别在于:自然美以形式取胜,社会美虽然也有客观存在的感性形式,虽然需要通过人的外在形象及各种行为形式表现出来,但形式与内容相比,以内容取胜。

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社会美这种以内容为重点的特征,使得我们不能仅凭感官的感知进行审美评价,而必须在运用感官感知的同时运用理想思维,去深入把握社会美的内容。

关于社会美的具体特点,主教材讲了四点,也是与自然美的四个特点相区别的。

1.社会美具有直接的实践性。

一切美都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但联系的方式有不同。

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

没有具体的实践活动,社会美就无从产生和体现。

而自然美以自然事物的形式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的,与人类生活实践的联系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2.社会美是美与善的统一,重在内容,与社会功利性密切相关。

人们认为合功利性就是善,合功利性就是指合乎人类实践的目的和想达到的要求,对人有利、有益、有用。

社会美不同于善,但与善有着密切的联系。

善直接与功利相联系,集中表现为人的利益需要;社会美以善为前提,但功利的直接性已消融在感性的形式中,是对人在社会实践表现的对人类有益的品德、智慧、性格、才能等的形象体现。

因此,社会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重在内容。

自然美虽然也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自然美重在形式,自然美的内容与善的联系是间接的,有时与自然事物的功利性是不一致的。

3.社会美具有实在性、稳定性;而自然美具有变化不居的特点。

许多自然物的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对自然物的观赏角度也是可以变化的,从而使得自然美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具有朦胧不定性。

而人们认识社会美,主要不是通过对某一社会事物的联想去把握它的社会意义,而是去通过社会事物本身去感受其固有的社会意义,社会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是明确的、稳定的。

4.社会美的特征还可以从时代、民族、地域、阶级等因素来分析理解。

社会美的时代性是指社会美内容与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不同历史时代的社会美观念往往不同。

名词解释终结版

名词解释终结版

1、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现实美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即社会美。

2、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是美的高级形态,具有比现实美更高的审美价值,给人以更强烈的审美感。

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

3、艺术灵感: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有些问题久思不解,突然收到外界事物的触发或主体内部潜意识的推动,顿生闪电般的意象顿悟,这种心理飞跃的形式就是艺术灵感。

4、艺术典型:在作品中,具有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一方面以非常鲜艳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

同时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5、典型:或称典型形象,指塑造的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即有鲜明、独特、丰满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即个性鲜明独特,又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它集中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发现也审美理想。

6、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7、艺术思维: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艺术意象为目标,以形象思维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

8、意蕴: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9、风格:是艺术作品中因于内向等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风貌。

是由艺术作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并有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时代,民族等社会历史条件相统一而形成的。

10、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

11、艺术自觉: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后,不经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说到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特点

说到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特点

说到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特点,我觉得自然美更属于原始的,而社会美是通过社会的发展而体现的人类的精神、行为合成的一种美。

在我的印象中,自然美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生态的没有经过后天的加工的一种美,如天地,园林;另一种则是通过人类的加工而体现的美,如月亮、星星等。

湛蓝是天空的美;墨绿是森林的美,明媚是阳光的美;凄凉是黄昏的美,这是属于自然界的美。

如果我们有意追求自然,这已经不自然了。

自然,要无意才能达到,才能遇到。

自然美以形式取胜,社会美虽然也有客观存在的感性形式,虽然需要通过人的外在形象及各种行为形式表现出来,但形式与内容相比,以内容取胜。

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社会美这种以内容为重点的特征,使得我们不能仅凭感官的感知进行审美评价,而必须在运用感官感知的同时运用理想思维,去深入把握社会美的内容。

社会美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人类不断的发展即社会实践。

社会美还具有历史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不同时代,社会美具有不同的尺度、标准和面貌;社会美记录了主体实践的艰辛历史,凝结了人类历史斗争的痕迹。

而作为社会中每一成员的我们——人的美则是社会美的集中体现。

在别人失落的时候,一句关心的话是一种美;在他人无助的时候,给别人一些帮助是一种美;在别人丧心丧气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是一种美。

如果每个人的内心美了,那么社会美随处可见。

但是不难发现人的美却不容乐观,最近的小悦悦事件就可以披露无疑。

自然美是形式上的,但是内容上的社会美需要我们继续去创造。

社会美与自然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计科133王璇2013120334摘要:美是人所据以改造世界的一种自由形式,它既有相对固定的哲学界定,同时这种自由的形式又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内涵。

正是由于美作为自由的形式随实践而发展,才有艺术由古典到现代的变迁。

古典艺术建构和谐,现代艺术打破和谐。

在后工业时代,美的本质不再仅仅是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讲的“自然的人化”,更是在此基础之上的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本真化。

而建基于人的自然化基础上的美的形态也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而是涵融着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生态美。

关键词:自然关;社会美。

众所周知,实践美学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去理解美和艺术的本质的。

按照这种理解,美的本质在于自然的人化,即由于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使得自然不再成为与人为敌的陌生和异在力量,而变成人的精神和心灵的家园,这是“外在自然的人化”。

同时,由于人的这种实践活动,人类本身的心理结构从单纯动物性变成人的,产生了能认识世界的自由直观、分别善恶的自由意志和把对象当做审美对象进行欣赏的自由享受,这是“内在自然的人化”。

外在自然的人化产生美,而内在自然的人化便是美感的产生。

李泽厚先生强调,自然的人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实践过程,是人对自然的实际改造。

只有当自然的人化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产生作为价值的真、善、美。

因此,美之本质在于自然的人化。

但是,自然的人化只是美产生的前提,准确的说,它是美的本质的哲学前提,却不是美自身的内涵。

正如李泽厚先生本人所曾经谈到的,自然的人化不仅产生美与美感,同样还产生作为自由直观的认识,作为自由意志的道德。

也就是说,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但自然的人化并不必然产生美。

用逻辑形式来表达便是“只有自然人化,才能产生美”而非“如果自然人化,便能产生美”。

从“自然人化”到“美”,还有若干中间环节,其中一个最为关键性的因素,那就是形式。

形式结构与法则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整个宇宙正是按照一些基本的形式结构与法则构成的。

论自然美与社会美

论自然美与社会美

也 即 由社 会 的必 然 所 规 定 , 社 会 美 是 社 会 关 系 的 美 。由 于社 故 会 的 实 体 是 人 . 人 总 是 生 活 在 一定 的 社 会 关 系 之 中 的 , 而 因此 社 会 是 一 切 社 会 关 系 的 总 和 , 要是 人 和 人 的 关 系 , 主 以及 相 关 的 由人 和 人 的关 系 所 引起 的物 和物 的关 系 。因 此 , 会 美 作 为 社 社 会 关 系 美 。 的 具 体 所 指 或 者 是人 的 行 为 美 , 者 是 人 的性 它 或 格 美 , 者 是 社 会 环 境 美 , 等 。社 会 美 的产 生 根 本 上 是 由社 或 等 会 的必 然 所 规 定 . 社 会 的必 然 所 规 定 的 人 不 是 消 极 的 、 动 受 被 的 . 是 积 极 的 、 动 的 , 充 满 了 思 虑 、 情 和 行 动 , 求 着 而 主 是 激 追
考试
: 2 o g 6 F 0 - 5 ̄ l 1/ 4 J r c -
论 自 然





卓 霞 浙 310 2 0 0)
美 . 于 一 般 人 来 说 , 但 不 是 陌生 的 , 而是 非 常 熟 悉 、 对 不 反 十分 亲 近 的 。或 许 可 以说 , 谈 起 美 , 会 唤 起 我 们 一 串 串美 一 就 好 的 回忆 .就 会 使 我 们 沉 浸 在 那 亲 身 体 验 过 的 美 感 所 带 来 的 愉 悦 之 中 。 美究 竟是 指什 么 呢 ? 许 我 们 能 举 出难 以胜 数 的 但 或 连 串 的实 例 、 种 美 所 带 来 的愉 悦 感 , 是 却 不 能 给 出一 个 各 但 很 确 切 的定 义 。 即 是 美 , 美并 不 是 一 种 实 体 性 存 在 : 既不 美 “ 它 是 一种 主 体 性 实 体 , 不 是 一 种 客 体 性 实 体 ” …这 正 意 味着 也 。 美 只是 自身 . 不 是 其 它 什 么 。 因此 , 也 正 意 味 着 我 们 不 能 而 这 询 问 “ 是 什 么 ” 而 只 能 询 问美 的种 类 有 哪 些 , 有 些 什 么特 美 , 都 性 。如 果 我 们 总 是 询 问 “ 是 什 么 ” 并 力 图 回答 “ 是 什 么 ” 美 , 美 , 那 么这 已经 包 含 了一 种 危 险 , 美 自身 的 遗 忘 。 当 我 们 说 “ 即 美

4.美学“美的分类”

4.美学“美的分类”


如钱塘江浪潮、牡丹花瓣、黄莺鸣叫等。最有代表性
的当数山和水了。
其次,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 美。

如《秋思》
自然界的形式美包括:
形态美—— “雄”、“奇”、“险”、“秀”、“幽”、 “奥”、“旷”、“野”等。
色彩美—— 季节色彩(春夏秋冬)、景物色彩(霞、月、 水、山、雪、花)
雨雪风霜、原始森林、浩
瀚沙漠、绵绵山岭、茫茫
大海,以及野生的动植物
等。

另一类则是经过人工
改造后的自然美,如水库、
海堤、农田、果园、沙漠
防护林、园林花卉等,他
们已经不同程度的改变了
自然物的原有面貌,刻下
了人类智慧才能的印记。
一、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1.天然性、丰富性
如平静的镜月湖、湍急的珍珠滩、巍
异质同构说——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鲁道夫·阿恩海姆)的主 要学说之一,人的心理机制同物的物理结构存在着某种共同 性:物力——心理,都有一种类似的“场”。实验美学的证 明,一些倾斜的、不对称的、不规则的开放的图像会引起人 的心理紧张感、不平衡感,人就会总想着改变它。
如桥断屋塌、摆放无序、零乱不整乃至粉丝的发型等, 都很恐怖。
最现出 集实来 中美的艺 、的艺术 最提术美 典炼作 型和品 的升所艺 表华呈术 现,现家 。是的精
现美心 实,创 美是造
—— ——
更以各存 为,个在 密尤领的现 切其域的实 。是,美美
社在, 会日分
美常布现 ,生于实 同活人生 人中类活 的随社中 关处会客 系可的观




为 :




现实美的分类

第四讲 自然美 社会美

第四讲 自然美  社会美
第四讲
自然美和社会美
一、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劳动 致用----是否对人有实用价值作为美的标准 比德----将自然物、自然现象同人的社会生活、风格习惯、精神活动、 道德观念等联系起来。 畅神----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二)特征
1、具有全人类性,自然属性不同,美感不同 2、自然美偏重于形式美,无功利性 3、自然美具有联想性、多方面性和变易性
2)内在美 A、正确的人生观、人生理想是人的内在美的核心; B、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是人的内在美的重要内容; C、丰富的学识和修养是人的内在美不可缺少的。
2、社会生活美
1)生产劳动美 2)社会变革美 3)日常生活美
3、社会环境美
1)社会风尚美 2)生活环境美
三)社会美的审美作用
1、直接美化人的心灵,直接美化人的生活,直接美化人的环境,美化人和 人类社会 2、以心发现心,做生活的弄潮儿 3、借助艺术作品,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美
海底世界
宇宙天体
城市夜景
园 林 风 光
山风光
第二节
一、社会美的形成和特征
社会美
1、社会美是存在于社会领域中的美 人类的社会实践---生产斗争、社会斗争、科学实验、社会交际等 2、特征: 1)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一般显示出时代、民族、阶级的特征 ⅰ、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直接联系,受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等各种 条件的影响和制约,都是一种社会现象。 ⅱ、同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阶级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 生活习俗、文化背景直接联系。 ⅲ、还有一些共性的社会美,不体现时代、民族、阶级的特征, 带有全人类性质。 2)社会美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侧重于内容 3)社会美具有实在性、明确性和稳定性
三)自然美的形态

什么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并举例子作文

什么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并举例子作文

什么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并举例子作文英文版What is Social Beauty, Natural Beauty, and Artistic Beauty?Beauty is subjective, yet it often manifests itself in three distinct forms: social beauty, natural beauty, and artistic beauty. Each of these forms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examples.Social Beauty refers to the beauty found in human interactions and social structures. It is the harmony, kindness, and compassion displayed amo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For instance,志愿者 activities that promote social welfare and harmony among people are examples of social beauty. These actions not only bring about positive changes in society but also enhance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purpose among individuals.Natural Beauty refers to the beauty found in nature, such as landscapes, wildlife, and natural phenomena. It is the raw, untouched, and unadulterated beauty that nature provides. Forinstance, the grandeur of a sunset, the serene beauty of a lake, or the intricate patterns found in nature such as snowflakes are all examples of natural beauty.Artistic Beauty refers to the beauty found in art, including paintings, sculptures, music, literature, and other forms of creative expression. It is the beauty that arises from human imagination, creativity, and skill. For instance, a painting that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a moment or a musical composition that evokes deep emotions within the listener are examples of artistic beauty.In conclusion, social beauty, natural beauty, and artistic beauty are three distinct forms of beauty that exist in our world. They each have their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examples, yet they all contribute to enhancing our lives and the world we live in.中文版什么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美是主观的,但它常常以三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

审美形式分类

审美形式分类

审美形式分类
答:审美形式分类是指根据审美对象的形态、特征、风格等因素,将其进行分类和归纳的一种方法。

审美形式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自然美: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丽景色,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

2. 艺术美:指通过艺术手段创造出来的美,如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

3. 社会美: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如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建筑风格等。

4. 内在美:指个体内在的品质、精神、思想等方面的美,如品德修养、道德观念、智慧才华等。

5. 形式美:指事物外在形态的美,如色彩、线条、形状、比例等。

审美形式的分类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审美对象可能有不同的分类和理解。

同时,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也使得审美形式的分类更加复杂多样。

美学基础——第四章自然与社会美第一节自然美(人卫版)

美学基础——第四章自然与社会美第一节自然美(人卫版)
第四章 第一节 自然美
教材:《美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朱红 编
一、自然美的概念
1、客观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的美,也就是现实生活 中自然物的美,即能够引起审美主体(人)愉悦 的自然物的生动形象。
例如: 日月星辰
云雾雷电
山川田野
江河湖海 花鸟虫鱼等
2、——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物已经客观存在,但是自 然美并不存在。
——人类出现之后,并随着自然物成为人类的审美 对象,自然物才成为自然美。
二、自然物的分类
1、分类依据
人对自然物改造的程度
2、没有经过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加工改造的自然物的美
山水
是大自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天象 气象
是大自然中最富神秘色彩的物象 扫把星—— 哈雷慧星 在自然美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Nhomakorabea生物
包括植物和动物
B、自然美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只有在人类社会中 才能获得
四、自然美的欣赏
1、审美主体应具备的条件
要有欣赏形式美的眼睛和感受声音美的耳朵 要有适宜的审美心境和审美境界
要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和正确的审美观 要掌握一定的审美方法
2、自然美的审美方法 A、自然美欣赏应选择恰当的时间
B、自然美欣赏要注意适宜的角度 C、自然美欣赏应保持一定距离(时间距离、空间距离、
3、自然美的多面性
自然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因而呈现在 人们面前的美也是多方面的
例如
一年四季中自然界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自然物与人的关系广泛而复杂,这就使得自然物的 美在一定条件下会有不同侧面的显示
审美主体的文化背景,自身修养不同,也会使自然 美具有多面性
4、自然美的全人类性 A、自然美没有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不涉及民族、阶级的利益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塔米拉山洞壁画
旧石器时代遗物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二)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
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 活资料的来源 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有一个 重要的中间环节,就是形式美的问题
自然美的某些特征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自然属性虽然不是自然美的根源,但是由于自然美主要是
以它的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因此,自然的某些
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
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不同的风景,都有它独特的自然特征,正是这种
独特的自然的特征,构成各自独特的美
人 体 美:介于自然美和社会美之间 ,基本上属于自然美 人体美的实质 1、人体美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因素表现出来 2、以自然因素为基础构成的人体美,是劳动实践的产物 人体美的特征
1、首先是指身材、相貌之美
2、除了自然性的因素以外,还有人工修饰的因素 3、风度,是人体美的重要表现
米开朗基罗雕塑大卫
(三)社会美的特征
(四)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
第三章
一、社会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包括:


实践活动
实践成果

实践主体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实践活动:包括人类改造自然的各种生产活动,
包括人类改造社会的各种社会活动。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实践成果:主要是劳动产品,包括艺术创造。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直接关系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直接关系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四)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
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

人体美
心灵美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泰山的雄伟
华山的险峻
黄山的奇特
峨眉的秀丽
青城山 的幽深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
第三章
二、自然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自然美就是现实世界中自然食物的美
(一)自然美的产生——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产生——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总过程来看,自然美领域的逐渐 扩大是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归根结 蒂它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实践主体:实践活动中人的美。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二)社会美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社会美的形象,实质是对人类生活(实践)的积极肯定。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 社会美的特征
1、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直接关系
2、社会美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 3、社会美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米隆雕塑掷铁饼者
米洛岛的维纳斯
韦斯顿的人体摄影艺术
杨丽萍舞蹈雀之灵
妆 扮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心灵美: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美 ,主要 表现在品德、情操等素质方面
品德:品德是一个人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良好 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情操:对真善美的追求,作为一种较稳定的、 有系统的习惯情绪,便是情操的表现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社会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本质 (三)社会美的特征
(四)社会实践的主体
二、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产生
(二)自然美的现象及其根源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
美{
现实美 艺术美

社会美 自然美
第三章
一、社会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