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课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指出两种并简要分析其妙处。
7
【解析】:小园岂是春来晚”“风光留住不教回”这两句诗运用设问手 法,小园中四月犹有花飞,这是多么可喜的事情!作者故设一问:难道是这 儿的春天来得迟吗?后两句作答:不是春天来得迟。全都是因为主人多事, 留住春光而不放它回去。一问一答,既写出了自己的惊喜,又赞美了主人的 浪漫情怀,表达上则曲折含蓄,收意外之效。“风光留住不教回”,意思是 小园主人殷勤好事,留住了春光,不让它从园中溜走,此句运用拟人,将春 天拟人化,不仅将美好的春光写得生机盎然,而且极富有乐趣。“都为主人 尤好事”,意思是都只为主人好事,留住了春光。此句运用反语,貌似责怪 主人,其实似贬实褒。小园主人高雅的情怀,也透过诗句感染着读者。毕竟 肯花如此大的精力,却只是为了将春光留住的人,难道不就是对美具有深刻 感悟的雅人高士吗?风趣地赞美了主人及其花园。
8
答案,①、设问,头两句问,后两句答,不仅章法奇特,而且更好地表 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加强了赞美的语气。②拟人 “风光留住不教回”的表 达,将春天拟人化,不仅将美好的春光写得生机盎然,而且极富有乐趣。③ 反语“都为主人尤好事”一句,看似责怪主人好事,其实似贬实褒,风趣地 赞美了主人及其花园。
译 文:小园并不是春天来得太晚,四月里却有花片飞进酒杯,都只为主人特 别好事,让春光留住不叫它辞归。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
腊前月季
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①已剥胭脂笔,四破②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注:①尖:月季花蓓蕾的顶端,此指月季花苞。②四破:月季花完 全展开时的形态。
12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课件

2、比拟、
6、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岁暮》
3、设问、
作 7、“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 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业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反问、 5、借代、 6、双关、 7、对照、
谢谢大家!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艰巨: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此诗是诗人晚年旅居夔州时
重九登高后所写。
设置题目:
A.“无边”“不尽”用了夸张手法,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
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4、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3 分)。
答:①正侧结合。
②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去”来反应山 村的繁忙;
③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 农忙的气氛。
知识回顾:
抒情方式

五借+一衬
化;“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两者生 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②排比。同时三句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 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三、考查方式: 1、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分析诗句“xxxx”使用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4、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技能?请结合诗句分析。 5、赏析诗中XX联。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借代和比喻。 • 2023年新高考1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新高考2卷考查句子表达效果,
涉及排比;全国乙卷考查句子表达效果,涉及排比和反复。
➢ 命题特点
•相结合)。近几年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较多,凸显其重要性。 • 题型:客观选择;主观问答(两种结合的趋势)
考点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 的各种手法。当题目中问“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 手法”等,其范围在诗词中一般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三个部分,有时还会特别考查与结构作用有关的知 识。
【必备知识图解】
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
①“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手法) ②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还是有晴。(翻译) ③形象贴切并且含蓄委婉地表现了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情感。 (情感作用)
【答题建模】
【回顾拓展】 请填写下表,把握各种修辞手法。
修辞
内涵
作用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 比喻 做比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
课堂巩固练习
B 下列诗句中,未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A项,铁衣借代士兵。 B项,厌言兵,拟人。 C项,红颜借代美女。 D项,钟鼓馔玉借代权贵世家。
5.双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 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请对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作简要分 析。
喻、借喻
①使语言化平淡为生 动,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62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62张

设问
概念:先提出问题(故意设置疑问),接着自己
把答案说出。即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作用: (1)突出强调作用: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表 达情感态度; (2)引人思考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3)提纲挈领作用: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清思路、 提纲挈领的作用. (4)开头:点明题旨,领起下文;中间:承上启下,突 出内容;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折杨

萧译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 ,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①运用比问喻:手“法山,似山莲如花莲艳花,般流明如艳明,月水光如”月两光句般素洁 ,以莲花喻山历,来以为月人光称喻道水,,请形简象要写赏出析了。山之明丽与 水之清澈,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月下山水风光。②以乐 静写哀情,山水的美丽与下文猿声的悲哀、游子的愁 绪形成反差,凸显了游子思乡的悲哀。
辞手法。(6分)
比拟、排比。①“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 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 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 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 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设问 反问 反复 双关 互文 顶真 列锦
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做比方 的修辞手法。诗歌中经常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
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描写生动形象; 2、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事物特征; 3、化深奥为浅显,表达某种情感; 4、化冗长为简洁,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中修辞手法讲解课件(共44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中修辞手法讲解课件(共44张PPT).ppt

李白《望庐山瀑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忆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的作用不外两种:增强
语言的韵律感、音乐美。点染?氛围,渲染?环 境,烘托?情感。
白居易的《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 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简要赏析尾联“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所用 的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1、尾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
诗句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 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 爱到厌弃的经过。
芣苢①
(07年北京题)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 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 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 到。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 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把衣襟 掖在腰间装物。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 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 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 系。
李白《白云歌》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 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 白云 堪卧君早归。
通感
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 把适用于甲类感官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 类感官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彼 此相通。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课件

【比拟】
• 含义: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叫拟物。 • 作用:①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赋予无
情感的事物以情感,使事物形象化,显得生动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读 者想象,增强感染力。
• 例句赏析: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先偷眼”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
【双关】
• 1. 意义双关 • 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
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 境遇。
• 2. 谐音双关 •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 【例】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
【比喻】
• 明喻 •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恰似、如、犹如、仿佛...... • 例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 隐喻 •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
喻词。 • 借喻 • 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
【设问】
• 含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 作用: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读 者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 清思路、提纲挈领的作用。④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设问】
• 例句赏析: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 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赏析之对偶+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赏析之对偶+课件

3、工对(对联、对仗)的构成特点:
⑤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⑥上下联平仄要相调,末字要平仄相合。(这点高考一般不涉 及)上下联讲究声律相对,主要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 耳动听,铿锵有力。 上联:云带钟声穿林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 构成和表达效果。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 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 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 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参考答案】 ①对偶构成: “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两两相 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 是两两相对,意义紧密相连。②表达效果: 形式整齐,节奏感 强,语言凝练,概括力强,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突出 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和传统节日的价值。
3、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 ,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 是唐宫汉阙?
树边红雨,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此间 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 尧天舜日。
当你来到这湖边,想到它在此成为风景,已有千年的历史,你的心 ,便一定会慢下来,慢下来。
归纳记忆: (1)形式上:句式整齐,音节匀称; (2)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 (3)节奏上:抑扬顿挫,音乐感强; (4)读者上:朗朗上口,便于吟诵。
4.解题思路:
(1)鉴赏对偶手法或分析对偶的表达效果/好处/作用等: ①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②“××”和“××”相对,“××”和“××”相对 ,“××”和“××”相对; ③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反,对仗工整, 音韵和谐,语言凝练,生动形象地写出....../突出了强 调......(回到文本具体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艺术手法鉴赏之修辞手法+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艺术手法鉴赏之修辞手法+教案

诗歌艺术手法鉴赏——修辞手法一、诗歌的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言组织方式。

二、艺术手法包含: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考点一: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

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二:比拟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情感,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拟物:把人当做物或把物当做物来写,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把人当做物写如:我扎根在这座城市。

把a物当做b物来写如:白云在天上游来游去。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三:借代借代: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举酒欲饮无管弦”“管弦”代指音乐。

《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

曹操的《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造酒的杜康代酒。

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绿和红两种颜色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四:夸张夸张:能够更突出更鲜明的表现事物。

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五:双关双关: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语音双关。

双关可以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

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六:对偶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课件

(一)拈连
在一个合乎常规搭配的述宾或主谓结构(甲+乙)后,再用其中一个词语(甲) 与一个本不能搭配的成分(非乙:与乙不是同一个语义类)组合,这就形成了拈连 修辞格。其格式可写成:甲+乙→甲十非乙。即甲乙两个事物在一起叙述时,把 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如:
[1]我这么失魂落魄地坐着,要惹人奇特的。已经有人在注意我。他一前咀 嚼着白斩鸡,一面咀嚼着我。(汪曾祺《落魄》) [2]遥隔两地,平日,我只好静静地坐在电脑前,用指头敲出我心底的思念。
1.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 2.是啊,(结婚)就是那么回事。他不再欣赏你宝贝你,不再用有光 彩的眼神看你,不再认为陪你逛街是他的光荣。
例1两个形容词都违规带了宾语,但这种变异搭配使得主语的致使意义 更加突显了出来,言说者内心的愤概表达得更加强烈了。 例2中名词“宝贝”也带了宾语,其作用也一样具有使动性,但与前文 “欣赏你”所造成得语势是不可分割的。
(二)回环 将一个短语或句子颠倒其顺序再次组合,构成两个在情势上具有回 环往复效果,在内容上表达具有内在依存关联的结构体。这种修辞手 法称回环辞格。其格式可表达为:甲+乙→乙+甲。汉语语法缺少形态 这一特点为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古人已有佳句, 如“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老子)等。生活中有些上口的俗语也是用 这一方法构造的,如“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用人不疑,疑人 不用”等。现代汉语中这一手法在多种语体中都有使用。如:
也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借助于比拟变成有生命有爱恨,让自己也让读者心动
的文字。
修 辞 与 汉 字
一、直接利用汉字形体特点
汉字的形体特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很多独体汉字使通过模拟事物外在形貌而构造的,如 “山”“水”“火”“木”“田”“手”“目”“鸟”等等;即便有些汉 字本身不完全使模拟事物外形特点,其字体本身也具有明显的几何特征, 如“国”可用来描写方方正正的形体。 二是合体汉字都是由两个以上的部件组合而成的,而这些构成部件又都表 意;从外型上看,它们呈现出整齐的平面型特点。汉字形体的这两大特征, 给汉语修辞带来了一些独具表现力的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68岁所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 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 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4、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 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江 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语气冷 峻,强调项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6、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 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 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 的亲切喜爱只情。
3、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
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
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

最消瘦的人——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诗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词眼力最差的人——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小 最深的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练 最高的楼——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习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的是语意双 关的手法。“晴”和“情”谐音,表面是“有晴”、“无晴” 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既写了江上 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 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7、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 令》)
9、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 表达强烈感情 。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 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肆 第一步:准确指出修辞手法。用一两个词
锦 囊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
妙 了这种手法。
修 辞 手 法 的 概 述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描写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描写讲究技巧: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 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说明 1.借景或借物抒情

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后 作 业
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
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常言道: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诗人托入
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这种夸张
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下一节表现

续待......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表 修辞方法 夸张、借代、设问 用典、排比、

反问、通感、双关、叠字、反复、

顶真等

表现手法 借古讽今、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
(艺术手法) 以小见大、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用典、对比、渲
染、烘托、白描、赋比兴等。
卒章显志
构思立意 以景结情
首尾呼应等
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 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 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 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8、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 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 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 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 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 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 壮志难酬的苦痛。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
叁 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
修 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
辞 手
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
法 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
的 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高考对于修辞手
概 述
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
具体分析,而不只是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计 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
现了什么主旨。

答 题 示 例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 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 妙之处。(4分) [解析] 赏析诗句的妙处,可从诗句选景、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炼 字等方面切入。结合题目,可抓住“写山水的妙处”这个切入点,分析它使用的 修辞手法(比拟),“散去”之“瘦”暗写“晓云”弥漫时的阔;“肥”暗写雨前 水面的窄。这种曲笔要细心把握。 [参考答案] 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 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 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诗 歌 鉴 赏 之 修 辞
双设比
关问喻
、 叠 字 、 反 复 、 顶 真 等
用 典 、 排 比 、 反 问 、 通 感
、 比 拟 、 对 偶 、 夸 张 、 借 代
最快的船——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壹 最害羞的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最多的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诗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蝴 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 “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 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 情和盘托出。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课 3、“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了 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 深切同情。
5、设问:无疑而问,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 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
放在开头,设下悬念,引发思考:“旅馆谁相问?寒 灯独可亲”, 除夕之夜,万家团聚,自己却还是浮沉宦海, 奔走旅途,孤零零地在驿馆中借宿。长夜枯坐,举目无亲, 又有谁来问寒问暖。人无可亲,眼下就只有寒灯一盏,摇 曳作伴。“谁相问”,用设问的语气,更能突出旅人凄苦 不平之情。“寒灯”,点出岁暮天寒,更衬出诗人思家的 孤苦冷落的心情。放在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放结尾,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以 苍茫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只的沙鸥自喻,孤独寂寥。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 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 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 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大部分的内容。值 得注意的是:古代诗歌阅读题题目中的对于诗 句的赏析也往往与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考查。

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把抽象事物 具体形象化平淡化为生动,将深奥化为浅显。的 艺术效果。例如: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将柳条比喻成绿色的丝带,把春风比喻成剪刀。
2、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 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明显。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点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训 【答案】“马策”和“刀环”都运用
练 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
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
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野步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 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