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8)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为“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2.异体字:指记录同一个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有别的字。
3.汉字的通假:在古代汉语中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叫做汉字的通假。
4.古用今废词:是指词汇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抛弃了的词。
5.古今通用词:是以基本词汇为基干,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的词,它一直流传至今,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
6.词的本义: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7.词的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
或者是说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8.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的运用,就是词类活用。
9.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所代表的人或物所发出这个动作。
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11.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1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写历史人物。
24.纪事本末体:史传文的一种。
它以历史事件为主线,把某一专题的记载集中起来,可以了解它的全貌。
25.骈文:一种特殊的文体。
从不同韵的角度说,它不属于韵文而似散文;从使用对仗和平仄来说,它又不是散文。
26.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律诗可以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
27.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是声调问题。
“平声”指四声中的平声;“仄声”指上、去、入三声。
“仄”即不平的意思。
28.对,失对:律诗同一联的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反(主要看第二字)称为“对”,违背了这一要求,就是“失对”。
古今字 通假 字 异体字 繁简字
(五)造字假借的作用
一是弥补了象形字 无法构造的缺点 二是节省 了造字 的数量 缺点是: 仍未摆脱表意文字 的局限 汉字系统的形音义 造成了混乱
(六)用字假借
用字假借:是汉字在使
用过程中的假借情况。 原因:一是用了别字: 如:甚矣,汝之不 甚矣, 二是: 从习惯,省事:
旦日,不可不蚤 旦日,不可不蚤自 来谢项王。 来谢项王。“早”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 孤不度德量力, 大义于天下。 大义于天下。“於”
(一)
古今字的形體
古字加形符 其萁;采(才采);員圓; 韋圍;取娶;昏婚;州洲; 县悬;孰熟;属嘱;反返; 改變形符 采採;說悅;赴訃;斂殮; 沒殁;振賑;張脹; 略加变形 母毋;不丕;大太;閒間; 陈阵 形体无关,通假字造成的: 形体无关 亡无;伯霸;辠罪
(二)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和通假字
1、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上古文字量少,一个字可能负担 许多词义,为了加以区别,就对 某个词义另造一个新字,于是就 形成了古今字。所以,古今又叫 区别字。例如: 上古没有“悦”这个字,表示这 个概念经常都是用“说”,但是, “说”的义项和用法很多,于是 就造后起字“悦”来表示高兴这 个概念。又如: “尝”(从旨尚声)的本义就是 表示“口味之也”,但因为“尝” 经常用来表示“何尝”、“未尝” 等概念,因此人们给“尝”加一 个意符“口”构成一个后起字 “嚐”表示“嚐滋味”的概念。 2.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 (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从而 掌握古书的词义; (2)承认文字发展的事实,不 要后古薄今,也不要是古非今。 3、 古今字和通假字 中学教学并不区分,古今字和通 假字,只是笼统的称为通假。大 学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研究,才提 出这一问题。
(二)、异体字的类别:
1、造字方法不同造成的 异体字 野:(形声) 埜 (会意) 岩:(会意) 巖 (形声) 灾: (会意) 烖 (形声) 泪涙- 岳嶽- 膻羶shan絷zhi
古汉语考试资料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012-2-22)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古今字的界定:指古今两个时代先后产生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两种字形,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古字和今字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古今字的关系。
●晋灵公不君,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左传》(避)●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闢)●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僻)●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中庸》(譬)●责——债;舍——捨;反——返●责毕收,欲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左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古今字意义上的联系*古字表示引申义,今字表示本义。
益——溢;州——洲;止——趾;奉——捧*古字表示假借义,今字表示本义:采——採;队——坠;其——箕;孰——熟;县——悬;然——燃*古字表示本义,今字表示引申义大——太;解——懈;取——娶异体字异体字界定:指形体相异,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异体字。
其中最通行的一个称为正体,其他的称为异体。
●异体的原因:会意与形声字的差异:泪—涙;岩——巖形声字的意符不同:唇——脣;猫——貓;遍——徧;歌——謌;溪——谿●形声字的声符不同:粮——糧;裤—袴;蚓——螾;●偏旁相同,位置不同:峰-峯;鹅;群。
异体字需要注意的问题●意义相近、读音相同的汉字不是异体字。
置-寘(放置、设立、购置——放置)●意义有相同和相异之处者,不宜视为异体字。
雕-彫--凋(雕:鸟名;彫:雕琢、雕饰;凋:凋零)●有条件通用的字不宜视为异体字。
(沽——酤;亡(亡何、亡虑——无)繁简字●繁简字的界定:●指一个字有笔画繁简不同的两种写法。
笔画繁多的称为繁体,笔画简少的称为简体。
繁体字和简体字合称繁简字。
●意义:学习认识繁体字,是阅读、整理古典文献典籍的需要。
●简化字的形体来源:●重新用古字,废弃后起字:从-從;网-網;云-雲;舍-捨;采-採;卷-捲。
●草书楷化:车-車;门-門;为-爲;应-應●局部代替:习-習;夺-奪;务-務;奋-奮。
古代汉语上(8)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共72页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古代汉语上(8)古今字、 异体字、繁简字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1.2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解读
有些字之間有相通之處,也有不通之處,不 是異軆关系。如雕、鵰、彫、凋、琱:
雕 鵰
兇猛的鳥 刻、畫 草木凋零
彫
凋
琱
三.繁簡字 (一)繁體字、簡體字、簡化字界定 同一個字的不同書寫形式,其中筆劃和 寫法較為簡單的為簡體字;較為繁複的為繁 體字。 建國後的漢字進行簡化,先後於1956、 1964、1977年發表《漢字簡化方案》、《簡 化字總表》、《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 案)》,1986年國家有關部門廢止《第二次 漢字簡化方案(草案)》,重新發佈《簡化 字總表》。被收入《簡化字總表》中的漢字 為簡化字。簡化字屬於簡體字範疇。
(二)古今字舉例
辟
避:姜氏欲之,焉辟害?《左傳• 隱西元年》 闢:辟除民害。《荀子•成相》 僻:秦國辟遠。 《史記•範雎蔡澤列 傳》 嬖:友便辟,友善柔。《論語•積氏》 譬: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 ; 》 辟如登高,必自卑。《禮記•中庸》
再如(前面為古字): 莫暮 須鬚 孰熟 其箕 要腰 求裘 皇凰 或域 采彩 景影 反返 奉捧 弟悌 竟境 益溢 知智 臭嗅 說悅
(二)簡化字來源
1.來源於古代的簡體字,如:筆-笔、糧-粮、禮礼、亂-乱。 2.部分簡化字來源於繁體字的草書楷化憐-怜、劇-怜、竊-窃、 態-态。 4.全部更换繁體字偏旁,如:對-对、體-体。 5.局部删除繁體字偏旁,如:務-务、號-号、豐丰、廣-广。 6.同音替代,如:醜-丑、榖-谷。 7.简化偏旁类推,如由糸-纟类推出红、紹。
D.種 zhǒng-種子, 种 chóng-姓。 E.蟲chóng-泛指動物, 虫huǐ - 虺之初文,毒蛇。 F.萬wàn-數詞, 万mò-萬俟(q í)。 G.蠟là-蜂蠟, 蜡zhà-年終祭祀百神的儀式。
H.寜níng-安寧, 宁zhù- 貯積。 I.幹gàn-幹事、主幹, 乾gān-乾燥, 榦gàn-樹幹, 干gān-盾牌。 K.臺tái-樓臺, 檯tái-桌子, 颱tái-颱風, 台yí-我。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
古今字
• 在某一种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就被称为古今字。 • 古今字是传统训诂学中常用的术语。最早出现于 东汉郑玄的《礼记注》中,《礼记〃曲礼下》: 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 人。郑注:余、予,古今字。 • 段玉裁说:“古今人用字不同,谓之古今字”。
繁体字简化的途径
• 采用古字,废除后起区别字。 • 如布,人+布,舍,舍;胡,鬍;无-無、 云(说)-雲(天上聚集的水汽)、礼(春 秋六国文字中就已出现)-禮、气-氣、从從、长(汉代章草中就已出现)-長;迁 (宋代已出现)-遷;过(源于汉代草书)過
• 同音代替。 • 余,余,谷,穀,發,髮;后(君主、帝 王)-後(走在后面)、姜-薑、谷(两山之 间的夹道)-榖(庄稼和粮食的总称)幾-几 闆-板
简化字总表
• 1986年,国家语委颁布《简化字总表》,是使用简化字的 规范性文件。 • 《简化字总表》分三个表。第一表收的是350个不作简化 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共收可以作为简化偏旁用的简化 字132个和简化偏旁14个。第三表共收应用第二表所列简 化字和简化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1753个。 • 总计2235个简化字,一共简化了2261个汉字。 • A表从拼音查汉字,B表从简体查繁体,C表从繁体查简体。 • /bowuguan/jianhuazi.htm
汉字拼音化和汉字简化运动
• 早在五四时期,一批知识分子把中国的落后归咎于汉字 的落后,提出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 1951年毛主席指示,汉字的拼音化工作很複杂,在实现 拼音化以前,必须先简化汉字。 • 简化汉字的运动有过火的趋向。1977年,国家语委公布 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总字数为853个。 采用了社会上流行的过于简化的字形,造成了识别的困 难。因此86年被废除。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為什麼會產生異體字? 為什麼會產生異體字? 有造字和寫字兩個方面的原因。 有造字和寫字兩個方面的原因。 造字方面的原因 原因: 造字方面的原因: 因表意或形聲造字方法的不同而產生異體。 1、因表意或形聲造字方法的不同而產生異體。如: ——淚 ——䍹 淚——淚 羶—— 同為表意字,因構件不同而產生異體。 2、同為表意字,因構件不同而產生異體。如:尟—— ——䍹 尠 羴—— 同為形聲,因形符不同而產生的異體。 3、同為形聲,因形符不同而產生的異體。如:遍—— ——跡 徧 跡——跡 同為形聲,因聲符不同而產生的異體。 4、同為形聲,因聲符不同而產生的異體。如: 猿— ——糧 ——峕 —猨 糧——糧 時——峕
為什麼會出現古今字呢? 為什麼會出現古今字呢? 主要是因為“古字”兼職過多、 主要是因為“古字”兼職過多、負擔過 後來就為“古字” 重,後來就為“古字”的某個義項另造 新字。 新字。
如“辟”,它的本義是“法也”,如: 它的本義是“法也” 漢書·匈奴傳》 於是作《呂刑》之辟。 《漢書·匈奴傳》:“於是作《呂刑》之辟。” 顏師古住: 法也。 顏師古住:“辟,法也。” 除此而外,它還用來表示“躲避”之義, 除此而外,它還用來表示“躲避”之義,如: 左傳·宣公二年》 從臺上彈人, 《左傳·宣公二年》:“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 丸也。 丸也。” 後來為“躲避”之義專門造了“ 後來為“躲避”之義專門造了“避”字; 又用來表示“開闢”之義, 又用來表示“開闢”之義,如: 《孟子·梁惠王》:“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 孟子·梁惠王》 欲辟土地,朝秦楚, 而撫四夷也。 國,而撫四夷也。” 後來為“開闢”之義專門造了“ 後來為“開闢”之義專門造了“闢”字;
二十世紀初,許元誥等編篡的《中華大字典》 二十世紀初,許元誥等編篡的《中華大字典》, 收字48000多個; 48000多個 收字48000多個;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臺灣省林尹等編篡的《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臺灣省林尹等編篡的《中 文大字典》 收字49888 49888個 文大字典》,收字49888個; 到二十世紀末,由徐中舒任主編的《 到二十世紀末,由徐中舒任主編的《漢語大字 共計收列單字56000左右, 56000左右 典》共計收列單字56000左右,冷玉龍等編著 中華字海》收字85000多個。 85000多個 的《中華字海》收字85000多個。 據抽樣調查, 據抽樣調查,各個時代一般使用的漢字也就在 六千個左右。 五、六千個左右。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壶,本义是器物之名(如“水壶”),借作“瓠”(葫芦)。《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由,本义是“从”,借作“犹”(犹如,如同)。《孟子·梁惠王上》:“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驩,本义是“马名”,常借作“欢”。《左传·昭公四年》:“寡人愿结驩于二三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 辩,本义是“巧言”,借作“辨”。《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信,本义是“诚也”,借作“伸”。《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时,本义是“四时也”(即一年四季的“季”),借作“是”(这些)。《诗经·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靡,本义是“倒下”,借作“无”。《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繁简字
同一个字,字形笔划多、写法复杂的,叫繁体字;字形笔划少、写法简单的,叫简体字或简化字;二者合称繁简字 《史记·张释之传》:“此二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斆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左传·成公二年》:“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汉字简化的原则 ① 把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单的。例如: 燈—灯 機—机 憐—怜 遷—迁 膚—肤 ② 删去原字的一部分。例如: 務—务 條—条 習—习 雖—虽 開—开 ③ 草书楷化。例如: 會—会 東—东 書—书 韋—韦 當—当
归,本义是女子出嫁,借作“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逝,本义是“往”,借作“誓”。《诗经·魏风·伐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直,本义是“曲”的反面,借作“特”(表“仅只”之义)。《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伯—霸 、何—荷 、内—纳、见—现、女—汝、閒—闲、泉—钱 彊—强 、辠—罪、迻—移 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 (7)、怎样判断古今字 • 1.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在意义上是包含关 系,即意义范围古字大于今字,今字的意 义被包含在古字中。今字产生以后,只是 承担古字的部分意义,而不是全部意义。 2.古字和今字一般来说有字形的联系。今 字一般是古字的基础加以改变而造的。
异体字
• 异体字是指形体相异,读音、意义完全相 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字。其中最通行的一个称为 正体,其它的称为异体(也称为“或 体”)。异体字又被称作“重文”、“或 体”、“又体”。
• • • •
然:①燃烧 ②文言虚词 孰:①食物熟 ②疑问代词
• 5、古今字的构成 • 古字和今字一般都有造字相承的关系。今 字往往以古字的形、音、义为基础,另造 新字,以区别于古字。新造的今字,绝大 多数都是利用古字原有的形体,另增偏旁, 或改换偏旁。
• (1)、增加偏旁。这类古今字多数是以古 字为声符,增加有区别义作用的形符,新 造今字。例:“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 不讨贼,非子而谁。”其中的“竟”、 “反”,今字用“境”、“返”,是在古 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而造的。
繁简字
• 繁简字是指一个字笔画繁简不同的两种写 法,笔画多的叫繁体,笔画少的叫简体。 • 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 同一个字(不是每一个字)的繁与简,自 古就有。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虽然有 删繁就简的一面,但是这一面实行得并不 彻底和广泛。由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 会用字和习尚,在没有严格正字法的情况 下,也往往繁简并行。
• 适 —適 • 《楚辞· 离骚》:“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 適而不可。” • ——適,去,往。 • 《商君书· 画策》:“由此觀之,神農非高 於黄帝也,然其名尊者,以適於時也。 • ——適,适合。符合。 • 适(kuò,疾) • 适,速疾。《玉篇· 辵部》:“适,疾也。”
古代汉语通论: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2.2 異體字的結構差異
▪ 從異體字形體結構的差異看,有三種情況: ▪ ①造字方法不同,如: ▪ 會意+形聲:泪淚 岩巖 岳嶽 凭憑 淼渺
嵩崧 埜野 艸草 躰體 仙僊 辠罪 磊磥 ▪ 象形或指事+形聲:网網 刅創
▪ ②構件成分不同,這種情況主要見於形聲 字:
3.2 漢字簡化的方法
▪ 把繁體字簡化爲簡體字主要採用了“刪、 改、代、草、古”五種方法:
▪ ①刪:即刪去繁體字的一部份:務务 條条 習习 雖虽 開开
▪ ②改:即把繁體字某些寫法繁雜的部份改 成簡單的:鄧邓 憐怜 騫骞 飢饥 績绩
▪ ③代:即用筆畫少的同音字代替筆畫多的 字:醜丑 後后 穀谷 萬万 繫系
▪ 后—后(君主)後(先後)
▪ 余—余(姓氏,第一人稱代詞)餘(豐足, 剩餘)
▪ 帘—帘(古代酒家的酒幌)簾(窗簾)
▪ 干—干(干戈)乾(乾燥)幹(才幹)檊 (樹檊)
▪ ③繁簡字之間意義相通的歸併關係
▪ 從歷史上的簡體字中選取筆畫少的字去歸 併意義上有一定聯繫的古今字、異體字:
▪ 舍捨:在舍棄義上相通,房舍義不作 “捨”;
▪ ①古字記錄本義,今字記錄引申義。如 “取—娶”,《說文》:“取,捕取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大獸公之,小 獸私之,獲者取左耳。”引申爲一般的取得。 用在婚禮上,娶妻也叫“取”,如《詩 經·陳風·衡門》:“豈其取妻,必齊之 姜。”又《豳風·伐柯》:“取妻如何?匪 媒不得。”後來爲這一引申義造了“娶”字。
▪ ③古字記錄本義,今字記錄假借義。如 “牟”與“眸”,《說文》:“牟,牛鳴 也。”如柳宗元《牛賦》:“牟然而鳴, 黃鐘滿脰。”假借爲眼珠之意,如《荀 子·非相》:“禹跳湯偏(偏、跳均指半 身乾枯,或謂跛足),堯舜參牟子(參牟 子謂二瞳相參)。”後來爲這一假借義造 了“眸”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同时又受着语言和社会的制约。
汉字也是这样。
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总对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不断进行调整。
高整的结果,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主导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乖的一面。
这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
本节只就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扼要介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常见的古书用字现象。
一、古今字(一)什么是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
?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
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
“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城濮之战》)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
(《案之战》)③于是翦其发。
(《顺民》)④臣错茅臣。
(《晁错传》)⑤张脉偾兴,外彊中干。
(《韩之战》)以上加“ ”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在我国古代的书籍中,⼀个⽅块字往往有好⼏种写法,这就给我们造成了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我们就必须掌握有关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古今字。
《墨⼦?公输盘》中记述:当墨⼦⽃败了公输盘后,“公输盘不说”。
“不说”,这好像是说公输盘⽃输后不说话了。
这样理解就错了。
这⾥的“不说”就是“不悦”,是不⾼兴的意思。
可是⼈们往往认为“悦”字是本来就有的,⽽只是古⼈在书写时经常写为“说”罢了。
其实这是⼀种误解。
须知上古是没有“悦”字的,《说⽂解字》中也只收了⼀个“说”字,没有“悦”字,其释义是:“说,释也。
”可见“说”才是本字,“悦”是个后起字。
所以“说”就是古字,“悦”就是今字。
为什么会产⽣古今字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古代的字少,⽽后世⼜不断地发展增多。
例如《⼤学》《中庸》《论语)《孟⼦》这四部书不重样的字共⽤了4466个,东汉《说⽂解字》也不过9353个字。
可是,到了1915年,中华书局编印的《中华⼤字典》共收字48000多个,相当于《说⽂解字》的5倍多。
古代的字少,⼀个字要代表⼏个意义,真可谓”⼀⾝兼多职”。
⽐如上古的⼀个“辟”字就兼有多种职责,它能代表“避”、“嬖”、“僻”、“譬”、“辟”这五个字⽤。
后世⼈为了减少字的“兼职”现象,才在“辟”字的⾝上加了各种表意的形符,以⽰意义的区别。
因此,上古的“辟”字就是古字,⽽后世新产⽣的“避”、“嬖”、“僻”、“譬”。
“辟”就是今字。
在古书中,古今字的现象很多。
如果我们没有这⽅⾯的基本知识,那就很难读懂古⽂。
以下略举⼏例:(1)“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庄⼦?胠箧》)——这就是⼈们所说的智慧啊。
(2)“⼤叔出奔共。
”(《左传?隐公元年》)——太叔跑到共那个地⽅去了。
(3)“夫晋何厥之有?”(《左传?僖公三⼗年》)——那个晋国有什么餍(满⾜)呢?(4)“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孟⼦?滕⽂公上》)——布帛长短⼀样,价钱也相似。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禮,《说文》:“ , 履也。所以事神致 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 ,古文 禮。 ”
棄,《说文》:“ 棄。”
,捐也。 ,古文
3、历代的俗字
繼继 蠶蚕 遷迁 陽阳 燈灯 憐怜
4、草书楷化 車车 門门 韋韦 當当 堯 尧 爲为 會会 盡尽 頭头 應应 樂乐 歸 归 書书
5、简省构件 鑿凿 習习 廣广 飛飞 點
“修”本义为“修饰”,引申为“修治”、 “修理”、“修长”等义。
“脩”,《说文》:“脩, 脯也。从肉攸聲。 息流切 ”本义为干肉,由于与“修”同音, 可以假借为“修”,表示“修饰”、“修 治”、“修长”等义,所以可以说在以上意 义上,“修”、“脩”相通,但“干肉”义, 决不能用“修”。
3、有些字的通用是有条件的,更不能认为是 异体字。如“亡”和“无”、“沽”和 “酤”。
二字古音也不相同。“置”读陟吏切 ,上古 音
属于端母职部。“寘”读支義切 ,上古音属 于章母支部。
“寔”,《说文》:“寔, 止也。从宀是聲。 常隻切 。”
“實”,《说文》:“實,富也。从宀从貫。 貫,貨貝也。神質切 。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宀部》:“寔,假借 又为實。”
2、有些字,它们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相通 之处,也有不通之处,也不能把它们看做异
7、另造形声字 護护 療疗 價价 蝦虾 廳厅 讓让 鑰钥 鐵
铁 儀仪 擁拥 躍跃
8、另造会意字: 塵尘 陰阴
9、同音代替,有一对一的,有一对多的。 幾几 鬥斗 穀谷 麵面 鬱郁( 《说文》:右
扶風郁夷也。从邑有聲 ) 薑姜 裏里 征 徽 幹乾干 隻祗只 臺檯颱台 後后 醜丑 僕 仆 (说文:仆,顿也。)
舍—捨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② 原先字義完全不同,只是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兩個 或兩個以上的字,取其中寫法最簡單的一個字作 簡體字來表示所有的字。例如: 谷、穀——谷 只、隻——只 丑、醜——丑 干、乾、幹、榦——干 余、餘——余 后、後——后 有時,另造一個簡體字來表示所有這些字。例如: 復、複——复 發、髮——发
提問:如果用簡化字排印古籍,對理解古文 含義影響最大的是哪種簡化字?為什麼?
3 古今字的形體
• • • • 古字加上形符(最常見):其箕 取娶 古字改變形符:斂殮 . 古字略加變形:田毋 大太 陳陣 加注聲符:食飼 自鼻
4
古今字與通假字的區別
1)古今字突出了漢字的表意特點,由於 同一字形所負載的意義太多,於是在 原有的形體上增加或改變意符,以便 從視覺上把古字與今字區別開來。
• 古字和今字是不同歷史時期的產物。
• 段玉裁說:“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 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 謂之古今字。”
注意2:有些古今字是一對多的關係
• 采→採、彩、綵 • 辟→嬖、僻、闢、避、譬
二、異體字
1 什麼是異體字(p.173) • 異體字是音同、義同、形不同的兩個或幾 個字,它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替代。
① 在本義基礎上形成的古今字
• 古字是記錄某一詞義的本字,由於 經常借作他用,後來又另造新本字 來專表該詞義。 • 其箕、要腰、止趾、奉捧
益溢——水漫出來
《呂氏春秋·察今》澭水暴益。
• 引申爲增加,利益。 《孟子·告子下》曾益其所不能。 《左傳·僖三十年》若亡鄭而益於君。
②在假借義基礎上形成的古今字
4 異體字的形成情況
• 主要有以下四種: ① 造字方式不同:會意字與形聲字的分別— —嶽岳、淚泪、巖岩。 ② 偏旁位置不同。如:和咊、秋秌、峰峯 ③ 聲符不同。如:褲袴、洩泄、猿猨。 ④ 意符不同。如:暖煖、瓶缾、寓庽。 ⑤意符聲符都不同。如:剩賸、炮礮。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②同源分化
词义的不断发展,使词由单义变成多义。其中有的词义为适应交际的需要独立成词。为了相互区别,需要把它从原字母体中分化出来,造个分化字。这样原字与分化字便成为古今字。
如“反”字在先秦有多种意义:翻转,反叛,违反,返回。到汉代,人们将“返回”意义从“反”字所表示的诸多意义中分化出来,加“辵”旁,写成“返”,其余意义都没有另外造字,于是“反”与“返”在“返回”意义上成为一对古今
(2)同音替代字
简化字中有一些来源于原先意义不同的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样,它既承担自己原先的字义,同时又表示与之对应的繁体字的字义。阅读时,需要辨认它所表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例如:“後”简化为“后”,是借用了原有的“后”字。“后”字的意思为君主,也表示君主的妻子。这样,简化字“后”字就兼有“後”(先后)和“后”(君主、王后)两个字的功能。在阅读时需要辨析。如《史记·孝景本纪》:“孝文(汉文帝)在代(地名)时,前后有三男。”“前后”指皇帝的前妻,即前妻生有三个儿子,而不是前前后后共生了三个儿子的意思。
又如:迹,从辵,亦声;蹟,从足,责声。村,从木,寸声;邨,从邑,屯声。以上为声符和形符都有所变换的异体字。
(3)构字部件相同而位置不同
如:和——咊;群——羣;鞍——鞌;雜——襍
3、异体字的辨识
①要有时间观念
②有些字不要误认为是异体字
三、繁简字
1、简体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繁简字。 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3月文化部、文改会《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又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和局部调整)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点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1964年5月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2338个(其中包括偏旁类推的字)。是现在所用的规范字。
古籍中的特殊用字
础——礎
92
58
6.改换简易形旁 猫——貓 狸——貍 粘——黏 肮——骯
92
59
7.同时改换简易形旁和声旁 响——響 护——護 惊——驚 8.新造会意字 尘——塵 双——雙 体——體
92
60
9.合并同音字。 (1)后——后後 (2)干——干乾幹 干:盾牌、干支。 乾: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幹:指器物、事物的主干。
练习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公赐之食。食舍肉。 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 人是征。 5.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 1. 2. 3. 4.
92
30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10.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6. 7. 8. 9.
A.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离而纵横。(汉
司马相如《长门赋》)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欧阳修《蝶恋花》词) (2)迹——跡 A.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庄 子· 天运》) B.姜原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说。(史 记· 周本纪)
35
92
(二)异体字产生的原因
1.造字方法不同
92 47
三、繁简字
92
48
主要內容
1. 繁简字的概念 2. 繁简字之间的关系 3. 关于繁简字的几个问题
92
49
(一)繁简字的概念
繁简字是指一个字的笔画繁简不同的 两种写法,笔画多的叫繁体,笔画少 的叫简体。
92
50
字形繁简自古有之
弃——棄
王力古代汉语第五讲_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诗· 齐风· 南山》:“取妻如之何?”
解→懈
《说文· 角部》:“判也。从刀判牛角。” 《礼记· 杂记》:“三日不解。”注:“倦也。”
竟→境
《说文· 音部》:“乐曲尽为竟。”
《晋灵公不君》:“亡不越竟。”
→债
《说文· 贝部》:“求也。” 《冯谖客孟尝君》:“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第五节
一、定义 二、简化字简化途径
繁简字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同形字
《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挛腕。” 臘-腊;術-术;適-适
2、同音替代字 《史记·孝景本纪》:“孝文在代时,前后 有三男。”
后-後;斗-鬥;仆—僕;丑-醜; 谷-榖;几-幾;余-餘;云-雲; 御-禦;面-麺;干-乾-幹
3、两个以上的字共简为一形
钟-鍾、鐘 獲-穫 盡-僅 饥-飢、饑 臓-髒 復-複
發-髮 匯-彙
讨论
简化字的优缺点? 有没有必要恢复繁体字?
《鶡冠子· 学问》: 中流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 物使然。
《庄子· 至乐》: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 昆 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 其意蹶蹶然恶之。
王维《老将行》:“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 垂杨生左肘。”
第二节 古今字
一、定义
二、形成的原因
三、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1、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
三、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1、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2、古人在记录语言时因“仓猝无其字”而 用了个同音字代替。 3、秦朝焚书坑儒。 4、“夫古字通用,存乎声音。”
四、通假与假借古代无别,现在已分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假借字的产生, 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有其字,而人们在 书写的时候,写了一个同音字……第二种是本 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 (第二册54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異體分工現象。異構字在不同的 時代常常產生職能分化,也就是說,在歷史的長河中,它 們能夠成為異構字的時間只是在某一個時期。書上所舉的 例子是喻和諭。這裡再舉幾個例子。例如《說文· 口部》: “咳,小兒笑也,從口亥聲。孩,古文咳,從子。”“孩 “”咳”二字異體。魏晉以後,“孩”引伸為初生小孩之 意,而“咳”用為咳唾之意,結果這兩個字變成兩個字形 和讀音都不同的字。又如《說文· 人部》:“佗,負何(荷 )也”,段注:“隸變佗為他,用為彼之偁,古相問無它 乎,只作它。”經隸書寫定之後,現在分化成“佗”和“ 他”(它),二字的讀音和意義也不相同。又如《說文· 巾 部》認定“常”與“裳”是重文,原因是它們的聲符相同 而義符(巾衣)同類,在構字上有通用的例子(“裙”異 體作“帬”),“常”“裳”什麼時候屬於異構字,目前 沒有文獻可以獲得準確信息,但起碼是在東周的文獻裏, 他們已經分化為兩個字了。也就是說,它們即使曾經是異 構字,也只可能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其他如沉(沈)。
•共”身兼四職,分別 記錄了四個不同的詞。 虽然在使用上非常經濟 ,但容易造成表意的含 混和模糊。為了增強表 意的明確性,後來就分 別造了供、拱、恭三個 新字來分別發擔它的兼 職,“共”字本身主要 用以表示“共同”這一 個義項了。这样,“共 ”是本原字,為分擔母 字職能而造的供、拱、 恭等字是分化字,它们 之间形成古今字关系。
導致漢字分化(古今字形成)的原因有兩種:詞義引 申和文字借用。 1、詞義引申
• 詞義引申會在原有詞彙意義的基礎上派生出新的詞彙意義, 這就需要造新字來記稹新的意義,由此而產生了一批新字。 如“解”字本義爲“判也”,即用刀分解動物肢體,引有分 割、消除、理解等義,又引有松馳、懈怠義,此義後獨立成 詞,故由“解”加心旁分化出“懈”字。“懈”爲分化出来 的今字。
• 漢字之所以可以通過改換相關構件這種方式來構造 異體,是因爲凡義相近或音相近的字,在偏旁裡可 以通用。也就是說,由於漢字義符表義時具有寛泛 性,義近形旁往往可以通用。漢字聲符在表音時具 只需要能提示讀音而不用準確表音,故音近聲旁往 往也可以通用。漢字“義近形旁通用”“音近聲旁 通用”的內在法則,使得漢字改換相關構件成爲可 能。
異寫字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構件寫法變異造成的異寫 字,一種是構件位置不固定造成的異寫字。 (1)構件寫法變異造成的異寫字。 • 如甲骨文“虎”字的許多寫法就是由書寫變異造成 的
• 到了漢字的使用非常廣泛以後,在個人使用漢字這 個層面上,由於書寫人的個人習慣不同,也會形成 一些異寫字,例如隋唐碑誌中就有許多異寫字。
(二)漢字字數增加的原因 1、新字產生 2、死字不亡(各個時代逐漸衰亡的字仍保存在字典中) 3、字形分化(上古漢字“兼職”現象多,後代不斷分化 )
古今字
(一)定義及相關說明 • 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在前的 叫“古字”,在後的叫“今字”。例如“暮”,本 來用“莫”,後寫作“暮”,“莫”是古字,“暮 ”是今字。 • 古今字的概念産生于訓詁學盛行的漢代。訓詁學中 的一大條例即是“以今字釋古字”,古今字的概念 遂由此而生。
古今字举例
• • • • • • • 知—智 孰—熟 反—返 云—雲 止—趾 采—採 奉—捧 大—太 舍—捨 隊—墜 赴—訃 辟—避 昏—婚 共—拱 屬—囑 莫—暮 其—箕 要—腰 禽—擒 牟—眸 益—溢 弟—悌 説—悦 取—娶 厭—饜 然—燃 景—影 牙—芽
異 體
字
(一)異體字分類概說
1、異寫字 • 異寫字是同一個字因寫法不同而造成的形體差異。 • 在早期漢字中,由於書寫帶有隨意性,形體不固定 ,所以異寫現象大量存在。比如:
• 以上两种情况均爲引申義加形分化的例子。 • 还有引申義換形分化的例子,比如“赴”和“訃” 。 《说文》:赴,趋也。有“急速”之义,引申为 告丧。《士丧礼》:赴曰:君子臣某死。注云:今 文“赴”作“讣”。 • 有些引義分化字并不是通過加形旁而分化的,而是 在本原字字形基礎上通過加區別符號產生的,比如 :大—太 母—毋。但這類現象比較少見。
• 在訓詁學中,“古今字”是指古今用字的相異現象;在文 字學中,“古今字”則指古今造字的相承關係。 • 正因爲“古今字”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蔣紹愚先生說:“ 若以術語的精確性而論,我主張用‘本原字’和‘區別字 ’。”他指出兩個理由:一、“‘古今字’的名稱從時代 的先後著眼,沒有表達出這一類字的特點。异體字也有古 有今。” 二、“從‘古今字’這個名稱本身看,古人幷不 專用來指本原字和區別字。”蔣紹愚先生的看法是有道理 的。今字可以认为是“分化字”或“区别字”。
• 古字和今字是相對的。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凡讀傳,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 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 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為古字,小篆、隸書 為今字也。”古今字是記錄同一個詞古今用字有異 造成的歷史現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 清代以前的學者對古今字的理解,幷不是從漢字發展分化 的角度來看待古今字的,出于訓詁的目的一般局限于時間 概念,凡能以今釋古的同音字皆謂之古今字。這種古今字 屬訓詁學範疇。 • 從漢字分化角度談及古今字的始見于唐代的顔師古。《漢 書· 高帝紀》:“帶河阻山,縣隔千里。”顔注:“縣,此 本古之懸字耳。後人……加心以別之,非當借音。”清戴 震進一步指出:“古字多假借,後人始增偏旁。”“以類 附聲,而更成字。”段玉裁也看到了漢字的孳乳分化,認 爲“古字少而意賅,今字多而義別。”
2、異構字 • 異構字是與異寫字相對的一個概念。異構字是記詞 功能相同但構形屬性有所不同的字。其差異主要體 現在構件數量、結構關係以及所選構件等方面(起 碼有一項存在差別)。異構字的構意有或多或少的 差別,但記錄漢語的功能是相同的。異構字有以下 兩種基本類型:
(1)因構形模式不同而形成的異構字 • 韭―韮:“韭”是象形字,小篆作“韭”,《說文 》:“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韮”是形 聲字。 • 丘―坵:“丘”是象形字,甲骨文象山丘形。“坵 ”是形聲字。 • 岳―嶽:“岳”從“山”從“丘”,是會意字。它 的異構字“嶽”是從“山”“獄”聲的形聲字。
• ―涙:“泪”從“水”從“目”,是會意字。它的 異構字“涙”從“氵”“戾”聲的形聲字。 • 埜―野:“埜”是從“林”從“土”的會意字。它 的異構字“野”是從“里”“予”聲的形聲字。 • 其它如:网—網、体—體軆、灾—烖、磊—磥、仙 —僊等。
(2)構形模式相同,構件不同的異構字 比如有些異構字都是形聲字,而表義構件不同。如 歎—嘆、絝—袴、唇―脣、咏-詠、暖-煖、糠- 穅、輝—暉、缾—瓶、村―邨、寨―砦、碗―盌、
• 再比如“共”字,在上古分別表示不同 的意思: • ①《禮記· 曲禮》:“父之仇,弗與共 戴天。”(共同) • ②《左傳· 燭之武退秦師》:“行李之 往來,共其乏困。”(供給) • ③《論語· 為政》:“為政以德,譬如 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拱揖) • ④《左傳· 城濮之戰》:“民不知禮, 未生其共。”(恭順)
另造新字的古今字
• 身-娠 《说文》:身,躬也。本义是怀孕。《诗·大雅·大明》:大妊 有身,生此文王。现代许多方言也仍然用有身来指代有孕。后 来身被引申为身体,身躯等意义,就另造了“娠”来表示它的 本义。 • 不-柎(fu1)
不,象形字,象花房之形。古代多借不为否定词,就另 造了柎来表示它的本义。
異體字並不一定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互換
• 異體字的音義相同是從構形的角度說的,對用字者來說, 只有選擇,不存在替換問題。選擇用字會受到多方面因素 的影響,如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用字習慣、社會的用字時尚 和規範意識、使用的特殊環境和特殊目的。例如晉代通行 “線”字,用字時不會無緣無故把“線”改成“綫”。但 我們不能因此否定“綫、線”是一組異體字。再如姓名用 字,也是不能隨便替換的,倘若把“岳飛”寫成“嶽飛” ,把“項堃”寫成“項坤”,恐怕當事人不會樂意,但我 們也不能因此否定“岳、嶽”“堃、坤”分別為兩組異體 字。
• 但是,異構字的記詞職能是完全一致的,在記錄語 言時,是一種不必要的重複。這些字的存在不但增 加了識字量,還有可能使讀者視異字為異詞,造成 理解上的障礙,所以異構字在社會用字中應當加以 規範。不過,規範異構字只能優選一個字形作為通 行字,另外的形體在記詞功能上認同,卻不能貿然 取消。因為這些字在某一歷史層面上雖成為異構字 ,到另一歷史層面上卻有可能分別承擔著幾種不同 的功能,因此,整理漢字時,遇到異構字要慎重對 待。
• 不同歷史時期的漢字積澱到同一共時層面上,隸定 (隶定指用隸書的筆法來寫 ‘古文’的字形)轉寫 方式不同也造成異寫字。比如:“春”從小篆發展 到楷書,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字形“春”和“萅”, “萅”是將小篆的字形用楷書的形制來轉寫的結果 。在隋唐碑誌中,“光”有“光”和“灮”兩種寫 法,也都是隸定方式不同造成的。其它如“册冊 ”“吴吳”等。
为本字的引申义或假借义所造的新字被称为“分别字” 。比如: • 弟-悌 贾-價 坐-座 • 昏-婚 田-畋 解-懈 • 取→娶 景→影 府—腑 • 奉→俸 竟→境 反→返
• 道—噵:“道”本義爲“道路”。引申指途徑、方法、規律、 道理、主張、學說等,又引申有“言說”義。《老子· 道經》 :“道可道,非常道。”前“道”字指構成宇宙的實體和動力 ,後“道”字即表“言說”義。此義後獨立成詞,乃加口分化 出“噵”字,爲“説、講述”義之後出本字。 • 以古字爲基礎,增加有表意作用的形符。有时后起的分化字 是为了表示本义。比如: • 它→蛇 孚→孵 韋→圍 莫→暮 暴→曝 • 然→燃 止→趾 州→洲 北→背 益→溢 • 原→源 縣→懸 正→征 禽→擒 丞→拯 • 云—雲 其—箕 草—皁 爰—援 或—國 • 居—踞 匡—筐 孰—熟 哥—歌 柬—揀 • 益-溢;止-趾;要-腰;队-坠; 然-燃。
• 《康熙字典》包含許多死字、僻字以及很多異體、訛 體,通常使用的字只占相當小的比例。如果不管那些 死字、僻字,並且把異體字看作一個字,各個時代使 用的漢字的數量似乎並無很大變化。根據《甲骨文編 》等書統計,甲骨文所用的單字約有四五千個。《十 三經》共用單字6544個。《通用字表》也僅7000字。 • 據統計,掌握了3800個漢字,就能閱讀一般書刊99. 9%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