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不得不说的秘密

合集下载

吃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副作用有什么

吃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副作用有什么

吃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副作用有什么阿司匹林是生活中常见药品,但是有不少患者可能在吃阿司匹林之后会感到不适,这和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一定关联。

那么吃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副作用有什么,吃药时应当注意什么呢?1 什么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抗炎、镇痛和解热的药物,通常针对发热性疾病,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解热镇痛的效果。

此外,也能够有效抗血小板聚集,因此针对脑梗塞、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较好,也可有效患者患者疼痛感,因此一些患者有偏头疼的感觉,同样会选择阿司匹林。

不同剂型的阿司匹林药物的适应症略有差异,具体而言,阿司匹林片适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出现心肌梗塞、中风和暂时性脑缺血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肠溶胶囊,能够对血小板聚集过程起到有效的抑制效果,避免形成血栓,通常在动静脉瘘、人工心脏瓣膜、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应用较多,同时也可以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治疗。

阿司匹林散通常在流行性感冒或普通感冒引发的发热疾病中应用较多,同时针对关节痛、痛经、肌肉痛、神经痛、牙痛和头痛等患者,也可以有效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阿司匹林泡腾片除了可缓解疼痛,避免患者发热,也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病,同时可避免心肌梗死和暂时性脑缺血发作。

2 阿司匹林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联用,并不会增强药效,究其原因,是因为阿司匹林能够对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会增加出血与溃疡等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生率。

另外,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强,会令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率更高。

和引发胃肠道溃疡、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小板减少和低凝血酶原血症等药物联用,会增加出血或凝血障碍问题发生的风险。

溶栓药(尿激酶、链激酶)和抗凝药(肝素、双香豆素)和阿司匹林联用,同样会增加患者出血概率。

阿司匹林载荷抗酸药和尿碱化药联用,会促进药物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药浓度。

药的起源1

药的起源1

药的起源自从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诞生,疾病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

人们常说“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也就是说除非你不食人间烟火成为神仙,否则就不能摆脱疾病。

疾病来时痛苦万状,人们就要想办法来缓解痛苦。

用什么来缓解痛苦呢?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方便易得,伸手可及的东西。

那时候自然环境是相当的好,最方便易得的当然是周围那些花花草草啦。

于是乎世界各族人民的老祖宗们不约而同的到那些花花草草中去找治病的药。

中国人说那些治病药是一个被称为“神农”的老头一嘴一嘴尝出来的,其艰辛和贡献就不言而喻了,这个话题后面再说。

其实世界各地也不乏这种有奉献精神的人,咱们的“神农”也不一定是最早的;古希腊分娩的妇女嘴里都要嚼一种柳树叶,据说能减轻痛苦,后来人们在里面找到了阿司匹林;古印度给疯癫的病人嘴里塞一根萝芙木的根就能让他安静下来,也就有了萝芙木可治疗“月亮引起的疯狂”的记载;南美洲的气候炎热,蚊虫肆虐,疟疾高发,嚼一块金鸡纳树皮就能幸存下来,这成了部族成员必须严守的秘密,后来人们在里面发现了抗疟药奎宁。

东西方民族的老祖先起点一致,但思路不一致,导致了以后的发展路线不一致;就像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但前进方向不同的两架赛车,很难分出谁高谁低。

也许绕地球一圈后他们能相遇,那将是他们共同的终点。

先来说说西方人的前进路线。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他们就是“一根筋”,知道了这种草能治这种病还不算完,非要看看里面是什么成分在起作用。

于是他们就忙活开了,先水泡后油浸,煮完了蒸,蒸完了炸,前前后后鼓捣了几千年,还真让他们找到不少“成分”,这门手艺被他们称为《药用植物学》。

随后的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也就发展起来。

生活在东方的中国人就灵活的多了,中国的老祖宗们压根儿没想过要在药里找“成分”。

他们要做的就是对着星空苦思冥想,编一套理论来解释它为什么能起作用。

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辨证归经等等,这套让人眼花缭乱的理论成果就是“本草”。

两千年来不停的修补完善,从《神农本草经》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直到现在的《中华本草》。

盘点阿司匹林的“神奇”功效

盘点阿司匹林的“神奇”功效

盘点阿司匹林的“神奇”功效'假如我将⾝处荒岛,如果选择随⾝携带某种药物的话,那么可能⾸先想到的就是阿司匹林(aspirin)。

'达特茅斯医学院的研究者John A. Baron教授如是说,可见阿司匹林对⼈类的贡献。

作为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之⼀,⾃19世纪问世以来,这个学名叫'⼄酰⽔杨酸'的药物在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痛、关节痛、风湿病等⽅⾯发挥重要作⽤。

此外,它还能抑制⾎⼩板聚集,是⼼脑⾎管疾病患者的常⽤药。

那么,阿司匹林还有什么神奇之处呢?【1】神经性疾病也害怕阿司匹林分解物⽇前,来⾃约翰霍普⾦斯⼤学等处的研究⼈员发现,阿司匹林的⼀种分解物⽔杨酸可以同名为GAPDH的酶类相结合,从⽽阻断其进⼊细胞核中,⽽其在细胞核中会诱发细胞死亡。

研究证明,⽔杨酸的衍⽣物对于治疗多种神经变性疾病⾮常重要,⽽GAPDH在对抗阿尔兹海默⽒症、帕⾦森疾病和亨廷顿⽒症等神经变性疾病中扮演重要⾓⾊。

这项研究已经发表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2】我们能给出阿司匹林防癌的答案了!近年来阿司匹林在抗癌领域可谓是⾹饽饽,国际顶级杂志曾⼏度发⽂揭⽰阿司匹林在预防结直肠癌和其他癌症上的功效,然⽽阿司匹林如何抗癌尚未有研究阐明。

⽇前,《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杂志上的研究⾸次从⽣化途径⾓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具体的内容究竟是什么,相信不久⼤家就都会知道了!【3】抗炎⽌肩痛--阿司匹林的新⽤途肩痛困扰着很多⼈,特别是⽼年⼈深受其苦。

来⾃英国⽜津⼤学的研究⼈员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刊)上发表了⼀项最新研究进展,发现阿司匹林的抗炎作⽤对缓解肩痛效果显著。

研究者发现了⼿术治疗后参与缓解肌腱疼痛的信号途径,以及疾病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炎症基因和蛋⽩的不同表达特征。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证明家中常备药--阿司匹林对于缓解肌腱炎症具有⾮常好的治疗作⽤。

简述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史

简述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史

简述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史1. 开篇小故事说起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大家可能觉得这听起来有点高深,其实这就像是一部精彩的冒险故事,里面有英雄、恶棍,还有不少令人捧腹的插曲。

想想看,几千年前的人们可没有什么现代医学,他们的药物往往都是从植物和动物中提取的。

那些古老的智慧,像是一颗颗璀璨的宝石,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

古埃及的草药、古希腊的天然疗法,都是从那时开始的哦。

就像我们的祖辈,靠着大自然的馈赠,解决了无数健康问题。

2. 古代的智慧2.1 中医药的辉煌说到天然药物,咱们得先从中医说起。

中医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药中之王”。

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古代医师们就开始研究各种植物和动物的药用价值,真是吃了“草药”长大的。

在古代,中医的理论就像一本神秘的书,里面藏着无数的智慧和秘密。

比如说,大家听过“百草皆有灵”的说法吗?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古人对植物的理解可是非常深刻的。

2.2 西方的探索而在西方,虽然起步稍晚,但也不甘示弱。

古希腊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对草药的使用有着独到的见解,甚至有些理论至今仍被人们引用。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们又在这个领域大展拳脚,开始系统地研究各种植物的成分,这一波操作可是开启了现代天然药物化学的序幕哦。

3. 现代化的转型3.1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进入19世纪,科学技术开始飞速发展。

化学的进步让人们对天然药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取和分离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比如说,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个大新闻,这可是让无数人受益的好东西,特别是对抗疟疾效果显著,真是“药到病除”!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很多现代药物的成分其实都可以从自然界中找到,这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准备的一份丰厚的“礼物”!3.2 人类的探索精神到了20世纪,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天然药物被发现并投入使用。

比如,阿司匹林的前身就来自于柳树皮,而很多抗生素的灵感也是来源于自然界。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读后感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读后感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读后感篇1: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我读的《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的读后感。

哇,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很复杂,但其实它就像是我们课本里的“健康小卫士”一样,告诉我们怎么保护我们的心脏。

“小明,你真的懂这个吗?”小华好奇地问我。

“当然啦!”我得意洋洋地回答,“这就像是我们玩的游戏,心脏就是我们的‘英雄’,而药物就像是我们的‘装备’,我们要用对装备,才能让英雄更强壮!”“哈哈,那这个‘装备’怎么用呢?”小华又问。

“嗯,这个指南就像是一本‘装备使用说明书’,告诉我们哪些药是‘好装备’,哪些是‘坏装备’。

”我解释道,“比如,它告诉我们,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我们得用一些‘长效装备’,比如β受体阻滞剂,这些可以让我们的英雄——心脏,保持稳定。

”“哇,听起来好厉害!”小华眼睛闪闪发光。

“对啊,还有呢!”我继续说,“这个指南还告诉我们,不能乱用‘装备’,比如硝酸酯类药物,它们就像是‘急救包’,只能在紧急情况下用,不能当成‘日常装备’。

”“那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用‘急救包’呢?”小华疑惑地问。

“这个嘛,”我挠挠头,“这个指南里说,如果心脏‘英雄’感觉不舒服,比如胸痛啊,我们就得赶紧用‘急救包’。

但是,我们得记住,‘急救包’不能乱用,不然会失效的。

”“哦,原来是这样。

”小华点点头。

“还有哦,”我兴奋地说,“这个指南还告诉我们,要定期检查‘英雄’的状态,比如血压、血脂,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装备’有没有效果。

”“哇,小明,你懂得好多啊!”小华崇拜地看着我。

“嘿嘿,那当然!”我骄傲地说,“这个指南就像是我们的‘健康宝典’,只要我们按照它说的做,就能保护好我们的心脏‘英雄’。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告诉更多的人呢?”小华提议。

“没错!”我跳起来,“我们要像传递‘秘密武器’一样,把这个指南告诉更多的人,让大家都学会怎么保护心脏!”“好主意!”小华拍手叫好。

就这样,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把《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的读后感分享给了大家。

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

阿司匹林长期服用?眼下,在中老年人当中,刮起一股新的保健风,即每天口服小剂量的肠溶阿司匹林以防脑血栓。

听说阿司匹林确有这个作用,却没有想到老爸老妈早已经行动起来,一天一片地吃着。

我问他们:了解小剂量阿司匹林为什么能防脑血栓吗?知道它不能与哪些药物合用吗?知道什么人不宜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吗?老爸老妈瞪着迷惑的眼睛望着我,只顾一个劲儿地摇头。

看来,大多数的中老年人像老爸老妈一样,对于这种保健方法,他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阿司匹林问世已百余年,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常用药。

近年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除具有传统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外,还具有诸多新用途,特别是阿司匹林肠溶片(以下简称阿司匹林),能防治多种中老年的常见病,在保健方面大显身手。

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持血液畅通,从而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另外,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还可用于防治癌肿、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等疾病。

小剂量阿司匹林并非人人皆宜。

虽然肠溶阿司匹林是在肠道溶解,避免了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但是由于它所具有的抗凝血反应,使得它对胃的间接刺激还是有的。

解放军总医院的一项临床观察发现,常服肠溶阿司匹林的患者易损伤黏膜,尤其是老年人更易发生胃肠黏膜糜烂和溃疡。

因此,常服阿司匹林应注意其引起的出血倾向。

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或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者,均不应服用阿司匹林。

在进行各种手术治疗之前,也应停服该药。

近期做过手术,特别是眼科、内脏、颅内手术的人,不应服用阿司匹林。

血压高于170/110mmHg、患有严重动脉硬化者,不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脑出血。

有些药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

人老了,免疫功能逐渐减退,因此,老年人患病率高,有的甚至患多种疾病,一次口服六七种药的老人并不鲜见。

所以,欲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必须了解哪些药物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

口服降糖药(甲磺丁脲、优降糖等)。

阿司匹林可促进肝糖元合成及胰岛素分泌,增加降糖作用,使血糖急剧下降,严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休克,危及生命。

阿司匹林的十大秘密课件

阿司匹林的十大秘密课件
02
阿司匹林还具有抗炎、抗风湿、 止痛、退热和抗癌等作用,但其 最主要的作用仍是抗血小板凝集 。
适用人群
阿司匹林适用于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用于治疗不稳定 型心绞痛。
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长期小剂 量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或拔牙等有创操作的人群,可以在术前一周开始服用阿司匹林以 降低风险。
特殊人群用药
总结词
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在使用阿 司匹林时应特别注意。
详细描述
儿童通常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使用阿司匹林 ,且需严格遵医嘱。孕妇在怀孕前三个月应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之后是否使用需咨询医 生意见。老年人使用阿司匹林时应谨慎,因
为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
总结词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应定期监测 并进行相应处理。
02
阿司匹林的作用
心血管保护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 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保持血管通畅。
抗血小板凝聚
抑制血小板活性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 栓烷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凝 聚的效果,预防血栓形成。
详细描述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出血,因此长期使用者应定 期检查粪便潜血。如果出现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柏油 样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 过敏反应、水杨酸中毒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也应立即 停药并就医。
06
阿司匹林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新剂型研究
缓释剂型

性别决定药效 阿司匹林药效的确男女有别

性别决定药效 阿司匹林药效的确男女有别

性别决定药效阿司匹林药效的确男女有别The benefits of taking aspirin regularly differs between men and women, reducing the risk of heart attacks in men while reducing the risk of strokes in women,researchers said on Tuesday.A review of six previous studies found regular aspirin use lowered women's risk of suffering a stroke by 17 percent compared to nonusers, while not having any effect on their chances of having a heart attack or of dying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pirin's potent benefit for men was to reduce their chances of a heart attack by 32 percent, while having no impact on their risk of stroke or cardiovascular death. "This is good news because many of the past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aspirin in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looked only at men, so physicians were reluctant to prescribe aspirin for women because there was little data," said study author Dr. Jeffrey Berger of Duke University in Durham, North Carolina.Now, doctors can recommend aspirin to women, though he added that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aspirin."Overall, women who took low dosages of aspirin had a 12 percent lower risk of suffering a heart event -- either a heart attack, a stroke or death du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compared to those who did not take it. The drug conferred a 14 percent lower risk to men.Aspirin is frequently recommended for people already suffering from heart disease,but the studies Berger looked at involved a total of 95,456 participants with no prior heart problems.Much of Berger's research on 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is week's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was done while he was at Beth Israel Medical Center in New York.He cautioned that while aspirin has clear benefits, it also carries the potential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should "never replace other ways of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risks, such as eating a proper diet and exercising."Consulting a doctor might head off trouble for the estimated 5 percent of people for whom aspirin could pose problems such as bleeding or an allergic reaction. Routine use of aspirin for an average of 6.4 years led to 2.5 major bleeding events per 1,000 women in the study and 3 events per 1,000 men.药物的疗效会因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吗?至少在服用阿司匹林的问题上,答案是肯定的。

邯郸学步的故事

邯郸学步的故事

邯郸学步的故事从前,有个人叫庄子,他听说赵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势非常优美,就去赵国邯郸去学习走路。

他来到邯郸,看到那里人行步的姿势都很优雅,男士帅,女士靓。

他先来到一个广场上,看到前面有一个老头儿正在学走路,就坐在后面看。

老头儿走了几步,庄子就跟着学,老头儿快走几步,庄子也跟着快走,老头儿慢走几步,庄子也慢走。

这时老头儿看见了坐在后面的庄子,问他:“小伙子,你跟我学什么?”庄子说:“我看你走路的姿势非常优美,我是来跟你学走路的。

”老头儿说:“原来你是想跟我学走路呀!让我教教你吧!”庄子很高兴,就跟着老头儿学起来。

学了几天,庄子觉得自己的腿都快要废了,可还是学不会,他决定放弃,不学了。

第二天,庄子来到一个集市上,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在学走路,就坐在后面看。

男子走了几步,庄子就跟着学,男子快走几步,庄子也跟着快走几步,男子慢走几步,庄子也跟着慢走几步。

这时男子看见了坐在后面的庄子,问他:“小伙子,你跟我学什么?”庄子说:“我看你走路的姿势非常优美,我是来跟你学走路的。

”男子说:“原来你是想跟我学走路呀!让我教教你吧!”庄子很高兴,就跟着男子学起来。

又学了几天,庄子觉得自己的腿都快废了,可还是学不会,他决定放弃,不学了。

第三天,庄子来到一个公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学走路,就坐在后面看。

小女孩走了几步,庄子就跟着学,小女孩快走几步,庄子也跟着快走几步,小女孩慢走几步,庄子也跟着慢走几步。

这时小女孩看见了坐在后面的庄子,问他:“大哥哥,你跟我学什么?”庄子说:“我看你走路的姿势非常优美,我是来跟你学走路的。

”小女孩说:“原来你是想跟我学走路呀!让我教教你吧!”庄子很高兴,就跟着小女孩学起来。

又学了几天,庄子觉得自己的腿都快废了,可还是学不会,他决定放弃不学了。

最后庄子来到一个湖边散步看见一个大姐姐在教一个盲人走路他就坐在后面看大姐姐教盲人走路先是走直线然后是转弯再然后是上下楼梯这时盲人要去上卫生间了他也跟着去上卫生间大姐姐看见了跟这去上卫生间这时大姐姐看见了坐在后面的庄子就问他;“小伙子大家跟我学什么?”庄子说;“我看大家教盲人走路非常的认真和细心想来跟大家学一招。

醉酒的秘密(下)

醉酒的秘密(下)

醉酒的秘密(下)小红猪小分队发表于 2008-09-21译者:yew。

译者说:“凑巧的很,与riset走了相同的路线。

生物技术,微生物。

我现在就是个研究生。

天津人。

不过后面不知道读什么了。

总之就是希望能多学点东西,虽然往后的路还不知道该怎么走。

总算是个好的开头吧。

”图注:这是下文提到过的Godon‟s gin。

据说透明瓶子的全世界都能买到,而绿色的则只有英国才有。

在哪里提到了呢?敬请观赏——现在讨论一下早上醒来后难受的问题。

第一条建议:除了大量喝水的疗法以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油腻的食物。

(一个美国哲学教授说:“可以去丹尼斯饭馆吃早餐。

”一个英国少年建议“去吃两个麦当劳汉堡。

它们含有专门对付宿醉的神秘成分。

”)在丹尼斯提供的早餐中,辛辣的食物,特别是墨西哥食品,加上一些鸡蛋,是非常受欢迎的。

另一道利用鸡蛋来进行治疗的菜是“炸牛睾丸”,其中含有醋,乌斯特酱和一个生蛋黄。

此外一些人建议应该向人体补充糖份。

一位《Times》的记者建议“喝半打可乐。

”另外一些人建议喝果汁。

在苏格兰有一种叫做Irn-Bru的软饮料,据当地人介绍其味道像烧化的塑料,并被广告宣传为“二号国家饮品”(小红猪注:因为威士忌是头号国家饮品,而恰恰是它引起宿醉)。

另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方法是饮用含奶的饮品。

年轻人推荐milkshakes和smoothies。

我在印度的朋友则推荐酪乳。

“你也可以把它直接扑在头上,你会感觉格外的清醒。

”此外,在世界上其它地区,如很多亚洲及近东地区,人们喜欢饮用浓茶来解酒。

意大利和法国人用浓咖啡。

(意大利消息人士称:要加柠檬!法国消息人士则说:要加盐!可惜酒精研究人员建议:最好离咖啡远点,因为它是一种利尿剂,会令你脱水得更厉害。

)德国人吃腌青鱼,日本人则换成了腌李子。

越南人喝冬瓜汁。

摩洛哥人嚼茴香子;安第斯人嚼可可叶子。

俄罗斯人信赖腌黄瓜的盐水。

一个前苏维埃芭蕾舞演员对我列举了以下饮品:“腌黄瓜的水,或一杯伏特加,或兑了伏特加的腌黄瓜水。

阿司匹林的世纪传奇[精品]

阿司匹林的世纪传奇[精品]

―假如我将身处荒岛,如果选择随身携带某种药物的话,那么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阿司匹林(aspirin)‖——John A. Baron教授,Dartmouth医学院身世疑云话说当下药物的更新换代之快,几乎已经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甚至部分医生都极可能搞不清楚自己相关专业的一些药物的最新进展。

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但在林林总总不断更迭的药物中却有这样一个功效卓著的例外,她虽已历经百年沧桑,却非但不曾被层出不穷的晚辈后生们挤出药物市场,落得―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悲惨境地,反而不断地被开发出各种堪称神奇的新作用,大有老树开新花之势。

近期的《纽约时报》还报道了有关她的最新研究成果,提示其可能对结肠癌患者有帮助呢。

作为药物江湖中最为德高望重的一位,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预言,阿司匹林必将光耀人类医学史。

西班牙著名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在他的专著《阿司匹林的时代》中说,阿司匹林是―文明带给人类的恩惠‖。

就目前已知确切的作用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预防心梗,预防中风;尚在研究也许将大有作为的领域:抗癌,抗高血压,肾脏保护,某些眼病的治疗,糖尿病的辅助治疗……现在很多人谈起阿司匹林就跟谈起他们熟悉的任何物件一样,基本上早忘记了她的化学名:乙酰水杨酸。

目前全球每年共生产近5万吨的乙酰水杨酸,以500毫克每片计,大约是1000多亿片的阿司匹林,假如在某地下这么一场阿司匹林雨的话,那场面估计得相当壮观了(用宋丹丹的语调)。

正如某些传奇故事中主人公的神秘身世一样,阿司匹林横空出世的前前后后,是颇经历了一番周折的,甚至有些重要细节至今仍存有争议。

很久以前,古希腊和古埃及人就知道用柳皮(willow bark)来缓解疼痛,著名医学家希腊医生Hippocrates(460 BC –370 BC)和Galen(129 – 199/217)均在其论著中描述过这一作用,Galen还第一个记录了柳皮的退热和抗炎作用,当然这些记录是远在现代询证医学建立之前完成的,主要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总结和道听途说,靠这种方法总结出来的药物无论传统西医还是中医多半都不靠谱,当时柳皮混杂在众多只有安慰剂之功的草药中,也许其地位并不突出。

阿诗匹林的功效与作用

阿诗匹林的功效与作用

阿诗匹林的功效与作用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解热镇痛药之一。

阿司匹林自19世纪末以来就被广泛应用,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医疗用途,不仅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关节痛等一般疼痛,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阿司匹林的功效与作用,从不同角度解析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1. 化学成分阿司匹林的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其化学式为C9H8O4。

它是一种白色晶体粉末,在水中微溶,但在乙醇、乙酸酯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2. 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简称COX)来发挥其药理作用。

COX酶是一种将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AA)转化为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简称PG)的关键酶。

通过抑制COX酶的活性,阿司匹林可以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二、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解热镇痛是阿司匹林的最主要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COX酶,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

前列腺素是一种能引起发热和痛觉的物质,所以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可以缓解发热和镇痛。

三、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除了解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前列腺素在炎症反应中起到一个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引起血管扩张、炎症局部血液流量的增加,并在细胞水平上参与炎症相关信号传导通路。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酶来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性疾病的症状。

四、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主要参与者,它们会在血管损伤后迅速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

这种血小板聚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心脑血管病、血栓性疾病等),血小板的聚集过度,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COX酶来阻断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AA)转化为血小板凝血酶A2(TXA2)的过程,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历史

阿司匹林历史

阿司匹林历史阿司匹林为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

1999年3月6日是阿司匹林正式诞生100周年的日子,也是德国拜尔(Bayer)公司为类作出的贡献。

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Felit Hoffmann)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Dreser)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

到目前为止,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关于阿司匹林您(可能)不知道的11件事情2009年3月6日是拜耳注册含有活性成分乙酰水杨酸的止痛药阿司匹林的110周年纪念日,阿司匹林在柏林皇家专利局的专利号码为36433——这是阿司匹林取得医学史上无与伦比成就的第一步。

没有其他医药产品拥有如此广泛的应用范围——历史如此悠久的药品寥寥无几。

但是不论您看似对阿司匹林多么熟悉,仍然有些事情是您(可能)对这个世纪之药所不了解的。

下面是概述内容:1. 世界文化中的阿司匹林1918年11月25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Thomas Mann在其日记中写下了下面的短文:“晚餐时,在K’s床上,我喝醉了,双脚发热,服用了阿司匹林,然后恢复正常”。

还有关于该药片疗效的更简洁的描述。

侦探小说家Raymond Chandler和畅销书作家Frederick Forsyth也在其小说中描述了这种白色药片的辅助作用。

2. 纸袋中的阿司匹林以前,拜耳把精细的白色粉末状阿司匹林装在瓶中,出售给药店,然后药剂师把500毫克的用量装在纸袋中,向客户销售。

自1904年起,阿司匹林以片剂形式销售,确保统一剂量——这是世界上以长期一致的高质量标准形式销售的医药产品之一。

拜耳十字也被刻在药片上,防止假冒。

生活养生-医生不会告诉你的9件可怕的事

生活养生-医生不会告诉你的9件可怕的事

文章导读处于现代文明中的我们总是倾向于毫无保留地信任医生。

他们是权威般的存在,我们通常会毫无异议地采纳他们的意见。

但没被我们纳入考虑的是,很多医生要么对一些可能会威胁我们生命的重要信息毫无头绪,要么就竭力隐瞒这些信息。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这些话有点耸人听闻,那就看看下面的这些事实——这是医生都知道但却在你签单时忘了提的一些事实。

1.癌症并不总是癌症医生在工作中犯过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对癌症的一个误诊。

听到癌症人们总是会恐惧,有些时候人们甚至是很忌讳提到这个词,而在医疗团队里面区有一个信条赖以生存它就是:早期诊断。

也就是癌症发现的越早那么治疗的时候也就是越容易的。

但是往往是因为这样的热忱却很容易就会导致假阳性的错误,而且对于我们身体根本不存在一个疾病加以治疗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情。

那并不是我们瞎编的。

乳房X光检查就容易误诊出乳腺癌,因为乳房的任何一点小异常就可能会被视为肿瘤。

最常见的要数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误诊。

尽管有“恶性肿瘤”的存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也不会真正癌变;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它才会病变成癌症,而且不管这些患有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人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治疗,他们几乎都活了下来。

但当医生统计癌症事例时,他们通常会将乳腺导管原位癌纳入其中,目前美国就有30%的乳腺癌“病例”。

此外,当被诊断出患有此病,多数人都会选择“不必要甚至有害健康的治疗”,而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这种治疗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远大于“癌症”本身。

文章导读2.一些疫苗接种失败2012年,美国出现自1955年以来最严重的百日咳疫情。

考虑到我们已经使用百日咳疫苗长达50年,因此这次百日咳疫情的爆发相当奇怪。

百日咳有两种病原菌,即百日咳博多氏杆菌和副百日咳博多氏杆菌,但百日咳疫苗——DTaP 疫苗——却只针对百日咳博多氏杆菌这一种病原菌。

这似乎也并不坏。

能对抗一种病原菌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是这样吗?其实这样的看法并不完全正确。

这些年来,我们总是专门的致力于对于一些疾病的抗衡,而这个时候另一种疾病就会伺机活跃,以至于接种疫苗会让副百日咳博多氏杆菌的肺部感染率上升到平时情况下的40倍左右。

从阿司匹林抗血栓新用途研究老药新用临床价值

从阿司匹林抗血栓新用途研究老药新用临床价值

从阿司匹林抗血栓新用途研究老药新用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根据阿司匹林在治疗脑血栓中取得的良好效果来论证老药新用的临床价值。

方法:在给脑血栓形成的患者给药后,应用放免法对血小板功能进行检查。

结果:17例脑血栓患者中有13例有明显好转。

结论:阿司匹林除了显著的解热镇痛之外,还具有抗血栓的作用。

这一实例说明药物不应该只停留在常规原有的治疗作用上,还应该更多用于临床来治疗其他的疾病和临床症状群,老药新用对药物本身还是整个临床医学都创造着巨大的价值。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老药新用脑血栓形成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如治疗不及时,往往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其治疗在于尽早改善脑缺血区域血液循环,消除继发性脑水肿,恢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

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cox-1 阻止a2(txa2)的生成从而实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脑血栓的发生,目前临床上阿司匹林已成为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的惟一心血管一级预防抗血小板用药[1]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脑血栓形成的患者17例,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标准,均有ct证实。

所有患者在抽血前两周内未服用其它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在67岁。

1.2方法首先在急性日给阿司匹林30-50mg,同日给药潘生丁50mg,7-10日后药量逐渐减少,每日给阿司匹林20mg,同时给潘生丁25mg。

2结果2.1实验结果2.1.1血小板凝聚率,一分钟聚集率(pag1)和最大聚集率(pagmax)。

2.1.2锥板旋转式全血粘度值(230s-1、23s-1、9.6s-1)和血浆粘度值(230s-1)、血沉(esr)、血球压积(hct) 、血沉方程k值。

pag max在用药前后的测量相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esr与k值在服药6个月以后才出现明显的差异。

2.2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目前已广泛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血小板所生成的血栓素a2是一个强有力的血管收缩物,有促使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啃树皮治病,真的科学吗?

啃树皮治病,真的科学吗?

啃树皮治病,真的科学吗?作者:暂无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 2021年第4期文/象妈现在我们生病的时候,往往会去医院看病抓药。

但是在很久以前,很多人生病,会去山上采些植物的根、叶等,把它们熬成汤水来治病。

比如,在大约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时期,就流传着这么一个药方子:人们感冒的时候去找棵柳树,剥下一些柳树皮,捣碎了熬成汤喝下去,病就会好了。

放在现在,要是有人说柳树皮熬汤能治病,你可能会怀疑。

但在医学水平还不发达的古时候,人们相信柳树皮的疗效,甚至把柳树皮当成一种神药。

柳树皮真的可以治病吗?还真能,只不过效果没那么好,很多时候并不是很好用。

不过,古人们并不知道柳树皮为什么起到治病的效果,但是他们把柳树皮能治病的发现写了下来,流传给后人。

几千年后的欧洲,科学家开始对古书上记载的柳树皮产生了兴趣。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科学家最终确定了柳树皮中能够治疗疼痛和发热的物质,给它起名叫做水杨酸,水杨酸就是柳树皮能治病的秘密。

水杨酸是一种很好的止痛去热药物,但是服用了这种药物的人会恶心呕吐,甚至会得上严重的胃病。

为了治疗一种疾病,得上了另外一种疾病,这可不行,所以后来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改进水杨酸药品的方法。

在这些服用了水杨酸的病人中,有一位叫做霍夫曼的德国老人,据说就是因为他,水杨酸才得到了改进。

老霍夫曼得了一种叫做风湿的疾病,每次发病浑身的骨头关节都很疼,非常痛苦。

水杨酸药品出现之后,虽然能够减轻骨头关节的痛苦,但是老霍夫曼的肠胃被水杨酸折磨得相当难受。

于是,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老霍夫曼的儿子——霍夫曼博士开始研究水杨酸药品。

终于,在1897年,霍夫曼博士在德国的拜耳公司实验室里合成了一批药品,这种药品是通过改进水杨酸得来的,同样能够止痛,但是它又不会引起强烈的恶心和呕吐,它就是阿司匹林。

2年后,拜耳公司为这种药物注册了阿司匹林的商标,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做广告,推销阿司匹林,让这种药物迅速流行了起来。

1934年,霍夫曼博士在一篇文章的角落里写下了声明,声称自己发明了这种药物,是当之无愧的阿司匹林之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不得不说的秘密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一起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

我们老祖宗早就发现嚼柳树皮可以退烧和止痛,而到了19世纪,欧洲科学家发现柳树皮的有效成分是水杨酸,成功提取出来但是对胃刺激太大。

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成功将水杨酸乙酰化合成为乙酰水杨酸,保持了原来药效但副作用大大减小。

1900年,德国拜尔药厂投入生产。

一战德国战败,失去了专利权保护,阿司匹林在世界范围普及,惠及全世界人民。

阿司匹林最早作为止痛药广泛应用在临床,后来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现在更多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但是,目前阿司匹林的应用存在诸多误区,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乱用怪现象,乱象层生。

阿司匹林不是没有副作用,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乱用阿司匹林有害无益。

1.哪些人必须要用阿司匹林?
做过造影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做过支架和心脏搭桥手术已经确诊心血管病的人,如果没有禁忌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

让所有没有阿司匹林禁忌证的心血管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每一个医生的责任。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心血管专科医生确诊的冠心病,不是因为心电图或有早搏、房颤等情况扣上的冠心病帽子。

2. 40岁以上没有心血管病的人也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
有一误区45岁以上人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

很多医生也搞不清楚,没有心血管病到底需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这方面确实存在争议。

研究发现,在没有心血管病的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不能减少死亡,每10000人每年仅减少5个心肌梗死,但增加3个严重出血,净获益不明显。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指南的建议也不一致。

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建议,无论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只要无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

2009年美国预防工作组建议预防心血管病获益超过出血风险可以服用阿司匹林: (1)男性45~59岁组10年冠心病风险≥4%、60~69岁组≥9%以及70~79岁组≥12%时,阿司匹林降低心肌梗死的价值将超过胃肠道出血的风险;(2)女性55~59岁组10年脑卒中风险≥3%,60~69岁组≥8%以及70~79岁组≥11%,阿司匹林降低脑卒中的价值将超过出血的风险。

无心血管病的80岁以上的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我国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专家共识建议以下情况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
(1)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③糖尿病。

(2)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以下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②吸烟,③高血压,④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⑤白蛋白尿,⑥血脂异常者。

(3)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①血脂紊乱,②吸烟,③肥胖,④>50岁,⑤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记住阿司匹林是一种药,可导致出血等严重副作用。

并不是所有40岁以上的人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有严格的用药指征。

需要根据风险与获益评估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3.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真有这么神奇吗?
网上传言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所有怀疑心脏病发作的人都需要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救命。

真有这么神奇吗?心肌梗死发作时,阿司匹林可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延缓疾病发展有一定作用。

对心肌梗死急救时,服用阿司匹林可使死亡率下降20~30%。

欧洲的胸痛指南中建议,怀疑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应立即呼叫急救,同时服用阿司匹林。

但非专业人士对心脏病缺乏鉴别知识,消化道疾病或主动脉夹层情况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有害,建议怀疑心脏病发作时首先呼叫急救,在急救专业人员指导下用药。

急救时,剂量不能太小应达到300毫克,应嚼碎服用,吸收迅速尽快发挥药效。

4.阿司匹林需要服用多长时间?
所有符合服用阿司匹林适应证的患者,服用期间没有胃肠道出血、哮喘发作等副作用,只要能耐受,都需要需要长期服用。

5.阿司匹林肠溶片应该空腹还是餐后服药?
以前的阿司匹林到达胃内后在酸性胃液作用下崩解,引起胃肠道刺激甚至胃粘膜损伤出血,是阿司匹林常见的副作用,餐后服用可以减少副作用。

目前肠溶阿司匹林外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保护它顺利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如在饭中或饭后服,阿司匹林会与食物中碱性物质混合延长胃内停留时间,释放阿司匹林药物会产生胃肠道副作用。

空腹服用可缩短胃内停留时间,顺利到达吸收部位小肠,建议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在空腹服用。

但是前提条件是选用肠包衣好的肠溶阿司匹林片,这方面进口更具优势。

6.阿司匹林应该早晨还是晚上服用?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定论有争议,有到底是晚上还是早晨服药各执一词。

有人根据夜里2时到上午10时之间血小板更活跃,也是心血管病高发时段,认为晚上吃阿司匹林更有效。

也有研究发现,早晨服用夜间血中前列环素水平更高对预防夜间心血管病发作更有效,提出应早晨服药。

其实,在那个时间段服药并不重要,只要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就能获得持续的血小板抑制效果。

从药效来讲目前专家们的共识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续性的,早晚没有多大区别,关键是坚持。

但是睡前服用阿斯匹林,胃内食物没有排空,阿斯匹林与食物混合,延长胃内滞留时间而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

药物一般在胃内停留1小时左右,早晨空腹餐前1小时服用阿司匹林,不会影响阿斯匹林胃内滞留时间,减小胃肠道副作用。

建议早晨空腹餐前1小时服用阿司匹林(我个人认为让一个人早晨起来先吃药然后再过1小时再吃早餐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个人建议睡前服用);如果早晨空腹1小时服药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可尝试夜间睡前服药。

7.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是多少?
阿司匹林最佳剂量是75~150毫克。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有人担心副作用大,吃阿司匹林肠溶片(25毫克/片)一片或两片,不能达到治疗和预防效果。

超过150毫克不能增加疗效,只会增加副作用。

目前,进口的阿司匹林每片100毫克,一天一片就够了,国产25毫克阿司匹林3片或4片(一次服下)。

8.哪些人服用阿司匹林后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
阿司匹林是一把双刃剑。

阿司匹林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促进白三烯等细胞毒性物质释放,损伤胃黏膜;也可损伤肠黏膜屏障。

吸收入血后抑制环氧化酶导致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导致胃肠道损伤和刺激,严重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有下面情况的人更容易出现胃肠道损伤和出血,应多留心:65岁以上的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或出血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和饮酒,服用非甾体止痛药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多种抗血小板或抗凝药,联合应用螺内酯或抗抑郁药物。

一旦发现进行性贫血或者大便发黑应及早就诊。

长期吃阿司匹林最好每3个月到医院查一次大便潜血,及早发现出血。

9.做过支架的患者该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因冠心病做过支架的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12个月后,停了阿司匹林服用氯吡格雷。

这是不正确的,目前研究证实,氯吡格雷不能替代阿司匹林用于二级预防。

正确的做法是,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12个月后,停氯吡格雷,单服阿司匹林。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者阿司匹林过敏,可以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

10.哪些人不能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药就一定有禁忌证,如果能有阿司匹林过敏史,阿司匹林哮喘,正在发作的胃肠道出血和需要治疗的消化性溃疡,以及在过去6周内有颅内出血等情况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11.阿司匹林能停药吗?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发挥抗血栓作用也会导致出血。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时,会增加止血难度。

外科医生往往会要求停用阿司匹林,但做过支架的患者,停用阿司匹林会增加支架血栓的危险,一旦发生血栓往往是致命的。

所以,在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时,一定要征求心内科医生的意见。

12.可以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癌症吗?
目前有不少关于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食道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等的发病率。

但是,考虑到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到底净获益如何尚缺乏有效评价。

也就是说阿司匹林预防癌症证据是不足的,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指南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预防癌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