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
关于非遗的资料
![关于非遗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1af081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2.png)
关于非遗的资料一、什么是非遗?非遗全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个性的传统文化形式。
它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传统曲艺、口头传统与表演艺术、传统体育与游戏、民间美术、传统医药、民间工艺等十大类近百个项目的传承和保护。
二、非遗的特点1.文化多元性非遗内涵广泛,从民间古老的手艺到庙会、民俗,无不体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多元性。
2.生命力强非遗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后,其鲜活、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依然饱含生命力,对于现代社会的审美趣味,仍具有独特魅力。
3.文化独特性中国非遗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它的价值比较文化普遍更具有较高的本土性、纯正性和历史深度。
三、非遗的保护与传承1.政策保护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多项政策和措施得以实施和推进。
例如,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成立了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名录,开展了非遗先锋人物的评选等。
2.社会参与社会力量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一些民间组织、非营利机构、企业、媒体和专业文化爱好者也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
3.传承师徒制非遗传承一般以师徒制为主,传授的是独门绝技和技巧,这种方式在许多非遗项目中仍保留至今。
这不仅能够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延续下去,也能够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
四、非遗在当今社会的意义1. 文化传承非遗是中国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保护和传承非遗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2.文化交流非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通过非遗的交流,不仅能丰富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形式,也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观念的交流,并表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观。
3.经济价值非遗的保护可带来经济效益,非遗文化旅游也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
非遗文化加之于现代审美主张之中,将会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拥有更高的价值。
总之,作为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现代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2e952f0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5.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中国书法: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同时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
中国京剧:京剧是融合唱、做、念、打于一体的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国针灸: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身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国皮影戏:皮影戏是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茶艺:茶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艺表演、茶道礼仪、茶叶品鉴等内容,体现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独特理解和热爱。
除了以上几个项目,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非遗项目,如中国武术、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等。
这些非遗项目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41a79c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8.png)
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山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地区,下面是一些著名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1. 正太宗庙面塑:正太宗庙面塑是山西太谷县的一项传统工艺,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五大庙会“正太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
面塑作品通常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题,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梆子:梆子是山西省著名的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唐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梆子戏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唱腔而著称,它通常描绘历史事件和社会故事,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韵律感吸引观众。
3. 彩瓷:彩瓷是山西省的传统工艺之一,也是山西素有“彩瓷之乡”的原因之一。
山西彩瓷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通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花瓶、饰品、茶具等。
4. 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山西省传统的民间绘画艺术形式,起源于明代。
山西的木版年画以图案丰富、色彩鲜艳、人物生动的特点而著名,它通常用于春节期间的装饰和祭祀。
5.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位于山西大同市的一处石刻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佛教石窟之一。
这些石窟建于公元5世纪至6世纪间,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云冈石窟以其精美的石刻造型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著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以上是山西省一些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省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622d979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f.png)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1.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
古琴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京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针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 折纸艺术,折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通过折叠纸张创作出各种动物、植物和物体的造型。
折纸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 昆曲,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
昆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6. 四川火锅,四川火锅是中国著名的特色菜品,以其麻辣味道和独特的烹饪方式而受到广泛喜爱。
四川火锅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只是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中的一小部分例子,还有许多其他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项目也被列入保护名录。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终极资料
![非遗终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aa1de1f2f60ddccdb38a028.png)
一、填空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定义】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艺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以及相关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一)从传承主体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是人类创造的。
它必须以杰出传承人为依托,没有杰出传承人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没有传承人传承人与阶级无关(二)从传承时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悠久历史,时间不足百年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从传承形态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
那些历史上确实存在,但并没有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从传承的原生程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
那些已经被改编或改造过的,也不能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从品质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财富,没有重要价值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六)从传承范围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在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技术、传统节日仪式等几个方面,除此之外者都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①历史价值②文化价值③艺术价值④科学价值⑤社会价值一、历史价值非遗的历史价值是指它在帮助人类认识历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价值。
认识历史的三条途径:1.典籍2.文物3.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又可分为——1.证史价值2.正史价值3.补史价值独龙族纹面的习俗当起源于一种古老的信念,纹面限于妇女,俗称“画脸”。
《新唐书》称"文面濮",《南诏野史》称"绣面部落",可见独龙族纹面由来已久。
三、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帮助人类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地域间审美生成规律与演变规律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价值。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879c8c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d.png)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与自然环境和物质文化遗产相区别的非物质性文化财富,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典、知识和实践相关的技能等。
以下是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资料: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代表着某个地区
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态,更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3. 中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有56个民族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代表作名录。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师徒传承等,
辅以书面记载、影像记录等手段。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人才短缺、年
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等,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和民间
爱好者共同参与。
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和传承。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4f3058b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7.png)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1. 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其以鼓为主要演奏乐器,出自唐代。
它是传承秦腔、评剧等地方戏曲的民间乐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 咸阳民间艺术:咸阳民间艺术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涵盖了咸阳民间歌舞、弦子、礼仪等多种传统文化形态,表达了咸阳人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3. 洛川腰鼓:洛川腰鼓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河洛文化。
腰鼓是陕西北部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表演者通过腰部的动作,配合鼓声演绎古老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4. 渭南泥塑:渭南泥塑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渭南泥塑主要表现生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主题,形象栩栩如生。
5. 延安木版年画:延安木版年画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延安地区民间年画的代表,以木版资料、刻画、印刷等传统技艺制作而成。
其主题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6. 神木县锅庄舞:神木县锅庄舞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秦岭山区。
它是一种原始、朴实而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舞蹈,既具有独特的民俗特点,又有着强烈的宗教色彩。
锅庄舞主要表现农民对丰收、祈福和保佑的喜悦和祈求。
7. 洛南民间剪纸:洛南民间剪纸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瑰宝,以古老的手工剪纸技艺为特色,表现了洛南地区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3db09fbf705cc175527090b.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例如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如下:(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3,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可以通过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弘扬传承和振兴等工作。
4,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
5,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有什么评定标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领域中的代表作,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价值,无常规可循,无法以任何外在尺度衡量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体现出一个民族的表达自由和创造天才。
代表作的具体标准如下(1)适于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所有文化空间或文化表现形式,必须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念,特别要符合联合国于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2)该项目具有作为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特殊价值;(3)该项目根植于相关群体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历史之中;(4)该项目在民族及文化群体中起着确认文化身份的作用;作为灵感及文化间交流的源泉和凝聚各民族或各群体的手段所表现的重要性,目前在该群体中所起的文化及社会作用;必须考虑到文化通常处于不断变化的这样一个事实,申报的文化空间或文化表现形式能够反映相关民族当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5)该项目具有超凡的实践技能和技术水平;(6)该项目具有唯一见证某个鲜活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本国或其它地区的同类文化现象相比,该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创造;(7)该项目因缺乏拯救和保护措施、或因迅速变革的进程、或城市化、或外来文化切入而面临消亡的危险。
中国5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中国5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460d29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f.png)
中国5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主要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截止目前,中国共有56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你去过几个?一、世界文化遗产有38个(第1-38介绍)二、世界自然遗产有14个(第39-52介绍)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有4个(第53-56介绍)一.长城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二.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入选时间:1987年/2004年地点:北京、沈阳北京故宫作为五个世纪最高皇权的皇宫,包含近一万间房间及其家具陈设与工艺,众多殿宇及花园景观,是明清两朝中华文明的无价见证。
沈阳清朝故宫共有114座建筑,其中包括一个极为珍贵的藏书馆。
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陕西临潼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四.莫高窟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甘肃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五.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北京房山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
六.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布达拉宫/2000年大昭寺/2001年罗布林卡地点:西藏拉萨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藏传佛教的圣地。
七.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河北承德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罕见的历史遗迹。
八.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山东曲阜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
九.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湖北丹江口这里的宫殿和庙宇构成了这一组世俗和宗教建筑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和艺术成就。
十.庐山国家公园入选时间:1996年地点:江西九江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以及儒学的里程碑建筑,完全融汇在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之中,赋予无数艺术家以灵感,而这些艺术家开创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的审美方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资料【优选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资料【优选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d2b7ec03d8ce2f0166234f.png)
曲高和寡
花、雅之争:
昆曲与地方戏竞争十 分激烈,经历了三次 高潮。因花部戏剧内 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 唱腔清新活泼,唱词 通俗易懂,从而强烈 地吸引着观众。
原因:昆曲的致命弱点是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 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这是衰落根本原因。
二、追溯—昆曲的
1、从昆腔到昆曲(形成) 2、昆曲的兴盛与衰落 ① 昆曲的兴盛 ② 昆曲的衰落:曲高和寡、花雅之争
清乾隆、嘉庆年间日趋衰落
三、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地位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
形态,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学之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代表品种 。
2、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是昆曲诞生的特点。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 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二、追溯—昆曲的
1、从昆腔到昆曲(形成)
• 1)顾坚始创昆山腔,为昆曲塑造出灵魂。 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
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精致典雅的表演艺术,为何我们大多数人却对昆曲一无所知呢? ─(清)焦循《花部农谭》 1、从昆腔到昆曲(形成)
• 2)魏良辅革新昆山腔,使其具备登上舞台成为戏曲声 成立以来抢救、发掘婺剧传统遗产,先后收集、记录了800多个大小剧目和3000余首唱腔、曲牌,整理了婺剧独有的传统脸谱和服装
张若虚名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
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
中华民族的雅乐——昆曲
《游园惊梦》
《太白醉酒》
《双下山》
一、走近昆曲--概念解释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 。是中国现 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 代百戏之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c99f1f79e314332396893ef.png)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一、民间文学(一)桐城歌申报单位:安庆市桐城市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桐城的一种地方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同时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三大类组成。
具体类别可分为传说、风土、时政、劳动、生活、情爱、仪式、事理、趣味、灯歌、儿歌等。
早在明代以前桐城时兴歌(情歌)就流布于湖北黄梅一带和江浙吴语地区。
以其独特的七言五句式体式、委婉凝练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曲调等艺术特色,广为传唱,乃至刊布成帙(《明代杂曲集》及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均收录桐城歌),不仅成为安徽歌谣盛行时期的主要本土民歌,而且还影响到‚湘、鄂、赣以及浙西地区‛等更大空间,历史上形成了一种范围广泛的‚桐城歌谣文化带‛,尤其对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因性孕育与塑造作用。
桐城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很多专家学者撰文给予高度评价,国家屡次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亦作了充分肯定与介绍。
20世纪50年代搜集了大量桐城歌原生态音乐资料,80至90年代相继整理出版《桐城歌谣》、《桐城传统儿歌三百首》,先后举办六届桐城歌演唱会。
桐城歌是中国歌谣发展史上值得注视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尚有很多原生态歌谣资料有待发掘,不少濒临失传的桐城歌曲调和吟唱表演形式,需要及时抢救与保护。
发掘、保护、研究桐城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
二、传统音乐(一)当涂民歌申报单位:马鞍山市当涂县当涂民歌起源和流传很早,据记载,在明末清初就有民歌的演唱。
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口头上创作了大量的民歌,干什么农活就唱什么歌。
这些民歌曲词优美,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方整,节奏轻盈明快,以其清越、悠扬、婉转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解放后,当涂民歌逐渐兴旺和繁荣起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当涂民歌不仅数量多,而且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当涂民歌分布较广,由于地域差异较大,分平原、圩区、丘陵山区,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及能够形成产品艺术品的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及能够形成产品艺术品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0271f7402768e9951e73834.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及能够形成产品艺术品的介绍一.范围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二.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三.基本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1项):昆曲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2005年(2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09年(22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2010 京剧中医针灸2011 皮影戏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形成产品项目300Ⅶ-1杨柳青木版年画霍庆顺霍庆有冯庆矩王文达301Ⅶ-2武强木版年画马习钦302Ⅶ-3桃花坞木版年画303Ⅶ-4漳州木版年画304Ⅶ-5杨家埠木版年画杨洛书305Ⅶ-6高密扑灰年画吕臻立306Ⅶ-7朱仙镇木版年画郭泰运307Ⅶ-8滩头木版年画钟海仙李咸陆308Ⅶ-9佛山木版年画冯炳棠309Ⅶ-10梁平木版年画310Ⅶ-11绵竹木版年画陈兴才311Ⅶ-12凤翔木版年画邰瑜邰立平312Ⅶ-13纳西族东巴画和训313Ⅶ-14藏族唐卡丹巴绕旦格桑次旦314Ⅶ-15衡水内画王习三315Ⅶ-16剪纸316Ⅶ-17顾绣戴明教317Ⅶ-18苏绣李娥瑛顾文霞318Ⅶ-19湘绣刘爱云319Ⅶ-20粤绣陈少芳林智成320Ⅶ-21蜀绣郝淑萍321Ⅶ-22苗绣322Ⅶ-23水族马尾绣323Ⅶ-24土族盘绣李发秀324Ⅶ-25挑花石九梅奉雪妹325Ⅶ-26庆阳香包绣制贺梅英326Ⅶ-27象牙雕刻孙森王树文327Ⅶ-28扬州玉雕江春源顾永骏328Ⅶ-29岫岩玉雕王运岫329Ⅶ-30阜新玛瑙雕李洪斌330Ⅶ-31夜光杯雕黄越肃331Ⅶ-32金石篆刻332Ⅶ-33青田石雕333Ⅶ-34曲阳石雕卢进桥甄彦苍334Ⅶ-35寿山石雕冯久和林亨云335Ⅶ-36惠安石雕336Ⅶ-37徽州三雕方新中冯有进337Ⅶ-38临夏砖雕338Ⅶ-39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339Ⅶ-40潮州木雕李得浓陈培臣340Ⅶ-41宁波朱金漆木雕陈盖洪341Ⅶ-42乐清黄杨木雕342Ⅶ-43东阳木雕陆光正冯文土343Ⅶ-44漳州木偶头雕刻徐竹初徐聪亮344Ⅶ-45萍乡湘东傩面具345Ⅶ-46竹刻曾剑潭346Ⅶ-47泥塑胡新民347Ⅶ-48塔尔寺酥油花348Ⅶ-49热贡艺术更登达吉启加349Ⅶ-50灯彩李湘满陈伟炎李珠琴蔡炳汉杨增贵350Ⅶ-51嵊州竹编俞樟根828 Ⅶ-52 面人829 Ⅶ-53 面花830 Ⅶ-54 草编王群英831 Ⅶ-55 柳编杨进邦832 Ⅶ-56 石雕833 Ⅶ-57 玉雕高兆华宋世义郎晓峰834 Ⅶ-58 木雕835 Ⅶ-59 核雕陈素英宋水官836 Ⅶ-60 椰雕文传述吴名驹837 Ⅶ-61 葫芦雕刻张冰838 Ⅶ-62 锡雕王千钧839 Ⅶ-63 汉字书法840 Ⅶ-64 藏文书法841 Ⅶ-65 木版年画842 Ⅶ-66 彩扎李道亮曹真荣843 Ⅶ-67 龙档844 Ⅶ-68 常州梳篦金松群845 Ⅶ-69 麦秆剪贴846 Ⅶ-70 北京绢花金铁铃847 Ⅶ-71 堆锦凃必成848 Ⅶ-72 湟中堆绣849 Ⅶ-73 瓯绣周悦林850 Ⅶ-74 汴绣王素花851 Ⅶ-75 汉绣任本荣852 Ⅶ-76 羌族刺绣853 Ⅶ-77 民间绣活刘寿仙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856 Ⅶ-80 满族刺绣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860 Ⅶ-84 料器邢兰香861 Ⅶ-85 瓯塑周锦云862 Ⅶ-86 砖塑谢学运863 Ⅶ-87 灰塑邵成村864 Ⅶ-88 糖塑865 Ⅶ-89 瓷板画冯杰866 Ⅶ-90 软木画吴传福867 Ⅶ-91 镶嵌程淑美868 Ⅶ-92 新会葵艺廖惠林869 Ⅶ-93 传统插花870 Ⅶ-94 盆景技艺871 Ⅶ-95 布老虎872 Ⅶ-96 建筑彩绘Ⅶ-97棕编(新繁棕编)Ⅶ-98苗画梁德颂Ⅶ-99嘉兴灶头画Ⅶ-100永春纸织画周文虎Ⅶ-101平遥纱阁戏人Ⅶ-102清徐彩门楼Ⅶ-103上海绒绣张梅君许凤英Ⅶ-104宁波金银彩绣许谨伦Ⅶ-105瑶族刺绣李冬梅, 邓菊花Ⅶ-106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Ⅶ-107侗族刺绣Ⅶ-108锡伯族刺绣Ⅶ-109宁波泥金彩漆黄才良绘画:300Ⅶ-1杨柳青木版年画天301Ⅶ-2武强木版年画302Ⅶ-3桃花坞木版年画303Ⅶ-4漳州木版年画304Ⅶ-5杨家埠木版年画305Ⅶ-6高密扑灰年画306Ⅶ-7朱仙镇木版年画307Ⅶ-8滩头木版年画308Ⅶ-9佛山木版年画309Ⅶ-10梁平木版年画310Ⅶ-11绵竹木版年画311Ⅶ-12凤翔木版年画312Ⅶ-13纳西族东巴画313Ⅶ-14藏族唐卡314Ⅶ-15衡水内画841 Ⅶ-65 木版年画865 Ⅶ-89 瓷板画866 Ⅶ-90 软木画Ⅶ-98苗画Ⅶ-99嘉兴灶头画Ⅶ-100永春纸织画刺绣316Ⅶ-17顾绣317Ⅶ-18苏绣318Ⅶ-19湘绣319Ⅶ-20粤绣320Ⅶ-21蜀绣321Ⅶ-22苗绣322Ⅶ-23水族马尾绣323Ⅶ-24土族盘绣324Ⅶ-25挑花325Ⅶ-26庆阳香包绣制847 Ⅶ-71 堆锦848 Ⅶ-72 湟中堆绣849 Ⅶ-73 瓯绣850 Ⅶ-74 汴绣851 Ⅶ-75 汉绣852 Ⅶ-76 羌族刺绣853 Ⅶ-77 民间绣活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856 Ⅶ-80 满族刺绣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Ⅶ-103上海绒绣Ⅶ-104宁波金银彩绣Ⅶ-105瑶族刺绣Ⅶ-106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Ⅶ-107侗族刺绣Ⅶ-108锡伯族刺绣Ⅶ-109宁波泥金彩漆雕刻326Ⅶ-27象牙雕刻327Ⅶ-28扬州玉雕328Ⅶ-29岫岩玉雕329Ⅶ-30阜新玛瑙雕330Ⅶ-31夜光杯雕331Ⅶ-32金石篆刻332Ⅶ-33青田石雕333Ⅶ-34曲阳石雕334Ⅶ-35寿山石雕335Ⅶ-36惠安石雕336Ⅶ-37徽州三雕337Ⅶ-38临夏砖雕338Ⅶ-39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339Ⅶ-40潮州木雕340Ⅶ-41宁波朱金漆木雕341Ⅶ-42乐清黄杨木雕342Ⅶ-43东阳木雕343Ⅶ-44漳州木偶头雕刻344Ⅶ-45萍乡湘东傩面具345Ⅶ-46竹刻832 Ⅶ-56 石雕833 Ⅶ-57 玉雕834 Ⅶ-58 木雕835 Ⅶ-59 核雕836 Ⅶ-60 椰雕837 Ⅶ-61 葫芦雕刻838 Ⅶ-62 锡雕860 Ⅶ-84 料器861 Ⅶ-85 瓯塑862 Ⅶ-86 砖塑863 Ⅶ-87 灰塑864 Ⅶ-88 糖塑编织350Ⅶ-51嵊州竹编830 Ⅶ-54 草编831 Ⅶ-55 柳编842 Ⅶ-66 彩扎846 Ⅶ-70 北京绢花Ⅶ-97棕编(新繁棕编)无法归类346Ⅶ-47泥塑347Ⅶ-48塔尔寺酥油花348Ⅶ-49热贡艺术349Ⅶ-50灯彩828 Ⅶ-52 面人829 Ⅶ-53 面花839 Ⅶ-63 汉字书法840 Ⅶ-64 藏文书法843 Ⅶ-67 龙档844 Ⅶ-68 常州梳篦845 Ⅶ-69 麦秆剪贴867 Ⅶ-91 镶嵌868 Ⅶ-92 新会葵艺869 Ⅶ-93 传统插花870 Ⅶ-94 盆景技艺871 Ⅶ-95 布老虎872 Ⅶ-96 建筑彩绘Ⅶ-101平遥纱阁戏人Ⅶ-102清徐彩门楼315Ⅶ-16剪纸。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抄报内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抄报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6827e4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3.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抄报内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抄报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和传承下来的观念、信仰、习俗、行为、技能和艺术表现等非物质文化资产的总称。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1、传统音乐:如京剧、昆曲、豫剧、秦腔、梆子等。
2、传统舞蹈:如古典舞、民间舞、少数民族舞蹈等。
3、传统工艺:如中国结、刺绣、景泰蓝、扇子等。
4、传统体育:如太极拳、武术、中华踩高跷等。
5、传统美术:如国画、书法、篆刻、民间绘画等。
6、传统技艺:如造纸、制陶、制茶、织布等。
7、传统医药:如中医、蒙古医药、藏医药等。
8、传统饮食:如粤菜、川菜、鲁菜、闽菜等。
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1、绍兴黄酒: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历史悠久,酒体呈现出清澈透明、酒香浓郁、口感丰富、回味悠长的特点。
2、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又称“龙井绿茶”,外形扁条卷曲,色如松针绿,滋味清爽,陶醉于香中。
3、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水为主要构成部分,精致别致、古朴典雅,构成独特的园林空间。
4、故宫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宫殿建筑群,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5、中华古诗词: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创造力。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1、抢救性保护:针对即将消失或正在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如申遗、资料收集、考察调查等。
2、传统教育: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等渠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3、现代化传承:通过现代化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发展。
4、国际合作: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同时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其保护和传承。
五、结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和传承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不仅是我们的历史记忆,更是我们的文化遗产。
我们必须加强保护和传承,让其在当代社会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我所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所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553b84f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d.png)
我所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身处的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一国从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反映民族特性、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生产生活、世界观等多方面的非物质资料和文化现象。
下面,我将从几个具体的方面,来介绍我所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传统节日中国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文化,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
这些节日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让人们可以放松身心,还能够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比如春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从小到大,每到春节,我们总会听到爷爷奶奶一边讲述着年节的来历,一边给我们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等等。
这些活动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也在家庭传承中走向了深圳。
二、传统手工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非常丰富,比如中国典型的民间手工艺——中国结。
中国结起源于汉朝,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中国结制法复杂,由手工编织而成,其结构繁复又富有变化,构成了名为“吉祥结”的吉祥物。
在过去,给一个人编出吉祥结,不仅仅是表示人情,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家风的表现。
三、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比如京剧、花鼓戏、二胡、古筝等等。
京剧是中国四大传统戏剧之一,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它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京剧表演中,不仅有精湛的唱腔,演员的动作和身段也非常优美。
相信大家都会听说过“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他就是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首先要从家庭、学校等地方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
此外,政府也应该出台一系列文化保护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它植根于我们的历史中,也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基因。
我们要珍惜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光大它们,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16页PPT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16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37255ee89eb172ded63b787.png)
东北二人转
时间:2019年 类别:曲艺 地区:辽宁,吉林,黑龙 江 编号:Ⅴ—35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 宁省黑山县、铁岭市 吉林省 黑龙江省海伦市
二人转是一种广有影响的曲艺唱曲形式,因表演时载歌载舞、 曲舞相衬,故旧名“蹦蹦”,主要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 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用东北方音说唱表演,一般认 为约在清代中期由东北大秧歌与关内传来的莲花落融合而成。 它在发展中广泛吸收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等姊妹艺 术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唱腔曲调异常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内容
• 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 二、传统表演艺术 • 三、风俗活动、礼仪、节庆 •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 五、传统手工艺技能 • 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时间:2019年
玛纳斯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新疆
编号:Ⅰ—25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
傣族泼水节
时间:2019年 类别:民俗 地区:云南 编号:Ⅹ—8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 迈”(意为新年),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 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 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 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 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 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图形融入了“人”“文” 传达出文化和天人合一 的概念,田字又寓意与 大地紧紧相连,农耕文 化深厚,中国非遗直根 与广袤大地中
标志的残缺,一方面也表达出古朴感,另一 面更暗示非遗的特点、现状,更激励我们对 文化的保护
中间x体现了非遗保护的深 层意义,通过对非遗的研 究考证,对人类历史进程 不断提出疑问,否定之否 否定,推动人类文明的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8ff038960029bd64783e2c53.png)
金属锻制
苗族银饰、彝族银饰、畲族银器、金银细工、 成都银花丝、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阿昌族户撒刀、保安族腰刀、藏刀、扎西吉彩 金银锻铜锻制技艺
乌铜走银、斑铜制作技艺
漆器绘制
扬州漆器、福州脱胎漆器、厦门漆浅雕、平遥 推光漆器、潍坊嵌银、楚式漆器、阳江漆器、 北京雕漆、绛州剔犀、鄱阳脱胎漆器、彝族漆 器修饰技艺
文房四宝
宣纸、铅山连四纸、贵州皮纸、云南傣族、纳 西族手工造纸、藏族造纸、安徽和新疆的桑皮 纸、四川竹纸、楮皮制作技艺
湖笔、宣笔、白沙茅龙笔、周虎臣毛笔制作技 艺
歙砚、端砚、金星砚、易水砚、澄泥砚、贺兰 砚制作技艺
徽墨、印泥、国画颜料、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名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25ebc38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7d.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名录01昆曲列入年份:2001年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
至嘉靖年间,魏良辅等吸收海盐、弋阳等腔和当地民间曲调加以丰富。
曲调舒徐婉转,称“水磨调”。
伴奏乐器有笛、箫、笙、琵琶和鼓、板、锣等。
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
表演上注重动作优美,舞蹈性强,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舞台艺术上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创造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民族戏曲表演体系。
后渐习称为“昆曲”,或称为“昆剧”。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02古琴艺术列入年份:2003年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
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
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至今。
0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列入年份:2005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的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04蒙古族长调民歌列入年份:2005年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
婚礼、乔迁新居、婴儿降生、马驹标记以及其他蒙古游牧民族的社交活动和宗教节庆仪式上,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
包含摔跤、射箭和马术比赛的狂欢运动会“那达慕”大会上,更能听到长调。
长调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的旋律构成,它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达人们对命运的思索。
长调的演唱和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是蒙古族至今仍然广泛延续的生活方式。
我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da95c89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7.png)
我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2023年,我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蒙古族《江格尔》、藏族《格萨尔》、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等。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文化部门。
湖南非遗文化遗产简介资料
![湖南非遗文化遗产简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ae9bb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b.png)
湖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
以下是关于湖南非遗文化遗产的简介:
1.岳阳楼古琴艺术:岳阳楼古琴艺术是湖南省的非遗项目之一,它以岳阳楼为背景,表达
了人们对岳阳楼的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独特情感。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通过岳阳楼的音乐表达,展示了湖南古琴文化的独特魅力。
2.长沙螳螂拳:长沙螳螂拳是湖南省传统武术中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它以模仿螳螂捕食的
动作为基础,结合气势磅礴和灵活变化的技巧,形成了独特的拳法风格。
长沙螳螂拳注重攻防兼备、刚柔相济,被誉为湖南武术的瑰宝。
3.凤凰古城木构建筑技艺: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地区,其木构建筑技艺代表了湖南传
统建筑的精髓。
这些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独特的榫卯结构,无需使用钉子或螺丝等固定材料。
凤凰古城的木构建筑技艺被列为湖南非遗项目,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卓越技巧。
4.安化剪纸:安化剪纸是湖南省安化县的一项非遗手工艺,以剪纸为主要表现形式。
安化
剪纸通过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然后组合拼贴,形成各种图案和造型。
它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格,常常在节日和婚庆等场合使用,展示了湖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只是湖南非遗文化遗产的一小部分,湖南还有许多其他非遗项目,如豫剧、湘绣、武陵山歌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湖南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创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及措施我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饶的国家,且种类繁多、内容复杂,这就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必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若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合理可持续的传承及保护利用,就必然要以全方位把握其特性特征为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来自于其局部商品化和完全商品化存在的问题和相互矛盾。
如果保护和利用不当,那些有珍贵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可能就被逐渐的弱化甚至消失。
回顾过去这几年,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整个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留住这些人类历史的记忆、如何才能可持续的保护和发展成为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近年来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全国各地举办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展览、学术活动等,还将每一年六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以向民众宣传和展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这还远远不够,仍然有很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陌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涉及范围,最大程度地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保护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全力在全社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舆论氛围。
(一)利用互联网全方位宣传,加快完善数据库建设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变成全球变化发展的趋势。
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网络环境下,将对其的利用和传播冲破传统的空间与时间的制约,实现了全社会的资源共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序进行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在网络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许多新形式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多样的技术进行相关宣传推广工作,为我国非遗的世代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如我们可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宣传视频或网页,并链接到国内较为知名的网站和点击率高的新闻中,使普通民众在平时的上网过程中就能够随时点击欣赏各种美轮美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优美的舞蹈、惊险的杂技、精彩的民间故事等,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服务娱乐大众的好方式。
同时,可以在在网络上制造各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和活动,通过多方的相互讨论进行深度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达到全方位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最终吸引更多的人来积极参与。
另一方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最直接有效的渠道即是构建资39还有可以通过电视这种传统却又有效的宣传传播方式,一方面各地方或中央台可以通过制作各种高质量的公益片、宣传片等向大众播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我国各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去年火遍全国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就是由中央电视台这个渠道展示出来的。
人们通过观看制作精良的电视节目,通过更多方面了解传统中华美食,从食物的角度展现出中国人生活伦理等方面的文化,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各单位可以邀请不同传承人走进电视台等媒体,通过访谈等方式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进一步起到宣传效果。
如中央电视台著名智慧型文化栏目《谢天谢地,你来啦》在2013年9 月份的一期中就曾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被称为我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北地区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传承人请来现场。
由于节目的知名度较大,“伊玛堪”的受关注度大大提升,成功地宣传了该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是政府、某个群体或某个部门的事,而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
如果只有政府和各机关部门,而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也是无法完成的。
我们应当全方位利用不同方式和途径,如召开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辩论会、听证会等,以此方式听听群众的声音,了解最普通的民众对于保护工作有何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帮助政府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开拓视野,同时还能充分调动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提高全民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全民自觉自愿的行动,全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地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
二、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在这长期的保护过程中,尤其是当全民的保护意识尚未完全觉醒时,立法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在整个保护进程中,政府无疑要占主导地位,但是如果仅依靠少数几种法律和应急办法是不可能起到根本性保障的,而是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全面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但是,立法并非盲目的,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加强对相关保护机构的监管,充分利用法律的特点,制定严厉且严谨的管理条例和法律法规,并在制定过程中以新法律应当能够与有关法律互为呼应、构成体系作为前提,从而全面有效地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采取高水平、国际化立法方式采取这个方式不仅是由于国际上已经获得了法律保护的成功,而且还因为我们是在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我们应当制定具有国际意义的法律,与国际标准、惯例和规范相接轨。
同时,40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保护还应该通过参加国际相关组织和遵守国际有关公约来实现。
(二)采取中国特色的立法方式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论是立法还是司法,保护永远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目的。
跟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地势复杂、文化丰富的国家,所以,我国的立法不可能简单地克隆或套用国际上的做法,而必须一切从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出发,既能享受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已有成果,又能作出我国的贡献。
现如今,我国的立法情况是行政性保护方面相对完备,但民事性保护方面却有相对局限性。
如我国已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行政立法,但民事方面却较为欠缺。
民事性保护是“旨在建立一种特殊权利保护机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益人的精神和经济权利。
”①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受益人的切身利益和权利还并没有专门的法律作出规定。
所以,立法机关应当充分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尽快出台相关民事性法律,明确规定受益人和传承人应享有的权利,保护其根本利益,建立和补充现有的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法律条款不断与发展的社会相适应,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总之,立法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真正做到层层深入,并有法可依。
因而,我国必须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各种可行性,在实践中概括提炼出有效的法律规则,并通过加快和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来填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漏洞,形成科学、可持续的保护系统,为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一切方便。
三、加强对在校学生教育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我国进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重视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乃至整个社会的整体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高等院校在积极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工作的同时,更应采取高效的措施做好在校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
(一)加强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建设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任务。
目前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虽已被普遍认可,且不少高校已设置了相关的课程,但一般也仅是①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26页。
41作为选修课,且大多没有完整全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因而真正与之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尚不够成熟和完善。
因此,有学者提议,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学科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把其与其它独立学科一样纳入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之中,包括研究生以上阶段,使学生获得相关专业的系统性教育。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同民俗学、历史学、旅游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具有交叉学科最典型的综合性特征。
因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进入基础教学课堂,如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理论与政策课程、中外文化比较课程等,整合各学科资源,加快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在年轻一代中培养能够深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展开相关探讨的传承人,会为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源源不竭的后备军。
(二)编著具有本区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上,除了安排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性理论课程,还应当充分考虑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并综合实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分布状况编纂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材料,结合从最基础性的内容开始,逐个介绍其相关历史和内涵,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并了解到本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特点及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该地区及所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能够主动并热情参与到真正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
(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是生硬的,学生仅仅在学校学习基本教学课程还远远不够,这仅是第一步,最重要的应当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学校应鼓励并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参观、学习,真正培养学生的社会调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生动的实践课才是我们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最有效的方式。
高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大学生通过实地探访、个例统计调查、录制音视频材料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
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将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作为学校定点社会实践基地,长期并定期组织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考察和保护工作,学习如何申报和探索保护的机制和办法等,并将调研成果作为成绩考核的其中一项。
此外,高校学生还可以在成功组织开展了学校的活动基础上,继续走出校门,到当地中小学、社区等地,大量开展和学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讲座与交流研讨会,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知识普及讲座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生中的传播。
还可与地方有关部门一同,共同商讨如何在整体把42握和实际保护中的一些具体性问题等。
四、培养传承人,提供传承空间和传承条件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落脚点在于物本身,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首先是人,即拥有宝贵知识和精湛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只有保护好他们并建立和完善传承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保护制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①可以说,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