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成语“以和为贵”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成语“以和为贵”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智慧[摘要]笔者以儒家、道家、佛家的视角,对成语“以和为贵”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智慧进行分析。
[关键词]“以和为贵”;儒家;道家;佛家
成语“以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个成语中的“和”指的就是“和谐、和睦”。这个成语意思就是:“以和谐、和睦为崇尚,为重要”。联系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众所周知,我们的传统文化历来就是讲求“和谐、和睦”的文化,是“以和为贵”的文化。而成语“以和为贵”也就相应地体现出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首先,成语“以和为贵”体现在儒家以“仁爱”为本的处世原则里。我们知道,儒家的学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是讲求孝悌忠信和温良恭俭让的学问。而其核心就只有两个字“仁爱”。具体说来,儒家所讲的“仁爱”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注重亲情,使得家庭和乐。《论语·学而》载:“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仁爱的最初体现就是孝道,做好了孝悌之道,才不会“犯上作乱”。第二个层次就是“立人达人”,搞好人际关系,使得人与社会相和谐。《论语·雍也》载:“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
方也已。”孔子认为真正仁爱的人是自己想要站立的同时,也想帮助别人站起来,自己找到了前途,也想到帮助别人找到前途,推己及人,就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仁爱”就是把源自家庭内部的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礼仪规则扩大到社会之中,进而才能“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三个层次就是泛爱众生,使得人与自然、宇宙相和谐。这种仁爱是调和物我关系的生命境界,已由爱亲人、朋友,提升到了对整个人类、自然、宇宙普遍关爱的高度。《论语》成语“乐山乐水”就是这种仁爱的体现。它出自《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种智者与仁者的快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体验。在仁智之人看来,自然界充满生机,与之融为一体,不计利害,就是仁者情怀,也方可享受生命极致的快乐。
其次,成语“以和为贵”还体现在道家崇尚“不争之德”的潇洒忘我的情怀里。我们知道,道家的学问就是超脱自我,“无为不争”的忘世的学问。因此,道家特别喜好“无为”和“虚静”,主张“以静修心,以静养生”,并主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用“和光同尘”,不露锋芒,的态度来面对世界和人生。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曾说过:“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里的“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争”的意思。其实,在老子眼中,所有的圣人都是慈悲不争的。他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还曾经把自然界中最具有“不争之德”的水比作圣人,并情不自禁地对它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
几于道。”其具体的意思是,最善的人就如同水一样。水总是善于滋润万物而又不与之争,而且它还谦卑地处于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水是最接近“道”的。比起崇尚“不争之德”老子,老子的学生庄子则更是与世无争,潇洒忘我。他是个以“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而著称的人,曾经这么感叹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何等的物我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啊!
最后,成语“以和为贵”还体现在佛家以“慈悲”为本的教理教义里。佛家讲的“慈悲”,实际上是一种“博爱”、“大爱”。其实,佛家不光讲“慈悲”,而且还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慈大悲。佛家所讲的慈悲,实际上是基于对众生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众生平等。佛家认为一切众生(包括有血肉之躯,有情识的有情众生和没有血肉之躯,没有情识的无情众生)都是平等的。一切众生都平等的具有有佛性,都有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机会和可能。所以,佛家主张要以平等的慈悲心去关爱一切的众生,无论此众生是人还是其他的动物,无论是植物、矿物还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桌椅板凳等等。所以,佛家还主张“不吃肉,不杀生”,“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二是众生太苦。在佛家眼里,人生真是太苦空无常了,而众生又身在苦中不自知,不觉悟,真是太可怜了。所以佛家总是以慈悲怜悯的心来对待世间这些“苦海无边”的苦难众生,而那些佛菩萨们则是把“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当成是自己最“本职的工作”。大乘经典——《无量寿经》第四品也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另外,成语“以和为贵”还体现在佛家待人处事的“六项基本原则”方面。佛家主张待人处事要依“六
和”、“六度”。具体说来,“六和”指的就是佛家讲的使得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的六项原则,又称为“六和敬”。其内容有如下六个方面:1.见和同解。即建立共识。2.戒和同修。如果两个人都守法,社会就安定。3.身和同住。即和谐相处,同住在一个城市,一个乡村,或一个道场。4.口和无争。争论不休为动乱的根源。为了大家的和谐,我们要善护口业,有“不争”之德。5.意合同悦。即大家看法、想法一致,欢欢喜喜同在一起,没有任何摩擦。6.利和同均。即大家不分富贵贫贱,同享利益。而“六度”则包括如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布施。它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2.持戒。即受持戒律,最重要的就是持杀、盗、淫、妄、酒五戒。3.忍辱。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甚至还要感恩伤害过你的人把你成就。总之,忍辱就是忍受一切,恒顺一切。4.精进。就是老实,听话,真干!5.禅定。就是万缘放下,心地清净,一念不生,八风吹不动。6.般若。即智慧。比如佛家讲的处事的智慧有:吃亏是福;不见世间过;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牛马等。
综上所述,无论是修身的儒家,修心的道家还是修性的佛家,他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和智慧,诠释着我们“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老子庄子选[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2]论语[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