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讲义: 机械波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机械波 人教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机械波高考主要考察四类问题:1.质点的简谐运动与机械波的联系。
2.有关机械波形成过程的理解及多值多解问题。
3.波的叠加干涉问题。
4.新教材出现的新知识点:多普勒效应、驻波复习对策:考生备考时,应以已经出过的典型试题为例,穷追不舍,探根求源,不断强化,才能收到实效。
机械波的基本概念1.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做机械波。
2.产生波的条件是什么?首先要有振动(波源);其次要有介质。
3.波的分类?描述波的物理量是什么?波长: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相等的质点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简称为相邻的同相点之间平衡位置的距离;或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波速:波在均匀介质中是匀速传播的,在一个周期传播一个波长,波速由介质决定周期和频率: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是相等的,都等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
4.波动的特点是什么?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波也可以传递信息。
在波动过程中,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质点的平衡位置不会迁移,波向前匀速传播。
5.可闻声波频率在20HZ到20000HZ的声波能够引起人听觉,成可闻声波,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计算出声波的波长。
由于声波的波长较长,它可以绕过一般尺寸的障碍物,故较容易听到衍射声波。
光波的波长较短,平时很难看到光波的衍射。
6.多普勒效应当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人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和声源的固有频率将产生偏差,如果观察者和声源靠拢,人听到的声音频率将变大;反之则变低。
简谐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波的图象是用来描述同一时刻各个指点对平衡位置位移的分布情况的图,因此水平轴定位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坐标,竖直轴表示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根据教材要求只要求掌握横波的图象2.根据波的图象可以知道①振幅、波长、与X对应的Y值②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定质点的瞬时速度方向③根据质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判定波的传播方向④根据相隔t 的两个波形计算可能的波速或(可能的波长)波特有的现象1. 波的叠加原理当两列波相遇时,在相遇的区域里,指点参与两种振动,质点的位移是这两种振动单独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备考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第2讲机械波讲义含解析

第2讲机械波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知识点1】机械波横波和纵波Ⅰ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产生条件①有波源;②有介质,如空气、水、绳子等。
(2)传播特点①传播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②介质中质点不随波迁移;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振幅、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相同。
2.机械波的分类【知识点2】横波的图象波速、波长、频率(周期)及其关系Ⅱ1.横波的图象(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2)意义:表示在某一时刻各质点离开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3)图象(4)应用①可直接读取振幅A、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可确定该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该时刻不同质点速度或加速度的大小。
③可结合波的传播方向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结合某个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2.波长、波速、频率(周期)及其关系(1)波长λ:在波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或者说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f: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周期的关系为f=1 T。
(4)波长、波速、频率和周期的关系:v=λf=λT。
【知识点3】波的干涉和衍射多普勒效应Ⅰ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两列波相遇后彼此穿过,仍然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即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继续传播,就像没有跟另一列波相遇一样。
2.波的叠加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即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和。
3.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比较4.多普勒效应(1)定义: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2)规律:波源的频率不变,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
高考物理总复习 机械波课件课件

人
振动图象
波动图象
教 实
验
沿波传播方
版
研究对象 一振动质点
向所有质点
研究内容
一质点位移随 时间变化规律
某时刻所有质点 的空间分布规律
选修3-4
第2讲 机 械 波
高考物理总复习
图象
人 教
物理 表示一质点在
表示某时刻
实 验
版
意义 各时刻的位移 各质点的位移
选修3-4
第2讲 机 械 波
高考物理总复习
随时间推移图象Βιβλιοθήκη 续, 随时间推移,图象振幅为
A.当坐标为
x=0
处质元的位移为-
3 2A
且向
y
轴
人 教 实
验
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 x=0.4m 处质元的位移为 23A.当坐
版
标为 x=0.2m 处的质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 y 轴正方向运动
时,x=0.4m 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 )
选修3-4
第2讲 机 械 波
高考物理总复习
A.-21A、沿 y 轴正方向
高考物理总复习
归纳领悟
1.声波的反射
(1)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方向关系
人 教
实
①入射角:入射波与平面法线的夹角.
验
版
反射角:反射波与平面法线的夹角.
②在波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波长、
频率和波速都跟入射波的相同.
选修3-4
第2讲 机 械 波
高考物理总复习
(2)特例:夏日轰鸣不绝的雷声;在空房子里说话听到
验 版
选修3-4
第2讲 机 械 波
高考物理总复习
(2)加强处振幅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即A=A1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第38讲机械波

第38讲机械波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产生条件①有__波源__.②有__介质__,如空气、水、绳子等.(2)传播特点①传播__振动形式__、能量和信息.②质点不__随波迁移__.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振幅、起振方向等都与__波源__相同.2.机械波的分类横波和纵波.3.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__相同__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2)频率f在波动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都是相同的,都等于__波源__的振动频率.(3)波速v、波长λ和频率f、周期T的关系公式:v=!!!λT###=__λf__.机械波的速度大小由__介质__决定,与机械波的频率无关.4.波的图象(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__平衡__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__位移__.(2)图象的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__平衡__位置的位移.(3)图象的应用①直接读取__振幅A__和__波长λ__,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②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__方向__,并能比较其大小.③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__方向__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__传播方向__.5.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1)波的干涉和衍射①条件: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__相对运动__;②现象:观察者感到__频率__发生变化;③实质: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__频率__变化.1.判断正误(1)在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2)通过波的图象可以找出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3)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4)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振幅的4倍.(×)(5)波速表示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快慢.(×)(6)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7)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8)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2.(多选)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A .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B .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落后一步C .参与振动的质点都有相同的频率D .机械波是介质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3.如图所示,是一列沿着x 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这列波的周期T =2.0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这列波的波速v =2.0 m/sB .在t =0时,x =0.5 m 处的质点速度为零C .经过2.0 s ,这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0.8 mD .在t =0.3 s 时,x =0.5 m 处的质点的运动方向为y 轴正方向一 对波动图象的理解与应用1.波的图象描述的是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nλ (n =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同;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2n +1)λ2 (n =0,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反.3.波源质点的起振方向决定了它后面的质点的起振方向,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时质点坐标的两波形曲线[例1](多选)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速为4 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E )A .这列波的振幅为4 cmB .这列波的周期为1 sC .此时x =4 m 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D .此时x =4 m 处质点的加速度为零E .从此时开始5 s 后x =4 m 处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解析 由图象可知波的振幅为2 cm ,选项A 错误;由T =λv 可知T =2 s ,选项B 错误;由于波向右传播,x =4 m 处的质点向上运动,加速度为零,选项C 错误,D 正确;t =52 T时,质点振动方向相反,故x =4 m 处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选项E 正确.二 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综合应用 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比较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巧解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综合类问题(1)分清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只要看清横坐标即可,横坐标为x 则为波动图象,横坐标为t 则为振动图象.(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动图象对应的质点. (4)找准振动图象对应的时刻.[例2](多选)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在x =1.0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在x =4.0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E )A .在t =0.10 s 时,质点Q 向y 轴正方向运动B .在t =0.25 s时,质点P 的加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相同 C .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了6 m D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 E .质点Q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0.10sin 10πt (国际单位制)解析 由图甲得λ=8 m ,由图乙得T =0.2 s ,所以v =λT =40 m/s.由图乙知,在t =0.10 s时,质点Q 通过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运动,选项A 错误;结合图甲,由“同侧法”判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画出t =0.25 s 时的波形图,标出P 、Q 点,如图,此时P 点在x 轴下方,其加速度向上,选项B 正确;Δt =0.25 s -0.10 s =0.15 s ,Δx =v Δt =6.0 m ,选项C 正确;P 点起始位置不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故选项D 错误;由图知A =0.1 m ,ω=2πT =10π rad/s ,所以Q 点简谐运动表达式为y =0.10 sin 10πt (国际单位制),选项E 正确.三 波的多解问题 1.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 (1)周期性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 与周期T 的关系不明确; 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 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3)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形成波动问题的多解性.2.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思路一般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出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的关系Δt 或Δx ,若此关系为时间,则t =nT +Δt (n =0,1,2,…);若此关系为距离,则x =nλ+Δx (n =0,1,2,…).求解波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步骤(1)根据初、末两时刻的波形图确定传播距离与波长的关系通式. (2)根据题设条件判断是唯一解还是多解. (3)根据波速公式v =Δx Δt 或v =λT=λf 求波速.[例3](2017·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月考)一列简谐横波图象如图所示,t 1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 2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Δt =t 2-t 1=0.5 s .(1)求这列波的可能的波速表达式;(2)若波向左传播,且3T <Δt <4T ,则波速为多大? (3)若波速v =68 m/s ,则波向哪个方向传播? [思维导引]本题产生多解的原因: 一是由于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二是由于波的空间周期性.解析 (1)未明确波的传播方向和Δt 与T 的关系,故有两组系列解. 当波向右传播时Δt =nT +T4,v 右=λT =4(4n +1)m/s.(n =0,1,2,…)当波向左传播时Δt =nT +34T ,v 左=λT=4(4n +3) m/s.(n =0,1,2,…)(2)明确了波的传播方向,并限定3T <Δt <4T ,则Δt =334T ,T =215 s ,v 左=λT =60 m/s .(3)由给定的波速,则给定时间Δt 内波传播距离x =v Δt =68×0.5 m =34 m =414λ,故波向右传播.答案 (1)见解析 (2)60 m/s (3)向右四 波的干涉和衍射 多普勒效应1.波的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两种判断方法 (1)公式法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 . 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 =nλ (n =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 =(2n +1)λ2 (n =0,1,2,…),则振动减弱.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 =(2n +1)λ2 (n =0,1,2,…),则振动加强;若Δr =nλ (n =0,1,2,…),则振动减弱. (2)图象法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而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两种线互相间隔,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2.多普勒效应(1)产生条件: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2)现象:两者相互靠近时,感觉波的频率升高;两者相互远离时,感觉波的频率降低. [例4](多选)如图所示,S 1、S 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图中所标的a 、b 、c 、d 四点中d 点到两波源距离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BC )A .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质点振动最强,d 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B .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d 质点振动都最强C .a 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b 、c 、d 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 .再过T4后的时刻,a 、b 、c 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解析 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质点振动最强,因为它们分别是波峰与波谷、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从图中可以看出,d 是S 1、S 2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到S 1、S 2的距离相等,所以两列波在任何时刻在该点的振动方向和位移均同向,由叠加原理得该点必然为振动最强点.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是固定的,不随时间的延伸而变化,即加强点始终加强,减弱点始终减弱.故选项B 、C 正确.[例5](多选)如图甲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据图乙.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AD )A .女同学从A 向B 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 .女同学从E 向D 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C .女同学在点C 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D .女同学在点C 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解析 女同学荡秋千的过程中,只要她有向右的速度,她都有靠近声源的趋势,根据多普勒效应,她都会感到哨声音调变高;反之,女同学向左运动时,她感到音调变低,选项A 、D 正确,B 、C 错误.1.(多选)下列选项利用了多普勒效应的是( ABD )A .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B .交通警察车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C .铁路工人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D .有经验的战士利用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解析 铁路工人趴在铁轨上听火车运动情况属于利用固体传声较快的特点,不是利用多普勒效应,选项C 错误.2.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 D )A .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B .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C .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 .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解析 波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叫波的衍射现象.波的干涉现象是由波的叠加产生的,干涉图象的特点是振动加强区与减弱区有规律地分布.因此题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题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故选项D 正确.3.(多选)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 的x 坐标为3 m .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E )A .波速为4 m/sB .波的频率为1.25 HzC .x 坐标为15 m 的质点在t =0.6 s 时恰好位于波谷D .x 坐标为22 m 的质点在t =0.2 s 时恰好位于波峰E .当质点P 位于波峰时,x 坐标为17 m 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解析 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 ,可知振动周期T =0.8 s ,频率f =1T =1.25 Hz ,选项B 正确.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波长λ=4 m ,根据v =λf 得v =5 m/s ,选项A 错误.由于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空间周期性,x 坐标为15 m 处的质点运动规律与x =3 m 处相同,从t =0时刻经过0.6 s ,即经历34周期,质点应位于平衡位置,选项C 错误.用同样的方法可判断出选项D 、E 正确.4.平静湖面传播着一列水面波(横波),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3 m 的甲、乙两小木块随波上下运动,测得两小木块每分钟都上下30次,甲在波谷时,乙在波峰,且两木块之间有一个波峰.这列水面波( C )A .频率是30 HzB .波长是3 mC .波速是1 m/sD .周期是0.1 s解析 两小木块每分钟上下30次,即每分钟完成30个周期性运动,周期T =6030 s =2 s ,频率f =1T =0.5 Hz ,波长λ=31.5 m =2 m ,波速v =λf =2×0.5 m/s =1 m/s ,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5.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 、b 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 a =2 m 和x b =6 m ,图乙为质点b 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该波沿+x 方向传播,波速为1 m/sB .质点a 经4 s 振动的路程为4 mC .此时刻质点a 的速度沿+y 方向D .质点a 在t =2 s 时速度为零解析 从题图乙看出,质点b 从0时刻起由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结合题图甲可判断出波沿-x 方向传播,选项A 错误.质点a 从0时刻由平衡位置向-y 方向振动,选项C 错误.从图乙看出,各质点的振动周期T =8 s ,在t =2 s 时,质点a 运动到负方向最大位移处,瞬时速度为零,选项D 正确.经过4 s ,质点a 运动半个周期,路程s =2A =1 m ,选项B 错误.[例1](2017·浙江金华检测·6分)(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意两列波相遇时都会叠加 B .任意两列波相遇都能产生干涉现象 C .在振动减弱的区域,各质点都处于波谷 D .在振动加强区域,有时质点的位移等于零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相同的两列波相遇后才会产生干涉现象.在振动加强的区域里,两列波引起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使振动加剧,这些质点始终在振动,自然会有一时刻的位移为零.同理,振动减弱区域里,质点的位移也有一时刻为零.[答案]AD1.(多选)两个不等幅的脉冲波在均匀介质中均以1.0 m/s的速率沿同一直线相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图中小方格的边长为0.1 m.则以下不同时刻,波形正确的是(ABD)解析脉冲波在介质中传播,x=v t,当t=0.3 s时,两脉冲波各沿波的传播方向传播0.3 m,恰好相遇,故选项A正确.当t=0.4 s、0.5 s、0.6 s时,两脉冲波各沿波的传播方向传播0.4 m、0.5 m、0.6 m,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选项B、D正确,C错误.2.(多选)一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①,频率f1,振幅A1;当此波源刚起振时绳右端的另一波源也恰好起振,发出半个波②,频率f2(f2>f1),振幅A2,P为绳的中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D)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C.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自保持原波形传播D.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解析因两波源同时起振,形成的都是绳波,波速相同,因此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选项A正确;因f2>f1,有λ2<λ1,当①的波峰传至P点时,②的波峰已过了P点,即两波峰在P点不会相遇、根据波的叠加原理,P点的波峰值不可达到A1+A2,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因波的叠加没有条件,故选项D错误.3.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v=25 cm/s.两列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1)t=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2)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质点的时间.解析 (1)t =0时,在x =50 cm 处两列波的波峰相遇,该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16 cm.两列波的波峰相遇处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均为16 cm .从图线可以看出,甲、乙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1=50 cm ,λ2=60 cm ①甲、乙两列波波峰的x 坐标分别为 x 1=50+k 1λ1,(k 1=0,±1,±2,…) ② x 2=50+k 2λ2,(k 2=0,±1,±2,…)③ 由①②③式得,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 的所有质点的x 坐标为x =(50+300n )cm.(n =0,±1,±2,…)④(2)只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处的质点的位移为-16 cm . t =0时,两列波的波谷间的x 坐标之差为 Δx ′=⎣⎡⎦⎤50+(2m 2+1)λ22-⎣⎡⎦⎤50+(2m 1+1)λ12, ⑤式中,m 1和m 2均为整数.将①式代入⑤式得 Δx ′=10×(6m 2-5m 1)+5,⑥ 由于m 1、m 2均为整数,相向传播的波谷间的距离最小为Δx ′0=5 cm⑦ 从t =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 的质点的时间为t =Δx ′02v,⑧代入数值得t =0.1 s .答案 (1)x =(50+300n ) cm ,(n =0,±1,±2,…) (2)0.1 s1.(多选)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 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E )A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B .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C .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D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E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解析 水面波是机械波,选项A 正确.根据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 可知,该水画波的周期为T =159 s =53 s ,频率为f =1T =0.6 Hz ,选项B 错误.该水面波的波长为λ=v T =1.8×53m =3 m ,选项C 正确.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随波迁移,但能量会传递出去,选项D 错误,E 正确.2.周期为2.0 s 的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象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 沿y 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B )A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20 m/sB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10 m/sC .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20 m/sD .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10 m/s解析 质点P 沿y 轴负方向运动,根据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判定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由波的图象可知λ=20 m ,根据v =λT得波速v =10 m/s.故选项B 正确.3.(多选)如下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2 s 时的波形图,图乙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 =1.5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 是平衡位置为x =2 m 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E )A .波速为0.5 m/sB .波的传播方向向右C .0~2 s 时间内,P 运动的路程为8 cmD .0~2 s 时间内,P 向y 轴正方向运动E .当t =7 s 时,P 恰好回到平衡位置解析 由题图甲读出波长λ=2.0 m ,由题图乙读出周期T =4 s ,则v =λT =0.5 m/s ,选项A 正确;题图甲是t =2 s 时的波形图,题图乙是x =1.5 m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所以该质点在t =2 s 时向下振动,所以波向左传播,选项B 错误;在0~2 s 内质点P 由波峰向波谷振动,通过的路程s =2A =8 cm ,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t =7 s 时,P 点振动了74个周期,所以这时P 点位置与t =34 T =3 s 时位置相同,即图甲向左平移14λ,P 点在平衡位置,所以选项E 正确.4.(多选)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 =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 =0.5 s 时的波形图.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 .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BCE__.(选填正确答案标号)A .波长为2 mB .波速为6 m/sC .频率为1.5 HzD .t =1 s 时,x =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峰E .t =2 s 时,x =2 m 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波波长λ=4 m ,选项A 错误;T >0.5 s ,则由题图知波在0.5 s 内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距离为34λ,传播时间t =34T =0.5 s ,T =23 s ,频率f =1T =1.5 Hz ,选项C 正确;波速v =λT =6 m/s ,选项B 正确;1 s =32T ,t =1 s 时,x =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谷,选项D 错误;2 s =3 T ,t =2 s 时,x =2 m 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选项E 正确.5.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 的波源发出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 轴传播,P 、Q 为x 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 轴正向),P 与O 的距离为35 cm ,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 =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 =1 s ,振幅A =5 cm.当波传到P 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 s ,平衡位置在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1)P 、Q 间的距离;(2)从t =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解析 (1)由题意,O 、P 两点间的距离与波长λ之间满足OP =54λ=35 cm ,解得λ=28 cm ,波速为v =λT=28 cm/s ,在t =5 s 的时间间隔内,波传播的路程为s =v t =140 cm , 由题意有s =PQ +λ4,解得PQ =133 cm .(2)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运动的时间为t 1=t +54T =25×T4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每经过T4,波源运动的路程为A .故t 1时间内,波源运动的路程为s ′=25A=125 cm .答案 (1)133 cm (2)125 cm6.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 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 cm.O 和A 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 =0和x =5 cm 处的两个质点.t =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 的位移为y =4 cm ,质点A 处于波峰位置;t =13 s 时,质点O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 =1 s 时,质点A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1)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 (2)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解析 (1)设振动周期为T ,由于质点A 在0到1 s 内由最大位移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历的是14个周期,由此可知T =4 s ,①由于质点O 与A 的距离5 cm 小于半个波长,且波沿x 轴正向传播,O 在t =13 s 时回到平衡位置,而A 在t =1 s 时回到平衡位置,时间相差23 s .两质点平衡位置的距离除以传播时间,可得波的速度v =7.5 cm/s ,② 利用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得,简谐波的波长λ=30 cm. ③ (2)设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y =A cos(2πtT +φ0),④将①式及题给条件代入上式得⎩⎪⎨⎪⎧4=A cos φ00=A cos (π6+φ0) ⑤解得φ0=π3,A =8 cm ,⑥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y =0.08cos(πt 2+π3)(国际单位制)或y =0.08sin(πt 2+5π6)(国际单位制)答案 (1)4 s 7.5 m/s 30 cm (2)y =0.08cos(πt 2+π3)(国际单位制)或y =0.08sin(πt2+5π6)(国际单位制). 课时达标 第38讲[解密考纲]主要考查机械波的特点、分类、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条件、多普勒效应、分析波的图象,以及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1.下列物理现象:(1)在春天里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3)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疾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分别属于波的( A )A .反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B .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C .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D .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解析 在春天里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属于声波的反射;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属于声波的衍射;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属于声波的干涉;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疾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属于多普勒效应.选项A 正确.2.(2017·湖北襄阳调研)(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 cm ,周期为T ,已知在t =0时刻波上相距40 cm 的两质点a 、b 的位移都是1 cm 但运动方向相反,其中质点a 沿y 轴负方向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 .该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150 cmB .该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12 cmC .当质点b 的位移为+2 cm 时,质点a 的位移为负D .在t =5T12时刻,质点b 速度最大解析 根据题意,质点a 、b 在波的图象中的位置可能情况如图所示.有⎝⎛⎭⎫λ2×23+kλ=0.4 m ,可得λ= 1.23k +1 m ,其中k 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波长最长为1.2 m ,选项A 错误;当k =3时,λ=12 cm ,选项B 正确;质点b 再经过16T 时间位移为+2 cm(波峰位置),质点a 再经过112T 到平衡位置,之后再经过14T 到波谷位置,选项C 正确;再经过512T 质点b 经过平衡位置,速度最大,选项D 正确. 3.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某时刻该列波上正好经过平衡位置的两质点相距6 m ,且这两质点之间的波峰只有一个,则该简谐波可能的波长为( C )A .4 m 、6 m 和8 mB .6 m 、8 m 和12 mC .4 m 、6 m 和12 mD .4 m 、8 m 和12 m解析 根据题意,可能的波形有三种,如图所示.则λ12=6 m ,λ1=12 m ,λ2=6 m ,32λ3=6 m ,λ3=4 m .因此选项C 正确. 4.(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a 、b 为x 轴上的两质点,平衡位置分别为x =0,x =x b (x b >0).a 点的振动规律如图所示.已知波速为v =10 m/s ,在t =0.1 s 时b 的位移为0.05 m ,则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BC )A .波沿x 轴正向传播,x b =0.5 mB .波沿x 轴正向传播,x b =1.5 mC .波沿x 轴负向传播,x b =0.5 mD .波沿x 轴负向传播,x b =1.5 m解析 由振动图象可知,振动周期T =0.2 s ,所以λ=v T =10×0.2 m =2 m ;由题意可知在t =0.1 s 时,a 向上振动,b 在最大位移处,这时如果波沿x 轴正向传播,根据“同侧法”,a 、b 之间的距离为⎝⎛⎭⎫n +34λ(n =0,1,2,3…),所以x b=⎝⎛⎭⎫n +34λ=(2n +1.5)m(n =0,1,2,3…);这时如果波沿x 轴负向传播,根据“同侧法”,a 、b 之间的距离为⎝⎛⎭⎫n +14λ(n =0,1,2,3…),所以x b =⎝⎛⎭⎫n +14λ=(2n +0.5) m(n =0,1,2,3…).选项B 、C 正确.5.(2017·江苏启东模拟)(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平衡位置相距9 m 的a 、b 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该波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C )解析 由振动图象可知,在t =0时,质点a 处在波峰位置,质点b 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若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有34λ+nλ=9 m ,解得波长的表达式:λ=364n +3m(n=0,1,2,3,4…),其波长可能值为12 m,5.14 m ……选项C 正确;若简谐横波沿直线由b 向a传播,有14λ+nλ=9 m ,解得波长的表达式:λ=364n +1m(n =0,1,2,3,4…),其波长可能值为36m ,7.2 m,4 m ……选项A 正确.6.介质中坐标原点O 处的波源在t =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时刻传到L 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能描述x 0处质点振动的图象是( C )解析 由波动图象知,L 处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故x 0处质点起振方向沿y 轴负方向,选项A 、B 错误;又由波动图象知,t 0时刻x 0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选项C 正确,D 错误.7.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 、S 跟质点Q 、R 的振动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图可知,在此后的任一时刻( D )A .质点P 和S 的振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总相同B .质点P 和Q 的振动位移大小总相同、方向总相反C .质点P 和S 的振动速度大小和方向总相同D .质点P 和R 的振动加速度大小总相同、方向总相反解析 由波动图象可得,P 、R 两点相隔半个波长,所以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加速度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只有选项D 正确.8.如图甲所示,一列机械横波沿ab 直线向右传播,已知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 m ,a 、b 两点的振动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 .波速可能是116m/sB .波速可能大于1 m/s。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讲义:第十四章 第二讲 机械波 含答案

基础复习课第二讲机械波一、机械波横波和纵波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2.传播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3.机械波的分类(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有波峰(凸部)和波谷(凹部).(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有密部和疏部.二、横波的图象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1.横波的图象(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3)图象:如图所示.2.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2)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3)频率f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①v=λf;②v=λT.三、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1.波的干涉和衍射(1)条件: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2)现象: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3)实质: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小题快练]1.判断题(1)在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 )(2)周期或频率,只取决于波源,而与v、λ无直接关系.( √ )(3)波速v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它与T、λ无直接关系.只要介质不变,v就不变;如果介质变了,v也一定变.( √ )(4)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 × )(5)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 √ )(6)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 × )2.(多选)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A.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B.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C.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D.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3.(多选)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4.(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介质中x=2 m处的质点P沿y 轴正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10sin(5πt) 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周期为4.0 s B.振幅为20 cmC.传播方向沿x轴正向D.传播速度为10 m/s考点一波动图象与波速公式的应用(自主学习)1.波动图象的信息(如图所示)(1)直接读取振幅A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2.波速与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v=λT=λf.1-1.[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多选)如图所示为沿水平方向的介质中的部分质点,每相邻两质点间距离相等,其中O为波源.设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自波源通过平衡位置竖直向下振动时开始计时,经过T4质点1开始起振,则下列关于各质点的振动和介质中的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介质中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但图中质点9起振最晚B.图中所有质点的起振时间都是相同的,起振的位置和起振的方向是不同的C.图中质点8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7的振动,只是质点8振动时,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的时间总是比质点7通过相同位置时落后T 4D.只要图中所有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1与质点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但如果质点1发生的是第100次振动,则质点9发生的就是第98次振动答案:ACD1-2.[机械波的图象](2015·福建卷)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若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于平衡位置的两质点a、b相距为s,a、b之间只存在一个波谷,则从该时刻起,下列四幅波形图中质点a最早到达波谷的是()A B C D答案:D1-3.[波速公式的应用]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和t=0.06 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在t=0时刻,x=1.5 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1)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2)若3T<0.06 s<4T,求该波的速度大小.解析:(1)因在t=0时刻,x=1.5 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由波形图可知,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2)由图得:Δt=(n+34)T(n=0,1,2,…),若3T<Δt<4T,n=3,则Δt=(3+34)T,解得T=0.016 s,由公式v=λT,代入解得v=75 m/s.答案:(1)x轴正方向(2)75 m/s考点二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关联分析(自主学习) 1.两种图象的比较求解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综合类问题可采用“一分、一看、二找”的方法乙为该波中x=2 m处质点P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所遇到波的频率为0.25 Hz B.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一定比4 m大很多C.再过0.5 s,P点的动能最大D.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答案:CD2-2.[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结合]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1)求该波的波速;(2)求图甲中的质点L从图示位置到达波峰的时间;(3)从t=0开始计时,写出x=2 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答案:(1)0.5 m/s(2)(4n+1) s(n=0,1,2,…)(3)-0.8sin 12πt m[反思总结]图象问题的易错点1.不理解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的区别.2.误将振动图象看作波的图象或将波的图象看作振动图象.3.不知道波传播过程中任意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4.不会区分波的传播位移和质点的振动位移.5.误认为质点随波迁移.考点三波的多解问题(自主学习)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1)周期性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2)双向性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3)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形成波动问题的多解性.3-1.[周期性因素] 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刻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 点,t 0+0.6 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 、b 、c 、P 、Q 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50 m/sB .质点a 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能为24 cmC .质点c 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能为80 cmD .若周期T =0.8 s ,则当t 0+0.5 s 时刻,质点b 、P 的位移相同E .若周期T =0.8 s ,当t 0+0.4 s 时刻开始计时,则质点c 的振动方程可表示为y =8sin (52πt ) cm 答案:ACD3-2.[双向性因素] 一列简谐波沿x 轴方向传播,已知x 轴上x 1=0和x 2=1 m 两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1)若此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波的传播速度的可能值; (2)若此波沿x 轴负向传播,则波的传播速度的可能值. 解析:(1)由图可知,波的周期T =4×10-3 s.当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时,两质点间距离为(n +34)λ1=1 m ,v 1=λ1T =1033+4nm/s(n =0,1,2…).(2)当波沿x 轴负向传播时,两质点间距离为(n +14)λ2=1 m , v 2=λ2T =1031+4nm/s(n =0,1,2…).答案:(1)1033+4n m/s(n =0,1,2…) (2)1031+4nm/s(n =0,1,2…)3-3.[其他因素] (2015·全国卷Ⅰ)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 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v =25 cm/s.两列波在t =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1)t =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 的所有质点的x 坐标;(2)从t =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 的质点的时间. 解析:(1)根据两列波的振幅都为8 cm ,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 的质点即为两列波的波峰相遇.设质点坐标为x ,根据波形图可知,甲乙的波长分别为 λ乙=60 cm ,λ甲=50 cm 甲乙两列波的波峰坐标分别为 x 1=50+k 1×50(k 1=0,±1,2,±3…) x 2=50+k 2×60(k 2=0,±1,±2,±3…) 综上,所有波峰和波峰相遇的质点坐标为 整理可知x 1=(50+300n )cm(n =0,±1,±2,±3…)(2)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 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的点t =0时,波谷之差Δx =⎝ ⎛⎭⎪⎫50+2n 1+12×60-⎝ ⎛⎭⎪⎫50+2n 2+12×50,(n 1,n 2=±1,±2,±3…) 整理可得Δx =10(6n 1-5n 2)+5 波谷之间最小的距离为Δx =5 cm两列波相向传播,相对速度为2v =50 cm/s所以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 的最短时间t =Δx ′2v =0.1 s.答案:(1)x 1=(50+300n)cm(n=0,±1,±2,±3…)(2)0.1 s[反思总结]求解波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思路1.根据初、末两时刻的波形图确定传播距离与波长的关系通式.2.根据题设条件判断是唯一解还是多解.3.根据波速公式v=ΔxΔt或v=λT=λf求波速.考点四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自主学习)1.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1)公式法: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2n+1)λ2(n=0,1,2,…),则振动减弱.②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2n+1)λ2(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nλ(n=0,1,2…),则振动减弱.(2)图象法: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而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两种线互相间隔,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2.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分析(1)接收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4-1. [波的干涉问题](多选)如图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以波源S1、S2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S1的振幅A1=4 cm,S2的振幅A2=3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D是振动减弱点B.质点A、D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4 cmC.再过半个周期,质点B、C是振动加强点D.质点C的振幅为1 cm答案:BD4-2.[波的干涉、衍射问题](多选)(2017·全国卷Ⅱ)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A.改用红色激光B.改用蓝色激光C.减小双缝间距D.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E.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答案:ACD4-3.[多普勒效应](2018·福建永安三中月考)观察者站在铁道旁,一辆以某一速度运动的火车向观察者迎面驶来,同时发出汽笛声,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A.传向观察者的声波的速度越来越大B.观察者感觉汽笛声的频率变高C.传向观察者的声波的频率变低D.传向观察者的声波的波长变短解析:波速由介质决定,声波的速度不变,故A错误;多普勒效应中,火车向观察者迎面驶来,观察者感觉汽笛声的频率越来越高,故B正确;频率由波源决定,故两列声波在空中向外传播的过程中,频率都会保持不变,故C错误;运动的火车向观察者迎面驶来,传向观察者的声波的频率不变,波速不变,则波长不变,故D错误.答案:B1.(多选)(2016·全国卷Ⅰ)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E )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2.(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实线所示,从此刻起,经0.1 s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若波传播的速度为10 m/s,则( ADE )A.这列波的周期为0.4 sB.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C.t=0时刻质点a沿y轴正方向运动D.从t=0时刻开始质点a经0.2 s通过的路程为0.4 mE.x=2 m处质点的位移表达式为y=0.2sin(5πt+π)m3.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绳上相向传播的甲、乙两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其中a、b、c是甲波上的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这两列波相遇时能发生干涉现象B.甲波的速度v甲比乙波的速度v乙大C.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D.若v甲=20 m/s,再经t=0.5 s,质点c运动的路程是0. 5 m4.如图所示是一列横波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两质点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的距离Δx=4.0 m,波长大于5.0 m,求这列波的波速.答案:40 m/s或403m/s[A组·基础题]1.(2018·福建永安三中月考)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简谐振动的平衡位置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的位置.B.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波源本身的性质决定.C.当人向一个固定的声源跑去,人听到的音调变低了.D.当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声波的频率不变,波长变长.解析:单摆运动的平衡位置合外力并不为零,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当人向一个固定的声源跑去,人听到的音调变高了,故A、B、C错误;当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声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增大,由v=λf知波长变长,D正确.2.(2019·天津大良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图甲为一列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图乙是这列波中x=200 cm处P点的振动图象,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B )A.v=50cm/s ,沿x轴正方向传播B.v=50cm/s ,沿x轴负方向传播C.v=25cm/s ,沿x轴正方向传播D.v=25cm/s ,沿x轴负方向传播解析:由图甲和图乙知,λ=100 cm,T=2 s,所以v=λT=50cm/s.根据振动图象知,P质点在t=0时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由“上下坡”法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选B.3.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象,波速为v=10 m/s,此时波恰好传到I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此列波的周期为T=0.4 sB.质点B、F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C.质点I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D.当t=5.1 s时,x=10 m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处4.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图,其中实线是t1=1.0 s 时的波形,虚线是t2=2.0 s 时的波形,已知(t2-t1)小于一个周期.关于这列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它的振幅为10 cm,波长为6 mB.它一定是向x轴正方向传播C.它的周期可能是4.0 sD.它的传播速度可能是10 m/s5.(多选)一振动周期为T、位于x=0处的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轴正方向做简谐运动,该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关于在x=3v T2处的质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质点P振动周期为T,速度的最大值为vB.若某时刻质点P的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该时刻波源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C.质点P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D.当P开始振动后,若某时刻波源在波峰,则质点P一定在波谷E.若某时刻波源在波谷,则质点P也一定在波谷6.(多选)如图所示,空间同一平面内有A、B、C三点,AB=5 m,BC=4 m,AC=3 m.A、C两点处有完全相同的波源做简谐振动,振动频率为1 360 Hz,波速为340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E )A.B点的位移总是最大B.A、B间有7个振动加强的点C.两列波的波长均为0.25 mD.B、C间有8个振动减弱的点E.振动减弱点的位移总是为零[B组·能力题]7.(多选)(2019·内蒙古集宁一中月考)如图甲所示,O点为振源,OP=s,t=0时刻O 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产生向右沿直线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乙为从t=0时刻开始描绘的质点P 的振动图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DE )A .t =0时刻,振源O 振动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B .t =t 2时刻,P 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C .t =t 2时刻,O 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D .这列波的频率为1t 2-t 1E .这列波的波长为s (t 2-t 1)t 1解析:由题图乙可知P 点先沿y 轴正向运动,故振源O 在t =0时刻沿y 轴正向运动,故A 正确;由题图乙可知,t 2时刻P 点振动方向沿y 轴正向,故B 错误;因不知t 1与周期T 的倍数关系,故不能判断t 2时刻O 点的振动情况,故C 错误;结合图甲、乙可知,振动从O 传到P ,用时t 1,传播距离为s ,故波速为v =s t 1,波的周期为T =t 2-t 1,故波的频率为 f =1t 2-t 1,波长λ=v T =s (t 2-t 1)t 1,故D 、E 正确. 8.(多选)(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图,实线为该波在t 1时刻的波形,虚线为该波在t 2时刻的波形,己知Δt =0.2 s ,P 、Q 分别为实线波形上位移相同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CE )A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25 m/sB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25 m/sC .若P 质点比Q 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D .若Q 质点比P 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E .若0.1 s<T <0.2 s (T 为周期),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35 m/s解析:由图知该波的波长为λ=4 m ,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有Δt =⎝ ⎛⎭⎪⎫n +14T ,(n =0,1,2,…)得T =0.84n +1s ,波速为v =λT =40.84n +1=5(4n +1)m/s ,当n =1时,v =25 m/s,同理,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则有Δt =⎝ ⎛⎭⎪⎫n +34T ,(n =0,1,2,…)得T =0.84n +3s ,波速为v =5(4n +3)m/s ,因为n 取整数,所以v 不可能为25 m/s ,A 正确,B 错误;若P 质点比Q 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则P 质点向上运动,由“上下坡”法知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C 正确;若Q 质点比P 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则Q 质点向上运动,由“上下坡”法知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D 错误;若0.1 s <T <0.2 s(T 为周期),由以上分析知n 只能取1,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v =5(4n +3)=35 m/s ,E 正确.9.(多选)由波源S 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 ,波速为16 m/s.已知介质中P 、Q 两质点位于波源S 的两侧,且P 、Q 和S 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 、Q 的平衡位置到S 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 m 、14.6 m ,P 、Q 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DE )A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B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C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 、Q 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D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E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 在波峰解析:根据题意可知λ=v f=0.8 m ,P 、Q 两质点距离波源的距离之差为Δx =(15.8-14.6) m =1.2 m =3×λ2,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所以P 、Q 两质点振动步调相反,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A 错误,B 正确;SP =15.8 m =(19+34)λ,SQ =14.6 m =(18+14)λ,所以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 、Q 两点一个在波峰,一个在波谷,C 错误;由SP =15.8 m =(19+34)λ可知,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D 正确;SQ =14.6 m =(18+14)λ,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 在波峰,E 正确. 10.(多选)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t 1=0.3 s 时,质点P 首次位于波谷,质点Q 的坐标是(1.5,0),质点M 的坐标是(13,0)(图中未画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D )A .波的传播速度为0.3 m/sB .从t =0开始,质点Q 一定比P 先到达波峰C .每经0.2 s ,质点Q 的路程一定是10 cmD .在t 2=1.6 s 时刻,质点M 第二次位于波峰E .P 、Q 两质点的速度方向始终相同解析:由题图可知波长为λ=4 cm ,v =34λt 1=0.1 m/s ,故A 错误;因为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质点Q 在质点P 的左侧,由题图可知质点Q 一定比P 先到达波峰,故B 正确;波的周期T =λv =0.4 s ,每经0.2 s 即半个周期,质点Q 运动的路程s =2A =2×5 cm=10 cm ,故C 正确;波峰第一次到达质点M 的时间t 3=Δx v =0.13-0.010.1s =1.2 s ,再经过一个周期即t 2=1.6 s 时,质点M 第二次位于波峰,故D 正确;P 、Q 两质点相距Δx ′=0.5 cm <λ,不是同相位点,故选项E 错误.11. (2019·兰州一中期中)如图甲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t =0时刻的波动图象,质点A 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A 、B 两点皆在x 轴上,两者相距s =20 m .求:(1)此简谐波的传播速度;(2)t =20 s 时质点B 运动的路程.解析:(1)由图甲可知,此波的波长为λ=4 m ,由图乙可知,此波的周期T =0.4 s ,所以v =λT =10 m/s ,根据t =0时刻质点A 的振动方向可知,此波沿x 轴正向传播;(2)此波传播到B 点所需的时间t =s -λ2v =1.8 s =4.5 T ,由图象可知此波的振幅A =0.1 m ,质点B 每个周期运动的路程为0.4 m ,所以0~20 s 内质点B 运动的路程为s =(50-4.5)×0.4 m =18.2 m.答案:(1)10 m/s ,波沿x 轴正向传播 (2)18.2 m12.有两列简谐横波a 、b 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 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列波在t =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已知a 波的周期T a =1 s .求:(1)两列波的传播速度;(2)从t =0时刻开始,最短经过多长时间x =1.0 m 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16 m? 解析:(1)由图可知a 、b 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a =2.5 m ,λb =4.0 m .两列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为v =λa T a=2.5 m/s. (2)a 波的波峰传播到x =1.0 m 的质点经历的时间t a =Δx a v =1+mλa v ,b 波的波峰传播到x =1.0 m 的质点经历的时间t b =Δx b v =1.5+nλb v,又t a =t b =t ,联立解得5m -8n =1(式中m 、n 均为正整数),分析知,当m =5、n =3时,x =1.0 m 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16 m 时经过时间最短,将m =5代入t =1+mλa v ,解得t =5.4 s.答案:(1)均为2.5 m/s (2)5.4 s。
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机 械 波

第2节 机 械 波 考点1► 机械波 【p 239】夯实基础1.机械波(1)成因和产生条件 ①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机械波.简谐运动在__介质__中的传播叫简谐波. ②成因:介质由大量质点构成,相邻质点间有相互作用力,当介质中的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它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形成机械波.③产生的条件:a.有波源,b.有介质.(2)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__波的传播方向__相互垂直的波,凸起部分的正中央叫波峰,__凹陷__部分的正中央叫波谷.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__同一条直线__上的波,质点分布密的部分叫__密部__,质点分布疏的部分叫__疏部__.2.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1)波长λ ①定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__相等__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②理解:a.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b .波形在一个周期内向前平移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c .在一个周期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频率f波源的振动频率即波的频率,因为介质各质点做受迫振动,其振动是由波源的振动引起的,故各个质点的振动频率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不随介质的不同而变化. 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频率__不变__.(3)波速v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叫波速,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机械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同类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波速是一定值.即v =x t =__λT__=__λf __.T 为振源的振动周期,常说成波的周期.考点突破例1如图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质点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形成绳波,t =14T 时,质点1到达最高位置,质点5刚要开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11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向下B .t =T 2时,质点4的速度方向向下 C .在t =34T 时,质点8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D .在t =34T 时,质点7的加速度正在增大 【解析】因t =T 4时,质点1到达最高位置,可知质点起振的方向向上,则质点11开始振动时的方向也向上,选项A 错误;t =T 2时,质点4在平衡位置上方向下振动,质点5到达最高点,则质点4的速度方向向下,选项B 正确;在t =34T 时,质点5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质点9到达最高点,质点8在平衡位置上方向下振动,此时质点8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均向下;此时质点7也在平衡位置上方向下振动,其加速度正在减小,选项C 正确,D 错误.【答案】BC【小结】正确理解波的形成,应抓住以下几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机械振动这一运动形式和能量;(2)所有的质点都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3)所有质点都在其前一个质点的驱动下做受迫振动,故在无能量损失的情况下,各质点的周期、频率、振幅都与波源的周期、频率、振幅相同,起振方向也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4)相距波长整数倍的两质点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相距半个波长的奇数倍的两质点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反.针对训练1.一列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有关物理量的情况是(C)A .波速、频率、波长均不变B .波速不变,频率、波长将发生改变C .频率不变,波速、波长将发生改变D .波速、频率、波长均发生改变【解析】由于波的频率就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则当一列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保持不变.而波速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波速将发生改变,由波速公式v =λf 得知,频率不变时,波长与波速成正比,则波长也发生变化.故选C.2.(多选)沿x 轴正方向的一条细绳上有O 、A 、B 、C 、D 、E 、F 、G 八个点,OA =AB =BC =CD =DE =EF =FG =1 m ,质点O 在垂直于x 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沿x 轴方向传播形成横波.t =0时刻,O 点开始向上运动,经t =0.2 s ,O 点第一次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这时A 点刚好开始运动.那么在t =2.5 s 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E)A .B 点位于x 轴下方B .A 点与E 点的位移相同C .D 点的速度最大D .C 点正向上运动E .这列波的波速为5 m/s【解析】O 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经14T 第一次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此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14λ,故T =0.8 s 、λ=4 m ,则有波速v =λT =5 m/s ,故E 项正确.经t B =OB v=0.4 s ,质点B 向上起振,再经2.5 s -0.4 s 0.8 s T =2 58T ,质点B 运动至x 轴下方,故A 项正确.因为A 、E 两点间距为4 m ,恰等于一个波长,故E 起振后,A 、E 两点的位移总相等,故B 项正确.经t D =OD v =0.8 s ,质点D 向上起振,再经2.5 s -0.8 s 0.8 s T =2 18T ,质点D 运动至x 轴上方,此时D 点不在平衡位置,速度不是最大值,故C 项错误.经t C =OC v=0.6 s ,质点C 向上起振,再经2.5 s -0.6 s 0.8 s T =2 38T ,质点C 正在x 轴上方且向下运动,故D 项错误. 考点2► 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 【p 240】夯实基础1.波的图象(1)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__平衡位置__;用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__位移__,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线即为波的图象,简谐波的图象是__正弦__ (或余弦)曲线.(2)物理意义:表示某一时刻介质中__各质点__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2.振动图象(1)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某一质点的__振动时间__,用纵坐标表示该质点在各个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线即为该质点的振动图象.简谐振动的图象是__正弦__ (或余弦)曲线.(2)物理意义:表示某个振动质点在各个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考点突破例2一列自右向左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坐标为(1,0)的质点刚好开始运动,在t =0.3 s 时刻,质点P 首次到达波峰位置,质点Q 的坐标是(-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0时刻,质点P 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B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130m/s C .在0~0.3 s 时间内,质点A 运动的路程为0.03 mD .在t =0.5 s 时刻,质点Q 首次到达波峰位置E .这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解析】根据t =0时刻的波形图,可知波长λ=4 cm ,在t =0时刻质点P 沿y 轴负方向运动,质点P 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选项A 正确;在t =0.3 s 时,质点P 首次到达波峰位置,说明波动周期T =0.4 s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v =λT=10 cm/s =0.1 m/s ,选项B 错误;在0~0.3 s 内,即34T 内,质点A 运动的路程为3个振幅,即3×8 cm =24 cm =0.24 m ,选项C 错误;在t =0.5 s 时,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了5 cm ,质点Q 首次到达波峰位置,选项D 正确;根据波形图和传播方向可知,这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选项E 正确.【答案】ADE【小结】1.由波的图象可获取的信息(1)波长.(2)各质点振动的振幅.(3)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4)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5)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就能确定各质点的速度方向.2.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互判(1)由两条波形曲线来判断.线如图中实线所示.将其沿可以判定:(2)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波的图象的同一侧.(4)Q是平衡位置在x=4.0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列波的波长是8.0 m,周期是0.2 s,振幅是10 cmB.在t=0时,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C.从t=0到t=0.15 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 mD.从t=0到t=0.1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E.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sin 10πt(m)【解析】由甲图知:这列波的波长是8.0 m,振幅是10 cm,由乙图知:周期是0.2 s,A正确;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知在t=0时,质点Q正从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运动,B正确;在t=0时,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λT=80.2m/s=40 m/s,则从t=0到t=0.15 s,Δt=0.15 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距离为x=vΔt=40×0.15 m=6 m,C错误;由于t=0时质点P不在波峰、波谷和平衡位置,所以从t=0到t=0.15 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不是3A=30 cm,D错误;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Asin 2πT t=0.1sin2π0.2t(m)=0.10sin 10πt(m),E正确.【答案】ABE【小结】1.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的比较2.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的联系(1)由振动图象可确定波的周期,结合波动图象获取的波长信息,可求波的传播速度;(2)由振动图象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从而联系波动图象可确定波的传播方向;(3)由两个质点的振动图象可画出某时刻两质点间的最简单的波的图象;(4)由某时刻的波的图象可确定某质点的振动图象.针对训练3.(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示,t=18s时的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若波传播的速度v=8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A.这列波的周期为0.4 sB.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t=0时刻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D.从t=0时刻开始质点a经0.25 s通过的路程为0.4 mE.x=2 m处的质点的位移表达式为y=0.2sin 4πt(m)【解析】由图读出波长λ=4 m,则波的周期为T=λv=48s=0.5 s,由题,波传播的时间为t =18 s =T 4,根据波形的平移可知,波的传播方向沿x 轴负方向,故A 错误,B 正确.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由“上下坡法”可知t =0时,质点a 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C 正确.从t =0时刻经0.25 s 时,由于Δt =0.25 s =T 2,所以质点通过的路程等于2A =0.4 m ,故D 正确.t =0时刻x =2 m 处的质点正向y 轴负方向运动,其位移表达式为y =-Asin 2πTt =-0.2sin 4πt (m),故E 错误.4.(多选)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为x =1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x =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A .该波的周期是0.10 sB .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 m/sC .该波沿x 轴的负方向传播D .t =0.10 s 时,质点Q 的速度方向向下【解析】由图乙知该波的周期是0.20 s ,故A 错误;由甲图知波长λ=8 m ,则波速为:v =λT =80.2m/s =40 m/s ,故B 正确;在t =0.10 s 时,由乙图知质点Q 正向下运动,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故C 正确,D 正确. 考点3► 波的多解问题 【p 241】夯实基础1.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1)周期性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 与周期T 的关系不确定.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 与波长λ的关系不确定.(2)双向性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3)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他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形成相关波动问题的多解.2.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到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的特例,在此基础上,如知道时间关系则加nT ;如知道空间关系则加nλ.考点突破例4一简谐横波上a 、b 两质点相距10 m ,某时刻观察发现,当a 在波峰时,b 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3 s 后发现,a 恰好在波谷,b 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关于该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谐波的波动周期最大6 sB .简谐波的波长最大40 mC .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4 m/sD .质点的振动频率可能为1.25 HzE .质点a 比质点b 先振动【解析】若波由a 传向b ,则nλ1+14λ1=10 m ,解得λ1=404n +1(n =0,1,2,3,…);当n =0时波长最大为40 m ;kT 1+T 12=3 s ,解得T 1=62k +1s(k =0,1,2,3…),当k =0时,最大周期为6 s ;波速v 1=λ1T 1=20(2k +1)3(4n +1)m/s ,当k =1,n =1时v 1=4 m/s ;若波由b 传向a ,则nλ2+34λ2=10 m ,解得λ2=404n +3m(n =0,1,2,3,…);当n =0时波长最大为403 m/s ;kT 2+T 22=3 s ,解得T 2=62k +1s(k =0,1,2,3,…),当k =0时,最大周期为6 s ;选项ABC 正确;当质点的振动频率为1.25 Hz 时,周期为0.8 s ,由表达式可知此值不是周期表达式T 1=62k +1或T 2=62k +1中的值,选项D 错误;因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则不能确定质点a 和b 哪个先振动,选项E 错误.【答案】ABC针对训练5.(多选)有一列沿水平绳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10 Hz ,介质质点沿竖直方向振动.当绳上的质点P 到达其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时,在其右方相距0.6 m 处的质点Q 刚好到达最高点.由此可知波速和传播方向可能是(BC)A .8 m/s ,向右传播B .8 m/s ,向左传播C .24 m/s ,向右传播D .24 m/s ,向左传播【解析】本题中既没有明确波的传播方向,又没有明确波长的大小范围,故存在多种可能性.①当波向右传播时,其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P 、Q 两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Δx 满足:Δx =(n +14)λ(n =0,1,2,3…)则波长:λ=4Δx4n +1波速:v =λf =4Δxf 4n +1=4×0.6×104n +1=244n +1(n =0、1、2、3…)当n =0时,v =24 m/s ,C 项正确.②当波向左传播时,其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P 、Q 两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Δx 满足:Δx =(n +34)λ(n =0,1,2,3…) 则波长:λ=4Δx 4n +3. 波速:v =λf =4f Δx 4n +3=4×10×0.64n +3=244n +3. 当n =0时,v =8 m/s ,B 选项正确.6.如图,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轴上a 、b 两点相距12 m .t =0时,a 点为波峰,b 点为波谷;t =0.5 s 时,a 点为波谷,b 点为波峰.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B)A .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B .波长可能是8 mC .周期可能是0.5 sD .波速一定是24 m/s【解析】由题意可得a 、b 之间某一种可能的波形图如图所示,t =0时的波形图为实线所示,经0.5 s 后的波形图为虚线所示.由于简谐横波传播方向的双向性得知A 错;不管波向左或向右传播,对两个时刻的波形,Δx =nλ+λ2,Δt =nT +T 2, 则在a 、b 之间传播的距离,时间分别表示为:⎩⎨⎧12=nλ+λ2,0.5=nT +T 2.(n =0,1,2,3,…) 解得:⎩⎪⎨⎪⎧λ=12n +12①T =0.5n +12② 当n =1时,λ=8 m .B 正确.由②可得n 为任何整数时,T 都不可能为0.5 s ,C 错.波在t 时间内传播的距离s =nλ+λ2(n =1,2,3,…), 由v =s t得, v =nλ+λ2t(n =0,1,2,3,…). 速度不是确定的值,D 错.考点4►波的特有现象【p242】夯实基础1.波的干涉(1)现象:两列波相遇时,某些区域振动总是__加强__,某些区域振动总是__减弱__,且加强区和减弱区互相间隔.(2)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同性质的波相遇.(3)对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干涉来说,凡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一个波长__整数倍__的点,振动加强;凡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半个波长的__奇数倍__的点,振动减弱;对两个完全相反的波源产生的干涉来说,凡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一个波长整数倍的点,振动减弱;凡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的点,振动加强.2.波的衍射(1)现象: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缝)继续传播.(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跟波长__差不多__,或者比波长__更小__.3.多普勒效应(1)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2)注意:波源的频率不变,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考点突破例5如图所示S1和S2是两个相干的波源,其振幅为A,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两波形成的波峰和波谷,那么a点的振幅为__________,b点的振幅为________,c点的振幅为________.经四分之一周期后,在a、b、c三点中,振动加强点是________.【解析】(1)a质点处是两列波波峰与波峰叠加的地方,振动始终是加强的,振幅为两波的振幅之和,为2A.(2)b质点处是两列波波峰与波谷叠加的地方,振动始终是减弱的,由于两列波的振动同步且振幅A相同,所以b点处于静止状态,始终处于平衡位置,振幅为零.(3)c质点处是两列波波谷与波谷叠加的地方,振动始终是加强的,振幅为两波的振幅之和为2A.(4)在波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故经过四分之一个周期后振动加强点依然是a、c两点.【答案】2A02A a、c【小结】两列波干涉时,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始终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始终减弱.振动加强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例6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 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E.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不等【解析】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或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或接近于波长,故A正确;发生衍射后不改变机械波的性质,如波长、频率、周期等均不改变,故B正确,E错误;若孔AB扩大,可能会由于孔的直径大于波长而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正确;能否发生明显衍射,取决于孔的大小和波长之间关系,波源频率增大,波长变小,不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故D错误.【答案】ABC针对训练7.(多选)对波的各种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A.火车驶来,车站边的乘客感觉声音变尖,属于多普勒现象B.绕正在发音的音叉走一圈,可以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这是声音的干涉现象C.只有障碍物尺寸小于波长才能发生衍射现象D.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声,属于声波的衍射现象【解析】火车靠近,乘客听到的声音变尖,说明频率变高,属于多普勒现象,A正确;绕正在发音的音叉走一圈,可以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由于路程差为半个波长的偶数倍的点为振动加强点,若为奇数倍则为振动减弱点,这是声波发生干涉的结果,故B正确;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C错误;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声,是声音沿钢铁传播过来的,这属于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与能量衰减规律的问题,故D错误.8.(多选)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每列波的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 m/s 和0.5 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D)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 cmC.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D.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 s,B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解析】由波的干涉知识可知,图中的A、B、E处是加强点,D、F、P、Q处是减弱点.C、E两点是振动的加强点,不可能静止不动.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在图示时刻,A在波峰,B在波谷,它们振动是加强的,振幅均为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均为10 cm,此时的高度差为20 cm,所以B选项正确.A、B、C、E均在振动加强区,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由题图可知波是由E处向A处传播,在图示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C点向水面上运动,所以C选项正确.波的周期T=λv=0.5 s,经过0.25 s,即经过半个周期.在半个周期内,质点的路程为振幅的2倍,所以振动加强点B的路程为20 cm,所以D选项正确.考点集训【p358】A 组1.(多选)关于机械波和机械振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 .机械振动就是机械波,机械波就是机械振动B .有机械波,定有机械振动C .机械波就是质点在介质中的运动路径D .在波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都有相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解析】有机械振动若没介质不会形成机械波,而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即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是不一样的,故A 错误,B 正确;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而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无关,质点不会随波迁移,故C 错误;波传播方向上不同质点的振动频率和振幅是相同的,故D 正确.2.a 为声源,发出声波;b 为接收者,接收a 发出的声波.a 、b 若运动,只限于在沿两者连线方向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a 静止,b 向a 运动,则b 收到的声频比a 发出的高B .a 、b 向同一方向运动,则b 收到的声频一定比a 发出的高C .a 、b 向同一方向运动,则b 收到的声频一定比a 发出的低D .a 、b 都向相互背离的方向运动,则b 收到的声频比a 发出的高【解析】当波源相对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变大了,反之,当波源相对观察者远离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变小了.故只有A 正确.3.某同学手拿绳子一端开始做上下振动1.5 s 后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相邻编号的质点间水平距离为6 cm 及此时1到10号质点的振动方向,则此同学开始振动的方向和这列绳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D)A .竖直向上,0.36 m/sB .竖直向下,0.4 m/sC .竖直向上,0.4 m/sD .竖直向下,0.36 m/s【解析】由波形图可知,10号点刚开始振动,且正竖直向下运动,每一点的振动都重复了波源的振动,说明此同学开始振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1.5 s 波传播了54 cm ,所以波速v =x t=0.36 m/s ,故D 正确. 4.(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甲图为t =0时刻的波动图象,乙图为质点P 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A.该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3.5 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B.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 m/sC.自t=0时刻经过1.5 s,质点P的位移大小为0.2 mD.t=0.5 s时质点P速度为零【解析】由图甲可得:波长λ=4 m,由图乙可得:周期T=1.0 s,故波速v=λT=4 m/s,故B正确;根据波长λ=4 m可得:该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3.5 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A正确;由P点的振动图象可知,自t=0时刻经过1.5 s,质点P的位移大小为零,选项C错误;由图乙可得:t=0.5 s时质点P在平衡位置,故速度最大,故D错误.5.(多选)如图所示为某时刻从O 点同时发出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播的波形图,P 点在甲波最大位移处,Q 点在乙波最大位移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A .两列波传播相同距离时,乙波所用的时间比甲波的短B .P 点比Q 点先回到平衡位置C .在P 质点完成2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Q 质点可完成30次全振动D .甲波和乙波在空间相遇处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解析】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波速相同,传播相同距离所用时间相同,故A 错误.由图可知,两列波波长之比λ甲∶λ乙=3∶2,波速相同,由波速公式v =λT得到周期之比为T 甲∶T 乙=3∶2.Q 点与P 点都要经过14周期回到平衡位置.所以Q 点比P 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故B 错误.两列波的频率之比为 f 甲∶f 乙=2∶3,则在P 质点完成2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Q 质点完成了30次全振动,故C 正确.两列波的频率不同,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故D 正确.6.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用频闪照相机连续拍摄的四张在x 轴上0~6 m 区间段简谐波的照片.已知波沿x 轴传播,照相机频闪时间间隔相等且小于波的周期,拍摄甲照片与丁照片的时间间隔为1 s ,则由照片可知(D)A .波的波长为6 mB .波一定是沿+x 方向传播C .波速一定是4 m/sD .波可能是沿-x 方向传播,且波速是9 m/s【解析】由图知,波长为λ=4 m .故A 错误.由于无法确定图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也就无法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故B 错误.若波沿+x 轴传播,则得t =1 s =(n +34)T ,波速v =λT,联立得v =(4n +3) m/s ,n =0,1,2,…,当n =0时,v =3 m/s ;同理得:若波沿-x 轴传播,v =(4n +1) m/s ,当n =2时,v =9 m/s ,故C 错误,D 正确.7.图a 为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1 s 时刻的波形图象,P 、Q 两个质点的平衡位置分别为x P =2 m 、x Q =3 m ;图b 为x 轴上某质点的振动图象,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 .简谐横波周期为4 s ,速度大小为1 m/sB .图b 不可能为O 质点的振动图象C .t =1 s 时刻,质点Q 的速度一定最大,且一定沿y 轴负方向D .t =2 s 时刻,质点P 的速度一定最大,且一定沿y 轴负方向【解析】由图a 得到波长为λ=4 m ,由图b 得到周期为T =4 s ,故波速:v =λT=1 m/s ,故A 正确.t =1 s 时刻,从图b 可知质点位于平衡位置向上运动,与图a 中质点O 的状态相符,所以图b 是O 质点的振动图象,故B 错误.t =1 s 时刻,质点Q 正通过平衡位置,速度一定最大,由波形平移法知,该时刻质点Q 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C 正确.t =2 s 时刻,即从t =1 s 时刻再过T 4,质点P 向下经过平衡位置,速度一定最大,且一定沿y 轴负向,故D 正确.故选B.8.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 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1)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多少?(2)从该时刻起,再经过Δt =4.6 s ,A 质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解析】(1)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所以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f =1T=1.25 Hz(2)振动的时间:Δt =4.6 s =5T +3T 4,所以通过的路程为:s =5×4A +3A =46 cm B 组9.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介质中沿直线由a 点向b 点传播,a 、b 两点的平衡位置相距2.5 m ,下图中实线表示a 点的振动图象,虚线表示b 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章2第2节机械波课件

解析:选 D.由题图知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a、b 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一个周期,知 A、B 错误;由波是向右 传播的,知 C 错误,D 正确.
一个完整曲线 对应横坐标
一个周期
一个波长
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
已知质点振动方向可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或已知波的传播方向
和某时刻的图象可判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常用的方法如下:
图象
方法
微平移法:沿波的传播方向将波的图象进行
一微小平移,然后由两条波形曲线来判断
由图可判定:t 时刻质点 A 振动方向向下,
质点 B 振动方向向上,质点 C 振动方向向
下
图象
方法 “上、下坡”法:沿着波的传播方向 看,上坡的点向下振动,下坡的点向 上振动,即“上坡下、下坡上” 例如:图中,A 点向上振动,B 点向 下振动,C 点向上振动
图象
方法 逆向描迹法:逆着波的传播方向用铅笔 描波形曲线,笔头向上动,质点的振动 方向向上,笔头向下动,质点的振动方 向就向下
3.如图所示为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质点 A 正向上运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由此可断定此横波( )
A.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 B 正向上运动 B.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 C 正向下运动 C.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 D 正向上运动 D.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 E 正向下运动
解析:选 C.如图所示,对 A 点由“同侧 法”,知波向左传播,然后将“同侧法” 用于其他点,得质点 B、C 向下振动, 质点 D、E 向上振动.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第2课时机械波课件新人教版

3.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波同时还可以发生反射、折射.
六、多普勒效应 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互相____靠__近_____或者互相___远__离______时,接 收到的波的_____频__率____与波源频率不相等的现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 ) (2)相距一个(或整数个)波长的两个质点的振动位移在任何时刻都 相同,而且振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相同.( √ ) (3)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 × ) (4)波的传播在时间上有周期性,在空间上也有周期性.( √ ) (5)机械波传递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 √ ) (6)波的图象描述的是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 )
1 3
s,其振动状态
向x轴负方向传播至P点处,由此及③式有
xQ-xP=vΔt=6 cm⑤ 由④⑤式得,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为
xQ=9 cm⑥
答案 (1)18 cm/s x轴负方向 (2)9 cm
1巧解图象问题,求解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综合类问题可采用“一 分、一看、二找”的方法.
①分清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此步骤最简单,只要看清横坐标即 可,横坐标为x则为波的图象,横坐标为t则为振动图象.
第2课时 机械波
一、机械波 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 (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____波__源_____. (2)有传播____介__质_____,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 (1)传播振动形式、传递____能__量_____、传递信息. (2)质点不随波迁移.
3.机械波的分类 机械波横纵波波::振振动动方方向向与与传传播播方方向向在_垂_同_直__一__条. 直线上.
4.波速公式:v=_____λ_f _____=Tλ或v=ΔΔxt .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机械波PPT课件(46张)

2.(多选)对机械波,关于公式 v=λf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λf 适用于一切波 B.由 v=λf 知,f 增大,则波速 v 也增大 C.v、λ、f 三个量中,对同一列波来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 时保持不变的只有 f D.由 v=λf 知,波长是 4 m 的声波为波长是 2 m 的声波传 播速度的 2 倍
E.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 0.80 m/s,则它在该介
质中的波长为 0.32 m
解析:根据波形图可知,波长λ=16 cm=0.16 m,B 错误; 根据 t=0 时刻和 t=0.20 s 时刻的波形图和该波的周期 T>0.20 s 可知,可知该波的周期 T=0.40 s,波速 v=Tλ=0.40 m/s,A 正
解析:可以假设桥的长度,分别算出运动时间,结合题中 的 1 s 求桥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的频率不会变化.
(1)设桥的长度为 s 则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 t=vs=49s00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 t′=v′s =34s0 根据题意 Δt=t′-t=34s0-49s00=1s
解得:s≈365 m.
E.此时 x=6 m 处的质点的速度最大
解析:读懂波形图,明确波动与振动的关系.由题图可得, 这列波的振幅为 2 cm,A 正确;由题图得,波长λ=8 m,由 T=vλ得 T=2 s,B 正确;由波动与振动的关系得,此时 x=4 m 处质点沿 y 轴正方向运动,且此质点正处在平衡位置,故加速 度 a=0,C 错误,D 正确.x=6 m 处的质点速度为 0,E 错误. 故 A、B、D 正确.
4.波源经过一个周期 T 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 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有 v=Tλ=λf.
5.质点振动 nT(波传播 nλ)时,波形不变. 6.相隔波长整数倍的两质点,振动状态总相同,相隔半波 长奇数倍的两质点,振动状态总相反.
2020年江苏高考物理总复习讲义:机械波

第2节机械波(1)在水平方向传播的波为横波。
(×)(2)在机械波中各质点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3)通过波的图像可以找出任一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4)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
(√)(5)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振幅的4倍。
(×)(6)波速表示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快慢。
(×)(7)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
(×)(8)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
(√)(9)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
(×)突破点(一)机械波的传播与图像1.机械波的传播特点(1)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2)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相同。
(3)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不同,波长和波速可以改变,但频率和周期都不会改变。
(4)振源经过一个周期T 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v =λT=λf 。
2.波动图像的特点(1)质点振动nT (波传播nλ)(n =0,1,2,3,…)时,波形不变。
(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nλ(n =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同;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2n +1)λ2(n =0,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反。
(3)波源质点的起振方向决定了它后面的质点的起振方向,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3.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1.[多选](2019·睢宁模拟)如图所示,在xOy 平面内有一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 m/s ,振幅为4 cm ,频率为2.5 Hz 。
在t =0时刻,P 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距P 点为0.2 m 的Q 点( )A .在0.1 s时的位移是4 cmB .在0.1 s 时的速度最大C .在0.1 s 时的速度向下D .在0到0.1 s 时间内的路程是4 cm解析:选BD 已知简谐波的波速v =1 m/s ,频率f =2.5 Hz ,则周期T =1f =0.4 s ,波长λ=v f =0.4 m 。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4.2 第2节 机械波

18 + 1
4
λ,
关闭
当BDSE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时,Q 点在波峰,D、E 正确。
解析 答案
第十四章
第2节 机械波
基础夯实
多维课堂
-1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关联应用(师生共研)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比较
比较内容 图像意义
振动图像 一质点位移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
波的图像 某时刻所有质点相对平衡 位置的位移
2.物理意义:为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 的位移。
第十四章
第2节 机械波
基础夯实
多维课堂
-6-
四、波的衍射和干涉多普勒效应 1.波的衍射定义: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 长相差不多 ,或者小于波长 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波的叠加原理:几列波相遇时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 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 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 4.波的干涉: (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 、某 些区域的振动减弱 ,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2)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两个波源的相位差保持不变。 5.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波还可以发生反射、折射。
两 方点 向CD..为 始当当反 终SS恰恰相 相好好点 反通通,,故 A过过错P平平'误、衡衡,QB位位正两置置确点时向;振P,上P动点、运方距Q动两向离时点始S,P也点终在正相x波=好反峰1通,9即过+P平34、衡λQ,当位两S置点恰振好动通
过平E.衡当位S恰置好向通上过振平动衡时位,P置点向在下波运峰动,同时理,QQ在点波相峰距 S 点 x'=
2020届高物理复习说课课件机械波(共22张PPT)

针对训练2
(2018·河北唐山一模) (多选)如图10所示为一列向左传播的横波的图象,图中实 线表示t时刻的波形,虚线表示又经Δt=0.2 s时刻的波形,已知波长为2 m,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2)若PQ<λ(波长),画出质t=点4.2的s时可,能PQ位之置间的波形曲
线.(请标出坐标的物理量及单位、有关数值)
3、利用基本关系 结合周期性重复性 分析求解
1、抓住突破口
方法总结:
2、找准基本物理量
3、利用基本关系和特 点分析求解
针对训练1
(2018·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多选)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已知波 的波长为8 m,周期为2 s,t=1 s时刻波形如图甲所示,a、b是波上的两个 质点。图乙是波上某一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二、考情分析
动近 和五 波年 的部 知分 识省 点市 分高 布考
振
次数
省份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北京卷
简谐运动 振动规律
√
√√
√
振动与 波动图像
√√√
√√
√√
波速、周期
波长关系
√
波的形成
与传播
√效应
√
上海卷 √
√√√√
√
天津卷 √ √ √ √
江苏卷 √
√√√√
二、考情分析
算题,共计15分,选择题往往综合性比较强,内容覆盖面广,但难度较低,计算题考查 的内容基本上是在“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几何光学”两部分轮换,难度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机械波一、机械波横波和纵波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
3.机械波的分类(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有波峰(凸部)和波谷(凹部)。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有密部和疏部。
二、横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1.横波的图像(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3)图像:2.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f: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①v=λf;②v=λT。
三、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1.波的干涉和衍射2.多普勒效应(1)条件: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2)现象: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
(3)实质:波源与波的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深化理解]1.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起振的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2.已经形成的波跟波源无关,即使波源停止振动,波仍然继续向前传播。
3.波的周期性、波传播的双向性及质点振动的双向性是波动问题产生多解的主要因素。
4.当两波源为同相波源时,到两波源的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的点为加强点,而两波源为反相波源时,到两波源的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的点为减弱点。
加强点指的是振幅变大,质点仍在振动,并非一直远离平衡位置,减弱点的振幅可能为零,即静止不动。
5.发生衍射是无条件的,发生明显衍射是有条件的。
[基础自测]一、判断题(1)在机械波中各质点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2)通过波的图像可以找出任一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3)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
(√)(4)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振幅的4倍。
(×)(5)波速表示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快慢。
(×)(6)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
(×)二、选择题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B.周期或频率,只取决于波源,而与v、λ无直接关系C.波速v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它与T、λ无直接关系D.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答案:BCD2.[人教版选修3-4 P28T1](多选)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P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P此时刻的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B.质点P此时刻的加速度沿y轴的正方向C.再过半个周期时,质点P的位移为负值D.经过一个周期,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4A解析:选CD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形向右平移,可知P点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A错误;加速度总是与位移方向相反,所以加速度沿y轴的负方向,B错误;再过半个周期时P点运动到关于x轴对称的位置,位移为负值,C正确;经过一个周期,质点通过的路程都为4A,D正确。
3.[人教版选修3-4 P35T1](多选)以下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C.当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通常讲话产生的声波,经过尺寸为1 m左右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解析:选CD所有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当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人通常讲话产生的声波的波长为1 m左右,所以选项C、D正确。
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机械波的传播与图像、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应用、波的多解问题、波的干涉和衍射、多普勒效应,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难度一般,而对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应用的考查,有时会命制计算题,难度中等。
考点一机械波的传播与图像[多维探究类]考法(一)波的传播与波速公式的应用[例1](2016·全国卷Ⅱ)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 cm。
O 和A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和x=5 cm处的两个质点。
t=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的位移为y=4 cm,质点A处于波峰位置;t=13s时,质点O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 s时,质点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求:(1)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2)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解析](1)设振动周期为T。
由于质点A在0到1 s内由最大位移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历的是14个周期,由此可知T =4 s ①由于质点O 与A 的距离Δx =5 cm ,波长不小于10 cm ,且波沿x 轴正向传播,质点O 在t =13 s 时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而质点A 在t =1 s 时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时间相差Δt=23s 。
可得波的速度 v =ΔxΔt=7.5 cm/s ② 根据v =λT 得,简谐波的波长λ=v T =30 cm 。
③(2)设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y =A sin ⎝⎛⎭⎫2πt T +φ0④将①式及题给条件代入上式得 ⎩⎪⎨⎪⎧4=A sin φ00=A sin ⎝⎛⎭⎫π6+φ0⑤ 解得φ0=5π6,A =8 cm ⑥ 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y =0.08sin ⎝⎛⎭⎫πt 2+5π6(国际单位制)。
[答案] (1)4 s 7.5 cm/s 30 cm (2)y =0.08sin ⎝⎛⎭⎫πt 2+5π6(国际单位制)[题型技法] 机械波的传播特点(1)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2)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相同。
(3)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不同,波长和波速可以改变,但频率和周期都不会改变。
(4)波源经过一个周期T 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v =λT =λf 。
考法(二) 波的图像问题[例2] (多选)(2018·全国卷Ⅲ)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0和t =0.20 s 时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
已知该波的周期T >0.20 s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速为0.40 m/sB .波长为0.08 mC .x =0.08 m 的质点在t =0.70 s 时位于波谷D .x =0.08 m 的质点在t =0.12 s 时位于波谷E .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0.80 m/s ,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0.32 m [解析] 因周期T >0.20 s ,故波在t =0到t =0.20 s 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小于波长λ,由y -x 图像可知传播距离Δx =0.08 m ,故波速v =ΔxΔt=0.40 m/s ,故A 正确。
由y -x 图像可知波长λ=0.16 m ,故B 错误。
由v =λT 得,波的周期T =λv =0.4 s ,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t =0时,x =0.08 m 的质点沿+y 方向振动,因为t =0.7 s =134T ,故此时该质点位于波谷;因为14T <0.12 s <T 2,此时x =0.08 m 的质点在x 轴上方沿-y 方向振动,故C 正确、D 错误。
根据λ=vf 得波速变为0.80 m/s 时波长λ=0.32 m ,故E 正确。
[答案] ACE[题型技法]1.波的图像的特点(1)质点振动nT(波传播nλ)(n=0,1,2,3,…)时,波形不变。
(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nλ(n=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同;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2n+1)λ2(n=0,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反。
(3)波源质点的起振方向决定了它后面的质点的起振方向,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题点全练]1.[波的图像分析](多选)(2017·全国卷Ⅲ)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0.5 s时的波形图。
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
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波长为2 mB .波速为6 m/sC .频率为1.5 HzD .t =1 s 时,x =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峰E .t =2 s 时,x =2 m 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解析:选BCE 由题给图像可知简谐横波的波长λ=4 m ,A 项错误;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5 s =34T ,可得周期T =23 s ,频率f =1T =1.5 Hz ,波速v =λT =6 m/s ,B 、C 项正确;t =0时刻,x =1 m 处的质点在波峰,经过1 s =32T ,一定在波谷,D 项错误;t =0时刻,x=2 m 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经过2 s =3T ,质点一定经过平衡位置,E 项正确。
2.[声波的传播及波速公式](2018·全国卷Ⅱ)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 /s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4 900 m/s 。
一平直桥由钢铁制成,某同学用锤子敲击一下桥的一端发出声音,分别经空气和桥传到另一端的时间之差为1.00 s 。
桥的长度为_______ m 。
若该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λ,则它在钢铁中的波长为λ的________倍。
解析:设声波在钢铁中的传播时间为t ,由L =v t 知,340(t +1.00)=4 900t ,解得t =17228 s ,代入L =v t 中解得桥长L =365 m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不变,根据v =λf 知,声波在钢铁中的波长λ′=v 铁λv 声=24517λ。
答案:36524517考点二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应用[师生共研类]两种图像的比较[典例] (2018·全国卷Ⅰ)一列简谐横波在t =13 s 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 、Q 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
图(b)是质点Q 的振动图像。
求:(1)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 (2)质点Q 的平衡位置的x 坐标。
[解析] (1)由题图(a)可以看出,该波的波长为λ=36 cm由题图(b)可以看出,周期为T =2 s 波速为v =λT=18 cm/s由题图(b)知,当t =13 s 时,Q 点向上运动,结合题图(a)可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