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修正粘着理论和摩擦因数的影响因素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的黏滞影响因素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的黏滞影响因素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运动和静止状态下的力学性质以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研究流体的运动特性时,黏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流体的黏滞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的组成以及流动条件等等。
一、温度温度是影响流体黏滞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流体的黏度降低。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得流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降低了黏度。
相反,降低温度则会导致黏度增加。
因此,在流体力学中,我们经常使用动力黏度来描述流体的黏滞性,它与温度有关。
二、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的黏滞性与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粘性大的流体黏滞性也会比较大。
粘性的大小取决于流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例如,高分子溶液中的黏滞性较高,这是因为高分子链的存在会增加流体分子间的摩擦力,从而导致黏度增加。
此外,流体的密度和流体的黏滞性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密度越大,黏滞性也就越大。
这是因为密度大的流体分子间的碰撞概率增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也会相应增强,从而导致流体的黏滞性增加。
三、流体的组成流体的复杂性质也对黏滞性产生了影响。
不同类型的流体,如纯物质、混合物或悬浮体等,其黏滞性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悬浮粒子的存在会增加流体分子间的摩擦力,从而导致流体的黏度增加。
此外,流体中可能存在的溶解气体也会影响流体的黏滞性。
四、流动条件流动条件是影响流体黏滞的重要因素之一。
流体的流动速度、流体与固体的接触方式、流体的流动方式等都会对流体的黏滞性产生影响。
在流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流体的黏滞性较高;而在流动速度较高的情况下,流体的黏滞性较低。
这是因为在低速流动情况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占主导地位,增加了流体黏滞性,而在高速流动情况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黏滞性相应减小。
总之,流体力学中的流体黏滞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的组成以及流动条件等。
通过了解和研究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流体的黏滞性,从而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动一班孟凡梓17145393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摩擦力无处不在.摩擦力按其性质可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不同性质的摩擦力,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亦不相同.选择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进行研究,并研究其影响.那么摩擦力为什么有大有小,在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下雨是要穿有丁的鞋或鞋底有花纹的鞋,那样的话可以防滑,但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上初中知道了摩擦力,高中大学对摩擦力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对于滑动摩擦力,从课本中知道它与正压力成正比.我们组员采取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准确验证了在动摩擦因数一定时,误差范围内,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这一结论.但因为动摩擦因数较难控制,只粗略验证了f=μN这一结论。
那么动摩擦因数由什么决定呢?我们知道动摩擦因数反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反过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决定了动摩擦因数,而动摩擦力是两个有不光滑接触,有相对运动的物体,因此动摩擦因数也不是单独由某一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决定的,而是由两个有相互作用摩擦力的物体的接触面粗糙程度决定的.假如我们拿一支笔,一段小绳,把绳子缠绕在笔上,我们会发现绳子缠绕的圈数越多越难拉动,如果绳子之间有重叠的话,则更是难以拉动.这中间是否存在其它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呢?我们分析得到:绳子在笔上每绕一圈,绳子与笔之间就多了一圈(无数多个)接触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多了无数处,即有更多的地方产生摩擦力,所有的摩擦力叠加在一起,便使合力增大了.若绳子中有重叠,则不止绳子与笔之间,连绳子与绳子之间也会有相互作用,阻碍对方运动.且这时绳子与笔的压力除直接与笔接触的绳子的压力外,也包括绳子与绳子之间的压力,这样摩擦力便急剧增大,以致难拉动绳子.生活中,船靠岸时总是用绳子绑住岸上的桩,也是采用多绕几圈绳子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的.但这里面并不包括除正压力及动摩擦因数以外的其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那么对于静摩擦力,其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相对运动趋势产生的原因是有外力作用,因此,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不仅包括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还需要有外力作用.在不超出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时,外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一旦超出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物体便开始运动,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那么最大静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经过实验可知fmax=μN即最大静摩擦力与静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成正比,其中静摩擦因数比动摩擦因数稍大,因为当外力等于动摩擦力时,物体受力还是平衡的,要使物体运动,就必须增大外力.至于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主要是受到排开流体时流体产生的阻力,但物体侧面受到流体的摩擦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对于排开流体时所受的阻力,可采用把运动物体改造成流线型等方法来减小,也可采用相反的方法来增大.对于物体运动时侧面所受摩擦力,我们知道,物体运动时会带动附近流体随之运动,而稍远处的流体仍是静止的,这样,根据伯努利方程可知,静止的流体会对物体有压力,加之物体与流体间的接触不光滑,便会产生摩擦力.而且随着速度的增加,运动的流体的压强减小,而静止的流体压强不变,所以压强差与压力都增大,摩擦力也就增大;经过类似的分析可得随着深度的增加,摩擦力也是增加的.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固定的,较少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十分多样化、复杂化、只有充分了解、控制这些因素,才能充分利用有益摩擦,避免有害摩擦,最大摩擦力是物体与物体相接触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止它们相对滑动的作用力.摩擦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力学现象,在人类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不仅固体与固体的接触面上有摩擦(这类摩擦称为干摩擦),就连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或固体与气体的接触面上都有摩擦(这两类摩擦称为湿摩擦).摩擦力带来的影响, 推桌子时,如果没有推动,则桌子有一个向右的运动趋势,同时桌子会受到一个向左的静摩擦力的作用,阻碍它的这种运动趋势,使桌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传递带把货物往上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则货物要沿斜面下滑,所以物体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所以传送带给了货物一个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以阻碍货物向下滑的运动趋势.假如没有摩擦力,我们就不能走路了.因为既站不稳,也无法行走.比如在冰上步行,由于冰滑,走不多远就累得满头大汗.如果没有摩擦力的话,道路比冰还滑,那时人们只有伏倒在地上才会觉得好受些.假如没有摩擦力,螺钉就不能旋紧,钉在墙上的钉子就会自动松开而落下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知,一切物体就会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全部聚集在了一起.家里的桌子,椅子都要聚在一起.给一点推力就都会散开来,并且会在地上滑过来,滑过去,根本无法使用.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摩擦力带来的影响.总之,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固定的,较少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十分多样化、复杂化、只有充分了解、控制这些因素,才能充分利用有益摩擦,避免有害摩擦,最大程度地改进生产,改善生活.在穿的方面,假如没有摩擦力,会怎样呢?我们将会穿不上鞋子,穿不上裤子,皮带会扣不住,衣服在穿上后滑落下来,纽扣也会扣不住,女的脸上画的妆也会因为没有摩擦力而脱落,就是帽子戴上后也会因为没有摩擦力而滑下来。
影响轮对压装质量因素及对策
影响轮对压装质量因素及对策发表时间:2020-12-22T08:30:34.811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0年第19期作者:王俊杰[导读] 因此在轮对压装时研究材料对它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下面就对此因素分析如下:中车铺镇车辆有限公司摘要轮对压装常见问题主要有:压装末端抖吨现象、终止压装力小于最小压装力及试制中轮对压装试制周期较长。
本文的主要要目的是通过车轴车轮材质、过盈量、压装配合表面的几何形状及粗糙度等方面分析以解决压装末端抖吨、终止压装力小于最小压装力及试制中轮对压装试制周期较长现象关键字:轮对压装 , 车轴车轮材质 ,过盈量, 轮轴锥度, 粗糙度一、轮轴材料对轮对压装的影响及对策1.1轮轴材料的影响原理及现有项目数据统计分析材料是代表轮轴加工特性、疲劳特性等,因此在轮对压装时研究材料对它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下面就对此因素分析如下:不同项目轮对的材质不同,立式车床所加工的粗糙度不同,因为粗糙度是跟材料的性能及立式车床的进给量有关系的,因此不同项目所给的进给量是不一样的.上述原因为压装不合格提供了可能性,现就轮对压装问题进行理论分析:(1)单位接触面的压力P压装力F= N 因此影响压装质量的因素有一方面是动摩擦系数是与粗糙度有直接关系,因此粗糙度的值直接影响压装质量;另一方面是材料的弹性系数的大小也影响压装质量,这两方面因素都是由不同材料决定的。
现对于现场立车车轮加工时不同材料、不同项目、不同进给量、糙度、压装力统计如下:上述统计表明:①材料ER7刚性强度相对较大,加工得出的粗糙度较高。
因为影响粗糙度的原因有进给量、材料的刚度等.②同一车轮材料所匹配的轴的材料不同,所要求的粗糙度不一样,因为不同材料的摩擦粘着力不一样。
总结如下:材料为ER9车轮在分别配上EA1N及EA4T的轴时;即使轴加工后的粗糙度相差不大,但是由于轴的材料特性及加工时由于915rad/mind 转速带来的轴表面的加工硬化不同,从上表来看EA1N加工硬化程度明显要比EA4T加工硬化程度要高,因此只需要较小的粗糙度就能达到压装力范围。
影响摩擦磨损试验滑动摩擦系数的因素
影响摩擦磨损试验滑动摩擦系数的因素-设备材料按其摩擦特性分为低摩擦系数材料和高摩擦系数材料。
低摩擦系数材料又称减摩材料或润滑材料,其作用是减少机械运动中的动力损耗,降低机械部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高摩擦系数材料又称摩阻材料(称为摩擦材料)。
研究摩擦磨损试验滑动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是控制摩擦过程和降低摩擦损耗的一条有效途径。
理论上,理想状态下摩擦系数一个常数,只与表面粗糙度有关系。
而事实上,在摩擦磨损试验中,摩擦系数是摩擦副系统的综合特性,而不是材料本身的固有特性,也不是用公式计算就可以得到的。
试验结果中在给出一种材料的摩擦系数时,必须同时给出得出该数值的具体相关试验条件和所用的测试设备。
摩擦系数受摩擦过程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里先从设备方面说起:1.试验载荷载荷的大小直接影响材料的接触状态,在不同的接触状态下,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摩擦特性也就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摩擦系数将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当载荷足够大时越过一极大值,随着载荷的继续增大而摩擦系数趋于稳定或减小。
具体变化规律视材料自身的特性决定。
载荷的准确性及控制精度更是会影响着摩擦系数的稳定性,如果载荷的准确性及控制精度达不到要求,将直接影响所测材料摩擦系数的稳定性,也就额外增加了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
甚至所测摩擦系数无效。
2.滑动速度滑动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主要是它引起温度的变化所至。
滑动速度引起的生热和温度的变化,改变了摩擦表面的性质和接触状态,因而摩擦系数必将随之变化,尤其是对温度相对较敏感的材料。
在一般情况下,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升高,越过一极大值后,又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少。
具体变化规律视材料自身的特性决定。
3.试验温度在摩擦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使材料表面材料的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摩擦系数。
比如有些材料在高温状态下会形成一层起保护作用的氧化膜,所测摩擦系数的大小及稳定性都要比常温状态下的状态要好。
如下图(注:本曲线图只针对本次来样本次试验有效,不代表所有材料的变化规律,具体情况视具体材料而定):图1图2同种材料,其它条件一致,图1为常温条件进行摩擦摩擦磨损试验,从曲线图可明显看出整个过程摩擦系数及其不稳定,温度也是从常温开始,随时间的增长温度先上升达到某一温度指趋于稳定。
摩擦学原理与润滑技术试题
摩擦学原理与润滑技术试题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摩擦学原理复习题整理1.简述摩擦种类及机理2.简述磨损种类及机理1.答:摩擦的分类: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动摩擦,静摩擦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滚动摩擦,滑动摩按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干摩擦,流体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摩擦产生机理:1)机械啮合理论:摩擦力源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粗糙的峰相互啮合、碰撞以及产生的塑性或弹性变形,特别是硬的粗糙峰嵌入软表面后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会引起较大的摩擦力。
2)3)分子作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分子的活动性和分子作用力使固体粘附在一起而产生滑动阻力。
被称为粘着效应。
3)粘着理论:人们从机械——分子联合作用的观点出发建立了粘着理论。
2.答:磨损种类:点蚀磨损、胶合磨损、擦伤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冲蚀磨损、腐蚀磨损、磨料磨损。
磨损产生机理:1)磨粒磨损机理:微观切削、挤压剥落、疲劳破坏2)粘着磨损机理:通常摩擦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只有表观面积的~%。
对于重载高速摩擦副,接触峰点的表面压力有时可达5000MPa,并产生1000度以上的瞬现温度。
而由于摩擦副体积远大于接触峰点,一旦脱离接触,峰点温度便迅速下降,一般局部高温持续时间只有几个毫秒。
摩擦表面处于这种状态下,润滑油膜、吸附膜或其他表面膜将发生破裂,使接触峰点产生粘着,随后在滑动中粘着结点破坏。
这种粘着、破坏、再粘着的交替过程就构成粘着磨损。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两个作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用借助于相对速度而产生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称为流体动力润滑。
所用的粘性流体可以是液体(如润滑油) ,也可以是气体(如空气等), 相应地称为液体动力润滑和气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的主要优点是,摩擦力小, 磨损小,并可以缓和振动与冲击。
研究生课程-摩擦学习题及答案
研究生课程《摩擦学》习题及答案1.1摩擦学定义及其三个主要分支摩擦学是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及其有关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技术。
就其功能和机理而言,摩擦学可归纳为三个主要的学科分支:摩擦、磨损与润滑。
1.2简述摩擦理论学说摩擦学研究的对象很广泛,在机械工程中主要包括:动、静摩擦,零件表面受工作介质摩擦或碰撞、冲击,机械制造工艺的摩擦学问题,弹性体摩擦。
摩擦学已由当初的摩擦、磨损与润滑三大研究内容扩展到摩擦、磨损、润滑和摩擦学设计四大领域。
基于目前的学科发展摩擦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归纳如下:特殊工况下的摩擦学研究纳米摩擦学的研究先进表面处理工艺的摩擦学特性研究摩擦学设计方法与数据共享技术的研究仿生摩擦学研究摩擦学系统监控技术的研究摩擦学问题的模拟计算和零件寿命评估摩擦学新材料研究2.1论述轮廉支承长度率曲线与轮廉表面微观的特征关系。
轮廊支承长度率曲线是描述轮廊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最主要的表征形式之一。
由于轮廊支承长度率是无量纲值,此时支承曲线的形状与不平度的绝对高度无关,而是由不平度的形状和轮廓峰的分布性质决定的。
2.2表面湿润程度的表征方法及意义。
湿润现象反映了固体表面自由能、固-液界面自由能和吸附在固-液界面上的分子状态。
液体在固体上的湿润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置换过程,最常见的过程是液体在固体表面置换空气,而湿润程度可用接触角表示。
接触角是工程中常用来度量湿润性和固-液黏结强度的重要指标,接触角越小,黏结功越大,湿润性越好。
2.3论述在载荷不变的前提下,实际接触面积与名义接触面积无关。
名义接触面积是接触表面的表观面积,,由接触物体的外部尺寸决定;实际接触面积是物体真实接触面积的总和。
实际接触面积仅为名义接触面积的很少一部分。
而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加是依靠接触点数目的增加和每一接触尺寸的加大,且起主要作用的是接触点数目的增多。
假定两钢平面相接触,并施加载荷,这时微凸体顶部将发生塑性变形,直到各个微凸体顶部的实际接触面积足以承担载荷为止。
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
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其法向压力之比值为摩擦系数,有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之分。
同一摩擦副在相同条件下,静摩擦系数大于动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摩擦种类、材料种类、摩擦面的粗糙度等条件,不同种类的摩擦系数大致如下:干摩擦系数为0.1—0.8,边界摩擦系数为0.05一0.1;液体摩擦系数为0.001一0.1;滚珠摩擦系数为0.001—0.03,滚柱摩擦系数为0.002一0.07 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有:1:材料的性质相同金属或互溶性加大的金属摩擦副容易发生粘着现象,使摩擦系数增大。
不同金属由于互溶性差,不易发生粘着,摩擦系数一般比较低。
2:表面膜的存在基建在空气中总有一层氧化膜,可以使摩擦系数降低。
3:速度和温度的影响4:载荷的影响对大多数物质来说,载荷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摩擦系数。
5:振动的影响6:光洁度的影响材料的摩擦系数与温度摘要:本文介绍了温度变化对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实际应用中对薄膜摩擦系数的实际检测要求。
关键词:摩擦系数,温度,粘滑1、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对两表面摩擦力的一种量度,它表征了材料的摩擦行为。
薄膜表面的摩擦系数取决于薄膜表面的粘着性(表面张力和结晶度)、添加剂(爽滑剂、颜料等)、以及表面抛光。
在进行以下操作工序时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摩擦系数,如当薄膜越过自由转辊、袋成型、产品缠绕膜、以及包装袋及其它容器的堆放。
除了材料的内部可变因素能够影响材料的摩擦系数,环境因素(如机器运转的速度、温度、静电积累、以及湿度)也能影响摩擦系数的试验结果。
2、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高分子材料分子运动状态的改变按照动力学的观点称作松弛。
温度升高时,一方面可提高各运动单元的热运动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热膨胀,分子间距离增加,即高聚物内部的自由体积增加,这就增大了各运动单元活动空间,有利于分子运动,使松弛时间缩短,松弛过程加快。
伴随着高聚物的松弛,它的热力学性质、粘弹性能和其它物理性质会发生急剧地改变。
粘度影响因素
影响橡胶粘度的因素分析发布日期:2010-06-28一切增大液体内摩擦的因素都会使粘度增加,一切减小内摩擦的因素都会使粘度降低。
影响胶料粘度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有化学结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剪切速率、压力、温度、时间、填充补强剂和软化剂等,其中尤以分子量、温度和剪切速率影响最为重要。
1、化学结构一般的说,极性橡胶的分子间力比非极性的大,前者粘度比后者大,流动性也较差。
分子间力小,链柔顺性大(玻璃化温度Tg低)的橡胶,粘度就低,流动性好。
例如顺丁胶,结构简单,取代基均为氢,链段柔顺性大,Tg较低(-100℃),流动性良好,甚至室温下会出现“冷流”。
2、分子量分子量越大,粘度越高。
因为分子量越大,分子链越长,分子间力越大,流动越困难。
3、分子量分布分子量分布的影响比较复杂。
一般说来,分子量分布窄的橡胶,分子链发生相对位移温度范围较窄,粘流温度Tf较高,而分子量分布宽者,分子链发生相对位移的温度范围较宽,同时低分子量级分有增塑作用,Tf较低,工艺性能较好。
4、支链生胶一般由直链型分子所组成,但有时也有支链,支链的存在,对橡胶的粘度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多链聚合物的研究,表明多链聚合物对粘度的影响有两种情况,当支链相当短时,则粘度比同等分子量的直连分子低得多,易于流动;如果支链很长,则粘度比同等分子量的直连分子高很多。
短支链分子对降低胶料粘度效果很大,利用这一特性,在胶料中加入少量再生胶就能获得很好的流动性,易压出,膨胀率小。
这是由于再生胶大多由带不太长的支链的大分子所组成。
5、温度温度对橡胶的粘度影响很大,温度增高,粘度下降。
不同橡胶在温度升高时,粘度下降的幅度并不一样。
6、剪切速率橡胶作为非牛顿流体,其粘度随剪切速率的提高而下降。
7、压力高聚物具有长链结构,容易产生较多空洞,在加工温度下的压缩性比普通液体大得多。
在较高压力下,体积收缩较大,自由体积减小,分子间力增大,粘度随之增大。
对高聚物来说,压力增大相当于降低温度,两者对粘度的影响可以看作是等效的。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力。
它是由于微小不规则的表面接触而产生的,并在两个物体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发生。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许多,包括物体表面性质、物体间的压力以及润滑和温度等因素。
首先,物体表面性质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数,表示当物体相对运动时表面间摩擦力与正压力(或垂直于表面的力)之比。
当表面粗糙度较大时,物体间的摩擦系数较高,摩擦力也较大。
而当表面光滑时,物体间的摩擦系数较低,摩擦力也较小。
例如,金属表面通常较光滑,因此在金属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小;而木材表面通常相对粗糙,因此在木材之间的摩擦力较大。
其次,物体间的压力也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根据库仑定律,摩擦力正比于物体之间的压力。
当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也会随之增大。
这是因为更大的压力会增加物体表面间的接触点数量,从而增加摩擦力的大小。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增大物体间的摩擦力,可以通过增加物体之间的压力来实现。
第三,润滑也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润滑可以减少物体表面间的直接接触,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润滑剂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润滑膜,从而降低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
常见的润滑剂包括油脂、润滑油和润滑脂等,可以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润滑剂的作用是填充物体表面的不规则空隙,从而减少摩擦力的产生。
另外,润滑剂还可以降低物体表面的磨损和热量产生,延长物体的使用寿命。
最后,温度也会对摩擦力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导致摩擦力的减小,这是由于温度升高会引起物体表面的膨胀,减小物体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
另一方面,当温度较低时,物体表面的凝固物或冻结水可以增加物体间的摩擦力。
因此,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物体间的摩擦力可能会有所变化。
综上所述,物体表面性质、物体间的压力、润滑以及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对于实际应用中的摩擦力控制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
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其法向压力之比值为摩擦系数,有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之分。
同一摩擦副在相同条件下,静摩擦系数大于动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摩擦种类、材料种类、摩擦面的粗糙度等条件,不同种类的摩擦系数大致如下:干摩擦系数为0.1—0.8,边界摩擦系数为0.05一0。
1;液体摩擦系数为0.001一0。
1;滚珠摩擦系数为0。
001—0.03,滚柱摩擦系数为0.002一0.07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有:1:材料的性质相同金属或互溶性加大的金属摩擦副容易发生粘着现象,使摩擦系数增大。
不同金属由于互溶性差,不易发生粘着,摩擦系数一般比较低。
2:表面膜的存在基建在空气中总有一层氧化膜,可以使摩擦系数降低。
3:速度和温度的影响4:载荷的影响对大多数物质来说,载荷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摩擦系数。
5:振动的影响6:光洁度的影响材料的摩擦系数与温度摘要:本文介绍了温度变化对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实际应用中对薄膜摩擦系数的实际检测要求.关键词:摩擦系数,温度,粘滑1、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对两表面摩擦力的一种量度,它表征了材料的摩擦行为。
薄膜表面的摩擦系数取决于薄膜表面的粘着性(表面张力和结晶度)、添加剂(爽滑剂、颜料等)、以及表面抛光。
在进行以下操作工序时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摩擦系数,如当薄膜越过自由转辊、袋成型、产品缠绕膜、以及包装袋及其它容器的堆放.除了材料的内部可变因素能够影响材料的摩擦系数,环境因素(如机器运转的速度、温度、静电积累、以及湿度)也能影响摩擦系数的试验结果。
2、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高分子材料分子运动状态的改变按照动力学的观点称作松弛。
温度升高时,一方面可提高各运动单元的热运动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热膨胀,分子间距离增加,即高聚物内部的自由体积增加,这就增大了各运动单元活动空间,有利于分子运动,使松弛时间缩短,松弛过程加快.伴随着高聚物的松弛,它的热力学性质、粘弹性能和其它物理性质会发生急剧地改变。
3.3摩擦理论
F W
i i
F tan W
θ W i
Fi
该学说存在的问题: 1. 超精加工表面,摩擦因数反而大。 2. 3. 一层极薄的润滑剂可显著降低摩擦 因数。 把微凸体看作刚体,不消耗能量。 发展
θ 粗糙度↑→μ↑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2) 分子引力学说 最早由德萨古利埃(Desaguliers J T)发现,后由汤林生 (Tomlinson GA)等论证: 摩擦力是由于接触表面的分子引力作用引起的。 根据该理论,TomlinsonGA得到μ与接触面积成正比。
3
捷里亚金(Б.В.Дерягин)将分子力和外载荷加起来作为摩擦 该学说存在的问题: 表面的作用力,得到摩擦力公式:
F (W Ar p)
Ar—实际接触面积 p—单位面积分子引力
当载荷不大时,表面越粗糙,实际
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接触面积越小,摩擦力就应该越小,
发展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5
现代摩擦理论
简单粘着理论(Bowden和Tabor理论) 剑桥大学Bowden 和 Tabor(1950年):
两表面接触,界面由若干接触的微凸体组成
载荷
Bowden
大的压力作用下微凸体发生粘着(冷焊,接触焊),形成粘着点
相对运动
粘着点切断。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6
硬的微凸体还可引起犁沟作用,摩擦力=剪切力+犁沟力
两表面接触界面由若干接触的微凸体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1
03-3
摩擦理论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2
早期摩擦学说
1) 机械互锁学说(Interlocking of asperities) 阿蒙顿Amontons、希尔Hire等提出: 摩擦是由表面粗糙不平的机械互锁作用引起的。 相对滑动时粗糙表面相互嵌入,产生阻力。摩擦力为爬过各 微凸体(Asperity)所需力Fi之和。
《摩擦学原理与润滑技术》试题
摩擦学原理复习题整理1. 简述摩擦种类及机理2. 简述磨损种类及机理1. 答:摩擦的分类: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动摩擦,静摩擦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滚动摩擦,滑动摩按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干摩擦,流体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摩擦产生机理:1)机械啮合理论:摩擦力源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粗糙的峰相互啮合、碰撞以及产生的塑性或弹性变形,特别是硬的粗糙峰嵌入软表面后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会引起较大的摩擦力。
2)分子作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分子的活动性和分子作用力使固体粘附在一起而产生滑动阻力。
被称为粘着效应。
3)粘着理论:人们从机械——分子联合作用的观点出发建立了粘着理论。
2. 答:磨损种类:点蚀磨损、胶合磨损、擦伤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冲蚀磨损、腐蚀磨损、磨料磨损。
磨损产生机理:1)磨粒磨损机理:微观切削、挤压剥落、疲劳破坏2)粘着磨损机理:通常摩擦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只有表观面积的 0.1~0.01%。
对于重载高速摩擦副,接触峰点的表面压力有时可达 5000MPa,并产生1000度以上的瞬现温度。
而由于摩擦副体积远大于接触峰点,一旦脱离接触,峰点温度便迅速下降,一般局部高温持续时间只有几个毫秒。
摩擦表面处于这种状态下,润滑油膜、吸附膜或其他表面膜将发生破裂,使接触峰点产生粘着,随后在滑动中粘着结点破坏。
这种粘着、破坏、再粘着的交替过程就构成粘着磨损。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两个作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用借助于相对速度而产生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称为流体动力润滑。
所用的粘性流体可以是液体(如润滑油) ,也可以是气体(如空气等), 相应地称为液体动力润滑和气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的主要优点是,摩擦力小, 磨损小,并可以缓和振动与冲击。
流体动力润滑通常研究的是低副接触受润零件之间的润滑问题,把零件摩擦表面视作刚体,并认为润滑剂的粘度不随压力而改变。
摩擦机理及的影响因素分析Word版
摩擦机理及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阐述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机理,即路面与轮胎间的分子引力作用、轮胎与路面间黏着作用以及轮胎胎面橡胶弹性变形。
通过分析三种因素,得出路面、轮胎、行车速度及交通荷载、环境以及施工技术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程度。
关键字:摩擦机理;影响因素;弹性变形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摩擦学研究也逐步深入,学者们渐渐认识到摩擦系数不仅仅是特定物品的一项固有参数,而是对于一个特定的摩擦对象,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着摩擦系数。
1摩擦机理摩擦可定义为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阻力及对应的能量损耗。
顾名思义,轮胎摩擦学主要研究轮胎与道路间相互作用时的力学特征及材料性质。
轮胎中主要组成部分橡胶属于黏弹性材料,荷载、实际接触面积、滑移速率及温度等都会影响其摩擦性能。
根据以上理论,轮胎与路面的摩擦机理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1.1路面与轮胎间的分子引力作用汽车运行时,轮胎与路面间距离非常小,此时轮胎分子及路面分子间的分子力不可忽视,并成为轮胎与路面间摩擦力的组成部分。
这种摩擦力取决于路面材料和轮胎类型,同时也受实际接触面积的大小、水膜、路面污染、湿度、尘埃等因素的影响。
1.2轮胎与路面间黏着作用研究指出,路面材料与轮胎胎面间也会产生黏着作用。
对橡胶轮胎进行长期磨耗试验后,可在胎面上发现路面材料的微小颗粒;同时在路面面层上也附着有微小橡胶粒状物。
与此同时,轮胎与路面材料间的静电引力作用也可证明轮胎与路面产生的相互黏着作用,而此时的摩擦力的黏着分力为剪断轮胎与路面间粘着点所需的力。
橡胶轮胎性能、路面材料类型、实际接触面积、相互的作用力都对由黏着作用产生的摩擦力有显著的影响。
1.3轮胎胎面橡胶弹性变形橡胶轮胎属于高弹性黏弹性材料,在与路面较大微凸体挤压、碰撞时,橡胶材料会反复发生弹性形变。
当轮胎相对于路面处于无滑移条件下,由胎面橡胶形变产生的应力在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并不会导致摩擦力的产生。
但对于属于高弹性黏弹性材料的橡胶轮胎,橡胶内部分子链由于变形而发生相互扭动及摩擦作用,使变形滞后于应力,进而损失部分能量,而这一现象有助于提高轮胎的抗滑能力。
影响黏着的因素
影响黏着的因素
影响黏着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表面特性:黏附物质与被黏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取决于它们的表面特性。
例如,表面的粗糙度、化学成分、温度等都会影响黏附力的大小。
2. 黏附物质的性质:黏附物质的性质直接影响黏附力的大小。
例如,黏性强的物质通常具有较大的黏附力;而黏性较弱的物质则具有较小的黏附力。
3. 温度:温度对黏附力有明显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增加物质的活动性,从而增加黏附力。
4. 压力:黏附力与物质之间的接触压力有关。
较大的接触压力会增加黏附力,而较小的接触压力则会减小黏附力。
5. 湿度:湿度对于某些物质的黏附力也有影响。
适当的湿度可以增加物质的粘附性,而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降低黏附力。
6. 时间:黏附力通常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这是因为黏附物质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全与被黏附物质形成牢固的连接。
综上所述,黏附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表面特性、物质性质、
温度、压力、湿度和时间等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因素对动摩擦系数的影响探究
不同因素对动摩擦系数的影响探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动摩擦系数的影响,包括表面材质、压力、接触面积、润滑条件和温度等因素。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不同表面材质会对动摩擦系数产生明显影响,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增大会使动摩擦系数增大,良好的润滑条件可以降低动摩擦系数,而温度的变化也会对动摩擦系数产生影响。
综合各因素影响动摩擦系数的综述表明,不同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启示。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和利用动摩擦系数。
【关键词】动摩擦系数、表面材质、压力、接触面积、润滑条件、温度、工程应用、研究方向、影响因素、动摩擦实验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动摩擦是物体表面接触时由于互相阻碍而产生的摩擦力,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现象。
对于动摩擦系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有助于改善机械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效率。
动摩擦系数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表面材质、压力、接触面积、润滑条件和温度等。
不同的因素对动摩擦系数的影响有着不同程度的重要性,因此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了解动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可以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提高机械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动摩擦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变得更加深入和全面。
对不同因素对动摩擦系数的影响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材料选择和工程设计,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更为可靠和有效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动摩擦系数是描述物体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对于了解材料之间的摩擦特性和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动摩擦系数的影响,包括表面材质、压力、接触面积、润滑条件和温度等因素。
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机制,为优化材料选择、设计摩擦传动系统以及降低能量损耗提供理论基础。
影响摩擦因子的因素
影响摩擦因子的因素
摩擦因子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垂直压力之比。
影响摩擦因子的因素有:
1. 粗糙度:物体表面的粗糙度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因子也就越大。
2. 压力:当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增加时,摩擦力也会增加,因此摩擦因子也会增大。
3. 物体的材料:不同材料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因子也会不同。
例如,金属之间的摩擦因子通常比非金属之间的摩擦因子小。
4. 温度: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摩擦因子。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降低摩擦力,摩擦因子也会变小。
5. 润滑:润滑物质可以减少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力,摩擦因子也会减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因此在实际情况下可能有多个因素同时影响摩擦因子的大小。
摩擦因素的原理和应用
摩擦因素的原理和应用1. 什么是摩擦因素摩擦因素是指物体之间由于表面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它是由于接触表面之间的不平坦度或粘附力造成的。
2. 摩擦因素的原理摩擦力的大小与多个因素相关,下面是摩擦因素的原理:•接触面积:摩擦力与两个接触物体的接触面积成正比。
当接触面积增大时,摩擦力也会增大。
•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一个描述两个物体之间摩擦力大小的物理量。
摩擦系数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表面粗糙度: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这是因为粗糙表面接触面积更大,表面间的阻力也随之增大。
•物体质量: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质量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3. 摩擦因素的应用摩擦因素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车辆驱动:在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中,摩擦力被利用来提供牵引力。
摩擦力使车轮与地面产生足够的摩擦,从而将车辆向前推动。
•刹车系统:刹车系统利用摩擦力来减慢或停止运动物体。
例如,汽车刹车时,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产生阻力,使汽车减速。
•阻尼系统:在机械和工程领域,摩擦力被用作减震和阻尼装置。
通过调整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控制物体的运动和振动。
•运动控制:摩擦力可以用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例如,在滑雪运动中,通过调整滑雪板与雪地之间的摩擦力大小,运动员可以控制滑雪速度和方向。
•制动系统:摩擦力广泛应用于制动系统。
例如,摩托车、自行车和电梯等设备都使用摩擦力来实现制动功能。
4. 总结摩擦因素是影响物体间摩擦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了解摩擦因素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接触面积、摩擦系数、表面粗糙度和物体质量等因素。
在生活和工业中,摩擦力被广泛应用于车辆驱动、刹车系统、阻尼系统、运动控制和制动系统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Ari Wi
Fi
Ari Ari+ΔAri
s
Fi
Ari Ari A(增大效应) ri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3
k和α确定的方法:利用两个极限条件, 条件一:没有切向力F时, τ =0, 代入 2 2 k 2 得:
k s
则该式可写成:
10-4 10-3 Film thickness (cm)
将F、W代入上式得 p
AV
锥体模型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9
意义:
对于大多数金属加工的工程表面,θ较大,一般θ=85° 则,μp=0.056,因此犁沟项可忽略。
但当表面很粗糙时, θ角变小,微凸体尖锐,犁沟效应 影响很大,不能忽视。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10
03-5
摩擦因数的影响因素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b
F f W
C
(1 C 2 )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f(C, )曲线
7
当C=1时, τf=τb, μ→∞, 即纯 净金属表面在真空中μ很大;
当C减小时, μ急剧下降, 即 表面有污染膜时, μ较小;
α值对 摩擦系 数影响 不大。
表面膜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11
材料性质的影响
金属材料的摩擦受配对 材料的性质影响较大。 相同金属
摩擦因数是系统参数,受 多方面因素影响。
互溶性较大的金属 μ大(易粘着)
非金属的摩擦受结构影响 石墨、MoS2:层状结构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12 转移膜形成 Towle (1971): 剪切强度具有压力依赖性 μ=τ0/p+α τb=τ0+α· p
响较小。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16
干净金属表面在空气中极易形成吸附膜、氧化膜等,其 剪切强度比金属低,故摩擦因数降低。 硬基材表面涂覆一层软金属(铟、铜、铅等)——↓μ
0.4
表面膜的影响
0.3
Friction coefficient 0.2 0.1 0 -6 10
工具钢表面涂覆铟膜 (Bowden & Tabor,1966)
W F 2 ' ' s A A r r
2 2
A 'r 2
W F s s
2
2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4
Ar 相应增加, 条件二:切向力F不断增到足够大时, W/Ar远小于F/Ar, W/Ar可忽略,因为 F Ar' b ,则
载荷的影响
随载荷增大,摩擦因数通常 减小,并逐步趋于稳定。——接 触面积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13
滑动速度的影响
滑动速度通过对表层性质的影 响来改变摩擦。(表面温度) K 法国人Bochet: 1 0.23v
-cv e 0 德国人Franke:
金属材料通常:v↑——μ↓ 不同解释:
• • • • 高的闪温下,犁沟阻力减小 促进低摩擦转移膜形成 摩擦热促进自润滑相转变 加速磨屑排出,减少犁沟效应
μ 滑动速度对摩擦的影响与载荷有关 (克拉盖尔斯基)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14
温度的影响
复杂: 表面材料性质的变化(表面相变、剪切强度、形貌等) 对大多数金属,温度升高,剪切强度降低, μ减小。
5
所以, Ar' (W / s )2 ( F / s ) 2 式中,W / s Ar ——在静摩擦状态下的接触面积
整理得
' Ar Ar
1 ( F / W )2
—— ( F / W )2 这一项为
切向力引起的粘结点接触面积增大。
因为
' Ar b F /W W
,所以修正粘着理论得到比简单粘
着理论大的多的摩擦因数值,更加接近实际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6
表面膜效应
金属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氧化膜或污染膜,μ显著降低。 设表面膜的剪切强度极限为:τf=C· τb(C<1)。 当F/Ar=τf时, 表面膜受剪切,结点将停止增大并开始 宏观滑动。 开始宏观滑动的条件 2 f2 s 2 2 2 2 f 2 f 2 s C 因: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1
03-4
修正粘着理论
结点增大效应
表面膜效应
犁沟效应(焊—剪—犁)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2
接触面积增大效应
求Ar时——只考虑了σs 只适合于静摩擦状态
当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存在切向力,材料的屈服应由 法向应力σ和切向应力τ的合成应力来确定,根据应力合成一 般规律为
Wi
2 2 k 2
W F 2 ' ' s 可写为 A A r r
A 'r b 2 s ' Ar
2
'
2
2
s b 2源自对大多数金属: σs/τb≈5,故α的理论值为25。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0.2
Initial friction coefficient
0.15
MoS2
0.1 0.05
0 0 100 200 300 400
Temperature (° C)
摩擦学设计:摩擦与磨损
15
粗糙度的影响
(弹性接触)
非常粗糙表面:机械作用,摩擦因数较大;
非常光滑表面:分子作用,摩擦因数也很大。 塑性接触下:实际接触面积总是与载荷成正比,粗糙度的影
8
犁沟效应
微凸体的模型目前有四种类型,锥形是其中一种。 设一硬表面由许多相同的锥形微凸体组成,并与软平面接触。 犁沟效应引起的摩擦因数:
F W 式中,F为前方软材料发生 塑性流动所需的力:
p
F AH s s dh / 2
AH
2 cot
W AV s s d 2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