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及智力理论的比较和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及智力理论的比较和学习

一、智力的概述

(1)就智力的具体含义,心理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西方历史上才曾有过对智力的两次大讨论,一次在192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邀请当时知名的智力专家以“智力及其测量”为题对智力进行定义。一次在1986年斯滕伯格在自己的《什么是智力?关于智力的本质及定义的当代观点》的书中收集了当代心理学家对智力本质的认识。但两次讨论都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认识。

一些观念:

“智力指认识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或生产创造时所需的能力。”

“智力是直接指向个体生活有关的、有目的的适应选择和塑造现实世界环境的活动,智力行为时因背景而异的。”

(2)有关智力的研究趋向

智力本质的研究,即智力理论研究,关注核心是智力是什么。智力发展各阶段的年龄特征问题。

(3)智力的构成因素

1、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2、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3、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我们到老时也还记得父亲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一些场景,那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

4、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5、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二、智力理论的比较和学习

1、传统智力模型

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核心是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同时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

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

因素论:

(1)比纳的单因素说:人与人之间智力上有高低之分,但是智力只

是一种总的能力

(2)斯皮尔曼二因素说:认为智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一

般因素是完成任何活动都必备的共同因素,特殊因素是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特有因素。

结构论:

(1)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从内容、

操作、产品三个维度考虑智力结构,三维立体模型。

内容——指引起心智活动的各种刺激,智力测验所包含的各类题目。包括4种。

A.图形(F)

B.符号(S)

C.语义(M)

D.行为(B)

操作——指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心智活动方式,即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包括5种。

A.认知(C)

B.记忆(M)

C.发散思维(D)

D.聚敛思维(N)

E.评价(E)

产品——指心智活动的产物,即运用各种心智活动对各类问题处理的结果。包括3种。

A.单元(U)

B.类别(C)

C.关系(C)

D.系统(S)

E.转换(T)

F.蕴涵(I)

每一个内容运用不同的操作产生不同的产品,因此可以得到120种单独的智力因素。

(2)卡洛尔智力三层级理论:他认为智力由三个层次水平的因素所组成,最高的水平层由1种因素构成,即一般智力因素;中间水平层由7种因素构成,即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一般记忆容量、一般流畅性、一般视知觉、一般加工速度、一般听知觉;最低水平由许多特殊的因素所构成。

(3)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他认为液体智力是人的一种潜在智力,主要和神经生理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很少受社会教育影响,它与个体通过遗传获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联系。晶体智力则主要是后天获得的,受文化背景影响很大,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是流体智力运用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产物。

2、三大新兴智力理论

(1)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

要的能力”。此一新兴的智力理论,在立论取向上,既不采取因素分析法以决定智力的构成因素,也不采用智力测验来鉴别智力的高低。加德纳认为,现行智力测验的内容,因偏重对知识的测量,结果是狭义化了人类的智力,甚至曲解了人类的智力。按加德纳的解释,智力是在某种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

加德纳是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和对智力特殊群体的分析,提出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已经形成互补相干的多种智力。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某种智力成分是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协调运作,产生了外显的智力行为。

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2)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

对传统智力观念提出挑战性的理论主张者,除了加德纳的智力多

元论之外,目前更具影响力的智力理论,当推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提出的“智力三元论(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

智力三元论的兴起, 乃是受了认知心理学上讯息处理论的影响,试图以认知历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按智力三元论的设想,个体之所以有智力上高低的差异,乃是因其面对刺激情境时个人对讯息处理的方式不同使然。因此,设法测量个体在认知情境中讯息处理的方式,就可以鉴别个体智力的高低。

斯滕伯格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都不全面完备,他们只是试图从某个角度来解释智力。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描述智力: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

1、智力成分亚理论(component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component)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2、智力情境亚理论(contextual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当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的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一般来说,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力图在个体及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