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附翻译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帝置酒洛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
朕:皇帝的自称。
②因:就。
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
③夫(f ):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
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
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
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
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
⑤范增:项羽的谋士。
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
项羽尊他为“亚父”。
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
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
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3.有功者害之()3.给饷馈( ) 5.群臣说服()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二、翻译 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 王代福设计) 倒
英 国科 学 家迭 尔文在一 次宴 会上 恰好 吗?” 尔文彬彬 有礼地 答道 : 当然喽 !不 达 “
和一位美貌的女士坐在一起 ,女士以戏谑 过 , 你不是一般的猴子变的, 你是由长得非
的 口吻说 : 达 尔文 先 生 , 说你 断 言 , 类 常迷人的猴 子 变来的。” “ 听 人
①鸱是以怨之。
译文 :
②长无以对。
译文 .
③居无何, 鸱又来报如前。
译文 :
5请 用简要 的话谈谈 你对这 个故 事的感受 。 .
6请 写 出 两 条 关 于诚 信 的 名 言 。 .
( 孙怀伦设计) 吲
列 邦 论 得 天 下 之 遭
[ 司马 光 宋】
帝q ) 置酒洛阳南 宫 , 日 :列侯② 诸将毋敢 隐朕 , 上 “ 皆言其情 : 我所 以有 天下者何 ? 氏之所 以失 天 项 下者何 ? 高起 、 陵对 日 :陛下使人攻 城略地 因以与之与天下 同其利项 羽不 然有功者 害之贤者疑之 ” 王 “
投稿
djh h ys c
眦。 m
( ) 其无意饲 鸱以肠也( 3然 ( 众遂逮长见 邑宰( 5) )
)
( ) 复往 ( 4长 ( ) , 一 死人 ( 6至 乃
) )
2下列各 句 中加着重号 的词语与例 句中加 着重号词语 的意 义和 用法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f .
公 学 了兵法 , 辅佐刘邦灭 了项羽 , 封留侯 。 ⑤范增 : 的谋 士 。 项羽 年七 十 , 辅佐项 羽起兵成 霸业 。 项羽尊他
为“ 亚父 ”灭 秦后 , 。 项羽 约刘邦在鸿 门( 今陕 西省 临潼 县东 北的项王营 ) 会见 , 范增劝项 羽借机会杀刘邦 . 项 羽不听 。后来刘邦进 行离 间, 项羽果然怀 疑范增 . 其权 。他愤 怒辞去 , 夺 到彭城 , 背上生疮而 死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文言文阅读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文言文阅读刘邦论得天下之道,这可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
咱都知道刘邦最后成了皇帝,得了天下,那他到底有啥秘诀呢?就说刘邦这人啊,他自己其实没多少特别厉害的本事。
你看啊,要是比带兵打仗,韩信那是强得不得了,在战场上那可是像蛟龙入水一样,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刘邦能比得过他吗?肯定比不过啊。
再说说谋略,张良那脑袋瓜子,就像装满了无数机关的精巧盒子,随便一转悠就能想出绝妙的计策来,刘邦在这方面能比得上张良吗?那也不行啊。
还有治理国家这些事儿,萧何就像一个超级管家,把什么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刘邦在这上头也不是人家的对手啊。
可为啥最后是刘邦得了天下呢?这就像一群人要盖房子,韩信就像是那个最会砌墙的工匠,能把墙砌得又快又稳;张良呢,就像那个拿着图纸告诉大家怎么盖的设计师;萧何就像负责找材料、管后勤的大管家。
可刘邦啊,他虽然这些具体的事儿都干不过人家,他却像是那个能把这些人都拢到一块儿,让大家心甘情愿为他干活儿的人。
这就很厉害了啊。
刘邦这人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能用人。
他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行,他就找行的人来干。
他不会因为自己是老大,就觉得自己什么都得比别人强。
这就好比啊,你要做一桌好菜,你不可能每个菜都自己做,也不可能每个步骤都擅长。
那怎么办呢?你就找会切菜的人切菜,会炒菜的人炒菜,会调味的人调味。
刘邦就是这么个聪明人。
他把这些人才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像把珍珠一颗颗镶嵌在皇冠上一样,让他们都能发光发亮。
还有啊,刘邦这人挺能容人的。
那些跟着他的人,都不是什么完人。
韩信原来不也是在项羽那儿不得志,才跑来刘邦这儿的嘛。
刘邦可没有因为韩信之前的经历就瞧不起他,还给他很大的权力,让他带兵打仗。
这要是换了个小气的人,估计就想:你在别人那儿混不下去才来找我,我能给你好果子吃?可刘邦不这么想啊。
他就像一个大口袋,只要是有用的东西,他都能往里装。
再说刘邦这人对待老百姓,他知道老百姓想要什么。
老百姓就想过个安稳日子,有口饭吃,有衣服穿,别整天打仗。
中考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附答案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附答案【原文】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当中,决胜千里以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问题】19.依据你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写出皇帝的自称:【】、【】(2分)20.选出与“群臣说服”中的“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桓侯又不【说】(《扁鹊见蔡桓公》)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C.诣太守,【说】如斯(《桃花源记》)D.故为之【说】(《捕蛇者说》)21.对划线句“【夫运筹帷幄当中,决胜千里以外】”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人坐在家里帏幕中应用计策(出谋划策),就抉择了千里以外的成功。
B.坐在军帐当中花重金筹马多请些介入出谋划策的人材,能抉择成功于千里以外。
C.坐在军帐中应用计策(出谋划策),就可以抉择千里以外战役的成功。
D.我坐在家的帏幕中就可遥控成功于千里以外。
22.用现代汉语写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的意思。
(3分)答:【】。
23.请分别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刘邦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缘由:(4分)刘邦得天下的缘由是【】;项羽失天下的缘由是【】24.刘邦的三个“吾不如”对你的启迪是:【】(2分)【参考答案】19.(2分,每线1分)朕、寡人、孤、孤家……(考生在课本和电视上学到的还有)20.(2分)A(通悦,高兴)21.(2分)C22.(3分,每一个分句1分)陛下派人攻打城池篡夺土地,就把它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共享益处。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测评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人们需要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并且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这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必不可少。
我们认识到,在代代相传的历程中,儿童时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最佳。
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
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摘编自《岳麓宣言》) 材料二《岳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是重要的永久性文件,也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性文件。
《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倡议,号召国际社会、各国、各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
《宣言》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了当前世界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倡导各国制定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同时汇聚了语言资源保护的做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体现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宣言》在制定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受到各方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将对指导世界各国和地区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保护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2019年1月22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材料三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原文及译文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原文及译文赏析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原文帝置酒雒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阅读训练一、解释字词⒈列侯、诸将毋敢隐朕隐—(隐瞒)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略—(攻占)⒊有功者害之害—(杀害)4.群臣说服说—(通悦,高兴)⒌给饷馈给—(供给)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同“擒”擒住)⒎夫运筹帷幄之中夫—(句首语气词)8.镇国家镇—(安定)⒐抚百姓抚—(抚慰,安抚)二、翻译⒈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⒉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⒊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凭着在帐篷里推算就可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的胜负这方面.⒋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⒌与文中“项羽不然”的“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为之怡然称快C.然数年恒不一见D.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答案:鸿门宴,放走刘邦。
四、文中认为刘邦能取夺天下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刘邦善于用人;项羽不识人才。
五、项羽失天下的原因?(用原句回答)答案: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译文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众大臣心悦诚服。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在各领域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帝置酒雒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阅读训练一、解释字词⒈、列侯、诸将毋敢隐朕隐—(隐瞒)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略—(攻占)⒊、有功者害之害—(杀害)4、群臣说服说—(通悦,高兴)⒌、给饷馈给—(供给)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同“擒”擒住)7、夫运筹帷幄之中夫—(句首语气词)8、镇国家镇—(安定)9、抚百姓抚—(抚慰,安抚)二、翻译以下句子⒈、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⒉、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⒊、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在凭着在帐篷里推算就可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的胜负这方面。
⒋、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⒌、与文中“项羽不然”的“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为之怡然称快C、然数年恒不一见D、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凌②上犯禁③,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节选自《管子》)【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②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2)亲戚畔.之(3)奚以知其然.也(4)故.治国常富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注一处)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___________(用乙文中四字短语概括),都强调人的重要性。
但两文论述的角度有不同,甲文强调要__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乙文强调要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5.甲文说的“得道者多助”和乙文说的“凡治国之道”,这两个“道”意思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023·安徽淮南·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议论说理类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议论说理类一、文言文阅读(共 2 分)六、【2017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陈寿《隆中对》)【乙】高帝求贤诏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②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③下相国,相国酂侯④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⑤下郡守。
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⑥、年。
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伯:同“霸”。
②游:交游。
“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
③昌: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④酂侯:即萧何。
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
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
⑤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的副手。
⑥义:同“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
⑦癃(ló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谓为信然..(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3)患在人主不交故.也(4)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第26课 岳阳楼记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6课岳阳楼记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新版)语文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6课岳阳楼记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新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6课岳阳楼记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新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篇一: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帝置酒洛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
朕:皇帝的自称。
②因:就。
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
③夫(f ):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
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
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
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
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
⑤范增:项羽的谋士。
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
项羽尊他为“亚父”。
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
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
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3.有功者害之() 3.给饷馈 5.群臣说服()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二、翻译 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1. 引言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治理天下的手段和智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在《史记·刘邦本纪》中,我们可以找到刘邦论得天下之道的重要片段,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一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刘邦的智慧和政治手腕,以及对后世的启示。
本文将对《刘邦论得天下之道》进行文言文阅读,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2. 文本阅读原文刘邦曰:“禹、汤而不及我者何也?”太史公曰:“禹、汤升天子位而治水土,而禹主善治水之中,汤主善治人之中故也。
”刘邦曰:“嗟乎!禹、汤之事虽小,挟全之道矣,得九五之天下未易也。
吾闻之古者,使民有不被胥靡之名者,非民也,四方之虏王称帝,天下被之,故主胥论也。
汤久,遂失诸侯,乃作春秋,明说法度,修文德,厚民事故也。
夫文者,古之言也,在上也。
愚智之所存焉。
”解读这段文字中,刘邦对禹、汤之事进行了提问,询问为何禹、汤之治理天下虽小,却能够以此挟全之道并得九五之天下。
太史公回答道,禹、汤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禹主善治水之中,汤主善治人之中。
刘邦随后感叹道,禹、汤之事虽小,却包含了治理天下的道理,想要得到九五之天下不容易。
他还指出,古代的统治者若能使民众不受胥靡之名的压迫,四方的虏王就会自称帝王,天下就会归附于他们,这就是主胥论的道理。
汤在位时间较长,失去了诸侯的归附,因此制定了《春秋》来明确法度,修养文德,加强对民事的管理。
刘邦认为,《春秋》是古时的文言,文化智慧从上往下传承,是愚智之所存的地方。
问题解答1.为什么刘邦问太史公禹、汤而不及他的原因是什么?刘邦之所以问太史公禹、汤而不及他的原因,是想探究禹、汤之治理天下之道的精髓,以此来思考自己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是否有不足之处,并寻求更好的政治智慧。
2.禹、汤之所以能够成功治理天下的原因是什么?禹、汤能够成功治理天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禹主善治水之中,汤主善治人之中。
他们在治理水土和人民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智慧,因而得到了九五之天下。
【初中记叙文阅读】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刘邦论得天下之道皇帝在洛阳南宫买了酒,说:“不要把我藏起来。
所有的王子和将军都说他们的感受:为什么我有这个世界?为什么向失去了这个世界?”高启和王陵说:“陛下派人攻城攻地,因为这与世界是一致的,否则项羽,功臣必害,智者必疑,天下必失。
”俗话说:“我知道一个,但我不知道另一个。
我的丈夫正在谋划战略,并在千里之外赢得胜利。
我不如我儿子的家(张良的儿子的家);镇上的国家,安慰人民和支付(提供军饷),我不如小河,因为那条无尽的粮路;即使是数百万人也会赢得战争并接受攻击。
我不如韩欣。
这三个都很优秀,我可以利用它们,所以我选择了世界。
项羽有一把扇子可以增加但不能使用,所以我喜欢它。
“大臣们说服了他。
15.本文节选自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____________》。
16.在解释中加一个点。
①我所以有天下者何?()② 因为它。
()③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
()④ 部长们说服了他。
()17.翻译句子。
① 当我的丈夫正在计划策略并在数千英里之外赢得胜利时,我还不如卵巢好。
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18.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总结刘邦和项羽获得和失去世界的原因。
参考答案:15.资治通鉴16.①……的原因②于是,就③这样④同“悦”17① 如果我计划在军事帐户中获胜,并决定在千里之外获胜,我无法与张亮相比。
② 在保卫国家、安抚人民、提供军饷和稳定的食物路线方面,我无法与小河相比。
18.知人善任(善于用人);嫉贤妒能。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
刘邦论人阅读及答案
刘邦论人阅读及答案
刘邦论人阅读及答案
三、美文赏读
刘邦论人[
高祖①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②运筹帷帐③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⑤,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⑥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
①高祖:刘邦。
②夫: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③帷帐:营帐。
④子房:张良,字子房。
⑤给馈饷:供应粮饷。
⑥擒:擒获,此指击败。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运筹帷帐之中(之:)
⑵决胜于千里之外(于:)
⑶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所以:)
⑷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而:)
20.解释文中两个“其”字的含义。
⑴未知其二()
⑵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1.翻译下列句子。
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⑵此其所以为我檎也。
19、⑴的⑵在⑶……的原因⑷却20、⑴其中的`⑵他,代项羽21、
⑴在营帐里运思谋划策略,而能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取得胜利,我比不上张良。
⑵这就是他被我击败的原因啊。
)。
项羽论得天下全文翻译
项羽论得天下全文的翻译是:
项羽说:“我能攻占城地,砍下敌人首级,封自己为王,占有天下土地财富,常常以英雄自居,如今刘邦竟然要谋害我,这是为什么啊!”范增说:“项王您起兵以来一直是这样做的,只是项王没有好好反省罢了。
试想当初您率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如今无一生还者,恐怕就只是为了您一个人。
当项王您所封立、拥立的各路诸侯王都已纷纷叛乱,您一个人还能依赖谁呢?可见刘邦已经得到天下了啊!”
项羽说:“现在唯独有你忠心耿耿,是和我一同享受过楚国恩惠的人啊。
我的主意已定,你再为我痛饮一杯吧!”
范增再三劝说,项羽始终不听。
范增只好说:“人世间的事由天命来安排罢了!我们回去吧!”
于是项王和范增分别回到军营。
项羽最终还是没能下决心立即发动攻击,刘邦得以逃脱。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凌②上犯禁③,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节选自《管子》)【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②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2)亲戚畔.之(3)奚以知其然.也(4)故.治国常富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注一处)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___________(用乙文中四字短语概括),都强调人的重要性。
但两文论述的角度有不同,甲文强调要__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乙文强调要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5.甲文说的“得道者多助”和乙文说的“凡治国之道”,这两个“道”意思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1)委,放弃。
(2)畔,通“叛”,背叛。
(3)然:这样。
(4)故,所以。
2.(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2)因此,善于主持(或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附翻译完整篇.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帝置酒洛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
朕:皇帝的自称。
②因:就。
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
③夫(f ):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
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
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
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
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
⑤范增:项羽的谋士。
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
项羽尊他为亚父。
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
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
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3.有功者害之()3.给饷馈( )5.群臣说服()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二、翻译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帝置酒洛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
朕:皇帝的自称。
②因:就。
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
③夫(f ):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
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
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
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
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
⑤范增:项羽的谋士。
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
项羽尊他为“亚父”。
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
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
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3.有功者害之() 3.给饷馈( ) 5.群臣说服() 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二、翻译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参考译文和答案】9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汉高帝刘邦在洛阳南宫摆下酒宴。
皇上说:“列侯、诸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你们的想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就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同享好处。
项羽不是这样,有功劳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
”皇上说:“你们只知道问题的一个方面,不知道另一面。
在军帐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粮道,我比不上萧何;联合百万军兵,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
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啊。
”群臣听了,心悦诚服。
一、1.隐瞒 2.夺取 3.嫉妒 4.供给、供应 5.同“悦” 6.同“擒”,擒获二、1.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三、鸿门宴中范增数次递眼色给项羽(数目项王),让他杀刘邦,他都不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