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图层结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优质课件(共57张PPT)
活动:
地球外部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大气圈厚度:2000-3000千米。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 降。 (二)水圈 分类: 1.按形态:液态水 固态水 气态水 2.按空间分布: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生物水;大陆水分为地表水 和地下水 3按水的性质可分为淡水和咸水. (三)生物圈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和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共同组成 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它的范围地上100米到海面以下200米. 总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出现对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作用重大.
续分布是地壳结构的突出特点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幔
►地幔是地球内 部介于地壳和 地核之间的圈 层。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幔
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 上部(地下约60千米~250千 米之间),这里温度很高, 超过物质熔点,岩石物质
分层和软流层
处于塑性状态,局部地区
发生熔融流动,该层在地 质构造学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软流层。
外部圈层
自我测验
1.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 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 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 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D )
自我测验
2. 下列关于莫霍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B. C. D. 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 是德国科学家发现的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 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
纵波与横波的性质 名称 传播速度 通过介质 波速变化
纵波(P) 横波(S)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理】湘教版必修1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水汽和杂质
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 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水
生物水 陆地水
海洋水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
陆地水体类型
江河水
地表水 湖沼水
空间分布
冰川
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潜水 (深层地下水)承压水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组成
主要成分 是氮和氧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生物水等
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其他
是地球生命生 存的基础条件
水圈里的陆地 水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
生物圈、大气 圈、水圈和岩 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大气组成
干 氧气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
洁
需的物质。
空 气
氮气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
划分依据: 地震波
纵波:速度快,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 们有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 划分依据:
地震波
海洋(6km)
平均17km
6370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 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 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 圈的上部。
•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 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自然环境。
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课件地球的结构
3.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随堂练习
请同学们将各外部圈层的名称填入下表
4
生物圈
1 大气圈 2 水圈 岩石圈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 人们有什么感觉?
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 形成地震波
分类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纵波P 横波S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气体 速度都随所 通过物质的
固体
性质而改变
地球的内部圈层
借助于地震波的研究,来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组成地壳的元素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气 物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概 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 物组成的包围 地球的复杂系 统
气体和悬浮 物,主要成 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 境的重要组成 部分
水圈 生物圈
地球表层水体 构成的连续但 不规则的圈层
三态;海洋水、 水圈里的水处
陆地水、大气 于不间断的循
水、生物水
环运动中
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的总 称
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
分布于大气圈的底 部、水圈的全部、 岩石圈的上部;最 活跃的圈层
随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1.4地球的圈层结构(26张PPT)
古登堡界面
速度 km•S-1
15
12
9
6
3
0
纵波 (P)
横波 (S)
地核
深度/KM
地壳
地壳 地幔
地核
鸡蛋内部结构
4.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1)地壳
地壳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地壳的厚度不均一
大陆地壳厚,高 大山脉处更厚, 大 洋 地 壳 薄 , 可达70km。 一 般 为 5~10km 。
传播速度 较快 较慢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特点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着所通
固体
过物质的性 质而变化
1、发生地震时,陆地上的人是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发生地震时,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和陆地上的一样 吗?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而不左右摇摆。
纵波 (P)
横波 (S)
莫霍 界面
33千米 (大陆部 分)处, 横、纵波 速度增大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而不左右摇摆。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湖泊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作用: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河流
海洋
地下水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作用: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 改造地表形态。
小试身手 图中A、B、C所代表的圈层结构分别是什么?
大气圈
A
生物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发生地震时,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和陆地上的一样吗?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第四节:地球的图层结构》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图层结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过程和方法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
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
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1.“地幔”的有关知识。
2.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设计】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
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
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讨论】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学生回答】略。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稿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的《地球的圈层结构》,我把它分成了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个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课标解读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1)标准中的“说出”属于了解水平,“概括”属于“理解水平” (2)本条标准有两层含义: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
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地球的圈层结构》是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1章第4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识记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这是历年来的考点,同时也是要求同学掌握的基本知识,是地质学的基础。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于学会读图和用图,本节的示意图较多所以在本节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的基本能力。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课件(共40张PPT)
阅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
1. 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手段来了解地 球内部结构的?
2. 什么是地震波?一般有哪两种? 3. 比较两种地震波的特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类 纵波p 横波s
传播速度
较快 较慢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固、液、气体 都随所通过
位置
波速变化
地下 33KM 地下 2900KM
S波↑、P波↑ P波↓,S波消失
想一想:
活动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
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
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 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 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 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固体
物质的性质 而改变
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
人会感觉到( A ),附近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 会感觉到( C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P波,上下颠簸 D. S波,左右摇晃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2900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不均,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B. 成分: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90多种化学元素; C. 结构:
硅铝层:密度较小,不连续; 硅镁层:密度较大,连续。
地壳
3.各层特点
(2)地幔:——固态的
A. 成分: B. 结构:
C. 岩石圈:
3.各层特点
(2)地幔: ——固态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课件 (共36张PPT)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 1、大气圈的密度和高度的关系? • 2、大气圈的厚度? • 3、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及其作用 • 4、水的分类(按照形态、存在位置和性质
分类) • 5、生物圈的范围?
1、大气圈主要有哪些组成成分?
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A
B 界
地幔
海平面 深 度
0千 米
10
20
30
40
()
• 例题:以下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青藏 高原,华北平原,马里亚纳海沟,江南丘 陵。
青藏高原
地壳元素组成: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地壳主要分为哪两层?为什么?
硅铝层与硅镁层,因为组成地壳最多的元素为O、Si、Al
②哪一层是的连续分布的,哪一层是不连续分布的?
硅铝层(2.7克/厘米3) 不A 连续
B
连续 硅镁层(2.9克/厘米3) 界
地幔
海平面 深 度
பைடு நூலகம்0千 米
10
20
30
40
()
• 阅读教材26页“(二)地幔”和“(三) 地核”回答:
• 1、地幔和地核是什么形态的? • 2、地壳和地幔是由什么物质组成? • 3、软流层在哪儿? • 4、岩石圈的范围是哪一段?
按性质
咸水 淡水
按空间 分布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地表水 地下水
生物水
2、水圈是一个什么样的圈层?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 的圈层。
生物圈 =生物+生存环境 岩石圈上层 水圈的大部 大气圈下层
高一地理必修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9张PPT)
水圈(第三章) “连续”——指各种水体、三 态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 圈范围内找不到完全无水的 区域 “不规则”——各种水体在 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
• 它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生物水等
• 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Back
生物圈
• 它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
投无路了,你只要足够坚定,运气会眷顾你;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或许再坚持下这个坎儿就过去了,一旦熬过阴霾,你会发现发现自己会变的无比强大。人生在世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必须激
励自己努力前行。不少朋友会写一些励志的话语贴在办公桌上,那么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有哪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经典有气质内涵的句子,看看正能量的句子经典语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生机,向着美好的 未来前行!一、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1、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2、穷则思变,既要变,又要实干。3、欲望如海水,越喝越渴。4、不去追逐,永远不会拥有。不往前走,永远原地停留。5、勇气不是感觉不到恐惧而 是感觉到恐惧也继续做下去。、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7、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8、现实很近又很冷,梦想很远却很温暖。9、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10、东西,让你羡慕,却 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11、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12、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13、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14、瞄准天上的星星,或许你永远也射不到, 但却比你瞄准树梢射得高远。15、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7、过去是经历,现在是尝试,未来 是期待。经历过,尝试着,就有期待。18、别放弃你的梦想,迟早有一天它会在你手里发光。19、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20、当你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二、经典有气质内 涵的句子1、不要问自己收获了多少果实,而是要问自己今天播种了多少种子。2、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3、如果你热爱一件事, 那么你整天都能埋头于这件事而不觉得无聊,这样你才能在这个领域内出类拔萃。如果你全力以赴地去做你真心热爱的事情,那没有人会是你的对手。4、把圈子变小,把语言变干净,把成绩往上提,把故事往心里收一收, 现在想要的以后都会有。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会变得越来越宽容,所以很多事情到最后并不是真的解决了,而是算了吧。6、人和人真是说不清的劫数,你为了一个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那个人又为了别人,神魂颠倒 食不知味。7、突然发现有些感情,有些事,不是几句煽情的文字就能决定的,终究抵不过内心的波涛汹涌以及现实的无奈。8、过去的人,有他们出现的意义,但不要太念念不忘。过去的人有过去的好,但最好的,都是你 身边的那个。9、不是谁辜负了誓言,而是被时间扯淡了思念。0、总有一天,你会在我的世界里下落不明,我会在你的世界里杳无音信1、在前进的路上,别急着一口气狂奔到底。静得下心,才能守住目标,沉得住气,才 能持续发力。以笃志力行的心态,做久久为功的努力,踏踏实实的你,终将变得很了不起。2、不再向往单纯,而是让心底的单纯唤醒梦魇迷住的躁动与孤寂,于是慢慢的,开始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生命中那些 真正重要的东西,有一种单纯的幸福幸福。3、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4、因为平时你们没有利益 冲突,自然相安无事。但有些人就是一旦触及利益,就绝不会忍耐你。所以啊,看一个人爱不爱你,重点是看有矛盾时,他会不会忍你。忍你的是好心,吼你的要当心。5、心,是静的才好,能静下来的,才是心情。不然, 烦躁中怎么能让自己染上心思。心思,是美的那种,女子的心思就是在安静的时间里,想一些事,看一本书,想一个人,那种心情只能在静的环境里生存。6、如果自己都在偷懒,命运又怎么会认可你。别再虚度光阴,叫醒 那个沉睡的自己。记住,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7、人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懒惰。别指望撞大运,运气不可能永远在你身上,任何时候都要靠本事吃饭。你必须拼尽全力,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ﻩ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教学重点】
ﻩ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ﻩ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
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ﻩ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
ﻩ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二、能力要求:
ﻩ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
ﻩ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ﻩ3.生物圈
【课堂小结】
【探究性作业】P25活动
②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大致深度。
③定义不连续界面:霍面(平均地下33Km),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
【板书】(板图边讲边绘边讲述)
ﻩ通过分析图表总结(利用表解对比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备注:此部分可以用投影或电脑投到黑板上)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
【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
【讨论】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
【学生回答】略。
【讲解】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
【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地球的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范围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解】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如图所示),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地幔”的有关知识。
2.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设计】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媒体、图片)。
【教具设计】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板书】
三、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ﻩ1.大气圈
ﻩ2.水圈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图层结构
———————————————————————————————— 作者:
———————————————————————————————— 日期: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四节:地球的图层结构
【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
ﻩ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
【板书】
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团体传播
ﻩ2.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过渡】虽然人类限于岩石图阻挡,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仅是皮毛,但人类的认识潜力是无限的,人类会日益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从而和谐地与之共存。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从了解宏观结构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观结构。对地球内部认识就是如此,首先通过研究地震波变化曲线了解其结构。
【板书】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读投影片“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分析: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结构。
分析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引入不连续面的存在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①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依据:同一物质中P波速较S波快)
【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
【学生回答】地震波。
【讨论】你知道其机理吗?
【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
解析:①纵波在地下5 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②图上未表现出,横波在5000千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进一步证明内核为固态。
【过渡】要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除了需要对地壳结构的了解外,还需们各自范围和作用是什么呢?
【难点讲析】
(1)横波如何通过软流层?
误区:软流层给人“液体”印象,但为什么能通过横波?
解析:软流层所在深度温度、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面处于一种潜在融熔态,就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岩石转化成液态。
(2)内核为何是固体?
误区:外核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从课本图中也没有见到横波通过,为何是固体?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平均17
1000
2900
5000
6370
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地幔
上地幔
①固态
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下地幔
①可能为固态
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地核
外核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内核
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注意】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落实岩石圈、软流层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