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图的基本概念;2.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3. 理解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绘制方法;4. 能够运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构造;2.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2. 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绘制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2. 工具: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地球仪,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地球和地图的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地球的基本构造(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地球的基本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以及地球的内部构造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理现象的影响。

3.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生动的比喻,讲解地球的形状为近似椭球体,地球的周长和直径的测量方法,并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由此造成的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测量和模拟实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4. 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绘制方法(30分钟)介绍地图的基本元素,包括比例尺、方位角、图例等,并通过实例讲解地图的绘制方法,如等经纬度网绘制、等高线绘制等。

鼓励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提高他们的地图阅读和绘制能力。

5. 运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25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和实地考察,指导学生运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如找出某个地点的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和方位等。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归纳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地球和地图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和实践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图、绘制地图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地球和地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地球和地图》教案

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总结一下。


度数起点线 赤道(0°纬线)
度数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作 90°
代 号 南纬(S)北纬(N)
半球划分 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
(用表格对比纬度和经度)


本初子午线 10°经线
向东西各分作 180°
东经(E)西经(W)
20°W、160°的 E 和经线圈作为划分东
西半球的界线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 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 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 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 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我们已经知道,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等 分为两个半球,那么东半球和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呢?
在国际上习惯用(3)20°W 和 160°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我们看 图 1:11 东、西半球的划分,那么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把 20°W 和 160°E 作为划分东 西半球的界线呢?同学们看,通过这样的划分,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通过,避免把非 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同学们看一看图,通过这样的划分,亚洲大部分在西 半球还是东半球?(东)北美洲在哪半球(西)好,刚才我们讲了纬度和经度。
(讲解)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度数,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地球和地图》 精品复习教案 1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地球和地图》  精品复习教案 1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了解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掌握半球的划分。

3、了解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

4、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掌握如何运用比例尺和判断方向。

5、了解高度的计算方法,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现象,地图三要素。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和投影片【教学过程】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半径、周长,体积。

(补充)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特别注意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

2、在地球上认识经纬网。

列表:经纬线的特点(强调)这是本章一个重点内容,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经纬度的确定和半球的划分,能够在经纬网上确定一点的经纬度和所在的半球。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列表比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现象。

(强调)这是本章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要熟练掌握自转的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能够看懂公转示意图,找出每个位置地球的节气和昼夜情况。

4、地图的基本要素。

(提问)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特点: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标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方向:基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北(补充)考试中有很多关于三要素的题目,包括比例尺大小的判读,特点的比较,在平面图上方向的确定等,复习的时候一定真正搞清楚定义,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5、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特点。

看图分析比较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强调)重点主要山脊和山谷的判读,山脊是向海拔低处弯曲,山谷是向海拔高处弯曲,这是一个重点内容,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6、地图的应用。

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地图类型,能够在不同的实践中运用不同的地图。

了解新兴的高科技地图的产生和应用。

小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地球与地图教案

小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地球与地图教案

小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地球与地图教案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2.了解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3.掌握使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2.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3.使用地图表示地球。

三、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a.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成: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b.地球的分布:70%的地球表面被海洋覆盖,30%是陆地;c.地球的大洲和大洋: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a.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公转轨道是椭圆形;b.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自转时间为24小时。

3.使用地图表示地球a.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地图的图面、图例、比例尺和指南针;b.地图的类型:了解平面地图和球形地图的基本特征;c.使用地图定位:通过图例和比例尺,了解如何使用地图确定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构成;2.展示法:通过展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的运动;3.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地图,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和技巧;4.讨论交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五、教学资源1.教学PPT:用于呈现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2.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3.教材和地图练习册:供学生参考和练习使用。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地球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形态和特征的思考;2.新课呈现:通过教学PPT,讲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并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3.讨论交流: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思考;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使用地图来定位地理位置,并进行小组展示;5.总结回顾:对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以及使用地图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

中学地理一年级上册《地球与地图》教案

中学地理一年级上册《地球与地图》教案

地理是一门广泛涉及地球地图、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等内容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而在中学地理一年级上册中,《地球与地图》的教学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方法,为以后深入学习地理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是我们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并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运动原理;2、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度以及地图的基本概念和制图方法;3、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球和地球构造: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造、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纬度和经度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特点和变化。

2、地图学:介绍地图的概念和基本种类、地图投影的原理和方法,教学制图方法并带领学生绘制简单地图。

3、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介绍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如气候、植被、水环境、地形等,以及人类在这些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如工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任务型学习法:通过任务型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讨论和分享: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配合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和地图,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1、兴趣导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问题导入:通过启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案例模拟:通过案例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2、作业评估:通过作业评估,检测学生对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自我评估:通过自我评估,让学生自我检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激发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位置与分区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位置与分区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位置与分区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位置与分区一、引言地理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地球和周围的环境。

本节课将以地球与地图为主题,介绍中国地理位置与分区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初步认识中国的大致地理分区。

二、地球与地图的关系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它通过自转和公转的运动使得我们所处的地方经历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也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季节有所不同。

2. 地图的作用和特点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它通过图形、符号和颜色等方式将地球的信息进行表达,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

地图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信息。

三、中国的地理位置1. 东经和北纬中国位于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

这个范围使得中国跨越了东半球和北半球,北面与俄罗斯、蒙古接壤,东面临接东海和黄海,南海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相邻,西面与巴基斯坦等国接壤。

2. 陆地和海洋中国是一个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的国家,拥有广袤的领土,陆地面积达到约960万平方公里。

此外,中国沿海还有沿海岛屿,如台湾、海南岛等。

中国还拥有辽阔的海洋领域,海洋面积达到约380万平方公里。

四、中国的地理分区1. 主要地理分区中国可以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和台湾岛三个主要地理分区。

(1)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城市和工业基地。

这一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

同时,东部沿海地区还拥有众多的港口,对国际贸易起着重要的作用。

(2)西部内陆地区西部内陆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和盆地。

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形地貌特征。

这一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天然气、水资源等。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第一章:地球的认识1.1 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讲解地球的赤道和极点的概念。

1.2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第二章:地图的基本知识2.1 地图的种类介绍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的分类。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2.2 地图的阅读讲解地图的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等基本要素。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三章:经纬网3.1 经纬度的概念讲解经度和纬度的定义及其度量单位。

让学生了解经纬度的作用,如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3.2 经纬网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经纬网在地图中的应用,如确定城市、国家的位置。

培养学生运用经纬网判断地理位置的能力。

第四章:地图的绘制4.1 地图的投影介绍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投影方式对地图形状和面积的影响。

4.2 地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地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如地图设计、制图资料准备、绘制等。

培养学生绘制简单地图的能力。

第五章:地图的使用5.1 地图的获取介绍地图的获取途径,如购买、等。

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适合自己的地图。

5.2 地图的应用讲解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如导航、旅游等。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气候和天气6.1 气候的概念讲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气候是某个地区长期天气状态的平均值。

解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强调气候是对长期时间的平均描述,而天气是短期的具体状况。

6.2 气候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

第七章:天气系统7.1 气压系统介绍气压的概念和气压系统的类型,如高气压和低气压系统。

讲解气压系统如何影响天气,例如高压系统通常带来晴朗天气,而低压系统则与阴雨天气相关。

中考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提高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2、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四季和五带划分。
3、地图的三要素。
记忆并且练习.
教学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四季和五带划分。
2、地图的三要素。
理解记忆并且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4.地球上位置最北的地方在( )
A.温带B.寒带C.北极D.热带
5.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
6.太阳光的直射点最南到达( )
A.南回归线B.南极圈C.北极圈D.北回归线
7.在公转过程中地球的地轴是( )
A.直立的B.倾斜的C.朝南倾斜D.朝不源自方向8.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
A. 24小时B.一年C. 72小时D. 12小时
9.在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在( )
A.寒带B.赤道C.热带D.温带
10.赤道的长度约( )
A.2万千米B.3万千米C.4万千米D.5万千米
1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是( )
A.北温带B.南温带C.热带D.寒带
12.地球上获得的太阳光热量少,终年严寒的地区是( )
《地球和地图》
章节(课题)名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学时
1
总课时
8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会判断地球上某一点的经纬度,掌握半球的划分。
3、理解记忆自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4、理解记忆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5、理解记忆地图的三要素。

地球与地图章复习(第1课时)参考教案

地球与地图章复习(第1课时)参考教案

《地球和地图》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参数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经线与经度图、纬线与纬度图,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利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三、教学策略地球和地球仪部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学会判读经纬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内容。

其中,地球的形状、大小较易理解和掌握,而经线、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判读较为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应借助图像、地图、地球仪等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经纬网判读、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流程示方向、形状、长度、数量、相互关系等任务四:纬度的划分说出纬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任务五:经度的划分说出经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环节三:攻克难点任务一:认识经纬网的构成——经纬线【小组讨论】利用前面所学的经、纬线知识,找出经纬网中的经线与纬线,总结经纬网定位的原理。

通过不同形式的经纬网,学会经纬网定位任务二:学会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1.方格状经纬网2.侧视经纬网3.俯视经纬网读图,写出A、B、C、D、E、F点的经纬度。

环节四:试题精炼发布针对不同知识点的易错题及中考真题练习。

讲评完成练习通过习题巩固所学五、当堂练习1.小明同学绕地球最大周长行走一圈,每天走50千米,你认为他最少需要多少天才能走一圈( )A.80天B.160天C.800天D.1600天2.读图,填空:(1)人们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在图中用字母表示,约_____千米;赤道在图中用_____表示,约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约______平方千米;(2)地球围绕______自转,它与地球表面最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与地球表面最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_。

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

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

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地理教案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探索的对象。

了解地球的形状、构成和特征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进行旅行和开展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

一、探索地球1. 地球的形状与构造a.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略微扁圆形,类似于棒槌b. 地壳与岩石圈:地壳是地球最薄的部分,占据岩石圈表面c. 火山与板块运动:火山是岩浆从地下涌出而形成的山丘;板块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或移动2. 地球上的陆海分布a. 大陆和大洋:陆地占全球总面积约29%,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大洋则占据余下71%b. 大洋深渊和大陆架:大洋深渊位于大洋底部,是最深处;大陆架则位于海拔相对较浅的地区c. 工具探索: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人类如何使用科技手段进行地球探索二、地图的使用与制作1. 地图的种类与特点a. 分类:地理专题图、政治地图、气候带图等b. 符号和标注:不同地理要素,在地图上用不同符号表示,如山脉用直线表示,河流用曲线表示c. 比例尺:地图上的距离与现实世界中的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2. 制作简单的地图a. 索引和方位:制作地图时,需要添加索引以及指示方向的箭头b. 使用比例尺: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将长度缩小到合适大小进行绘制c. 绘制要素:对于绘制特定对象,可以根据其特征和形状,在地图上使用适当的符号进行标记结论:通过本次教案,学生能够对地球及其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使用和制作地图技巧。

对于认识世界、开展旅行和开展科学研究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地图,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探索与地图制作活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节《地球仪和地图》。

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仪的构造与使用,地图的种类和用途,如何使用地图,以及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符号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符号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各种地图、教学PPT。

2. 学具:学习地图、画图工具、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地球仪:介绍地球仪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

(2)地图:讲解地图的种类、用途,以及如何使用地图。

(3)实践操作:分发地图,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符号。

3. 例题讲解:结合地球仪和地图,讲解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地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球仪的构造与使用2. 地图的种类和用途3. 地图的使用方法比例尺方向符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列举三种地图的种类及其用途。

A. 量出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B. 标出地图上的方向。

C. 解释地图上的符号。

2. 答案:(1)地球仪的构造:由球体、底座和支架组成。

作用: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如地形、气候等。

(2)地图的种类和用途:自然地图: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如地形图、气候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反映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如人口分布图、交通图等。

专题地图:反映某一特定领域,如旅游图、教育资源图等。

(3)练习题答案见练习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教案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地球的大小是多少?2. 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以及赤道和极半径的差异。

3. 地球的转动引起的形成地球的不规则形状。

4. 中国地区的经度和纬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椭球体形状以及大小。

2. 掌握地球赤道半径、极半径的概念和数值。

3. 理解地球的不规则形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4. 了解中国地区的经度和纬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地球的椭球体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2. 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形状不规则化的认识。

3. 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1.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2. 利用教材、多媒体等展示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3. 小组合作,进行问题讨论和答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提问学生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知。

2.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地球的椭球体形状和大小,并解释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以及两者的差异。

3. 原因分析:讲解地球不规则形状的原因,引入地球的自转概念,并解释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4. 练习与讨论: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和解答,激发学生思维,同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 经度与纬度:通过地图展示介绍中国地区的经度和纬度,并解释其作用和重要性。

6. 总结归纳:通过讲解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概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初中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初中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授课目的: 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纬度,东西半球划分。

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地图及等高线比例尺的应用。

重难点:1.经线与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

2.纬线与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些位置。

4.等高线地图的判读。

地图方向的判定。

二、授课内容:图一图二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的叫东经,以西的叫西经,各分180°。

0°经线越往东,东经的经度越大。

180°经线:东经180°和西经180°同在这条经线上每条经线是一个半圆并且经线是等长的,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围成一个经线圈。

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中国位于东半球。

2.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

赤道(0°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是最长的纬线。

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

低纬度:0°~ 30°中纬度:30°~ 60°高纬度:60°~ 90°北极:北纬90°(90°N)南极:南纬90°(90°S)图三图表南回归线:南纬23.5°(23.5°S)北回归线:北纬23.5°(23.5°N)南极圈:南纬66.5°(66.5°S)北极圈:北纬66.5°(66.5°N)除南北两极(是点),其他纬线都是圆。

例题已知甲的经纬度为135°E、30°N,乙的经纬度为120°E、45°N,则甲在乙的()A、正东方B、东北方C、东南方D、西北方地球仪上连接北极和南极的线是——,也叫——。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仪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首先,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其次,阐述地球仪的构成,如经纬线、刻度、比例尺等,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学习。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地球仪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某一地区的位置。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基本概念、自转和公转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已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仪的简单使用。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有的学生擅长视觉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还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讨论交流来掌握知识。
2. 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地球仪实物,引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观察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比例尺等要素,并尝试运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位置与分区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位置与分区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位置与分区一、引言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形态、结构、气候、人类文化和各种自然现象等的科学。

了解地球与地图及其在中国的位置和分区对于小学三年级孩子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居住的国家和世界。

二、认识地球与地图1. 地球是什么?地球是我们生活在上面的巨大行星,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我们生活在一个叫做“亚欧大陆”的大陆上,也被称为“欧亚大陆”。

2. 地球的形状从外面看,地球像一个巨大的圆球。

但实际上,它略微扁平,在极点周围稍微向内凹陷。

这样的形状被称为“椭圆体”。

3. 地球与太阳关系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成为一个叫做“公转”的运动。

而同时,地球也在自己轴线周围旋转,这被称为“自转”。

公转和自转共同决定了白天和黑夜以及四季变化等现象。

4. 什么是地图?地图是把真实的地球表面缩小成平面上的图案,用来表示和观察地球各个地区的工具。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了解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等地理信息。

三、中国地理位置1. 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

它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与14个邻国接壤。

从北到南,中国的边境线连绵不断,与俄罗斯、朝鲜、蒙古等国相邻。

2. 中国的主要陆地和海岛中国陆地广袤,包括西藏高原、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等众多自然景观。

此外,中国还拥有诸多美丽的海岛,如台湾岛、海南岛等。

3. 中国周边的重要海洋中国四周环绕着许多重要的海洋。

东海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海洋之一,位于华东沿海;南海则位于广东和海南一带;黄海则位于韩国和中国之间。

四、中国地理分区1.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是指靠近海岸线、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这些地区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如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等。

2. 中部工业发展区中部工业发展区位于中国中部,包括河南、湖南、河北等省份。

这些地区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发展出多个重要工业基地,并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

地理一年级地球与地图教案

地理一年级地球与地图教案

地理一年级地球与地图教案一、引言地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

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地球与地图是基础知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适用于一年级学生的地理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地球和地图。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1. 让学生了解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

2. 让学生能够根据图示辨认出不同的地球特征。

3. 引导学生认识地图的作用,学习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定位。

三、教学准备1. 地球模型:可使用纸板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模型,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

2. 图片或图片卡片:准备一些描绘地球和地图特征的图片或图片卡片,以便与学生进行讨论和辨认。

3. 地图练习册:为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地图练习册,以便让他们亲自尝试使用地图进行定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概念,进一步了解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

可以通过展示地球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

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

2. 探索地球(20分钟)接下来,通过展示一些描绘地球特征的图片或图片卡片,与学生一起辨认和讨论这些特征。

例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老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在自己的生活中见过这些地理特征,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理特征在地球上存在。

3. 认识地图(20分钟)引导学生认识地图的作用,以及地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向学生展示一幅简单的地图,并引导他们辨认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标记。

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我们学校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这样的练习将帮助学生熟悉地图的使用方法。

4. 使用地图进行定位(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图的使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本地图练习册。

在练习册中,让学生根据指定的图示找到相应的地点,并将其标记在地图上。

老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练习后与他们核对答案,让学生互相学习和纠正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
第二节地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了解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和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4).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2、能力目标
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2).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科学发展的意识。

科学发展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情景设计导入新课
1.导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迷底:地图)
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2.揭示课题:第二节地图
二)、读书识图讨论交流
活动1:了解地图的用途
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地图的用途?
2:带着以下问题读书识图:
①地图有什么用途?
②你见过什么样的地图;
③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3课件解读
4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
5小结:
①.地图是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
②.交通图:以展示交通线路为我们提供行进路线。

③.旅游图:展示旅游景点,提供旅游信息。

④.行政图:明确行政区划
活动2:了解地图上的方向
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地图的方向识别方法
2:带着以下问题读书识图:
①地平面方向表示方向的方法;
②利用经纬线识别方向;
③地图上的指向标。

3课件解读
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
小结:1)可用指南针
2)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
3)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
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5)利用植物生长状态
4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
5小结:
①.地平面方向表示方向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经线方向:指向南北;纬线方向:指向东西;
③.指向标:由指向标定方向。

活动3: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
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地图的比例尺表示方法
2、带着以下问题读书识图:
①什么叫比例尺?
②比例尺有哪几种表方法;
③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关系; 3、课件解读
4、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
5、小结:
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②比例尺表方法: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③三)、课堂小结
1、地图的种类与用途
2、地图上的方向
3、地图上的比例尺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的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图
1、地图的种类与用途
1)、经纬网定方向 2)、指向标定方向 3)、一般定向法
3、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比例尺=
3)、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七-1、教学反思: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第2课时:地图的新成员
一)、情景设计导入新课
1.导语: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性。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2.揭示课题:第二节地图-2
二)、读书识图讨论交流
活动1:了解地图的图例与注记
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地图上有哪些的图例与注记?
2:带着以下问题读书识图:
①地图有有哪些的图例与注记?
②图例与注记表达的意义;
③山、湖、河流、城市、公路、铁路等的图例是怎样的?
3课件解读
4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
5小结:
-------------------
活动2:了解地图中的信息
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地图的有哪些信息?
2:带着以下问题读书识图:
①地图有些种类?
②各类地图的用途?
③地图上可以找到什么信息?
3课件解读
4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
5小结:
①按内容分:专题地图、普通地图
②.按区域分: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市、县地图;
③.可从地图中获得的信息:地形、河流、城市、行政区的划分;
人口分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

活动3:了解地图的新成员
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地图有哪些新成员
2、带着以下问题读书识图:
①什么是遥感影像地图?
②什么是电子地图?
③坐在电脑旁边或者用手机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你能做到吗?;
3、课件解读
4、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
5、小结:
遥感影像地图 电子地图
三)、课堂小结
1、地图的图例
2、地图的种类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4、地图的发展 1). 遥感图像 2). 电子地图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的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图
1、地图的种类与用途
2、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方向 2)、指向标定方向 3)、一般定向法
3、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比例尺=
3)、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4、地图的种类
5、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6、地图的发展 1). 遥感图像 2). 电子地图
七-2、教学反思: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