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word版)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实践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作用机制——自由基损伤线粒体途径
Simunek T, Sterba M, Popelova O. Pharmacol Rep. 2009. 61(1):
心脏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易感性
心脏是人体最大的耗能器官,线粒体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因此心脏的线粒体非常丰富,是产生活性氧簇(ROS)的根源。
8575例妇女:任何蒽环类方案 (82% N+)
50 无化疗 蒽环类
40
39.6%
30 23.1%
Hale Waihona Puke 34.6%2018.0%
10
RR=0.84
95%CI=0.78-0.91
Log-rank 2p<0.00001
0
10年获益5.0%
0
5
10
时间 (年)
EBCTCG. Lancet Oncol 2011; DOI:10.1016/S0140-6736(11)61625-5.
类别 临床心毒性 亚临床心毒性
中位随访9年结果
发病率 6% 18%
95%可信区间 3%-9% 12%-24%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化疗方案不断改良,心脏毒性发病率依然高, 尤其是亚临床心毒性,其发病率是临床心毒性的3倍,更应得到临 床医生的关注。
Lotrionte M, et al..Am J Cardiol. 2013. 112(12): 1980-4
TC更优
HR
TaxAC更优
NCCN推荐的乳腺癌14个辅助/新辅助化疗方案中 12个是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内容
01 蒽环类药物使用现状 02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03 心脏毒性的防治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疗效确切。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word版)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word版)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1 前言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和阿克拉霉素等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软组织肉瘤和卵巢癌等。
蒽环类药物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通常是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蒽环类药物的抗瘤谱广,抗瘤作用强,疗效确切,不可或缺,但是可以引起脱发、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毒副反应。
针对骨髓抑制可采用造血刺激因子(G-CSF、EPO和TPO 等)进行防治,而心脏毒性是蒽环类药物最严重的毒副作用。
临床研究和实践观察都显示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往往呈进展性和不可逆性,特别是初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就可能造成心脏损伤,因此早期监测和积极预防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巳经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为此,我们组织国内血液病科、肿瘤科和心脏内科等领域的专家,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特点、机理、诊断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论,在原有的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指南,提供临床医师参考。
2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按照出现的时间进行分类,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可以分成急性、慢性和迟发性心脏毒性(图1)。
多数患者在蒽环类药物给药后可较快地发生心肌损伤,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愈加明显。
在给予蒽环类药物的数年后,超过50%的患者可发生左心室组织和功能亚临床心脏超声变化,例如后负荷的增加或收缩能力的下降。
蒽环类药物的慢性和迟发性心脏毒性与其累积剂量呈正相关(表1、表2)。
常用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剂量可以进行换算(表3)。
图1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分类近年来,一系列新的研究表明低剂量蒽环类药物也可能引起心脏毒性,一些接受低剂量阿霉素治疗的患者,在长期随访时发现有心功能的异常。
在使用蒽环类药物尚未达到最大累积剂量时,已可观察到相当比例的心脏损害,以阿霉素为例,当累积剂量为50 mg/m2时观察到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障碍。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
1、对症处理 2、心衰应常规联用3种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 剂(1类) 3、心脏保护剂(3类)
第一章
(五)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监测方法
方法
优点
缺点
超声心动图
显示心脏形态和功能;病人不需接触电离辐射;组织多普勒对监测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更敏感
LVEF检测费时,操作重复性差;LVEF对监测早期的临床前心脏病变不敏感;FS和LVEF受前后负荷影响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MUGA)
静止时射血分数<20%
-
心电图QT间期校正间隔时间延长
QTc450-480ms
QTc481-500ms
至少两个单独的心电图中QTc≥501ms
QTc≥501ms或较基线改变>60ms,尖端扭转性或多态性室性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律失常征兆/症状
-
心脏不良事件评定标准(CTCAE 4.0)
药物心脏毒性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 蒽环心脏毒性病理学改变:
很好地评估射血分数;可评估局部室壁的运动和舒张功能
侵入性的——病人接触辐射,影响其重复性;低空间分辨率;不能显示瓣膜功能;LVEF对监测早期的临床前心脏病变不敏感
负荷超声心动图
可检测出静息状态下掩藏的心脏异常
非常规应用
生化标记
肌钙蛋白是监测心肌损伤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标记物;是潜在的有效的筛查工具
关于临床价值的数据比较有限
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如持续静脉治疗或机械血液动力学支持治疗)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护理课件
05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 的护理实践
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基本信息
评估患者病史
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体表面积 等,以便计算药物剂量。
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心律失常、心 肌炎等心脏疾病,以及是否有蒽环类药物 过敏史。
评估患者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结果
检查是否存在心脏毒性表现,如QT间期延 长、室性心律失常等。
06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 的护理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现状
当前对蒽环类药物心 脏毒性的认识
掌握心脏毒性预防和 早期识别的方法
了解心脏毒性的发生 机制和影响因素
护理研究现状
掌握心脏毒性治疗和护理的措施 当前护理实践中的挑战
如何有效预防心脏毒性发生
护理研究现状
如何准确评估心脏毒性的风险 如何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评估患者血液检查指标
包括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以监测心脏 功能和损伤情况。
护理诊断
诊断心律失常
对于心电图检查发现QT间期延长或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诊断 为心律失常。
诊断心肌损伤
对于血液检查心肌酶谱或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应诊断为心肌损伤 。
诊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是否存在心功能不 全或心力衰竭。
护理计划与实施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 生活指导、心理护理等方面。
实施护理措施
按照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心电监 测、心理疏导等。
监测与评估
在护理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及时调整 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心脏功能受损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及预防 - 中国乳腺癌网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及预防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内科郑登云蒽环心脏毒性2内容简介抗肿瘤治疗常见不良反应¾骨髓抑制¾消化道( Nasea / Vomiting )¾心脏¾泌尿系统¾神经系统¾过敏反应¾局部刺激性¾远期不良反应进展不少,临床关注不够!肿瘤长期存活者存在的问题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率增高8.2倍长期存活的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性高15倍, 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高10倍N. Engl. J. Med. (2006) 355(15):1572-1582.y柔红霉素(DNR)——1963年发现y阿霉素(ADM)——1968年y表阿霉素(EPI)——1975年y去甲氧基柔红霉素(IDA)y吡喃阿霉素(THP)y阿克拉霉素(ACM)y盐酸米托蒽醌(MIT)y脂质体蒽环类抗癌药蒽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y 嵌入DNA 碱基对之间,干扰转录y 抑制DNA 多聚酶Ⅰy 抑制拓扑异构酶Ⅱ——抑制DNA 和RNA 合成y 产生氧自由基———与心脏毒性相关临床应用y 乳腺癌y 白血病y 淋巴瘤y 肉瘤(骨肉瘤、软组织肉瘤等)y 肝癌y 胃癌y卵巢癌Evolution of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1955196519751985199520052015Cyclophosphamide1959Methotrexate1971Doxorubicin1974Gemcitabine2004Capecitabine1998Lapatinib 2006Docetaxel 1996Paclitaxel 1994Trastuzumab2000Approved specifically for first-line use in MBCNab paclitaxel2005Ixabepilone2007Bevacizumab20085-FU 1962Platinums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 2002~手术CMF蒽环类药物AC, CAF,FECDoseCEF ECMeta-analysis紫杉类药物Sequene 生物治疗不良反应蒽环类药物发生心脏毒性的机制蒽环类药物与细胞内Fe3+结合, 产生Fe3+-蒽环类 药螯合物, 刺激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损伤心肌细 胞。
2013年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
p-value 0.086 0.034
N ACT AT TAC 0 2 1,753 1,753 1,758
# Events 388 468 457
HR 0.83 vs.TAC 0.80 vs. AT
p-value 0.006 0.001
20
20
0.96 vs. AT 8
0.67 10
0
0.96 vs. AT
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
潍坊市中医院乳甲外科 张光强 zgq7846853@
NCCN推荐的14个辅助化疗方案中 12个是以蒽环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
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的基石地位
—80%以上推荐使用含蒽环的联合化疗方案
2012年ESMO BC指南
EBCTCG荟萃分析 (2005-2006)
Post-menopausal 0.85 (0.65 to 1.11)
830
661 0.2 0.6 1.0 1.4 1.8 Hazard Ratio (95%CI) 2.2
*Adjusted for nodal status
希罗达®整合进紫杉-蒽环类方案 治疗高危早期乳腺癌
FinXX临床试验
FinXX 设计
R
Stratification • Nodal status 1-3 4+ • Center
Every 3 weeks for 6 cycles
F
A C
Fluorouracil Doxorubicin Cyclophosphamide
500 mg/m2 50 mg/m2 500 mg/m2
Dexamethasone premedication, 8 mg bid, 3 days Prophylactic ciprofloxacin 500 mg bid, days 5–14 No primary G-CSF prophylaxis was allowed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word版)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word版)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1 前言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和阿克拉霉素等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软组织肉瘤和卵巢癌等。
蒽环类药物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通常是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蒽环类药物的抗瘤谱广,抗瘤作用强,疗效确切,不可或缺,但是可以引起脱发、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毒副反应。
针对骨髓抑制可采用造血刺激因子(G-CSF、EPO和TPO 等)进行防治,而心脏毒性是蒽环类药物最严重的毒副作用。
临床研究和实践观察都显示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往往呈进展性和不可逆性,特别是初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就可能造成心脏损伤,因此早期监测和积极预防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巳经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为此,我们组织国内血液病科、肿瘤科和心脏内科等领域的专家,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特点、机理、诊断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论,在原有的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指南,提供临床医师参考。
2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按照出现的时间进行分类,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可以分成急性、慢性和迟发性心脏毒性(图1)。
多数患者在蒽环类药物给药后可较快地发生心肌损伤,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愈加明显。
在给予蒽环类药物的数年后,超过50%的患者可发生左心室组织和功能亚临床心脏超声变化,例如后负荷的增加或收缩能力的下降。
蒽环类药物的慢性和迟发性心脏毒性与其累积剂量呈正相关(表1、表2)。
常用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剂量可以进行换算(表3)。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急慢迟给药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常表现为心内传导紊乱和心律失常,极少在化疗的1年内发生,表现为左心室功能障碍,最终可在化疗后数年发生,可表现心衰、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米托蒽醌(MIT) l60 mg/m2(用过ADM等药物,< 120 mg/m2)表2阿霉素累积剂量与心衰发生的关系阿霉素累积剂量心衰发生率(%)Von Hoff DD Swain SM400 mg/m2 3 5 550 mg/m27 26 700 mg/m218 48表3 蒽环类药物剂量换算表蒽环类药物转换系数5%发生心脏毒性的蒽环累积剂量阿霉素 1 450 mg/m2表阿霉素0.5 900 mg/m2柔红霉素0.5 935 mg/m2去甲氧柔红霉素 2 225 mg/m2米托蒽醌 2.2 200 mg/m23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机理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现有的证据揭示与产生的自由基直接有关。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20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201 概述1.1 流行病学近年来,抗肿瘤治疗进步迅速,显著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因抗肿瘤治疗所引起的心脏毒性却增加了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是肿瘤幸存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多的数据提示肿瘤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我们预期的要高。
这种心脏毒性既可以为抗肿瘤治疗直接对心功能和心脏结构的损伤,也可表现为抗肿瘤治疗加速原有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
1.2 心脏毒性的机制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机制仍未明确,可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蒽环类药物通过酶和非酶介导的途径产生氧自由基,导致心脏损伤:1)蒽环类药物中的蒽醌基团在多种还原酶及NADH脱氢酶等酶系统的作用下,还原为半醌自由基,半醌自由基与氧分子和其他细胞电子供体之间的电子交换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OS),氧自由基蓄积量超过心脏线粒体和肌浆网的解毒能力而损害心脏。
2)蒽环类药物还可以通过非酶途径与铁形成螯合物,再经历氧化还原循环并产生氧自由基。
蒽环-铁螯合物对心脏磷脂的亲和力很高,当与心磷脂结合后,会导致细胞膜功能的损伤而产生心脏毒性。
右雷佐生是一种减弱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的药物,可以降低线粒体铁离子水平,预防蒽环诱导的心脏损伤。
还有研究认为右雷佐生的作用机制包括其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以及调节心肌细胞凋亡机制,从而对心脏起到了保护作用。
(2)拓扑异构酶Ⅱ(Top Ⅱ)是蒽环类药物诱导心脏毒性的关键介质。
拓扑异构酶Ⅱ通过改变DNA在复制、染色体凝缩和姐妹染色体双链分离过程中的拓扑结构而发挥作用。
已经证明哺乳动物体内有两种拓扑异构酶亚型:Ⅱ和Ⅱ。
拓扑异构酶Ⅱ主要存在于增殖细胞中,是DNA复制所必需的,被认为是蒽环类药物抗肿瘤活性的分子基础。
相反,Top Ⅱ存在于所有静止细胞中,包括心肌细胞,蒽环类药物通过抑制Top Ⅱ导致DNA双键断裂,从而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2020CSCO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解读2021
02
拓扑异构酶 Ⅱβ(Top Ⅱβ) 是蒽环类药物诱导心脏毒性的关键介质
• 拓扑异构酶Ⅱ通过改变 DNA 在复制、染色体凝缩和姐妹染色体双链分离过程中的拓扑结构而发挥作用 • 已经证明哺乳动物体内有两种拓扑异构酶亚型:Ⅱα和 Ⅱβ
拓扑异构酶 Ⅱα主要存在于增殖细胞中,是 DNA 复制所必需的,被认为是蒽环类药物抗肿瘤活性的分子基础。相反,Top Ⅱβ 存在于 所有静止细胞中,包括心肌细胞,蒽环类药物通过抑制 Top Ⅱβ 导致 DNA 双键断裂,从而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CSCO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20
01 病 理 生 理 特 点
04 脂 质 体 阿 霉 素 — — 低 临 床 心 脏 毒 性
• 一项探索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荟萃分析 • 纳入了55项针对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骨髓瘤和肉瘤的随机对照研究
• 与阿霉素相比,脂质体阿霉素的临床 心脏毒性降低达 82%
Smith LA, et al. BMC Cancer. 2010; 10: 337
其中,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主要表现在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包疾病,
尤其是左心功能不全
CSCO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20
02 心 功 能 不 全 的 定 义
具有下面的一项或多项表现,但不包含化疗 / 靶向药物使用早期发生的亚临床的心血管损伤:
0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降低的心肌病,表现为整体功能降低或室间隔运动明显降低
2020
CSCO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解读
汇报人:
日期:
01 概述
目录
02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
2020年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课件)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诊疗概要
蒽环类药物心 脏毒性
2020-11-29
诊断 检查
预防或减 少 治疗
1、不良事件评定标准(CTCAE4.0)(1类) 2、心内膜心肌活检评分(EMB)
1、超声心动图或MUGA:LVEF、FS能预测心衰,但对早期 的蒽环亚临床心脏损伤的检测并不敏感(1类)
2、肌钙蛋白:特异性较高,能监测早期蒽环心脏毒性(1类) 3、脑钠肽:判定心衰及其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2A类) 4、心电图:常规检测,特异性较低(2B类) 5、心肌酶谱:常规检测,特异性较低(2B类) 6、心内膜心肌活检: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但为有创性检测 1、(右3丙类亚)胺可以有效地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1类) 、 2、限制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改变给药方法或使用脂质体蒽
14
❖ 蒽环类药物没有绝对的安全剂量,低剂量蒽环类药物也可能引起心脏毒性。 ❖ 原因:可能是个体差异,患者体内代谢蒽环类药物相关基因的差异性导致其对蒽环的易感性不同。
2020-11-29
Crit.Rev.Oncol/Hematol 2005;54:171-196
Drugs 2005; 65: 1005-1024.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07; 8:1039-1058.10
阿霉素累积剂量与心衰发生的关系
阿霉素累积剂量 400 mg/m2 550 mg/m2 700 mg/m2
2020-11-29
心衰发生率
Von Hoff DD
Swain SM
3% 7% 18 %
5% 26 % 48 %
左图:心肌纤维化,坏死; 右图:心肌细胞空泡化
2020-11-29
5
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的蒽环类药物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
2级
3级
4级
5级
万方数据
监鏖胜疸堂盘查兰Q!!生!Q旦筮!!鲞筮!Q塑 g地望!塑垦!i!i!!!Q望!!!!&:Q!!:呈Q!!:y!!:!!:型!:!Q
。929·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多种无创性监测方式, 主要是用于监测心功能变化,如超声心动图和MU— GA等,但是通常只能在较为晚期阶段检测出心脏 毒性。心内膜心肌活检(EMB)是公认地评估蒽环 类心脏毒性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但是因为是有 创性检查和技术要求高,临床应用受到极大的限 制。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肌病活检样本具有特征 性改变,光镜下的病理学改变为心肌水肿、心肌细 胞消失、间质纤维化和肌浆网扩张等;电镜下为心 肌纤维溶解、纤维束广泛消失,z线变形、断裂,线粒 体裂解以及心肌细胞内空泡形成。若以活检组织 细胞受累范围为基础对心脏毒性进行分级,1分和3 分分别代表<5%和>35%的细胞受累‘2 3I。研究显 示,阿霉素累积量与EMB分级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 性。活检分级>1.5分的患者在继续治疗中发生心 衰的危险>20%(表6)。
其他机制包括药物毒性代谢产物的形成,抑制 核苷酸及蛋白合成,血管活性胺的释放,降低特异
性基因的表达,线粒体膜绑定的损害,肌酸激酶活 性的聚集,诱导凋亡,干扰细胞内钙离子稳态以及 呼吸链蛋白的改变,诱导一氧化氮合酶,提高线粒 体细胞色素C释放等心'16 J。还有研究表明蒽环类药 物可以导致心肌细胞损伤,诱导心脏线粒体病以及 慢性心肌病的线粒体DNA和呼吸链的损伤o 17-19]。
1前言
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 和阿克拉霉素等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 瘤和实体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 癌、软组织肉瘤和卵巢癌等。蒽环类药物可以与其 他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以蒽环类药 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通常是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蒽环类药物的抗瘤谱广,抗瘤作用强,疗效确切,不 可或缺,但是可以引起脱发、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 等毒副反应。针对骨髓抑制可采用造血刺激因子 (G-CSF、EPO和TPO等)进行防治,而心脏毒性是 蒽环类药物最严重的毒副作用。临床研究和实践 观察都显示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往往呈进 展性和不可逆性,特别是初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就可 能造成心脏损伤,因此早期监测和积极预防葸环类 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已经引起临床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为何心脏比其他脏器或组织更容易遭受蒽环类药物导
致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对于其他细胞,蒽环类药物具有亲心肌特性,更易在心 肌细胞停留,而心脏组织缺少过氧化氢酶,抗氧化活性较 弱。 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也是产生ROS的根源;蒽环类药物
对于心磷脂的亲和力较高,可进入线粒体,结合心磷脂从
而抑制呼吸链,造成心脏损伤。
dysfunction years after doxorubicin therapy for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 J Clin Oncol,2005,23(12): 2629-2636. [4]姜龙,龙浩.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及保护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 肿瘤临床, 2011,38(16):987-990.
非--美洲后裔;
女性; 21-三体综合征患者。
减少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策略:
治疗前应充分评估心脏毒性的风险;
酌情适当调整用药剂量或方案;
加强监测心功能;
采用其他剂型(如脂质体剂型) ; 使用右丙亚胺。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
右丙亚胺(DZR)是唯一可以有效地预防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
参考文献
[1]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 [2]Keefe DL.Anthracycline-induced cardiomyopathy [J]. Semin Oncol, 2001,28(4 Suppl 12):2-7.
[3] Lipshultz SE,Lipsitz SR,Sallan SE,et a1.Chronic progressive cardiac
Von Hoff DD 3% 7% 18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1 前言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和阿克拉霉素等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软组织肉瘤和卵巢癌等。
蒽环类药物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通常是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蒽环类药物的抗瘤谱广,抗瘤作用强,疗效确切,不可或缺,但是可以引起脱发、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毒副反应。
针对骨髓抑制可采用造血刺激因子(G-CSF、EPO和TPO 等)进行防治,而心脏毒性是蒽环类药物最严重的毒副作用。
临床研究和实践观察都显示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往往呈进展性和不可逆性,特别是初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就可能造成心脏损伤,因此早期监测和积极预防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巳经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为此,我们组织国内血液病科、肿瘤科和心脏内科等领域的专家,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特点、机理、诊断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论,在原有的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指南,提供临床医师参考。
2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按照出现的时间进行分类,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可以分成急性、慢性和迟发性心脏毒性(图1)。
多数患者在蒽环类药物给药后可较快地发生心肌损伤,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愈加明显。
在给予蒽环类药物的数年后,超过50%的患者可发生左心室组织和功能亚临床心脏超声变化,例如后负荷的增加或收缩能力的下降。
蒽环类药物的慢性和迟发性心脏毒性与其累积剂量呈正相关(表1、表2)。
常用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剂量可以进行换算(表3)。
图1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分类近年来,一系列新的研究表明低剂量蒽环类药物也可能引起心脏毒性,一些接受低剂量阿霉素治疗的患者,在长期随访时发现有心功能的异常。
在使用蒽环类药物尚未达到最大累积剂量时,已可观察到相当比例的心脏损害,以阿霉素为例,当累积剂量为50 mg/m2时观察到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障碍。
因此,蒽环类药物没有绝对的“安全剂量”,可能是因为存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急性慢性迟发性给药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常表现为心内传导紊乱和心律失常,极少数病例表现心包炎和急性左心衰在化疗的1年内发生,表现为左心室功能障碍,最终可导致心衰在化疗后数年发生,可表现心衰、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在着个体差异,即患者体内代谢蒽环类药物相关基因的差异性导致其对蒽环类药物的易感性不同。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的器质性损害从第1次应用时就有可能出现,呈进行性加重,且不可逆。
表1常用蒽环和蒽醌类药物的最大累积剂量蒽环和蒽醌类药物推荐最大累积剂量阿霉素(ADM) 550 mg/m2 (放射治疗或合并用药,< 350~400 mg/m2) 表阿霉素(EPI) 900~1000 mg/m2 (用过ADM, < 800 mg/m2)吡喃阿霉素(THP) 950 mg/m2柔红霉素(DNR) 550 mg/m2去甲氧柔红霉素(IDA) 290 mg/m2阿克拉霉素(ACM) 2000mg (用过ADM < 800 mg)米托蒽醌(MIT) l60 mg/m2 (用过ADM等药物,< 120 mg/m2)表2阿霉素累积剂量与心衰发生的关系阿霉素累积剂量心衰发生率(%)400 mg/m 3 5550 mg/m27 26700 mg/m218 48表3 蒽环类药物剂量换算表蒽环类药物转换系数5%发生心脏毒性的蒽环累积剂量阿霉素 1 450 mg/m2表阿霉素0.5 900 mg/m2柔红霉素0.5 935 mg/m2去甲氧柔红霉素 2 225 mg/m2米托蒽醌 2.2 200 mg/m23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机理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现有的证据揭示与产生的自由基直接有关。
有别于其抗肿瘤活性的机制,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主要机制是铁介导的活性氧簇(ROS)的产生及促进心肌的氧化应激;蒽环类药物螯合铁离子后触发氧自由基,尤其是羟自由基的生成,导致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心肌线粒体DNA的损伤等。
其他机制包括药物毒性代谢产物的形成,抑制核苷酸及蛋白合成,血管活性胺的释放,降低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线粒体膜绑定的损害,肌酸激酶活性的聚集,诱导凋亡,干扰细胞内钙离子稳态以及呼吸链蛋白的改变,诱导一氧化氮合酶,提高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等。
还有研究表明蒽环类药物可以导致心肌细胞损伤,诱导心脏线粒体病以及慢性心肌病的线粒体DNA和呼吸链的损伤。
为何心脏比其他脏器或组织更容易遭受蒽环类药物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一般认为,相对于其他细胞,蒽环类药物具有亲心肌特性,更易在心肌细胞停留,而心脏组织缺少过氧化氢酶,抗氧化活性较弱。
另外,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也是产生ROS的根源;蒽环类药物对于心磷脂的亲和力较高,可进人线粒体,结合心磷脂从而抑制呼吸链,造成心脏损伤。
4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诊断概而言之,药物性心脏毒性指接受某些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药物对心肌和/或心电传导系统毒性作用引起的心脏病变,包括心律失常、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异常甚至心肌肥厚或心脏扩大等。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定义,指具有下面的一项或多项表现,但不包含化疗/靶向药物使用早期发生的亚临床的心血管损伤:(1)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心肌病,表现为整体功能降低或室间隔运动明显降低;(2) 充血性心衰(CHF)相关的症状;(3) CHF 相关的体征,如第3心音奔马律、心动过速,或两者都有;(4) LVEF较基线降低至少5%至绝对值<55%,伴随CHF的症状或体征;或LVEF降低至少10%至绝对值<55%,未伴有症状或体征。
常见的可引起心脏毒性的抗肿瘤药物有细胞毒化疗药物(蒽环类、紫杉类以及氟尿嘧啶类等)、分子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等。
联合化疗,或化疗加靶向治疗可以增强抗肿瘤疗效,但是往往也会加重心脏毒性。
药物性心脏毒性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为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电图异常、LVEF下降以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甚至导致致命性的心力衰竭,可以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通过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同位素扫描等检査进行诊断。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关于心脏状态的分类评估或不良事件评定标准(CTC AE 4.0)进行心脏毒性分级的评定(表4、表5)。
表4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过度的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即心功能代偿期。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亦称I度或轻度心衰。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的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亦称Ⅱ度或中度心衰。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充血性心衰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后加重,亦称Ⅲ度或重度心衰。
表5 心脏不良事件评定标准(NCI CTC AE 4.0)不良反应心脏/心血管病症1级2级3级4级5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症状,进展性绞痛;心脏酶类正常;血液动力学稳定有症状,不稳定绞痛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类异常;血液动力学稳定有症状,不稳定绞痛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类异常;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死亡心脏停搏阶段性心脏停搏;需要非紧急- -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死亡医学处理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无症状,无需介入治疗非紧急医学介入治疗有症状,药物不能完全控制,或需使用装置控制(如起搏器),或部分切除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死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非紧急医学介入治疗有症状,药物不能完全控制,或需使用装置控制(如起搏器)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死亡I度房室传导阻滞无症状,无需介入治疗阻滞非紧急医学介入治疗- - -心脏骤停- - - 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死亡胸痛(心源性) 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工具性ADL受影响静止时疼痛;自理ADL受影响- -传导紊乱轻度症状;无需介入治疗中度症状严重症状;需要介入治疗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死亡缩窄性心包炎- -有症状心衰,或其他心脏病症状,对治疗有反应难治疗的心衰或其他难以控制的心脏病症状死亡心力衰竭无症状,实验室(如B型钠尿肽)或心脏影像学检查异常轻度至中度活动或劳累时产生症状静止或最低程度活动或劳累时严重症状;需要介入治疗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如持续静脉治疗或机械血液动力学支持治疗)死亡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由于射血分数下降引发症状,对治疗有反应由射血分数下降导致的难治性或控制效果差的心力衰竭;需要左室辅助装置,注射血管加压药辅助或心脏移植治疗死亡莫氏Ⅰ/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无症状,无需介入治疗有症状,需要医学介入治疗有症状,药物不能完全控制,或需使用装置控制(如起搏器)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死亡心肌梗死- 无症状,心脏酶系最低程度异常,无局部缺血性ECG改变的证据严重症状;心脏酶系异常;血液动力学稳定;ECG改变与梗死形成一致危及生命的后果;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死亡心肌炎无症状,实验室(如B型钠尿肽)或心脏影像学检查异常轻度至中度活动或劳累时产生症状静止或微量活动或劳累时严重症状;需要介入治疗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如持续静脉治疗或机械血液动力学支持治疗)死亡心悸轻度症状;无需介入需要介入治疗- - -心包积液无症状,ECG或体检(摩擦音)时发现心包炎有症状性心包炎(如胸痛)心包炎伴生理改变(如心包缩窄)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死亡限制型心肌病- -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脏病症,对治疗有反应难治性心力衰竭,或其他控制效果差的心脏病症死亡右心室机能障碍无症状,实验室(如B型钠尿肽)或心脏影像学检查异常轻度或中度活动或劳累时产生症状严重症状,伴随低氧血症、右心哀竭;需要输氧治疗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如心室辅助装置);需要心脏移植手术死亡室性心律失常无症状,无需介入治疗需要非紧急介入治疗需要医学治疗危及生命的后果;血液动力学危害;需要紧急介入治疗死亡高血压高血压前期(收缩压为120~139 mmHg或舒张压为80~89mmHg)一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40~159mmHg或舒张压为90~99mmHg);需要医学介入;复发或持续(≥24小时);症状加重通过舒张压加大超过20mmHg或之前血压正常但现在大二级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l00mmHg);需要医学介入;需要多于一个药的治疗或比之前更强烈的疗法。
儿科病人:与成危及生命的后果(如恶性高血压,暂时或持续的神经功能缺失,高血压危象);需要紧急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