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概述
西北风
阿留申 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这些气压中心对风向有何影响? 读图思考:
1月份 西北风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1月份
东北风
亚速尔 高压
亚洲 低压
东南风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读图思考: 这些气压中心对风向有何影响?
7月份 东南风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7月份
西南风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冰岛
一月
பைடு நூலகம்阿留申
低压
大 西 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亚洲高压
低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副 热 亚洲低压 带 高 气 压 带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七月 高压
30°N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占优)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季风环流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海陆分布
2、季风环流
项目 陆地 (热容小) 海洋 (热容大) 气温
7月 1月 (夏季代表) (冬季代表)
高(升温快)低(降温快)
低 高
气压 气温
气压
低(升温慢)高(降温慢) 高 低
冰岛 低压 亚洲 高压
南亚季风的形成 60º 30º 0º 30º 60º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7月份
60º
30º 0º 30º 60º
季风形成的原因及气候特点
季风形成的原因及气候特点
季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海洋和大陆的比热不同。
在夏季中,由于大陆比热小,日晒后大陆温度容易升高,因而气温比海洋上高,温度高空气密度小,于是陆地上形成低气压。
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分布的差异,以及行星风带的季节性转换;对于有些地区而言,地形作用的因素也会对季风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夏季,由于大陆上的土壤比热容较低,而海洋中的水比热容较高,因此,同时受到太阳的炙烤,陆地上迅速增温,并加热低层大气,使之密度降低,气压也随之降低,而海洋上增温则非常缓慢,海表附近空气温度较低,气压较高,就像是水从高处向下流,
空气也会从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这样气流就由海洋吹向大陆,空气潮湿温和;冬季则相反,大陆上的空气降温快,气压高,而海洋上则降温慢,气压低,气流由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寒冷而干燥。
1、东亚季风区
东亚季风系统的主要成员有低层的季风槽,即热带辐合带、锋面、低空西南风和东南风急流也包括低层越赤道气流一西南季风以及澳大利亚冷高压,中层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层则有南亚高压——青藏高压等。
2、南亚季风区
南亚印度季风是全球最强的季风系统,位于南半球的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马斯克林高压随季节变化向北移近赤道,其低层气流以逆时针方向流出,与南印度洋东南信风汇合后穿越赤道,形成越赤道气流,该越赤道气流受到东非地形的影响。
3、其他季风区
澳大利亚也属于季风区,并与亚洲季风是一个整体,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季风弱、夏季季风强.非洲东岸属于印度季风范畴,10~5月为东北季风,7~8月转为西南季风,西非地区也表现为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的交替,夏季四个月为西南季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亚洲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大陆,其中季风气候是其主要气候类型之一。
季风气候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导致季节性风向变化,进而引起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发生明显变化的气候类型。
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季风风向的变化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之一是风向的明显变化。
夏季,亚洲大陆上的地表温度升高,形成了低压区,而海洋上的温度相对较低,形成了高压区。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季风风向的变化。
夏季,亚洲大陆上的季风风向为南风,从海洋吹向内陆;而冬季,季风风向则变为北风,从内陆吹向海洋。
这种风向的变化对亚洲地区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夏季降水丰富亚洲季风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夏季降水丰富。
夏季,亚洲大陆上的地表温度升高,形成了低压区,而海洋上的温度相对较低,形成了高压区。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湿空气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了季风降水。
亚洲季风气候区的夏季降水量往往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3. 冬季干燥寒冷与夏季相比,亚洲季风气候的冬季则相对干燥寒冷。
冬季,亚洲大陆上的地表温度较低,形成了高压区,而海洋上的温度相对较高,形成了低压区。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干燥的内陆空气从内陆吹向海洋,形成了冬季的干燥气候。
亚洲季风气候区的冬季降水量较少,气温较低,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 季风气候的分布亚洲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和东亚地区。
东南亚地区的季风气候受到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丰富,冬季相对干燥。
南亚地区的季风气候受到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丰富,冬季相对干燥。
东亚地区的季风气候受到太平洋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丰富,冬季相对干燥。
总结起来,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主要包括风向的变化、夏季降水丰富、冬季干燥寒冷以及分布的特点。
这些特征对亚洲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这一地区的气候环境。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显著。
所以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
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特别提示:(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美国东南部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季风气候?(2)我国古代下南洋为了利于盛行风行船,最好选择哪个季节出发?(3)季风气候给我国农业带来哪些好处?提示(1)美国东南部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之间,大陆、大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所以季风特征不明显。
(2)冬季。
(3)夏季是我国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即“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巧思归纳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分析•我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所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都有很大影响。
形成我国季风环流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海陆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以及地形特征等综合形成的。
•海陆分布对我国季风的作用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得多,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气压高于海洋,气压梯度力自大陆指向海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则相反,陆地很快变暖,海洋相对较冷,气压陆地低于海洋,气压梯度力由海洋指向大陆,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题目分值得分何谓季风?试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与特点(8分)何谓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
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
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
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
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
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显著。
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有明显的季风区,只出现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
冬季,大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大陆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
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
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
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
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② 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D C
BA
B C
B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B 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带
带与副极地
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的
A 形成有何不
东南信风带
同?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 带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有
C
极地东风带
何差异?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北半球规律: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就全球而言:大致是1月南移, 7月北移
小结
三圈环流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
小结
北 半
1.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球
气压带风带
气 压
成因 的季节移动
中
海陆热力
心 2. 季风
性质差异
环流
分布及特点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思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亚 热
北纬 候 30°
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 暖少雨 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冬季,风从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北季风,风从高纬大陆吹向低纬海洋,性质是寒冷干燥。
夏季,风从夏威夷高压吹向亚洲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东南风,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高纬陆地,性质是温暧湿润)。
(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冬季,风从亚洲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东北信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
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往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和亚洲低压强烈吸引东南信风,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高纬陆地,性质是温暧湿润)。
(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主要有?冬季,陆地更冷(陆地比热小,温差大),形成冷高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是亚洲高压,其中心位于副极地地区的蒙古—西伯利亚(纬度高,气温低,进而气压更高),又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而本来应该在副极地地区存在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高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了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夏季,陆地更热(陆地比热小,温差大),形成热低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是亚洲低压,其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的印度半岛西北部(纬度低,气温高,进而气压更低),又称为印度高压。
而本来应该在副热带地区存在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以上是书本上要求的6个主要气压团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变化有一定影响的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高、低气压系统。
常出现在一定地区,其位置、强度和范围随季节更换而异。
北半球永久性的低压中心有阿留申群岛和冰岛;永久性的高压中心有亚速尔,太平洋和格陵兰。
半永久性活动中心,陆地上,冬季强烈冷却降温而成为冷源,空气冷缩下沉则形成高压;夏季强烈增温而成为热源,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则形成低压。
高中地理-东亚和南亚季风-国赛一等奖
微课题:东亚和南亚季风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性质,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对比分析冬夏季气压分布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对东亚、南亚季风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讨论东亚和南亚季风,体会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形成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图对比分析、探究教具准备:教材、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李娜的《黄土高坡》导入我国的季风。
歌中唱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实际就是我国的冬夏季风,那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展示学习目标。
先知识回顾,上节课学习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都快于海洋,陆地和海洋形成了不同高低气压,使原本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受地转偏向力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对当地气候影响很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大气环流的实际状况,学习北半球季风。
请同学们看书上和图活动题,这是简化了的世界地图,冬夏季在亚欧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请同学们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把陆地上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画出来,思考讨论在大陆冬夏季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并简述其理由。
大家都知道大陆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冬季大陆较海洋为冷源,空气冷却而下沉,大陆会形成冷高压;夏季,大陆较海洋为热源,空气膨胀而上升,在大陆会形成热低压。
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几条等压线,可以发现气压带不再呈带状分布,而被分割成了一个一个的气压中心。
由上述可以得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分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教师:由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和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
60º 30º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0º
30º 60º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7月份
60º 30º
西南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低气压
高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0º 30º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º
7月份
西南风
1月份
东北风
亚洲东部季风 (东亚)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东南 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 是……………………………( )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 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 答案:1.A
2.B
2、南亚季风
(3)该区主要农作物 小麦、棉花或玉米 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 种)
•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 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 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 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 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 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 跣足。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
0º
赤道低气压带
项目
7月 1月 (夏季代表) (冬季代表) 高(升温快)低(降温快) 低 高
气温 陆地 (热容量小) 气压 海洋 (热容量大) 气压 气温
低(升温慢)高(降温慢)
高
低
7月份
60º
低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30º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气压
赤道低气压带
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比较
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比较
题目:有关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比较,正确的是①南亚的冬季风比夏季风强②南亚的夏季风比冬季风强③东亚的夏季风比冬季风强④东亚的冬季风比夏季风强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如何解答?
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在成因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别。
同时风的强度也不同。
大家知道,我国的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可是南亚却是夏季的西南季风比冬季的东北季风强得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决定风力大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两地的气压差。
对于南亚,冬季高气压中心在什么地方?夏季低气压中心又在什么地方?它们对风力有什么影响呢?
冬季的高气压中心在大陆内部的蒙古、西伯利亚,距离南亚比较远,又受喜马拉雅山阻挡,所以风力较弱。
而夏季,低压中心就在印度北部,这个低气压中心强烈地吸引了西南季风。
同时,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也北移了。
这样,高气压中心与低气压中心距离缩短,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就更大了,因此南亚的西南季风的势力特别强盛。
即印度北部低压中心使西南季风势力加强。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亚洲季风气候是指在亚洲地区出现的季风现象所形成的气候类型。
亚洲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之一。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受到地形、大洋和大陆性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特征和规律。
下面将从季风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季风的定义季风是一种定期、周期性地改变风向的大尺度气候系统。
在亚洲地区,季风主要表现为冬季干燥、夏季湿润的气候现象。
冬季,季风来自大陆内部,干燥且寒冷;夏季,季风来自海洋,湿润且温暖。
季风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气候,也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二、季风的分类根据季风风向和季节性变化的不同,季风可分为冬季季风和夏季季风。
冬季季风是指冬季时,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的风,主要影响亚洲地区的东部和南部;夏季季风是指夏季时,风从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主要影响亚洲地区的西部和北部。
三、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1. 温度季节性明显:亚洲季风气候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潮湿,温差较大,季节性明显。
2. 降水分配不均:亚洲季风气候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量大,冬季降水量少,呈现明显的干湿季节性。
3. 风向季节性变化:亚洲季风气候地区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主要为干燥的偏东风,夏季主要为潮湿的偏西风。
4. 植被类型多样:亚洲季风气候地区植被类型多样,包括针叶林、落叶林、草原等,适应不同季风气候条件。
5. 影响农业生产:亚洲季风气候地区季风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夏季季风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而冬季季风则有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四、亚洲季风气候的影响1. 农业生产:亚洲季风气候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夏季季风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冬季季风有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2. 生态环境:亚洲季风气候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受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变化会影响植被的分布和生长,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居民生活:亚洲季风气候地区的居民生活也受季风的影响,他们会根据季风的变化调整生活方式,比如夏季多开窗通风,冬季多加衣物等。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东亚季风
§10.3 东亚季风与低频振荡
大气低频振荡的一般情况 低频振荡的传播
低频振荡与东亚季风的活动
一. 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
㈠海陆热力差异 ㈡太阳辐射的径向差异 ㈢青藏高原与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1.海陆热力差异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产生了经典的海陆季风,即冬季大陆为
冷源,海洋为热源,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为热源,海
洋为冷源,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海陆热机造成的风向变化反映 了季风的本质。若只考虑海陆热机是季风的唯一成因,则在所
㈢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进退
东亚副热带季风的进退主要是指副热带 季风北侧前沿的南北进退。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进退与东亚热带夏 季风进退有密切关系,但由于海上资料的缺 乏,目前尚没有关于热带夏季风进退的详细 研究。
§10.2 东亚季风的形成
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 亚洲季风区的热源(汇)分布 东亚季风的建立与维持机制 中国夏季风降水的水汽源地
沿海
进入
四.东亚季风与冬季风的交替 ㈠东亚冬夏季风的建立和撤退
一般所讲的冬夏季风的建立(撤退)都是 针对一个局部地区而言的。实际上,冬夏季风 都不是在一季风区的所有地方同时建立和撤退 的,而是一个不断推进和撤退的过程。因此, 对一季风区而言,所谓季风的建立与撤退包含 两个概念:
一是在季风区开始建立(撤退); 一是在整个季风区完全建立(撤退)。 对于整个季风区来说,冬(夏)季风的 开始建立也就是夏(冬)季风的开始撤 退,冬(夏)季风的完全建立也就是夏 (冬)季风的完全撤退。东亚季风比较 复杂,夏季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季风和 季风环流系统。
在表面均匀的地球上,行星风带基本上是纬向的,地表 太阳辐射地理分布的季节变化,引起行星风系的季节变化。
在两支行星风带交替的区域,行星环流发生季节转移,盛行
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
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主要包括它们的分布位置、成因、基本特征及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是历年高考试卷常涉及的重要内容,借此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分布位置:东亚季风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包括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南亚季风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附近。
2.成因区别: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季风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外,主要还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
3.风向及源地:东亚:冬季,偏北、西北风,亚欧大陆内部;夏季,偏南、东南风,太平洋。
南亚:冬季,东北风,亚欧大陆;夏季,西南风,印度洋。
4.联系北印度洋流向,以及季风气候区的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作物类型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冬夏季风向和特点?1、东亚季风冬季风盛行时,东亚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少雨;夏季风盛行时则为高温、湿润多雨。
2、南亚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冬干夏湿是南亚季风的主要气候特征。
(2)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扩展资料:一、东亚季风的成因亚洲与太平洋之间存在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高压与太平洋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力,并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反气旋,其中的偏北风南下影响亚洲东部大面积地区,这就是东亚的冬季风。
夏季在印度一带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带断裂、保留的海洋上,北太平洋上存在一个高压中心,北太平洋高压中偏南气流影响东亚地区,这就是东亚地区的夏季风。
二、季风形成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的风系。
随着风向的季节变化,天气和气候也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南亚季风气候图
南亚季风气候图1、东亚南亚季风图及原因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东亚季风的形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南亚季风的形成: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吹东北风是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季吹西南风,是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变成西南季风,也就是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造成的。
2、读《南亚季风风向》图,回答 ( 1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东北;旱西南;雨;(2)水旱灾害;夏季ACF BDE;(3)二3、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温,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极其丰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齐)。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根据季风的进退,南亚地区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
11~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
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印度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
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
特征:1、以三种热带气候类型为主: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岛的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
印度半岛、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是热带季风气候2、广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的成因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向北移动);印度北部低气压中心使西南季风势力加强。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一年分凉、热、雨三季。
干季:凉季: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晴朗、干燥、凉爽;热季:每年3-5月,盛行东北季风,晴朗、干燥、炎热;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高温、湿、降水丰沛。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难点11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图11—1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2.★★★★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B.日本一直是雨季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5.★★★★★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
(2)B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天气。
(3)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东亚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东亚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1、东亚气候类型及原因?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主要原因是靠近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内陆距离海洋远,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东亚有哪几种气候类型?成因分别是什么中国西北温带大陆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成因: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成因:海拔高东部季风区由南到北: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朝鲜半岛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日本38度以南为亚热带季风,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南部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3、贵州的气候类型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为:(1)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
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而其余少数地区计有省之南部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18~19℃,省之东部河谷低洼地带为16~18℃,海拔较高的省之西北部为10~14℃。
各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1月平均气温为4~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4.0~36.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6.0~-9.0℃之间,但其出现天数均很少,或仅在多年之中偶尔出现。
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天,春季次之,约102天,夏季较短,约82天,秋季最短,约76天。
(2)常年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
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100~1300mm之间,最多值接近1600mm,最少值约为850mm。
季风区的三种气候
季风区的三种气候1、我国有哪三种季风气候我国有三种季风气候,分别是:1.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在华东沿海地区;2.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在东北三省、华北沿海地区;3.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在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海南岛等地区。
我国三种季风气候带示意图:2、归纳中国三大季风气候区,分别包括哪些地形和省份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
位于欧亚大陆的温带东部,具体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季气温低于0度,夏季雨水最多。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四季分明,冬夏季风方向变化显著。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中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北纬10°至25°之间的大陆东岸。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零星分布于中国台湾南部、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气候特点 1、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地高气压带 90º
90º
极地东风带 极地气候(苔原和冰原气候)
70
70º
°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º
盛行西风带 温带海
洋性气 候 40º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 陆性气 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º
东北信风带
热带沙漠气候
55º 温带季 风气候
亚热带季 35º 风气候
25º
20º
热带季
热带草原气候
风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水田
一年两熟
水稻(粮食)、油菜、 茶叶、柑橘等
地中海气候
耕地
油橄榄、柑橘、葡萄等
温带季风、大陆 性气候
旱地
一年一熟 春小麦、冬小麦、玉米、 两年三熟、 杂粮、棉花、苹果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
草地
多汁牧草、羊毛等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二)
二、城市建设与气候资源:
1、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都有较好的光照条件, 街道应与子午线成___3_0_º~_6_0_º___夹角; 2、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 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工厂应布局在 __盛__行__风__向__的__下__风__向__,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季风气候区,工 厂应布局在__与__盛__行__风__向__垂__直__的__郊__外_,在盛行玫瑰风向的地 区,工厂应布局在当地最_小__风频的风向的_上__风__向__。
海洋 性气
候
较小
8月(N) 2月(N) 2月(S) 8月(S)
多
分配均匀
地形雨示意图
背
风
坡
迎风坡
雨
地形雨
影
区
受洋流影响的气候实例
❖ 暖流影响实例
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
巴西东部沿海热带雨林气 候;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气候湿 润;
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温带海 洋性气候;
马达加斯加到东部热带雨 林气候等。
❖ 寒流影响实例
天气和气候有关知识在 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大气环境问题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一)
一、农业与气候资源:
不同的气候类型,农业用地类型、耕作制度、农作物品种不同;
气候类型
农业用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农产品
热带雨林、草原、 季风气候
耕地
粮食作物:水稻、玉米
一年二熟 经济作物:橡胶、油棕、 和三熟 蕉麻、黄麻、甘蔗、咖 啡、可可、剑麻等
第六讲、天气和气候
内容提纲
❖ 知识梳理 ❖ 解题技巧 ❖ 典型例题
单一气团天气晴朗稳定 气团与天气
气团系统
不同性质气团交界地带天气多变
冬季:极地大陆气团
影响我国的气团
常 见 的
锋面与天气
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和赤道气 团
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受气团影响
天 锋面系统
锋面过境时出现阴雨、风雪等天气
气 系
我国常见的锋面系统
我国受气旋和反气旋影响 的典型天气
受气旋影响的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 区(广东、海南、广西、福 建、台湾、浙江等)的台风 天气
受反气旋影响的天气:
7月,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 气; 秋季,我国北方的“秋高气 爽”天气。
不同环流控制下的天气
气压带、风带 名称
成因
特征
气流运动方 对气候的影响
向
10º
10º
赤道低气压带 0º
热带雨林气候
0º
冬季风 夏季风
影响我国的锋面系统
❖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受冷 锋影响;
❖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 春江淮流域初夏(6月)的 梅雨季节是受江淮准静止 锋影响形成的;
❖ 云贵高原冬季天气受昆明 准静止锋影响:昆明位于 暖空气一侧,天气温暖; 贵阳位于锋面控制地区, 阴雨连绵。
统
多阴雨天气
低压(气
旋)系统 锋面常与地面气旋联系在一起,
(低压)气
叫锋面气旋
旋和(高压) 高压(反气旋)系统:多晴朗天气
反气旋系统
我国常见的气旋、反气旋系统
太阳辐射——气候 形成最基本因素
气
全球气温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通过影响大气环流间接影响各地降 水
三圈环流
候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不同的环流产生不同的气 候类型(降水和热量组合)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 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对气 候的 影响
加剧我国北 方的寒冷
给我国东部带来 因地形阻挡, 带来丰沛的降
将丰沛的降水 影响较小
水
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大陆 性气
候
气温
降水
日较差和 年较差
最热 月
最冷 月
年降水量
季节分配
较大 7月(N) 1月(N)
少
1月(S) 7月(S)
不均,夏 季较多
秘鲁沿岸气候干旱;
东亚北部冬季气候严寒, 海水结冰;
东澳大利亚沿海气候干 旱等;
解题技巧
地面天气图的判读:
一、熟记各种天气符号,认识地面天气图; 二、熟记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判断季节、当时当地的天气 特征;
气候类型及其有关问题的解法:
一、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时间和气温判断所在的热量带; 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判断气候类型名称; 三、熟记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据此解决有 关问题;
(性质)
极地高压带 热力 冷高压 下沉辐散 寒冷干燥
极地东风带 三合力 寒冷干燥 NE(N)SE(S) 寒冷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动力 冷低压 辐合上升 温和湿润
盛行西风带 三合力 温和湿润 SW(N)NW(S) 温和湿润 副热带高压带 动力 热高压 下沉辐散 干燥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三合力 温暖干燥 NE(N)SE(S) 干燥 热力 热低压 辐合上升 温暖湿润
形
海陆分布: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
成
下垫面
因 状况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地形起伏
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形成雨影区 地表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新雪
最大,水体最小
子
暖流流经地区,增温增湿;
附近流经的洋流
寒流流经地区,降温减湿;
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
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影响气候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返回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
问题1:本地有哪些气象灾害?发生在什么时间?怎样形成 的?有什么危害? 台风:每年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台 湾、福建、广西、浙江等省份受到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 带气旋的影响,产生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性 天气,使地面建筑物、通信设施、农田、城镇遭到严重 损失。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同左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源地
蒙古、西伯 利亚
副热带太平洋
蒙古、西伯 赤道印度洋洋
利亚
面
风向 西北季风
东南季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分布 地区
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 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东南侧
地区、日本、朝鲜半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