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三章社会认知资料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3-社会认知1-社会知觉(可编辑)

[社会心理学]3-社会认知1-社会知觉(可编辑)

第3章社会认知1社会知觉 2009 2- 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从一个生物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及其在这一与他人及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有关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个人生过程中通过学习社会文化而使自己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格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及相应的社会行为方式的过程孔子《论语》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志于学问三十而立 [懂礼仪]说话做事有把握四十而不惑 [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而知天命得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能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说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论语》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为立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译文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作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语没有可能认识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第3章社会认知1 社会知觉 1节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概述 2节印象形成过程 3节社会知觉偏差第 1 节社会认知概述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含义社会知觉的类别认知心理学的含义社会认知的含义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的关系 11 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含义哲学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信息加工知觉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完整映象的过程作用于人的信息有两大类因此知觉也有两大类非社会性信息物知觉社会性信息人知觉非社会性信息指自然界中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方面现象的信息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通常被称为物知觉objective perception或一般知觉general perception 金P103一般知觉普通心理学主要讨论人对物的各种物理和时间空间运动等方面的知觉即如何获得关于知觉对象的整体印象以及在知觉过程中的对象与背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知觉恒常性等问题社会性信息指由人的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这里包括担任社会角色并具有人性的人人际关系和群体以及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事件等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就叫作人知觉person perception 或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社会知觉的类别黄 1 人知觉如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即形成印象的知觉impression formation 人性知觉自我知觉等 2 角色知觉role perception如对某人从事何种职业的知觉等 3 人际关系的知觉interpersonal relative perception 4 社会因果关系知觉social perception of causation如对行为成败原因的知觉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等 5 群体知觉group perception如对群体特点与性质的知觉群体归属知觉领导关系与领导方式的知觉群体气氛的知觉等两种知觉的区别金103 F海德在其《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人知觉和对物知觉的3个差别①人能体验其内部生活而物不能②物不被认为是其自身活动的原因而人则往往被认为是第一原因③人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知觉者而物则不能台湾学者张春兴教授认为还存在以下区别物的特征静态者居多人的特征是变动不居的同类物之间个别差异小人与人之间则个体差异很大认知心理学的含义 Neissers definition1967Cognitive psychology refers to all processes by which the 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 reduced简约 elaborated 精细加工 stored recovered and used Eyssenck2005研究包括注意知觉学习记忆语言情绪概念形成和思维在内的错综复杂的现象 Sternberg2003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如何觉知学习记忆和思考问题的科学认知心理学的实质与核心王甦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社会认知的含义social cognition 金103社会认知研究包括关于特定社会性对象的全部认识过程知觉社会推理对他人对自身 13所院校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Aronson2005人们如何思考自身和社会性世界或更准确地说人们如何选择识记和使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 Baron2000人们解释分析记忆及使用社会环境信息的方式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金103 13所院校由于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认知的研究着眼于对人及人关系的知觉感受因而不少社会心理学文献称之为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社会知觉是指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性印象其中主要是指人知觉person perception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对群体所建立的最初印象或概念这种印象通常是关于对象的外表特征的认知社会知觉更关注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信息提取的倾向和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社会知觉的准确性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金103 虽然许多社会心理学家主张社会知觉与社会认识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本书中社会认知是社会知觉的上位概念社会认知要比社会知觉复杂得多在过程上社会知觉只是社会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结果上社会知觉只是社会认知的一个部分社会认知不仅包括对有关对象的外表特征的知觉还涉及对有关对象的记忆推理判断解释等复杂环节看别人怎样做人 2 第一印象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1 印象及其定向作用 22 社会知觉的对象性自然-社会-心理显著性 23 社会知觉的整体性印象整合 24 社会知觉的理解性中心品质研究 25 社会知觉的恒常性刻板印象 2·6 对他人情绪的知觉108 2·7 对他人个性的知觉内隐人格理论 116 21 第一印象的含义印象impression是指人在最初遇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以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关于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这种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就是印象形成时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是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特性1 知觉的对象性知觉的对象性是指我们的感觉系统为我们提供的是光色声嗅味和触等各种信息但我们知觉到的却是一个统一体或完整具体的对象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相比较它形象清楚好象突出在背景的前面而背景则好象退到它的后面变得模糊不清知觉的对象性在社会知觉中的表现金105 知觉对象性在社会知觉中的表现 1 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2 社会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3 心理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知觉者关心的社会事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而其他事件则成为知觉该对象的背景例如妈妈们在幼儿园门前接孩子回家时每位母亲通常只关心自己的孩子因此自己的孩子最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别的孩子只是成为知觉该对象的背景特性1 显著性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的注意通常会转向那些在知觉领域中突出的方面主题而非背景或场景设置这叫做主题背景原则the figure-ground principle 在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显著的线索被应用得最多 Gestalt的客体知觉规律可回答什么线索会比其他线索更显著的问题显著性提高了印象的整体性特性2 知觉的整体性的含义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格式塔心理学家曾对知觉的整体性作过许多研究结果认为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主要有接近因素相似因素完整倾向因素好图形因素好的连续因素和共同命运因素等信息整合的含义当人们与他人相互接触时会接收到对方有关外貌和内在各种人格特征的信息并经过心理加工把这些信息整合成一个有关对方统一印象的过程叫信息整合实例印象形成往往是多种信息联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人们如何整合这多种信息信息整合理论的两位代表人物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N H Anderson19591965主张平均法 MFishbein1964主张加法法实例现在让你与两个人接触后要求你从一个从-5到5的量尺上对他们的各种品质进行评价甲在机智学术渊博沉着自信等品质上的得分分别是4423 乙在上述四种品质上的得分与甲一样但你还认为乙还有坦率和不讲究衣着的特点你对这两个特点的评价分别是3和-2 你认为你对他们两人最后形成的印象哪个人的会更好些你是根据什么来形成这个最后的印象的评估第一印象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评估evaluation 即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人 Osgood 等1957的经典实验 Osgood 1957对好恶评价特征的研究研究目的证明评价维度可以将许多信息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研究方法使用一种叫做语义差异的测量程序研究过程和材料让被试选择一些描述特征的配对词如愉快一悲伤好一坏强一弱冷一暖去形容一些人或物研究结果这一研究结果得到后人的支持罗森伯格等S.Rosenberg等1968发现人们往往根据社会的和智慧的品质去评价他人但最初人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依据喜欢不喜欢这评价维度研究结果发现人们根据三个基本的维度进行评估即评价evaluation如好坏力度potency如强弱和活动向度activity如主动被动其中评价维度在印象形成中最为重要一旦人们对他人或物的判断在这个维度上确定了其它两个维度作用就不太大子 Osgood 随后所设计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这三个基本维度在许多不同文化环境下的认知都是显著的 Rosenberg等人的研究结果 com 3·2·5平均化原则 P69 com1 要解决的问题 com2 信息整合的法则加法法则平均法则例一例二 com3 Anderson 的加权平均法则和信息整合法则 com1 要解决的问题 P69 我们的大多数印象都不是绝对正性或者绝对负性的而是程度和内容不同的印象的混合我们如何把关于一个人的分离的印象碎片合成一个简单的整体印象呢加法法additive principle 加法法认为印象形成是各项信息相加的结果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公式说明印象形成是各项信息重要性之和平均法Averaging principle 平均法认为印象形成是各项信息的平均值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公式表明印象形成是各项信息重要性的平均例一 P70 假设苏珊刚刚见到了她的肓约对象乔治她很快认为他是一个风趣聪明有礼貌的人不过个子不高而且穿着不雅她从这些特质的。

社会心理学—3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3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3
认知心理学 p286
定义: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
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
提取
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
储存
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
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
编码
组合,从而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
物理世界 (客观事物)
社会世界/精神世界 (社会性事物)
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出, 是对他人印象形成施加影响。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30
印象管理的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印象管理
• 促进社会交往 –当获得礼物时应该表示喜欢
• 获取物质或社会奖赏 –策略性的自我展示
(Strategic self-presentation, Jones, 1990)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22
品牌的晕轮效应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23
印象形成的效应3: 刻板效应/刻板印象
(social stereotypical impression)
闭上你的双眼,想象下列这些人物的长相与性别?
大学啦啦队长,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个公司总裁
定义: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 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
软弱的。
¦ 逻辑性强 抱负宏大
¦ 欣赏艺术和文学 ¦
¦ 无依赖感 不因相貌而自负 ¦ 善于表达脉脉温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心理学课件第三章社会认知:我们怎么看社会

社会心理学课件第三章社会认知:我们怎么看社会
❖ 实用:求职时要根据应聘职位写个人简历 缺点:忽视其他重要信息,犯基率谬误 ➢ 基率指某种行为或特征的普遍性。
➢ 当我们没有考虑基率而仅仅运用代表性启发式得 出结论时,我们就犯了基率谬误。
➢ 警惕以貌取人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 就是伙夫
③ 锚定和调整启发式:
❖ 处理不确定事件时,使用已知的事物为起始点进 行判断的倾向性。
女神
女汉 子
成功 者
失败 者
❖ 本能的反对挑刺 ❖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想用武力解决 ❖ 对所有事情都直来直去 ❖ 陌生人崇拜症 ❖ 一件事自豪一辈子,炫耀一辈子 ❖ 总是担心别人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不停重复解
释 ❖ 对周围所有事情都大加评论并企图盖棺定论 ❖ 热衷打听、听信、传播小道消息 ❖ 摁住一个错误犯一辈子,总是在同一块石头上绊
自动加工的常用策略
❖ 心理捷径有哪些?
❖ 启发式:可以使人们减少心智努力并且让人们快速决策
或作出判断的简单法则。 ❖ 凶杀和癌症哪个更恐怖?
每十万人中有204.3人死于癌症, 6.1人死于凶杀
❖ 你比较怕坐飞机还是坐汽车?
一个人在车祸中死亡的概率大约是在飞机坠毁中死亡的1000倍。
① 便利性启发式:一种以回忆起某一事件的难易程度来评 估同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启发式。
会事件在发生前后以及因果关系上的普遍特征。
3、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① 图式能帮助记忆:当对过去的人或事物形成图式 化表征时,记忆效果最佳。 把知识点系统化
② 图式能帮助自动化推论
➢ 认知者无须任何有意识的努力就会自动产生一些与图式 相关的推论。如你遇到一个极其友好的人,你可能会自 动把与“友好”有关的其他特征赋予他,如热情、善良, 而你几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过程。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

附:图式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受:认知负荷影响,负荷大, 影响大。 缺点: 1、他们虽然会帮助我们加工信息,但他们常常是稳定不 变的,即使在面临不一致的信息时也是如此,结果会 扭曲我们对社会情景的理解(如:偏见) 2、图式有自我证实的作用,引起人们作出证实图式存在 的行为。Eg 银行倒闭,罗森塔尔效应
二、启发式和自动加工:在社会认知中我们如何减少努力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 通过两种主要方式,之一是对情绪激活事件的解释,之二, 对包含强烈情绪成分图式的激活。 • 调节情绪的认知技术: • 反实施思维—将消极结果堪称不可避免,减少痛苦; • 当痛苦时,有意识地选择去做一些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 让我们感觉好一些,尽管长期来看是有害的。(如吃容易 发胖的点心,或看电视来消磨时间)
• 启发式:以一种快速的看法不费力的方式作复杂的决定或进 行推论时应用的一些简单规则。 • 代表性:有相似作判断(文雅邻居—图书管理员) • ——忽略基本概率 • 可利用性:“能想起的就一定是重要的”---(害怕飞机而 不害怕汽车、评价员工) • ——过高估计有戏剧效果旦稀有事件出现的概率 • 启动:暴露于某些特定的刺激或事件而导致记忆或意识中 信息的可利用性提高。(医学学生综合症、恐怖电影看后难以入睡) • 自动加工:如何设法同时作两件事
• 传染定律:只要有接触两个个体的特性就会相互传递,即使后来 分开仍然起作用。 • 相似定律:两个事物之间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 • 思考发生定律:人们一般认为时间的思考会影响其发生率。
为什么努力不思考的想法有时却忍不住要想?
抑制思维:阻止某些想法进入意识的努力。 过程: 自动监视—搜寻想要进入意识的不受欢迎的思维(早期警告系统) 运作阶段— 有意识地努力思考其他事情分心(积极预防干预系 统) • 正常情况可以成功抑制不受欢迎信息,但,信息超载时,或人们 疲乏时,监视过程可以继续工作,但是运作过程则没有能力来阻 止了。 特性:对抗性高的人(当觉知到对他们个人自由有威胁时会出现较 大的负面反应的人)更容易出现抑制失败,报告他们无法抑制的 概率更高 • • • •

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

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

B 维纳的归因理论
1972年,Bernard Weiner在Heider的归因理论和 Atkinson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 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 影响。 Weiner认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 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 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就象平面坐标系 中的X轴与Y轴一样。
C 自尊
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 价的重要维度。在心理学家看来,拥有自尊 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Baumeister总结出了个体提高自尊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 生活,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 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 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 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个人图式(Person schemas):指我们对某一特 殊个体的认知结构,比如我们对毛泽东就有一个个 人图式,这个图式的内容包括:有勇气、自信、百 折不挠等。
B 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Self-schema):指人们对自己所 形成的认知结构,它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 系。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乐 于助人,这些都是你自我图式的内容。
3.社会认知
分类与图式
在认知他人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 立的个体,而总是立即并自动地将之归到某一类 当中,这个过程就是分类,它是自发的、立即的。
图式(Schema)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 知现象,它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 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A 个人图式
A 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
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 象被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 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 Osgood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价 他人的三个维度是: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_社会认知-新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_社会认知-新

代表性策略
• 王大明是一个36岁的又高又瘦的男子,体 格并不健壮,根据他的邻居的描述,他是 聪明、有些害羞,乐于助人,爱整洁、做 事情有秩序,有条理。请问,你认为王大 明是一个销售人员还是一个图书管理员?
代表性策略
• 使用上的误区:
– 经常将一些看起来似乎有关联而实际上没有关 联的信息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叫做错误关联 ; – 使用代表性策略的时候,还会忽略一些重要信 息。
所增加的信息有时是不确切的,但有时这 种添加又是十分必要的。

图式的优点
图式的其他优点
3. 加快信息处理 4. 有助于自动推理 5. 有助于解释 6. 提供预期 7. 蕴含感情
图式的缺点
• 依据图式来对信息进行的补充未必符合真实 情况;
• 即使是图式不符合我们当前的情况,我们照 样依靠它做出判断; • 图式一旦形成,我们总是不愿意去修改它。
– 有意识的、有意图的、自发的以及需要努力的思维。
控制性思维与自动化思维的区别:
控制性思维需要努力,也就是需要心理能量。同时,它 还需要动机。
两种思维使用的情境不同:
代价,准确性要求、动机水平、心理能量。
控制性思维
进行控制性思维的目的就是为自动化思维 提供制衡 。
控制性思维举例:反事实推理
1. 反事实推理(counterfactual thinking):
– 在心理上改变过去的某些环节,以便想象事 情可能有所不同。 当事件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或是遭遇了不 好的结果时,产生反事实推理。
2. 反事实推理的前提:

控制性思维举例:反事实推理
3. 反事实推理的作用:
– 在一些情况下,反事实推理会让人们的感受 得以改善;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_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_社会认知

8
第三章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社会对象包括 个人、社会群体与大型的社会组织。 (J.S.Bruner) 社会认知是人们关于自我和他人的思维、情感 动机和行为的认知加工(David Shaffer) 社会认知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方富熹)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 、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12
第三章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
内容提要
1 2 3 4 5
社会认知概述 社会认知的途径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印象形成 偏差与偏见
13
第三章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
面孔
面部表情——笑是通用的? 表情是反映他人心理状态 的客观指标。 埃克曼(1937)跨国家实 验
• 人类面部表情的共同性特 征
• 它最初是为了适应机体生存而产生的,以后逐渐变 成为一种先天的、固定的行为模式 • 当信息还不能通过语言来传递的时候,表情可以起 到传递的作用
进化解释的局限性
16
第三章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
面孔
目光——来源于捕食者? 目光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可以视为判断人的 情绪、动机、善恶等的线索之一; 目光接触可以表示人们各种心情状态,如关 心、恐惧、爱情等; 目光接触还可以用来吓唬人。
18
第三章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
体态
身体姿势表达着各种信息 许多姿势都有明确的情绪含义
• 如点头往往表示赞同、许可,摇头往往表示否定、 反对
有一些姿势是了解他人感情的真实线索
• 当有人说谎时,他可能不住地眨眼或做出其他动作
身体语言只能作为判断他人情绪、动机的线索 之一,而不能作为惟一的根据。 文字意义 7%

《社会心理学(第3版)》课件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

《社会心理学(第3版)》课件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
Sigmund Freud Museum 维也纳 弗洛伊德在此生活工作47 年之久,目前是欧洲最大 的精神分析图书馆。
S.Freud的两部人格理论(潜意识和 前意识系统)和三部人格理论(自 我-本我-超我)
Id: pleasure principle Ego: reality principle Superego: ego-ideal
第三节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的理论渊源 社会认知的一致性理论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社会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观点 社会认知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节 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是美国社会学领域中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理 论成就,其思想背景是美国20世纪初的实用主义哲学 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符号互动论扎根于经验世界,在互动过程中探究自我、 情境、社会与意义等范畴的真实内涵,它强调行动者 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力与创造力,以及人际互动所产生 的复杂交错和多重意义的沟通网络。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论关注人们在互动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和获得的酬 赏。在交换论的视野中,无论这种过程是有形的还是无形 的,也无论其报酬或代价的大小如何,都可将人际间的社 会互动或社会交往视为一种至少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交 换活动。
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欧洲社会心理学的重建
社会认同 社会表征 话语分析
彼得·布劳(Peter Michael Blau)
交换论者霍曼斯和布劳认为,人们的社会互动就 是一种交换关系。
霍曼斯将交换解释为如下命题:成功命题;理性 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 侵犯、赞同命题。
霍曼斯( Homans George Casper)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1.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知觉、记忆和推断等。

人们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评估他们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估。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和比较中获得的。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态度、意图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3.非语言沟通:人们不仅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还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

非语言沟通可以传达情绪、意图和关系等。

4.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他人对个体的影响。

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影响力等。

人们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

5.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交互。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际关系中的友谊、亲密关系、群体性行为等。

人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他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6.担当责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的担当责任的心理过程。

担当责任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承担起责任。

担当责任感可以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8.偏见和歧视: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特定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偏见是基于一些群体特征或负面经验的负向评价。

歧视是根据一些群体特征对其进行不公平对待。

9.领导和权威:社会心理学探究了领导和权威对人们的影响。

领导和权威可以影响群体中的行为和决策,并塑造群体文化和价值观。

10.团队合作: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团队中的行为和决策。

团队合作需要个体间的合作和协调,涉及到领导、沟通、冲突解决和团队效能等因素。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要点,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并揭示了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和适应社会。

这门学科对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有着重要的贡献。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的感知、认知、理解和解释。

社会认知在人们的社会交往和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一、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常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意愿,因此对自我概念的认知和建立是必要的。

社会心理学认为,自我概念由自我知觉、自我评价和自我印象组成。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特征和行为的感知。

例如,我有一个高鼻梁,我能够感知出来这一特征。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性格的评价,这些评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还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自我印象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特征和行为对自己的总体评价,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稳定的自我概念。

二、他人概念他人概念指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了解。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需要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以便更好地与他们交往。

社会心理学认为,他人概念包括对他人的态度、印象和情感。

态度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好恶、赞成和反对等方面的评价。

例如,某人可能会觉得某个人非常令人讨厌,或者非常慷慨大方。

印象是指个体对他人总体特征的认知和理解,这些特征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主观上对他人的感受。

例如,某个人可能会觉得某个人非常有礼貌、温和、好相处,但这些特征并不一定是被其他人所认可的。

情感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体验,这包括爱、恨、喜、悲等情感。

三、群体概念群体概念指个体对群体的认知和了解。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群体的文化、习惯和信仰,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意图。

社会心理学认为,群体概念包括对群体的刻板印象、归属感和群体认同感。

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对某个群体的固定和片面的印象。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黑人是暴力和犯罪的代表,而亚洲人则是勤奋、善良和聪明的代表。

归属感是指个体对某个群体的归属意识和情感认同,这种认同常常是基于身份、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似性。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群体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群体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群体心理学》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人们对社会环境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它包括人们对自己、他人和周围事物的认知态度、价值观、信念和偏见等。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验都会对其认知进行影响。

如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身份容易被贬低,即使女性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表现得十分出色也许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

所以,社会认知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二、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

在一个群体中,个体的行为会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观点和行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例如,一个新员工加入了一个由老员工组成的小组,他本来是一个外向、开朗的人,但是在和老员工相处一段时间后,他的性格开始变得内向、沉默。

这是因为他感受到了老员工对他的期待和观念,为了融入群体,他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这个小组。

因此,社会影响是群体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三、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是研究群体在心理上产生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等的学科。

在人员众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往往会被群体所纳入,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群体。

群体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包括群体形成、群体互动、群体满意度和群体效率等方面。

如,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个体会为了求得工作上的成功而走向竞争。

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之后,个体会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竞争群体,群体内的成员会根据群体规则和行为影响逐渐发生改变。

在群体心理学中,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它对于解释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与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的学科,它主要涉及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群体心理学三个方面。

在解释和预测社会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方面,社会心理学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理论体系。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中个体及其互动关系,还可以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课件

3.2 对他人的知觉
❖ 《论语》:宰予昼寝。子曰: “朽木不可 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 是。”
3.2 对他人的知觉
❖ 含义: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了解,进而取得对他 人性格、动机、情感、意图等内部心理的推测和判 断的过程。
❖ 我们说乡下人士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 却用得很好。
❖ 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 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 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 土头土脑的乡下人:“土”字却用得很好 -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并受土地束缚;
第三章 社会认知
3.1 社会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社会知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知觉反 应,是人们对社会客体外在特征的整体性的主 体反应。
• 社会知觉的特点:主观性、整体性、选择性、 恒常性
❖ 社会知觉包括对自我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 和角色直觉
对于人来讲,再也没有比人更有趣的话 题了。而且,对于多数人来说,最有趣的人 正是他们自己。
❖ 习得性无助 知觉到缺乏控制 制的有害事件发生
无法控
3.1.2 自尊
❖ 含义: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可以 是积极的,也可以 是消极的,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满意的程度。
❖ 自尊量表
1 我觉得我有很多好的品质。 2 我觉得我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3 有时我觉得我一点都不好。 4 我觉得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相同。 5 总的来说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 6 总体来看,我对自己很满意。
❖ 戈夫曼:表演者的“个人门面(personal front)”,包 括“外表(appearance)”和“举止(manner)”—个体 如何通过包装自己的“个人门面”来向他人展示自 我。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三章 社会认知第一节 社会认知及其特征一、社会认知的含义: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将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识称为社会认知。

二、社会认知的途径1、人的面部表情2、人的言语活动3、人的体态表现4、人的行为方式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

一、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远比对物的知觉要复杂得多。

作为物的存在,其自身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相对地要稳定持久,易于从直观上去认识和把握。

但人的变化和发展不仅是复杂多样的,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单从直观的形式上是无从认识和的把握的。

对物的知觉主要是根据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来进行的,较少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对人的知觉则会受到对象所具有的各种社会特征和属性的影响。

在对人的知觉中,知觉者与被知觉者双方处于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中,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会影响被知觉者,被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也会影响知觉者。

R .H.沃尔夫对婴儿微笑的研究出生后三周的婴儿对人的说话声会作出微笑反应。

第四周前后见到人脸时也会作出微笑反应。

当婴儿出生后3-6个月时,就可观察到他对周围刺激物作出的分化反应。

此时当给婴儿看各种各样的戏剧表演用的脸谱时,婴儿即会作出微笑反应;而当给婴儿看其他非人的刺激物如奶瓶等时,婴儿则无微笑反应。

婴儿的这种对人的刺激物才有的微笑反应被称作“社会微笑”。

二、社会印象定义: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社会印象与社会知觉的区别A、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直观,它具有间接性。

B、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单一和零散,它具有综合性。

C、社会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发生改变,不易为理性所说服,它具有一定程度的固执性。

有必要指出的是,社会印象不单单指我们对认知对象──人的外表的记忆,其中也包括了对人的行为、人格乃至情绪特征的记忆。

三、社会判断社会判断的特点A、预见性特征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判断,可以预见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或社会行为在另一种场合出现的可能性和条件。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管理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含义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归因 四、社会认知的途径 五、社会认知的特征 六、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社会认知的含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 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意向行为 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 过程,是根据认知者 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 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 包括对知觉对象的感 知、印象、判断、推 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 心理活动。
判断1
Smith先生个子不高有些秃头戴一副眼睛,会开车, 诗也写得非常好,请问他是学者还是司机? 单身汉的要求
作用:一是每个群体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其成员总 有共同的特征,有正确的一面。 二是个人的特征常常与其所在的群体中其他成员大 不一样,发生基率谬误(即个体忽视事物发生的概 率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社会判断
1.含义
2.社会判断的途径:认知启发
八旬老翁摔倒无人敢扶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2009年09月24日07:48
重庆晚报
1.社会判断的含义
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 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评价是人们在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 的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 用等进行测定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总 体看法。 推论是在评价的前提下,运用概念系列进行 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
李本华和杨国枢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1969)
种类:国民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 象、职业刻板印象 形成途径:一是通过与某些人或群体频繁接触而达成的 认识,二是通过他人介绍、媒体传播等见解资料而获得。 作用:积极方面,刻板印象本身包含有一定的合理的真 实的成分,或多少反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因 而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 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便利。 消极方面,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 随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 隐没了个体所特有的东西,易犯过度概括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
视频
社会心理学
相关连接:
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有趣 的现象:“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可 信度越大。”脸离大脑中枢最近而最不诚实。 我们与别人相处,总是最注意他们脸;而且我 们也知道,别人也以相同方式注意我们。所以, 人们都在借一颦一笑撒谎。再往下看,手位于 人体的中间偏下,诚实度也算中庸,人们多少 利用它说过谎。可是脚远离大脑,绝大多数人 都顾不上这个部位,于是,它比脸、手诚实得 多。它构成了人们独特的心理泄露——脚语。
人的脚步尽管因地因事而异,但是每个人都有 自己固定的脚语。这样我们就能解释一种现象: 对于熟悉者,你不看其人,仅凭那或急或轻或 重或稳的脚步声,就能判断出个十之八九了。
社会心理学
2.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①对他人性格的真正了解有赖于长期的接触交往和共 同生活。
②人们倾向于在短暂接触的基础上对他人性格进行推 测和评价。
社会心理学
②在某些情况下,体态表情比面部表情更真实地显露 情绪
③体态表情的个体差异和文化特异性
社会心理学
体态表情(body expression)
疑惑
拒绝
社会心理学
羞怯
暴怒
社会心理学

欢迎
做作
社会心理学
言语表情的判断 ①言语表情的重要性不亚于面部表情和体
态表情 ②对言语表情的判断准确性与判断面部表
情同样高
社会心理学
就好像人体语言的所有其他信号一样,脚的习 惯动作也有着自己的语言,有许多描述脚语的 形容词。这些形容词描写脚步的轻、重、缓、 急、稳、沉、乱等,其实是描述人的内心或稳 定或失衡;或恬静或急躁;或安祥或失措的状 态。人的心情不同,走路的资势也就不同;人 的秉性各异,走起路来也有不同的风采。
社会心理学
1.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对他人情绪状态判断的重要依据是表情动作, 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等。 •表情的重要性 ①传递信息 ②协调人际交往 ③适应环境(达尔文)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体态表情的判断
①体态表情的重要性 传递情绪信息 放松、活跃气氛
脚语是一种节奏,是为情绪打拍子的,“暴跳 如雷”是快节奏和重节奏;“春风得意马蹄疾” 则是一种快旋律的轻节奏。
社会心理学
脚语除反映人的情绪外,还可以反映人的性格 品质。
如果一个端庄秀美的女子走起路来匆匆忙忙, 脚步重且乱,就可断定这位姑娘一定是个性格 开朗、心直口快、不留心眼的痛快人;反之看 上去五大三粗,走路却是小心翼翼的样子,这 样的人一定是外粗内细的精明人,他做事往往 以豪放的外表来掩盖严密的章法。
③性格判断中的“以貌取人”现象。
社会心理学
对人性格的知觉
情境测量 心理测量 社会调查 行为分析
社会心理学
实验资料:
给三组被试看同样内容的“罪犯”资料,看完 后 要求被试判断“罪犯”的罪行程度。 A组:附照片(漂亮照片) B组:附照片(丑陋照片) C组:无照片 结果:A组多判断为“无罪”,B组多判断为“有罪”, C组
社会心理学
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 归因
内隐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
知觉和社会知觉(认知)
知觉对象:一类是自然现象,比如日出日 落、天晴下雨、潮涨潮落、生老病死、春 夏秋冬;另一类是社会现象,比如美国人 喜欢玩篮球,巴西人喜欢玩足球;比如, 美国总统施政演说,比如某某同学的迟到 等。
后者的知觉是社会认知,即对社会现象的 知觉。
社会心理学
中国传统的知解人心的五种方法
观语言: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 观行为:欲知其人,观其所行 观相貌:吉人自有天相,一分貌,一分
才 类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省察己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社会心理学
四、知觉他人的过程
1、寻找意义 2、注重显著性信息 3、对信息进行类别化 4、运用图式
二、社会认知是社会行为的基础
我们将怎样与他人相处,将建立何种性质的人 际关系,将对他人的行为作出怎样的反应,取决于 我们对他人人格、态度、地位、身份等等方面的推 测和判断。同样的,要理解他人的社会行为,首先 须了解其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知觉的范围
对他人情绪与表情的认知 对他人性格特征的认知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自我认知(略)
(person perception),是个人对他人的 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和判 断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的过程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 的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 社会认知必须依赖认知者个人的思维 活动,包括信息加工、推理、分类与 归纳。
社会心理学
你看到了什么?
社会心理学
人的心理指向往往从脚语中泄露出来。若有人 一坐下来就跷起二郎脚,表明他怀有不服输的 对抗意识。若是女性大胆地跷起二郎脚,则表 示她们对自己的容貌有足够的信心,也表示了 她怀有想要显示自己的强烈欲望。
社会心理学
人在站立时,脚往往朝着主体心中惦念的或追 求的方向或事物。譬如,有三个男人站在一起, 表面看来他们在专心交淡,谁也没有理会站在 一旁的漂亮姑娘,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每 个人都有一个脚的方向对着她。也就是说,每 个人都在注意她。他们的专心致志只是一种假 面具,而真情被隐蔽着,但他们的脚语却把各 自的秘密泄露了。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
教学目的 了解社会认知的基本概念和认知的基本对 象; 掌握印象形成的因素和影响印象准确性 的因素;掌握归因的概念、维度和理论; 理解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1、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又称社会
知觉(social perception)、人际知觉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对人知觉
介于二者之间。
社会心理学
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①人际关系认知的内容 ②人际关系认知的重要性
使个人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更有效,更顺利 提高团体凝聚力和士气,促进工作效率
③研究人际关系认知的方法
关系分析法:10个陌生人短暂接触之后,接受问卷调查 这个小组里你最喜欢谁? 你认为小组里谁最喜欢你? 如果选小组长,你选谁? 你估计谁会当选?哪些人会选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