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1802陈莉 课程设计
机械课程设计插床
机械课程设计插床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插床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插床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理解插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正确操作插床,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能够分析插床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插床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插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插床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插床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1.1 插床的定义和作用1.2 插床的分类及特点1.3 插床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功能2.插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2.1 插床的工作原理2.2 插床的操作方法及步骤2.3 插床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插床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刀具的选择和使用3.2 工件的装夹和调整3.3 切削参数的设置和调整3.4 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插床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插床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的插床加工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教师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插床的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插床加工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机械制造工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一些与插床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18级主轴箱课程设计
18级主轴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主轴箱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能够描述其功能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主轴箱的装配与调整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并使用相关工具。
3. 让学生了解主轴箱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主轴箱三维模型的能力,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设计修改。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主轴箱的装配与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培养学生运用检测工具对主轴箱进行性能测试,并能够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专业,增强对制造过程的尊重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养成合作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自信心,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主轴箱设计与装配的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18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复杂机械结构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仍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主轴箱结构原理- 介绍主轴箱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轴、轴承、齿轮等组成部分。
- 讲解主轴箱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工作原理及其性能要求。
2. 主轴箱设计与绘图- 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导学生绘制主轴箱三维模型。
- 分析主轴箱设计要点,指导学生进行设计修改,提高设计能力。
3. 主轴箱装配与调整- 讲解主轴箱装配流程,包括工具选择、装配顺序及注意事项。
- 指导学生进行主轴箱的装配与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
机械1802沈思奇 物料控制系统
智能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物料控制系统的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械1802姓名:沈思奇学号:180101230指导老师:孙娟课程设计书扬州市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沈思奇2020年5月目录课程设计任务六物料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器材: ....................................................................................................✧课程设计要求: ....................................................................................................✧I/O对照分配表: ..................................................................................................✧操作步骤: ............................................................................................................✧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课程设计物料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目的:①掌握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原理②掌握创建S7-200 SMART 控制程序的步骤③熟悉S7-200 SMART 控制指令的使用方法④掌握物流输送设备的启停要领⑤了解气缸、电磁阀的工作原理⑥掌握手操盒的操作⑦通过实际控制系统的建立,掌握应用PLC技术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课程设计器材:①计算机②实验控制台③S7-200 smart PLC④手操盒⑤物料控制系统LED矩阵功能卡片程设计要求:➢物料控制的构造,如图7-1所示:图7-1 物料加工的构造➢控制要求:(一)这是一个常见的工业自动化物流的实例,它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几个概念:a.在需要进行分组操作时,首先需要将物料之间的距离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一段差速辊道,前面的辊道速度低,后面的辊道速度快,这样在经过这段输送线时,物料就自动被拉伸了距离。
zl-18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zl-18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zl-18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相关知识;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zl-18机械设计的相关标准、规范和工程实践经验;3. 帮助学生掌握zl-18机械设计中常用零部件的选型、计算和校核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zl-18机械设计图纸的绘制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zl-18机械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有效讨论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实践,勇于面对设计过程中的挑战;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行业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对专业知识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内容包括:1. zl-18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对应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
2. 机械设计标准与规范:介绍zl-18机械设计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工程实践经验,对应教材第四章。
3. 常用零部件选型与计算:分析并讲解常用零部件的选型、计算和校核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至第七章。
4. CAD软件应用:教授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zl-18机械设计图纸的绘制,对应教材第八章。
5.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zl-18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教材第九章。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研究作者:贾华坡付家林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02期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学生们在学习《机械设计》课程后需要进行的一项实践性环节。
以往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计主要是老师给学生下发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和相关的设计资料,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任务书里要求的相关设计内容,再由老师进行修改,评分。
但是,由于涉及到大量的计算,老师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一验证学生们计算和选取设计参数的正确性,而这也一直是困扰高校机械类教师的一个问题。
在本案例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机械传动系统的软件,该软件可实现机械设计参数的自动计算,同时可以实现设计过程中部分零件的自动绘图功能。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案例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主要是完成减速器的设计计算,常见的传动形式有带传动、圆柱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链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
在本案例中软件可以选取五种传动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作为一个机械传动系统来进行设计。
现就本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作简单的介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传统的计算过程可以参考《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本,这里就不再做详细的介绍,主要介绍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课程设计的操作过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软件,进入操作系统的主输入界面如图1所示。
(2)用户按照自己的设计要求将相关数据输入系统中,点击“继续”按钮,系统进入传动比分配界面,如图2所示。
(3)将计算数据输入系统界面对应项中,点击“设计开始”按钮,系统自动进入第一级减速传动的计算界面,如图3所示。
(4)选择载荷情况并点击“确认”按钮,系统自动进入选择带型、小带轮直径、中心距的界面,如图4所示。
图4:带型、小带轮直径和中心距设计界面(5)选择好带型后,输入小带轮直径和中心距的值,点击“确认”,系统自动进入V带计算的结果显示界面,如图5所示。
(6)点击“保存/打印結果”按钮,系统可以自动保存计算的结果,点击“生成带轮工作图”按钮,系统可以自动调用autoCAD软件,生成带轮的二维图,生成的带轮工作图如下图6所示。
18级主轴箱课程设计
18级主轴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主轴箱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了解主轴箱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 学生能掌握主轴箱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主轴箱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主轴箱的拆卸、组装及调试工作。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主轴箱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热爱,增强职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18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主轴箱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研究主轴箱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探讨主轴箱的工作原理及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2. 主轴箱的安装与调试- 学习主轴箱的安装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掌握主轴箱调试的方法、技巧及调试标准3. 主轴箱的维护与故障排除- 掌握主轴箱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 学习分析主轴箱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4. 主轴箱设计与绘图- 学习运用绘图软件(如AutoCAD)绘制主轴箱零件图和装配图- 掌握主轴箱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5. 实践操作- 完成主轴箱的拆卸、组装及调试实践操作-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并解决主轴箱相关问题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主轴箱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第2周:主轴箱的安装与调试第3周:主轴箱的维护与故障排除第4周:主轴箱设计与绘图第5周:实践操作(含总结汇报)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完全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课程导课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2.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汽车工程、制造工程等相关专业3. 学分:2学分4. 学时:32学时5.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工作条件及相关标准、规范,选用机构及零件类型的能力;(3)使学生能对机构的运动、零件工作能力进行简单的校核;(4)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用机构:介绍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2. 通用零件:讲解轴承、齿轮、链条、皮带等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
3. 机械制图及CAD:介绍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讲解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4. 公差与配合: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5. 金属材料:介绍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以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6. 工程力学:讲解力学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方式,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在线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视频、课件、作业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讲解常用机构、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
2. 第5-8周:讲解机械制图及CAD、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工程力学等理论知识。
3. 第9-12周: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独立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
4. 第13-16周:进行课程总结和复习,准备考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等。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表现。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L18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L18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别是ZL18型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点;2. 掌握ZL18型机械结构的设计流程、关键参数计算及零部件的选用原则;3. 了解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强度计算、刚度分析及动力学分析等基本理论。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ZL18型机械设计方案的制定;2. 学会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并进行简单的结构分析;3. 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具体需求进行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2. 增强学生对机械设计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其对工程领域的热爱和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遵循机械设计规范,关注工程伦理,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保性。
本课程旨在帮助高年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提高机械设计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将结合ZL18型机械设计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新,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教材第1章)- 机械设计流程与步骤(教材第2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与材料选择(教材第3章)- 机械结构的刚度分析(教材第4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教材第5章)2. 实践操作:- ZL18型机械结构设计实例分析(教材第6章)- CAD软件应用与机械零件绘制(教材第7章)-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教材第8章)3. 教学大纲安排:- 第1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流程与步骤- 第2周: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与材料选择- 第3周:机械结构的刚度分析- 第4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 第5周:ZL18型机械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第6周:CAD软件应用与机械零件绘制- 第7周: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第8周:课程总结与考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系统性地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1次布置1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一、各轴转速
1、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包括带传动)
n0 nmຫໍສະໝຸດ nn0 i1nm i1
n
n i2
nm i1 i2
n
n i3
nm i1 i2 i3
nw nⅢ
nw nIII
n1
nII
n0
21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二、各轴输入功率
1、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包括带传动)
95506
Ped
带 滚
nm
啮
i1
i2
TⅢ
9550
pⅢ nⅢ
9550 Ped
带
2 滚
nm
啮2
i1 i2
i3
Tw
9550 pw nw
9550 Ped
带
2 滚
2 啮
’联
nm
i1 i2 i3
23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列表:
参数
轴名 电动机轴
Ⅰ轴
Ⅱ轴
Ⅲ轴
转速n(r/min)
功率p (kw)
绘低速级大齿轮 ③ 轴的工作图一张:2# 图纸
绘输出轴图 ④ 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3000~4000字
8
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及要求
三、进度
设计准备(第一次布置、 分题号、借教室、借图 板等)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传动件的设计
装配草图的设计与绘制, 减速器的拆装
装配工作图的绘制与总成
零件工作图的设计与绘 制
6
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及要求
(7)联轴器的选择; (8)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9)减速器装配图设计(箱体、箱盖、附件设计 等); (10)零件工作图设计; (11)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2)答辩。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双色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双色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并应用双色版的设计理念。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知识,结合双色版的特点,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双色版机械设计。
3. 掌握并解释双色版机械设计中涉及的材料选择、结构优化、功能布局等关键因素。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双色版机械设计的能力,提高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设计任务,提高沟通与协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遇到设计难题时,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究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培养绿色设计理念。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机械设计对社会和环境的潜在影响,关注设计的社会责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机械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双色版机械设计原理:讲解双色版的设计理念、原理及特点,使学生了解双色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材料选择与力学性能分析:介绍双色版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分析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材料。
3. 结构设计与优化:讲解双色版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结构优化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4. 功能布局与模块化设计:介绍双色版的功能布局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提高设计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18级)
课程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1
2. 理论学习
2
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后续
的实践奠定基础。
3
4. 成果总结
4
学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成果展示, 总结并评估所获得的成果。
1. 需求分析
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学生要求,确定 实施路径和时间进度。
3. 实际操作
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掌握机械装备设计的实践技能。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 计(18级)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和内容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包括机械装备设计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实际应用技巧。
设计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工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能力的工程师,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迫切需求。
2 2. 拓展实践环节
增加实践环节,例如工业参观和实际项目合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3. 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
加强与相关理论课程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化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理论理解。
课程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需求分析和创新思维
了解用户需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设计出满足需求的创新产品。
3.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培养学施过程和学生参与
团队合作
学生将分成小组,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培养团 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成果展示
学生将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 和解决方案。
课程设计的评估和反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DL1B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DL1B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ZDL1B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ZDL1B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
2.了解ZDL1B机械设计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3.熟悉ZDL1B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4.能够运用ZDL1B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5.能够运用ZDL1B机械设计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6.能够独立完成ZDL1B机械设计的基本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ZDL1B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工程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ZDL1B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ZDL1B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
2.ZDL1B机械设计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3.ZDL1B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4.ZDL1B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5.导论:介绍ZDL1B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
6.基本原理:讲解ZDL1B机械设计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7.常用方法:介绍ZDL1B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8.实际应用:分析ZDL1B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ZDL1B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ZDL1B机械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ZDL1B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ZDL1B机械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2(DOC)
2010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计(论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012-2013第2学期姓名:班级:指导教师:成绩:目录封面-------------------------------------------------------------01 目录-------------------------------------------------------------02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031.1 分析和确定传动方案-----------------------------------------03 1.2 选择电动机-------------------------------------------------041.3 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i和分配传动比-----------------------051.4 计算传动装置各轴的运动和动力参-----------------------------06 第二章传动件的设计---------------------------------------------072.1 减速器外传动件的设计---------------------------------------07 2. 2 箱体内传动件的设计----------------------------------------08 2.2.1高速级齿轮传动------------------------------------------08 2.2.2 低速级齿轮传动-----------------------------------------13 2.2.3 验算运输带速度-----------------------------------------18 2.2.4 选择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19 2.2.5 齿轮受力分析-------------------------------------------19 第三章减速器装配设计准备与计算----------------------------------193.1轴的初步设计------------------------------------------------193.1.1初定各轴最小直径----------------------------------------193.1.2初步确定轴的阶梯段--------------------------------------203.2滚动轴承----------------------------------------------------203.2.1滚动轴承的型号选择--------------------------------------203.2.2滚动轴承润滑和密封方式----------------------------------203.3选择轴承端盖的结构型式 -------------------------------------21 3.4减速器机体结构设计------------------------------------------213.4.1减速器机体结构方案确定---------------------------------213.4.2减速器机体结构尺寸计算----------------------------------21 第四章轴的设计和校核---------------------------------------------234.1 减速器输入轴(轴Ⅰ)的设计----------------------------------23 4. 2 减速器低速轴(轴Ⅲ)的设计---------------------------------284. 3 减速器中间轴(轴Ⅱ)的设计---------------------------------37 第五章减速器箱体及其附件设计-------------------------------------43 设计体会与小结--------------------------------------------- ------43 参考文献----------------------------------------------------------44 附录--------------------------------------------------------------442010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计(论文)第一章 设计任务书1.1 分析和确定传动方案1.设计要求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减速器。
幼儿园科技驿站:简易机械制作课程设计教案
幼儿园科技驿站:简易机械制作课程设计教案幼儿园科技驿站:简易机械制作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背景1. 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技教育已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导幼儿学习科技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2. 机械制作在科技教育中的地位机械制作是科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机械制作的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幼儿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3. 课程设计的意义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丰富多彩的机械制作课程,将有利于幼儿们对科技的理解和接触,激发他们对科技的探索欲望,同时也将有利于教师对科技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实践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简易机械制作课程,幼儿可以初步了解机械结构和简单机械原理,了解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3. 情感目标在机械制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1)机械制作相关的知识普及,如简单机械结构、机械原理等。
(2)简易机械制作的实践活动,如简单发条玩具、简易滑轮组等。
2.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故事、图片或影视资料,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机械制作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展示:老师给予范例展示,让幼儿们对机械制作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3)实践:组织幼儿们利用简单材料进行机械制作实践活动,并引导他们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4)总结:老师引导幼儿们总结实践操作中的经验,加深对机械制作的理解。
3. 学习活动本课程将设置一系列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图书阅读、实物观察、小组合作等, 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通过图书《小机器人的一天》的阅读,引导幼儿们初步了解机械制作的相关知识;通过观察简易滑轮组,让幼儿们初步认识简单机械结构等。
机械课程设计附录
机械课程设计附录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机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机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的合成、摩擦力、杠杆原理等;了解机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如设计原则、设计步骤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能够运用现代工具,如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工匠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力的合成、摩擦力、杠杆原理等。
2.机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步骤等。
3.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
4.现代工具的应用: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机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原理教材,用于学生学习和参考。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提供相关的视频和动画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如力学实验设备,用于学生的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30%、30%和40%。
机械1802徐迅勤
智能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物料加工控制系统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械1802姓名:徐迅勤学号:180101235指导老师:孙娟目录一、课程设计注意事项二、课程设计目的三、课程设计器材四、课程设计要求五、I\O对照分配表六、操作步骤七、程序设计八、心得体会九、参考文献一、课程设计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指导书,依据指导书的内容,明确课程设计任务。
2.课程设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学生的实验态度,工作中要积极主动,服从指导老师的工作安排,对重大问题应事先向指导老师反映,共同协商解决,学生不得擅自处理。
3.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要虚心向指导老师和其它同学学习。
要参加具体工作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4.遵守纪律,不得无故缺勤、迟到早退,实验期间一般不准事假,特殊情况要取得指导老师和学校的同意,病假要有医院医生出示的证明。
5.要爱护仪器设备,不得随意破坏。
6.按照规定时间提交实验报告。
二、课程设计目的①掌握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原理②掌握创建S7-200 SMART 控制程序的步骤③熟悉S7-200 SMART 控制指令的使用方法④熟悉模拟量的使用方法⑤掌握手操盒的操作⑥通过实际控制系统的建立,掌握应用PLC技术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三、课程设计器材①实验控制台②S7-200 smart PLC③手操盒④车间大门控制系统LED矩阵功能卡片⑤计算机四、课程设计要求➢物料加工的构造,如图5-1所示:图5-1 物料加工的构造➢控制要求:(一)投料准备①打开设备总开关DI1.0,设备上电。
②当DI0.1“OFF”时,系统打开Y1电磁阀(DQ0.1),加香罐开始加香料,直到DI2.0=1同时DI2.1应该先=1,关闭Y1电磁阀(DQ0.1)。
如果DI2.0=1但DI2.1=0应该报警,提示液位传感器故障。
③搅拌电机(DQ0.0)开始工作,同时Y2电磁阀(DQ0.2)打开进行自动加热,用电位器1(AIW1)模拟温度,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停止Y2加热,并且搅拌达到预定的搅拌时间,提示投料准备完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1.由图11-14b、c按齿面硬度查取小齿轮弯曲疲劳极限 ,大齿轮弯曲疲劳极限 ,由图11-15b、c按齿面硬度查取小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大齿轮接触疲劳极限 。
2.由式11-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3.由图11-6查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0.89, =0.90;由图11-17查取接触寿命系数 =1.08, =1.05.
2)取安装大齿轮处的轴段V-VI的直径d45= 40mm;齿轮的右端与右轴承之间采用挡油环定位。已知高速大齿轮齿轮轮毂的宽度B = 60mm,为了可靠的压紧齿轮,此轴段应略短于轮毂宽度,故取l45= 58mm。齿轮的左端采用轴肩定位,轴肩高度h = (2~3)R,由轴径d45= 40mm查表,故取h = 4 mm,则轴环处的直径d34= 48mm。轴环宽度b≥1.4h,且大小齿轮间距不宜过短,取l34= 14.5 mm。
dmin= A0× = 110× = 21.04mm
输入轴的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联轴器处轴的直径d12,为了使所选的轴直径d12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应,故需同时选取联轴器型号。
联轴器的计算转矩Tca= KAT1,查表,考虑转矩变化很小,故取KA= 1.3,则:
Tca= KAT1= 1.3×66.85=86.905Nm
2.19
594.65
576.81
36.2
1.00
0.98
卷筒轴
2.21
2.17
582.81
571.15
36.2
五.带传动设计计算:
电动机与减速器之间采用普通V带传动。
注意事项:
1.根据带轮直径并考虑带传动的滑动率(ε=0.01)计算实际传动比和从动轮转速,并对减速器传动比和输入转矩作出修正。
2.注意带轮尺寸与传动装置外廓尺寸的协调。一般应使小带轮半径不超过电动机中心高,大带轮半径不超过减速器中心高,必要时进行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物料
控制系统的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级:机械1802
姓名:陈莉
学号:180101202
指导老师:孙娟
课程设计书
扬州市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陈莉
2019年5月23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六物料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目的: ....................................................................................................
✧课程设计器材: ....................................................................................................
✧课程设计要求: ....................................................................................................
✧I/O对照分配表: ..................................................................................................
✧操作步骤: ............................................................................................................
✧程序设计: ............................................................................................................
✧课程设计:............................................................................................
✧ 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物料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目的:
①掌握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原理
②掌握创建S7-200 SMART 控制程序的步骤
③熟悉S7-200 SMART 控制指令的使用方法
④掌握物流输送设备的启停要领
⑤了解气缸、电磁阀的工作原理
⑥掌握手操盒的操作
⑦通过实际控制系统的建立,掌握应用PLC技术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思想和
方法
✧课程设计器材:
①计算机
②实验控制台
③S7-200 smart PLC
④手操盒
⑤物料控制系统LED矩阵功能卡片
✧课程设计要求:
➢物料控制的构造,如图7-1所示:
图7-1 物料加工的构造
➢控制要求:
(一)这是一个常见的工业自动化物流的实例,它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几个概念:
a.在需要进行分组操作时,首先需要将物料之间的距离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
是采用一段差速辊道,前面的辊道速度低,后面的辊道速度快,这样在经过这段输送线时,物料就自动被拉伸了距离。
b.通过传感器我们可以对物料进行分拣,可以通过对物料的大小、形状、颜色、
重量、条形码等等特征进行分拣。
c.在电磁阀的作用下通过气缸将物料进行分拣。
(二)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控制方法
a.设备启动初始化,要求对设备进行初始化的处理,其中包括所有气缸复位,
气缸活塞的原点感应传感器(DI1.0、DI1.2、DI1.4)必须是“1”。
前点传感器(DI1.1、DI1.3、DI1.5)必须是“0”。
b.当设备初始化完成后,启停设备按照从后向前的顺序依次延时启动输送线,
从前向后的顺序停止输送线。
这样不会造成线上物料的堆积、挤压。
c.触发红色物料判别传感器(DI0.5)是“1”,表示有红色物料输送到红色物料
分拣区,自动启动电磁阀DQ0.5,此时相应的气缸应该动作,缸杆向前推出,将红色物料推入红色积放区,此时传感器也相应动作,首先原点传感器DI1.0OFF,然后前点传感器DI1.1ON,表示气缸已经到达前点,红色物料已经完成推出动作,电磁阀DQ0.5OFF,相应前点传感器DI1.1OFF,然后原点传感器DI1.0ON,表示整个红色物料推出动作完成。
d.其他颜色判别动作方法同红色物料,动作步骤与之相似。
e.故障判别与处理:
f.当电磁阀处于OFF状态,气缸的原点传感器没有信号。
g.气缸的原点和前点传感器同时有信号。
h.电磁阀动作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没有相应的传感器信号产生。
I/O对照分配表:
表7-1 I/O对照分配表
操作步骤:
①建立STEP7 Micro/Win Smart 软件和S7-200 SMART PLC 的以太网通讯
②配置CPU 和扩展模块
③在符号表中为变量命名
④编写控制程序
⑤下载项目并调试其功能
程序设计
一.控制流程图:
二.梯形图
课程设计心得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在与同学的合作过程中,加深了对plc的认识和应用,使我能更加深刻理解自动化控制的重要性,同时也坚定了我以后认真学习plc的决心,以后会更加积极的学习与查找与plc相关的知识,来填充自己,让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南丽霞.机床电气控制与PLC(三菱)
2.郝新妮.智能制造
3.廖常初S7-200 SMART PLC 编程及应用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