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情景创设、引入不错)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第一章: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的多少。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利用公式计算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计算题目的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物质的量浓度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通过摩尔质量将质量转换为物质的量,再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通过计算题目的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应用能力的培养情况。

第三章:物质的量浓度稀释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原理。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原理: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物质的量浓度稀释计算公式:C1V1 = C2V2,其中C1表示初始物质的量浓度,V1表示初始溶液体积,C2表示稀释后物质的量浓度,V2表示稀释后溶液体积。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原理。

利用公式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计算方法。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教学过程一、投影: 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异:1. 溶质: 以质量表示以物质的量表示溶液: 以质量表示以体积表示2. 单位: 1 摩/升同: 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 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 过程:(1) 准备工作:检漏(2)操作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三、误差分析依据公式 C=n/V 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

造成n的误差可由⑴称量⑵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⑴俯视或仰视造成,⑵未冷却等例如: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称 NaOH固体时,把 NaOH放在纸上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未干燥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四、讨论国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请评价。

例题:1、溶液配制:欲配制 1000 mL 浓度为 0.12 mol·L-1 的 NaOH 溶液,需要的仪器是 ( )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须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为( )1)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3)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 )g NaOH4)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

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

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三个部分。

本节内容是在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初步培养定量分析能力,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所以,本节教材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化学中有关化学计算和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要以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去制定教学目标。

据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能力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3、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2)、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二、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特别倡导发现学习。

他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建者。

引导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说,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出结论。

还运用了讨论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间相互交流、探讨,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形成学生间互动互助合作的局面。

高中化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

高中化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

高中化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一、引言《物质的量浓度》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它涉及到物质的量和浓度两个概念,是化学中别具特色的计量单位。

本次说课将重点讲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浓度的概念,并详细介绍它们的计算方法。

二、物质的量1.什么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指的是一个物质系统中所含有的基本粒子数目,通常使用摩尔(mol)作为单位来表示。

一个摩尔的物质量(即摩尔质量)是指这一物质的分子量或原子量(如H2O的摩尔质量为 $18.02\\ g/mol$,NaCl的摩尔质量为 $58.44\\g/mol$ 等)。

2.物质的量计算方法在计算物质的量时,我们需要知道以下数据:•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公式为:$$n=\\frac{m}{M}$$其中,n表示物质的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M表示物质的摩尔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时,质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千克(kg)或克(g)表示,摩尔质量必须使用g/mol或kg/mol的形式表示。

3.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概念,常用于计算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以及产生或消耗的热量、压力等。

例如,燃烧 $1\\ mol$ 的丙烷(摩尔质量为 $44.01\\ g/mol$)能够释放的能量为 $-2023.1\\ kJ/mol$。

三、浓度1.什么是浓度?浓度是一个液体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量和溶剂量之比,通常使用g/L、mg/mL等作为单位表示。

常见的浓度概念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不同的表示方法。

2.浓度计算方法常见的浓度计算方法有:(1)质量浓度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质量浓度时,我们需要知道以下数据:•溶质的质量•溶剂的体积计算公式为:$$C=\\frac{m}{V}$$其中,C表示溶液的质量浓度,m表示溶质的质量,V表示溶剂的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时,质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千克(kg)或克(g)表示,体积必须使用立方米(m3)或立方分米(dm3)表示。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一、引言在化学实验和工业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一种溶液或混合物中某种物质的含量,来确定浓度。

而物质的量浓度就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容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常用符号为c。

它的数学表示式为:c = n/V其中,n 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mol),V 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L)。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3.1 从质量计算如果我们已知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 m/(M × V)其中,m 表示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g),M 表示溶质的单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V 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L)。

3.2 从浓度计算如果我们已知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 C/V其中,C 表示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升(mol/L),V 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L)。

3.3 示范计算例如,我们有一瓶体积为 500 毫升(0.5 升)的溶液,其中含有 12 克 NaCl。

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 NaCl 的单质摩尔质量,其中,Na 的摩尔质量为 22.99g/mol,Cl 的摩尔质量为 35.45 g/mol。

M(NaCl) = 22.99 + 35.45 = 58.44 g/mol根据公式 c = m/(M × V),可以计算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 12/(58.44 × 0.5) = 0.409 mol/L四、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计算量。

例如,在制备溶液和反应物的添加中,都需要对浓度进行计算。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原料进行配制、检测及质量控制,也需要使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

此外,在学习化学时,物质的量浓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高中化学百度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高中化学》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物质的量浓度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能力方法: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白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思想汇报专题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白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需要能够领悟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说明一些简约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技能。

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控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分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猎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猎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a、在相互沟通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进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进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援助同学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技能”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猎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为了培育同学学会自主探究猎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技能,本节课采纳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力求“同学在老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讨论的方式去猎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控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鞠躬),我是来应聘高中化学的5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物质的量浓度》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在介绍“物质的量”基础上引入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课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探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扩充学生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来制定我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加以运用,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感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根据教材内容剖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重点:理解并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

本节课难点:如何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学会用推理归纳等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知识经验来说,通过初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溶液体积和溶剂体积存在一定混淆;从认知发展水平来说,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我将主要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应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

本节课中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获得计算方法,并经过类比初中学习的物质的质量分数,感受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溶液浓度中的作用。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中的第三个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溶液的组成,以及前面两课时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学习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也了解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用定量的方法做实验,特别是又扩充了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以后的化学计算几乎每次都要遇到物质的量浓度,所以也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的成败,决定了以后化学计算的成败。

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目标分析(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物质的量的概念,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且此时的高一学生刚入学不久,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和自信心、上课时积极性高。

因此上课时要充分利用这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3、熟练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完成配制任务(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并思考其成分的表示方法,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通过反思实验过程和计算练习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最终版)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最终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第①点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三课时的内容。

对于溶液,量取体积要比称量质量更易操作。

若能通过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将解决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的不便,并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

为此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第②点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C.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A.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B.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学会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养成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B.体会物质的量浓度给生活、生产带来的重要意义。

C.通过理论及实验操作体会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

第③是教材的重,难点我将重点放在:(1)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难点:其次我认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教学中的难点。

第④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概念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思维集中和思考有关,故应多提问并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多思多练多做,在参与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我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本节内容特点我将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对比、提问、实验法在学法上:学生通过刚学过的物质的量,自主预习,对比熟悉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合作讨论及操作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课前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课前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课前说课稿一、引入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物质的量浓度》这一部分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些液体或者溶液的浓度问题。

比如,我们常常需要知道某瓶药水的浓度,或者我们需要根据饮料包装上的浓度信息来调制饮料。

亦或是在实验室中需要知道一种溶液的浓度。

因此,学习浓度这一概念以及如何计算一些液体和溶液的浓度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非常重要。

二、知识点简介1. 物质的量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

物质的量是一种描述物质数量的物理量,我们用符号n来表示,单位是摩尔(mol)。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是反应中物质数量的重要参量,在进行反应计算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用符号C来表示,单位是摩尔/升(mol/L)。

也就是说,当我们知道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以及溶液的体积,进而计算出摩尔浓度,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描述出我们所研究的液体或溶液的浓度。

3.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指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体积之比,用符号m来表示,单位是克/升(g/L)。

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质量浓度衡量饮料、药水等的浓度。

三、教学重点1.掌握物质的量及摩尔浓度与质量浓度这两个概念;2.了解常用饮料、溶液等的浓度范围、浓度计量单位及其转换关系;3.学会如何进行液体或溶液的浓度计算。

四、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结合实例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引导学生进行浓度计算练习,并及时纠正;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对液体及溶液浓度问题的思考,进入本课程内容的学习。

2. 讲解物质的量及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的概念讲解各个概念,以及实际应用中常用饮料、药水、溶液等的典型浓度范围及浓度计量单位及其转换关系。

同时,揭示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3. 讲解浓度测量方法讲解常见的浓度测量方法,如比重法、色谱法等,并以常见实验仪器为例,详细讲解其中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思想汇报专题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 利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 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推导;2.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公式,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浓度实例,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知识解决问题。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测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心得和实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公式;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浓度问题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尝试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一、引言物质的量浓度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与溶剂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本次说课将围绕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展开,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知识点概述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准确地控制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因此了解和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1. 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和计算,确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3. 能够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溶液中的盐浓度对食物的味道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 理论讲解2.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物质的量浓度(C)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或物质的量(n)。

其计算公式为:C = m/V 或 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m表示溶质的质量,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2.2 计算方法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已知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

3. 实验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3.1 准备一定体积的溶液,如100 mL的盐水溶液。

3.2 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如5 g的食盐。

3.3 将溶质加入溶液中,充分搅拌使其溶解。

3.4 用天平测量溶质的质量和容量瓶测量溶液的体积。

3.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液中盐的物质的量浓度。

4. 计算练习通过一些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5. 拓展应用通过引入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如药品的配制、化肥的制备等,让学生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一、教学思想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陈述了化学新课程的目标理念,即“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依据课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
 ……。

物质的量浓度情景创设、引入不错

物质的量浓度情景创设、引入不错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摘要:“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设计对在新课程标准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体现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的需求和成长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尝试。

以阶梯性问题为指引,引导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探索和实践,以对比法和辩论,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化学科学素养。

关键词:物质的量浓度探究配制实验对比精准检测一、研究背景与意义2009年河北省第一年实行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

本着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注重学生差异的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尝试运用新观念指导教学,力图将新理念和教学统一起来,实现“三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紧抓溶液配制这一重点内容,展开探究和实验。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为人类生命与健康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在“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设计中,笔者积极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社会新闻事实,引领学生关注食品健康的同时,引入新教学内容。

使学生自然联系所学旧知识,吸收新知识,认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新概念;又创设情景:假如同学是检测员,使学生积极参与溶液配制中来,并穿插对比法选择仪器,对比、辩论方法整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在整体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试剂的精准配制,构建学生的科学观、理解力和创造力。

尊重和满足每位学生的需要,落实三维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和方法;运用观察法、对比法、分析法、思想实验法、实验法、辩论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恰当的表达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细节决定成败,决定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运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锻炼了学生实验技能。

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邸敬敏摘要:“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设计对在新课程标准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体现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的需求和成长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尝试。

以阶梯性问题为指引,引导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探索和实践,以对比法和辩论,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化学科学素养。

关键词:物质的量浓度探究配制实验对比精准检测一、研究背景与意义2009年河北省第一年实行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

本着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注重学生差异的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尝试运用新观念指导教学,力图将新理念和教学统一起来,实现“三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紧抓溶液配制这一重点内容,展开探究和实验。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为人类生命与健康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在“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设计中,笔者积极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社会新闻事实,引领学生关注食品健康的同时,引入新教学内容。

使学生自然联系所学旧知识,吸收新知识,认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新概念;又创设情景:假如同学是检测员,使学生积极参与溶液配制中来,并穿插对比法选择仪器,对比、辩论方法整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在整体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试剂的精准配制,构建学生的科学观、理解力和创造力。

尊重和满足每位学生的需要,落实三维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和方法;运用观察法、对比法、分析法、思想实验法、实验法、辩论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恰当的表达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细节决定成败,决定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运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锻炼了学生实验技能。

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三、成果主要内容1.教学分析“物质的量浓度”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人教版),专题一“从实验学化学”中的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分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两部分,在认知水平上要求较高。

学生通过对微观世界的分析,已经了解了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意义,本课时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依靠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和关注,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严谨求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准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新概念,并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

本节课关键在于:以化学为实验科学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获取有关化学知识的同时,注重科学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激励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为人类生命与健康学习化学。

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仪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共同完成实验的能力及严谨的实验设计科学态度。

2. 教学目标的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广泛应用。

②.初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③.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方法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设计和完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从初中定性研究物质到高中定量研究物质,发生质的飞跃。

2.通过对比,讨论、辨析、归纳总结法,思想实验法,使学生学会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仪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2.学生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用途的了解认识化学学科实用性。

3. 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意识实验室安全问题,培养生命第一的意识;体会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习。

同时利用实验的要求严谨性,培养学生责任感。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设备:多媒体。

仪器与药品:250mL容量瓶、玻璃棒、100mL烧杯、250mL烧杯、10mL量筒、胶头滴管(两个)、蒸馏水18.4 mol/L H2SO4溶液、0. 5 mol/L H2SO4溶液试剂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近期陕西、上海均出现毒奶粉事件。

相信大家对2008年河北省三鹿集团问题奶粉的事件和食品安全仍心有余悸。

还记得这种物质是什么吗?[投影] 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严禁作为食品添加剂。

这一事件引发了我们对食品安全的思考,我们开始检测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乳制品中含有三聚氰胺叙述三聚氰胺的危害以时事引起学生兴趣三聚氰胺检验方法介绍[投影] 三聚氰胺检验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用0.5mol/LH 2SO4溶液检测乳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现在检测员需要:250 mL 0.5 mol / L H2SO4溶液。

假若你是质检员,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探究问题10.5 mol / L H2SO4什么含义?新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板书:物质的量浓度积极思考确定问题1:0.5mol / L H2SO4是什么意思?讨论总结:1L溶液中含有0.5 mol的硫酸。

含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了解三聚氰胺及检验方法引入新课题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积极投身化设计梯度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一、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就是物质的量浓度。

2数学表达式3单位对于含量更少的物质还可以用 mol / L、m mol / L来表示。

比如体检单中的检验结果等等。

例举一些其他以mol/L为单位的试剂现在实验室只有18.4 mol/LH2SO4溶液,如何得到0.5 mol/L的硫酸溶液呢?计算,需要18.4 mol / L H2SO4溶液6.8 mL。

确定问题2如何配制0.5 mol / L H2SO4溶液?学学习猜想含义,引入新概念新物理量的引入设计探究问题2,引入新情景探究问题2如何用18.4 mol/L H2SO4溶液配制250 mL0.5 mol/L硫酸?你的责任——配制精准。

注意两个方面——物质准备和配制步骤。

物质准备:结合你初中的实验知识,想一想,应该如何配制?介绍配制溶液常用的两种仪器:烧杯、容量瓶(大家分组,进行讨论。

请将你设计的步骤和使用的仪器写在纸上。

)明确自己的责任——精准检测试剂学生讨论、叙述、论述、辨析,如何配制精准溶液。

[预测一] 有的同学想称量硫酸的质量。

[预测二] 有的同学想到用量筒量取6.8 mLH2SO4溶液,在250 mL烧杯中加水至250 mL刻度线。

[预测三] 有的同学想到用量筒量取6.8mLH2SO4溶液,再加(250-6.8)mL水。

创设情境把学生置身于实际检测中,认识自己的任务和责[预测四] 有的同学想到用容量瓶配制H2SO4溶液,[预测五] 有的同学预习了新课。

想到用容量瓶,但在容量瓶中直接稀释硫酸。

(大约6分钟)[中间出现的新问题](1)能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溶液?(2)如何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3)为什么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4)最后如何保证溶液凹液面下沿恰好与刻度线相切?任。

培养学生合作、协助、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整理配制溶液的步骤[板书]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仪器学生叙述自己的实验设计,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步骤,找到配制检测溶液的方法。

注意事项:浓硫酸腐蚀性,应注意取用安全,稀释方法的特殊性。

动手实验[板书]1.计算 10mL量筒、2.量取烧杯、玻璃棒、3.稀释(恢复室温)洗瓶4.转移(玻璃棒引流)5.洗涤胶头滴管、6.定容 250mL容量瓶、7.摇匀8.装瓶试剂瓶(洁净干燥)现在我们就动手配制自己的检测试剂。

期待下节化学课学生总结:1.知道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新物理量,学会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讨论、整理配制溶液的步骤我们配制的检测试剂合格吗?是不是现在我们用这一试剂就可以检验牛奶中的三聚氰胺了?刚才配制的检测液需先校准才能使用。

那么,哪些操作可能导致配制的检测液不合格?请同学们课下讨论,下节课我们继续这一课题。

课堂小结:[师] 通过今天的讨论,你收获了什么?[师] 我们不仅认识了一种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初步2.(1)在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2)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

学生通过设计、整理完善实验过程,认识到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定量实验的严谨性了解配制过程,把握配制中一些注意点,培养动手能力,认识化学是实验科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责任感。

掌握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及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设计实验认识实验方法、方案的科学性、定量实验的严谨性,了解到化学学科实用性,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能力。

为了人类生命与健康,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

积极回想本节课内容,为下节课打好基础小结课堂内容,整理思路为下节课内容打下伏笔。

真正明确新物理量的含意及引入的必要,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学科实用性动手实验体验定性实验和定量试验的不同。

课堂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反思。

[作业] 1. 哪些操作可能导致配制的检测液不合格?2. 如何用氯化钠固体配制250 mL 0.1 mol/L NaCl溶液?3.比较表示溶液组成的两种方法: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优缺点。

板书设计: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一、物质的量浓度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步骤仪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 1.计算 10 mL量筒、烧杯、物理量。

2.量取玻璃棒、胶头滴管、常用单位是mol/L或mol·L—1 3.稀释(恢复室温) 250mL容量瓶、4.转移(玻璃棒引流)洗瓶= 5.洗cB涤6.定容7.摇匀8.装瓶、贴标签试剂瓶(洁净干燥)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