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司马光》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PPT课件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9eee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1.png)
瓮比司马光高很多,司马光够不着。
结合生活,想想其他小朋友吓跑后会做些什么,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吓哭了
回家叫父母帮忙
跑去求救路人
司马光是一个 、 的孩子。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可是他却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在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同学们发现了没?这两首古诗都是古人用他们自己的写作方式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
第一课时
司马光(1019-1086)
复姓
名字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游戏。
课堂演练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皆: 光: 迸: 。译文:
全,都
司马光
涌出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
示例:我学到了遇到危急情况要沉着冷静,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学写字
tíng
注意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是竖撇,稍长。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
dēng
上宽下窄。上半部分的笔顺为横撇、点、撇、撇、捺,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写,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
chí
司马光
24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今天上课前咱们先来欣赏两张图片,想一想,这两张图片描述的是哪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里的儿童生活是什么样的。
结合生活,想想其他小朋友吓跑后会做些什么,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吓哭了
回家叫父母帮忙
跑去求救路人
司马光是一个 、 的孩子。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可是他却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在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同学们发现了没?这两首古诗都是古人用他们自己的写作方式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
第一课时
司马光(1019-1086)
复姓
名字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游戏。
课堂演练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皆: 光: 迸: 。译文:
全,都
司马光
涌出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
示例:我学到了遇到危急情况要沉着冷静,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学写字
tíng
注意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是竖撇,稍长。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
dēng
上宽下窄。上半部分的笔顺为横撇、点、撇、撇、捺,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写,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
chí
司马光
24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今天上课前咱们先来欣赏两张图片,想一想,这两张图片描述的是哪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里的儿童生活是什么样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4 司马光》 (共30张PPT)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4 司马光》 (共30张PPT)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a6fa2981c758f5f71f6732.png)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王冕好学
司马光
wèng
d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bèng
之,水迸,儿得活。
登瓮 弃去
跌 持石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美好的品质, 犹如温暖的阳光, 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 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 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
积在船中,使水几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 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 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瓮,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这时,司马光最为冷静。他看到假山边上一块 块的石头时,突然灵光一闪,跑过去捡了一块不大 不小的石头,对大家喊道:“大家不要着急,我有 办法了。”他举起石头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个窟 窿,水哗哗的流了出来,小男孩终于被救出来了。 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直夸司马光聪明机智。
曹冲称象
王冕好学
司马光
wèng
d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bèng
之,水迸,儿得活。
登瓮 弃去
跌 持石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美好的品质, 犹如温暖的阳光, 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 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 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
积在船中,使水几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 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 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瓮,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这时,司马光最为冷静。他看到假山边上一块 块的石头时,突然灵光一闪,跑过去捡了一块不大 不小的石头,对大家喊道:“大家不要着急,我有 办法了。”他举起石头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个窟 窿,水哗哗的流了出来,小男孩终于被救出来了。 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直夸司马光聪明机智。
《司马光》ppt课件
![《司马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8a97d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2.png)
走进课文
你从司马光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遇到危险时要 保持冷静机智;告诉我们要有创新思维,另辟蹊 径;告诉我们要勇敢果断,确认了正确的行动方 向后,就要勇敢地付诸实践。
第四部分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文中主要讲 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瓮救人的故事, 赞扬了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 聪明勇敢的品质。
走进课文
文中的三个“儿”分别指谁?“众”是指谁?
第一个“儿”指这群小孩子; 第二个和第三个“儿”指跌入水缸中的小孩; “众”指除跌入水缸的小孩和司马光之外的其他 小孩。
走进课文
找出文中的虚词,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虚词是文言文中没有实在意义,但在句子中起到语法 作用或表达一定语气的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很多,如: “之”“乎”“者”“也”“以”“于”“而” 等。
第三部分
走进课文
走进课文
司马光砸缸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起因:“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耍,其中一个小 孩爬到水瓮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瓮中被水淹 没。 经过: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沉着冷 静,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 结果:水瓮被砸破,水涌了出来,掉在水瓮里的小 孩得救了。
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吧?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
导入
司马光砸缸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但是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用文言文来 讲述这个故事的吗?文言文和我们现 代文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司马光》这篇文言文,感受一下 文言文的魅力吧。
壹 学习目标
课文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谥(shì)号
文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 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主持编纂(zuǎn)的《资治 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 年体通史。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PPT课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0560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f.png)
北宋时期,司马光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本课选取的是他小时候的 一个故事。
故事情节概述
课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和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掉进水缸里,其他 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沉着冷静,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伙伴。
重点段落解读与赏析
重点段落一
描写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过程,展 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班级、学校 等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团
队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意识强化
通过讲述司马光尊重他人、关爱 他人的故事,如关心百姓疾苦、 尊重不同意见等,引导学生树立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讨论或 辩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内涵和意
古代文化常识普及
古代礼仪
本课通过介绍古代礼仪制度,如 尊卑有序、长幼有序等观念,让 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和
道德准则。
历史人物
本课介绍了司马光这一历史人物, 通过讲解他的生平和事迹,帮助学 生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
古代文学
本课选编的课文《司马光》是一篇 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学习和欣赏这 篇课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 学的特点和魅力。
《资治通鉴》的编纂,旨在通过对历 史经验的总结,为统治者提供借鉴和 参考,以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
司马光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王朝由 盛转衰之际,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 机深重。
该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政治、 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 值。
02 课文内容解读与 赏析
故事情节梳理与概述
故事背景介绍
本课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短语,如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等,通过分析和运用这些短语,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
故事情节概述
课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和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掉进水缸里,其他 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沉着冷静,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伙伴。
重点段落解读与赏析
重点段落一
描写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过程,展 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班级、学校 等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团
队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意识强化
通过讲述司马光尊重他人、关爱 他人的故事,如关心百姓疾苦、 尊重不同意见等,引导学生树立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讨论或 辩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内涵和意
古代文化常识普及
古代礼仪
本课通过介绍古代礼仪制度,如 尊卑有序、长幼有序等观念,让 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和
道德准则。
历史人物
本课介绍了司马光这一历史人物, 通过讲解他的生平和事迹,帮助学 生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
古代文学
本课选编的课文《司马光》是一篇 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学习和欣赏这 篇课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 学的特点和魅力。
《资治通鉴》的编纂,旨在通过对历 史经验的总结,为统治者提供借鉴和 参考,以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
司马光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王朝由 盛转衰之际,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 机深重。
该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政治、 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 值。
02 课文内容解读与 赏析
故事情节梳理与概述
故事背景介绍
本课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短语,如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等,通过分析和运用这些短语,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 司马光(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 司马光(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8712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6.png)
言简义丰
白话文版:
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
古文版:
耍。有个小伙伴不知怎的,向盛满水的 大缸上爬去,结果缸沿窄小,他没站住
脚,“扑通”一声就掉进了大缸中!瞬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间,他被缸水淹没了!别的孩子一见出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了事,头也不回,撒腿就跑;而司马光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却急中生智:他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司马光
wèng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bè迸ng,儿得
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 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一群小孩
一个小孩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大家
活。
司马光
登瓮的孩子
注释: 1.庭:庭院。 2.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3.皆:全,都。 4.光:指司马光。 5.迸:涌出。
群儿戏于庭,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
瓮
瓮:收口
缸:敞口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个小孩爬上 瓮,不谨慎摔 倒,淹没在水 中。
众皆弃去,
皆:全、都。
所有人都开心。 所有人都知道。
儿得活。
拼尽全身的力气向大缸砸去。终于,水
缸被他砸破,只听得“哗啦”一声,缸
水从砸破的洞口喷涌而出。缸里的小孩
得救了!
文言文指用古代书面语言写成 的文章。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 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 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 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 理寓其中,意义深远;语言凝练,却不 失形象生动。《司马光》就是这样一篇 文言文。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文言文的 魅力吧!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a5015c4a7302768e9939a6.png)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2
很多孩子。 这里指小伙伴。
院子里。 文中指后院里。
群儿戏于庭。
玩耍 在
翻译: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小提示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 贯,需要加入适当的内容。
重难点解析
从地上捡起 一块石头
使劲向水缸砸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它 指水缸 水流了出来
翻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 水流了出来。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课堂演练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mé群i m儿√o戏)于水庭中,,一众儿皆登(瓮kǎ,i j足iē√)跌弃(去tiě,d光√iē)持没 (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
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司马光》PPT完美课件1(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司马光》PPT完美课件1(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10fbddbcd126fff6050b9b.png)
作业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 同学交流。
这篇课文是平易的文言文,其他课文都是白 话文。
词语解释
庭: 庭院。 群儿:一群小孩。 戏:游戏,玩耍。 瓮:水缸。 没: 淹没,没过头顶。
司马光:(1019-1086)姓司马
(复姓),名光,字君实,号迂叟。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
学家。他主持编修的编年体史书《资 治通鉴》记载了我国自东周至五代 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史料考证翔实, 文辞通畅,千余年来,为历代史学 家所称道。
初读课文
听朗读课文,想一想: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__司__马__光_儿时跟小朋友们 一起玩的时候,用________石砸头破____,救 出瓮了小伙伴的故事。
课文朗读
司马光
群儿 /戏于庭,一儿 登/瓮,足跌
没水/ 中。众 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 破 之,水/ 迸,儿 得活。 /
(1)面对问题,我们要打破常规,寻
找解决的办法。
(2)困难面前,既要机智,又要采 取果断的行动。
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有什么好办
法救出小朋友?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儿童:皆弃之 经过:
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儿得活
机智勇敢 临危不惧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了他 机智勇敢、沉着冷静、乐于助人的精神。
群儿戏于庭,一儿 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 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 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众皆弃去 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a1442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b.png)
课堂小结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 故事情节完整。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 岁男孩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 凸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在体会课文 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
主题延伸
司马光热心助人得到世人传颂,我也要夸夸身边 的热心人。
司马光
戏:做游戏 于:在 庭:庭院 登:爬 瓮:缸 足:失足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拿 击:击打
跌:掉进 没:沉没 众:大家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全,都 弃:丢弃 去:离开
破:被打破 之:瓮 迸:涌出
诗意: 一天,一群小孩 在庭院里嬉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 一个 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家都丢弃他失足者离开了。 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 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
举例: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
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 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 飞翔。——《海燕》高尔基
这段文字用海鸥、海鸭、企鹅的惊慌衬托出海燕 的勇敢,重点突出。
练一练: 你最喜欢什么人?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
意试着运用其他人的表现,衬托这个人的特点。
思考:孔融是怎样分梨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请用“/”标出下列句子中间的停顿。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精彩赏析。
1.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B )
A.勤奋好学 B.聪明机智,沉着稳重 C.爱护公物 2.先填空,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精品课件.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精品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67ff88f7ec4afe05a1df6d.png)
重难点解析
儿得活。
翻译: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3 看——注释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书 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还读不懂的——做批注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4
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 文言文的概括能力强。 现代文语言优美通顺,但没有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群儿戏于庭
司马光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光持石击瓮破之
【翻译】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 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 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 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 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课堂演练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没(群mé儿√i 戏m于o庭),水一中儿,登众瓮皆,(足kǎ√跌i (jiē)tiě弃d去√iē,)光 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 b√ènɡ bìnɡ ),
重难点解析
别的孩子们
众皆弃去。
都 跑到外面 翻译: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
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重难点解析
从地上捡起 一块石头
使劲向水缸砸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它 指水缸 水流了出来
翻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 水流了出来。
资料宝袋
认识文言文 : 在我 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 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 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 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 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 了吗?”,而用书而语言 进行表述,就是“饭 否?”。“饭否”就是文 言文。
字词乐园
会写字
sī
tínɡ dēnɡ diē
司庭登跌
部编版三年级上《司马光》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上《司马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d1c7a126fff705cd170a66.png)
(2)词语“袋袋裤”:读各类词语,引导自主分类;并进 行课外词语的补充拓展。
(3)词语“大变脸”:在前面积累词语的基础上学习理解 词语,教师要提供不同的语言环境。
(4)我有“巧巧嘴”:选择若干词语说话,连词说话,充 分表达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4
识字、写字过关课
(六)逐课学词,重点释义 (七)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文彦博灌水浮球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曹植作《七步诗》
王冕四岁学画 王羲之七岁通书法
《三字经》中的少年故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 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 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 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 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 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7
“五模+N型”教学模式
拓展课
表达指导课
口语交 际课
习作指 导课
1.课前准备 2.创设情境 3.体验感受 4.方法引领 5.交流展示 6.拓展延伸。
1.回顾主题, 目标导入 (1)创设情境, 激活内因(进入 角色:我要说) (2)围绕话题, 整理素材(调节 素材:有话说) (3)初步构思, 适时引导(构思 脉络:我会说) 2.体验感受, 方法引领 3.自主练笔, 自诊自评
24 司马光
sī
tínɡ dēnɡ wènɡ
司庭 登 瓮
diē
qì
chí
jiē
跌 弃 持皆
重难点解析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 得活。
(3)词语“大变脸”:在前面积累词语的基础上学习理解 词语,教师要提供不同的语言环境。
(4)我有“巧巧嘴”:选择若干词语说话,连词说话,充 分表达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4
识字、写字过关课
(六)逐课学词,重点释义 (七)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文彦博灌水浮球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曹植作《七步诗》
王冕四岁学画 王羲之七岁通书法
《三字经》中的少年故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 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 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 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 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 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7
“五模+N型”教学模式
拓展课
表达指导课
口语交 际课
习作指 导课
1.课前准备 2.创设情境 3.体验感受 4.方法引领 5.交流展示 6.拓展延伸。
1.回顾主题, 目标导入 (1)创设情境, 激活内因(进入 角色:我要说) (2)围绕话题, 整理素材(调节 素材:有话说) (3)初步构思, 适时引导(构思 脉络:我会说) 2.体验感受, 方法引领 3.自主练笔, 自诊自评
24 司马光
sī
tínɡ dēnɡ wènɡ
司庭 登 瓮
diē
qì
chí
jiē
跌 弃 持皆
重难点解析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 得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课件(共80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课件(共8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4fb1d3d02020740bf1e9b10.png)
一个登瓮的孩子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
登瓮的孩子
指除了司马光和跌 倒在水瓮里的孩子 之外的其他孩子们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背诵本课,需要首先理解文言文的文意, 然后反复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不看教材, 试着背诵,注意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 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思考: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 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对比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他人慌乱离开,司 马光想到了办法并 成功救了小伙伴。
司马光聪明 机智,沉着 冷静,爱护
同伴
词语积累(形容人聪明的词语)
聪明伶俐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冰雪聪明 心灵手巧 七窍玲珑
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 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课后 第三题)
你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 一讲这个故事吗?(课后第二题)
提示:1.注意把课文中“庭”“足” “皆”这些文言词语转化成现代汉语来讲述。
2.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 3.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揣摩人物内 心,在故事中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
我来讲一讲: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 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瓮,有个顽 皮的小孩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 到了瓮里。瓮水太深,眼看那孩子就要 被水淹没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 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 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水瓮 破了,瓮里的水“哗”的一下子流了出 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 史学家、文学家。 主要成就:主持编纂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 通鉴》。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4课 《司马光》(精美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4课 《司马光》(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b95e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8.png)
课文中的句子都很短。
本课中三个“儿”字,第1、第2个泛 指儿童,第3个特指落水的儿童,前后意思 不一样,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代词“它”。
语序不太一样。“群儿戏于庭”,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顺序应该是 “群儿于庭戏”。
这篇课文是文言文,需要借助文 言文知识理解文意,其他课文是白话 文,容易理解。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全,都。 指司马光。 敲打。 使瓮破碎。
其他的小孩子都吓 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 石头把瓮砸破。
“众皆弃去”,想象一下这群孩子们当时 的表情、心理、动作,描述一下当时的场面。
示例:一看到有人落水了, 孩子们的脸都吓白了,不知道该 怎么办才好,有人哇哇大哭,有 人慌慌张张地跑去找大人。
孔曹融冲让称梨象 像司马光这样的儿童还有很多……
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éi
mò
1.足跌没( mò )水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没( méi )有
·
沉没( mò )
·
二、先解释加色的字词,再写出句意。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__全__,__都_____。 迸:_____涌__出______。 句意:_其__他_的__小__孩__都__吓__跑__了_,__只__有__司__马__光__拿__着__ 石__头__把__瓮__砸__破_,__水__从__瓮__中__流__出_,__小__孩__子__得__以__活_命___。
从司马光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越是在危险的时候,我们越不能慌张甚 至放弃,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在危险关头, 我们只有冷静下来,分析现实情况,积极思 考解决的办法,才能够摆脱困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精美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精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b2d01001f69e3142329413.png)
24 司马光
三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聪明、 勇敢的小朋友,他是谁呢?
你知道吗?
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 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 (zuàn)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 通史《资治通鉴》,这部书影响巨大。
我会认
sī diē jiē qì chí
司跌皆弃持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 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 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 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 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 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 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有一个小孩子爬到了 大水缸上,一不小心失足跌下去,被水淹没了。其他 孩子们都吓得扔下落水的小孩跑了,司马光找了一个 大石头,用石头砸破了大水缸,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同伴失足落水,其他孩子是怎样的表现,司马光 又是怎样做的?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其他的孩子:吓得都跑开了。 (惊慌失措)
司马光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司马光(1019~1086),北 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 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 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 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 ,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 ,尤喜《春秋左氏传》。
三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聪明、 勇敢的小朋友,他是谁呢?
你知道吗?
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 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 (zuàn)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 通史《资治通鉴》,这部书影响巨大。
我会认
sī diē jiē qì chí
司跌皆弃持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 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 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 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 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 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 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有一个小孩子爬到了 大水缸上,一不小心失足跌下去,被水淹没了。其他 孩子们都吓得扔下落水的小孩跑了,司马光找了一个 大石头,用石头砸破了大水缸,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同伴失足落水,其他孩子是怎样的表现,司马光 又是怎样做的?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其他的孩子:吓得都跑开了。 (惊慌失措)
司马光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司马光(1019~1086),北 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 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 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 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 ,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 ,尤喜《春秋左氏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式,生成多种变式。
拓展课 关注表达,综合运用 4-5课时
目录
YOUR COMPANY NAME
五模基本情况
“五模+N型”教学模式
“五模+N型”教学模式解读 6
“五模+N型”教学模式
通读课
(单元自主预习课、识字、写字 过关课、熟读课文过关课)
(一)精读导语,明确主题 (二)通读课文,识字写字 (三)熟读课文,梳理概括 (四)整体阅读,主题深入
2.个性化展示。
(1)编情境剧本展演
。
(2)读书笔记、手抄
小报、读书主题绘画展
示等活动。
9
目录
YOUR COMPANY NAME
五模基本情况 “五模+N型”教学模式 “五模+N型”教学模式解读
10
“五模+N型”教学模式解读
第一模块: 通 读 课
单元通读课,就是对整组单元内容的整体
感知。它以单元主题为教学切入点,以激发学 生兴趣为依托,以读通课文为核心,在教师引 导下,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读通课文、认识生 字,大体了解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习欲望, 为单元学习做好铺垫。
导课、名著导读课、 读书汇报课、好书推
课
课
荐课、读整本书、 阅
读测评课
1.初步浏览, 确定目标
整本书阅读
2.修改点评,
课
方法导引
3.片段展示, 抛砖引玉
4.典型范例, 美文共赏
5.交流展示, 互助诊断 6.运用方法
,再次修改.
(一)阅读导读 课。(适合低段) 1.激趣引入。 2.书名、作者、 书评。 3.目录人物, 推测质疑。 4.悬念推荐。
(二)阅读 推进课。( 适合中段) 1.激趣导入 。2.赏析片 段。3.故事 擂台。4.预 测结局。
识字竞赛课、诗文 诵读课、妙词佳句 品赏课、读写知识 综合课、仿创实践 课……
(三)阅读汇报课。
(适合高段)
1.汇报读书内容。
(1)积累分享:好词
、佳句、美段;故事情
节;典型人物等分享。
(2)感悟分享。
单元通读课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教
师的“灌”为“导”;变“注入式”为“启发 式”;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为“面”的 把握。
工作第概一述模块:通读课
总体要求
基本流程
一、单元自主预习课
环节要求
注意事项
(一)导入新课,确定目标 (二)讲究方法,指导自学
(三)比较阅读,开阔眼界 (四)拓展延伸,放飞心声
学习目标:
1.通读单元课文,理清顺序,了解大意,练习概括段意。 2.正确、流利的朗读本单元课文,集中交流巩固本单元生字。概括文章 的主要内容,弄清楚文章的表达顺序。小组交流,质疑解惑。
(2)词语“袋袋裤”:读各类词语,引导自主分类;并进 行课外词语的补充拓展。
(3)词语“大变脸”:在前面积累词语的基础上学习理解 词语,教师要提供不同的语言环境。
(4)我有“巧巧嘴”:选择若干词语说话,连词说话,充 分表达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
15
பைடு நூலகம்
识字、写字过关课
(六)逐课学词,重点释义 (七)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基本流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指导书写
13
识字、写字过关课 操作要领 (一)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疏通句段 (三)聚焦重点,互学互认 (四)合作探究,语境识字
14
识字、写字过关课
(五)集中识字,归类指导。
推荐识字方法(适合1——3年级):
(1)识字“小霸王”:根据单元所有生字特点,选取典型 字分别强调字音,强调字形,强调字义;可利用“汉字扑克” 小游戏巩固认读生字。
一读字词 二读大意 三读重点
学生自学以前教师要注意明确学习任务,规定 学习时间,以便提高自学效率。
12
第一模块:通读课
二、识字、写字过关课。
总体要求:集中学习单元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
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读、书写, 为后面快速阅读、理解课文重点、学习阅读方法扫清障碍、铺好 路。(约2课时,低年级可以根据单元识字量增加2——3课时)
五模基本情况
实验依据 五大模块 基本要求 课时划分
1.把握内容和能力的 “双主题”,选准学点,
通读课
单元导学,整体推进
2—3课时
精读精学。2.把握主题 学习理念,依据语文课
精读课 找准学点,精读精学 2-3课时
程特点,重新规划语文 自读课 习得方法,自主阅读 1-2课时
课程的基本课型。3.实
践中,鼓励创新,突破 阅读课 主题拓展,群文统整 2-3课
阅读课
(群文阅读课、单元主题拓展阅读) (一)导语激趣,自主阅读 (二)回顾单元课文,感受单元主题( 三)群文统整,领悟阅读方法 (四)互动交流,自由品赏 (六)课外拓展阅读,运用读书方法
8
“五模+N型”教学模式
拓展课
表达指导课
口语交 际课
习作指 导课
1.课前准备 2.创设情境 3.体验感受 4.方法引领 5.交流展示 6.拓展延伸。
1.回顾主题, 目标导入 (1)创设情境, 激活内因(进入 角色:我要说) (2)围绕话题, 整理素材(调节 素材:有话说) (3)初步构思, 适时引导(构思 脉络:我会说) 2.体验感受, 方法引领 3.自主练笔, 自诊自评
常规课
课外阅读课
创新课
群文导读课、读法指
习作讲 评课
积累 整理 发现 复习
(优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文 言文《司马光》PPT课件
1
教学内容 精读课《司马光》+丛书《道边李苦》
教学目标
1.读准、读好课文,停顿要正确,并能正确背诵课文。
2.通过观察图,借助注释等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讲一 讲故事。 (重难点)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优 良品质。 突破难点的方法:图文结合,借助注解。
(八)练习书写,达标检测
注意事项:一是检查落到实处。
二是注重教给学习方法。
单元通读课应 注意的问题
16
第一模块:通读课
三、熟读课文过关课。
总体要求:让学生充分运用手中的工具书自主阅读 、同桌合作读、小组
合作读、同桌过关等形式读通、读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 内容,形成对课文最直接的、最初步的印象。
精读课
(精读课+略读课、精读课+丛书)
(一)导入环节,揭示主题 (二)整体回顾,自主感悟 (三)精讲得法,落实主题 (四)学法提炼,强化主题 (五)类比阅读,巩固主题 (六)拓展延伸,运用主题
7
“五模+N型”教学模式
自读课
(略读整合课、略读课+丛书) (一)主题切入,自主阅读 (二)方法回顾,自读自悟 (三)合作解惑,比较阅读 (四)聚焦重点,品读提高 (五)回扣主题,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