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练习
浅易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
![浅易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07136505eff9aef8941e0622.png)
•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 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 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 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 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 有为无疑矣。 李维肃是真定人,在朝廷当官几十年,历次担任郞官, 被人称为老派人物(行动与操守不合时宜),儒雅且很有才 华,为人正直有骨气,很受当时(同朝为官)的人排挤。过 了很久,被任命佐助郡守,有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 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他却不屑与他们计较。(我) 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 为人。只是区区一亭,对郡的治理并没有大的利害影响。来 到这里不到十天,我就看出李维肃只要认为自己应该做的, 必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由此可以推知,对于处理那些比筑 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这是不必怀疑的。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离:遭受 迫卒:急促 故:死亡 顾:回头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 能力。A.“离”通“罹”,“离骚”中的“离”用法同此,可 迁移比照。根据“对文取义”的规律,“外被项籍之灾,内离 牧竖之祸”中“被”和“离”都是“遭受”的意思,释义正确。 B.“迫卒”用于“期日”后,接上文说修坟山时间紧迫,故 “卒”通“猝”,“迫卒”解释为“急促”正确。C.“物故流 离以十万数”是说饥馑带来的严重后果,“流离”指流落他乡, “物故”解释为“死亡”是合适的。D.“顾”也是表转折的连 词,由于前文“而”可译作“却”,那么“顾”应该译作“反 而”更合适,但绝对不是“回头”的含义。 【答案】D
文言文分析综合带译文版2017
![文言文分析综合带译文版2017](https://img.taocdn.com/s3/m/768e33d80c22590102029daf.png)
2016年全国卷一(节选自《宋史· 曾公亮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 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 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 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 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 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 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 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 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 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一、真题再现 分析选文特点及设题规律
2017年全国卷一(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 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 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 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 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 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 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 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 之乌衣之游。 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 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讲练测】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温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案(含解析)(1)
![【讲练测】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温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案(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3cc80a4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8.png)
【讲练测】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温习专题十二文言文分析综合练案(含解析)☞基础题一、(13届海南省海口市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拜住,安童孙也。
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
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
遣使召之,欲与语。
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
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
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
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
”从之。
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
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
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
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
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
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
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
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
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
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
上悟,夺其官。
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
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
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
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
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
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
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相:辅助B.以金谷细务责.之责:责罚C.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引:推荐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视:观看【答案】D【解析】视:对照,与……比。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三十八(下):文言文的分析综合练习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三十八(下):文言文的分析综合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bf95241be1e650e52ea99f9.png)
•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6题。 题 •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 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 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 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 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 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 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 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 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 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 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 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 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 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 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 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当时陇西残余的贼人隗茂等人在深夜攻击官府,残杀了郡 太守。贼人害怕孔奋穷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企 图用他们作人质。孔奋当时年已五十,只有一个儿子,但他 始终没有顾及,仍尽力征讨。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没有不加倍努力与贼人作战的。贼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 于是把孔奋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希望孔奋退兵,而孔奋却 攻击得更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隗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 子女却被贼人所杀。光武帝因此而下诏褒扬赞美他,任命他 为武都太守。 • 孔奋在作府丞的时候,都已经被大家敬重,等以他被任 命为太守后,全郡的人没有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向他学习 的)。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嫉恶扬善。见到人有 美德,爱之如同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像对待仇人一样, 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 【文段二参考译文】 • 君子的话很少但实在,小人的话多却空洞。君子求学, 听到耳朵里,记在心中,亲身去实践它;君子做事,开始时 看不出什么,结束时(别人就)赶不上了。君子不怎么考虑 福,考虑祸的时候却很多;君子选择对象吸取,却不选择对 象给予;君子学问充实却好象空虚,有才学却像没有才学。 •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专题检测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f7d020e2bd960590c6772c.png)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1、分析综合(选择题每题3分,满分:27分时间:6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
乡举入国学。
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
母忧归。
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
”服阕,改刑科。
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
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
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
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
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
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
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
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
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
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
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
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克日请见。
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
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
”争罗拜,有泣下者。
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
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
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
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
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
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
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
成化中,赐谥恭惠。
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 )①诣阙下乞留信民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④城中皆缟素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A.①③⑥ B.②③⑤C.①④⑤ D.②④⑥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7c75a02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7.png)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3dc65c5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4.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注】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官职名,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
③允:符合(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选贤与能________②女有归________③及为相________④上常临镜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下列划线的字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D.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4)在【甲】【乙】两文中,谈到大同社会,他们提出了什么相同的观点?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③,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安阳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⑦。
(选自《宋学士文集》)【注释】①王冕(miǎn):明初著名画家、诗人。
语文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fd33d22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b.png)
语文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③遂成枯落________④以负陛下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及卒,如其所言。
(4)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课外文言文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适:到……去。
②缘:因为。
③味败:味觉败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既闻/有闻而传之者B.缘有盐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遂自念曰/遂成枯落D.愚人食盐不已/骨已尽矣(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3)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f8c658c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0.png)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
一日,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
同甫怒,拔剑斩马首。
徒步而行。
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
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
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
“钱塘非帝王居。
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
”饮罢,宿同甫斋中。
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
幼安大惊。
后同甫致书,微露其意,为假十万缗①以济乏。
幼安如数与焉。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缗(mín):古代钱币计量单位。
(乙)嘉靖初年,北虏尝寇陕西,犯花马池,镇巡惶遽,请兵策应。
事下九卿会议,本兵①王宪以为必当发,否恐失事。
众不敢异。
王琼时为冢宰,独不肯,曰:“我自有疏。
”即奏云:“花马池是臣在边时所区画,防守颇原,虏必不能入;纵入,亦不过掳掠;彼处自足防御,不久自退。
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臣以为不发兵便。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①将之以往。
至彰德,未渡河,已报虏出境矣。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本兵:中国古代官吏体系中的一个官职名称;②游击:武官名。
游击将军的简称。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幼安酒酣 ________ ②为假十万缗以济乏 ________ ③则徒劳往返耳 ________(2)请仔细揣摩文中画横线句,先断句(断2处),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将之以往(3)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陈同甫和王琼两人智慧的相同之处。
链接资料:《智囊》一共收录从先秦到明代1238则聪明用智故事,《智囊》共分十部二十八类,其中《明智》、《察智》收录了有洞察智慧的故事,中间既有能对局势洞若观火的智者,也写了有识人之明的伯乐。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含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677892e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5.png)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①山门圮于河 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③阅十余岁 ________ ④不亦颠乎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C.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兽?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遽(jù):立即。
语文初一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一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02f67d4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a.png)
语文初一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2.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②于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6b316958fb770bf78a5576.png)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文分析综合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_____,_____”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
6.【2017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零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唐兴,贤人在位众多,其遁戢不出者,才班班可述,然皆下概者也。
虽然,各保其素,非托默于语,足崖壑而志城阙也。
然放利之徒,假隐自名,以诡禄仕,肩相摩于道,至号终南、嵩少为仕途捷径,高尚之节丧焉。
故裒可喜慕者类于篇。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
性简放,不喜拜揖。
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间,仿古作《六经..》,又为《中说》以拟《论语》。
不为诸儒称道,故书不显,惟《中说》独传。
通知绩诞纵,不婴以家事,乡族庆吊冠昏,不与也。
与李播、吕才善。
大业...正字。
不乐在朝,求为六合丞,以嗜酒不任事,时天下亦乱,因劾,..中,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遂解去。
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乃还乡里。
有田十六顷在河渚间。
仲长子光者,亦隐者也,无妻子,结庐北渚,凡三十年,非其力不食。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c8e2411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2.png)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増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92923d5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0.png)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
②累世:连续几代。
③搦管:拿毛笔。
④辄:就。
⑤具币:准备钱币。
⑥治状:写请柬。
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有田舍翁/不舍昼夜B.归告其父曰/归心似箭C.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拟D.久之不成/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66a175d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0.png)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2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分析综合单元检测(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2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分析综合单元检测(1)](https://img.taocdn.com/s3/m/91a588e3caaedd3383c4d3a1.png)
单元检测·16第12单元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分析综合(1)[共5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綦连猛,字武儿,代人也。
其先姬姓,六国末,避乱出塞,保祁连山,因以山为姓,北人语讹,故曰綦连氏。
猛少有志气,便习弓马。
永安三年,尔朱荣征为亲信。
至洛阳,荣被害,即从尔朱世隆出奔建州,仍从尔朱兆入洛。
猛父母兄弟皆在山东,尔朱京缠欲投高祖,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
”猛以素蒙兆恩,拒而不从。
京缠曰:“我今亦欲去,尔从我不?”猛又不从。
京缠乃举槊曰:“尔不从,我必刺尔。
”猛乃从之。
去城五十余里,即背京缠复归尔朱。
及兆败,乃归高祖。
高祖问曰:“尔朱京缠将尔投我,尔中路背去何也?”猛乃具陈服事之理,不可贰心。
高祖曰:“尔莫惧,服事人法须如此。
”遂补都督。
元象五年,梁使来聘.,云有武艺,求访北人,欲与相角。
世宗遣猛就馆接之,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兼共试力,挽强,梁人引.弓两张,力皆三石;猛遂并取四张,叠而挽之,过度。
梁人嗟服之。
从显祖讨契丹,大获户口。
又随斛律敦北征茹茹,敦令猛轻将百骑深入觇候。
还至白道,与军相会,因此追蹑,遂大破之。
赉帛三百段。
河清二年,加开府。
突厥侵逼晋阳,敕猛将三百骑觇.贼远近。
行至城北十五里,遇贼前锋,以敌众多,遂渐退避。
贼中有一骁将,超出来斗。
猛遥见之,即亦挺身独出,与其相对。
俯仰之间,刺贼落马,因即斩之。
天统元年,迁右卫大将军,乃奉世祖敕,恒令在嗣主左右,兼知内外机要之事。
猛自和士开死后,渐预朝政,疑议与夺,咸亦咨禀。
赵彦深以猛武将之中颇疾奸佞,言议时有可采,故引知机事。
祖珽既出彦深,以猛为赵之党与,乃除光州刺史。
已发至牛兰,忽有人告和士开被害日猛亦知情,遂被追止。
还,入内禁留,簿录..家口。
寻见释,削王爵,止以开府赴州。
在任宽惠清慎,吏民称之。
淮阴王阿那肱与猛有旧,每欲携引之,曾有敕征诣阙,似欲委寄。
韩长鸾等沮难,复除胶州刺史。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解析1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b527af1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7.png)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卖油翁》前后两个不同的版本,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
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
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他能,但手熟尔。
”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
”①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
曰:“此无它,亦熟耳。
”陈笑而释之。
(选自欧阳修《笔说》)(乙)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线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有删节)(1)下列成语中与“陈笑而释之”的“释”意思相同的是()。
A.涣然冰释B.如释重负C.团疑莫释(2)用“/”给文中画线句①断句。
(限断四处)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
(3)细读(甲)(乙)两文,你会发现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对这个故事做了不少改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解析。
①他将“________”这一动词改为“________”,然后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表情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不愠不火、不卑不亢、以技能立世的劳动者形象,还包含了对陈尧咨“自矜”的不以为然。
用语生动细致,文学色彩陡然增加。
②追求“简洁准确”也是他的主要文风,在对“陈尧咨酌油”这一情节修改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请就画线的①②句加以解析说明。
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解析1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e59a03d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4.png)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乙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
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彬得金,送还西库。
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④不记录。
檀越⑤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注释)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齐朝人。
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练习姓名:班级:训练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选项]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分析:训练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9·广东中山模拟)初,(邹)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
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
稍复直龙图阁。
瘴疾作,危甚。
杨时过常州,往省之。
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
(节选自《宋史·邹浩传》) [选项]C.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
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
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分析:训练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9·安徽六安模拟)十年,诏丞相伯颜总兵南征,改(崔斌)行省为河南宣慰司,加中奉大夫,赐金虎符。
十月,围潭州,斌攻西北铁坝。
挟盾先登。
诸将怒其抗敌持久,咸欲屠之。
斌喻以兴师本意,诸将曰:“编民当如公说,敌兵必诛之。
”斌曰:“彼各为其主耳,宜旌之,以劝未附者,且杀降不祥。
”诸将乃止。
(节选自《元史·崔斌传》) [选项]D.崔斌严明军纪,爱护百姓。
其任东平府太守时,接到百姓投诉,驱马飞奔找到主将为百姓申冤并机智成功地劝阻了元军诸将对当地军民的大屠杀。
分析:训练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7·全国卷Ⅲ)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许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选项]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
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
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分析:训练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6·全国卷Ⅱ)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选项]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
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分析:训练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安徽卷)先生(指传主朱筠)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选项]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
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分析:训练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7·全国卷Ⅱ)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选项]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分析:训练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5·重庆卷)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
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
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选自《赠医者汤伯高序》) [选项]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
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分析:训练9.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9·安徽示范高中联考)(王)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故所部无益。
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
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选项]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分析:训练10.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摘编自《小山类稿》) [选项]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分析: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训练11.[原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
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
玄佐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
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
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
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
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
数教敕玄佐尽臣节。
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
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选自《新唐书·刘玄佐传》) [选项]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
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分析:训练12.[原文]隆庆元年(葛守礼)起户部尚书。
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
工匠及富商大贾,皆以无田免役,而农夫独受其困,此所谓舛也。
乞正田赋之规,罢科差之法。
”诏悉举行。
(节选自《明史·葛守礼传》有删节) [选项]B.葛守礼关心农民。
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皇帝下诏实行。
分析:训练13.[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
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
”庆元二年致仕。
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黄洽传》) [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
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分析:训练14.[原文](2019·湖南长沙模拟)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李)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
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
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
(选自《明史·李善长传》) [选项]B.向朱元璋投诚的人,因为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他们和好。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