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加强本科大学生的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分析学校历年来的培养方案,找出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措施。实践表明,对于学科门类较多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各学科专业的特点,但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应有充分的一致性,同时,也应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时间和空间,这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本科;培养方案;教学质量;质量管理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加强本科大学生的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繁荣、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以及各学科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在2006年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五成用人单位认为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制约因素。社会越是发达,科学的社会功能也越大。因此,如何培养出基本功较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面临的重要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强化公共基础课教育、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调整传统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等课程类别的学时和比例来实现,这无疑给高校人才培养的修订和研究带来挑战。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

湖南科技大学自2003年合并以来不断修订完善培养方案。2003年,学校加强了对学位课程的认定与管理。2004年,学校对人才培养中带有共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意见,同时发挥各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自主性,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注重特色,发挥优势,鼓励同一学院同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包容性和培养模式多样化。2005年,对培养方案又一次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进一步突出了创新精神培养,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教师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2006年,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重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课时及学分作了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培养方案。2007年,强调工科专业必须开设《金工实习》,鼓励文科类专业开设《金工实习》、《高等数学基础》或《普通物理学实验C》,理工科专业必须开设人文社科选修课。对周学时作出了严格的规定,除个别学期外,每周课堂教学学时控制在20~26学时以内,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专业课原则上每周安排4~6节。2010年起重点对2010级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实验大纲。

学校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弹性学制与特色教育相结合和因材施

教的原则。克服专业上狭窄和狭窄于专业的倾向;加强各专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的组织管理工作情况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定位,学校制定了《关于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对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案的结构、学时及学分、课程设置等提出了总的要求。一是加强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知识,使科研成果、学科前沿知识进课程教学大纲,学科前沿课程、特色课程进培养方案。三是开展扬长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加选修课,选修课比重达到总学时的20%以上,并在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专业方向课程以及扩大选修课种类和数量,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平台。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扩大了公共选修课的比例,学生公共选修课程必须修满9个学分。五是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六是实行主辅修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辅修课程、辅修相近专业。目前开设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等8个辅修专业。

新的培养方案加强了基础课教学和文化素质教育。在加强基础课教学方面,转变了基础课教学单纯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构建了能满足不同学科需要的基础课教学平台;注重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将全校性的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作为共享的教学资源,先后面向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230门,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严格、规范,做到了“开课有计划、调整有论证、过程有管理”,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调整培养方案,必须填写变更申请表,经系主任审批、教学院长同意,教务处审核后,方能执行。学校在下达和落实教学任务书时,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每届学生毕业时,都认真对照培养方案,严格审查学生的毕业资格。学校引进了一套较为先进的教务管理系统,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全过程,增加了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透明度和监控力度,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四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分析

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较为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切合实际,即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明确,即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对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以“三个融合”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即在人才培养中坚持“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的“三创”型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我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以课堂教学、学术活动与科学实验以及社会实践为主体”的“三元结构”教学模式。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强调知识发现的过程。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研究促进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追踪学科领域新进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建立多维学习环境,包括系统性学习(讲授、实验、实习)、研究性学习(竞赛、社会实践)、交流性学习(论坛、社团)、搜索性学习(图书、网络、讲座)、陶冶性学习(校风、师德)等,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需求。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理清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和核心课程之间的知识层次关系,加强重点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确保课程体系和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