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理学 中职 最新版
生理学版中职
(1)等容收缩期:
❖心室收缩开始使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之前心室容积 不变的时间。
1)房内压 <室内压< 动脉压; 2)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 3)血液主要存在于心室; 4)心室容积不变。
第9页/共102页
(2)射血期:心室进一步收缩使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 室射入动脉的过程。
第21页/共102页
(六)心音
❖是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的舒缩、瓣膜的开闭及血流冲击心 室壁和大动脉而引起的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心音沿着心脏组织和胸壁传导至体表,用听诊器置于胸前 壁的心音听诊区可以直接听取。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一般只能 听到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
第22页/共102页
✓S1 调低,较响,持续时间较长,标志心室收缩开始 ✓S2 调高,较弱,持续时间较短,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2页/共102页
重点、难点
重点:
1.心率、心动周期和心排出量的概念; 2.心脏的泵血过程; 3.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和心脏功能的评价指标。
难点:
1.心脏的泵血过程; 2.心室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 3.心肌生理特性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
第3页/共102页
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一)动脉血压的概念及正常值
1.概念
❖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主要因素: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量 ✓心室射血 ✓外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起缓冲作用
✓由心肌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的改变而引起每搏量改变的调节,
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第18页/共102页
3.心肌的后负荷(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后负荷)↑→等容收缩期延长(动 脉瓣开放推迟)→射血期缩短→搏出量↓→心 输出量↓; 动脉血压(后负荷)↓→等容收缩期短→射血 期延长→搏出量↑→心输出量↑。
2024版(精华版)《生理学》教案最新
2024/1/27
化学感受器的调节作用
呼吸运动还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的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时,呼 吸加深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 呼吸减慢减弱。
神经调节
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咳 嗽反射和喷嚏反射等保护性反射动 作,以排出异物或保持呼吸道通畅。
质。
2024/1/27
25
吸收、排泄和代谢废物处理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 场所,通过肠黏膜细胞将消 化后的小分子物质吸收进入 血液和淋巴液。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形成并排出粪便。
肝脏和胆道系统参与胆汁的 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脂肪的 消化和吸收。
肾脏通过尿液的生成和排出, 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同时排出代谢废物和 毒素。
01
2024/1/27
3
《生理学》课程简介
01
生理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涉及细胞、组织、 器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
02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作为医学基础学科,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024/1/27
03
课程内容
涵盖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 系等方面。
2024/1/27
9
人体代谢及调节机制
A
物质代谢
阐述人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及 其相互关系,包括糖异生、脂肪动员和蛋白质 合成与分解等。
C
激素与代谢调节
阐述激素的种类、作用机制和生理效应,以 及激素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的调节作用。 介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等激 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与代谢的关系。
(2024年)20中职护理《生理学》复习
2024/3/26
13
03 神经系统与感觉 器官功能解析
2024/3/26
14
神经元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
神经元结构
包括细胞体、树突、轴 突三部分,具有接受刺 激、产生冲动和传导冲
动的功能。
2024/3/26
神经元分类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形 态,可分为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
经元三类。
感觉神经元
递质种类
不同的递质可引起不同的 生理效应,如乙酰胆碱可 引起兴奋,而γ-氨基丁酸 则引起抑制。
16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区域划分
01
02
03
04
大脑皮层
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思维、 语言、记忆等。
基底核
与运动调节、情感调节等有关 。
脑干
包含多个重要生命中枢,如呼 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
小脑
负责协调随意运动,维持身体 平衡。
43
09 免疫系统与人体 防御功能
2024/3/26
肾脏功能
肾脏主要承担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通过尿的生成维持水的平衡、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等重要生理功能。
2024/3/26
35
尿液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尿液生成过程
尿液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 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VS
影响因素
尿液生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肾小球滤过 率、肾小管重吸收率、抗利尿激素和醛固 酮的分泌等。
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 代谢亢进疾病,可通过药物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等方
式进行治疗。
2024/3/2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由于垂体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生 长发育障碍和代谢异常疾病,可 通过激素替代治疗等方式进行治 疗。
2024版中职生理学基础课件《呼吸概述肺通气》
肺通气量及影响因素
肺通气量
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常用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肺活量 等指标表示。
影响因素
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胸廓和肺的顺应性、气道阻力以及呼吸肌的收缩力等均 可影响肺通气量。其中,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是影响肺通气量的主要因素。
03
气体交换与运输
气体交换过程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气管和支气管
由软骨环支撑,保持通畅,并 有纤毛摆动清除异物。
肺部的结构与功能
肺泡
是肺的基本单位,由单层上皮细 胞构成,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
场所。
肺泡壁
薄而富有弹性,有利于气体的扩 散和交换。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 定性,防止肺泡萎陷。
肺间质
包括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支 持肺的代谢和功能。
体液调节
通过血液中的气体分压、pH值等变化,刺激化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调节。
协同作用
神经和体液调节相互配合,确保呼吸运动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例如,在运 动时,神经调节加快呼吸频率和深度,同时体液调节通过增加氧运输和二氧化碳排出,满足 机体代谢需求。
05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通过呼吸运动使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之间进行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 外。
组织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血液将氧气输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气体运输方式及途径
氧气运输
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 中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运输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以碳酸氢盐 的形式运输,部分以溶解状态运输。
2024年生理学第7版感觉器官的功能学习教案
2024年生理学第7版感觉器官的功能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理学》2024年第7版,第四章“感觉器官的功能”,具体包括第1012节,详细内容为: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听觉器官的生理机制以及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 能够分析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视觉、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结构模型、耳朵结构模型、PPT课件。
2. 学具:显微镜、听觉测试仪、视觉测试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感觉器官功能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3. 理论讲解:a. 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b. 听觉器官的生理机制c.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基本原理4.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眼球、耳朵结构模型b. 学生进行听觉、视觉测试,分析测试结果5. 例题讲解:讲解与感觉器官功能相关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感觉器官的功能a. 视觉器官b. 听觉器官c.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2. 结构与功能3. 感觉器官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视觉、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b. 分析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原理。
c.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视觉器官:眼球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功能为接收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b. 听觉器官:耳朵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功能为接收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c.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分别通过嗅觉细胞、味蕾和皮肤感受器接收气味、味道和触觉等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2024版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ppt课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01
02
03
04
静息电位
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 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024/1/26
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时产生的快速、可 逆、可传播的细胞膜电位变化
局部电位
细胞受刺激后在局部产生的电 位变化,不能传播
兴奋与兴奋性
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 力称为兴奋性,兴奋性的高低
用阈值来衡量
10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ppt课件
2/1/26
• 绪论 • 细胞的基本功能 • 血液 • 循环系统 • 呼吸 • 消化和吸收
2
2024/1/26
01
绪论
3
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2024/1/26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等多个层次的研究。
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2024/1/26
小肠的运动和食糜的推进
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 泌和成分
小肠内消化的特点和意义
29
大肠的功能
2024/1/26
01
大肠的结构和功能
02
大肠内的细菌发酵和腐败作用
03
大便的形成和排泄
04
大肠的功能异常和疾病
30
吸收
吸收的部位和机制
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吸收障碍和疾病
2024/1/26
白细胞
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 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免 疫和防御功能。
血小板
主要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13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 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不溶性 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最新生理学中职最新版精品课件-2024鲜版
突触传递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 膜受体的结合以及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等步骤。
10
感觉器官结构和功能特点
01
感觉器官的种类和功能
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和皮肤等,它们分别负责接收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不同类型的刺激。
2024/3/28
2024/3/28
28
肾脏结构和基本单位——肾小球滤过作用
肾脏结构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 球是血液过滤的主要场所。
2024/3/28
肾小球滤过作用
肾小球通过滤过膜将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小分子物质等 滤出,形成原尿。滤过膜具有一定的孔径和电荷选择性,可 阻止大分子物质和带负电荷的物质通过。
心脏位置、形态与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左右略 扁的圆锥体,主要由心肌构成, 具有四个腔室,分别为左心房、 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位于心肌内能 够产生和传导冲动的特殊心肌细 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 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 支和Purkinje纤维等。
2024/3/28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 能。收缩期时,心室肌收缩,心 室内压力升高,推动血液进入动 脉;舒张期时,心室肌舒张,心 室内压力降低,静脉血液回流至 心脏。
14
血管类型、分布及调节机制
血管三种类型。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静脉负责将血液 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实现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人体平衡觉主要由内耳的前庭系统完 成。前庭系统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 分,分别负责感受头部角加速度和直 线加速度的变化。当头部位置或运动 状态发生变化时,前庭系统将刺激信 号传递给大脑皮层进行识别,从而维 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中职生理学全套课件ppt
03
CATALOGUE
血液循环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具有泵血功能,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详细描述
心脏由四个心腔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心脏的瓣膜 结构保证了血液的单向流动,防止倒流。心脏的电信号控制着心脏的节律性收 缩,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血管系统与血液循环
详细描述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无机盐、蛋白质和营养物质,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养分,白细胞则负责免 疫防御和清除病原体。血液的理化特性如黏滞性、凝固性等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止血机制具有 重要作用。
血型与输血
总结词
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差异进行分类 的一种血型系统,输血前需要进行血型匹配 以避免免疫反应。
营养物质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在肠道中,单糖被吸收进入血 液,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脂肪的吸收
脂肪在小肠中被分解为甘油和 脂肪酸,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 。
蛋白质的吸收
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成为 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矿物质的吸收
如钙、磷、铁等矿物质被吸收 进入血液,维持身体的正常生
理功能。
06
CATALOGUE
量时,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引发排尿反射,使膀胱收缩,尿液经尿
道排出体外。
03
排尿的调节
排尿反射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例如,抗利尿激素能增加肾小管对水
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而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也能调节膀胱和尿道的
收缩和舒张,控制尿的排放。
汗液的排泄
汗液的成分与作用
汗液是排泄系统中重要的分泌物 ,主要由水和电解质组成,具有 调节体温、排泄部分代谢废物和
生理学第七章.ppt
表7-1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时的几种数据
营养物质 物理热价 (kJ/g) 生物热价 (kJ/g) 营养学热价(kJ/g) 耗氧量 (L/g) CO2产生量 (L/g) 氧热价(kJ/L) 呼吸商(RQ)
糖 17.15 17.15 16.7 0.83 0.83 21.00 1.00
蛋白质 23.43 17.99 16.7 0.95 0.76 18.80 0.80
产热量 = 20.18×耗氧量
单位:kJ/m2.h
(四)能量代谢率的衡量标准
如何比较不同个体的能量代谢率差 异?研究表明:基础代谢率、肺活量、 肾小球滤过率、心输出量、主动脉和气 管的横截面积都与体表面积呈比例关系, 而与机体体重相关性不明显。
体表面积计算
体表面积(m2) =0.0061×身高(cm) +0.0128 × 体重(kg) -0.1529 ,简化法计 算,如图:
★甲低:BMR比正常低 40%~20% ★甲亢:BMR比正常高 25%~80% ★BMR:发热、糖尿病、红细胞增 多症、白血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有呼吸困难的心脏病等。
★BMR :阿狄森病、肾病综合征、 病理性饥饿、垂体性肥胖等。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一)体表温度和体核 温度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 肌肉活动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见表7-3 运动或劳动的强度 消耗的能量
表7-3 劳动或运动时的能量代谢值
肌肉活动形式
静卧休息 出席会议 擦窗 洗衣物 扫地 打排球 踢足球
平均产热量[kJ/(m2.min)]
2.73 3.40 8.30 9.89 11.36 17.04 24.96
表7-2
非蛋白呼吸商
2024年度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新吸收 回血液。
尿液浓缩与稀释
通过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和 分泌,调节尿液浓度。
尿液排出
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 外。
2024/3/23
30
水盐平衡调节机制
抗利尿激素调节
通过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调节水的重吸收 。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氧 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氢离子浓度升高时受到刺 激,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2024/3/23
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外侧部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在脑脊液和 局部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升高时受到刺激,引起呼吸 加深加快。
22
05
中职生理学基础 全套ppt课件完 整版
2024/3/23
1
目 录
2024/3/23
• 生理学概述与基础知识 • 细胞生理与代谢过程 • 血液系统与循环系统生理功能 • 呼吸系统生理功能与调节机制 •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与吸收过程 • 泌尿系统生理功能与排泄过程 • 神经系统生理功能与感觉器官
2
01
11
遗传信息表达与调控
01
DNA复制的过程与特点
02
转录的过程与调控
2024/3/23
03
04
翻译的过程与调控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12
03
CATALOGUE
血液系统与循环系统生理功能
2024/3/23
13
血液组成及功能特点
血液组成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功能特点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内环境稳定,参与免疫防御 等。
2024版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
2024/1/28
心脏的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左右略扁的圆锥体,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房、左心 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室,其中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 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互不相通。
心脏的工作原理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和右心室内的血液分别 被泵入主动脉和肺动脉,进而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肺部;当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 脉回流至心脏,填充心房和心室。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某些物质分泌到肾小管腔 内,与重吸收后的液体一起形成终尿。
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 以及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实现尿液的浓缩 与稀释。
2024/1/28
25
水盐平衡及调节机制
水盐平衡的概念
水盐平衡是指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水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有水分、蛋白质、糖类、 脂类、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 物运回心脏;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pH值、渗透压等; 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如白细胞可吞噬病原体。
12
心脏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细胞的兴奋性是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与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密切相关。细胞兴奋性 的高低可以用阈值来衡量,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性的基础, 而静息电位则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前提。
10
PART 03
血液与循环生理
REPORTING
2024/1/28
11
生理学基础(第3版)中职全套教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率与心动周期 1 心率 2 心动周期
图4-1 心动周期示意图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导致心腔内的压力改变,致使血液射入动脉的过程,称为 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室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包括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 1 等容收缩期 2 快速射血期 3 减慢射血期
图4-5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兴奋性变化
(四)收缩性
心肌纤维受到刺激兴奋后能够产生收缩的能力,称为收缩性。
1 同步收缩
2 不产生强直收缩
3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
4 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五)其他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 K+的影响
2
Ca2+ 的影响
3 Na+的影响 四、心电图
图4-6 心电图
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分为P波、QRS波群和T波,偶尔还出现U波。 1 P波 2 QRS波群 3 T波 (4)P-R间期(或P-Q间期) (5)Q-T间期 (6)S-T段 五、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心肌细胞能分泌心钠素和脑利钠肽两种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表现在以下两 方面。
①扩张血管。
②排钠利尿。 第二节 血管生理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一、动脉血压与脉搏
(一)血压及动脉血压的概念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临床上习 惯用毫米汞柱(mmHg)表示。
(二)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 (三)动脉血压的形成 1.收缩压的形成
2.心室舒张期 1 等容舒张期 2 快速充盈期 3 减慢充盈期 3.心房收缩期
最新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教学讲义ppt
一、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一)神经调节 1.基本方式 2.反射类型 (1)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 3.调节特点
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并具有高度的协调和整合功能。 所以,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是在细胞的基础上 进行的。因此,要阐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等, 必须首先从细胞生理开始学习。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执行不同的功能,但许多 基本的功能活动是共同的。本章主要介绍细胞具有的共同的基本功能,包括细 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和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对生命活动的研究需要从整体、器官和系统、 细胞和分子三个不同的水平上进行。 1.器官和系统水平 2.细胞和分子水平 3.整体水平 (三)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生理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整体的、动态的、对立统一 的观点去看待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角度来综合观 察和理解机体的生命活动。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三)主动转运 (四)出胞与入胞
对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可通过出胞和入胞进行转运。 1.出胞 出胞是指细胞内的大分子或团块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2.入胞 入胞指细胞外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异物或 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二)体液调节 1.基本方式
2024年生理学中职课件03
生理学中职课件03一、前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调节等方面。
生理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以生理学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二、生理学基本概念1.生命活动:生命活动是指生物体在生长、发育、繁殖、代谢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各种功能。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繁殖、感应和适应等。
2.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分裂等生命活动。
3.组织:组织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生物体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4.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生物体的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肺、胃等。
5.系统:系统是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而成,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结构。
生物体的系统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三、生理学基本原理1.细胞膜原理: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关键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受体功能、信号转导等功能。
2.酶原理: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生物大分子,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可调节性等特点。
3.信号传导原理:生物体内的信号传导包括电信号、化学信号和机械信号等,通过细胞膜、细胞间连接和细胞内信号传递系统实现。
4.遗传原理:遗传是生物体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包括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5.调节原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多方面的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四、生理学基本方法1.实验方法:生理学实验是通过人工干预生物体的生理过程,观察和测量生理指标的方法。
实验方法包括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离体实验和整体实验等。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2024版)
(二)体液调节 1.基本方式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其化 学物质主要是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体液调节可分为全身性和 局部性两种方式。 (1)全身性体液调节: (2)局部性体液调节: 2.调节特点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由自身对刺激产生的 适应性反应。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不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改变等。自 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但对维持某些生理 功能的调节具有一定意义。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二、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实际上为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根据反馈信息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类
(一)负反馈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二)正反馈 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的反馈。
1
7
6
绪论——第一节——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 2.掌握内环境及其稳态。 3.掌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4.熟悉正反馈与负反馈。 5.了解生理学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包括生命活 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阐明各种生理 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生物膜,也称为质膜。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1.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具有以下特征: 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了传导散热的方式。在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表温度时,蒸发散热是
唯一的散热方式。临床上对高热病人采用酒精擦浴,就是通过酒精的蒸发 达到降温的目的。蒸发散热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机体体温通过自主性体 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保持相对稳定。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的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
②空腹(禁食12h);
③室温保持在20~25℃; ④精神安宁; ⑤体温正常。
(二)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甲状 腺功能亢进时, BMR可比正常值高25%~80%;甲状腺功能低下 时,BMR可低于正常值的20%~40%。
第二节 体温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供能物质。
(三) 能量代谢的衡量标准
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称为能量代谢率。
通常用kJ/(m2·h)或kJ/(m2·min)表示。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显著。肌肉活动的强度越 大,耗氧量越多,产热量越多。
(二)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后的一段时间,人体产热量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种由于食物引 起机体额外产生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引起的 特殊动力效应最显著。
(二)行为性体温调节
人体有意识地通过改变行为活动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 定,如根据环境温度增减衣着。
章 小 结
本章介绍了新陈代谢中能量代谢。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其次 为脂肪。物质生物氧化后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其余贮存 于三磷酸腺苷(ATP)中。 ATP是体内重要的贮能和直接供能物质。ATP还 可以把能量转移给肌酸,扩大体内能量贮存。影响能量代谢主要的因素有 肌肉活动、精神活动、环境温度和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等。其中,肌肉活 动的影响最显著。人体处于清晨、清醒、静卧;空腹;室温保持在20~ 25℃; 精神安宁;体温正常的状态称为基础状态,此时的能量代谢率即 为基础代谢率(BMR),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正常值为:腋窝温度36.0~37.0℃,口腔 温度36.0~37.2℃,直肠温度36.5~37.5℃。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可 随昼夜、性别、年龄、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而有所波动。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产热与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安静时,主要 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是肝脏。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最主要的产热 器官。机体的热量大部分是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向外散发。 因此,皮肤是最主要的散热器官。在安静状态下,辐射散热是环境温度低 于皮肤温度时主要的散热方式。临床上利用冰帽、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
(一)人体正常体温
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正常值: 腋窝温度 36.0~37.0℃ 口腔温度 36.0~37.2℃ 直肠温度 36.5~37.5℃
(二)体温的生理变化
1.昼夜变化: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2~8时最高。
2.性别: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生育年龄女性的
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
对流散热通过气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
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散热量受 风速影响 。
4、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发热量的散热方式。
在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表温度时,蒸发散热是机体唯一的散 热方式。 不感蒸发 1000ml/d 补液应注意此量 蒸发 发汗
汗液中水分占99%以上,固体成分不到 1%,主要以NaCl为主,是一种低渗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体温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是控制体温稳定的平衡点,一般 认为是37℃,此时,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处 于一定的平衡状态。 当体温超过37℃时,热敏神经元活动增 强,产热活动减弱,散热活动增强,使体 温回降到37℃。反之,冷敏神经元兴奋, 产热活动增强,散热活动减弱,使体温回 升到37℃。
1、辐射散热
辐射散热是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外界较
冷物体的散热方式。在安静状态下,辐射散热是环境
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主要的散热方式。
2、传导散热
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其接触物体之间的温度差、接触 面积以及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临床上利用冰帽、冰袋给高热病 人降温也是应用了这一方式。
3、对流散热
生理学基础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2 能量代谢 体温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体温的测量部位、正常值及生理变动
难点
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及散热方式 体温调节机制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3.年龄:儿童代谢旺盛,体温高于成人,而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
4.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
二、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机体的产热
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其中肝脏是体内代谢最旺
盛的器官,产热量最多。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越多。 几种组织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产热量
(二)机体的散热
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皮肤
(三)环境温度
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率在20~ 30℃的环境中最为稳定。环境温度过 低或过高均可使能量代谢率增加。
(四)精神活动
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如焦虑、恐惧或情绪激动时,能量代谢率可
显著增加。
三、基础代谢率
(一)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率。 基础状态:①清晨、清醒、静卧;
(一) 能量的来源
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人体所需能 量的70%以上来自糖,其次为脂肪。
(二)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体内能源物质释放的能量中,约有50%以上直接转化为热能, 其余则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于三磷酸腺苷(ATP)中。机体需要时,
ATP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ATP是体内重要的贮能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