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原子结构的模型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阴阳离子共同 构成物质
阴、阳离子
所带电 性情况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
显电性
联
分子可以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原子
系
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在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质子数、 中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中哪些发生了 改变?哪些没有?
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没有发生 改变,核外电子数 发生了改变。
修正和完善了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玻尔的分层理论
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
丹麦科学家玻尔
完善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 枣糕或西瓜模型
卢瑟福 核式结构模型
玻尔 分层模型
从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看,一个模型 的建立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建立模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正,才能 使它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 (说明:现在原子模型还在不断修正, 比玻尔的模型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下图中代表离子的是( D )
(说明:圆圈内数字代表质子数,“+”表 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黑点代表核外电子)
(1)A原子核中有_8__个质子, _8__个中子。 (2)B原子核中有 _8__个质子,__9_个中子。 (3)C原子核中有_8__个质子,_1__0_个中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20
核外电子数 1 2 6 7 8 13 16
17
读表:从下表中你能获得哪些规律?
针对原子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必然的联系
✓ 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
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质子 带正电 1.6726×10-27kg
原子结构的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金金属箔
[1]大多数粒子不改变本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原子内有较大的间隙。
。
[2]有小部分改变本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 α粒子受到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挤作用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极少数被弹射了回来,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核。 。
自从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了金属箔后,使人 们对原子内部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 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更接近了它的本质。
2.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生模型 (西瓜模型)
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α粒子源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 后仍保持本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量的α粒子产生了较大的偏转。
金金属箔
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α粒子源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 后仍保持本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量的α粒子产生了较大的偏转。 问题思考: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B )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 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C.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D.物质在产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产生了变化, 在产生化学变化时,原子产生了变化
原 子
原子核 (+)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说一说:以氧原子为例解说原子的结构
电子:8个,带8个单位负电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2.3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28张)

二、原子结构
问题: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由什么粒子构 成的呢?
实验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 的微粒“夸克”构成。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二、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
原
质子
子 原子核
中子
夸克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质子 用高能粒子去撞击原子核,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小的粒子。
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在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数等于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数,所以呈电中性
反粒子:
如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 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 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符号: 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质子: Z 中子: N 质量数:A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一种带正电的微粒)去轰击金属箔,
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一种带正电的微粒)去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 穿过金属箔,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或被反弹回去.
α粒子散射实验
核式结构模型
4.玻尔原子模型 (1913年)
分层模型
5.现代原子模型 (1927年)
电子云模型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道尔顿原子模型: 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
的电子。而原子是呈电中性的,他认为
新知导入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九年级化学《原子结构模型》课件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表4-1
表4-2 示 例
第四页,共八页。
练习
第五页,共八页。
表4-1
粒子种类 质子 中子 电子
电性
1个单位正电荷 不27 1.6749×10-27 质子质量的1/1836
阅读(yuèdú)上表(表4-1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铁
26
30
26
1.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
不同原子的质子(zhìzǐ)数、电子数不同。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氢原子的中子数为0,因此(yīncǐ),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3.质子、中子、电子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第八页,共八页。
4.原子本身带电吗?为什么?
质子和电子数目相等、电性相反,互相抵消 ,所以原子不带电
第七页,共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原子结构模型。电 子。核电荷数=质子(zhìzǐ)数。练 习。1.质子(zhìz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观察表格(表4-2 ) ,思考下列问题。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zhìz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3.质子(zhìzǐ)、中 子、电子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同原子的质子(zhìzǐ)数、电子数不同。氢原子的中子数为0,因此,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zhìz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质子(zhìzǐ)和电子数目相等、 电性相反,互相抵消 ,所以原子不带电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2.3.1 原子结构的模型——原子的结构(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3-1原子结构的模型——原子的结构目录 (1) (2) (3) (6) (8)一、原子结物模型的建立1.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1)模型建立的时间和依据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2)当时对原子的认识认为原子是个实心球体。
(3)模型建立的意义道尔顿的原子理论开辟了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新纪元。
2.汤姆生的枣糕模型(又叫西瓜模型)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提出了二个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该模型很快被实验否定了。
3.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又叫行星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就这样问世了。
4.玻尔的分层模型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注意】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二、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电子在原子核周围高速运动,一个电子带一个电荷。
并且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显电中性。
2.原子核的秘密通过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核的方法得出:(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一杯水的微观层次的分析:(4)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

核外电子是 分层排布的
第一电子层离核最近、能量最低,最 多能容纳2个电子。
第一层排满后,电子排在第二层,第 二层上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第三层上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
最外层上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第一 层作为最外层时,最多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
原子核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数
第3 第2 层 第1 层 层
原子结构示意图
1氢 2氦 3锂 4铍 5硼
H He Li Be B Ne 1钠1 1镁2 1铝3 1硅4 1磷5
碳6 氮7 氧8 氟9 氖10 CNOF
硫16 1氯7 1氩8 1钾9 钙20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
各元素原子最外电子数目的特点:
元素
1、概念: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S2-、SO42-。 离子带的电荷数等于该原子(或原子团) 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
2、离子的表示方法: 离子结构示意图 +112 8
+1 2 8 8 7
离子符号
Na+
Cl-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在前符号在 后,1可以省略不写。 如:Na+ Mg2+ Cl- O2-
+16 2 8
电子层
6
电子数
学体属金决化 反性原属于学 应质子原原性 )稳容子子质 。定易容的活
(得易最泼 一电失外或 般子电层稳 不,子电定 参稀,子主 与有非数要 化气金。取
个 ) 。
He 2
个 的 是 稀 有 气 体 ( 为
金 属 原 子 , 最 外 层 电 子 数 为
4
子 数 为 多 于 个 的 一 般 是 非
初中化学 原子结构的模型

原子结构的模型【知识要点】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了原子内有电子,同时测得电子带负电,这一发现将道尔顿建立的实心球原子结构模型彻底地“切开”了,从而提出了原子是一下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似西瓜肉),带负电的电子(似西瓜籽)嵌在中间的“汤姆森模型”。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勾画出了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 行星围绕原子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即“卢瑟福模型”。
丹麦科学波尔认为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掉不到带正电的 原子核上去的原因是因为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提出了“分层模型。
”现代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像“云雾”一样出现,2.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一个居于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与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一个电子带了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符号相反。
原子呈电中性。
二、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3.原子内的质量和数量关系(1)电子的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原子核与原子大小的比较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原子核仅为整个原子的几百万亿分之一。
【例题解析】例 1.在实验中发现原子内有电子,同时测得电子带负点,这是英国科学家( ),创立的模型是( );用粒子轰击原子的方法,发现原子中有一个核,勾画出了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围绕原子核运行的原子结构模型,这是科学家( ),模型是( )。
A 、汤姆森B 、道尔顿C 、 汤姆森模型D 、卢瑟福E 、波尔F 、 卢瑟福模型G 、分层模型例2.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得德·泽维尔开创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飞秒化学”.他使得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 、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B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 、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例3.据图回答:A 、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 个中子;B 、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 个中子;C 、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 个中子. 例4.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例5.化学上常用的去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有表示17个质子和18个中子的氯原子。
原子结构模型

一个质子、中子 和电子的质量是多少?
原子的结构(以氧原子为例) 物质 质子 中子 电子 带1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千克 不带电
分子 原子核
原子
1.6748×10-27千克 带1个单位负电荷
9.1176×10-31千克
13.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B )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 D、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14.已知两种不同原子,一种核内有8个质子, 8个中子,另一种核内有8个质子,9个中子, 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 D A.核外电子数 B.原子的带电量 C.核电荷数 D.原子的质量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
硫酸铜晶体
氢氧化钙等。
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______; 正 阳 原子失去电子后,带____电,叫___离子;
负 阴 原子得到电子后,带____电,叫___离子。
汤姆生 1.________发现了电子. 2.卢瑟福认为,原子是由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 原子核 电子 _______,与核外绕核高速运动的______构 行星 成的.这种原子模型又叫______模型. 玻尔认为,电子是分层按一定轨道绕核高速运 分层 动的,这种原子模型又叫______模型. 3.研究原子核结构的一种方法:用 高能量的粒子 ________________撞击、打碎核. 可以发 质子 中子 现原子核由______和______构成. 不显 4.原子是呈电中性的,即原子____(显、不显) 电性.
正 5.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____电荷。 中子不带 正 电。 所以原子核带____电荷;一个电子带一 负 个单位____电荷。 核电荷数 6.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__________。 7.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 原子核 的比重极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 上.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8.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 质子数与中子数_____(一定、不一定)相等. 不一定 中子 个别原子内可以没有_____。 质子 元素不同,____数一定不同.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练习(有答案)

原子结构的模型(1)1.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①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实心球模型。
②原子模型(1897年)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③原子模型(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a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④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模型。
⑤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比玻尔模型又有丁很大的改进。
2.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构成的。
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电性,因而原子呈。
3.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
4.原子核的秘密(如图)。
质子数= 数= 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
5.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题型一α粒子散射实验1.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粒子()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C.绝大多数直接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D.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弹回2.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题型二原子的构成1.原于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由电子决定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带负电):每个电子有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带正电):每一个质原子核(带正电)原子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题型三实验分析1.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化学】1,1.2《原子结构模型》课件_(鲁科版选修3)第二课时

(3)量子数和原子轨道的关系
n l m 原子轨道
符号
ms
取值
±1/2 ±1/2 ±1/2 ±1/2 ±1/2
取值 符号 取值 符号 取值 1 2 K L 0 0 1 0 1 3 M 2 d s s p s p 0 0 0, ±1 0 0, ±1 0, ±1 ±2
1s
2s 2px 2py 2pz 3s 3px 3py 3pz
练习:找出下列条件下能级的数目,并写出其 能级的符号 A. n=1 1 1s C. n=3 3 3s 3p 3d B. n=2 2 2s 2p D. n=4 4 4s 4p 4d 4f
规律: 每层的能级数值=电子层数
原子轨道与四个量子数 (1)原子光谱带来的疑问? ①钠原子光谱在n=3到n=4之间会产生两(多)条谱线.
P能级的原子轨道
z
z
z
y x
x
y
x
y
P能级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原 子轨道,它们相互垂直,分别以P x,Py,PZ表示。P电子 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n增大而增大。在同一能层 中 P x,Py,PZ的能量相同。
P能级的3个原子轨道P x,Py,PZ合在 一起的情形.
P 能 级 的 原 子 轨 道
第1电子层:只有 s 能级。 第2电子层:有 s、p 两种能级。 第3电子层:有 s、p、d 三种能级。
原子轨道 s p d
轨道个数 1 3 5
f
7
第1电子层:只有 s 轨道,有 1 个原子轨道 第2电子层:有 s、p 两种轨道,有 4 个原子轨道 第3电子层:有 s、p、d 三种轨道,有 9 个原子轨道
薛定谔方程 与四个量子数
1987-1961 E.Schrodinger , 奥地利物理学家
初中化学原子模型图文详解

初中化学原子模型图文详解原子模型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详细解释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图文形式给出对每个原子模型的详细描述。
一、“波尔原子模型”的提出波尔原子模型是最早被广泛接受的原子模型之一。
它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于1913年提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他发现了氢原子的一些规律,从而提出了波尔原子模型。
波尔原子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原子由一个中心的带正电荷的核心(核)和绕核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电子只能在能级(轨道)上运动,而且只能在特定的能级上存在。
当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特定的能量。
波尔通过这一模型解释了氢光谱中的谱线现象。
图1 展示了波尔原子模型的结构。
核心表示为正电荷,而电子以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能级。
每个能级上都有固定数量的电子。
二、“量子力学原子模型”对波尔模型的进一步完善尽管波尔原子模型对氢原子的解释相对较好,但它却无法解释其他元素的光谱,尤其是含有多个电子的元素。
因此,原子模型的研究进一步发展,诞生了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的提出归功于一系列科学家的努力,包括德国物理学家薛定谔和海森堡等。
这一模型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将原子视为一个稳定的能级系统。
在这个模型中,电子不再固定在特定的轨道上,而是存在于一系列云状的电子轨道中,这些轨道称为轨道云。
每个轨道云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电子的位置不能确定,只能通过波函数的方法得到可能位置的概率分布。
图2 展示了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的轨道云结构。
不同形状的轨道表示不同的能级,电子存在的可能位置由云状区域表示。
三、原子模型的再次发展——“量子物理学原子模型”量子物理学原子模型是对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发展。
它将电子视为分布在空间中的电子云,而非具体存在于某个轨道上。
与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类似,量子物理学原子模型更加注重对电子在空间中分布的描述。
量子物理学原子模型的基本概念是:原子中的电子云是由一组原子轨道和不同概率密度分布的电子组成。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方程, 用于求解原子中电子的波函数和
能量。
原子轨道
由量子力学计算得出的电子在原子 中的概率分布区域,决定了元素的 化学性质。
自旋和磁矩
电子自旋和轨道运动产生的磁矩是 原子磁性的来源。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排布规律研究进展
泡利原理
确定每个电子状态的独特性,保证电子排布的稳 定性。
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电子绕核旋转。该模型预测了α粒子散射实 验的结果,即大多数α粒子穿过原子时不受影响,少数α粒子受到大角度偏转, 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实验结果与预测一致
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与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预测相符,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 确性。同时,其他相关实验结果也支持了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论预测。
局限性
玻尔理论虽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和类氢离子光谱,但对于复杂原子(多电 子原子)的光谱现象却无法解释。此外,玻尔理论也无法解释原子的化学性质和 化学键的形成。
03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具体内容
原子核组成与性质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 子组成。
原子核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万分之 一,但质量却占原子总质量的99.9% 以上。
04
电子云密度越大,表明 电子在该区域出现的概 率越高。
能量层级
原子中的电子按照能量高低分 布在不同的能级上,每个能级 对应一定的电子云形状和取向
。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 个能级时,会吸收或释放能量 ,表现为光的吸收或发射。
电子跃迁遵循一定的选择定则 ,如偶极跃迁选择定则、自旋
原子核的发现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 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 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 间里绕着核旋转。
原子结构模型

对多电子原子来讲,对于确定的n值,能级(l)共有_n__个值。
l取值
0 1 2 3 ........n-1
对应能级 s p d f .......
注意:
(1)若电子的能层n、 能级l相同,则电子的能量相同。
(2)能级数值=电子层数
一能级的在空间运动状态的能量相同;有
运动物体 汽车 炮弹 人造卫星 宇宙飞船 电子
速率(Km/S) 0.03 2.00 7.80
特征1:速度极快
11.00
2200.00 (光速的 1%)
乒乓球直径
核外电子运动空间范围
410-2 m
n10-10 m
特征2:运动空间极小 特征3:无固定运动轨迹
测不准
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描
述方法
1、核外电子以极高的速度、在极小的空间里做永 不停止的运动。不遵循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不能 测出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即不能描画出它的 运动轨迹)。
理论和实验事实 产生矛盾
完善理论
2、在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玻尔(Bohr)的原子结 构模型(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玻尔理论的三个假设)。
(1) 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
且不辐射能量;
(2)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能量,而且能量是量子化的, 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不能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不连续的数值, 轨道能量依n值(1、2、3、·····)的增大而升高,n称为量子数。对氢 原子而言,电子处在n=1的轨道是能量最低,称为基态,能量高于基 态的状态,称为激发态;
E = E2- E1= h (=c/)
[身边的化学] “霓虹灯为什么能够发出 五颜六色的光?”
电子在发生跃迁时辐射或 吸收能量是量子化的,对霓虹灯 而言,灯管中装载的气体不同, 在高电压的激发下发出的光的颜 色就不同。
【教学课件】《第3节原子的结构模型》(18张ppt )

4、 在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电子⑤离子 ⑥原
子核 ⑦中子 ⑧元素中,选择: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__①__②__⑤____ ,其
中__②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__⑥___和___④__构成的。
20
17
氯离子
17
17
20
18
失电子 阳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形成原因:原子
带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阴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
得电子
) 硫酸铜(CuSO4)是由铜离子Cu2+ 和 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的。
金属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少于_4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失__去__电子,形 成_阳___离子。Ex:钠、镁、铝、铁
带负电荷 9.1176×10-31千克
(1)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 夸克
四、随堂练习
1.原子核( B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B ) 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质子
[3]极少数被弹射了回来,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核。 。
α粒子散射实验
二、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中 在原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 绕太阳运动那样。“行星模型”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_原子结构的模型.doc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发展史1、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道尔顿)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实验过程一一用带正电荷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大部分沿直线运动、极少发生偏转、有的被反弹金箔(a)4、玻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5、现代科学理论:“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有的区域多,有的区域少----- 说明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二、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担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很小,但原子核更小。
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作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原子核就像运动声里的一粒芝麻。
二、原子核的结构⑴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⑵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重极小,可忽略不计,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⑶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是所有原子核都有中子⑷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5)原子的相对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典型例题】例1.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例2.有下列粒子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其中带正电荷的有 ______________ ,带负电荷的有__________ ,不带电的有____________ ;在同种原子中,粒子数目一定相同的是 ______________ (质子和电子)。
例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B.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020中考化学 “原子结构的模型”知识讲解素材

原子结构的模型"知识讲解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例1 发现原子内有电子的科学家是()A. 汤姆生B. 卢瑟福C. 玻尔D. 道尔顿答案:A解析:如下表:时间模型类型科学家内容1803年道尔顿模型道尔顿(英国)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小球1897年汤姆生模型汤姆生(英国)发现电子,即"西瓜模型"正电荷是西瓜肉,电子是西瓜籽1911年卢瑟福模型卢瑟福(英国)发现原子核,原子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随意动转1913年分层模型玻尔(丹麦)电子在固定轨道上分层运动(绕着原子核)现代电子云模型电子出现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次数多,有的区域次数少点拨:原子结构是通过科学家不断地建立与修正原子结构模型,不断地实验,不断地思考研究而得到的。
二. 原子的构成例2 2020年初,美国制成了第一台磁冰箱,其效率比普通冰箱效率高30%以上,生产磁冰箱所用的材料中含稀土元素钆,钆元素的一种原子其核电荷数为64,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质子数为。
答案:64 64解析:(1)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为:(2)原子中的电量关系:(原子核带的电称为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所带的电称为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所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各组成部分的质量关系:因为电子的质量非常微小,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就是整个原子的质量。
点拨:原子的电量之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原子变化的开始,原子因为电子的得失而变成离子,离子的结合就形成了新物质。
三. 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例3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D.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答案:C解析: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三者的导同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点拨:本题可看出,无论是物质还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原子结构的三种模型

原子结构的三种模型
原子结构是一个涉及微观粒子的领域,从科学家们成功地揭示了原子的存在以来,原子的结构理论便成为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几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而本文将简要介绍其中最著名的三种模型。
1. 汤姆逊模型:
汤姆逊模型是在1897年被英国科学家汤姆逊提出,它提出了原子具有一个球形的正电荷基质和散布在其周围的负电子。
这个模型也称为“葡萄干蛋糕模型”,因为他将原子想象成一个带正电载体的葡萄干,并散布着小的带负电的球形电子。
2. 卢瑟福模型: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一个不同于汤姆逊模型的原子结构模型。
在这个模型里,原子由一个带有正电荷量的核心和围绕着核心运转的负电子组成。
卢瑟福的实验表明,带正电的粒子(即核心)主要集中在原子的中心处,而电子则在核外运行。
他的模型被称为“太阳系模型”,因为原子的结构被比喻成了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行星。
3. 波尔模型:
在卢瑟福模型之后,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他的原子结构模型,即“波尔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玻尔认为电子运行在确定的轨道上,而轨道周围则是带有正电荷的核心。
波尔模型解释了为
什么原子只会发出特定的能量光子(即光谱线),电子的能量水平是量子化的,即只有在某些固定的能级上才可以停留,而其他能量状态是不允许的。
综上所述,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模型和波尔模型在原子结构的研究领域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们各自提出了原子的不同结构和性质,并对后来的原子研究奠定了基础。
原子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1.能级符号及所含轨道数:s、1,p、3,d、5,f、7。
2.每个电子层所含能级类型:K:s;L:s、p;M:s、p、d;N:s、p、d、f。
3.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形。
4.原子轨道能量高低关系:同电子层不同能级:n f>n d>n p>n s;不同电子层同能级:n s>(n-1)s>(n-2)s>(n-3)s;同电子层同能级:n p x=n p y=n p z。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家,1903年汤姆逊提出原子结构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2.汤姆逊原子模型(1903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5.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20世纪20年代中期):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2.光谱和氢原子光谱(1)光谱①概念:利用仪器将物质 或 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的谱线。
②形成原因:电子在不同轨道间 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2)氢原子光谱:属于 光谱。
过渡: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 的实验事实,丹麦科学家玻尔在 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 的原子结构模型,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1)基态原子吸收能量释放能量激发态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散射实验
1909年卢瑟福指导他的两个学生(盖革 与马斯登)在曼彻斯特大学做了著名实 验:用α 粒子去轰击金箔,大多数粒子都 直接穿过金箔,少数只产生很小的偏转, 然而的极少数的粒子会反弹回去. 卢瑟福说:“好象你用一炮弹去轰击一张 薄纸,而炮弹返回把你打中.”他对这一 实验结果的解释是: α 粒子可能被质量 很大但体积很小的核碰撞回来,原子核 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
7
13 16 17 26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粒子 --夸克构成
水的微观层次分析
一杯水--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夸克
四、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 同种原子的原子核内核电荷数、质 子数与中子数是一定的。 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氯原子得到一个电 子成为一个带负电 的微粒 ,叫氯离子 。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
我们把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处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 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 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带正电) 质子 正电荷 原子 (不 显电 性) 构成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五、带电的原子--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 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 (阳离子) 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 (阴离子) 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 的基本粒子。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 成为一个带正电的微 粒 ,叫钠离子。
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Hale Waihona Puke 子 氕 氘 氚电子 质子 中子
原子的同位素的应用
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用质子、 中子、α 粒子轰击原子核,可以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 素.例如用α 粒子轰击铝原子核,可发生下面的核反应,其 中反应生成物就是磷的放射性同位素.用人工方法得到的放 射性同位素已经在工农业、医疗卫生和和科学研究等许多方 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是沿着以下三 个方向展开的. 1.利用它的射线 医学诊断、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沙眼或 裂纹等。α 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以用来消除机器在运转 中因摩擦而产生的有害静电. 2.利用它核反应放出巨大能量。例核潜艇、原子弹、氢弹。 3.利用它的示踪性。免疫研究、古董鉴定、测定年代、化 学分析。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实心球模型
2.汤姆森原子模型(1904年)
西瓜模型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绕太阳模型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
汤姆森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 (似西瓜肉),带负电荷的电子(似西 瓜籽)嵌在中间。
卢瑟福模型
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波尔模型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电子云模型
试验中发现,电子出现在不同区域的 次数不同,像“云雾”一样。
原子是由一个居中心的带正电 荷的原子核与带负电荷的核外 电子构成的。
原子内部结构
碳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 (不显电性) 原子核: 带正电荷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 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核大小与核外电子运动范围 (原子大小)的比较。
原子核有多大?
原子的半径:10-10米 原子核的半径:10-15—10-14米
三、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质子 和中子构成的。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在上一节中用实心的圆 球模型代表原子从而表 示出分子结构模型。那 么实心球模型能否代表 原子的真实结构吗?
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 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 。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结 构认识的一个阶段。人类认识原 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 的。下面介绍的几种原子结构模 型简明形象地表示出了人类对原 子结构认识逐步深化的演变过程。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分析下表:在一个原子中哪些数目总是相等的?
原子种类 氢原子 氦原子 碳原子 核电荷数 1 2 6 质子数 1 2 6 中子数 0 2 8 核外电数 1 2 6
氮原子
铝原子 硫原子 氯原子 铁原子
7
13 16 17 26
7
13 16 17 26
7
14 17 20 30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
但有的原子其核内的中子数会发生 变化。
【举例】氧的三种原子的原子核:核 内都有8个质子,但中子数分别是8个 、9个、10个。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原 子。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 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氧的同位素原子是氧元素的不同种 原子。
【思考】氧的3种同位素其核外电子应各有 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