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
2020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1-2-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电子层1.电子的能量(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
(2)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低,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高。
2.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的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K层排起,当一层排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18个。
二、电子层的表示方法1.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注明其意义: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
如:Na+;Cl-.阳离子:核外电子数__<__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__〉__核电荷数.1.正误判断(1)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排有8个电子( )(3)M层为最外层时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不超过8个()(4)原子核外各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答案](1)×(2)×(3)√(4)×2.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核内质子数为 ( )A.3 B.7 C.8 D.10[答案]C3.下列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吗?如有错误,请改正。
(1)磷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2)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3)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4)氟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确(2)不正确,(3)不正确,(4)正确知识点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电荷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6章第2节第2课时课件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第2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素养目标
学法指导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 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探究,特别是实验现象的描述,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 与创新意 深刻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
应速率的影响 识
反应物浓度
结合生活、生产中
2.通过教材图6-16的模型,认识增大压强
• C.增加炭的量 • 【答案】C
D.通入少量CO2气体
• 【解析】A中块状炭变成炭粉,可增大接触面积,从而
增大化学反应速率;B中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中
增加炭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中通
入少量CO2气体,c(CO2)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
化学反应速率受条件的影响很大,下列肯定可以加快
应速率加快,①正确;②增加固体碳的用量,物质的浓度不
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②错误;③恒容通入CO2,会使 c(CO2)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③正确;④恒压下充入N2, 会使容器的容积扩大,导致气体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小,化
学反应速率减慢,④错误;⑤恒容下充入N2,反应混合物的 浓度不变,因此反应速率不变,⑤错误;根据上述叙述可知
• (5)固体表面积:固体颗粒越小,其单位质量的表面积越 大,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 (6)反应物状态:一般来说,配成溶液或反应物是气体, 都能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
• (7)形成原电池,可以增大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速率。
[典例精练]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D • 【解析】Fe在98%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不生成H2,A 错误;盐酸中加入NaCl溶液相当于把盐酸稀释,c(H+)减小, 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C错误。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参考书(新人教)说明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
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
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6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本章说明 (1)教学建议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第三节化学键 (6)教学资源 (8)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本章说明 (14)教学建议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7)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3)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教学资源 (36)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42)本章说明 (42)教学建议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43)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46)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48)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50)教学资源 (51)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59)本章说明 (59)教学建议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61)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64)教学资源 (67)第一障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本章说明一、教学目标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高中化学 3.1.1 甲烷的性质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目标导航]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了解甲烷的来源和主要用途。
3.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掌握甲烷的性质。
4.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一、甲烷的存在、结构及物理性质1.存在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2.分子结构甲烷的分子式是CH4;电子式是;结构式是。
实验证明,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其中四个C—H键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
3.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相比) 水溶性无色气体无味比空气小极难溶提醒如CO、CO2、碳酸及其盐等。
议一议(1)CH4是正四面体结构,CH3Cl、CH2Cl2、CHCl3、CCl4也都是正四面体结构吗?(2)如果甲烷是平面结构,则CH2Cl2有几种结构?实际上有几种结构?答案(1)CH4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处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处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
根据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推理,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以4个单键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如,若a、b、c、d相同,则构成正四面体结构,如CCl4;若a、b、c、d不相同,则构成四面体,但不是正四面体,如CH3Cl、CH2Cl2、CHCl3。
(2)如果甲烷是平面结构,则CH2Cl2有2种结构,分别是、。
实际为空间四面体结构,所以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二、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状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
但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1.氧化反应(燃烧)(1)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2)现象:甲烷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2.取代反应(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2)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①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装置:a.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b.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c.试管中有少量白雾;d.试管内液面上升;e.水槽中有固体析出B装置: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CH4与Cl2在光照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CH3Cl+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CHCl3+Cl2CCl4+HClCH3Cl CH2Cl2CHCl3CCl4状态气体均为油状液体水溶性都难溶于水点拨无论423223、CCl4和HCl的混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 A.54 ● C.81
B . 11 6 C
D.88
● 解析:Ⅲ是奇数,第ⅢA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是奇数。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的原子序数是 奇数,答案选C。
课堂探究研析
● 问题探究:
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由什么决定?主族族序数由什么决定? 2.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一共有 18 列,哪一列所含元素种类最多?
● 二、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1.编排原则:
● 2.周期表中周期的划分和一般特点:
个数
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共有____7______个周期
特点
同周期中的元素的_电__子_层__数____相同 周期序数=_电__子_层__数____
分类
短周期 长周期
共有___3_______个,包括第__1_、__2、__3___周期 共有___4 _______个,包括第4_、__5、__6_、_7___周期
18
4
36
长周
5
Rb~Xe
18
5
54
期
6
Cs~Rn
32
6
86
7
Fr~Uuo
32
7
118
位置与结 构的关系
周期序数 =电子层
数
● 2.族(每一纵行):
族
周期表中有18 个纵行,除第 8、9、10三个 纵行为第Ⅷ族 外,其余15个 7个 纵行,每个纵 主 行为一族;周 族 期表中包括7个 主族,7个副 族,一个0族,
1
新课标导学
化学
必修② ·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
化学必修2课本中各章节《问题交流及习题参考答案》

化学必修2课本中各章节《问题交流及习题参考答案》(来源教师用书)共13页目录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三、问题交流【思考与交流】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学习下一节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
四、习题参考4.(1)(2)甲与乙:C+O2CO2乙与丙: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5.不可以,113种元素并不等于只有113种原子,原子的种类实际上多于113种。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三、问题交流【学与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学习中,应帮助学生掌握以下要点: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反过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熟悉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指出金属性最强和非金属性最强元素的位置。
5.推测未知元素的位置及性质。
四、习题参考1.B2.(1) Na<K (2)Al>B (3)Cl>P (4)Cl>S (5)O>S3.(1)HNO3>H2PO4 (2)Mg(OH)2>Ca(OH)2 (3) Mg(OH)2>Al(OH)34.银白色,与水剧烈反应,性质比钾和钠活泼。
5.(1)Ba>Be(2) Ba也要密封保存6.(1)7,4(2)七周期、ⅣA(3)金属第三节化学键三、问题交流电子式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化学用语,关于电子式的教学,必须使学生明确:1.电子式中的电子数是指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指电子总数;2.阳离子、阴离子电子式的区别;3.离子电子式中的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4.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电子式的区别;5.“用电子式表示结构”和“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是不同的,不要混淆。
2.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已达到2个或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章 第三节 第2课时共价键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时 共价键1.理解共价键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了解化学键的含义,并从化学键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形成原因及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一、共价键及其表示方法1.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能形成共价键。
(4)分类共价键⎩⎪⎨⎪⎧ 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间成键→共用电 子对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间成键→共用电 子对不发生偏移(5)存在①非金属元素的多原子单质,如O2、N2、O3等。
②共价化合物,如H2O、CO2等。
③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H4Cl等。
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3.共价键表示方法(1)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型分子如:H 2: H H、N2N N、H2S:、CO2: 、CH4。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形成过程(3)用结构式表示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这样的式子叫结构式。
书写时,未成键的电子对应略去。
如:HCl:H—Cl、N2:_______、CO2:O===C===O、CH4:___________。
二、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化学键。
2.分类与成因化学键⎩⎪⎨⎪⎧离子键——原子间电子的得失共价键——原子间电子对的共用 3.化学反应本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
2.氢键在H 2O 、NH 3、HF 等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一般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叫做氢键。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1节 课时1 甲烷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时1 甲烷1.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
2.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3.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甲烷的组成与结构教材整理1有机物与烃1.有机化合物(1)定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2)组成元素:除含碳元素外,常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有些有机物还含有氮、硫、卤素、磷等。
2.烃(1)定义: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典型代表物:最简单的烃是甲烷。
3.甲烷的存在和用途教材整理2甲烷的组成与结构1.甲烷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4,电子式为,结构式为。
2.甲烷分子结构示意图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为中心,氢原子为顶点,其中4个C—H 的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其角度为109°28′。
3.甲烷的分子模型为球棍模型,为比例模型。
⇓⇓小球表示原子,棍表示共价键。
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不同大小的原子,更能反映分子的结构。
特别说明:可利用CH4分子中共价键的夹角为109°28′且相同,说明CH4为正四面体形而不是正方形。
[题组·冲关]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B.烃属于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少有机物还含有氧、氮、硫等元素C.有机物都不溶于水,如CCl4、CS2等D.有机物有2000多万种,所以在周期表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第ⅣA 族【解析】大多数有机物都不溶于水,但有一部分有机物溶于水,如乙酸、乙醇等,所以C项错。
第ⅣA族的元素中,硅是地壳和岩石的主要成分,所以人们称硅是无机非金属的主角;碳是有机物必含的元素,所以人们称碳是有机界的主角,故D 项正确。
【答案】 C2.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 )【导学号:30032048】Ⅰ.结构示意图 Ⅱ.电子式 Ⅲ.球棍模型 Ⅳ.比例模型 A .ⅠB .ⅡC .ⅢD .Ⅳ 【答案】 D 甲烷的性质教材整理 甲烷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相比) 水溶性 无色 气体 无味 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1)稳定性通常状况下,CH 4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均不反应。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 课时2 苯

课时2 苯1.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重点)2.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并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苯的组成和结构1.发现苯是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的,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来自于煤。
2.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比例模型C6H6(1)分子构型: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面。
(2)化学键: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4.芳香烃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苯环的化合物。
其中芳香烃属于芳香化合物。
教材整理2苯的性质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在水中的溶解性 熔、沸点 密度(与水相比)无色 液体 特殊气味 有毒不溶于水 较低 比水小 2.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不能(填“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燃烧现象: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
化学方程式:2C 6H 6+15O 2――→点燃12CO 2+6H 2O 。
(2)取代反应①苯的溴代——生成溴苯化学方程式:。
②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反应温度:保持在50~60 ℃。
化学方程式:。
(3)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化学方程式:。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探究 苯的分子结构及其性质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少量溴水,充分振荡。
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少量酸性KMnO 4溶液,充分振荡。
请思考探究(1)实验1中现象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提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橙红色,下层几乎为无色,说明苯分子结构中不含,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
(2)实验2中现象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提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仍为紫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
(3)苯的分子结构用或表示,哪种更科学?【提示】(4)与是同一物质吗?说明什么?【提示】是同一物质,说明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键。
2021年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课件: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硫酸、酸酸根离子的检验

过滤
——→
滤液
加入适量盐酸 蒸发
——→ ——→
纯净的 NaCl晶体
返回导航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化学(必修·第二册 )
课堂素能探究
返回导航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化学(必修·第二册 )
知识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问题探究
1.过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时,硫酸能否全部参加反应? 提示:不能。Cu是不活泼金属,只能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 应,在过量Cu与一定量浓硫酸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 渐减小,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浓硫酸将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 H2SO4不可能全部参加反应。
B.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用来与蔗糖反应做“黑面包”实
验
C.稀硫酸与铁、铝反应,浓硫酸在常温下不与铁、铝反应
D.浓硫酸与Cu的反应中有少量黑色固体生成,可能是CuO
返回导航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化学(必修·第二册 )
解析:在浓硫酸中,硫元素被还原,体现其氧化性,当稀硫酸与金 属反应时,氢被还原,体现其氧化性,A项错;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 使蔗糖炭化,B项错;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发生钝化反应,表面生 成致密氧化膜,C项错;浓硫酸与铜反应时,可能生成黑色的CuO,D 项正确。
②强氧化性的表现
化学(必修·第二册 )
致密的氧化膜
铁质或铝质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2H2SO4(浓) ═△══CO2↑+2SO2↑+2H2O
返回导航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二、SO24-的检验 1.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化学(必修·第二册 )
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糖类 Word含解析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1课时糖类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掌握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主要化学性质。
3.能够设计实验确定淀粉水解程度及水解产物。
4.了解糖类物质的用途。
一、基本营养物质1.营养物质的种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其中,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2.营养物质的组成元素糖类、油脂、蛋白质组成的共同元素是C、H、O,蛋白质除含有上述几种元素外,还含有N、S、P等元素。
二、糖类1.分类及代表物(1)特征反应①葡萄糖的特征反应葡萄糖――→新制Cu (OH )2△砖红色沉淀(Cu 2O) 葡萄糖――→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光亮的银镜(Ag)(也称银镜反应)以上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
②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
(2)水解反应①蔗糖的水解反应C 12H 22O 11+H 2O ――→催化剂C 6H 12O 6+C 6H 12O 6蔗糖 葡萄糖 果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反应(C 6H 10O 5)n +n H 2O ――→催化剂n C 6H 12O 6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糖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医疗输液中用到的糖类物质是葡萄糖。
(2)食用白糖、冰糖等的成分为蔗糖。
(3)用来生产葡萄糖和酒精的糖类物质是淀粉。
(4)纤维素在人体中可以加强胃肠蠕动,其含量丰富的物质可以用来造纸。
1.下列关于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 .糖都能水解C .纤维素没有甜味D .糖类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解析:A 、C 、D 三项正确;单糖不能发生水解,B 项错误。
答案:B2.下列关于葡萄糖与蔗糖相比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们的分子式不同,但化学元素组成相同B.蔗糖能水解,葡萄糖却不能C.它们是同系物D.葡萄糖是单糖,能与Cu(OH)2悬浊液反应,蔗糖是双糖,不能与Cu(OH)2悬浊液反应解析: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蔗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二者分子式不同,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项正确;蔗糖是双糖能发生水解,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B项正确;葡萄糖(C6H12O6)与蔗糖(C12H22O11)二者分子间相差C6H10O5,不是同系物,C项错误;葡萄糖能与Cu(OH)2悬浊液反应,蔗糖不能与Cu(OH)2悬浊液反应,D项正确。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 课时1 乙烯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课时1 乙烯1.会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了解烯烃的概念。
2.知道乙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重点)3.知道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乙烯与H2、HCl、Cl2、H2O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4.了解加成反应的含义与判断。
(重点)烯烃的组成与乙烯的结构[基础·初探]1.不饱和烃与烯烃2.乙烯的结构(1)分子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C2H4分子结构立体构型乙烯为平面结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共面[题组·冲关]题组烯烃和乙烯的组成与结构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 n H2n B.乙烯的电子式为C.烯烃与烷烃中碳碳键不完全相同D.C3H6的分子结构可以是CH2===CHCH3和【解析】乙烯分子的C与C之间共用2对电子。
【答案】 B2.下列分子不是平面型分子的是()【导学号:30032052】A.H2O B.CH2===CH2C.CH2===CH—CH3D.CO2【解析】H2O、CO2为三点共面分子,CH2===CH2为平面6原子分子。
【答案】 C乙烯的性质及应用[基础·初探]1.乙烯的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乙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加成反应①乙烯通入溴的CCl4或溴水中,现象是溶液褪色,其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产物名称为1,2-二溴乙烷。
②写出CH2===CH2与H2、HCl、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2+H2――→催化剂△CH3—CH3,CH2===CH2+HCl――→催化剂CH3CH2Cl,CH2===CH2+H2O――→催化剂高温、高压CH3CH2OH。
③乙烯发生加成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其反应方程式为n CH2===CH2――→催化剂CH2—CH2。
2020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2-2-1 化学能与电能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二次能源中的电能是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能源。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1)过程:化学能错误!热能错误!机械能错误!电能(2)化石燃料的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2.原电池(1)实验(2)原电池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3)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池总反应:Zn+H2SO4===ZnSO4+H2↑。
(4)反应本质: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5)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①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或一个为金属,一个为能导电的非金属)电极。
②具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1.正误判断(1)HCl+NaOH===NaCl+H2O是放热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2)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到达锌()(3)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4)原电池中的负极反应一定是电极材料失电子()(5)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答案] (1)×(2)×(3)√(4)×(5)√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C.火力发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D.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A3.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答案]C4.(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_______是负极,发生________反应,________是正极,该极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3)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师用书简介本教师用书是为高中化学必修二课程编写的辅助教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化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索。
本用书结合教材内容,提供了一系列教学资源和活动方案,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和理解。
内容概述本教师用书按照课程要求,对每个单元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包括以下内容:1. 单元一:元素的发现与认识- 讲解元素的概念和分类-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发现历史和重要科学家2. 单元二:周期表与元素周期性- 解释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性规律- 提供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3. 单元三:化学键与物质的变化- 探讨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反应机理4. 单元四:溶液与电解质- 讲解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引导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5. 单元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提供相关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感受能量转化的过程6. 单元六:离子反应与电化学- 着重讲解离子反应和电化学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教师资源和活动方案本教师用书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方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师资源包括课堂讲义、实验指导和答案解析,活动方案包括小组探究、实验设计和课堂互动。
结语本教师用书旨在帮助高中化学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促进学生在化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希望教师们能够灵活运用本用书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注:本教师用书内容仅供参考,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课时1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课时1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了解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
(重点)3.掌握铝热反应原理及实验。
(重点)4.了解金属回收和资源保护的意义。
5.认识和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基础·初探]教材整理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和金属资源的合理开发1.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2.金属的冶炼(1)冶炼的原理①原理: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②实质: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使金属矿物中的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金属单质:M n++n e-===M。
(2)冶炼方法①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的冶炼。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加热分解HgO :2HgO=====△2Hg +O 2↑。
b .加热分解Ag 2O :2Ag 2O=====△4Ag +O 2↑。
②电解法适用于非常活泼金属的冶炼。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冶炼金属钠,电解熔融NaCl :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b .冶炼金属镁,电解熔融MgCl 2:MgCl 2(熔融)=====电解Mg +Cl 2↑。
c .冶炼金属铝,电解熔融Al 2O 3:2Al 2O 3(熔融)=====电解冰晶石4Al +3O 2↑。
③热还原法适用于大多数中等活泼金属的冶炼,常用的还原剂有C 、H 2、CO 、Al 等。
请写出下列冶炼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高炉炼铁: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b .铝热反应炼铁:Fe 2O 3+2Al=====高温2Fe +Al 2O 3。
c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CuO +H 2=====△Cu +H 2O 。
④其他方法a .火法炼铜:Cu 2S +O 2=====高温2Cu +SO 2。
b .湿法炼铜:Fe +CuSO 4===FeSO 4+Cu 。
3.金属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合理开发利用金属资源的意义金属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且贮量有限,冶炼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量,也易造成环境污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推荐下载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0产中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2负料,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3试时23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2度并55工且22作尽2下可护1都能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5试技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4置管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3技试资件且、术卷料拒管中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师用书:2-章末整合提升2 化学反应与能量 Wo

姓名,年级:时间:章末整合提升突破点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典例1】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x kJ能量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思路点拨] (1)切入点: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
(2)关键点:由化学键求能量变化时要准确判断出化学键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高低判断是吸热或放热反应。
[解析] 从能量变化图上可以看出,断裂1 mol A2和1 mol B2中的化学键吸收x kJ能量,形成2 mol AB中的化学键放出y kJ能量,y〉x,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 C[针对训练1]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解析]根据能量—反应过程的图像知,状态Ⅰ的能量高于状态Ⅲ的能量,故该过程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根据状态Ⅰ、Ⅱ、Ⅲ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CO中的C和O形成的化学键没有断裂,故B错误;由图Ⅲ可知,生成物是CO2,具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故D错误。
[答案] C突破点二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典例2】有A、B、C、D四块金属,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流从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D B.A〉C〉D〉BC.C〉A〉B〉D D.B>D>C〉A[思路点拨](1)切入点:在原电池装置中,通常较活泼,金属作负极。
创新设计高中化学3.2.2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创新设计高中化学3.2.2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目标导航]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及重要用途。
2.掌握苯分子的结构特点。
3.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一、苯的分子结构 1.组成与结构分子模型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C 6H 62.结构特点(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2)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平面。
(3)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议一议如何证明苯的分子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答案 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的邻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这些都说明苯的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二、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无色;气味:有特殊气味;状态:液体;毒性:有毒;在水中的溶解性:不溶于水;密度:(与水相比)比水小。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由于苯分子中,碳原子间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因而苯兼有烷烃和烯烃的性质。
(1)氧化反应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够燃烧,燃烧时发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 6H 6+15O 2――→点燃12CO 2+6H 2O 。
(2)取代反应①与溴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硝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苯可以和H2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醒制取溴苯时应用液溴而不是溴水。
3.苯的同系物甲苯的分子式C7H8,结构简式,二甲苯的分子式C8H10,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甲苯和二甲苯都可发生上述类似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议一议(1)如何证明苯与溴单质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2)苯与溴的取代产物溴苯为无色、不溶于水且比水重的油状液体,而实际实验中得到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黄褐色,如何提纯得到无色的溴苯?答案(1)苯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时生成HBr,若发生加成反应则无HBr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
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
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6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本章说明 (1)教学建议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第三节化学键 (6)教学资源 (8)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本章说明 (14)教学建议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7)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3)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教学资源 (36)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42)本章说明 (42)教学建议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43)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46)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48)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50)教学资源 (51)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59)本章说明 (59)教学建议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61)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64)教学资源 (67)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本章说明一、教学目标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
4.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二、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这部分知识既是化学2(必修)的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根据课程标准,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教学要求,作为必修模块中的内容,比较简单、基础,较系统地知识将在选修模块中安排。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材没有具体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而是直接给出了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简单规律。
较系统的知识将在选修模块中继续学习。
教材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作为重点内容。
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介绍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介绍元素周期律。
将元素性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内容结合起来,归纳总结有关的化学基本理论。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化学键的涵义。
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史实来引入和解释,使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注:教科书章图中选用的原子球塔,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西北,为该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3.内容结构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以周期表的横向结构为线索,先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突出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介绍化学键。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的知识,以及化合物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课时建议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课时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3 课时第三节化学键 3 课时复习和机动 2 课时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本节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节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关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流程:查找资料(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实践活动汇报→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元素周期表→ 小结。
说明:实践活动(课前预习)──分小组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或资料卡片等。
讲授──可采取制成Flash动画形式,每一版块点击出现,增加周期表结构的动感,加深记忆。
课堂开放性训练──以小组为单位竞赛,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多种类型的元素周期表(如从密度、放射性等角度)。
评价方式──优秀成果以墙报形式展出,进行相互交流并评价。
2.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流程: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理论探究(碱金属及卤素原子结构特点、规律)→实验探究(碱金属及卤素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得出结论。
说明:问题创设──(1)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把锂、钠、钾等元素编在一个族呢?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联系呢?(2)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呢?碱金属及卤素的原子结构有关资料以学案形式下发或课上以投影形式呈现。
理论探究──比较、归纳、抽象。
实验探究──事先可下发实验预习提纲,实验可设计成学生的分组实验,具体见活动建议。
3.关于核素内容的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流程:介绍前沿科学→提出问题→事例分析→得出概念→概念辨析→应用→课堂练习→开放性作业。
说明:问题创设──考古(146C)、氢弹(21H,31H)的制造等。
内容呈现──氢、碳、铀同位素资料卡片、幻灯。
方法手段──比较、类比、抽象。
评价反馈──多媒体呈现形成性练习题、同步测试等;查阅同位素在能源、医疗、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以读书报告会形式进行交流。
二、活动建议【科学探究】钾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可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而钾与水的反应,钾块不要取太大,以免发生危险,此实验最好由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实验1-1】教材中此实验是分步进行,饱和氯水会挥发出氯气造成污染。
可尝试改进设计实验如下,操作方便,对比性强,现象明显,且无有毒气体逸出。
(1)实验装置(如图1-1)。
(2)实验操作:① 向U形管中加入约2 g高锰酸钾粉末;取一根5 mm×150 mm的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在图1-1所示实验装置中的“4、5、6”处贴上滤纸小旗,分别滴3滴淀粉KI溶液、饱和KI溶液、溴化钠溶液(从上到下)。
另取一同样的玻璃管,两端各塞入一小团脱脂棉,在1和2处脱脂棉上分别滴入淀粉KI溶液和饱和NaBr溶液,并在两端分别接一橡皮管(带夹子);在3处装入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
按图1-1的装置连接。
② 滴加浓盐酸,即可看到有黄绿色的氯气产生,与小旗接触后,由下至上依次出现:蓝色、紫黑色、红棕色。
打开1、2处的夹子,当氯气恰好上升到2位置,保持一会儿即夹住2处,不使氯气上升。
③ 取下上节玻璃管,在2处微微加热,即看到红棕色的溴上升到1处,此时有蓝色出现。
三、问题交流【思考与交流】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学习下一节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
四、习题参考4.(1)元素甲乙丙丁原子序数 6 8 11 13元素符号 C O Na Al周期二二三三族ⅣAⅥAⅠAⅢA(2)甲与乙:C+O2CO2乙与丙: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5.不可以,113种元素并不等于只有113种原子,原子的种类实际上多于113种。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实质的揭示,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会以此理论来指导后续学习,所以,学好元素周期律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本节教学难点: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律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教学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从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应当体现出教材本身逻辑系统的要求;要重视理论推理,借助实验和事实分析,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一般为:提出课题→列出理论研究的要点→应用实验或资料,分析阐述以得出规律性结论→结合新的事实,检验、应用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