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共5则)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共5则)第一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教学本课时内容,让学生感知周围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各种水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这其中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明确本章我们将认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通过图片直观感知自然界的规则物体,并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即实物→立体图形,由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比较柱体、锥体、圆柱、圆锥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练习、分组讨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识别图形,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察认识我们周围的规则物体,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正确识别柱体、锥体、球体、圆柱、圆锥……逐步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周围的图形,提高识图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对空间图形有好奇心,感受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别柱体、锥体、球体、圆柱、圆锥……并能说出生活中与规则物体相似的基本图形。
难点:立体图形的类似地方以及不同地方。
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圆柱、正方体、圆锥、球、四棱锥各一个模型(或课本上图4.1.1-4,1.5的立体图形的图片),棱锥、棱柱各若干模型,生活中规则形状的物体图形的图片(或实物)若干。
教学方法:引导式。
易错点:(1)识别几何体时没有抓住其特征;(2)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时,易忽略了方向。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各种各样的图形到处可见。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美景。
(出示图片:奥运五环、风车、地球仪、魔方。
)学生高兴的欣赏着,议论着。
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展示了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各种水果满足了生活的需求,它们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
2.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 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立体图形模型、图片等教具。
2. 平面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等学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和作用。
2. 新课:介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讲解各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制作立体图形模型,观察和交流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应用。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一个立体图形和一个平面图形,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2. 找一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拍照片或绘制图片,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生动地展示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鼓励了学生提问和分享,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
九、课后辅导1. 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他们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第一章:立体图形的概念与特征1.1 立方体定义:立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特征:立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对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边和8个顶点。
1.2 球体定义:球体是一个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的立体图形。
特征:球体只有一个面,即球面,没有边界,所有的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概念与特征2.1 矩形定义:矩形是一个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特征:矩有两对相等的对边,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2.2 三角形定义:三角形是一个有三个边的多边形。
特征: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每个角都小于180度,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第三章:立体图形的认识与绘制3.1 立方体的绘制步骤:先画一个正方形,再在正方形的基础上画出三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连接对面的边,形成立方体。
3.2 球体的绘制步骤:以一个中心点为圆心,画出一个圆,以同样的半径在圆的外面再画一个圆,连接圆上的点,形成球体。
第四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绘制4.1 矩形的绘制步骤:先画一个角,画一条线段,再画一个角,再画一条线段,连接两条线段的末端,形成矩形。
4.2 三角形的绘制步骤:先画一个角,画一条线段,再画一个角,再画一条线段,连接两条线段的末端,形成三角形。
第五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应用5.1 立体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箱子、桌子、椅子等都是立体图形的应用。
5.2 平面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门、窗户、衣物等都是平面图形的应用。
第六章:立体图形的计算与性质6.1 立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体积公式:V = a^3 (a为立方体的边长)表面积公式:S = 6a^2性质: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与其边长的关系。
6.2 球体的体积与表面积体积公式:V = (4/3)πr^3 (r为球体的半径)表面积公式:S = 4πr^2性质: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与其半径的关系。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计算与性质7.1 矩形的面积与周长面积公式:A = l w (l为矩形的长,w为矩形的宽)周长公式:P = 2(l + w)性质:矩形的面积和周长与其长和宽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熟练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入手,逐步过渡到立体图形,并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及其联系和区别。
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3.运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如魔方、篮球、书桌、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呈现(10分钟)介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以长方体和正方形为例,讲解它们的性质和判定。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
每组选取一个立体图形和一个平面图形,观察它们的特征,并互相交流讨论。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教学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孩子们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针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定义和区别;2. 能够准确识别各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3. 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常见性质和特征;4.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首先介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定义,分别列举几个例子,并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到二者之间的区别。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搞清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图形分类**:接着,向学生展示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比如正方体、圆柱体、三角形、正方形等,让学生一起辨认,区分各种图形的特点。
4. **图形特性**: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各个面和边,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同时,让学生在纸上绘制几何图形,引导他们认识平面图形的属性。
5. **教学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比如“找一找”游戏,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各种图形。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小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他们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掌握程度。
7. **拓展应用**:最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并举一些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评价方式为了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 **观察评价**: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准确识别各种图形等。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第一章:立体图形的认识1.1 立方体1.1.1 定义:立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1.1.2 特征:立方体有六个面,十二条边,八个顶点。
1.1.3 实践操作:让学生触摸立方体模型,观察其特征。
1.2 球体1.2.1 定义:球体是一种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的立体图形。
1.2.2 特征:球体只有一个面,即球面。
1.2.3 实践操作:让学生触摸球体模型,观察其特征。
1.3 圆柱体1.3.1 定义:圆柱体是一种底面为圆形,顶面为圆形或平行于底面的平面的立体图形。
1.3.2 特征:圆柱体有两个平行且相等的圆形底面,侧面为矩形。
1.3.3 实践操作:让学生触摸圆柱体模型,观察其特征。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认识2.1 三角形2.1.1 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平面图形。
2.1.2 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2.1.3 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2.2 矩形2.2.1 定义:矩形是一种四个角都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2.2 性质:矩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2.3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纸上绘制矩形,并测量其对边和对角是否相等。
2.3 正方形2.3.1 定义:正方形是一种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为直角的矩形。
2.3.2 性质:正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四条边相等。
2.3.3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纸上绘制正方形,并测量其对边和对角是否相等。
第三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3.1 立方体与平面图形3.1.1 立方体展开图:将立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
3.1.2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将立方体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3.2 球体与平面图形3.2.1 球体切割:用平面切割球体,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
3.2.2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平面切割球体模型,观察切割后的平面图形。
3.3 圆柱体与平面图形3.3.1 圆柱体切割:用平面切割圆柱体,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
3.3.2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平面切割圆柱体模型,观察切割后的平面图形。
6.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几何体,从立体图形发展到平面图形.2.从图形的旋转、翻折、平移等运动,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能力.3.通过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教学,引导学生感悟“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往往是不同的.4.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发展空间观念,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研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联系.教学难点: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并说出名称.教学过程:我们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里,多姿多彩的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怎样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怎样用平面图形来表现一个物体?怎样设计一个产品的包装盒?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更多的图形知识.在本章,我们将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展开、折叠等活动,探索丰富的图形世界.1.认识几何体从右面的图片中,你能看出哪些常见的几何体.如图,如果只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考虑其他属性(例如材料、颜色、质量等),我们就可以将物体抽象成几何体.活动一 请从下列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教师出示实物对于这么多的几何体,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一下类,如果按柱、锥、球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称为柱体,圆锥属于锥体,球是一类为球体.2.几何体的构成几何体由点、线、面组成.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魔方 足球 礼品盒 易拉罐 斗笠球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圆锥小结:通过实物、图片认识长方体、圆柱中的相关元素,通过分析比较,感悟“几何图形由点、线、面组成” .3.图形的形成既然几何体由点、线、面组成,这些图形又是怎么由点、线、面变化来的呢?(1)点动成线:笔头看作一个点,这个点在黑板上运动时就形成线(直线或曲线)(2)线动成面:粉笔横画成面、钟表秒针转动等(3)面动成体:长方形面、三角形面、圆面——球体(电脑动画)三种运动:旋转、翻折、平移(电脑动画)小结:通过实例,从图形运动变化的角度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形象 .感悟到让图形“动”起来,是研究图形性质的重要方法.4.展开与折叠既然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它们展开成平面图形呢? 活动二 拿出圆柱和圆锥实物,想一想,你会将圆柱和圆锥展开成平面图形吗?(学生上台操作)结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圆(作底面)和一个扇形(作侧面).活动三 分组合作学习1.请大家使用实验手册附录10的七巧板模型,拼出新的平面图形.2.请大家使用实验手册附录2-7,自选几个平面图形,将它们折叠成立体图形.并思考:(1)你能否说出折叠成的立体图形的名称?(2)平面图形是不是都能折叠成立体图形?结论:通过展开、折叠,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有些立体图形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有些平面图形也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5.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请同学们观看正方体的形状,六个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呢?它的前后、上下、左右两个面相同,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三个方向看数学图形.一般我们选择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棱 侧面 底面顶点 底面 侧面 棱(1)从正面、左面、上面看一个长方体,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什么?(电脑演示)(2)从正面、左面、上面看一个圆柱,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什么?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称为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这三个方向上看到的图形,叫作这个几何体的三个视图.(3)反过来,根据下图所示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说出相应几何体的名称.由三视图到物体(观看动画)小结: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可以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由三视图(平面图形)与简单物体(几何图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将立体图形通过设计画出三视图(平面图形)——设计师工作,根据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做出实物(立体图形)——工程师工作.课堂小结:1.数学思想:抽象、转化、分类、运动.2.古诗欣赏《题西林壁》,感悟其中的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它们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模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图片,提问学生:“这些图形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它们有什么不同?”1.新课学习(1)立体图形的概念及性质展示几个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立体图形的性质。
(2)平面图形的概念及性质展示几个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等)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
(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对比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1.巩固练习(1)让学生识别课件中展示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例。
(3)让学生尝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或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
1.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操作活动,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2.布置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题。
(2)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行观察和思考。
3.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模型、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同时,我也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操作活动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空间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帮助。
4.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优秀教案

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
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 ③⑤;D. ③④⑤⑥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圆柱由 3 个面围成,这 3 个面都是平面;
②圆锥由 2 个面围成,这 2 个面中,1 个是平面,1 个是曲面;
③球仅由 1 个面围成,这个面是平面;
④正方体由 6 个面围成,这 6 个面都是平面.
学生活动:欣赏并观察图片,进行小组合作统计图片里有哪些熟悉的图形. 师生合作探究: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上面的图片里有这些图形吗? 教师总结: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点、线段、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 平形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椎、圆柱、球等. 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等)、大小(如长度、面积、 体积等)和位置(如相交、垂直、平行等),而它们的着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 注的. 问题 3:如下面的方形纸盒,你能说出它包含了哪些图形吗?罐头、乒乓球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
(1)几何图形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它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3)懂得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会正确判断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物形象;
(4)知道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
五、作业
教科书第 121 页习题 4.1 第 1 题
问题 4:如图: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完成
教师总结:
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解、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 是平面图形. 问题 5:下面各图形中包含哪些简单平面图形?请再举例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初一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案

初一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让学生明确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
2. 难点。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区别。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或图片,以便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 学生准备。
学生需要准备好笔、纸和尺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作业。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 讲解概念。
教师向学生介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点,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3. 练习与讨论。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其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总结归纳。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巩固和强化。
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时,也需要更加灵活和巧妙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能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活动七:
动手体验
活动八:
布置作业,
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齐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教师关注:
1、学生讨论的情况;
2、学生的语言表述;
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生活,举出实例;
教师关注: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想法;
教师关注:
学生的表述是否准确,鼓励引导;
便于学生理解这几种图形
变换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使学生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进而对几何的学习产生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并留下美好回忆。
三、游戏空间,巩固训练
四、梳理内容,课堂小结
五、发挥想象,趣味体验,
六、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欣赏图片,引出课题
简单介绍“几何”的由来,由此引出课题。
活动二
1、问:生活中,我们会常见到一些实物,请观察它们的形状,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吗?
给出几何图形概念:
2、请将下面的几何图形分为两组
2.认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用几何语言简单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3.通过由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能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会判断一个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简单几何体.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2.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3.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体会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4.通过展开与折叠,了解棱柱、棱锥、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或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过程性目标体会把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重点难点】重点: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同一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PPT出示图片: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步入了一个新的学习起点!我们将一起走进丰富的图形世界,你会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有图形的身影.你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喜的东西.你还会感到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本领.想想,试试,说说,议议,相信你一定能学好.现在,就让我们携手一起走进神奇的图形世界吧!二、探究归纳探究点1: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拿出实物水杯、粉笔盒、漏斗、球、魔方,想象它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得到:圆柱、长方体、圆锥、球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我们一起来发现:(1)生活中你发现什么物体和长方体类似呢?有和圆锥类似的物体吗?(2)你还能为我们举例说明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吗? 2.展示出圆形剪纸、三角尺、一幅画、一根线,想象它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得到:圆、三角形、长方形、线等平面图形.我们一起来发现:(1)在我们身边还有什么图形像圆形呢?还有没有像正方形的呢?(2)你能为我们举例说明还有什么平面图形吗?3.几何图形的分类: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我们能否把它们进行分类?你的标准是什么?要点归纳◇立体图形:像上面这些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个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些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常见立体图形的分类探究点2: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合作探究:画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四棱锥、三棱柱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探究点3: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棱适当剪开,观察它的展开图是怎样的,然后画出示意图.利用实物展示给学生,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着重关注学生能否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炼出图形)要点归纳:1.巧记正方体的展开图口诀:正方体盒巧展开,六个面儿七刀裁,十一类图记分明;一四一有6种,二三一有3种,二二二与三三各1种;对面相隔不相连,识图巧排“凹”和“田”.2.一个多面体的展开图中,在同一直线上的相邻的三个线框中,首尾两个线框是立体图形中相对的两个面.【典例评析】例1:下列几种图形:a长方形、b.圆、c.三角形、d.圆柱、e.正方体、f.圆锥,属于立体图形的是________,属于平面图形的是________.例2:下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三、检测反馈1.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 ( )A.球B.圆柱C.圆锥D.圆2.下列几何体中属于棱锥的是 ( )A.①⑤B.①C.①⑤⑥D.⑤⑥3.从上向下看该立体图形,应是选项中的 ( )4.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5.下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三个平面图形,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 )A.4个B.5个C.6个D.7个6.如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将展开图沿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求: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7.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圆柱的展开图是________;圆锥的展开图是________; 三棱柱的展开图是________.四、交流反思1.简单几何体的分类:2.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五、布置作业课本P116、P118练习;P121习题4.1T1、2、3、4、6、7、8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探究1: 探究2: 探究2 典例评析……………………………………………………………………………………1. 为了能够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本节课通过应用多种丰富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出生活中的一些美丽的几何图形.通过列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导学生尝试在这些图形中抽象出图形,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棱柱和棱锥.学生通过经历具体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逐步建立出实物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图形概念,体会出数学的抽象思想,在通过进一步的教学活动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它们的本质特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图形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2. 上本节课以前,教师让学生自己制作了长方体、六棱柱、圆柱体、圆锥、四棱锥等立体模型.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的种类:柱体、锥体和球体.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总结出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及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本章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设计由如下栏目组成:(1)内容和内容解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5)教学过程设计;(6)目标检测设计。
各条目的具体含义如下。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及展开图(2)内容解析:本课时以现实背景为素材,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画出几个方向不同的平面图形,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需要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初步掌握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而画出的平面图形及展开图的概念。
(2)目标解析: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数学活动——引导自主、合作学习——观察发现得到概念——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从不同的方向看”是继“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引入新课.通过学生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会看到不同的结果.在获得感知经验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绘画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的数学活动中,增强数学交流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并能画出示意图。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需要设置)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同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想象的观察,借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问题1 请欣赏漫画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争执?设计意图:从漫画中引出课题,从不同方向看物体而得到不同的结论问题2:现在请同学们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个长方体并回答下列问题: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师生活动:让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参指导学生画图。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简单立体图形,能找到这些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2、培养学生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培养几何直觉.3、通过揭示几何图形与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及实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发展几何直觉.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观看图片,欣赏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请学生看教材110页图)……,都是美丽的图形,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世界里,这个图形世界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
数学只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叫做几何图形。
活动二认识立体图形1、请学生由实物想象以前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2、介绍棱柱、棱锥并举例教师展示这些立体图形的模型,使学生的感知更具体形象.3、总结: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是立体图形.4、演练空间活动三、认识平面图形1、介绍平面图形概念。
小学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学生举例。
点、线段、直线、射线、正方形、长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
2、介绍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平面图形的美、应用的广泛性、重要性3、演练空间活动四、将几何图形分类,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活动五、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活动六、谈谈你的收获课后作业创意设计1。
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一等奖创新教案

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一等奖创新教案4.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2、能力目标: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 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重点难点: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三、教学过程:1. 提供素材,引出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定义问题1 观察欣赏一组图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乡村住宅、城市雕塑、交通标志……,阅读引言,回答下列问题: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我们熟悉的图形,学生观察后,请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点评后明确:我们学习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来源于生活;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是几何研究的内容.2.新授教师点出我们要探究的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问题2 (1) 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并将准备好的立体图形模型给学生展示)、(2)找一找:有哪些熟悉的平面图形?(多媒体展示,学生回答)(3)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多媒体展示)学生通过将两组几何图形进行对比,并充分展开小组讨论;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归纳: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概念获得的全过程,从而完成对概念意义的同化;多让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过程体验情境一: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下列实物能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情境二: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几何体,由下列几何体想象出你熟悉的实物吗?探究1观察罐头、乒乓球,你能得到哪些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学生讨论交流后举出实例)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实物让学生容易抽象出熟悉的几何图形,学生能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体会几何图形的抽象性特点探究2 观察纸盒,你能看出哪些图形学生观察思考后, 集体回答.【设计意图】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让学生初步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立体图形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探究3 观察:下面的实物可以抽象成什么立体图形?学生观察图片;教师准备一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分别从中找出与帐篷、茶叶盒、金字塔相对应的那一个.教师明确它们的名称:棱柱和棱锥.教师明确棱柱和棱锥的概念。
教案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的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设计是针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教学所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点,并且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活动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定义、特点及其常见种类。
2、熟练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3、具备较强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立体图形的定义、特点及常见种类2、平面图形的定义、特点及常见种类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三、活动设计1、游戏:形状连连看游戏规则:学生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同形状连在一起,游戏时间3分钟。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识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快速反应的能力。
游戏评价:通过形状连连看游戏,学生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快速反应的能力。
2、制作立体图形的小手工活动目的:通过手工的制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图形的特点,并且掌握立体图形的构造方法。
活动过程: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将彩纸折出不同的几何形状,将小图形拼接成大的立体图形。
活动评价:通过手工的制作,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掌握立体图形的构造方法。
3、平面图形的垂直投影辅助教学活动目的:通过辅助教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图形的投影方法,并能够练习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
活动过程:教师利用投影辅助教具,展示不同角度的平面图形的垂直投影,让学生根据投影图计算该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活动评价:通过投影辅助教具的辅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平面图形的投影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对于平面图形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设计,学生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孩子们还在制作手工、玩游戏中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教学教案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的概念和特点;•学会绘制和计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的表面积和体积;•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材:教科书、解题示例和练习题;•教具:立体图形和平面图的模型、计算器、尺子、纸张、铅笔等。
三、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维度;•平面图的定义和特点:平面图是只在一个平面上展开的二维图形;•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的种类和名称:立方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圆台、球、三角形、四边形等。
2. 绘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绘制立体图形的步骤:首先确定图形的名称和特征,然后绘制图形的主要轮廓和辅助线,最后填充图形的细节;•绘制平面图的步骤: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绘制平面图的主要轮廓和辅助线,最后填充图形的细节。
3. 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公式:根据图形的特点,使用相应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的公式:根据图形的特点,使用相应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相关的案例;•讨论如何使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进行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引入课题,介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的概念和特点;2.讲解绘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的步骤,并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3.讲解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公式,进行相关的练习;4.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讨论如何使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解决问题;5.结束课堂,进行总结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学生在绘制和计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方面的掌握程度;3.学生在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方面的表现;4.学生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2.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并记录应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的案例;3.思考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第一章:立体图形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2. 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分类及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2. 立体图形的特点;3. 立体图形的分类;4. 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魅力;2. 讲解:介绍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讲解立体图形的分类及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识别和绘制常见立体图形;4. 总结:强调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2. 学生能正确地分类和命名常见立体图形;3. 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点;2. 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分类及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定义;2. 平面图形的特点;3. 平面图形的分类;4. 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魅力;2. 讲解:介绍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平面图形的分类及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识别和绘制常见平面图形;4. 总结:强调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点;2. 学生能正确地分类和命名常见平面图形;3. 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2. 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方法;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方法;3. 常见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对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几何直觉。
二、难点:从实物中抽象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粉笔盒、书、钉子(棱锥与圆锥两种形状的钉)、六角螺母、魔方、易拉罐、排球等物体和图片若干。
【预习要求】
学生收集蕴含大量几何图形的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实物及图片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并共同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图片倾注的情感。
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选择一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图片,如校园里的建筑设施等。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立体图形
(1)教师出示(或提出)问题①:书上思考中的问题,图3.1-2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接起来。
说明: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的认识程度。
(2)教师提出问题②:书上思考中的问题,能在生活中找出与图中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教师也可拿出准备好的一些教具)(3)认识棱柱、棱锥
引导学生观察书上图,进行比较,找出与物体相类似的图形,教师给出图形的名称,说明棱柱与棱锥也是立体图形。
提出问题:能从身边的环境中找出与棱柱、棱锥相类似的物体吗?(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教师也可拿出准备好的一些教具)
2.平面图形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观察书上上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提出问题:请举出生活中类似的平面图形。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回顾上课一开始看的图片,并请同学们拿出已准备好的图片,与小组同学一起找出本课学过的几何图形。
(包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1 在下列6个几何体中,棱柱有 个,它们是 (填几何体下的代号)。
2.用一个平面将棱锥切开(如图所示),得到两个几何体,这两个几何是 (填几何体的代号)
3. 如图,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
4.选择题:
[1].关于立体图形①三棱柱;②四棱锥;③长方体;④正方体;⑤圆锥;⑥圆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棱柱有①⑥
B.锥体有②⑤
C.柱体有①⑥
D.棱锥有②⑤
[2].一个多面体有6个顶点,12条棱,该多面体是()
A.六面体
B.七面体
C.八面体
D.十面体
[3].下面选项中是六面体的是()
A.正三棱锥
B.长方形
C.长方体
D.六棱柱
[4].底面是n边形的棱柱共有面()
A.n个
B.n-1个
C.n+2个
D.n-2个
[5].下列陈述正确的有()
(1)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四边形;(2)棱锥的侧面都是三角形;
(3)柱体都是多面体;⑷锥体一定不是多面体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果一个多面体有4个顶点,6条棱。
那么这个多面体有()个面
A.四
B.五
C.六
D.七
[7].用一个截面去截一个正方体,不能得到的面是()
A.长方形
B.三角形
C.梯形
D.圆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