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优质课一等奖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命题判定、概念再判断等方式,能够理解实践概念、特征以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能够全面深刻地把握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初步利用“实践观”来分析现实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命题的是非判定,思考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再判断,深化对实践本身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知行关系的讨论来升华对实践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了对实践的理解,感受到实践的价值,在生活中能注重实践,努力形成知行合一的生活态度。
2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理解实践的概念,全面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实践的概念和特征
3重点难点
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逐渐可以用哲学思维去理解现实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有所提高。
但对“实践”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对于实践的特点,实践的主体这些内容无法深刻掌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诗句导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从而引入新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省优质课)
客观世界 人类社会
从
变革社会的实践
何
而
来
科学实验
体验生活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不超出主观 认识范围人 们无法判断
实践
客观事物自 身不会说出
结果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唯一)
获得认识 的途径
(两个)
实践 获得 学习 获得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中国大熊猫养护的艰难历程
思考: 大熊猫养护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
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 方式 对象
性质
走进生活
大熊猫嬉戏
科学家研究大熊猫
? 游客参观大熊猫
人工育幼
人
2.实践的特点:
的 认
识
主体
从
何
手段 客观物质性
而
来
对象
在一定社会 关系中完成
社会性
中国大熊猫养护技术不断进步:
人
的
认
上世纪80年代,突
识
破人工育幼技术
从
何
而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
7.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8.吃一堑,长一智
践行生活
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
研究性课题
人 的
认
识
——走近白鹳
从
何
1.白鹳有哪些习性? 2.白鹳的生存状况如何?
而
3.对于保护白鹳你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来
……
东营市市长热线: 0546—12345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谢谢大家
客观事物自身不会说出不超出主观认识范围人们无法判断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实践学习唯一两个获得获得中国大熊猫养护的艰难历程大熊猫养护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
省优质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 .她的发明创意是从哪儿来的?
2. 她的设计方案是如何逐步完善起来的?
3 .她的发明设计为什么能成功走向市场?
理解生活 领悟实践观点
正确的认识:
主观
符合
客观
理解生活 领悟实践观点
实践处于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 是架于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主观能动性
实践
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质性
主观
客观
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 .她的发明创意是从哪儿来的?
2. 她的设计方案是如何逐步完善起来的?
3 .她的发明设计为什么能成功走向市场?
理解生活 领悟实践观点
农
工
民
人
种
生
田
产
人 大 会 议
航 天 工 程
文 艺 活 动
社 会 保 障
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
人 及其
客观物质性
的 特点
认
识
特点
从
统一的
(实践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
客观物质性
人 的
及其 特点
特点 主观能动性
认
社会历史性
识
从
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而
来 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认
识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乔布斯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
何 而
主观能动性
来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理解生活 领悟实践观点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019优质)ppt课件
B
;.
21
2.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 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 药炸、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 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A
;.
22
3、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B、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C、农民种田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
12
3、实践的基本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 性
实践的主体—人是客观的 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社会是客观的
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
;.
13
(2)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注意: ①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②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如:“燕子筑巢”、“蜘蛛织网” 。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
;.
2
第1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3
自主学习
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 2、实践有哪些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哪些方面?
;.
4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
5
;.
6
工人在组装电视机 ;.
7
1.上述材料中是谁在从事活动? 2.这些活动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 3.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探究活动
归纳: 什么是实践?
;.
8
一、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
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自 然 界
人 类 社
会
哲学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优质课共57张PPT)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 作用中才能实现。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 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
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苏觉轼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镜头中的实诗践句是表—认明识—了的陆什来游么源哲学道理?
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⑦ ⑧学 美生、教英室、里日、听法课、×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
制实完践成是了人人们类改基造因客组观序世列界图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探究一:
建造港珠澳大桥,具体有哪些要求:
1.自然环境:
①伶仃洋本身要符合造桥
的条件
客观
②我们的设计要科规学律
2.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①参与到一线建设的工人 有上万人次主体,对象, ②主梁钢板手用段量是4客2观万的吨, 相当于68个埃菲尔铁塔 ③花费1300亿人民币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2、4、5
3、学生认真学习。
54、。克全隆面羊建“设多小利康”社问会世。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康① ② ③ ④社全 中 学 大会国猩面 习√为猩建理加用设论入树惠、及讨枝W十 论钩TO几 问食进亿 题白行人 、蚁艰口 研×苦的 究的更 学贸高 问易水谈××√平判的小√ ⑤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 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自然界 人类社会 非纯主观思维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 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 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优质课一等奖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优质课一等奖2016-02-15 15:45 296 次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中思想政治人教2003 课标版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通过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的学习,培养好的学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2、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及实践的特点。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确定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3、能力目标:懂得既要认真读书,更要努力实践的道理。
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
因而在教学设计阶段要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富有梯度的探究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难点: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师:昨天,嫦娥3 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播放“嫦娥3 号”探测器顺利建造的新闻报道视频),教师:让我们期待它在月球的成功着陆,提问学生:我们建造探测器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呢?生:通过工程师的努力,通过实践。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进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先来探讨实践。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42 第一段实践的含义。
一、实践及其特点(板书)1、实践的含义(板书)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跟大家说什么是实践?并说出自己的判断。
生: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师:很好,谢谢同学。
我们来看下实践的含义。
谁在实践?生:人们。
师:实践对象呢。
生:改造客观世界。
教:那好,整个世界可以分为几大领域?生:自然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
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称为客观世界。
生: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而不是改造整个世界,也不是改造主观世界。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交评委)省级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赛课晒课一等奖
开展“调查与研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在活动中轻松感受实践对认识产生的作用
通过讨论鸡蛋的吃法,可以活跃课堂,并为后面探究作铺垫,科学实验报告探究,学生能在充分讨论中顺利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音乐 ;视频片段;Powerpoint演示文稿;导学案。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全面理解实践的含义⑵ 深刻领悟实践的特点 重点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
总结深化
以新颖的知识结构图的形式进行本课知识小结。
师生互动,回忆教材主干知识。
开放课堂,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深化。
调查研究
体悟升华
回忆人生旅途中让你刻骨铭心的一次经历
学生丰富而又难忘的经历,与全班同学共勉。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合作探究
核心突破
(1)设计“番茄炒鸡蛋”情景,结合学生的探究,教师引导得出实践含义并深化总结
围绕探究一,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感受实践的含义。
设计“番茄炒鸡蛋”,情景生活化,深奥的哲学简单化,易调动学生探讨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
(2)展示背景材料人工孵化小鸡的条件及演进过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考。点拨实践三个特点。
围绕材料,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在探究中感受实践的特点。
必修4 优秀教案公开课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
思 考: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一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 的发展。
镜头三:走进科学 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 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 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 高。
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 了什实么践道是理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推动
遇到
新问题
新探索和研究
产生
新要求
②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名言评析:
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练一练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客观是事实存在的,主观是人对客观的能动反映,所以叫“见之” 。
③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
社会性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
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 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A、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B、变革社会的实践 C、科学实验活动
②实践有主观能动性 议一议: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回答动物的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
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0)》优质教学课件
观念
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不是纯主观的思
维活动)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 是 1.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 2.小行星撞击地球× 3 . 大 猩 猩 用 树 枝 钩 食 白 ×蚁 4.教师讲课√ 5 . 学 生 在 教 室 里 听 ×课
2 、实践的特 点
合作探究 :
实践活动有哪几个要素构成?它
A.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获得
B. 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
C. 信息技术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高考
练兵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 ,1959 年, 当地民间老兽医用
一味草药治好了 20 多头病猪 , 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 . 他立志 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 , 编撰《民间兽医草本》,满足社会的需 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
思考:从实践中获得认识是终 极 目的吗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 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
小 实结践 是 认 识 的 基 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 准。
造 烛 学为以照致明用, 求 知 为 运 用 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 不打不相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吃 一 堑 , 长 一 智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欲 知 山 中 事 , 须 问 打 樵 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知 屋 漏 者 在 宇 下 , 知 政 失 者 在 草 野 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
思考:屠呦呦的用青蒿抗疟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吗?如何
验 证 实的 ?践 是 检 验 认 识 真 理 性 的 唯 一 标 准
为什么认识的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
检 验?请同学看书本思考 : (小组合作探 究) A 、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 认识本 身回答 B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 地反映了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优质课一等奖2016-02-15 15:45 296次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中思想政治人教2003课标版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通过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的学习,培养好的学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2、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及实践的特点。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并确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3、能力目标:懂得既要认真读书,更要努力实践的道理。
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
因而在教学设计阶段要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富有梯度的探究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难点: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师:昨天,嫦娥3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播放“嫦娥3号”探测器顺利建造的新闻报道视频),教师:让我们期待它在月球的成功着陆,提问学生:我们建造探测器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呢?生:通过工程师的努力,通过实践。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进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先来探讨实践。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42第一段实践的含义。
一、实践及其特点(板书)1、实践的含义(板书)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跟大家说什么是实践?并说出自己的判断。
生: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师:很好,谢谢同学。
我们来看下实践的含义。
谁在实践?生:人们。
师:实践对象呢。
生:改造客观世界。
教:那好,整个世界可以分为几大领域?生:自然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
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称为客观世界。
生: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而不是改造整个世界,也不是改造主观世界。
师:进行探测器建造活动是不是纯思维的活动呢?只停留在头脑中呢?生:不是,它是实践活动,它的性质是物质性活动。
师:我们说建造探测器并不是停留在蓝图中,我们可以看见它,摸着它,所以它不是观念中,而是现实的。
所以它具有直接现实性,所谓直接现实,是指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的意识变成现实的存在。
直接是与间接相对应的,要懂得的意识——(通过)实践——(变成)现实的东西。
(副板书)幻灯片出示材料: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②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③教师讲课;④演员表演;⑤学生教室里听课;师:明确了实践的含义后,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
师:从同学的判断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第5个选项有疑问,“学生在教室里听课”,它的主体改造的是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是客观世界,因此不是实践。
过渡:根据实践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实践分为哪几种基本形式?2、实践的形式(板书)生: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试验是三种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
师:对了,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一个是自然界,一个是人类社会,所以我们第一个实践形式就是改造自然的活动,第二个是变革社会的活动,第三个是从改造自然当中分离出来的科学实验活动。
那么在这三个中,哪一个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呢?生:改造自然的实践师:为什么呢?师:你想想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帮我们提供了什么东西?生:物质资料。
师:(站在PPT前第一张图片前)改造自然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衣食住行等生存资料,没有这一前提和基础,也就无法进一步开展科学实验。
过渡:那么我们刚才的建造探测器是属于什么活动呢?生:科学实验师:接下我们来了解实践的特点,我们还是以“嫦娥3号”为例来分析。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来思考以下三个问题:(PPT显示)①建造“嫦娥3号”探测器,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我们能否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建造?②我国为何建造“嫦娥3号”探测器?建造“嫦娥3号”探测器与蜜蜂筑巢本质有何不同?③ “嫦娥3号”探测器的顺利建造,是总工程师一个人的活动吗?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变成现实?3、实践的特点(板书)生:看书、思考、回答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建造“嫦娥3号”探测器,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生:建造“嫦娥3号”探测器是实践活动,它符合实践的含义,主体是人,对象是各种材料,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活动。
由主体、对象、手段三个要素组成。
师: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
实践的三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
师:那我们能否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建造?生:不行。
建造“嫦娥3号”探测器要按照一定原则来建造,实践的过程受客观事物和运动规律制约。
师:它不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建造的。
比如形状,速度等都要受到一定的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可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师:建造“嫦娥3号”探测器与蜜蜂筑巢本质有何不同?生:蜜蜂筑巢是它的本能,由它的父母教会的。
师:蜜蜂筑巢是本能,而且它的筑巢水平千年不变,而我们建造探测器是为探索月球,是有意识有目的,不是一个动作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创造性。
这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师:根据实践对象的不同,它主观能动性也体现为两个方面,实践活动在改造自然时创造了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时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如社会制度变迁)。
师:注意: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但是也存在着缺乏正确意识指导的盲目的实践活动。
教师:什么叫主观见之于客观呢?即在客观对象上能够体现主观指导思想。
虽然人类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但也会出现缺乏正确意识指导的盲目的实践活动。
师:再来看第三问,“嫦娥3号”探测器的顺利建造,是总工程师一个人的活动吗?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变成现实?生:“嫦娥3号”探测器顺利建造,不是一个人的活动,离不开工程人员、后勤人员等。
古代奔月未能实现是由于生产力落后,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社会性强调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在这里孤立的个人活动与个人活动要区别开来。
历史性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
“嫦娥奔月”由神话变成现实恰恰说明了实践的第三个特点: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板书)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出示材料:2013年11月13日报道,高迪运用新的分馏设备,在研究提取石墨烯的实用方法时,他发现了石墨烯许多优良的属性,由于这些属性,用这种方法使用石墨烯制造的电池可以在数秒内完成充电、且电力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探究问题:高迪是怎么发现石墨烯有许多优良的属性?这说明我们的认识来源于哪里?师:高迪是怎么发现石墨烯有许多优良的属性?生:通过实验得来的,也就是从实践中来的。
师:很好,请坐。
高迪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才能知道石墨烯有许多优良的属性,有的同学说:认识也可以从书本、互联网、他人告知而来,不一定来自实践。
能不能说:认识有多个来源?生:不行,因为我们书本、互联网等知识最终也是通过前人的亲身实践而得出,并把它写到书本等,因此,追根溯源,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
因此认识途径有多个。
从人的认识途径来看,认识可分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但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
师:(过渡)让我们再回到这个电池这个例子中。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板书)出示材料:在手机使用中,有人总是抱怨充电太慢,手机耗电量太快,所以很多公司与人在研究这一问题,并希望能突破这一技术。
高迪在运用新的分馏设备,在研究提取石墨烯的实用方法时,他发现了石墨烯许多优良的属性,由于这些属性,用石墨烯制造的超级电容的储电能力是现有超级电容的两倍之多。
这种电池的平均充电时间为30秒,而这短短30秒的充电时间可以让笔记本电脑工作数日,更可以让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工作数周。
探究问题:问题一:为什么我们对电池的认识能不断的发展?问题二:从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如何体现?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教师讲解: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很有逻辑。
人不需要的东西是不会去发明的,因为有需要,产生了要求,开始研究创造,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哲学原理。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可从结合上述材料从以下三方面理解:(1)人们在使用手机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高性能电池;(2) 高迪在运用新的分馏设备发现了石墨烯具备超级电容的储电能力,这表明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 人们多年对电池的研究过程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板书)出示材料:高迪的这项创新是电池与超级电容行业的重大转变。
因此,高迪表示,以石墨烯为原料的电池与电容将会广泛应用到电脑与电子行业中。
探究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生:认识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用于指导实践。
师:同学们认识都到位,那么回到我们自身来,我们在美丽的校园读书,为了什么?生甲:为了提升自己,更好就业。
生乙:为了当社会主义接班人。
师:非常好,大家都很有理想,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更好的回报社会,建设更加文明民主、富强的国家,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所以,我们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
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们重要的不是去认识世界,更重要是去改造世界。
认识本身并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师:(过渡)上面我们讲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可能大家有点累了,我们来做个试验,—铅笔刺穿水袋却滴水不漏。
你认为是真的吗?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板书)师:(PPT)《是真的吗》—铅笔刺穿水袋(准备材料:多根铅笔,十个水袋,四个脸盆)。
师:我们需要四位同学来一起做实验。
哪些同学愿意上来?生:猜测后,四位同学上台跟老师一起做实验。
师:如果你的观点不能让人信服,你会怎么做?生:要靠实践。
师:那你能做给我看吗?学生活动:四位同学(分为两组)上台做实验。
师:同学做的非常好,认识的正确与否不能用主观认识来辨别,要通过实践检验。
因为我们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本身也无法做出判定,水袋和铅笔是不会说话,不会告诉我们水袋是滴水不漏的,所以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实践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同时又作用于客观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