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坛庙建筑

合集下载

坛庙建筑的起源和分类

坛庙建筑的起源和分类

1.坛
坛,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 活动的台型建筑。源于人们对自然界中的日、 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等的 崇拜,同时它们支配着农作物的丰欠与人间祸 福。由此而产生了专用的祭祀建筑。
如:天坛(圜丘坛)、地坛(方泽坛)、日坛 (朝日坛)、月坛(夕月坛)、祈谷坛(祈年殿)、 社稷坛、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太岁坛、 先蚕坛等。
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 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 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
陈家祠堂
2.奉祀圣贤的庙
祭祀圣贤先哲的庙遍及全国。其中 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关羽的武庙最多。
例如:曲阜孔庙是文庙之祖;山西 解州关帝庙是武庙之祖。
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1.祭祀祖先的宗庙
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称为太庙。庙制历代 不同,夏5庙,商周7庙。东汉以后只立一座 太庙,分供各代皇帝神主。太庙是等级最高 的建筑;贵族、显臣、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 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的方位,设于 宅第东侧,规模不一。
例如:广州的陈家祠堂是现存祠堂建筑 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较大、建筑极为精美 的世家宗祠,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坛庙建筑的起源
坛庙是祭祀性建筑物,它是遵从“礼” 的要求而产生的建筑类型,因此,也称礼制 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建 筑规模之大,建筑造型之精美,达到了相当 高的程度。同为祭祀建筑的坛和庙,在建筑 形式上有所不同,祭祀对象有区别,使用者 也有不同。
思考:坛和庙的区别?以及你所熟悉的坛庙建筑。
2.庙
庙,主要是用于供祀祖宗、圣贤、山 川的屋宇建筑,建制类似于宫殿,有严格 的等级规定。源于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中 国庙祠祭祀文化,包括皇家太庙祭祀、臣 民宗庙祖先祭祀和先圣神灵祠庙祭祀等。

中国古代建筑3_坛庙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3_坛庙建筑

1.坛
坛,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 活动的台型建筑。源于人们对自然界中的日、 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等的 崇拜,同时它们支配着农作物的丰欠与人间祸 福。由此而产生了专用的祭祀建筑。
如:天坛(圜丘坛)、地坛(方泽坛)、日坛 (朝日坛)、月坛(夕月坛)、祈谷坛(祈年殿)、 社稷坛、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太岁坛、 先蚕坛等。
圜丘坛:站在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小声说话,却显得 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 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地皇神祗的地 方,也是明清北京五大坛之一。始建于公元1530年,命 名为方泽坛。公元1534年,改名为地坛。坛内总面积 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 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 “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现 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2时17分 11秒上 午2时17分02:17:1120.12.23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2320.12.2302:1702:17:1102:17:11Dec-20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年12月23日星 期三2时 17分11秒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20
社稷坛
2.天、地等坛
(1)郊祭
天坛——南郊,冬至日,皇帝亲自去 地坛——北郊,夏至日,皇帝亲自或派人去 日坛——东郊,春分 月坛——西郊,秋分
(2)天坛
天坛是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 建筑群,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坛庙建筑

坛庙建筑

• 克罗地亚的普拉,也是古罗马名城,保存 有一座奥古斯都神庙
• 突尼斯的杜加遗址 也有很多古罗马神庙
• 在意大利蒂沃利有座圆庙,也是祭祀灶神 的,美国白宫就是仿照它的
• 罗马的古广场原本是各种神庙最多的地方, 但无一座完整留下来,只有农神庙的前廊 尚存,农神是宙斯的父亲,祭祀农神的节 日后来演化为狂欢节
关岳庙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寺庙古建筑。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北侧。原为 清醇亲王宅地依例改建的醇亲王庙, • 1914年改祀关羽、岳飞,遂称关岳庙,又 称武庙。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前院有宰牲 亭、神库、神厨,后院有正殿、后寝殿及 东西庑殿。
“坛”、“庙”的释义
• • 一般而言,祭祀自然神多为坛祭(一部分次要的自然神,人格化后亦用庙 祭),人文神祗多用庙祭。 东汉许慎《说文》:“坛,祭场也。”即封土为祭祀的场所。为了与天地、 日月、星辰、山川诸神沟通,祭祀活动在露天进行,这种仪式从先秦一直持 续到明清。在先秦,凡属重大仪典,如诸侯会盟、誓师、封禅、拜将等,都 在坛上举行,汉代以后礼制完备,坛不再用于祭祀天地以外的其他用途。 《说文》:“庙,尊先祖貌也。”可见庙是专为尊崇祖先的建筑。但先秦时 代,按宗法制的要求,帝王重大事件亦多在庙中举行,故从广从朝。(佛教 寺庙的“寺”,来源于汉代的高级官署——鸿胪寺,“庙”也是由祖庙之庙 借用移来。) 祭祀自然神多以牌位(木主、石主)作为祭祀对象,“坛而不屋”,露天而 祭;太庙、祖庙,古代设尸而祭,以后仍用木主,宋元以后亦用“神御” (画像);而一般名人祠,以立偶像者居多。
• 早期神庙的模型,出土于Argos的赫拉圣地
• 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南的帕埃斯图姆, 是古希腊人的殖民地,保留了三座神庙, 其中二号殿,又称波塞冬神苗,保存最为 完好

问题三坛庙建筑的特征天坛.ppt

问题三坛庙建筑的特征天坛.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京太庙
问题三:坛庙建筑的特征——天坛
2 天坛
(1) 天坛演变
A 明初——天地合祭。 B 明嘉清后——天地分祭。 C 清乾隆——加大圜丘,改祈谷殿为祈年殿,一律青色。
问题三:坛庙建筑的特征——天坛
2 天坛
(2) 天坛建筑形制 A 仍有明初天地合祭痕迹(北圆南方——天圆地方;北高
南低——天高地低) B 正门在西,垣两重,内满植柏树。内垣也为北圆南方。 C 两组祭坛
a祈年殿 b 圜丘 c 皇穹宇
3-3
3-4
北京天坛
祈 年 殿
问题三:坛庙建筑的特征——天坛
1 背景
宫殿、坛庙、陵墓是古代帝王所建造的最隆重、宏大、 高级的建筑物,代表一个历史时期建筑文化的最高水平, 中国长期形成一套独有的建造制度体系。
帝王亲自参加的最主要祭祀活动有三项——天地、社稷、 宗庙。
最隆重的祭祀是祭天,“冬至日祀天于地上圜丘”,表 示受命于天。

中国古建筑欣赏3--坛庙剖析

中国古建筑欣赏3--坛庙剖析

杜甫草堂“少陵 草堂”碑亭
杜甫草堂工部社
35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三苏祠正殿前檐
二王庙
三苏祠木假山堂
2021/2/4
二王庙李冰殿前砖塔
36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5.家祠
又称家庙,简称祠堂,古代封建社会财富的 继承和血统的繁衍与氏族的兴衰有直接关系,对 本族先人,祖宗的贡献,子孙赋予极大的尊敬, 并作为偶像来崇拜,这就是家祠的来源,在礼制 的约束下,祠堂有严格的规定: “天子至于士皆 有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 《周礼》。
2021/2/4
43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艺术分析
1.坛庙建筑是一种准宗教建筑
深层含义----为原始崇拜观念的继续。崇拜 自然,崇拜祖宗,崇拜英雄,坛庙建筑的思想基 础
中层含义----经儒家整理,规范的一套礼仪 制度,包括崇拜的对象,礼仪程序,礼拜时间以 及等级规定
表面----建造出来的各类坛庙建筑
B.其它 帝王祠庙:如浙江绍兴禹庙,陕西黄陵黄帝庙。
2021/2/4
27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元代岱庙示意图
2021/2/4
《大清会典》明代太庙总图
28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北京太庙示意图
2021/2/4
29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3.文庙与武庙
孔丘与关羽,作为文 官武将的楷模,纪念他们 的祠庙又称为文庙和武庙
A.自然神坛庙 B.人文神坛庙
2021/2/4
21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三. 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1.自然神祗坛庙 2.宗庙及历代帝王庙 3.文庙与武庙 4.先贤祠庙 5.家祠 6.明堂与辟雍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 形象极 力创造 出一种 与天接 近的感 觉,烘 托出祭 天的主 题。
坛பைடு நூலகம்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在圜丘以北是一组小型的圆形建筑——皇穹 宇。单檐攒尖,内供“昊天上帝”的牌位。 皇穹宇以及神厨,宰牲亭,神库等构成了圜 丘的配套建筑。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外院墙和棂星门
由外院墙棂星门内望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嘉靖9年 (1530年)初 建时,坛的尺 寸偏小,坛面、 栏板都用兰色 琉璃。乾隆14 年(1749年) 扩建,坛身加 大,坛面、栏 板全部改用石 材,坛身取得 洁白、高雅、 端庄的效果。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设计极具象征性,它以圆象天,以方 象地,以“阳数”象征“天数”,以九象征 “极阳数”。坛体层数用3,坛面直径为9丈, 15丈,21丈,全部符合阳数。坛面的环形铺 面石,除圆心用1块圆石外,每层都铺9环, 每环用石从1*9,2*9,一直到最外环的27*9, 都是9的倍数,三层栏板的数目为36,72, 108,也全是9的倍数。
实例:北京太庙
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 先的宗庙,位于故宫 前方御道东侧,与西 侧的社稷坛形成“左 祖右社”的对称格局。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始建于明永乐18年 (1420年),嘉靖24年 (1544年)重建,后经 清代增修。有内外三重 围墙。主体建筑由在第 三层围墙内的正殿,寝 殿和祧庙组成。
太庙正门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外坛墙东西相距1703米,南北相距1657米, 实测周长为6553米,占地约273公顷,相当 于故宫的3.7倍。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天坛的正门在西侧,在位于两道坛墙之间的 主路南侧,是神乐署和牺牲所,负责演习礼 乐以及饲养祭祀用牲畜。

礼制建筑 坛庙

礼制建筑 坛庙

坛庙建筑——实例分析
③ 以建筑形象表现“天”
·以圆象天 古人天圆地方,圜丘\祈年殿\皇穹宇\半圆围墙等 ·很矮的围墙来扩大形象(圜丘) 如圜丘的尺度并不大,但用更矮的围墙衬托它。 ·高台基和重檐屋顶: 祈年殿自身的尺度并不大,但三重檐和三层 汉白玉的台基使之变的高大。 ·色彩: 蓝色的琉璃瓦 ④ 创造崇天的境界:以圜丘和祈年殿为两个中心, 是最理想的观天场所,二者由丹陛桥连接在一起。 且丹陛桥被抬高,长361m,宽29.4m,分为三条道, 中心神道右为王道,左为御道。形成天高地阔的境 界,以表现天的广阔。
坛庙建筑——实例分析手法 和艺术特色
1.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2.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设计手法(象征手法) 3.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胜多”手 法
明清北京天坛总平面
坛庙建筑——实例分析
1.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位置为城郊外(后因城市加大,变成城市之中) ·坛墙 内外两圈墙4000亩,外圈:1650.3x 1725 m 内圈:1228x1065.2 m (北京故宫960x760 m² ) ·圜丘组群 圜丘、皇穹宇 (圜丘为冬至祭天所用) ·祈年殿组群 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 (祈年殿为春天祈祷丰收所用) ·离宫组群 (设有护城河) ·丹陛桥 (丹陛桥为最早) ·神乐署,牺牲所
2.坛庙建筑的发展是追求系列性统一性的过程
①最初的崇拜是无序的,多元的,建立一元化的 崇拜体系 ②首先树立“天”的唯一性 ③将各类自然人文神祗坛庙向首都集中,烘托帝 王君临天下的权威 ④追求祭礼的合理规模,早期大小坛庙不可胜数, 成为一种负担 ·北魏时国家祭祀的坛庙1075所 ·一年所用牲品选75500头 ·汉武帝废掉70% 之多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专业
中国建筑史

坛庙建筑(总结)

坛庙建筑(总结)

中国的古代建筑源远流长,从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到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可以考证的实物已可上溯至7000年前。

当然,战国以前,建筑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岁月,秦汉以降,随着生产的发展,国家的统一,经济实力的提升,建筑的技术和规模与时俱进,建筑艺术水平也显著提高。

及至盛唐、明清的千余年间,建筑发展高峰迭起,建筑类型异彩纷呈,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制作,从构造做法到用料色调,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放异彩,独树一帜。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除了文字典籍和出土文物,最能震撼民族心灵的是建筑。

今天的炎黄子孙伫立景山之巅,眺望金光灿烂雄伟壮丽的紫禁城,谁不产生民族自豪之情!晚霞初起,凝视护城河边的故宫角楼,谁不感叹先人的巧夺天工。

中国坛庙建筑的起源在于祭祀。

当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情以及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于是产生了神灵鬼魂之说。

而祭拜这些神灵鬼魂的活动就统称为祭祀。

根据考古学考证,最早的祭祀活动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后期,而有祭祀迹象的最多在10余万年前。

伴随着祭祀活动产生的场所和构筑物就称之为坛庙。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因此可以看出,不论是石器时代的先民还是封建时期的帝王,都把祭祀看成头等大事。

特别是在封建时期,祭祀被当作国家大事之首列。

京城里是否有坛庙是立国合法与否的标准之一,这就要求古代帝王在设立首都营造自己的宫殿的同时还要建造合乎礼法的坛庙。

《礼记·王制》中写道:“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

尤其是祭天这一活动完全是皇帝的特权。

现在我们都把坛庙一词合用。

但是在古代“坛”和“庙”则是分别形容两种不同用途的建筑。

“坛”是指在祭祀天,地,日,月,星辰,社稷,五岳,四渎等自然之神时候台型的“坛”;而“庙”指祭祀祖宗,先圣先师以及山川神灵的庙。

总的说来,“庙”的出现就是为了祭祀祖先的庙祭有别于祭祀天神地祗的坛祭。

因为祖先生前是住在房屋里面的,因此死后也应该在房屋里面祭享。

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

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
23
老四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 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 吞烟吐雾;
24
老五饕餮(tāotiè)嘴馋身懒,好吃好喝, 常见于古代烹饪鼎器上,夏商青铜器便可见 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猛兽
25
老六椒图(jiāotú),形似螺蚌,性情温 顺,常见于大门上,衔环守夜,阻拦小人, 是求学,求子,升职的保护神; ... ...
12
建筑材料进一 步多样化,主要是处 理木材和土质建筑材 料。随着建筑类型的 丰富和建筑用途的需 要,出现了砖、瓦、 石料以及铜、铁、石 灰等建筑材料,进而 使建筑结构有了较大 的发展。出土的秦砖 汉瓦,反映了当时制 作技术已经达到相当 高的水平。
木结构技术的发展,是这一时期 建筑技术的最显著成就。当时的高楼 飞阁,不计其数。在长期的实践中, 古代建筑匠师们不断总结经验,创造 出以“材、架”、“斗口”为标准的 木结构“模数”,为预制材料构件、 现场安装开辟了道路。同时,砖石结 构技术也有很大发展。这一时期出现 了许多建筑理论和技术专著,如成书 于战国的《考工记》、宋代的《营造 法式》和《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对 建筑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6
.老七赑屃(Biblioteka ì xì )(霸下),龟形有齿,气大好负重,常背负石碑于宫殿中,是 长寿,吉祥,走鸿运的保护神 ... ...
27
老八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 或鸱(chi)吻,好 张望,常站立于 建筑物屋脊,作 张口吞脊状,是 宅院守护,驱邪 纳福,安居乐 ...
28
老九貔貅(谐音“皮休”),又叫辟 邪,生性凶猛,专吞金银肚大无肛, 只进不出,即能招财,又能守护财富, 掌握财运,是招财进宝 ...
2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1.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000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中建史中建史 第9章 坛庙建筑

中建史中建史 第9章 坛庙建筑

弘道门
大中门
同文门
奎文阁
奎文阁斗拱
奎文阁上层侧面
奎文阁立面
奎文阁剖面
金代碑亭梁架
俯视大成门、大成殿
杏坛平面
大成殿(雍正重建)
大成殿前檐石刻龙柱
大成殿前廊天花
大成殿内孔子像及其陈设
寝殿
寝殿内孔夫人神位
两点一线——圜丘、祈年殿、丹陛桥:用台基抬高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2. 中轴线偏东
3. 以建筑形象来表现天
1) 以圆象天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及外壝 墙
2) 扩大建筑形象 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 通过高台基、重檐屋顶来扩大建筑形象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2. 平面布局
3. 建筑组成
1) 坛墙 2) 圜丘组群 3) 祈年殿组群 4) 丹陛桥 5) 斋宫 6) 神乐署、牺牲所
1) 坛墙 祈谷坛组群
圜丘坛组群
有内外两重坛墙: 外坛墙:东西1703m,南北1657m,占地面积273公顷 内坛墙:东西1025m,南北1283m源自天坛鸟瞰2) 圜丘组群
虞舜、夏禹时已有祭天的典礼 周代每年冬至都在国都南郊圜丘祭天 汉唐以来历代相沿,虽有种种变化,但都被列为大祀
《礼记·五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
2. 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明制庶人无家庙, 仅在居室中设二代神主。
1) 帝王宗庙 前朝后寝之制
2) 官员家庙
第二节 坛
第三节 庙
一、北京太庙 二、山西太原晋祠 三、曲阜孔庙
一、北京太庙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 先的宗庙。 位于紫禁城御道的东侧, “左祖右社”

中国古代建筑3_坛庙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3_坛庙建筑

•天坛全景图
•形象——天圆地方
•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 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 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 天坛全部的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 。 • 祈年殿建筑与台阶均为圆形,而其外院墙为方形 。 •皇穹宇的大殿与围墙都是圆形的。 • 圜丘坛的三层平台为圆形,而其外院墙是方形, 象征着天圆地方。
•3.文庙—曲阜孔庙,武庙——解州关帝庙

• 孔夫子,关夫子 。一为文圣人,一为 武圣人;一个在山东 ,一个在山西。两圣 相映,构成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精髓的主体 。
曲阜孔庙,运城 关帝庙。一为文庙之 冠,一为武庙之冠; 一座在山东,一座在 山西,隔山而望,凝 成中华悠久文化永恒 的主题。
•(1)文Leabharlann ——曲阜孔庙• 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 、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 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 。
•陈家祠堂
•2.奉祀圣贤的庙
• 祭祀圣贤先哲的庙遍及全国。其 中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关羽的武庙最多 。 • 例如:曲阜孔庙是文庙之祖;山 西解州关帝庙是武庙之祖。
•社稷坛
•2.天、地等坛
•(1)郊祭
•天坛——南郊,冬至日,皇帝亲自去 •地坛——北郊,夏至日,皇帝亲自或派人去 •日坛——东郊,春分 •月坛——西郊,秋分
•(2)天坛
• 天坛是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 建筑群,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 概况: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原 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皇帝 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是保存下来的封建帝王祭 祀建筑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组建筑,也是现存艺 术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优秀古建筑群之一。 •

坛庙建筑 中国建筑史

坛庙建筑 中国建筑史

1) 坛墙 祈谷坛组群
圜丘坛组群
有内外两重坛墙: 外坛墙:东西1703m,南北1657m,占地面积273公顷 内坛墙:东西1025m,南北1283m
天坛鸟瞰
2) 圜丘组群
包括:圜丘坛 皇穹宇建筑组群,包括皇穹宇,神厨,神库,
宰牲亭等
圜丘台基
圜丘外壝墙及棂星门
由棂星门向内望
圜丘局部
圜丘石阶
2) 几何图形的象征 天圆地方 3) 方位的象征 4) 色彩的象征
3. 方位的象征
坐北朝南——最高等级 坐西朝东——次之 坐南朝北——再次之
4. 色彩的象征
祈年殿的三重檐原为 上檐:蓝瓦——天 中檐:黄瓦——庄稼 下檐:绿瓦——地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 方法
1) 不使用过多的建筑和超级的建筑体量,而采用超大
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
2. 中轴线偏东 3. 建筑形象的表现 4. 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天
用蓝色象征天
5. 创造崇天的境界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2. 中轴线偏东
3. 以建筑形象来表现天
1) 以圆象天
361.3m×29.4m
5) 斋宫
位于轴线的西侧 内含无梁殿的正殿、五开间的寝宫和钟 楼、铜人亭、奏书亭等
斋宫正门
斋宫侧门
斋宫正殿
斋宫前殿明间
斋戒铜人亭
斋宫外防卫沟及护卫房
6) 神乐署、牺牲所
两组附属性建筑 神乐署——演习礼乐 牺牲所——饲养祭祀用的牲畜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皇穹宇鸟瞰
皇穹宇大门
皇穹宇
皇穹宇室内神位

中国坛庙建筑概述

中国坛庙建筑概述
2) 几何图形的象征 天圆地方 3) 方位的象征 4) 色彩的象征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 法
两点一线——圜丘、祈年殿、丹陛桥:用台基抬高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2. 中轴线偏东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 2. 中轴线偏东 3. 建筑形象的表现 4. 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天 用蓝色象征天 5. 创造崇天的境界:
3)方位的象征
坐北朝南——最高等级 坐西朝东——次之 坐南朝北——再次之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1) 数字的象征
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 室内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 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虞舜、夏禹时已有祭天的典礼 周代每年冬至都在国都南郊圜丘祭天 汉唐以来历代相沿,虽有种种变化,但都被列为大祀
《礼记·五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 祭五祀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起源于祭祀活动 1. 祭祀自然神 2. 祭祀祖先 3. 先贤祠庙
2. 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明 制庶人无家庙,仅在居室中设二代神主。
2) 几何图形的象征 天圆地方 3) 方位的象征 4) 色彩的象征
4)色彩的象征
祈年殿的三重檐原为 上檐:蓝瓦——天 中檐:黄瓦——地 下檐:绿瓦——万物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1) 数字的象征
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 室内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 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中国古代建筑3—坛庙建筑共34页文档

中国古代建筑3—坛庙建筑共34页文档
中国古代建筑3—坛庙建筑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4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庙有两种形制:
(1)分别建立7所或9所建筑,每所供奉一位祖 先——每庙一主;
(2)在一坐建筑中设7室或9室,每室供奉一位 祖先。当神主超过7或9时,按照功德大小和亲疏 远近决定去留,殿内只留7或9位神主,其余的迁 到殿东西夹室供奉。(另:远庙)——一庙多室, 每室一主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正殿用作祭殿,原为9间,乾隆时改为11间。 重檐庑殿,下承三层须弥座台基,形制隆重。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在前殿前方设戟门
前中后三殿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民间宗祠建筑: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三、祭祀先贤的祠庙建筑
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
寝殿 大成殿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在内坛墙入口南侧,有一组供皇帝斋戒用的 斋宫,坐西向东,占地4万平方米,由两重 宫墙,两道禁沟和163间回廊围成正方形的 宫院。斋宫作为皇帝在天坛斋宿的住所,以 其森严的警卫戒备和浓厚的肃静氛围,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
斋宫正门
斋宫侧门
斋宫内的前殿—“无梁殿”有利于防卫和防火
实例:北京太庙
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 先的宗庙,位于故宫 前方御道东侧,与西 侧的社稷坛形成“左 祖右社”的对称格局。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始建于明永乐18年 (1420年),嘉靖24年 (1544年)重建,后经 清代增修。有内外三重 围墙。主体建筑由在第 三层围墙内的正殿,寝 殿和祧庙组成。
太庙正门
社 稷 坛 棂 星 门
社稷坛南门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三)地坛,日坛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二、祭祀祖先的坛庙建筑
帝王的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明 制规定普通百姓无家庙,只能在居室中供奉 父祖两代牌位,但后期有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坛庙建筑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第二节 坛 第三节 庙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起源于祭祀活动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五经—祭、嘉、宾、军、凶
1. 祭祀自然神 2. 祭祀祖先 3. 先贤祠庙
1. 祭祀自然神
祭祀活动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对于自然的崇拜和 寄托,包括祭祀天、地、日、月、星辰、社稷、 五岳等 其中祭天列为最重大的祭祀活动
一、北京太庙 二、山西太原晋祠 三、曲阜孔庙
一、北京太庙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 先的宗庙。 位于紫禁城御道的东侧, “左祖右社”
北京太庙平面
祧殿 寝殿 正殿
戟门 神厨
后配殿 中配殿
前配殿 井亭 神库 庙门
北京太庙入口
庙门
北京太庙平面
祧殿 寝殿 正殿
戟门 神厨
后配殿 中配殿
前配殿 井亭 神库 庙门
庙前太和元气坊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圣时门前左右二坊之一—德侔天地坊(明)
另一个是“道贯古今”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北京地坛(方泽坛)
北京社稷坛
社稷坛五色土
二、北京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北京明清天坛是在中国几千年的祭天活动中,不断发展、 演变,而最后形成的一座体系完备、规模宏大的为帝 王专用的祭祀场所
每年用两次:孟春祈谷,冬至祭天
1. 位置 2. 平面布局 3. 建筑组成
1. 位置
必须是郊祭 位于京城的东南方
戟门
北京太庙平面
祧殿 寝殿 正殿
戟门 神厨
后配殿 中配殿
前配殿 井亭 神库 庙门
正殿
正殿室内彩画
北京太庙平面
祧殿 寝殿 正殿
戟门 神厨
后配殿 中配殿
前配殿 井亭 神库 庙门
前、中、后三殿
中殿及后殿
北京太庙平面
祧殿 寝殿 正殿
戟门 神厨
后配殿 中配殿
前配殿 井亭 神库 庙门
六角井亭
六角井亭脊兽
六角井亭屋顶结构
二、山西太原晋祠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郊悬瓮山麓. 原是奉祀周初古晋国始祖唐叔虞的寺庙.
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姜氏建造圣母殿, 奠定了晋祠的新格局.
智伯渠
主轴线:
圣母殿 鱼沼飞梁 献殿(金) 金人台 水镜台
晋祠鸟瞰
智伯渠
主轴线:
圣母殿 鱼沼飞梁 献殿(金) 金人台 水镜台
叔虞祠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1) 数字的象征
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 室内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 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2) 几何图形的象征 天圆地方 3) 方位的象征 4) 色彩的象征
圣时门
孟子赞孔子“圣之时者也”
圣时门立面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弘道门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大中门
1) 帝王宗庙 前朝后寝之制
2) 官员家庙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起源于祭祀活动 1. 祭祀自然神 2. 祭祀祖先 3. 先贤祠庙
第二节 坛
一、坛的类别 二、北京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一、坛的类别
天坛—祭昊天上帝神 地坛—祭皇地神 日坛—祭大明神 月坛—祭夜明神 社稷坛—祭社神、稷神 祈谷坛—祈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先农坛—祭先农、山川诸神 先蚕坛—祭先蚕神 太岁坛—祭太岁神 天神坛—祭风云雷雨诸天神 地坻坛—祭五岳、五镇、四海、四渎诸地神
虞舜、夏禹时已有祭天的典礼 周代每年冬至都在国都南郊圜丘祭天 汉唐以来历代相沿,虽有种种变化,但都被列为大祀
《礼记·五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 祭五祀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起源于祭祀活动 1. 祭祀自然神 2. 祭祀祖先 3. 先贤祠庙
2. 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明 制庶人无家庙,仅在居室中设二代神主。
两点一线——圜丘、祈年殿、丹陛桥:用台基抬高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2. 中轴线偏东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
2. 中轴线偏东 3. 建筑形象的表现 4. 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天
2. 平面布局
3. 建筑组成
1) 坛墙 2) 圜丘组群 3) 祈年殿组群 4) 丹陛桥 5) 斋宫 6) 神乐署、牺牲所
1) 坛墙 祈谷坛组群
圜丘坛组群
有内外两重坛墙: 外坛墙:东西1703m,南北1657m,占地面积273公顷 圜丘组群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同文门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奎文阁
奎文阁斗拱
奎文阁上层侧面
奎文阁立面
奎文阁剖面
用蓝色象征天
5. 创造崇天的境界:
两点一线——圜丘、祈年殿、丹陛桥:用台基抬高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3. 以建筑形象来表现天
1) 以圆象天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及外壝 墙
2) 扩大建筑形象 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 通过高台基、重檐屋顶来扩大建筑形象
是中国现有古建组群 中历史延续最悠久的一 处,已有2400余年。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门前棂星门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3)方位的象征
坐北朝南——最高等级 坐西朝东——次之 坐南朝北——再次之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1) 数字的象征
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 室内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 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圣母殿、鱼沼飞梁
圣母殿、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构架
圣母殿平、立、剖面
圣母像
东西次间侍女像
智伯渠
主轴线:
圣母殿 鱼沼飞梁 献殿(金) 金人台 水镜台
智伯渠
三、曲阜孔庙
由孔子旧居发展而来 的,经历过历代重修、 扩建 汉代起,就已建立孔庙 于孔丘故居,唐代始全 国范围建孔庙 到明弘治年间达到鼎盛 规模,现存规模为明代 奠定
2) 几何图形的象征 天圆地方 3) 方位的象征 4) 色彩的象征
4)色彩的象征
祈年殿的三重檐原为 上檐:蓝瓦——天 中檐:黄瓦——地 下檐:绿瓦——万物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1) 数字的象征
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 室内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 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
2. 中轴线偏东 3. 建筑形象的表现 4. 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天
用蓝色象征天
5. 创造崇天的境界:
两点一线——圜丘、祈年殿、丹陛桥:用台基抬高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斋戒铜人亭
斋宫外防卫沟及护卫房
6) 神乐署、牺牲所
两组附属性建筑 神乐署——演 习礼乐 牺牲所——饲 养祭祀用的牲 畜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
2. 中轴线偏东 3. 建筑形象的表现 4. 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天
用蓝色象征天
5. 创造崇天的境界: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大成殿(雍正重建)
大成殿前檐石刻龙柱
大成殿前廊天花
大成殿内孔子像及其陈设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寝殿
寝殿内孔夫人神位
包括:圜丘坛 皇穹宇建筑组群,包括皇穹宇,神厨,神库,
宰牲亭等
圜丘台基
圜丘外壝墙及棂星门
由棂星门向内望
圜丘局部
圜丘石阶
皇穹宇鸟瞰
皇穹宇大门
皇穹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