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冲刺试卷(四)(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冲刺试卷(四)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袁隆平有过体育报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最终,他将对祖国的热忱结.(jié)
成串串稻穗,鲐.(tái)背之年仍坚守科研一线,初心不改。

B. 学术不端事件时有曝.(bào)光,一些论文剽.(piáo)窃、抄袭之举令人震惊。

加强科研作风建设,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已成为当务之急。

C. 宁波底蕴深厚,书声琅.(láng)琅,政通人和,在由新华社《暸.(liào)望东方
周刊》主办的201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中再一次榜上有名。

D. 如果岩茶的香气是武夷山文化的味道,那么朱子理学就是武夷山文化的灵魂。

这里山青水秀,孕育了他无尽的才思,他又反哺.(bǔ)了这片魅.(mèi)力无穷的
山水。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市井百姓的生活变化实实在在。

他们的欲求原本就简单,只是盼望着生活就这
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稳扎稳打的“内功修炼”。

B. 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高位调整且很难下跌,国际粮食供需失衡正在加剧,
但中国的粮食生产库存充足,依然能够满足自给。

C. 近几年来,虽然全国住房价格过快的上涨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大部分大
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依然繁重。

D. 学者们认为,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成就的修订版《曾国藩全集》,不仅真
实直接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历史,也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喜乐与困惑。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皎空缺部分。

间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______ ,______ 。

(韩愈《师说》)
______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______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______ ,百步九折萦岩峦。

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______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 。

(杜牧《阿房宫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______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______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论语•高山仰止》)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府①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
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是十年,几经辗转的杜
甫经剑南(四川中部)节度使严武保荐,为节度使幕府参谋,因家在城外,不得不长期住在府内。

②伶俜(pīng):流离失所。

从诗歌的体裁角度看,这是一首______ 诗,首句“清秋幕府井梧寒”中的“清”“寒”二字烘托出诗人______ 的心境。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无人欣赏的慨叹。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些写作者,喜欢把乡村过度诗化。

他们混淆了田园和农村两个概念。

田园和农村,①______,另一个是纯粹的地域性指认,后者有时甚至是反审美的。

文人墨客们反复咏唱的书本意义的桃花源,往往②______,已抽离于农村的现实情境。

以艺术的心境生活在乡下,才可能产生陶渊明式的田园诗意。

效颦者学其皮毛,③______,而只满足于表面的叙事。

其实,头不在艺术,脚不在乡村,他们只能漂浮在丧失时空坐标系的虚妄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片,完成题目。

北京时间2月25日上午,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在美
国洛杉矶举行,由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8分钟动画短片
《包宝宝》,喜获最佳动画短片奖!
“家庭”与“爱”,一直是皮克斯动画所关注的主题
《包宝宝》以其细腻的描述、大胆的想象、感人的剧情,打
动了无数人。

短片除了展现中国的美食文化,还有很多非常
贴近中国人生活的中国元素,例如,加拿大唐人街菜市场的
中文标牌、点心店墙上的财神挂历、厨房里的酱油辣椒酱、
碗碟的花纹样式、公园里打太极的身影。

结合动画海报、文字内容与个人理解,谈谈动画短片的题名“Bao”的内涵。

有人说,《包宝宝》所讲述的故事是典型的中国式亲情,你如何看待这种中国式亲情?(不超过80个字。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9.0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正对着楼梯口的地方,中央也树.立.着一根大圆柱,柱子背面是一件狭长的石膏复制品,是古希腊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做工精巧,色泽微黄,古.色.古.香.,逼真异常。

【甲】随后见到的,仿佛也似曾相识;色彩斑斓,威风凛凛的希腊重甲胄武士,头上插着羽毛,看上去像只大公鸡。

就是在这个楼梯间里,墙壁也刷成黄色,墙上也顺序挂着一幅幅画像:从大选帝侯到希特勒……
过了人种脸谱像以后,又另换一类:凯撒、西塞罗、马克•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惟.妙.惟.肖.,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担架颤悠着拐弯时,迎面而来的竟.也是赫尔墨斯圆柱。

【乙】在过道--这里刷成玫瑰色--的尽头,就是美术教室,教室大门上方悬挂着伟大的宙斯丑怪的脸像;现在离宙斯的丑脸还远着呢。

【丙】透过右边的窗户我看见了火光,满天通红,浓黑的烟云肃穆地漂浮而去……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树立
B.古色古香
C.惟妙惟肖
D.竟
文中的画线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甲
B.乙
C.丙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被看作国漫史上的一个传奇。

作品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吸取角色灵感,与好莱坞叙事风格完美嫁接,凭借优良的制作技术和丰富的视觉效果获得了观众的追捧。

上映62天,票房达到9.56亿元,被称为内地电影史上的票房黑马。

这部电影的首日排片率只有8%,凭借好到有些
夸张的口碑,一路逆袭,成为单日票房冠军,排片率也猛涨到23.6%,几乎享受了国内一线大牌电影的排片待遇。

而之前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都票房平平,叫好也难叫座。

(材料来源:《国产动漫进步显著,盘点六大文化自信》)材料二: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了解并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对文化生命力抱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对待不同文化时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

我们将文化自信划分为文化自知、文化自豪、坚定信念、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发展、文化竞争等维度并进行测量。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
(材料来源:陈琳《中国公众的文化自信指数调查报告》)材料三:
文化自信有两重基本含义,一是基于主体的,指鼓励主体要相信自己;二是基于文化自身基本内容的,既指因文化独特而自信,更指因文化强大而自信。

基于主体的文化自信,是指无论你自身的文化怎样,作为文化承载的主体,你都得首先自信。

具备了这个心理基础,主体才有可能积极能动地行动,才会认真反思自身文化之优长与不足,以积极地扬弃;才会开放地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以批判地吸纳,如此方能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些特性,这种特性往往是因时因地而土生土长出来的。

你生活在自己的文化中,伴随着它、认同着它、相信着它,其他任何文化若不加改造地放在这里,都可能显得水土不服。

许多人类学家非常推崇民族文化的这种差别性、殊异性,甚至有人认为文化从总体上根本就是不可比较的,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文化的殊异性构成了人们对自身文化深度自信的内在根据。

文化也有其普遍性方面。

文化是人的文化,而人之间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同一。

比如人们身体结构的自然同一性,人同自然进行“斗争”而产生的规律性知识的普遍性,人们通过道德约束而进行社会交往的共通性等等。

这些文化的同一性或普遍性,构成了文化之沟通与交流、借鉴与融合、比较与鉴别甚至进化与发展的内在根据。

在文化的交流、碰撞、比较、竞争中,普遍性构成了其殊异性表现的平台,一比高下之后,文化的优长与不足便呈现出来。

若某种文化能够在竞争中略胜一筹甚至脱颖而出,那么其民众对这种文化的自信便会油然而生。

反之,则可能产生文化自卑情结。

因此,文化的强大竞争力、文化自身的优长又构筑了人们文化自信的坚强堡垒。

(摘编自易小明《文化自信的内在意蕴》)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与灵魂。

社会的发展,最终要以文化的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崇高标尺。

文化的最大特质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它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触物无声,能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实践。

因此,提高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动力与支撑,就显得尤为关键。

我们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出于热情,而且也出于理性。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的延续,又有其阶段性的特征。

这构成了我们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多元”杂处、多样共生的,这要求我们制定文化政策时要具有灵活性和差异性。

在阶级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又总是
统治阶级的文化。

这给我们巩固和壮大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提供了依据。

(摘自董学文《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下列所述,与材料中“文化自信”的内涵不相符合的一项是______
A.动画片《大圣归来》从《西游记》中吸取角色灵感,与好莱坞叙事风格完美嫁接。

B.承载文化的主体极力推崇自己的民族文化并深度自信,也能批判地吸纳其他文化。

C.人们既重视基于文化的开放学习、整合调适,也重视文化的自我变革、自我发展。

D.政府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时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壮大主流文化。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在文艺作品中表现为充分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B.文化的普遍性是人们能够进行文化沟通与交流、借鉴与融合、比较与鉴别甚至进化与发展的内在根据。

C.民族文化的殊异性在文化的交流、碰撞、比较、竞争中,能使民众产生文化的自信或文化的自卑情结。

D.提高民众的文化自信,需要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实践。

请依据材料给中国民众提四条坚定文化自信的建设性意见。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露天教室
(李汉荣)
记得那是秋天,我刚上小学一年级。

我们坐的那个教室,低矮,潮湿,光线昏暗。

几十个小孩子挤在教室里,又闷又暗,比不上家里那么自在、随便。

我和同桌喜娃都感觉上学不好玩了。

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姓王,别的老师叫他岳仁老师,他好像是忍不住了。

那天上语文课,王老师扶扶眼睛,擦擦脸上的汗,说,同学们,闷不闷呢?大家齐声说:闷。

热不热呢?热。

暗不暗呢?暗。

怎么办呢?教室默然。

王老师看看大家,说,我有一个想法,校长也同意。

我上语文课的时候,如果天不下雨,就到野外去上。

这一段主要是识字,许多字在大自然里都能找到,我们的祖先就是在大自然里受到启发,发明了这些字,那么,我们也可以在大自然里体会先人们造字的艺术。

同时,野外敞亮,空气好,对大家身体有好处。

你们愿意吗?愿意!于是,我们来到了露天教室,距离学校约有三百米,是一块比较平坦的坡地,四望皆山,中间是一小块平原,一条小河朗诵着一组费解然而好听的句子蜿蜒北去。

我们坐在草地上,在没有文化的天底下、野坡上学文化,一切都变得陌生、神秘起来。

我们把目光从天上收回来。

老师说,我们的四面八方到处都写着山,这就是象形字,模拟自然物象发明的字。

发明这个字的古人,说不定与我们一样,也是个山里人,再看“水”,随着老师的提示,我们的目光都投向了前面的那条小河。

是的,我们看见了水,认识了水。

水,从河里流进书里,又流进我们的记忆里。

最有意思的是这几节课。

那天早上第一节是语文课,我们早早就来到坡地。

当我们打开课本,天空也哗啦一下子打开课本,蓝莹莹的黑板上,写着亮灿灿的一个“日”字。

而离开“日”字不远,蓝黑板上还隐隐约约写着一个“月”字。

这白昼的月亮,夜晚的字迹还没有从黑板上擦去。

老师兴奋地望着我们,望着天空。

他几乎是手舞足蹈领着我们齐声读起来。

我们都离开课本,望着天上的旭日和残月。

太阳渐渐靠近了月亮。

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天上的板书,那是一个什么字?坡地上响彻着童声:明,光明的明,明天的明,明白的明。

就这么我们认识了日,认识了月,认识了明。

那个蓝莹莹的黑板,就写着这三个字。

三个字,再过一万年都在记忆里刻着。

还有一次,老师教我们读写“人”字。

一撇一捺,很好写。

但做人可不容易啊。

同学们,我们一生一世都要写好这个人,做好这个人啊。

正在这时,一个农民扛着一根扁担从不远的玉米地边走过。

老师说,看前面,一个字走过来了,大家快认啊。

那不是一个“人”字吗?是的,那个人的肩上多了个什么?一根扁担。

是的,也是多了一横,这个人字就变成“大”字了。

老师继续说,这就是说,劳动使人变大了,或者说,大人们总是很辛苦地劳动。

我看着那个人,仔细读了一会儿,才知道,他就是我父亲。

父亲始终不知道,多年前他是我们的一个象形字,他被很多孩子写进了记忆的黑板上。

老师接着说,是的,人的肩上扛根扁担就成了大字,劳动使人变得伟大了,但能不能说,人就是最大的东西呢?我们回答不上来。

老师指着远处渐渐变小了的人字(我们的象形字,就是我的父亲),说,这位叔叔,也就是这个“人”字,因为劳动(那多出的一横,那根扁担)是“大”了,你们再往高处移动一点点,是个更大的东西,你们看见那是什么?老师指着我渐渐变小的父亲,那个移动的大字和大字上方,领着我们齐声读出一个字:天,天空的天,天亮的天,天天向上的天。

在坡地,在露天教室里,我们只上了不到十节课,这位王老师就被调到别处了,我们也就结束了这段快乐有趣的日子,重新回到低矮、潮湿、昏暗的教室。

由“放生”
回到“圈养”,回到小小的课本里。

这些年,已是中年的我,常常回想往事,把日历一天天倒着往回翻。

翻着翻着,就翻到了童年的那些日子。

我也曾访问过当年的中学小学,令我伤感的是当年的教室都拆了,校址也搬迁了,竟然找不到往日的一石一瓦。

那多梦的年华,全都深埋进岁月的厚土里了。

去年,我回到故乡,找到了当年那个露天教室,我心中的名胜古迹。

它还保持着当年的平缓,略微倾斜。

王老师当年讲课的位置,稍高一些,在这样的角度面对他的学生,面对我们身边摊开的无限延展的课本,他可能找到了一种奇妙而宽阔的美感。

现在想来,王老师虽只是个小学教师,但是他是深有教养、别有胸襟的人。

从今天的眼光看,他也是个另类,是高品位的另类。

我深深的想念着王老师,岳仁老师。

我坐在被树木的绿荫和香气笼罩的坡地上,闭起眼睛,让时光倒流,流到那露天的童年,流到那鸟飞草香的童年,流到那写满象形字的童年。

山还在那里写着山,水还在那里写着水,云还在写云,雾还在写雾,田还在写田,苗还在写苗,虫还在写虫……
我用手掬起一捧土,贴近耳朵,我听到一片童声,由远而近。

我伏下身子,注视一丛苜蓿花,那细微的香气向我心里吹送,与我身体里藏得很深的那些香气汇合了。

我被这单纯的查浓缩成一个简单的思想,一个简单的字。

我知道,这丛苜蓿花认识我,多年前,它就望着我笑,笑着笑着就凋零了。

它把那段记忆藏在泥土里,年年都要捧出来复习一次,然后又珍藏起来。

到黄昏,我仍然坐在坡地上,一一辨认着写在高天厚地、刻在青山流水上的无数象形字,直到银河哗啦啦打开。

抬起头,我看见宇宙的大书如此浩瀚,多少深奥的文字我们都不认识。

我忽然意识到:我们人类懂得什么呢?顶多只是认识了几个常用字。

在时间的滔滔辞源、空间的滚滚辞海面前,我们,只是牙牙学语的顽童。

是的,再豪华的殿堂,再排场的教室,都会被时间折掉、被岁月夷平。

但是,有一种教室永远坚固,永远存在。

(有删节)
结合全文,概括王老师的教学特点。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文章结尾说:“有一种教室永远坚固,永远存在。

”对此,你怎么理解?
联系全文,赏析以“露天教室”为题的妙处。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答苏武书(节选)
[汉]李陵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终日无睹,但见异类。

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

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边声四起。

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

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功大罪小,不蒙明察,辜负陵心区区之意。

每一念至,忽然忘生。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

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

更练精兵,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

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

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

”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

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

何谓不薄哉?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陵虽辜恩,汉亦负德。

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
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

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

李陵顿首。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荣问.休畅通假字,同“闻”,名声
B.希.当大任希望
C.刭身绝域之表.外,与“里”相对
D.谁复能屈身稽颡
..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行礼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汉与.功臣不薄则与.一生彘肩
B.此功臣义士所以
..持国也..负戟而长叹者也夫仁、义、智辩,三者非所以
C.男儿生以.不成名挟飞仙以.遨游
D.时因.北风不如因.而厚遇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在李陵给苏武的这一封信中,他向苏武表明心迹,极力说明自己投降匈奴之不得已,渲染了战场的悲壮,及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惨相,两方兵力悬殊,援兵不至,导致兵败被俘。

B.李陵认为自己功大罪小,投降不死只是为了将来有机会再为汉朝建功,但武帝不加明查而诛其家族,使得他常常想要用死来洗刷羞辱。

C.李陵批评汉帝负德,表示自己此生无法建功扬名,不如死埋没在蛮夷之地,他不愿意再回到大汉朝廷,去面对刀笔吏的羞辱。

D.此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处异域而念故土,兵寡而入众敌心脏,苏武持节荣归而己却寄人篱下,拉近了与读者的情感距离,获得了更多同情和理解,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②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割鸡焉用牛刀”,课本解读为“喻子游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大道”,你认为这句话还可以怎样理解?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中的“道”、“君子”与“小人”,分别指“礼乐之道”、“有地位的人”与“卑贱的人”,请从现代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来评价孔儒的这种“教化观”。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写道:“‘钝感’相对敏感而言,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

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博士曾说:“我带有某种迟钝,只能依稀看到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