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确立,然后系统地总结各家之说,附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和总结。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存在着是否需要体系、有无体系和是否形成了体系之争。争论也促进了研究的深入。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这一体系的建立进行回顾。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产生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它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和等级大纲的重要依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随着1958年《汉语教科书》的出版而定型,它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模式,被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

此书完成于结构主义语法风靡中国之时,它吸收了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同步进行,创造了“理论——实践”双向研究的成功范例,所确立的语法系统和对语法项目的选择、切分、解释、编排等注意到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学习汉语的难点。基本上体现了合理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新的体系也必然存在弊端。

随着新的语言理论和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出,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套语法体系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出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这一语法体系提出质疑,并提出要研究和修改现有的语法体系。

二、主要研究概况

对外汉语语法体系需要修改,相关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修改,是修改还是重建,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以下是近20年来不同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修改意见。

(一)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

崔永华(1990)认为,《汉语教科书》中的语法体系理论基础太陈旧,体系

描写缺乏针对性,没有突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和难点,现行的教学语法体系需要改进。强调对语法体系进行描写时要考虑到: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外国人理解汉语和用汉语表达的思路,外国人的一般语言背景知识。并以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外研社1983)为基础,讨论了在拟定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时应当改进的实例,包括对构词法和词组的描写;给动词和形容词重新分类;将助词改称标记词;将主语改称话题;增加“表达”部分;加强对汉语基本句型和段落篇章结构的描写。

不同国籍的学生的语言背景知识不尽相同,柯彼德(1991)指出,汉语作为外语的语法体系“直到今天都受到汉语作为母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束缚,没有从中脱离出来”,30多年来调整不大。他认为传统语法体系是构成汉语教学难以达到更高水平的最大障碍之一,很不利于课堂教学和编写教材的工作。并提出了修改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包括句子成分、复句、词法的三个方面的十几个问题。

吕文华(1991)首先分析并充分肯定了以《汉语教科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特点和历史功绩,同时也指出了这一体系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汉语语法研究水平上的局限,提出并讨论了修改现行语法体系时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适应语言交际的需要;寻求结构功能相结合的更好途径;口语语法问题;关于体现汉语的特点;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赵金铭(1996)提出对不同阶段语法教学的侧重点进行了分类:初级阶段只须教最基本的语法形式,使学习者具备区分正误的能力;中级阶段侧重语义语法的教学,使学习者具备区分语言形式异同的能力,高级阶段侧重语用功能语法的教学,使学习者具备区分语言形式高下的能力。

卢福波(2002)认为切入点和路径制约着体系和教法。认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首先要经历一个在深入研究汉语语法本体的前提下反复咀嚼和内化的过程,使所教内容科学地浅化和简化,这是科学地建立和体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主张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

邵敬敏(1994)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改革意见主要包括:初、中、高三个阶段的语法教学应有各自的侧重点。语法点应按“常用/次常用/非常用”三级分别列入不同阶段的教学;同一个语法点再按“容易/次容易/不容易”三级进行列序编排。提高词组在语法教学中的地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总体指导思想应以语义表达为主,结构形式为辅,语用变化为补。建立现代化汉语语料库,对结构、词组、句式等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建立汉语语法研究信息库。

张旺熹等(1999)认为,一个科学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应当建立在三个方面的基础之上:一是学习者学习汉语语法的规律;二是汉外语法的异同点;三是汉语语法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强调了只有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在语法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语法项目的选择和编排、语法重点和难点的确定、语法项目的等级划分等问题上得到较好的答案。

刘珣(2000)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他指出语法教学不同于专家语法,要体现一定的规范性、稳定性、实践性。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建立要遵照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规律,以此来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提供一套汉语词组、句子和话语的组装规则系统。

(三)主张先务虚,不急于修订或修建

竟成(1998)明确提出“不主张马上展开对现有大纲的修订或者编写新的大纲”。认为现在需要一个“务虚”阶段,要对现有的各类语法大纲作深入的剖析。并对要不要区分通用语法大纲和专用语法大纲,要不要让词汇大纲和语音大纲分担一部份语法内容,要不要根据语言学习理论对语法大纲做一些调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四)提出建立新的语法体系的设想

李珠(1997)提出建立三维教学语法体系:语音、语法、词汇语言三要素;语义、结构、语用三结合;听说读写技能综合训练。

胡裕树(2000)认为:语义结构和语用性能的研究尤其重要。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构建应当十分重视汉语语法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或者说显性的语法形式标志不丰富的这个特点。他建议“立足于汉语的语法事实,运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来完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构建。”

李泉(2003)提出了一个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框架。初步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拟定为共核语法、口语语法和书面语语法三个子系统。认为这种系统可以增强语法教学的语体观念,提高学习者汉语语体的运用能力;对语体的研究可以拓宽学科领域的研究范围,开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新渠道;增强教材语法注释的针对性,丰富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

三、结语

随着国内外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心理学、语言习得、语言认知等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也应该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修订完善。相关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也要关注语言学的共性和对外汉语教学的个性之间的关系,使研究思路协调、一致。例如可以按照“表达意念——句法结构——语法——语用——正误对比”编写一部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在实际操作中注意意念表达、信息传递,努力从句法结构、语义、语用条件和环境等几个角度对一个语法项目进行描写,语法项目的解释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搜集到的语料进行系统分析,在对个体研究消化后反作用于教学,注重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衔接,这样,在完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同时,也有益于汉语本体语法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