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柳永的创作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柳永的创作心态
作者:孔德洁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8期
摘要:柳永作为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他的人生经历为我们写下一首首寓意深刻的诗作。
本文通过对柳永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生经历的分析,来探究他的创作心态。
又通过对于柳永的一些作品的分析去解读柳永个别诗作的创作心态。
关键词:柳永;诗作;创作心态
作者简介:孔德洁,安徽合肥人,现就读与安徽大学,为11级文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8—00—01
我们知道,一个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心态密不可分。
从诗人柳永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他所想表现的情绪。
也正是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与众不同的创作心态才写出了那些为世人传唱的诗词。
北宋真宗、仁宗时期,社会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结束了五代的分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发展。
这个时期就是诗人柳永生活的年代,也就是所谓的“百年无事”的时期。
柳永是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刘家时代为官。
柳永少年时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在家勤学苦读,希望能传承家业,官至公卿。
然而他的仕途并未如他希冀的那样顺利,而是坎坷曲折的。
三次进京应试均落第,他沮丧愤激写下了《鹤冲天》。
科举落第使柳永产生了逆反心理,然而在愤慨之余,他还是对仕途怀有憧憬,为了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他故意大放厥词表现对于名利官场的不屑。
柳永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表达了出来,说明落第给他带来的痛苦烦恼。
那一句“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写出他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尽显了他的叛逆精神。
他开始逐渐的远离统治者,亲近歌伎。
当柳永第四次赴京应试时,却得到宋仁宗的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
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他将人生追求由外部的社会政治转向自我,转向内心。
于是柳永重蹈以前“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的旧辙,归宿于罗绮之中。
“走进了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彩色的捕捉追求中”对他来说,“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了。
在温柔乡里,他排遣自己的孤独,寻找内心的平衡。
柳永对时世的嫉妒,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在仕途的打击而开始,他要以一种“堕落”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厮混,他执着于歌妓的世界,在他的眼里,歌妓是一种美的化身。
那样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许多文人的小令篇幅短小,文辞雅致,讲求含蓄,这俨然还是诗的表现,全然不能满足舞榭歌台的需求。
柳永将小令变为慢词,尽显曲调韵味,唱出了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
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妓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深得歌伎喜爱。
柳永也因此常出没于青楼歌馆,结识了许多歌伎,并做了许多关于歌伎的诗词。
而在柳永的歌妓词中,他没有发出宋玉“曲高和寡”,知音难求的呼声,因为他终日沉溺于青楼歌馆,“知己”经常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他也没有屈原在《离骚》中的“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兮,又何必怀乎故都!”的“知己意识”,这是一种纯熟的理性表述,虽不无沉痛而能冷静的对待,则更多的是对一种强烈的悲哀与愤慨情感的表露。
柳永则极力地描绘出歌妓现实生活中的本质。
他努力地从不同的角度赋予妓女崇高的地位,女性不是士大夫们既定的淑女风范,而是突出她们生活中多彩的个性,极力提升她们的价值。
《迷仙引》描写的就是一位身陷污泥而心向自由、光明、高洁的不幸歌妓的典型形象,写出了她对自由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柳永词大部分都是描述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体现的完全是市井细民的心思,没有任何寄托,常常被前人以“鄙俗”目之。
以被晏殊讥讽的《定风波》为例,此词以女子口吻来写,写一个市井妇女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在其他文人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愿望含而不露。
而柳永词中的女子,则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诚心中对自由平等的爱情的渴望。
柳永的词顺应了宋代经济发展、都市繁荣的社会需要。
在词中尽显了宋代的繁华富庶。
对大都市的描写相当精彩,尤其他的名篇《望海潮》,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惹得金主完颜亮,“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柳永在五十岁前后考中进士,短短两年仕途,屡遭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
柳永常以宋玉自比,他的词中最多提到的古人就是宋玉,在许多诗中可以看出宋玉诗风的影子。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的
柳永坎坷的一生造就了他的不凡。
他细腻的情感,与歌伎的深厚感情,也使他比其他文人更懂得女子的心思,使他创作出许多惊世骇俗的词,也使得下层的歌伎有了情感倾诉的对象,使得世人也听到了她们的心声。
柳永变“雅”为“俗”,将诗词回归民间。
他是宋代诗词发展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他开拓了慢词这个领域,将宋词带向更广泛的领域中。
柳永和他的词也将永为世人铭记。
参考文献:
[1]、谢朓坊.柳永词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赵谦.柳永歌妓词三题[J].文学遗产,1994(4):60.
[3]、刘天文.柳永年谱稿[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