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一、教学内容1. 第1章:三角形1.1:三角形的性质1.2:三角形的判定1.3:等腰三角形1.4:直角三角形2. 第2章:不等式2.1:不等式的性质2.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2.3:不等式的应用3. 第3章:函数3.1:函数的概念3.2:一次函数3.3:二次函数3.4:反比例函数4. 第4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1:数据的收集4.2:数据的整理4.3:数据的描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和应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 使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函数的性质和图像2.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不等式组的解法一次、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计算器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引入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入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函数关系,引入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例题讲解: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和应用进行讲解和示范。

对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和应用进行讲解和示范。

对一次、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进行讲解和示范。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4. 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和应用2. 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和应用3. 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三角形性质和应用练习题不等式解法练习题函数性质和图像练习题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图形详细内容: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 第十四章:方程与不等式详细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3. 第十五章:函数及其图像详细内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为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2.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平面几何图形: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结合实际图形进行演示。

(2)方程与不等式: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函数及其图像:以实际例子引入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讲解其性质和图像。

3.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2. 第十四章: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第十五章:函数及其图像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平面几何图形: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方程与不等式:求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一元二次方程。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 数据的收集1.2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 第十四章:概率2.1 随机事件2.2 概率的求法2.3 概率的性质与运用3. 第十五章:平面几何3.1 对称图形3.2 平行四边形3.3 矩形、菱形、正方形3.4 梯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能运用图表表示数据。

2. 使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性质,掌握概率的求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概率的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2.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随机事件的性质、概率的求法、对称图形及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例: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为数据,讨论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进行讲解。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法等,以及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方法,如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

2)随机事件与概率:讲解随机事件的性质,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以及概率的求法,如枚举法、频率法等。

3)平面几何:介绍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收集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等整理与表示: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2.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的性质: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率的求法:枚举法、频率法等3. 平面几何:对称图形:轴对称、中心对称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判定梯形:性质、判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收集并整理班级同学的年龄、身高、体重数据,用表格、条形图、折线图表示。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平行四边形与矩形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3 梯形2.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2 方差与标准差2.3 频数与频率3. 第七章: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1 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3.2 一次函数的应用3.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4. 第八章:几何图形的相似与证明4.1 相似图形的性质与判定4.2 位似图形4.3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面积比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 学会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与频率的计算方法。

3. 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图像与应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4. 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位似图形的变换方法,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面积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2)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4)相似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 教学重点:(1)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性质、判定与应用。

(2)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方法。

(3)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4)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几何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讲解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方法。

(3)讲解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4)讲解相似图形的性质、判定与面积比。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初步13.1 直线与射线13.2 角13.3 三角形13.4 全等三角形13.5 多边形2. 第十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4.1 不等式14.2 不等式组3. 第十五章:函数及其图像15.1 函数的概念15.2 一次函数15.3 反比例函数15.4 二次函数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初步的相关概念,如直线、射线、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多边形等。

2. 学会运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不等式组的解法函数图像的理解2. 教学重点:平面几何初步概念的理解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地图上的直线距离、物体形状的识别等,引入平面几何初步的相关概念。

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例,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实际案例,如气温变化、物体运动等,引入函数的概念。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平面几何初步的相关知识。

通过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组的解法,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以函数图像为例,讲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

3.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教学内容的框架和关键词例题的解答过程课堂小结2. 板书要求: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字迹工整,表述准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十三章:完成课后练习题1、2、3;思考题1、2。

第十四章:完成课后练习题1、2、3;思考题1、2。

第十五章:完成课后练习题1、2、3;思考题1、2。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第五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5.15.5)5.1 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5.2 三角形的分类5.3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5.4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5.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3.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量角器、多媒体设备。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出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演示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演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三角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例题。

讲解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例题。

讲解等腰三角形性质应用的例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判断给定图形是否为全等三角形。

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更多三角形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深入学习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5.1 三角形的边5.2 三角形的角5.3 三角形的分类5.4 三角形的性质2. 第六章:全等三角形6.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6.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6.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2. 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性质及分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三角形形状的自行车架、房屋结构等,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三角形的边、角、分类及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3. 例题讲解:(1)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全等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化记忆。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边、角、分类及性质2.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3. 例题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相等。

B. 两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相等,腰相等。

C. 两个等边三角形,两边相等。

(2)已知:在△ABC中,AB=AC,∠BAC=40°,求∠ABC和∠ACB的度数。

2. 答案:(1)A. 是全等三角形B. 是全等三角形C. 不是全等三角形(2)∠ABC=∠ACB=7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程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平面几何初步1.1 直线与射线1.2 角1.3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多边形2. 第十二章数据的分析2.1 平均数2.2 中位数和众数2.3 方差和标准差2.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3. 第十三章概率初步3.1 事件的确定3.2 概率的计算3.3 概率的性质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的分析方法,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计算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几何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概率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数据的分析方法,概率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2.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面几何、数据分析、概率等概念。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1)平面几何初步:直线与射线、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多边形等概念及性质。

2)数据的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等计算方法。

3)概率初步:事件的确定、概率的计算、概率的性质与应用。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针对难点和重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第十一章:平面几何初步1.1 直线与射线1.2 角1.3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多边形2. 第十二章:数据的分析2.1 平均数2.2 中位数和众数2.3 方差和标准差2.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3. 第十三章:概率初步3.1 事件的确定3.2 概率的计算3.3 概率的性质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平面几何初步:判断下列命题的正确性,并说明理由。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比例与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比例与不等式问题。

3.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比例与不等式的应用,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

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像的分析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应用。

2. 例题讲解:(1) 通过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利用比例与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打折、分配问题等。

(3) 介绍函数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 随堂练习:(1) 让学生绘制全等三角形,并判断其全等关系。

(2) 解决比例与不等式问题,如:已知一个比例式,求解未知数。

(3) 根据给定的函数解析式,绘制函数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六、板书设计1. 利用板书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比例与不等式的性质、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

2.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内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已知 a:b=3:4,求 a+2b 的值。

②解不等式 2(x3) > 5x+6,并说明解集。

(3) 根据给定的函数解析式,绘制函数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 探索更复杂的不等式问题,如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等。

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第五章三角形1.1 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1.2 三角形的判定1.3 等腰三角形1.4 等边三角形2. 第六章四边形2.1 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2.2 矩形2.3 菱形2.4 正方形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及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特殊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与应用。

2. 教学重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特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知识讲解:1)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及特殊三角形2)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特殊四边形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2. 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 四边形的定义、性质4. 特殊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三角形,若为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平分顶角。

3)已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求证:该四边形为菱形。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特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应用。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精彩教案集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精彩教案集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精彩教案集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3.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平移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对称图形4. 第四章: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5. 第五章:分式分式的性质、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6. 第六章: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与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因式分解、分式的加减乘除、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

2. 教学重点:各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运算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运算法则,结合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理解。

3. 例题讲解对各章节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精彩教案集2. 各章节、基本概念、性质、定理、运算法则、典型例题、解题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各章节练习题、拓展题、实际应用题。

2. 答案:练习题答案、拓展题答案、实际应用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平行四边形与矩形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3 梯形2.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2 频数与频率2.3 数据的表示3. 第七章:一次函数3.1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3.2 一次函数的图像3.3 一次函数的应用4. 第八章:分式4.1 分式的定义与性质4.2 分式的化简与运算4.3 分式方程二、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以及梯形的性质与应用。

2. 学会收集、整理、表示和描述数据,掌握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了解数据的处理方法。

3. 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掌握一次函数的应用。

4. 掌握分式的定义、性质与化简方法,学会解分式方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判定方法、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分式方程的解法。

2. 教学重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应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一次函数的应用、分式的化简与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等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2. 知识点:按照教学内容,分章节列出重点知识点。

3. 例题:选取典型例题,展示解题过程。

4. 练习题:布置随堂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证明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求解析式。

(3)化简分式,并求值。

2. 答案:在作业批改后,提供详细答案和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针对教学内容,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初步13.1 平行四边形13.2 矩形、菱形、正方形13.3 梯形2. 第十四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14.1 勾股定理14.2 平方根3. 第十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5.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5.2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二、教学目标1. 掌握平面几何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熟练运用平方根进行计算。

3. 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勾股定理的证明与应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2.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平方根的计算与应用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模型2. 学具:教材、练习本、直尺、圆规、量角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的平面图、实际测量等,引出平面几何、勾股定理与数据收集处理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3)勾股定理的证明与应用(4)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3.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收集同学们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与判定2. 黑板右侧:勾股定理、平方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3. 中间部分:例题、随堂练习、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课后练习题。

拓展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的长度。

拓展题2:收集家庭成员的年龄数据,绘制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答案:(1)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2)拓展题答案:拓展题1: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拓展题2:根据所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绘制。

2024年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彩教案全集

2024年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彩教案全集

2024年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彩教案全集教案一:《平行四边形》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定理。

2.培养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

2.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引导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导出判定定理。

3.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案二:《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特殊角。

2.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2)引导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案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三角形、不等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旋转与中心对称、平移与旋转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三角形的不等式证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旋转与中心对称的性质。

2.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形的稳定性、不等式的解法、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旋转与中心对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介绍一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出一次函数的学习。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

3. 课堂讲解:(1)一次函数: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结合例题讲解求解方法。

(2)三角形: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讲解不等式证明的方法。

(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讲解不等式的解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4)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介绍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方法,进行实例操作。

(5)旋转与中心对称:讲解旋转与中心对称的性质,展示实际应用。

(6)平移与旋转:讲解平移与旋转的变换规律,结合图形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2. 内容:以章节为单位,列出每个知识点的关键性质、定理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求解一次函数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2)三角形的稳定性:证明三角形的不等式。

(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求解不等式组,并解释其意义。

(4)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收集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5)旋转与中心对称:画出旋转与中心对称的图形,并解释其性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实数1.1 实数的概念与性质1.2 平方根与立方根1.3 实数的运算2. 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与公式法2.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与图像法3. 第3章:数据分析3.1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3.2 方差与标准差3.3 数据的分布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2. 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描述与推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的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数据分析方法。

2. 教学重点:实数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数据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数部分(1)引入: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

(2)例题讲解:讲解实数的性质与运算方法。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实数的运算。

2. 一元二次方程部分(1)引入: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

(2)例题讲解: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随堂练习:让学生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

3. 数据分析部分(1)引入:通过实际数据,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2)例题讲解: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3)随堂练习:让学生对数据进行描述与推断。

六、板书设计1. 实数的概念与性质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数据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实数运算题:(1)计算题:(3)²、√9、2√3+3√2(2)简答题:比较实数的大小:2、0、3/22. 一元二次方程题:(1)求解方程:x²5x+6=0(2)实际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为20,求长和宽。

3. 数据分析题:(1)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根据方差、标准差分析数据分布情况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楚,学生是否掌握。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第六章:数据的分析6.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2 方差、标准差第七章:平面几何图形7.1 四边形7.2 面积的计算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据的分析方法,能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

2. 掌握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重点: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以班级学生身高数据为例,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例题讲解: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例子演示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通过例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结合实际图形,讲解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介绍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学、经济学等。

拓展四边形的性质,探讨特殊四边形(如矩形、菱形)的性质。

对学生的随堂练习进行点评,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数据分析部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平面几何图形部分:四边形的性质、判定面积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数据集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

根据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判断给定图形的类型,并计算其面积。

2. 答案: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结果。

四边形类型的判定及面积计算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加强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据分析方法,如线性回归、概率等,以及平面几何图形的更多性质和应用。

(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法来判断?(2)如果你认为轮船会进入台风影响区,那么从接到警报开始,经多少时间就进入台风影响区?(3)如果把航速改为10 Km/h,结果怎样?提示:(1)若以接到台风警报开始,经t时轮船到达C1,台风中心到达B1,那么船是否受到台风影响与什么有关系?(2)当B1C1符合什么条件时,船会受到台风的影响?(3)你能用关于t的代数式表示B1C1两点之间的距离吗?(4)你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船开始受台风影响的条件吗?(学生4人一组进行充分讨论并利用多媒体动画制作,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五)课堂小结:提问: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作业本2.3(2)课本P40:作业题1 ,2必做。

4,5,6选做教后反思录课题3.3频数分布折线图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分布折线图的概念;2、会读频数分布折线图;3、会画频数分布折线图。

教学设想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数分布折线图。

难点:画频数分布折线图的过程比较复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策略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投影)如图统计图表求某时段经过某高速公路测速点的汽车的速度。

某日7:00—9:00经过某高速公路测速点的汽车速度的频数分布折线图师师:观察右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只要与题目有点联系,教师便给予鼓励。

)师:此图比频数分布直方图更能直观地反映频数分布的情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频数分布的另一种形式的统计图——引出课题:3.3频数分布折线图二、解决疑问、探索新知1、探索频数分布折线图的画法。

象这样的频数分布折线图到底是怎样绘制出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们就以上节课的例题(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例。

如图,顺次连结图中每个长方形上面一条边的中点,并且依次分别连结虚高的附加组62.5—67.5和92.5—97.5的组中值65和95所在的点,就得到所求的频数分布折线图。

2、概括画频数分布折线图的主要步骤①计算极差,确定组距、组数,并将数据分组;②列出频数分布表,并确定组中值;③根据组中值所在的组的频数在坐标系中描点,依次用线段把它们连成折线。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五章:平面几何(5.15.3节,包含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与计算)第六章:二次方程(6.16.3节,包含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应用及根的判别式)第七章:相似与证明(7.17.3节,涉及相似图形的性质、相似比的运用及证明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熟练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根的判别式,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3. 使学生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掌握相似比的运用及证明相似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几何中的证明过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相似证明。

教学重点: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几何模型、圆规、直尺、三角板、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呈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出平面几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呈现:6.16.3节:通过例题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强调根的判别式的应用。

7.17.3节:展示相似图形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相似比的概念及证明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巩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章节、小节及关键概念。

例题解答步骤、重要公式及性质。

练习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5.1节:已知三角形两边及一角,求第三边和其余两角。

6.2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判断根的情况。

7.3节: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2. 答案:作业答案将提供详细的步骤和解释,帮助学生自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教师针对课堂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平面几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补充阅读和网上资源,加深对相似概念的理解。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详细内容。

具体包括:10.1数据的收集、10.2数据的整理与表示、10.3频数与频率、10.4概率初步。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据收集、整理、表示的方法,以及频数、频率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图形等方式直观地表示数据,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与表示、频数与频率、概率初步。

教学重点:数据收集的方法、图表的绘制、频数与频率的计算、概率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数据收集与整理实例。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班级一次数学测验成绩为背景,让学生收集、整理并表示数据。

2. 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数据整理。

3. 介绍图表绘制的方法,引导学生表示数据。

4. 讲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让学生计算并分析实例数据。

5. 概率初步: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

6.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图表绘制方法、频数与频率的计算、概率的意义。

2.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3.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收集并整理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绘制相应的图表。

(2)计算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3)求解一个简单概率问题。

2. 答案:(1)图表绘制方法见课堂笔记。

(2)频数与频率计算方法见课堂笔记。

(3)概率问题解答:根据题目条件,列出所有可能结果,计算所求事件发生的概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掌握较好,但对频数、频率和概率的理解还需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 教 版 初 中 数 学
2.1 一元二次方程(1)
浙教版识 精 选
掌握知 识点, 多做练 习题, 基础知 识很重 要!
TB:小初高题库
浙教版初中数学
浙教版 初中数 学和 你一起 共同进 步学业 有成!
浙教版初中数学
课题
TB:小初高题库
课时 教学 目标
浙教版初中数学
请中等学生上来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之后教师指出:像 上面这种利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归纳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教师首先指出:当方程的一边为 0,另一边容易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时,用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比较方便.然后归纳步骤:(板书) ① 若方程的右边不是零,则先移项,使方程的右边为零; ② 将方程的左边分解因式; ③ 根据若 M·N=0,则 M=0 或 N=0,将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两个一元一次
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发生过程.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辨认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
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本节教学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包括它的一般形式.
教学
设 想 例 1 第(4)题包含了代数式的变形和等式变形两个方面,计算
容易产生差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1)9x2 5 4x; (2)3y2 1 2 3y; (3)4x2 5; (4)(2 x)(3x 4) 3.
在本例中教师要讲清方程变形时,哪些属于代数式变形,运用了什么法则; 哪些属于等式变形,依据什么性质。并板书示范解题过程。 2.练习:做课内练习第 2、3 题 3、提高练习:作业题 5、7。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 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次,这样的方程叫做 一元二次方程);
(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 十 bx 十 c=0(a≠0),并且注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 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 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四、布置作业 1、作业本 2.1(1) 2、书本作业题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列出下列问题中关于未知数 x 的方程:
(1)把面积为 4 平方米的一张纸分割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两个部
分,求正方形的边长。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x,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
(2)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浙江省 2001 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 6 万亿元,
通过此题的求解向学生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的概念与一元 一次方程的解(或根)的概念类似,但解的个数不同。
TB:小初高题库
浙教版初中数学
4.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 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a≠0) 1)提问 a=0 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 a=0、b≠0 就成了 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 ax2、bx、c 各项的名称及 a、b 的系数名称.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 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未知数的次数从高 到低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 0。 5、强化概念 例 1 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 次项系数、常数项:
2003 年生产总值达 9200 亿元,求浙江省这两年实现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
率。
设年平均增长率为 x,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
(3)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
宽 4 尺,竖着比门框高 2 尺.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这
个醉汉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
方程。 2、讲解例 2. (1)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 5)(3x 2) 10 (2)x 2 x(x 2) ( 3)(3x 4)2 (4x 3)2
教师在讲解中不仅要突出整体的思想:把 x-2 及 3x-4 和 4x-3 看成整体,还 要突出化归的思想:通过因式分解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 解.并且教师要认真板演,示范表述格式,强调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连结 词要用“或”,而不能用“且。 (2)想一想:将第(1),(2),(3)题的解分别代人原方程的左、右两边, 等式成立吗? (3)归纳用因式分解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类型:
程的定义并指出:能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或根)。
2、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1) 10x2 9;
( 2) 2( x- 1) =3x;
( 3) 2x2 3x 1 0;
( 4)
1 x2
1 x
0.
3、判断未知数的值 x=-1,x=0,x=2 是不是方程 x2 2 x 的根。
教 后 反 思 录
TB:小初高题库
浙教版初中数学
课题 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设想
2.1 一元二次方程(二) 1.掌握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
教学难点:例 3 方程中含有无理系数,需将常数项 2 看成 2
,才能分解因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策略
设竹竿为 x 尺,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
学生自主探索,并互相交流,自己列出方程。
2、观察上面所列方程,说出这些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发现:共同点:①它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②只
含一个未知数;不同点: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二、得出新知,运用强化
1、教师指出符合上述特征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课题及一元二次方
TB:小初高题库
一.复习引入 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浙教版初中数学
(1) y2 3y (2)4x2 9 (3)(3x 4)2 (4x 3)2 (4)x2 2 2x 2
教师指出: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 2、你能利用因式分解解下列方程吗?
(1) y2 3y 0 (2)4x2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