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实验报告:感应测井复合线圈设计实验 1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

第一节: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第一节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无因次量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3、井筒存储效应4、表皮效应5、试井曲线与曲线特征6、压力导数7、探测半径8、试井模型9、流动状态1、无因次量无量纲化的优点是:①便于数学模型的推导与应用②数学模型具有普遍意义③便于建立试井典型曲线图版④便于求解物理问题并得出通用性认识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降曲线示意图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力恢复曲线示意图3、井筒存储系数(1)生产过程中,环形空间没有充满液体,关井后继续流入井中,液面上升;(2)井筒中充满液体,关井后受压缩,继续流入井中。

油井刚开井或关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等多种原因,地面与井底产量不等,在进行压力恢复试井时,由于地面关井,因此关井一段时间内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简称续流(Afterflow)其原因:开井生产时,将先采出井筒中原来储存的被压缩的流体,简称为井筒存储。

井筒存储和续流的影响近似是等效的,称为井筒存储效应。

在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曲线分析时都可用存储效应与相应的井筒存储系数表征。

用井筒存储系数表示井筒存储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 即井筒原油的弹性能所储存或释放的原油的能力。

¾C的物理意义:压力每改变单位压力井筒所储存或释放的流体的体积。

dv V C dp PΔ==Δ3、井筒存储系数若原油是单相的(并充满井筒) ,则:式中C 0为井筒中原油的压缩系数, V为井筒有效容积。

00VC p V C VC p pΔΔ===ΔΔ0V VC p Δ=Δ¾上式计算的C称为“由完井资料计算的井筒存储系数”,记作C 完井。

它是在井筒中充满单相原油,封隔器密封,井筒周围没有与井筒相连通的裂缝等条件下算得的。

因此C 完井是井筒存储系数的最小值。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井筒存储系数3、井筒存储系数④液面不到井口(井筒不充满液体)的情形, C值会更大。

感应测井仪器实验报告

感应测井仪器实验报告

感应测井仪器实验报告一、引言感应测井是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通过采集地下岩层的电磁信号,获得地层的电导率、渗透率等物理参数,为油气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提供了关键信息。

感应测井仪器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设备,本实验旨在通过测试感应测井仪器的性能参数,验证其在地质勘探中的可行性。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感应测井的原理及仪器结构;2. 学习使用感应测井仪器对模拟地层进行测量;3. 分析感应测井仪器的性能参数。

三、实验设备与方法3.1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1. 感应测井仪器:型号XYZ-100;2. 模拟地层样本:包括含水率不同的模拟岩心。

3.2 实验方法1. 连接感应测井仪器并对仪器进行初始化;2. 将模拟地层样本插入测井仪器的探头中;3. 设置测量参数,如频率、测量深度等;4. 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5. 分析测量结果并计算地层物理参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测量结果根据实验设备与方法的步骤,我们进行了多组模拟地层的感应测量,记录了测量得到的数据,并绘制了相应的曲线图。

以频率为横坐标,电导率为纵坐标,我们绘制了不同深度下的电导率曲线图,并通过曲线的变化趋势来分析地层的性质。

4.2 分析与讨论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感应测井仪器在测定地层电导率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2. 不同深度下的电导率曲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由此可以判断不同地层的性质,如含水率、岩性等;3. 在实际应用中,感应测井仪器还可以与其他测井仪器相结合,对地层物性参数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提高评价准确度。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感应测井仪器在地质勘探中的可行性,具体得出以下结论:1. 感应测井仪器可以准确测量地层的电导率等物理参数;2. 感应测井仪器在分析地层特性、评价油气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可以探索感应测井仪器与其他测井技术的结合,提高勘探开发效率。

中国石油大学传感器实验三四

中国石油大学传感器实验三四

中国石油大学传感器与检测基础实验报告班级: 自动化1602 姓名: 谢清涛 学号: 1605010224---------------------------------------------------------------------------------------------------------------------------------------实验三 流量测量仪表结构课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流量仪表的结构、原理。

2、熟悉各种流量测量仪表的特点、选择、安装及使用。

二、实验内容: 一、磁翻转式物位计随管内液位升降,利用磁性的吸引,使得带有磁铁的红白两面分明的翻板或翻球产生翻转。

有液体的位置红色朝外,无液体的位置白色朝外。

1)色彩分明,观测效果好;2)可替代玻璃板或玻璃管液位计,用来检测有压容器或敞口容器内的液位; 3)可就地指示,也可附加报警及信号远传功能 4)主要用于中小容器和生产设备的液位或界面的测量。

5附近不可有强磁场。

二、浮筒(沉筒)物位计原理:筒液位计的原理利用浮筒沉浸在液体里,根据浮筒被浸的程度不同,则浮筒所受的浮力不同,只要检测出浮筒所浮力的变化,就可以知道液位的高低。

特点:1)量程由浮筒长度决定。

国产:300、500、800、1200、1600、2000mm 2)只能用于测量轻、净介质。

3)当被测介质密度变化时,必须进行密度修正。

4)精度0.5~1.0级,可测液位、界位。

三、差压式物位计利用流体静压原理,当容器内液位改变时,由液柱产生的静压也相应变化的原理而工作的。

对当被测介质有冷凝(密闭容器液位)负压侧有高度不等的液柱存在,使测量产生误差,可采用实验日期: 18.11.13 成 绩:隔离罐。

对于被测介质:腐蚀、沉淀、易结晶、粘度大时,引压管易被堵塞或腐蚀,可采用法兰式压力/差压变送器四、超声波物位计超声波物位计是一种非接触式物位测量仪表,可用于测量各种容器内的物位,也可以用于水池、水渠、水库、江河湖海水位的测量。

测井实训报告

测井实训报告

测井实训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并分析测井实训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数据收集和测试,并针对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

测井实训是油田地质学和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准确评估地层构造、岩性和含油气性质十分关键。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有机会掌握并熟悉了常用的测井工具、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设备与方法1. 测井设备概述在本次实训中,我们使用了一套现代化的测井设备,包括测井仪器、传感器和数据收集系统。

这些设备能够对地下岩层进行各种测量和监测,如电阻率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声波测井等。

通过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仪器和传感器组合应用,我们能够得到关于地层性质和构造的全面信息。

2. 测井方法针对本次实训的目标,我们选择了一系列的测井方法来获取所需数据。

这些方法包括电测井、密度测井、声波测井等。

其中,电测井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来推断地层的水、油、气含量;密度测井则通过测量岩石密度来判断地层的岩性和孔隙度;声波测井则利用声速的差异来评估地层的压实程度。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采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规定的测井方法进行了数据采集工作。

通过测井设备对井下地层进行扫描和记录,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测井曲线数据,包括电阻率曲线、密度曲线、声波曲线等。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测井曲线数据进行处理是确保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我们首先进行了数据质量检查,排除了可能存在的异常点和噪声。

接着,对曲线进行平滑处理,以减少干扰和波动。

最后,我们对各个曲线进行校正和配准,确保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一致性。

3. 数据解读与分析经过数据处理后,我们开始对测井曲线进行解读和分析。

我们根据各个曲线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合地质背景知识,对地层性质和构造进行推断。

例如,通过对电阻率曲线的分析,我们能够识别出含油气层和水层的存在,并对其厚度和分布进行判断。

四、实训成果与反思1. 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测井操作技术,还提高了对地质和地层的认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一章 绪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一章 绪论

现 代 试 井 分 析014一、试井概念¾试井是对油、气、水井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总称。

在不同工作制度下测量井底压力和温度等信号的工艺。

测试内容包括:产量、压力、温度、取样等。

分析(试井解释):应用渗流力学理论,分析测试数据,反求油层和井的动态参数。

¾试井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和确定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性参数、生产动态,判断测试井附近的边界情况,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举例:不稳定试井压力和产量对应关系图二、试井的分类就研究的目的来说⎧⎧⎪⎪⎪⎪⎨⎪⎪⎪⎪⎪⎩⎪⎧⎧⎨⎨⎪⎪⎩⎪⎪⎪⎪⎨⎪⎪⎧⎪⎪⎨⎪⎪⎩⎩⎩系统试井等时试井产能试井修正等时试井一点法试井试井压力降落试井单井不稳定试井压力恢复试井不稳定试井干扰试井多井不稳定试井脉冲试井按地层类型分类均质油藏试井非均质油藏试井双孔介质油藏试井双渗介质油藏试井复合油藏油藏试井¾按井类别分类,可分为垂直井、水平井、压裂井、定向井和分支井等试井方法。

¾按流动形态分类,可分为线性流、非线性流的试井。

二、试井的分类常规试井分析按分析方法分现代试井分析数值试井分析压降试井分析压恢试井分析变产量叠加试井分析典型图版手动拟合分析典型图版自动拟合分析针对油气藏和油气井研究的严密的测试设计;应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测试;压力计精度, 分辨率,在井下高温高压条件下连续记录、存储压力数据量测试过程中要求产油气井配合测试进程反复的开关井,准确计量产气量,并处理好产出的气体;以复杂油气藏为背景的渗流力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解数理方程中的反问题为基础的试井解释方法及软件;结合地质、物探、测井、油藏及工艺措施的油藏动静态描述。

四、试井的作用2014姚约东2014试井研究贯穿于油气田勘探开发全过程2014四、试井的作用试井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几点:(1)估算测试井的井底污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如酸化、 压裂),分析增产措施的效果;(2)估算测试井的地层参数、产能;(3)平均地层压力计算、压力分布;(4)判断和预测油气藏类型,均质、非均质油气藏,边底水等;(5)判断和预测油气藏范围,河道油藏,断层距离,透镜体,油(气)层边界,估算控制储量;(6)判断和评价断层的性质,包括密封性等;(7)判断井间连通性;(8)描述井筒周围油藏特性,包括渗透率、孔隙度、厚度、饱和度分布等。

线圈互感的互感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线圈互感的互感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线圈互感的互感系数测量实验报告》在电磁学和电气工程领域中,线圈互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互感系数是衡量两个线圈之间相互感应的程度的指标。

在实际工程中,正确测量线圈的互感系数对于设计和操作电路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探讨线圈互感的互感系数测量方法和结果。

1. 实验目的在本实验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测量给定线圈的互感系数。

互感系数是指两个线圈之间相互感应的程度,通常用符号M表示。

正确测量线圈的互感系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并且在实际电路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实验装置与方法我们首先准备了两个线圈,分别标记为L1和L2。

然后我们使用函数发生器和电流表分别连接到这两个线圈上。

通过改变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和测量线圈中的电流来进行实验。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函数发生器接入线圈L1,并调节频率和电流值。

- 在线圈L2中测量感应电流,并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和频率。

- 重复以上步骤,改变L2中的电流,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线圈L1和L2之间的互感系数。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线圈L1和L2之间互感系数的数据。

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在不同频率下,线圈L1和L2之间的互感系数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 随着频率的增加,互感系数的数值整体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 在特定频率范围内,互感系数达到了最大值,并且随着电流的增加而逐渐趋近于稳定值。

4.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探讨了线圈互感的互感系数测量方法,并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实验结果。

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还可为实际工程中的电路设计和操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实验规模,探究影响互感系数的其他因素,并尝试寻找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测量方法。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本次实验中,我深切体会到了线圈互感系数在电磁学和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性。

中国石油大学测井总结

中国石油大学测井总结

第一章一、储集层及其特点:储集层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空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孔隙、空洞和裂缝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

特点:(1)孔隙性:储集层具有由各种孔隙、孔洞、裂缝形成的流体储存空间的性质。

(2)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渗透的性质。

二、储集层参数、分类及计算储集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储集层厚度(1)孔隙度分类: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无效孔隙度;缝洞孔隙度孔隙度=(岩石孔隙的体积/岩石总体积)×100%(2)渗透率分类: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渗透率标准单位10-3um2(3)饱和度分类: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4)储集层厚度:储层顶底界面之间厚度三、泥浆侵入的过程、侵入剖面、侵入特征过程:钻井时,由于泥浆柱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此压力驱使泥浆滤液向储集层渗透,在不断渗透的过程中,泥浆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在井壁上沉淀下来形成泥饼,由于泥饼的渗透性很差,当泥饼形成以后,可以认为这种渗滤作用基本停止了,在这之前主要是泥浆滤液径向渗透的过程;此后泥浆滤液在纵向的渗透作用将显著表现出来,油、气、水和滤液重新重力分异。

侵入剖面:(1)冲洗带:泥浆侵入后,井壁附近受到泥浆滤液强烈冲刷的部分冲洗带特征:径向厚度约10~50cm,它大致是与井轴同心的环带,孔隙流体主要是泥浆滤液,还有残余水和残余气。

(2)过渡带:储集层受到泥浆侵入由强到弱的过渡部分过滤带特征:原来地层的流体逐渐增多,直到没有泥浆滤液的原状地层,过渡带的径向厚度不定,与钻井条件和储集层性质有关。

(3)未侵入带:即原状地层,是储集层未受泥浆侵入影响的部分。

侵入特性:高侵剖面:泥浆滤液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电阻率发生高侵。

低侵剖面:泥浆滤液电阻率小于地层水电阻率发生低侵。

无侵四、研究泥浆侵入的意义(1)由于泥浆侵入,改变的储集层原有特性,使测井测量值不能反映真实地层性质。

(2)储集层侵入特性是进行测井系列选择的基本依据第二章一、岩石电学基础即电阻率与岩性、孔隙度、含油性及地层水的关系(1)岩石电阻率与岩性的关系沉积岩:导电能力强、电阻率低、取决于泥质含量、孔隙度、地层水电阻率、含油饱和度等。

实验四 感应测井复合线圈设计实验

实验四  感应测井复合线圈设计实验

实验四 感应测井复合线圈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双线圈系和复合线圈系的Doll 几何因子的理论推导过程。

2、了解复合线圈系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1、Doll 几何因子理论概述假设单元环的电磁场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假设电磁波瞬间便可通过地层。

(1)线圈系周围的介质是由无数个单元环组成。

(2)发射线圈引起的涡流分别在单元环中存在。

(3)每个单元环都单独存在,且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有用信号de (感应电动势)。

(4)接收线圈中有用信号Vr (感应电动势)是所有单元环的有用信号de 之和:⎰∑==全空间de de V R2、g 的计算:∑∑∑====ml k j RkTj RkTj lj mk RkRkTj Tjn n n n r g ,0,33003332ρρρρ3、横向微分几何因子的计算:∑∑⎰==∞+∞-ml kj jkRkTj ml kj rjk jkRkTj r L n n r g L n n dz z r g r g ,,,,)(),()(4、横向积分几何因子的计算:∑∑⎰=''=ml k j jkRkTj ml kj rjk jk RkTj rr r L n n r G L n n r d r g r G ,,,,0)()()(5、纵向微分几何因子的计算:∑∑⎰==∞+ml kj jkRkTj m l kj rjk jk RkTj z L n n z g L n n dr z r g z g ,,,,0)(),()(6、纵向积分几何因子的计算:∑∑⎰=''=+-ml kj jkRkTj m l kj rjk jk RkTj zzz L n n r H L n n z d z g z G ,,,,)()()(注:以上均参考课本160页公式。

三、实验内容1、0.8米双线圈系的Doll 几何因子图形绘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参考):2、标准六线圈系的Doll几何因子图形绘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原理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原理3

一、电法测井1.阵列感应测井原理和主要特征。

阵列感应测井与常规感应测井的优点。

答:阵列感应测井仪AIT (Array Induction Imager Tool),是基于20世纪40年代道尔(H·DOLL)提出的感应测井几何因子理论发展起来的。

阵列感应测井的最基本原理与普通感应测井原理类似,利用交流电的互感原理,使得在发射线圈中的交流电流在接收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

由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都在井内,发射线圈的交流电流必然在井周围地层中感应出涡流,而这个涡流对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发生影响。

因此这个电动势与涡流强度有关,即与地层的地层电导率有关。

阵列感应测井通常由一个发射线圈T 和n 对不同电极距的接收线圈S j -R j 组成,S j (补偿线圈)和R j (接收线圈)串联在一起并反向缠绕。

比传统感应测井测量信息多、侵入反映明显、分辨率高、探测深度深、地层电阻率测量准确以及分辨油气水明显等优点,可进行电阻率的井下三维成像。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深中浅测井怎么组合,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组合方式,即应用条件?答:1)双侧向-微球形聚焦测井组合主要用于水基钻井液、低侵和高阻地层的井中:深侧向测井视电阻率R LLd 主要反映地层电阻率变化;浅侧向测井视电阻率R LLs 主要反映侵入带电阻率变化;微球形聚焦测井视电阻率R MSFL 主要反映冲洗带电阻率变化。

通过三条曲线幅度的相对变化,可以快速判断油、气、水层。

(针对井液是否导电)2)双感应八侧向测井组合主要用于油基泥浆,高侵低阻的地层:深感应测原地层,中感应层侵入带,八侧向测冲洗带。

3.阿尔奇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说明测井基础研究的基本问题和作用答:形式:0m W F R R a ϕ==,()01n n t w h I R R b S b S ===-,相乘可得到m n t w w R R ab S ϕ=:因此,()1nm w w t S abR R ϕ=。

测井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测井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测井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设计背景作为一名地质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本学期我们跟随刘之的老师修读了《测井方法原理》这门课程,在理论上对测井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有了大致了解,但这种了解还是浅层次的,需要设计的佐证,因此在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下我们进行了此次的上机设计,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上机分析,以求达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二、设计目的1、通过对实际测井资料的分析,使我们深入了解测井数据格式、测井曲线类型,测井曲线的处理流程等,从而为测井资料处理奠定基础。

2、通过上机操作,使我们深入了解到物探专业基本软件carbon 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功能,从而为我们以后物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主要内容1、认识测井曲线基本格式和基本内容。

2、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岩性定性识别。

3、使用声波时差及微电阻率曲线进行储层物性定性分析。

4、使用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储层含油性定性分析。

5、开展分析井段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定量计算〔选择代表性深度点数据计算6、依据上述识别和划分结果撰写课程上机设计报告。

四、设计具体过程一建立测井曲线道1、安装卡奔3.0软件2、打开IntellExpore,建立9个测井曲线道,即自然电位测井〔SP、自然伽马测井〔GR、井径测井〔CAL,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LLD、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LLS、微球形聚焦测井〔RMSFL、声波测井〔AC、密度测井〔DEN、中子测井〔CNL。

二导入数据在给定的多口井的实际测井资料中选择一口井以EXCEL方式打开,做一定调整后导入IntellExpore中,我选择了YI42井。

三选定目标井段本次设计做两段40m含砂性较好的井段进行资料分析解释,仔细观察GR、SP曲线对岩性进行定性分析,两者出现负异常时应该显示为砂岩层段,正异常则为泥岩层段,于是我选取了2960-3000m 和3090-3130m这两个井段。

四导入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曲线道1、导入泥质含量根据GR曲线计算泥质含量Vsh,使用C语言程序实现。

石油测井实训心得总结报告

石油测井实训心得总结报告

石油测井实训心得总结报告当我参与石油测井实训时,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这篇文章,我将总结我在实训中的心得,并按照给定格式完成写作。

一、在实训中,我首先学习了石油测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我了解到测井是一种评估地下岩石和油气储层性质的重要方法。

这为我后续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对石油测井的定义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石油测井是通过测量井内各种物理量的方法来评估地下岩石和油气储层性质,帮助石油工程师了解井内状况,作出合理的决策。

2. 研究了石油测井的分类和常用测井方法。

石油测井可分为地层测井、岩性测井和工程测井等。

常用的测井方法包括电测井、声波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等。

3. 学会了石油测井数据的解释和分析。

通过掌握石油测井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我能够对测井数据进行解释,并评估油气储层的潜力和产能。

二、在实训过程中,我还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提高了石油测井的实践能力。

1. 学习并掌握了常用测井仪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悉了电测井仪、声波测井仪和核磁共振测井仪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技巧。

2. 参与了虚拟实训和现场实操。

通过虚拟实训软件的模拟操作和真实油井的实地测井,我能够准确地获取测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3. 学会了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在实训中,我了解到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对于石油测井的重要性,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三、除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提升,我还通过实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 在小组合作中,我学会了与队友协商、协作和分工合作。

通过分工合作,我们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工作效率。

2. 在模拟项目中,我学会了与同学们进行专业知识的讨论和交流。

这不仅加深了对石油测井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向导师请教和与同学交流心得,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这次石油测井实训,我不仅提高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测井实习报告

测井实习报告

测井实习报告辛苦的实习生活在不经意间已告一段落了,我们肯定学习到了不少学问,此时需要认真地写一份实习报告做好总结了。

那么你知道实习报告如何写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测井实习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测井实习报告1一、见习目的:1、了解石油生产的粗略过程,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2、理解和深化之前和今后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3、了解今后实际的工作环境。

二、实习时间:20xx.3.9—20xx.3.13三、实习单位:江汉油田四、指导老师:尹太举五、班级姓名:xxx六、实习过程:20xx年3月10日行程:上午,我们开展了安全教育,下午听取了有关于江汉地层记录井方法的报告。

报告之后,我们在尹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实地看到了采油机,俗称磕头机。

老师给我们粗略的介绍了磕头机的构造和原理。

抽油机就是抽油井地面机械传动装置,它和抽油杆、抽油泵配合使用,能将井下原油抽到地面。

20xx年3月11日行程:上午,参观了江汉油田测井公司,在测井负责人的介绍下,粗略的了解了测井的仪器和工作过程,并在从事测井的工作人员引导,参观了测井车。

下午,听尹太举老师讲解我院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多旋回长井段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报告。

20xx年3月12日行程:上午我们参观了江汉石油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首先听取了“全国劳动模范”,原江汉油田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地质总师张建荣的先进事迹,学习其作为一名石油人的担当、奉献、敬业的精神。

之后在尹太举老师的指导下观看了江汉盆地油气勘探成果及油气分布图,在这幅图前,尹太举结合地层信息与油气分布,讲述了油气的形成,运移,圈闭。

之后参观了地质所各科室的职能工作。

下午,参观了广六站,了解了从地下抽取油气并达到初步分离的工艺流程与使用装置。

20xx年3月13日行程:参观了江汉油田地质资料中心岩芯馆,了解岩芯岩屑的编号,管理,以及对于发现油气的作用,岩芯是研究和了解地下地质、矿产情况地下油层及所含流体特征等最直观、最实际的资料。

测井原理与解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测井原理与解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1、普通电阻率测井的原理
2、梯度电极系和电位电极系测井
5
3
谢然红

1, 2
3、微电极测井
4、标准测井
5、井壁电成像测井
2
谢然红
3

9-11
第四章侧向测井
1、三电极侧向测井
2、七电极侧向测井
3、双侧向测井
5
3
谢然红

1, 2
4、方位侧向测井
5、微球形聚焦测井
2
谢然红
4

9-11
第五章感应测井
1、感应测井原理
1、定性解释
2、快速直观解释
2
谢然红
14

9-11
3、定量评价
课堂讨论-综合判断油气水层
5
3
谢然红

1, 2
课堂讨论-低电阻率油气层形成机理、主要类型及评价方法
2
谢然红
15

9-11
课堂讨论-碳酸盐岩与裂缝性储集层评价
课堂讨论-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测井评价方法
5
3
车小花

1, 2
课堂讨论-页岩气层特征及测井评价方法
第十二章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
1、储集层的分类及特点
5
3
谢然红

1, 2
2、储集层基本参数
3、储集层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入特征4、测井系列的选择2
谢然红
13

9-11
第十三章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评价方法
1、岩性的定性解释
2、交会图法确定岩性和孔隙度
3、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
5
3
谢然红

1, 2

球物理测井方法原理实验指导书2012年(改)

球物理测井方法原理实验指导书2012年(改)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原理实验指导书编写人:编写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00八年一月目录第一次实验:实验一模型井中普通电阻率曲线量…………………………………………….. 实验二普通电阻率测井中屏蔽影响的定……………………………………….. 第二次实验:实验三自然电位测井中扩散吸附电动势的模拟测量第三次实验:实验四感应测井复合线圈设计实验……………………………………………. 第四次实验:实验五滑行波观察及声波时差测量……………………………………………. …第五次实验:实验六自然伽马能谱的测量……………………………………………. ………实验七放射性涨落误差测量……………………………………………. ………实验一 模型井中普通电阻率曲线测量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室内模型井的实验测量,学习、了解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测井方法。

通过模型井中普通电阻率测量,定性了解不同电极系数测量普通电阻率曲线的差异,加深对电法课程的学习、理解。

二、实验原理普通电阻率测井,是把电极系数入井内,测量井下一定范围内地层的电阻率,用自动记录测井仪连续记录地层电阻率随井深的变化,所记录的测井曲线称为电阻率线,用以研究钻井所钻过的地层剖面和划分油、气、水层。

其测量原理是:将电级系放入模型中井,由A 、B 电极供电M 、N 电极测量(可采用双供电电极系式或单供电电极系,详见图1-1,测定岩层电阻率的原理线路)。

在供电电流恒定的情况下,普通电阻率Ra 与M 、N 之间的电位差成正比,即:I V K R MN a ∆=式中: K=A /L ——电极常数测量时可用以下单位表示:ΔV ——毫伏(mv),I ——毫安(mA),A ——平方米(m2),L ——米(m),则岩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一米(Ω-M),K 的单位是米(m) 实验证明,用同一个电极系,采用双电极供电或单电极供电,其测量结果完全一样,称为互换电极系。

因此在测井过程中,采用任何一种电极系排列都可以。

感应测井线圈系探测特性实验设计及测量

感应测井线圈系探测特性实验设计及测量

感应测井线圈系探测特性实验设计及测量作者:张丽华潘保芝单刚义范晓敏郭宇航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年第16期摘 ;要钻井地球物理勘探是吉林大学地探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地球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很紧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验教学。

感应测井是研究岩石电学性质的一种测井方法。

根据感应测井的测量原理,设计模拟导电环和刻度环,实现六线圈系的纵向几何因子和径向几何因子的测量。

该实验可为兄弟院校测井相关课程的本科实验教学提供实验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感应测井;六线圈系;纵向几何因子;径向几何因子;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423 ;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6-0113-03Design and Measurement of Detection Characteristic of Induc-tion Logging CoilSystem//ZHANG Lihua, PAN Baozhi, SHAN Gangyi, FAN Xiaomin, GUO YuhangAbstract Drilli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geophysics major which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very closely. Among them,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urse system. Induction logging is a logging method to study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of induction logging, the analog conductive ring and calibration ring aredesigned to measure the longitudinal and radial geometric factors of the six-coil system. This experiment can provide experimental reference for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logging related courses.Key words induction logging; six-coil system; longitudinal geome-tric factor; radial geometric factor; experimental teaching1 引言在钻孔中进行的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统称为钻井地球物理勘探,工业部门通常简称测井[1]。

[实验名称] 感应测井线圈系探测特性测定.

[实验名称] 感应测井线圈系探测特性测定.

[实验名称] 感应测井线圈系探测特性测定感应测井是用来测量地层电导率的测井方法,属于电法测井方法之一。

该仪器有两部分组成:一为地面测量仪器——地面面板;二为下井仪器,下井仪器又有电子线路和线圈系两部分组成。

线圈系里有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组成。

在感应测井仪的发射线圈中通以稳定的20千周交流电流,它将产生一个交变电磁场,这个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的磁通量,在发射线圈周围的地层中感应出一个同样频率的次生电流。

在发射线圈附近,放置一个接收线圈,感应测井的记录仪器记录次生电流电磁场在接收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

事实上,导电性地层,可以当作与发射线圈相藕合的单线圈次级回路,为了分析方便起见,我们把地层分成很多围绕着发射线圈的闭合回路。

在完全均匀的地层中,这个闭合回路是中心在井轴上的圆环,这些环状单元电路中感应出来的次生电流的密度依赖于单元环状电路对于发射线圈的相对距离和单元环电路的导电率。

本实验就是基于这一理论,在实验室通过模拟地层的刻度环对感应测井仪进行特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学习、了解感应测井仪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加深对几何因子理论的理解,熟悉感应测井仪器线圈系纵向和横向(径向)探测特性。

二、工作原理几何因子理论证明,电导率相同的单位厚度的无限大薄片介质,在线圈系纵向的不同垂直位置上,它对接收线圈所提供的有用信号的大小不同,在理论上可用“纵向微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见图l-8中的曲丝1)来描述。

图1-8 0.8米六线圈系的纵向探测特性曲线1—一纵向碳分几何因子曲线2——纵向积分几何因子从横向(径向)来看,电导率相同的单元厚度的无限长薄圆筒介质,如果与线圈的轴同心,则圆筒介质的半径不同,它对接收线圈所提供的有用信号的大小也不同。

在理论上可用“横向(径向)微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见图示l-9中的曲线1)来描述。

图1-9 0.8米六线圈系的横向探测特性用实体介质来模拟无限大薄片介质或无限长薄简介质是困难的,也不定有必要。

双几何因子理论的观点来看,只要能等效地模拟无限大薄片介质或无限薄圆筒介质中产生的涡流电流,就可以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等效的有用信号。

第1章-4 感应测井-print

第1章-4 感应测井-print

知识回顾
M. Faraday 1791-1867
推导感应电动势与介质电导率的关系:
(1)计算发射线圈在一个单元环中产生的感应涡流的大小
双线圈系Doll微分几何因子(二维)
式中:
有用信号与无用信号区别:
◆V和地层电导率有关,V和地
r有一定值时,就有一个圆筒;r换一个值又有一个圆筒。

r=r1,g r1
r=r2,g r2
可作出g
=f(r)的关系曲线
r
⎧⎪⎪⎨⎪⎪⎩
围岩影响较大
薄层探测不准纵向积分几何因子特征曲线
0.20.4
0.6
0.8
g (无量纲)
双线圈系微分几何因子
0.8m 六线圈系的横、纵向探测特性均优越于双线圈系。

测量结果受井眼影响小,探测深度略有提高;同时纵向分辨能力较强。

0.8m 六线圈系的纵向特性
1—0.8m 六线圈系g z ;2—0.8m 六线圈系G z 3—主线圈对的g z ;4—主线圈对的G z
0.8m 六线圈系的横向特性
1—0.8m 六线圈系g r ;2—0.8m 六线圈系G r 3—主线圈对的g r ;4—主线圈对的G r
深感应
中感应
0.91.0
中感应测井
σs=500mS/m
σt=100mS/m 随地层厚度减小,曲线幅度变小。

趋肤效应校正图版
A
A
,找

>R t)双感应-聚焦测井组合图版(R
xo
始读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阵列感应测井合成曲线。

AIT软件聚焦合成原理示意图
GaoJ-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智慧树知到“石油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第1次离线作业答案网课测试题答案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智慧树知到“石油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第1次离线作业答案网课测试题答案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智慧树知到“石油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第1次离线作业答案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电阻率测井系列可以选择的测井系列为()A、双感应-八侧向;B、侧双侧向、微球型聚焦C、双侧向、微球型聚焦D、双感应-球型聚焦2.深三侧向主要反映()A、原状地层电阻率B、冲洗带电阻率C、侵入带电阻率D、泥饼电阻率3.离子的扩散达到动平衡后()A、正离子停止扩散B、负离子停止扩散C、正负离子均停止扩散D、正负离子仍继续扩散4.地层的电阻率随地层中流体电阻率增大而()A、减小B、增大C、趋近无穷大D、不变5.非渗透层微梯度与微电位一般为()A、微梯度大于微电位B、微梯度小于微电位C、微梯度约等于微电位D、二者没有关系6.与地层电阻率无关的是()A、温度B、地层水中矿化物种类C、矿化度D、地层厚度7.在自然电位测井中,渗透层产生负异常。

()A、正确B、错误8.N0.5M1.5A是什么电极系()A、电位B、底部梯度C、顶部梯度D、理想梯度9.电极距增大,探测深度将()A、减小B、增大C、不变D、没有关系10.利用阿尔奇公式可以求()A、含油饱和度B、泥质含量C、矿化度D、围岩电阻率11.孔隙度大的岩石声波时差也大。

()A、正确B、错误12.高侵剖面Rxo与Rt的关系是()A、RxoB、Rxo>RtC、Ri=RtD、Ri>Rt13.三侧向测井仪器电极为()A、环状B、柱状C、条状D、板状14.油基泥浆采用什么测井方法最好()A、普通电阻率测井B、三侧向电阻率测井C、感应测井D、双侧向测井15.对于渗透性地层微电极测井曲线出现幅度差。

()A、正确B、错误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微梯度电极系的探测深度()微电位电极系。

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小于2.下面几种岩石电阻率最低的是()A、方解石B、火成岩C、沉积岩D、石英3.与岩石电阻率的大小有关的是()A、岩石长度B、岩石表面积C、岩石性质D、岩层厚度4.当泥浆滤液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大致相等时,自然电位偏转幅度()A、很大B、很小C、急剧增大D、不确定5.当泥浆滤液浓度小于地层水浓度时,自然电位偏转幅度()A、正异常B、负异常C、无异常D、不确定6.底部梯度电极系的成对电极在不成对电极之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四 感应测井复合线圈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双线圈系和复合线圈系的Doll 几何因子的理论推导过程。

2、了解复合线圈系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1、Doll 几何因子理论概述假设单元环的电磁场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假设电磁波瞬间便可通过地层。

(1)线圈系周围的介质是由无数个单元环组成。

(2)发射线圈引起的涡流分别在单元环中存在。

(3)每个单元环都单独存在,且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有用信号de (感应电动势)。

(4)接收线圈中有用信号Vr (感应电动势)是所有单元环的有用信号de 之和:⎰∑==全空间de de V R2、g 的计算:3330,33,02lm TjRkj k l mTj Rkj k n TjRkg n n Tj Rknr ρρρρ====∑∑∑3、横向微分几何因子的计算:∑∑⎰==∞+∞-ml kj jkRkTj ml kj rjk jkRkTj r L n n r g L n n dz z r g r g ,,,,)(),()( 4、横向积分几何因子的计算:∑∑⎰=''=ml k j jkRkTj ml kj rjk jk RkTj rr r L n n r G L n n r d r g r G ,,,,0)()()(5、纵向微分几何因子的计算:∑∑⎰==∞+ml kj jkRkTj m l kj rjk jk RkTj z L n n z g L n n dr z r g z g ,,,,0)(),()(6、纵向积分几何因子的计算:∑∑⎰=''=+-m l kj jkRkTj ml kj rjk jkRkTj zzz L n n r H L n n z d z g z G ,,,,)()()(三、实验内容:(一)、0.8米双线圈系的DOLL 几何因子图形绘制1、双线圈DOLL 几何因子g源程序:function g=doll(r,z) L=0.8; r=0:0.05:3; z=-1:0.05:1;[R,Z]=meshgrid(r,z);g=0.5*L*R.^3./((R.^2+(0.5*L+Z).^2).^1.5.*(R.^2+(0.5*L-Z).^2).^1.5); mesh(R,Z,g); xlabel('r'); ylabel('z'); zlabel('g')title('0.8m 双线圈系doll 几何因子');r0.8m 双线圈系doll 几何因子zg2、双线圈系微分几何因子gr 源程序:function gr=hxwfjhyz02(r,L) r=0:0.05:5; L=0.8 yeta=r/L;k=1./sqrt(4*yeta.^2+1); for p=1:length(k)FKk=@(thita)1./sqrt(1-k(p)^2*sin(thita).^2); Kk=quadl(FKk,0,pi/2);FEk=@(thita)sqrt(1-k(p)^2*sin(thita).^2); Ek=quadl(FEk,0,pi/2);gr(p)=2*yeta(p)*k(p)*((1-k(p)^2)*Kk+(2*k(p)^2-1)*Ek)/L; endplot(r,gr);title('双线圈系横向微分几何因子');双线圈系横向微分几何因子3、双线圈系横向积分几何因子Gr源程序:function Gr=hxjfjhyz(r,l) r=0:0.1:5; l=0.8; yeta=r/l;k=1./sqrt(4*yeta.^2+1); for p=1:length(k)fkk=@(thita)1./sqrt(1-k(p)^2*sin(thita).^2); kk=quadl(fkk,0,pi/2);fek=@(thita)sqrt(1-k(p)^2*sin(thita).^2); ek=quadl(fek,0,pi/2);Gr(p)=1-0.5*(1+k(p)^2)*ek/k(p)+0.5*(1-k(p)^2)*kk/k(p); endplot(r,Gr); xlabel('r'); ylabel('Gr');title('双线圈系横向积分几何因子Gr')rG r双线圈系横向积分几何因子Gr4、双线圈系纵向微分几何因子gz 源程序:function gz=zxwfjhyz(z,L) L=0.8;z=-1.5:0.01:1.5; for p=1:length(z); if abs(z(p))<=0.5*L gz(p)=1./(2*L); else abs(z(p))<-0.5*L; gz(p)=L./(8*z(p).^2); end endplot(z,gz); xlabel('z'); ylabel('gz');title('双线圈系纵向微分几何因子');zg z双线圈系纵向微分几何因子5、双线圈系纵向积分几何因子Gz 源程序:function Gz=zxjfjhyz(z,L) L=0.8;z=0:0.01:3;for p=1:length(z); if abs(z(p))<=0.5*L Gz(p)=z(p)/L; else abs(z(p))<-0.5*L Gz(p)=1-L/(4*z(p)); end end plot(z,Gz); xlabel('z'); ylabel('Gz');title('双线圈系纵向积分几何因子');zG z双线圈系纵向积分几何因子(二)、标准六线圈系DOLL 几何因子图形绘制标准六线圈系1、六线圈系横向微分几何因子gr 源程序:function gr=sixhxwf(~,~)L=[0.8,0.6,0.6;0.6,0.4,0.8;0.6,0.8,2]; n=[100,-25,-7]; r=0:0.01:3; m=0; p=0; for j=1:3for k=1:3Q=n(j)*n(k).*hxwfjhyz(r,L(j,k))/L(j,k); P=n(j)*n(k)/L(j,k); m=m+Q; p=p+P; end endgrr=m./p; plot(r,gr); xlabel('r'); ylabel('gr');title('六线圈系横向微分几何因子');rg r六线圈系横向微分几何因子2、六线圈系横向积分几何因子Gr源程序:function Gr=sixhxjf(r,L,n)n=[100,-25,-7];L=[0.8,0.6,0.6;0.6,0.4,0.8;0.6,0.8,2];r=0:0.01:3;for j=1:3for k=1:3Q=Q+n(j)*n(k).*hxjfjhyz(r,L(j,k))/L(j,k);P=P+n(j)*n(k)/L(j,k);endendGr=Q/P;plot(r,Gr);xlabel('r');ylabel('Gr');title('六线圈系横向积分几何因子');3、六线圈系纵向微分几何因子gz源程序:function gz=sixzxwf(~,~);z=-3:0.05:3;n=[100,-25,-7];L=[0.8,0.6,0.6;0.6,0.4,0.8;0.6,0.8,2];z1=[0,0.1,0.7;-m=0;p=0;if abs(z)<=2.5deta=100;elsedeta=500;endfor j=1:3for k=1:3Q=n(j)*n(k).*zxwfjhyz(z-z1(j,k),L(j,k))/L(j,k);P=n(j)*n(k)/L(j,k);m=m+Q;p=p+P;endendgz=m./p;plot(z,gz);六线圈系纵向微分几何因子4、六线圈系纵向积分几何因子Gz源程序:function gzz=sixzj(z,L)z=-3:0.05:3;n=[100,-25,-7];L=[0.8,0.6,0.6;0.6,0.4,0.8;0.6,0.8,2];z1=[0,0.1,0.7;-0.1,0,0.6;-0.7,-0.6,0];m=0;p=0;for j=1:3for k=1:3Q=n(j)*n(k)*Hzz(z,z1(j,k),L(j,k))/L(j,k);P=n(j)*n(k)/L(j,k);m=m+Q;p=p+P;endendgzz=m./p;plot(z,gzz);axis([0,3,0,1])六线圈系纵向积分几何因子(三)、(过补偿)改变匝数六线圈系的Doll几何因子图形绘制。

n(1),n(2),n(3)为补偿线圈对,主线圈对,聚焦线圈对的匝数n=[-100, 100,-7]为补偿线圈对,主线圈对,聚焦线圈对的匝数n=[-25,100, -100]123400.511.52六线圈横向微分几何因子gr rg r-0.200.20.40.6六线圈纵向微分几何因子gzzg z-0.500.511.5六线圈纵向积分几何因子Gz zGz0123400.51六线圈横向积分几何因子GrrG r四、实验分析1、双线圈系DOLL 几何因子g 随r 和z 的变化图形类似于半个火山,在火山口附近是g 的最大值的轨迹;2、由实验结果分析对比双线圈系和六线圈系横向几何因子,可看出复合线圈系能够提高径向探测深度,并降低井眼影响;3、复合线圈戏中设置补偿线圈对可以减少井眼影响,增加探测深度,但是当线圈匝数过大,会造成径向探测深度降低,出现“过补偿”;4、复合线圈系中设置聚焦线圈对可以提高分层能力,减小围岩的影响,同样,当线圈匝数过大时,线圈系会出现“过聚焦”现象;5、改变线圈距的大小,发现增大线圈距在提高径向分辨率的同时降低了纵向分层能力6、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复合线圈系的设计可归结为: (1).确定主线圈距a.考虑分辨率,一般主线圈距小于1.5mb.要求井眼影响小,使Gm ≈0.如标准井径r=0.25m ,则r=0.25m 在gr 曲线上的位置不应超过gr 最大值的2/3。

匝数:决定信号的大小,常在100匝以上。

可选:L=0.833-1m,一般常用1m为基础设计。

(2).设置补偿线圈,在主线圈内侧 ,绕向于主线圈相反,匝数明显少于主线圈.(3).设置聚焦线圈,在主线圈外侧,绕向与主线圈相反,匝数少于主线圈。

(4).线圈系结构对称(视电导率曲线对称)(5).有用信号损失不要过大(线圈匝数)(6).复合线圈系互感系数最小:即使总的互感系数趋于零:7、总结出感应测井仪的探测特性(1)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探测深度浅,分辨率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