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当代文艺思潮

合集下载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导论部分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导论部分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西方文艺理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人本主义——西方文论发展史1.象征主义: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个体的心灵活动和重建个体的精神史(瓦莱里)2.意象派:强调诗歌意象应表达诗人感情与理性的“复合”(庞德)3.表现主义:艺术是抒情的直觉和表现的理论(克罗齐)4.精神分析:“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弗洛伊德)5.现象学6.存在主义文论科学主义——西方文论发展史1.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以科学方法研究文学的“内在问题”其目标是研究文学的内在规律,掲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即文学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2.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3.结构主义、符号学、叙事学两大转移:当代西方文论在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从二三十年代起,随着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派的崛起,西方文论研究的重点开始发生悄悄的变化,即从以作家研究为主逐步转向以作品研究为主。

如俄国形式主义只关心文学作品本身的语言形式和结构,而不关心有关作家的生平与心理,英美新批评的“意图谬见”说和“感受谬见”说把文学作品与作家、读者两方面的联系一刀切断,只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本身筝到了结构主义, 更是把文学文本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罗兰・巴尔特声称,作品诞生“作者死了”作者意图与文本无关。

➢第二次则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在重点研究文学作品的同时, 已开始关注读者的接受问题,如英伽登认为读者也参与了文学作品的创造,萨特也对读者的再创造给予高度评价。

结构主义文论后期也开始注意读者的阅读问题口到六七十年代的解释学和接受理论,则完成了当代西方文论第二次研究重点的转移,即从作品文本转到读者接受上来。

两个转向:1.非理性转向2.语言论转向。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西方思潮是指在西方世界中出现和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文化运动。

这些思潮不仅在欧洲大陆的哲学、政治和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现当代西方思潮的一些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思潮于15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兴起,对欧洲文化和知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个体的自由,鼓励人们追求知识、艺术和科学。

这一思潮带来了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的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启蒙思潮启蒙思潮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潮主张推翻迷信和专制,提倡科学、理性和人权。

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

这一思潮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带来了重大变革。

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追求自然、热情和独特性,反对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机械性。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歌德、雪莱和拜伦。

浪漫主义影响了诗歌、绘画、音乐和哲学等艺术形式。

实用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强调实际经验和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重视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和杜威。

实用主义对教育、社会政策和科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思潮于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人对于生活的意义的思考,反对制度化和规范化。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索特、加缪和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影响了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于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世界兴起,抨击现代理性、线性思维和权力结构。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否定固有真理和客观现实。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福柯、达尔库和巴特。

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建筑等领域。

西方现代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2)

西方现代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2)

西方现代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2)二、先锋小说的繁荣期:(1985-1988)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越来越多地被翻译和介绍进中国,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如心理分析小说,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新小说,以及理论界的形式主义、叙述学、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在80年代中期成为人们所关注与争论的热点,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

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刺激下,中国的先锋小说创作在1985年后呈现出一种“井喷”的态势。

最早引发“井喷”的是于1985年先后发表的两部小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

《你别无选择》用“音乐式”的结构和“黑色幽默”的语言方式,以看似荒诞的情节,展现某音乐学院僵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心灵的扼杀;《无主题变奏》则将心理片断和生活片断“无主题”地串联起来,通过一个自动由大学中退学,并安心于做一个“无所事事”的饭店服务员的青年的自述,展现出年轻一代孤独、迷惘的生存状态。

和王蒙、宗璞等“伪现代派”作品相比,这两部作品已经超越了形式探索的层面,将现代主义精神融入到作品中,在思想意识、文学精神和表现手法上更加成熟,更具有现代主义的特点。

正因为此,批评家们认为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正在步入繁荣期。

而《你别无选择》也被称为“第一部成功的中国现代派文学作品”,是“一代人‘情绪历史’的一个浓缩”。

继刘索拉、徐星之后,马原、洪峰、格非、残雪、余华、孙甘露、莫言、苏童、扎西达娃、北村等一批作家纷纷登上文坛,开始了先锋文学之舞。

中国的先锋文学先天地带有现代文学影响的痕迹。

如莫言将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比喻为“两座灼热的高炉”,认为他们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余华则对卡夫卡和川端康成推崇倍至,他的小说也充满了新小说和罗布-格里耶的痕迹;残雪的作品,飘荡着卡夫卡的影子;格非、孙甘露的作品,受到了博尔赫斯的深刻影响……当然,他们的探索并不是纯粹的摹仿,也体现出了很强的个性和本土化的特征,如马原、格非等人不同于博尔赫斯对纯粹的幻想世界的迷恋,带上了一种传统东方关注“现象”而不重视“真”与“幻”的区别的亦真亦幻色彩;孙甘露的诗性探索也立足并着力于对现代汉语诗性功能的挖掘,等等。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1期待视域: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过去阅读中的艺术经验,读者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教育素质,道德理想等综合形成的一种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和审美心理实势。
12隐含读者:伊瑟尔提出,隐含读者不是指具体的实际读者,而是指一种“超验读者”“理想读者”或“现象学读者”,它在文本的结构中是作为一种完全符合对阅读期待来设想的。隐含读者意味着文本之潜在的一切阅读的可能,它回答的是文本的各种阅读如何成为可能的问题,实际阅读只是实现了阅读的一种可能性。
16.瓦莱里对象征主义音乐化的理解?答:1)首先,音乐化是指诗的词语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也即语词与人的整体感觉情绪领域的某种和谐合拍的关系。2)其次,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诗的世界与梦幻世界相似,外在事物意象与主体环境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3)此外,音乐化还包含诗的语言的音乐化。
20.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一是精神分析学,二是精神分析文艺观。1)潜意识理论2)人格结构学说:弗洛伊德提出了三重人格结构学说。这一理论基本观点是,人格也有三个部分构成: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基本上的性本能组成,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代表理性,它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本我和超我经常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自我总是试图调和这对相互冲突的力量。3)力比多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构成本我的主要是一种“性力”,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称为力比多。这种本能驱使人去寻求快乐,特别是性快乐。A,性本能是人一切行为的原动力B,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性心理发展的过程。C俄狄普斯情结D力比多的宣泄途径,把性欲看做是文艺创作的动因,文艺作品创作是性本能的升华。4)梦的学说:由于人的欲望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便采取了一种迂回的方式表现在睡梦中,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就是一种渴望的满足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6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6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 海德格尔诗论 ▪ 1.对艺术与“真”的关系的思考 ▪ 艺术是一场历史性的事件,即发生在作品
中的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使作品成了作品, 因此是作品的真正本源。
▪ 发生在作品中的世界与大地的冲突是真与 非真的冲突。“真”:去蔽或无蔽。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 “从鞋具磨损了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 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 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 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皮制农鞋上粘着湿润而肥 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 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 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 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 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之后无言的喜悦, 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这器 具属于大地,它在农妇的世界里得到保存。正是由于 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器具本身才得以出现而自持, 保持着原样。” ——海德格尔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 胡塞尔的现象学文论: ▪ 1.以严密的科学理性精神从事文学理论的研
究。 ▪ 2.以现象学的思维态度和方法确立文学研究
的对象。 ▪ 3.将意识作为文学研究和批评的对象。 ▪ 20世纪现象学文论的主要代表:英伽登、杜
夫海纳、日内瓦学派。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 英加登是波兰杰出的哲学家、美学家、文 学理论家。
?评价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它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是无可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出现在20世纪的初期与上 半叶,这一时期的西方精神文化开始面临全 面的危机。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第四讲 结构主义文论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第四讲 结构主义文论

米歇尔•福柯
• 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被称为“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著有 《疯癫与文明》、《词与物》、《规训与 惩罚》、《性经验史》等著作。
《疯癫与文明》
• 《疯癫与文明》讨论了历史上疯狂 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的。
欧洲疯癫史(精神病史)的三个时期
1.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序幕时期 麻风病
第四讲 结构主义文论
概述
• 结构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风行一时的一种哲学思潮。 主要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人类学、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三 大领域。 在文论领域,结构主义文论是继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 评之后又一重要的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流派。至八十年代,结构主义 被解构主义所取代。
结构主义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就是从 混乱的现象背后找出秩序来。
伦理上的排斥(“懒散”,违背劳动 伦理)
c. 现代的“疯狂”经验
“疯狂”成为“精神疾病”的对象
“疯狂”的所有根源性的力量都已经失去, 而
成为(医学)知识的“对象”
在“疯人院”中,理性的秩序与道德被 “内化于”疯
• 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
语言[ 所指
语言 {
•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言语
能指
普罗普的观点
• “童话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另一方 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

——普洛普
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的形态变化。例如:
a.沙皇以苍鹰赏赐主角,主角驾苍鹰飞向另一国度。 b.老人以骏马赠送主角,主角骑马至另一国家。c.巫师赠给伊凡一艘 帆船,伊凡乘船渡至另一国家。
• 第四,作者功能因为并不是把话语视为被动的静止 的材料,以从中建构一个真实个体的形象。对于有 作者功能的文本和无作者功能的文本分别生发不同 的意义。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7ppt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7ppt

结构主义
意大利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试图找出 人文现象的普遍公式,构造一种“人的物 理学”。
人所看到的世界是他所理解的世界,事实 的状况是由他头脑中关于真实的信念来框 定的。——寻求早期人类思维的“结构”。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其次,“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 释 一、对“深度模式”的追求。 二、当代西方人的主体性面临着消释的状况。
结构主义
罗兰· 巴尔特是法国最重 要的文论家和批评家之一, 也是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 义过渡的关键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写作的零 度》、《论拉辛》、《符 号学原理》、《批评与真 实》、《批评论文文选》、 《文本的快乐》、《恋人 絮语》等。
结构主义
巴尔特提出写作时” 零度“介入的观点。 某一位作者在写作时 可能确实是以零度介 入作为前提,但他的 写作会在整个写作系 统中被整合,实际上 是非零度化了。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哲学及社会思潮背景
法国思想界在20世纪50年代遭遇困境。
列维· 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对萨特的《辩证理 性批判》中的基本观点提出明确挑战,引发了一场 学术论战。
结构主义认为,人本身没有独立性,是被结构所决 定的,因而人是被动的。——反存在主义思想。
列维-斯特劳斯
《结构人类学》: 俄狄浦斯神话流传中 形成了不同变种,不同 “版本”,它们都体现出 大体相似的“主题”,即 “过分强调人的血缘关系 与过低估价人的血缘关系” 的矛盾。该神话的不同变 种无非是由同一些纸屑组 合成了不同图像。

卡达摩斯寻找被宙斯骗走 的妹妹欧罗巴



途中卡达摩斯 杀死了毒龙 由毒龙龙牙长出的斯 巴托人骨肉相残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4ppt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4ppt

毕加索 立体主义 绘画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 一、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
二、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 而在于审美过程。 三、文学批评的任务是要研究文学之所以成为文 学的内部规律,即文学性。 第四、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是文学批评可以运 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为回到遥远祖国的岸
普希金
为回到遥远祖国的岸, 唤我奔向他洲 你告别异国的土地; 在那难忘的时刻,悲伤的时刻, 我久久地对你哭泣。 我那冰冷的双手, 企图把你阻挡; 我的呻吟在乞求, 不要打断这离别的哀伤。 而你移开自己的唇, 打断这苦涩的吻; 唤我奔向他洲, 不再作悲惨放逐的人。 你说,当我们重逢的时候, 天空是永远的蓝, 在橄榄树荫里,我的朋友, 再接起爱的吻。 可在那里啊,在那里!天穹 泛着蔚蓝的光, 你永远地睡去, 伴着礁石在浪里。 你的痛苦,你的美丽, 一齐被埋葬—— 连同那重逢热吻的希望…… 而我在等,等着吻你!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文学作品不只是言语或文学性的东西,而 是一种系列结构,一种与各种社会环境密 切相关的系列结构。(结构和功能) 一、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 二、类比方法是主要研究手段之一。 三、把共时性语言学研究和历时性语言学 研究结合起来。 四、转向读者。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什克洛夫斯基 “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 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 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 色。” 文学理论应重点研究文学 作品本身,研究文学的内 部规律。 “主要指文学作品的形式 结构,是文学形式变化的 问题。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陌生化 文艺创作要对描写的对象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 这一方法是要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 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 艺术陌生化的前提是语言陌生化。文学语言要成为 文学语言,必须经过艺术家的扭曲、变形或陌生化。 经过陌生化处理的文学语言,丧失了语言的社会功 能,只有“诗学功能”,文学语言只有能指功能。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0、导论两大文艺主潮: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人本主义: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做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探究世界的哲学理论,它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两次转移:当代西方文论在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则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前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其中最重要的是波德莱尔,主要作品《应和》,该诗被称为“象征主义的宪章”。

2、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就文学而言,剧作家斯特林堡、布莱希特、尤金·奥尼尔,以及小说家卡夫卡。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理论家为克罗齐。

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的主要理论为直觉与表现。

3、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名词解释)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联系区别:日常语言具有能指和所指功能,那么文学语言就只有能指功能。

4、精神分析批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基本上由性本能组成的,按照“快乐原则”活动;自我代表理性,它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准则,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参考教材:朱立元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当代西方文艺理论》马新国主编北师大出版社《西方文论史》【1(直觉主义与意识流】概况直觉主义是20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n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此外,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精神的真正实在,以梦为被压抑的本我得以被发泄的主要场所的理论,以及威廉?詹姆斯以流喻意识而强调其绵延不断的心理哲学,也是意识流的主要理论支柱所在。

理论一、直觉主义:柏格森1(艺术非功利,艺术是直觉。

2(绵延说,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是真正的时间。

二、意识流: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方法。

1(意识流理论:威廉?詹姆斯2(意识流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评价一、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现”说的差别:从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斯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则更使人想起了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二、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优点:1。

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现代西方哲学和文艺中的反理性主义思潮述评

现代西方哲学和文艺中的反理性主义思潮述评

现代西方哲学和文艺中的反理性主义思潮述评
反理性主义思潮是一种以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哲学思潮,它具有
强烈的反传统性,质疑理性精神的完整性,以及单一的绝对真理的存在性。

它主张,唯有重返幻想和情感,才能得到全面、更为真实的洞见,从而重建多种有充分发挥空间的意识形态,超越单一的理性范式。

反理性主义思潮在现代西方哲学和文艺中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随着西方
哲学上对理性主义思潮的批判,以及当代文艺家和学者所反映的对理性的怀疑和质疑,反理性主义思潮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西方哲学和文艺作品的一种重要特色。

在艺术、文学作品中,“反理性主义”的反思性的概念与表现手法被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所广泛采用。

一方面拉开了破除理性主义思想古常路的思路,强调对前时代知识继承的批判性思考;另一方面,它在质疑工业文明以及传统观念、僵化思想、时代限制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推动了思想上的积极变革,引发了文学、艺术创作上的革命性变化。

反理性主义思潮对当今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根本上重塑了当今西方
文化。

反理性视角拓宽了当今的视角,它极大地激发了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造力及其具体的社会思想内容,正是因为它,当今艺术和文学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思想视角也变得更加开放、充满活力,从而促使当今社会发展步入一个新高潮。

总之,反理性主义思潮对现代西方哲学和文艺中的特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
推进革新使现代西方哲学和文艺不断发展,众多反理性主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也因此被诞生,为当今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贡献了丰沛的内容。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知识点大全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知识点大全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知识点大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导论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2)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

①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③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3)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

①其特点是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③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

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该派文论试图找到其内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3)但有一些理论是无法完全归入这两大主潮的,如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等,兼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研究方法论的交融综合,不能单纯地归入某一阵营。

(4)此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到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论中两大主潮交融渗透的趋势有所增强。

不过,70年代之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等文学理论,已无法用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这两大阵营的立场来简单地概括,。

现代艺术思潮-名词解释

现代艺术思潮-名词解释

现代艺术思潮一名词解释1.未来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文艺流派,1909年意大利马里蒂倡始的。

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热衷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否认一些文艺规律和传统,表现出对未来社会的追求和热切向往,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艺术。

2.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一座富有个性的建筑作品。

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位于贝尼朗岛,面临大海,被设计成贝壳型。

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3.埃菲尔铁塔:为法国政府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建造一座作的永久性纪念塔。

选定桥梁工程师埃菲尔。

设计以钢架结构而成,高300米。

埃菲尔铁塔在现代美学上的意义今天已经得到普遍成认,它解开了现代审美的新篇章,是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新纪元的伟大起点之一。

4.纳比派:纳比派,法国的艺术社团,其主要成员是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学生。

纳比派受了高更的艺术影响而从事新的探索开展:导致了象征主义的庄严、简约化和变形的装饰风格。

5.维也纳别离派: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的支流。

该流派反对当时相对保守的维也纳学院派,他们没有明确的纲领,指是思想、类型相近的艺术一群。

其设计风格颇为大胆独特,往往采用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是追求艺术实用性合理性的新艺术流派。

6.“青骑士〞:20世纪初在慕尼黑活泼的表现主义集团,成员有斯基、马尔凯、克利等。

青骑士集团多采用抒情的抽象语言,对不可见的在精神更感兴趣,希望给这种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

从而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容融为一体。

7、光效应艺术:它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利用光学的感觉加强绘画效果的抽象艺术。

他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纹样和色彩,利用观众的视觉变化来造成一种幻觉效果。

他们是打破了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对工艺美术银幕艺术,广告艺术和建筑艺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5ppt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5ppt

见到了这些,你的爱会更坚贞, 好好地爱着你快失去的爱人。
英美新批评
艾伦· 退特是美国现代诗人、批评家。他对新批评 派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张力论”的研究。 “我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 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 ——《论诗的张力》 张力即语义学意义上的外延与内涵的协调,它强 调的是诗歌语义结构的复杂多样性。
兰色姆把诗的构成分为“构架”和“肌质”两部 分。
兰色姆的批评理论把新批评建立在文本中心论的 基础之上,为新批评派奠定了基础。
英美新批评
1946年和1948年,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合写的两 篇论《意见谬误》和《感受谬误》发表,分别对研 究作者写作意图和研究读者阅读感受的批评模式进 行了批判,成为新批评的宣言书。 隐喻机制 1.存在的基础是喻旨与喻体之间的相异性。 如“人像野兽般吼叫”、“大海像野兽般吼叫”。 2.隐喻是一种“具体的抽象”。 如“我的爱人是红红的玫瑰”。 3.隐喻要强调的东西是复杂的,不可一概而论。 4.隐喻离不开语境。如“针眼”、“桌腿”之类的 比喻。
英美新批评
新批评的细读法总结: 1.选择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的文本。如玄学 派诗歌和现代派诗歌等。 2.排除文本生成研究和读者情绪反应研究, 将目标集中于本文,对文本进行多重回溯 性阅读,寻找其中词语的隐微含义。 3.想象本文具有戏剧性冲突,将本文视为充 满矛盾和张力的有机统一体。
论人
蒲伯

英美新批评
瑞恰兹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 一、语义分析和“细读法”。 二、从读者心理的角度寻找误读与偏差的 原因。
三、内在的批评。关注文学的内部组织结 构。
英美新批评
瑞恰兹认为,文学作品意义的关键问题在 于语言与思想的关系。 文学作品是文学特性、想象和语言三者的 结合,它的意义不仅涉及到它的语法结构 和逻辑结构,而且也涉及到对它的联想。

现代艺术思潮

现代艺术思潮

一、名词解释:1、未来主义:现代文艺思潮之一。

1909年意大利马里内蒂倡始。

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

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2、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位于悉尼市区北部,是悉尼市地标建筑物,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设计,一座贝壳形屋顶下方是结合剧院和厅室的水上综合建筑,其内部建筑结构则是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建设共耗时14年,于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

3、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

1897年,法国政法决定,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建造一座纪念塔作为永久标志,由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以钢架构建而成,1889年完工,埃菲尔铁塔在现代美学上的意义今天地道普遍承认,它揭开了现代审美观念的新篇章,是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新纪元的起点之一。

4、纳比派:1891年出现于巴黎,其主要成员是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学生。

这是一个为期很短的艺术运动,主要参加者是法国的画家和雕塑家。

“纳比”一词出自希伯来语,是先知的意思,取此名称的基本点旨在表明其信念、创作思想同宗教的密切联系,纳比派的主要理论家德尼,将纳比派的特色归纳为两种变形的理论:“客观的变形,它基于纯美学,装饰概念,以及色彩和构图的技术要素;再就是主观的变形,它使画家个人的灵感得以发挥。

”5、维也纳分离派:1897年,维也纳美术界持不同见解的青年艺术家成立了“维也纳造型艺术协会”,不久克里姆特等八位青年艺术家因观点不同退出该协会,另行组织艺术家团体,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艺术纲领,只是创作思想相近,形成了“维也纳分离派”,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汇总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汇总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汇总《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参考书目:《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

(1)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①象征主义(瓦莱里)②表现主义(克罗齐)③精神分析学文论(弗洛伊德)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萨特)⑤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2)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①形式主义(俄国)②新批评派文论(英美)③结构主义文论(索绪尔)2.当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1)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2)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1)非理性转向:这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

强调人的情感比理性更重要。

(2)语言论转向:这主要是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

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二次大的转向。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1.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

2.后象征主义代表: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3.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1)音乐化指: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诗要讲求音乐之美,不仅指节奏感、旋律性,而且要具有音乐那样的协调性、严密性和整体性,要用音乐语言来思维。

例:艾略特的《荒原》即借用交响乐的程式来组织全诗,给人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第一章:《死者葬仪》母题:(无水――死亡)(正题)第二章:《对弈》反母题:(欲――虽死犹生)第三章:《火诫》变异母题:(火――求救)(火象征:太阳、光明、净化)第四章:《水里的死亡》重复母题:(水太多――死)(反题)第五章:《雷霆的活》反重复母题:(天降净水――得救的可能)(合题)(2)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内在的联系:①诗的世界与梦幻世界相似,外在事物的意象与主体的感觉、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德国历史学家文化学家 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著作。第一卷于1918年 出版,第二卷于1922年出版。 斯宾格勒大胆地提出了研究人类历史与文化发展的 新学说他列举了人类历史上的八大文化,即古典文化、西 方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墨西哥文化、 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他认为,西方文化并不比其他 文化优越,批判“西欧中心论”,在他看来,西方文化是 一种无历史、无生气的存在。

俄国形式主义是理论先锋。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不等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形式主义”。 通常的所说的“形式主义”是指一种行为方式。形式主义

文艺思潮强调对文学内在规律的探索,对文学本质的追求。

受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影响较大。
第二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2.形式主义文艺思潮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1)对19世纪后期以来的实证主义文学 研究方法的不满,进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 文学本质的问题。 (2)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课程介绍与要求
5.教材与参考书目 两本参考教材 教材.doc 每一章课程结束提供相关参考书
课程介绍与要求
6.课程考核 完成较高质量的课程论文一篇,可以结 合任何一章的内容自选题目,也可以参考 老师给出的题目。4000左右,独立完成。
课程介绍与要求
7.几点要求 出勤的要求 作业的要求
第一章 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的社会背景与主要特征
、习惯化、自动化的感觉方式,它引起的是一种普遍的、
陈旧的审美感觉。
5.1921年,“莫斯科语言小组”的代表雅各 布逊受政治压力影响移居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 ,1926年成立布拉格语言学会,1935年该学派使 用“结构主义”的名称,又称“捷克结构主义” ,后来又影响了“法国结构主义”。
第二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与观念 1.用语言学方法 研究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把研 究重心转向作品本身,关注文本的形式、结构。

什么是文艺思潮 文艺思潮是一定时 代和历史条件下的产 物,是社会意识形态 的一个重要现象。在 社会大变革的年代里, 文艺思潮往往与各种 社会文化现象激荡碰 撞、交织互动、此消 彼涨。
第一章 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的社会背景与主要特征
文艺思潮是关于社会文化发展的理性思 考和精神审视,文艺思潮往往体现了一定 历史文化发展的思想状貌与精神现实。 文艺思潮研究是一种精神审视,是思想 的敬重、审视与批判。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段吉方
课程介绍与要求
1. 该课程讲述的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研讨,熟悉当代西 方主要文艺思潮和文论学派的发展脉络。 把握各派别的主要观点、基本范畴的由 来及演化趋向。 学会从不同视角、以不同方法研究分析 中西方各种文艺现象与文学文本。
课程介绍与要求
2.该课程面对的主要问题: 在文学、哲学、美学、政治、心理学等 多个视野中理解与分析西方当代文艺思潮 发展演变与文学发展的关系,把握现当代 以来文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与特点。
1914年,彼得堡 ,“诗歌语言研究会”成立, 成员除什克洛夫斯基外,还有艾亨鲍姆和雅库宾 斯基等。 1915 年,罗曼 ·雅各布逊组建“莫斯科语言小 组”。
第一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3 . 1916 年 , 什 克 洛夫斯基出版《作为 手法的艺术》,为形 式主义奠定纲领。同 年 “诗语会”出版自 己的刊物《诗学 · 诗歌 语言理论文集》。 1925 年什克洛夫斯 基出版《散文理论》
第一章 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的社会背景与主要特征
主要原因: 1.科技改变了世界 /show/80208UL4wVQhyxvXb63q 9w...html 2.新的语言重构了世界 3.新的文化、哲学观念分裂了世界 :西方的 没落与哲学的危机
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和索洛维约 夫的《西方哲学的危机》
文学四要素:
世 界
读者
作家
作品
第二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2.致力于论证文学的独立自主性,排除摹仿和表现。 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我的文学理论是研究 文学的内部规律。如果用工厂的情况作比喻,那么,我感 兴趣的就不是世界棉纱市场的行情,不是托拉斯的政策, 而只是棉纱的支数及其纺织方法。——因此,全书整个是
三 西方当代文艺思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1.社会背景:工业与后工业社会的发展环境,物质精神 发展的脱节加上经济危机给人造成的矛盾、创伤。 2.思想根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使人们的认识水平 也迅速提高,人们的观念急剧变化,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 上思考人类的前途、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等。 3.政治环境:国际政治上的世界大战,后来的冷战、特 别是核恐怖使人们心里危机重重,世界政治局势变换。
2002年巴黎秋装展, 由Julien Macdonald设计
2002年巴黎秋装展, 由Julien Macdonien Mcdonald设计
第一章 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的社会背景与主要特征

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的基本特征 1、跨学科特征明显。 2、实践性强。 3、时代性明显。 4、影响了当代世界思想与知识的生产方 式。

第一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3.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的 发展历程 (1)什克洛夫斯基与俄国 形式主义发端 什克洛夫斯基(1893—— 1984 ):1914年发表《词 语的复活》,标志着俄国 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原则的 诞生。
第二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2.“诗歌语言研究会”与“莫斯科语言小组”
第一章 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的社会背景与主要特征
五 西方当代文艺思潮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1.语言学转向与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
2.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与20世纪西方文学的新观念。
20世纪的三个犹太人——弗洛伊德 马克思 爱因斯坦
3.20世纪西方哲学的危机与文学的救赎意识。
4.读者中心的位移与文学研究方向的变化。 5.“后学”与文化研究的崛起与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
谈文学的形式变化问题。”
3. “企图创立一门文学科学,专门研究文学的材料。 ” ——艾亨鲍姆
第二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4.文学性和陌生化理论
(1 )关于文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文学研究的对
象是“文学性”,而不是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
雅各布逊:“文学科学的主题不是文学,而是
文学性,即是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因素。”
别的方法,而是用一种非指称、非识别的描写方法。
第二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陌生化是形式主义学派最关心的问题,因而形式主义 学派对文学的最有价值的分析有很多是关于各种手法以及 ‘陌生化’的产生条件的分析。”
什克洛夫斯基:“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提供为一
种可观可见之物,而不是可认可知之物。艺术的手法是将
第一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4.从1923年开始,形式主义一直受批判。同年 俄国文学理论家和文学革命家托洛茨基发表了《 文学与革命》,专门批评形式主义。 1930年,什克洛夫斯基发表自我批评文集《学 术错误志》,宣布放弃形式主义,标志俄国形式 主义的终结。
第一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陌生化”的原则与方法最终落实
于语言层面上。
什么是“陌生化”: defamiliarization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艺术通过夸张、变形 、象征、比喻等手法,赋予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以新的感 知,破除习惯性思维的制约,增强艺术感受的新奇性。 “自动化”:是与“陌生化”相对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 们长期耳闻目睹那些日常熟悉的事物而产生的一种机械化
思考题与课程作业选题参考
1.为什么研究西方当代文艺思潮?
2.20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的生成背景有哪些? 3.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和索洛维约夫的 《西方哲学的危机》读后感或书评(题目自选)。
参考书目
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国社科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
第二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美感,韵律和节奏是其核心,翻译则丢失了这种美感。
第二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2)关于艺术创作的手法问题:“陌生化”与“自动化” “陌生化”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 家什克罗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 (“Art as Technique”) 中提出来的。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描写一个事物时,不用指称、识
课程介绍与要求
3.教学方式:面授、研读、讨论相结合, 以面授为主。 尽量采取一定视听手段辅助教学 计划安排一次影视观摩课和讨论课 《再见,列宁》、《布拉格之春》、 《末路狂花》、《爱德华大夫》 推荐一些电影,加强感性理解
课程介绍与要求
4.主要讲述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的社会背景与主要特征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批评 语义理论与英美“新批评”学派 萨特及其存在主义文艺思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 女权主义与性别政治 后殖民主义与文化理论
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加感受
的难度和时间的手法,因为在艺术中感受过程本身就是目 的,应该使之延长。” 《散文理论》
什么是“陌生化” :defamiliarization

“陌生化”又称“奇特化”、“反
常化”,强调由事物的新鲜感受引
起的奇异感。

“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 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们对 世界的感受的方式。
一 俄国形式主义文艺思 潮的社会背景和发展历 程
1、俄国形式主义与形式主 义文艺思潮 俄国形式主义是指 1915年到1930在俄国-苏联 出现的以考察文学形式为中 心的理论流派。
第二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崛起与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