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 A 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 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40201X11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A/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A课程类别:公共基础学时/学分:64/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理科和实验技能要求较高的工科专业、临床医学(八年)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徐富新主编.《大学物理实验》.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周克省主编.《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及其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程,它与普通物理理论课程既有紧密的联系,又互相独立,在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目的是通过实验知识、实验方法的教学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全过程,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同时把理论与实际、方法与技能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自行完成实验预习,独立进行实验,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掌握常用实验装置的调整与基本操作技术;熟悉物理实验中基本的实验方法;能够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独立自主地进行基本的设计型及研究创新型实验。
能力:通过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操作,培养敏锐观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开发与创新能力以及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仪器的能力等。
通过实验报告撰写,培养应用数学知识定量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利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分析实验误差来源和减少误差方法的能力。
素质:通过对大量经典实验的接触,经过实验中预习、操作及实验报告撰写三个环节的严格训练,能提高学生求实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优秀的劳动技能、良好的实验习惯等素质。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引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制定一份合理的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对于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目标和意义1.1 目标实验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得出等科学实验技能,加深对物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2 意义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物理学的知识更加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2.1 基本准备实验将一些基础的实验纳入大纲,如测量物理量、使用常见的实验仪器仪表等,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2 典型实验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实验,如测量重力加速度、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使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物理知识的正确性,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
2.3 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开展一些创新性实验,如利用自制的实验装置验证物理定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验方法3.1 示范实验教师通过演示和解释实验过程,使学生对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引导他们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2 自主实验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结论的总结和反思。
四、实验安全教师需要提前检查实验器材的安全性,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综合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五、实验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实验记录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学生的实验能力,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实验教学资源通过建设物理实验室、购买实验仪器设备等方式提供合适的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资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七、实验课堂设计将实验课堂设计成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的形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引言: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物理教学大纲的特点,就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1 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学生将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调节实验参数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为日后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1.2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展现创新思维,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和解决方案。
1.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课程应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生将学会协作与沟通,培养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角色认知。
二、课程内容安排2.1 实验内容选择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基础知识来确定。
实验内容应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衔接,既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可以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实验项目。
2.2 实验条件与设备实验课程应明确所需实验条件与设备,并给予学生清晰的实验操作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
对于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以采用虚拟实验、模拟实验等方式来替代实际操作,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实验原理。
2.3 实验步骤与要求每个实验项目应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求。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提前阅读实验指导书并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实验指导书应提供详细的实验流程、数据记录要求和实验结果分析等。
三、实验评价方式3.1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完成每个实验项目后,应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评价应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物理实验中心河北工业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实验学时:60学时(春天学期30学时;秋季学期30学时)适应专业:全校理工科各专业一、实验目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及物质大体结构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它的进展不仅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而且对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宇宙观乃至人类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物理学的研究必需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需依托观察和实验。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进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和直接的作用。
实验能够发觉新事实,实验结果能够为物理规律的成立提供依据。
归根结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物理概念的成立仍是物理规律的发觉都必需以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并通过此后的科学实验来证明。
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相辅相成。
规律、公式是不是正确必需经受实践查验。
只有经受住实验的查验,由实验所证明,才会取得公认。
物理学又是今世技术进展最主要的源泉。
物理实验的方式、思想、仪器和技术已经被普遍地应用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和其他学科领域。
本课程是高校各理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它与普通物理理论课程既有紧密的联系,又彼此独立。
它不同于一般的探索性的科学实验研究,每一个实验题目都通过精心设计、安排,实验结果也比较有定论。
它不仅能够加深大家对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使同窗取得大体的实验知识,在实验方式和实验技术诸方面取得较为系统、严格的训练,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训练及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同时在培育科学工作者的良好素质及科学世界观方面,物理实验课程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实验的“大体知识,大体方式和大体技术”(即“三基”能力);并能运用物理学原理和物理实验方式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育与提高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素质。
其中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怕困难,主动进取的探索精神;遵守操作规程,珍惜公共财物的优良道德;和在实验进程中彼此协作,一路探索的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物理实验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类)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实验学分:面向专业:非物理学本科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一)课程性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独立的、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基本训练的开端,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又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
(二)课程的任务与目的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强对相关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①能自行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作好实验前的准备;②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能正确使用仪器;③能够运用物理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④能正确记录数据,掌握列表法、作图法和遂差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具备处理数据、分析结果、用不确定度表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能撰写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了解并学会使用本课程的网上教学系统。
⑤能够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质。
4、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后继的实验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必修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本实验课是基于大学物理理论的重于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实验课程。
(一)误差基本理论(在绪论课中介绍,并在各实验的学习中逐步掌握):1、测量与误差的基本知识2、测量的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评定3、有效数字4、数据处理方法(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二)各实验原理所依据的物理理论知识1、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近代物理的基本知识2、各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基本原理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行分层次教学:基础(必做)实验教学→开放(选做)实验教学1、基础实验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基础(必做)实验的教学要求:(1)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目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2111004 0702111005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AⅠ、AⅡ学分:2 总学时:48开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工科各专业先修课程:大学物理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2、通过物理实验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撰写报告等主要实验过程,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并基本掌握常用的操作技术,能够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如测长仪器、计时仪器、测温仪器、变阻器、电表、电桥、电位差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分光计及常用电源和常用光源等。
在进行以上基本训练过程中,要学生重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二、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采用不确定度方法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误差进行评估。
(2) 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等。
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应具有用计算机通用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根据给定的电路图正确接线,以及在近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仪器的正确调节方法。
三、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1、掌握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如比较法、换测法、放大法、补偿法、平衡法、干涉和衍射法等,以及在近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其他方法。
2、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如长度测量仪、计时仪器、变阻器、电表、交、直流电桥、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分光仪、激光器、常用电源和光源等常用传统仪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要逐步创造条件引进在近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现代物理技术,如激光技术、传感器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光电子技术、结构分析波谱技术等。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引言:大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和拓展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1. 实验目的和背景:每个实验都应该明确阐述实验的目的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实验原理和方法:详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和实验方法,包括实验装置的搭建和使用。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
3. 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列出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处理方法。
这有助于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实验结果和讨论: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5. 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实验教学大纲的结构1. 基础实验: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基础物理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2. 进阶实验:包括电磁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进阶物理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综合实验:将多个物理学领域的知识综合运用,进行综合性的实验研究。
这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实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创新性实验研究,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教学大纲的影响1.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教学大纲的指导,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验技术水平。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A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总学时:具体学时授课对象:适用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物理 A 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3、了解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力学1、质点运动学(1)理解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基本概念。
(2)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
(3)熟练掌握质点运动学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2、质点动力学(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理解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概念,掌握惯性力的计算。
(3)掌握功、功率、动能、势能等概念及计算,熟练掌握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刚体的定轴转动(1)理解刚体的概念,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
(2)掌握转动惯量的概念及计算,熟练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热学1、气体动理论(1)理解理想气体的模型,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掌握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了解能量均分定理。
(3)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2、热力学基础(1)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应用,理解热功转换的关系。
(2)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了解熵的概念及熵增加原理。
(三)电磁学1、静电场(1)掌握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定义及计算。
(2)熟练掌握高斯定理的应用,理解电场线和电通量的概念。
(3)掌握电势的定义及计算,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在物理学科以及其他理工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3、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涵盖以下内容:1、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实验方法的选择等。
2、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如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电流等。
3、力学实验:包括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等。
4、热学实验:研究热力学过程,如热传导、热辐射等。
5、电学实验:研究电路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的测量等。
6、光学实验: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等规律。
7、现代物理实验:涉及量子力学、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实验原理、目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讨论与总结: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堂汇报,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评估方式1、实验操作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2、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逻辑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安排为12周,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计2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第1周:课程介绍与实验安全教育。
2、第2-3周:基本物理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一)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一)一、课程简介《大学物理实验》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础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
它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方面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基础。
该门课程是原国家教委设立的六门重点课程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和方法,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从而初步了解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和对照实物做实验前的准备。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拟定合格的实验报告。
(4)通过拟定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4、能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要求:1.能够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撰写报告等主要实验程序。
2.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并基本掌握常用的操作技术。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节;逐次逼近调节。
3.了解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
例如:比较、放大、转换等方法。
4.能够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
5.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
6.能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学习计算机仿真实验。
7.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数据的初步能力。
其中包括: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直接测量量的误差计算;数据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实验项目绪论目的、任务:使学生了解实验的要求,掌握实验数据测量、处理的有关理论。
基本要求:了解物理实验的要求,学习误差理论及有效数字处理,对本学期的实验内容做初步的了解,重点难点:误差理论,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及过程。
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A
Physical Experiment A
【学分】2 【学时】48 【性质】实践教学环节
(一)授课对象
四年制本科理工类除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外各专业。
(二)实验的性质和地位
大学物理实验是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理工科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用实验手段去观察、发现、分析和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也为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使用仪器设备以及提出新的实验课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实验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表达书写能力、简单设计能力;
2.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素质;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四)课程相关能力培养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应用物理学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G2);
2.具有运用基本物理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G3);
3.了解物理实验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本领域的先进实验理念,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G4);
4.能够针对工程领域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利用物理实验技能,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相关工程问题进行设计、预测及模拟(G5)。
(五)教学内容
1.绪论
绪论课主要介绍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有效数字、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估算、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实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等。
重点: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要求:明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G2)。
2.力学实验
必做实验:力学基本测量实验、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用三线摆测转动惯量实验、用弦线驻波测定悬线密度实验。
选做实验:多普勒效应测试实验。
实验要求:掌握力学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学会有效数字的运算、误差分析(G3,G4,G5)。
3.电磁学实验
必做实验:电学基本测量实验、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实验、电表的改装及校验实验、电桥法测电阻实验、示波器使用实验、谐振频率实验、测量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实验、测绘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实验。
选做实验:电位差计校准电压表实验、赫姆霍兹线圈的磁场测量实验、电容充放电特性研究、冲击电流计的使用、硅光电池实验、电涡流位移传感实验。
实验要求:掌握电磁学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了解示波器等常用电磁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G3,G4,G5)。
4.热学实验
必做实验: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实验。
选做实验: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量实验、粘滞系数的测量实验、金属比热容测量实验、热功当量实验。
实验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温度和热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明确热力学和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加深对热传导、热膨胀等热现象规律的认识(G3,G4,G5)。
5.光学和近代物理实验
必做实验:分光计使用(自准直法测三棱镜顶角)实验、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牛顿环实验、测光栅常数和光波的波长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激光全息照相实验(一)。
选做实验:弗兰克-赫兹实验实验、激光全息照相实验(二)。
实验要求:通过实验事实分析,掌握基本光学现象及规律,了解一些近代物理实验的思路和操作方法(G3,G4,G5)。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
教学方法为启发式教学方法,完成每个实验后要求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结果的书面总结,要求内容精练,层次清楚,计算正确。
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与仪器装置,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讨论与实验结果。
每次实验必须有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必须做适当的思考题,实验室欢迎有设计、综合、建设和改进实验措施的实验报告。
(七)考核办法
按上课出勤率、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最终成绩以五级制记分,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具体评定分数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
评分细则:
(1)出勤(15分):实验时,按时出勤。
不迟到、不早退者15分;
(2)实验预习(15分):每次实验,无实验预习者不得分;有实验预习报告(或预习笔记)者10-15分;
(3)实验操作(35分):按照实验规程操作,数据记录真实可靠。
实验过程中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无人为损坏者20-35分;
(4)实验报告(35分):实验报告不交者不得分,按时交者根据书写情况得(10-35分);没做实验交实验报告者不得分。
优秀:实验主动,实验报告书写认真,根据评分细则90分以上;
良好:实验比较主动,实验报告书写比较认真,根据评分细则80分以上;
中等:实验主动性一般,实验报告书写一般,根据评分细则70分以上;
及格:实验积极性尚可,实验报告书写尚可,根据评分细则60分以上;
不及格:若不能满足上述等级的要求,则评定为不及格。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
1.王青狮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学》,科学出版社,2011年;
2.杨述武主编:《普通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九)学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