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的课程调整
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课程设计
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掌握融合教育中不同教学策略的应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本年级所学的核心学科知识,将其融入跨学科的融合教育活动中。
3. 学生能描述并识别教育资源中心中各类教学资源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有效检索和选择教育资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综合性项目任务。
3. 学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教育资源进行评估和优化,提出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尊重多元、包容差异的态度,理解并欣赏每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性。
2. 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勇于尝试,克服困难。
3. 学生能认识到融合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主动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升合作与沟通技巧,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二、教学内容1. 理解融合教育理念:依据教材相关章节,介绍融合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应用现状,强调尊重学生差异、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核心价值。
2. 教学策略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并实践适用于融合教育的多样化教学策略,如差异化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3. 学科知识整合:依据本年级学科课程标准,选取语文、数学、科学等核心学科知识,设计跨学科融合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教育资源检索与应用:指导学生利用教材推荐的在线资源和教育资源中心,学会检索、筛选和评估各类教学资源,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5. 小组合作与项目实践:依据教材中关于团队合作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综合性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能力。
(完整版)融合教育的教学调整
到最终目标?
参与普通课程学习需调整的十个方面
输入
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输出
调整学生反应(作答)方式
难度
调整概念、技能 或操作水平
支持程度
增加对特定学生的个别辅助
时间
调整学习、作业或 测试时间
数量
调整学习内容的数量
环境
调整教学流程、学生 坐姿、座位
融合教育的教学调整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筹) 李泽慧教授
随班就读课程的构成
普
特
通
殊
课
课
程
程
特殊需要学 生的课程
(个别化)
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学习
• 一是通过设计和调整,在普通班级中,参 与普通课程的学习。
• 一是通过评估和设计,在资源教室或其他 场所,参与特殊课程的学习。
调整前必须考虑
• 这位学生在这个学科领域里要达到哪些目 标?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幻景 火炉 漂亮的房间
圣诞树
老祖母
被祖母搂着
幻想 温暖 美味的烤鹅
彩色图画
幸福
飞到上帝那里
现实 寒冷
冰冷的墙
落星
悲惨
冻死
• 学习的指南是指提供给学生的课堂教学所要 掌握的主要内容的清单。
《青蛙看海》的学习指南
1.谁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2.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人物? 3.主角在故事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4.主角在故事中都做了什么?
• 对于视障学生,则可以通过放大的阅读材料、盲 文、有声的计算机或录音磁带呈现学习内容。
• 对于智障学生,可以更多地采用实物、图片、视 频、沟通板等来呈现学习内容。
小学课程融合教案学习如何将多个科目融合到一节课程中的方法
小学课程融合教案学习如何将多个科目融合到一节课程中的方法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可以说在当今的教学中,一门学科的知识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对多个学科进行边角料的接触,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课程融合也成为了一种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小学课程融合教案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看看如何将多个科目融合到一节课程中,让学生得到更有效和全面的教育知识。
一、定义与意义所谓融合课程,也就是把两个或多个不同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比如一节具有文学、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元素的课程。
小学教育并不是在让学生仅仅掌握单一的学科技能,而是要让孩子们尽可能的多接触不同的知识体系,从而增强孩子的开放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二、如何设计小学课程融合教案1、明确教育目标在设计小学课程融合教案时,首先应该是要明确教育目标。
我们需要明确教育要素中的重点关注点,以制定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来规划我们的教学模式。
2、选择合适的科目进行融合选择合适的不同学科进行融合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融合的不同学科和教学科目要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连接性,而且还要尽量让结合更加协调,让学生有了解到更多学科的目的。
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时,我们应该根据融合教学的内容,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我们需要掌握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以达到融合教学的目标。
三、案例分析融合学习,指的是通过将多个学科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全方位、全面性地认识所学内容。
通过融合学习我们能够有效地达到多方面的培养目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个基础数学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融合教案。
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术和数学的内在联系。
2)让学生通过绘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圆形的认知。
3)通过大批量练习,提高学生计算圆形周长的速度和准确度。
融合教育单选题1
融合教育单选题1、题型:单选题分值:10(4)关于残疾学生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残疾会引发学习信息传递的特殊需要选项2: 残疾会引发学习目标调整的特殊需要选项3: 残疾会引发学习方式调整的特殊需要选项4: 残疾不引发学习环境调整的特殊需要2、题型:单选题分值:10 (4)下列个体差异不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的选项是选项1: 眼睛失明选项2: 听力失聪选项3: 智力低下选项4: 长相漂亮3、题型:单选题分值:10 (1)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发展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1: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典型的发展选项2: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正常的发展选项3: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常态的发展选项4: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最典型的发展4、题型:单选题分值:10 (3)关于学生的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选项2: 特殊需要是指对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需要选项3: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有特殊的愿望和理想选项4: 特殊需要是因学生个体差异引发的特殊教育需要5、题型:单选题分值:10 (4)关于代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双手丧失,可以用嘴含笔写字选项2: 盲人可以“以耳代目”选项3: 聋人可以看话明意选项4: 智力低下可通过学习来提高智力6、题型:单选题分值:10 (1)特殊需要学生鉴定流程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筛查干预诊断选项2: 干预筛查诊断选项3: 筛查诊断干预选项4: 诊断筛查干预7、题型:单选题分值:10 (4)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分类正确表述的一项是选项1: 多动症学生不属于特殊需要学生选项2: 天才学生属于因文化背景差异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选项3: 因语言差异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属于狭义的分类选项4: 中国把残疾的类型分为七类8、题型:单选题分值:10 (3)关于残疾分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中国残疾分类的类别为比美国多选项2: 美国残疾分类为类为7种选项3: 我国台湾的残疾分类比美国少选项4: 智力残疾是精神残疾的一种9、题型:单选题分值:10 (4)关于残疾对学生发展影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残疾会影响学生许多领域的发展选项2: 视力残疾会影响学生的定向运动选项3: 听力残疾会影响学生的言语发展选项4: 智力残疾不影响学生的生活自理10、题型:单选题分值:10 (4)关于残疾学生鉴定原则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公正性选项2: 科学性选项3: 全面性选项4: 灵活性测试1、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安置形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只适合安置在特殊教育学校选项2: 只适合安置在普通学校特殊班选项3: 只适合安置在普通学校普通班选项4: 包括以上三种形式2、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特殊教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特殊教育特殊在其安置形式上是隔离的选项2: 特殊教育特殊在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学校选项3: 特殊教育特殊在学生有不同的个体差异选项4: 特殊教育特殊在学生有特殊的教育需要3、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进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正常化——回归主流(一体化)——全纳选项2: 回归主流——正常化(一体化)——全纳选项3: 全纳——回归主流(一体化)——正常化选项4: 正常化——全纳——回归主流(一体化)4、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随班就读专业合作支持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1: 需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合作选项2: 需要相关医学专业人员的合作选项3: 需要家长的协助与合作选项4: 需要包括以上各方面人士的合作支持5、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随班就读教育的主要任务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传授相应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强调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选项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时,注重潜在能力的开发。
融合教育指导中的问题与对策
融合教育指导中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融合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所有学生融入主流课堂的教育模式。
然而,在实施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二、问题1. 课程整合问题在融合教育中,如何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学习需求整合到同一课堂中是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课程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培训不足实施融合教育需要教师具备特殊的教育技能和知识。
然而,许多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培训,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教学方法不当在融合教育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需要采用更具包容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
4. 硬件设施不完善在一些学校中,由于资金不足或设备老化,导致硬件设施不完善,从而影响了融合教育的实施。
5. 学生评估体系不健全在融合教育中,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步是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评估体系不健全,可能导致无法准确监测学生的学习进步。
6. 家庭与学校合作不足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对于融合教育的成功至关重要。
如果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沟通,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家中得不到必要的支持。
7. 社会认知度低社会对融合教育的认知度低,导致一些家长和学生对其持怀疑态度。
提高社会认知度是推广融合教育的关键。
8. 政策支持不足政策的支持对于融合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
如果政策缺乏支持,可能会导致学校无法获得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三、对策1. 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这包括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和需求,然后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
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有助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融合教育中获得支持和成长。
2. 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合教育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速度,因此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需求。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更适合通过视觉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更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
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融合教育的课程调整
融合教育的课程调整肖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研究所前言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呼吁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全纳学校,并通过家长、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以保障特殊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全纳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一个从隔离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它可以有不同的程度 Pijl 与Meijer (1991)指出融合可以有六个不同的水平: (1)物理空间的 (2)名称的 (3)管理的 (4)社会性 (5)课程的 (6)心理前言 普通学校要实现融合教育倡导的让所有儿童都在普通教室里接受高质量的、适合他们独特的学习需要的教育,就必须重视调整普通教室里课程的形式、内容、与实施策略 课程调整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而对课程的相关要素,如目标、内容、策略、活动、评估、环境、教学材料和资源等进行分析、编辑、修改、补充、删减或重组的过程融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准入(Access )面向所有学生,不能以学生的性别、年龄、残疾、信仰、文化、语言等为理由而不予接受 融合教育课程接纳、尊重并欢迎学生的差异性(Diversity ),反对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的“主流中心论” 融合教育课程强调学习活动中每个学习者的充分参与融合教育课程强调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取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成就融合教育课程的特点融合教育课程是广义上的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具体学科。
融合课程强调课程的共同性,即提供同样的、高质量的课程给所有儿童,要求那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最终也要达到和正常儿童一样课程目标。
融合课程首先是一种共同课程(common curriculum),即应该包括普通学校的基本课程、学科。
另一方面,多数的研究(Foreman, 1996; Marchesi, 1998)认为融合课程应该具备弹性,应该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多样性,反映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学习需要。
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研究
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研究1. 引言融合教育,即将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学生融合进同一个班级,并且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如今,融合教育已经在各个国家逐渐普及。
随着不断的发展,人们在融合教育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调整。
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融合教育课程和教学调整,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挑战。
2. 融合教育的优点融合教育可以使学生从中受益很多。
首先,不同背景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里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别人的文化和习惯,提高个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融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这些技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最后,融合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知识领域,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3. 融合教育带来的挑战在实施融合教育计划时,也会带来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文化背景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给融合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此外,还有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如群众、家长及教育部门的不同观点,这些因素也会对融合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4. 教学调整的重要性为了确保融合教育的实施效果最佳,我们必须要进行教学调整。
教学调整是指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教材、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等来适应融合教育计划。
由于融合教育的特殊性,教学调整也必须专门考虑到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差异。
对于融合教育的学生,教学调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5. 优化融合教育的教学调整对于教学调整,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
首先,教师需要采用交互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课堂气氛,营造积极、和谐和平衡的学习环境。
6. 结论融合教育的实施对教育方面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这些挑战需要通过教学调整来化解。
幼儿园课程融合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融合实施方案一、概述幼儿园课程融合实施方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全面、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通过融合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效果,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理论基础1. 教育理论:融合教学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整体教育理念而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智力类型,通过融合教学可以满足孩子个性化发展需求。
2. 教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课程设置应当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明确培养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思想与品德、体魄与美感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融合计划: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学大纲,制定融合计划。
在计划中明确各个领域之间的关联性,并确定重点、难点和目标。
2. 教师培训: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融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课程编写能力。
3. 教材选择:选择符合融合教学要求的教材和资源,包括图书、游戏、视频等多种形式。
4. 教学设计:根据计划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中注重整体性、连续性和循序渐进性。
5. 实施教学:按照设计进行实施,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6. 评价反馈:对融合课程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意见。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计划并改进实施效果。
四、具体措施1. 语言与科学融合通过语言活动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例如观察昆虫、植物、天空等自然现象,并用语言描述其特征和变化规律。
同时,在语言活动中加入科学知识点,例如生物分类、物质状态变化等。
2. 数学与艺术融合在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中加入数学元素,例如图形、数字、计数等。
同时,在数学教学中加入艺术元素,例如音乐、舞蹈、游戏等。
3. 社会与语言融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例如参观博物馆、拜访社区老人等。
同时,在语言教学中加入社会知识点,例如道德品质、社交礼仪等。
4. 健康与科学融合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身体构造和功能,并掌握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
幼儿园教育技术融合课程方案
幼儿园教育技术融合课程方案一、方案背景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阶段,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技术融合的重视和实践。
本方案旨在探讨幼儿园教育技术融合课程的开设,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方案内容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 课程设置本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动手实践、语言表达、音乐舞蹈、绘画创作。
(1)动手实践模块通过使用各种制作材料和工具,让幼儿亲身参与制作过程中,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培养他们对事物认知和操作能力。
(2)语言表达模块通过利用电子图书、多媒体等工具,让幼儿体验和学习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等,并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音乐舞蹈模块通过教育软件和数字音乐工具,让幼儿学习音乐知识和基本舞蹈技巧,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4)绘画创作模块通过使用电子画板、绘图软件等工具,让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3.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幼儿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根据幼儿兴趣特点设置不同场景,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幼儿对事物认知与操作能力;(2)游戏式教学法: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活动,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3)合作式学习法:鼓励幼儿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中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资源为了实现教育技术的融合,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1)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让幼儿在数字化环境下接受教育;(2)多媒体课件和电子图书:通过各种形式的数字化内容,加深幼儿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记忆;(3)制作材料和工具:如玩具积木、手工制品等,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技能。
融合教育教案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例如:小学四年级语文融合教育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基本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2. 个别化教育调整目标:-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加强阅读辅导,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 针对语言表达有障碍的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 针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写作技巧指导,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 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结合融合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
- 适当增加适合融合教育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2. 教学内容调整说明:- 在保证课程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调整教学内容,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
-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方法:1. 集体教学:-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个别化辅导:-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视频、故事等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 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确保他们跟上教学进度。
3. 练习巩固:-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互相批改、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4. 总结与评价:-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回顾教学内容。
-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2. 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学习网站等。
七、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通过作业、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西方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文献综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融合教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概念层面, 研究者对国际融合教育的定义不断深化,强调其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以及对于 培养全球公民的重要性。历史演变方面,国际融合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早期以文化交流和语言培训为主,到后来的跨学科、全方位的教育模式。
现状方面,国际融合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例如,欧洲的 “伊拉斯谟+”计划、美国的“富布莱特项目”以及亚洲的“亚洲校园计划”等, 都是国际融合教育的典型案例。这些项目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跨 文化交流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教育支持体系,包括为学校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等。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 能推动融合教育在我国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总之,西方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 解和学习西方融合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 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希望更多的学校和教师能够并实施融合教育,为每个学 生提供平等、公正的教育机会。
3、课程调整的原因和必要性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 观念的转变,人们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课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次,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被重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缩 小这种差异。最后,为了提高融合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需要对课程进行不断优 化和调整。
首先,学校需要为融合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支持。这包括为教师提供 专业培训、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措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 资源等。其次,教师需要在融合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他们需要具备特殊教育的 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的学习。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 和管理课堂活动。
深耕融合教育助力课程发展——“融合课程”的优化路径
深耕融合教育助力课程发展——“融合课程”的优化路径摘要“融合”为基础教育领域中的热词,同时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推进,特需学生也进入到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教师需提高帮扶特需学生的策略与技巧,对课程教学环节进行适当调整,为特需学生设计有弹性的学习目标,并实践对“融合课程”的优化构建,还应结合特需学生实际完成课程体系的调整,以满足特需学生学习的需求,加强对特需学生针对性预设,进而从根本上发展特需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融合课程”;指导策略;优化路径引言“融合课程”是以满足特殊学生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学习水平等多维度差异,设计的弹性化、有效化的课程调整。
在“融合课程”指导策略优化与实施中,需秉承“以生为本”理念,重点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目标、内容、课程实施的多维度调整,探寻适合特需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有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加强普通教育内容的高效性,以多元化课程形式和适切的教学方式来实现整体育人,进而推动特需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调整课程目标,实现“融智课程”的构建“融智课程”包括多个学科的融合,教师需着眼于特需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加强特需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合理将各个学科融入课程目标调整中,并以特需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班级课堂的优化与创新,重点夯实特需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特需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特需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
因此,在“融合课程”指导策略的优化路径探析中,教师可通过课程目标的调整实现“融智课程”构建,加强特需学生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重点关注学生需求发展,并在个性化教育基础上通过创新,提高特需学生的学习适应力与接受力,进而落实科学性“融合课程”的构建。
首先,在课堂教学或补偿教学中,教师需为特需学生降低学习成绩考评标准,以此来帮助特需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同时,需为学生创设多维度教学情境,帮助特需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学习内容,并协助学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其次,结合特需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身心特点,进行课程目标的个别化设计,充分满足特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需求,并将特需学生交换到便于和老师交流的位置上,以此来夯实特需学生的学习基础,满足特需学生学习发展。
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
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幼儿园阶段,融合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针对这一需求,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应运而生。
融合教育旨在促进不同背景和特殊需求的孩子之间的融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进行评估,并根据此创作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融合教育的理念和价值1.1 融合教育的理念融合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主张将不同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的孩子纳入同一教育体系,并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融合教育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和交流。
1.2 融合教育的价值融合教育不仅有助于减少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现象,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包容性。
融合教育还能促进孩子的综合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内容2.1 融合教育的特点在幼儿园阶段,融合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化。
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体验成功和获得成就感。
2.2 融合教育课程内容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多元文化教育、特殊教育支持、情感教育和社交技能培养。
通过这些内容的有机结合,帮助孩子建立多元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促进他们整体发展。
三、融合教育课程的实施和效果评估3.1 实施策略在实施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和师资力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要重视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让融合教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3.2 效果评估融合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效果评估,以了解孩子们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
简述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潜能开发
简述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潜能开发课程调整是提升融合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方法,围绕如何发展有效的适合本土实情的融合教育学生课程调整历程及策略这一核心问题,对融合教育学生课程调整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是通过行动研究探索适合本土实情的融合教育学生课程调整实施历程和有效策略;探讨课程调整后融合教育学生的变化;探讨课程调整过程中教师遇到的挑战和收获。
以目标为调整依据的课程调整历程,探索出了包含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和过程四个维度的课程调整策略。
融合教育学生课程调整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有积极影响,调整的相应学科的学业水平得到了提升。
在进行小学中低年段融合教育学生课程调整时,教师得到的收获是利用已有教学经验改善课程调整和更加关注学生特殊教育需求,也会面临专业性、时间与精力、考核评价体制、家长配合能力和意愿等方面的挑战。
融合教育案例课程设计
融合教育案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融合教育的定义、背景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学生能掌握融合教育中的重要概念,如包容、平等、特殊需要等。
3. 学生能了解融合教育中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育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融合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课程调整、教学方法创新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适合不同特点学生的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2. 学生能够培养包容、理解和关爱他人的品质,消除歧视,促进班级和谐。
3. 学生能够认识到融合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积极参与融合教育实践的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际案例为载体,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融合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需引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融合教育基本概念:讲解融合教育的定义、起源、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融合教育的背景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融合教育概述2. 融合教育中的关键术语:介绍包容、平等、特殊需要等概念,帮助学生掌握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3. 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各类学生的特点,如学习困难、身体障碍等,探讨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融合教育中的学生特点与教育策略4. 融合教育的实践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融合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产教融合视角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产教融合视角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领域的改革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产教融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议题。
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视角下,对教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其对产教融合的意义和影响。
1. 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育课程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教育课程改革,可以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2. 提高教育质量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教育课程改革,可以更好地体现教育质量观念,充分发挥产业和教育资源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教育课程改革,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生活的要求。
4. 推动教育实践创新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教育课程改革,将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动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更新,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1. 加强教育与产业合作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以加强教育与产业的合作为前提。
教育机构应与产业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了解产业发展动态和需求,为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2. 优化课程设置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对传统课程进行优化和调整,增加与产业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建立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培养更加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3.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 观念障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难以适应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教育课程改革,教育者和学生需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接受和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理念。
2. 体制壁垒教育体制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利益关系,可能会成为产教融合视角下教育课程改革的阻碍,需要对体制进行改革和突破。
大班融合教育课程设计
大班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融合教育的概念,掌握大班教学环境下融合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差异,了解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3.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以上的课堂活动设计,促进特殊需要学生在普通班级的融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适应大班融合教育环境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包容性。
2. 学生能够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与特殊需要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
3.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评估方法,对融合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监测和反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融合教育的积极态度,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形成包容的班级氛围。
2. 学生通过参与融合教育的实践,增强同理心,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关爱他人的品质。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支持,培养集体荣誉感,共同为班级的和谐与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设计针对大班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为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融合教育基本概念:介绍融合教育的定义、发展历程、目的和意义,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学生差异性与个性化教学:分析学生的多样性,探讨特殊需要学生的特点,引用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探讨个性化教学策略。
3. 课堂活动设计:讲解适用于融合教育的课堂活动设计原则,结合课本第三章内容,列举至少三种课堂活动案例。
4. 教学策略与方法:介绍适应大班融合教育环境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如合作学习、差异化教学等,参考课本第四章内容。
5. 师生沟通与课堂管理:分析有效的沟通技巧,探讨如何与特殊需要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
6. 学习进程监测与评估:讲解观察和评估方法,对学生在融合教育中的学习进程进行监测和反馈,引用课本第六章内容。
7. 案例分析与实操演练:选取实际教学案例,进行课堂分析和实操演练,加深学生对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基本原则、策略及要点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基本原则、策略及要点
李拉
【期刊名称】《课程.教材.教法》
【年(卷),期】2022(42)4
【摘要】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全面融入普通教育,课程调整是关键。
整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与必要性原则是当前融合教育课程调整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基于这三条基本原则,可以架构起融合教育课程调整四个层次的基本策略或思路。
融合教育的课程调整是一个关涉如何对普通教育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要求等要素进行调整与改变的具体实践,涉及一系列要点与环节。
它需要以有效的教育评估为前提,形成适合其发展的目标体系,同时要注重课程评价,以评价作为监控课程调整效果的有效机制。
【总页数】6页(P11-16)
【作者】李拉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07
【相关文献】
1.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内涵及实施研究
2.融合教育中的课程调整:目的、内容及路径
3.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策略初探——以思想品德课为例
4.浅谈劳
动教育跨学科融合的基本原则和策略5.论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教育的课程调整肖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研究所前言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呼吁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全纳学校,并通过家长、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以保障特殊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全纳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一个从隔离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它可以有不同的程度 Pijl 与Meijer (1991)指出融合可以有六个不同的水平: (1)物理空间的 (2)名称的 (3)管理的 (4)社会性 (5)课程的 (6)心理前言 普通学校要实现融合教育倡导的让所有儿童都在普通教室里接受高质量的、适合他们独特的学习需要的教育,就必须重视调整普通教室里课程的形式、内容、与实施策略 课程调整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而对课程的相关要素,如目标、内容、策略、活动、评估、环境、教学材料和资源等进行分析、编辑、修改、补充、删减或重组的过程融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准入(Access )面向所有学生,不能以学生的性别、年龄、残疾、信仰、文化、语言等为理由而不予接受 融合教育课程接纳、尊重并欢迎学生的差异性(Diversity ),反对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的“主流中心论” 融合教育课程强调学习活动中每个学习者的充分参与融合教育课程强调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取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成就融合教育课程的特点融合教育课程是广义上的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具体学科。
融合课程强调课程的共同性,即提供同样的、高质量的课程给所有儿童,要求那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最终也要达到和正常儿童一样课程目标。
融合课程首先是一种共同课程(common curriculum),即应该包括普通学校的基本课程、学科。
另一方面,多数的研究(Foreman, 1996; Marchesi, 1998)认为融合课程应该具备弹性,应该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多样性,反映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学习需要。
融合教育课程的特点融合课程是弹性化的课程从课程材料来说,课程材料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的形式,凡是有助于学生从课程中获益的材料形式都是可以采用的形式。
例如大字课本、音频播放器、视频播录设备、电话等。
从教学方法来说,教学方法的设计要能够适应不同背景、不同学习偏好的学习者,但并不降低学业标准。
从评估方式来说,传统的、标准化的评估方式不再适合融合背景下的课堂,能力模式的评估方式要替代结果模式的评估。
例如评估的方式可以是论文写作、工作陈述、旅行记录等从课程调整本身来说,融合教育课程本身也是灵活的和可调整的,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做调整,有的课程完全不用做调整,特殊需要学生也能很好的掌握。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一)添加式课程不变动原有课程架构下,增加课程内容的难度或扩展其广度,甚至特别设计“特殊课程”,如音乐演奏、电脑程序设计,以满足特殊学生。
大陆地区有部分普通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全校范围的综合活动课程,综合活动课程以兴趣社团的形式,由学生自发组织、自主管理,教师给予指导,是普特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团体,给所有普特学生提供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的平台。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一)添加式课程案例:以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为例,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是一所普特融合教育学校,有三十多年的融合教育经验。
该校组建了“爱慧社团”活动,学生每周有半天的时间开展兴趣活动,普特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在平等、尊重、欣赏差异的环境里,普特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亚洲艺术教育论坛上,由普特学生联手制作的手工艺品被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收藏。
融合乐队——小音乐家社团,由一名唐氏综合症的学生负责指挥,学生把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开发成乐器,这支小乐队多次参加了社会重大活动。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二)矫正式课程在不变动原有课程架构与内容之下进行的、为落后程度较轻的学生提供的课程,比一般学生更细化的教学与充分练习,这部分学生可以学习,只是步伐较慢,没法赶上班级进度。
这类学生需要为其提供较好的支持系统,如资源教师、小老师、合作学习等。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三)补救式课程补救式课程重点在加强基楚学科,即听说读写算的训练,较适合于课业严重落后的学生。
例如已经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语文程度只在小学三、四年级,其课程设计及方式以基础学科为主,教材难度融合学生能力,教材内容考虑学生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与同龄人的兴趣特点相结合,主要用课程目标减少分量、降低难度和改写来完成。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三)补救式课程 具体措施:减少分量:将学习内容较多、交杂、较不常用的内容删除。
降低难度:不直接使用普通班教材而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既适合其能力、水平又适合其年龄和生活经验的教材改写。
补救教学应及早开始,从小学一年级至中学可持续进行。
补救式课程需要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合作,对特殊学生的能力客观的分析后,由普通教师在课堂教学进行,同时,资源教师需要在资源教室中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四)替代性课程即由于普通学校传统课程不能满足某些学生需要,教师小组需要重新为他们设计单独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
这些课程可以根据需要在普通教室、学校、或社区内进行,并吸纳有兴趣的正常同伴一起进行。
替代性课程从课程主题到课程目标以及内容上,都与普通学生完全不同。
这主要是针对重度或多重障碍的学生,旨在为他们提供更具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以符合其需要。
从调整的程度来看,替代属于100%的调整,也就是最大限度的调整即选择使用另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主题、目标和内容,以及调整教学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替代性课程是对原有课程的最大改变,但仍然要以普通教育课程框架为基础,在此之上来进行改变。
当对课程进行了各种调整后学生仍然无法适应时,必须采用替代性课程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五)功能补偿性课程为有语言障碍、行动障碍、认知障碍等有特殊康复需求的学生,提供支持辅助的课程,比如语言训练课程、动作训练课程及相关服务的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针对中度、重度的特殊儿童,由资源教师在资源教室中进行。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原则(一)尽量保持原课程的架构融合状态中的课程调整,由于轻度障碍学生为多,尽量保持原课程架构,有利于全班同学共同成长,也有利于特殊学生的融合,并且是教师最容易接受、便于操作的模式。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原则(二)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课程调整的模式多样,选择哪一种模式或多种模式组合,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再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原则(二)以学生的需求为指导案例:教师在教学前通过对学生的评估发现,从准备状态来说,学生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
第一类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前提知识,对将要学习的新材料感到很困难。
对于这一类学生需要提供补偿性、矫正性的教学;第二类学生由于校外学习或自学的缘故,已经提前掌握了教师将要讲授的新内容、新材料。
他们需要加速类或扩展类的教学。
第三类学生,新材料的学习相对于他们的准备水平来讲刚好合适,不会太难也不会太容易,这类学生属于介于“两端”之间的中间学生,绝大多数课堂教学都是以这类学生为假想对象来设计的,只需要按照日常教学为他们提供有效教学即可。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原则(三)最少干预和最大融合Janney 和Snell(2000b)认为在进行融合教育课程调整时,应按照从少量到多量的顺序调整,先调整教学,再调整课程;如果课程调整以后仍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则考虑使用替代性活动。
课程调整的目的是要促进特殊学生融入普通班级,而不是让他们被隔离或特殊化;所以采取的调整策略应该是不易被察觉的,同时又是最大融合的。
课程调整的幅度越小,意味着学生与现行课程的相似度越高,也就意味着学生参与到普通教育中的程度越高。
所以,要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融入普通班级,就要尽量选择最少干预的调整策略。
五、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策略(一)调整教学形态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形态的调整增加特殊儿童融入课堂的机会,如差异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团体教学、合作学习等,适度将教师本位调整为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形态,这也有利普通学校教学的调整与改革。
五、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策略(一)调整教学形态1、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个性差异, 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
【案例】A 教师的四年级学生要学习数学的线段图。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线段图的知识,于是他要求学生回忆自己是怎么收集数据并绘制成图的。
在预考中,有3名学生在所有的考核项目中都取得85以上的分数。
10名学生在部分考核项目中取得85分以上的分数。
11名学生的分数表明他们仍需要进一步练习如何分析数据,以及怎样用图来表示数据的技能。
根据考试结果,A 教师想给11名需要复习线段图知识的学生多讲些课。
等这些学生能熟练掌握技能后,他要求学生根据他提供的数据来绘制图形。
对其他13名在预考中证明自己已经部分或全部掌握了线段图知识的学生,他设计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3名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立即选择活动,这些活动或者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者要求他们设计收集数据的方案,还要报告最后的结果。
10名掌握部分知识的学生则采取弹性的学习方式。
当拉里讲授他们已经掌握的技能时,他们就可以选作其他的学习活动。
拉里准备了学生在活动时要用到的材料,还有活动指导卡,并制定了评估学习结果的标准。
五、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策略(一)调整教学形态2、个别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和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具体计划和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从而使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合适的教育,取得尽可能大的进步。
【案例】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语文学科课本中一些词句的理解,普通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
但是对于思维缺乏概括性和逻辑性的智障学生而言,自学字词却十分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有层次地对随班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
在执教课文单词“全神贯注”时,教师一方面布置普通学生自学单词,一方面,为了让班上几个随班就读学生能理解,教师运用了“认认真真”、“一心一意”、“聚精会神”等词意来表述。
同时利用午间休息,组织孩子们观看有趣的动画片,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运用造句加深他们对这个单词的理解,例如通过“电视太好看了,我全神贯注地看着”、“小明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看,原来那儿有精彩的节目”等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全神贯注”。
五、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策略(一)调整教学形态3、合作学习:是小组学习的一种形式。
一般指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