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的课程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教育的课程调整
肖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研究所
前言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呼吁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全纳学校,并通过家长、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以保障特殊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全纳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一个从隔离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它可以有不同的程度 Pijl 与Meijer (1991)指出融合可以有六个不同的水平: (1)物理空间的 (2)名称的 (3)管理的 (4)社会性 (5)课程的 (6)
心理
前言 普通学校要实现融合教育倡导的让所有儿童都在普通教室里接受高质量的、适合他们独特的学习需要的教育,就必须重视调整普通教室里课程的形式、内容、与实施策略 课程调整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而对课程的相关要素,如目标、内容、策略、活动、评估、环境、教学材料和资源等
进行分析、编辑、修改、补充、删减或重组的过程
融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的准入(Access )面向所有学生,不能以学生的性别、年龄、残疾、信仰、文化、语言等为理由而不予接受 融合教育课程接纳、尊重并欢迎学生的差异性(Diversity ),反对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的“主流中心论” 融合教育课程强调学习活动中每个学习者的充分参与
融合教育课程强调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取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成就
融合教育课程的特点
融合教育课程是广义上的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
一具体学科。融合课程强调课程的共同性,即提供同样的、高质量的课程给所有儿童,要求那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最终也要达到和正常儿童一样课程目标。 融合课程首先是一种共同课程(common curriculum),即应该包括普通学校的基本
课程、学科。 另一方面,多数的研究(Foreman, 1996; Marchesi, 1998)认为融合课程应该具备弹
性,应该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多样性,
反映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学习需要。
融合教育课程的特点
融合课程是弹性化的课程
从课程材料来说,课程材料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的形式,凡是有助于学生从课程中获益的材料形式都是可以采用的形式。例如大字课本、音频播放器、视频播录设备、电话等。
从教学方法来说,教学方法的设计要能够适应不同背景、不同学习偏好的学习者,但并不降低学业标准。
从评估方式来说,传统的、标准化的评估方式不再适合融合背景下的课堂,能力模式的评估方式要替代结果模式的评估。例如评估的方式可以是论文写作、工作陈述、旅行记录等
从课程调整本身来说,融合教育课程本身也是灵活的和可调整的,并不是所有的课程
都需要做调整,有的课程完全不用做调整,特殊需要学生也能很好的掌握。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
(一)添加式课程
不变动原有课程架构下,增加课程内容的难度或扩展其广度,甚至特别设计“特殊课程”,如音乐演奏、电脑程序设计,以满足特殊学生。 大陆地区有部分普通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全校范围的综合活动课程,综合活动课程以兴趣社团的形式,由学生自发组织、自主管理,教师给予指导,是普特学生自愿组
成的群众性团体,给所有普特学生提供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的平台。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
(一)添加式课程
案例:以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为例,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是一所普特
融合教育学校,有三十多年的融合教育经验。该校组建了“爱慧社团”活动,学生每周有半天的时间开展兴趣活动,普特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在平等、尊重、欣赏差异的环境里,普特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亚洲艺术教育论坛上,由普特学生联手制作的手工艺品被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收藏。融合乐队——小音乐家社团,由一名唐氏综合症的学生负责指挥,学生把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开发成乐器,这支小乐队多次参加了社会重大活动。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
(二)矫正式课程
在不变动原有课程架构与内容之下进行的、为落后程度较轻的学生提供的课程,比一般学生更细化的教学与充分练习,这部分学生可以学习,只是步伐较慢,没法赶上班级进度。
这类学生需要为其提供较好的支持系统,如资源教师、小老师、合作学习等。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
(三)补救式课程
补救式课程重点在加强基楚学科,即听说读写算的训练,较适合于课业严重落后的
学生。 例如已经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语文程度只在小学三、四年级,其课程设计及方式
以基础学科为主,教材难度融合学生能力,教材内容考虑学生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
与同龄人的兴趣特点相结合,主要用课程目标减少分量、降低难度和改写来完成。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
(三)补救式课程 具体措施:
减少分量:将学习内容较多、交杂、较不常用的内容删除。
降低难度:不直接使用普通班教材而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既适合其能力、水平又适合其年龄和生活经验的教材改写。补救教学应及早开始,从小学一年级至中学可持续进行。 补救式课程需要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合作,对特殊学生的能力客观的分析后,由普通教师在课堂教学进行,同时,资源教师需要在资源教室中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
。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模式
(四)替代性课程
即由于普通学校传统课程不能满足某些学生需要,教师小组需要重新为他们设计单
独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这些课程可以根据需要在普通教室、学校、或社区内进行,并吸纳有兴趣的正常同伴一起进行。替代性课程从课程主题到课程目标以及内容上,都与普通学生完全不同。 这主要是针对重度或多重障碍的学生,旨在为他们提供更具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以符合其需要。从调整的程度来看,替代属于100%的调整,也就是最大限度的调整即选择使用另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主题、目标和内容,以及调整教学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替代性课程是对原有课程的最大改变,但仍然要以普通教育课
程框架为基础,在此之上来进行改变。 当对课程进行了各种调整后学生仍然无法适应时,必须采用替代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