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理论及其发展
当代智力理论和其特点
关注智力的神经基础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者开 始关注智力的神经基础。
研究表明,智力与大脑神经元之 间的连接和神经化学物质的活动
有关。
研究还发现,智力的不同方面与 大脑不同区域有关,如语言智力 与布洛卡区和韦尼克区有关,数 学智力与顶叶和前额叶有关等。
强调智力的适应性
智力是一种适应性的能力,个 体通过不断学习和适应不断变
化的环境来提高智力。
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和经验, 个体的智力可以得到提高。
智力的适应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如问题解决、学习和决策等
方面。
04
当代智力理论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优化课程设计
依据智力理论,教育工作者可 以更合理地设计课程,以适应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
好,提高教学效果。
改进教学方法
智力理论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 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过程,从 而采用更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
方法。
评估学习策略
通过智力理论,教师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策略 ,帮助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
在职业领域的应用
招聘与选拔
智力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评估应聘者的能力和潜力,选拔出最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
职业培训与发展
依据智力理论,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能力和需求,设计更有效的职业培训和发展计 划。
03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相结合
当代智力理论研究注重定量研究和定 性研究的结合,通过数据分析和质性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更全面地揭示智 力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THANK YOU.
通过了解患者的智力特点和需求 ,心理医生可以制定更具针对性 的康复计划,帮助他们更快地恢 复健康。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评皮亚杰智力发展的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评皮亚杰智力发展的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本世纪20年代初提出的“智
力分阶”模型,是一种描述智力进化发展的模型,它指出了几个阶段的智力发展,并以其发展说明了不同人在不同智力进程中的表现。
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对人类智力发展的研究和教育有重要影响。
首先,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不仅从智力发展的角度探究了入门级、普通级、
专家级和临界级智力能力,而且建立了越来越复杂的任务系统,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概念,如技能层次和联结理论。
这些理论和模型对教育上学者们提出了极大的激励,使他们更加认识到智力的发展和教育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从简单任务开始,再不断拓展深入,使学生能真正由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最终实现智力发展。
其次,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还提倡教育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以增强认知活动,
充分发挥有效性,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机会,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促进智能的发展,更好地推进智力能力的建设和提高。
此外,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强调,教学应更加多样化,给学生表彰,加强老师对孩子的肯定和认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促进智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教育价值。
皮亚
杰的智力发展模型能够从智力发展的角度探究人类智力发展,指导学生发展更高水平的智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和教育素养。
第十三章 智力发展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 斯腾伯格(Sternberg)的智力三元理论 • 智力的PASS模型 (Das)
智力的三元理论
• 斯腾伯格于1985年出版了《超越IQ》一书,提
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 • 斯腾伯格认为智力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 背景下发生的,不同文化条件下判断智力行为 的标准不同,但相同的智力行为的内在心理机 制是相同的。智力不但与一个人所处的外部社 会文化条件有关,也与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有关, 个体的经验则是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 的纽带。
智力的因素论
• 单因素论和二因素论 • 多因素论和群因素论 •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智力的结构论
• 智力的层次结构论 • 智力的三维结构论
对传统智力测验的批评
• 没有把社会智力涵盖在内(犯人越狱与 • • • •
迷津测验) 未能控制知识与经验的作用 限时测验(沉思/冲动) 测验焦虑 恶意运用
多重智力理论(加德纳, Gardner, 1993)
智力类型
• • • • • • • •
言语智力 逻辑-数学智力 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智力(interpersonal) 自省智力(intrapersonal) 自然智力(naturalist)
反映该智力的任务
读书、写论文、语词理解 解数学题、逻辑推理 找方向、看地图、放置物品 唱歌、作曲、音乐作品欣赏 跳舞、打球、协调性活动 理解他人行为、动机和情绪 认识和改变自己的能力 对自然界的认识
智力的情境亚理论
• 情境智力(contextual subtheory)是个
体与环境互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改变环境 适应自己,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智力。
• 包括适应、选择、塑造三个方面 • 情境智力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
多元智力理论的前世今生
多元智力理论的前世今生引言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它与传统的智力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的智力观念认为智力是一个统一的能力,而多元智力理论则认为智力是由多个独立的能力构成的。
本文将探讨多元智力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多元智力理论的起源多元智力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智力是不可改变的,即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成年后基本定型。
然而,加德纳从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中观察和分析智力表现,发现不同人在不同领域表现出不同的智力。
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的智力观念,为多元智力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概念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不是统一的能力,而是由多个独立的智力构成的。
加德纳将智力分为以下七种不同的智力类型:1.语言智力:指人们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力:指人们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空间智力:指人们对空间结构和物体的感知、理解和操作的能力。
4.音乐智力:指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创造的能力。
5.肢体运动智力:指人们控制身体运动和精确性动作的能力。
6.自我认知智力:指人们了解自己的能力、情感和目标的能力。
7.人际智力:指人们理解和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这些智力类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每个人在不同的智力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且这些智力类型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得到提高。
多元智力理论的发展和验证多元智力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这些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多元智力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验证其有效性。
其中一些研究发现,多元智力理论可以帮助解释人们在不同领域中的智力表现,同时也可以用于确定适合个体发展的教育方法。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研究者对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他们认为多元智力理论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其假设,而且这个理论的测量工具存在一些问题。
然而,多元智力理论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代智力理论和其特点
03
智力过程理论
智力信息加工论
要点一
定义
要点二
特点
智力信息加工论认为智力是对知识的 获取、存储、处理和交流的能力。
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特别是注意 、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过程。
要点三
描述
该理论主张智力是基于大脑神经活动 的结果,通过信息输入、编码、存储 和提取的过程来表现。
智力情境适应论
01
定义
特点
强调策略性思考和问题解决技能 的重要性。
描述
该理论主张智力是个体在认知活 动中,通过学习和运用策略来解 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这些策略 包括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和 归纳等。
04
智力测量理论
智力测验的起源与发展
智力测验的起源
智力测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 时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为了鉴别和诊 断儿童的学习障碍,开始编制了世界上第 一个智力测验量表。
VS
内涵
智力包括语言、数学、空间、逻辑、社交 和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 成了个体的智力水平。
智力理论的分类与特点
特点
多因素论:认为智力是由多个因 素决定的,如语言、逻辑、空间 等。
分类:当代智力理论主要分为三 类:单因素论、多因素论和情境 论。
单因素论:认为智力是由单一的 智力因素决定的,如语言、数学 等。
2023
当代智力理论和其特点
contents
目录
• 智力理论概述 • 智力结构理论 • 智力过程理论 • 智力测量理论 • 当代智力理论的应用与启示 • 当代智力理论的争议与未来发展
01
智力理论概述
智力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
智力是一种在特定领域内的认知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能 力来代智力理论鼓励个性化教育,这启示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社会政策,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第七章】 儿童智力的发展
其中最高层次的是一般因素,第二层分为两个大因素群: 言语教育的和操作的、机械的,每一个大 因素群又可分成若干小因素群,每一个小因素群下又有许多特殊因素。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长项和短处,所以不能笼统地评价一个人是聪明的,而另一个人是不聪明的。
8. 三元智力理论
同样,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J. Sternberg, 1949— )也认为,传统的智力概念太 狭窄,不能涵盖人类的所有智力,它们只看到个体的内部世界,而不注意其发生的外在条件。因而 他提出了三元智力的理论,期望由此来超越而不是替代现有的智力理论。
此外,通过积极的同伴交往,小组学习,吸引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小组、绘画小组、体操小组等,丰 富校内外生活内容,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第三节 智力测验
一、 智力测验的条件
一个良好的智力测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有一组好的 题项,即测题能真 实反映一个人的智 力水平。
第二,要有较高的 质量,即有高的信 度和效度。
同时性加工又称并行加工,属于编码加工系统,是对输入的信息片段进行加工并整合成一个有意义整体 的过程。
继时性加工又称序列加工,它与同时性加工都属于编码加工系统。
第二节 智力的发展
一、 智力的成长曲线
人类智力是随年龄而不断发展的,尤其是在儿童期,智力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在整个儿童期,智 力增长的趋势不是等速的,而是一条先快后慢的发展曲线。 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儿童期确实是智力成长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从出生至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 速的时期。 当然,在智力的不同方面,发展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感知和运动智力方面,婴幼儿时期的发展是最 快的,其他诸如语言和形象思维的能力3岁以后加快发展速度,而抽象思维的快速发展在12岁左右 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复杂的、高级的智力成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儿童之间智力的个 体差异也更多地表现在这些成分上。
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的发展有何启发
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的发展有何启发?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为我们对学生发展进行评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首先,它对我们进行学生发展评价主要有四点启示:从符号到场景:在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发展;从静态到动态: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从单维到多维: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发展;从统一到多样:尊重并评价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其次,以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建立的“学生观”“智力观”和“教育观”,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评价。
第三、多元智能理论注重整体性、强调差异性、突出实践性、重视开发性。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
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
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
这样的学生观一日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这正是新课程对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是每一个方面齐头并进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呈现发展的优势方面,并形成发展领域的不同的组合,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得到发展的同时,各领域在发展水平、速率上又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领域在学生整体的发展中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这就是学生的和谐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倡导学生的和谐发展,充分展现学生发展的潜能。
第四“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1)、每个学生都有成材的潜力每个人都有成材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
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在学习上最笨、生活中最调皮的学生,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他或许在这学习方面不入门,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们之所以说他不好,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盯着他的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忽略了其他方面。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吗,向自闭症儿童家长推荐这一理论,希望家长们能客观地理解我们的孩子。
您也可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对照了解您孩子现有的发展程度并据此提出干预训练的基点。
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对于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有三个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
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
皮亚杰在具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
事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可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大差别。
(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
每阶段的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
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一)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自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
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
也就是说婴儿仅*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特点再分为六个分阶段。
从刚出生时婴儿仅有的诸如吸吮、哭叫、视听等反射性动作开始,随着大脑及机体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到此阶段结束时,婴儿渐渐形成了随意有组织的活动。
下面简介六个分阶段。
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一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当代智力理论及其特点
自己的优势和潜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智力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智力理论
早期智力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认知、思维、学习等方面的普遍性特征,如智力测验的编制和应用。
现代智力理论
现代智力理论更加关注智力的多元性和动态性,提出了各种新的智力理论,如多元智力理论、实践智力理论等。
智力理论的发展趋势
未来智力理论将继续关注智力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探讨智力的更多层面和影响因素,同时注重跨学科的 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想象和语言等认知过程加工外界环境中的信息。
02
智力信息加工论强调认知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存储、
加工和使用,认为智力是对信息的处理和操作。
03
该理论主张智力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可以通过计算
机程序模拟实现。
智力知识建构论
智力知识建构论认为智力是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 对外界事物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知识是智力的基础,智力是通过已有知识对外界 事物进行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代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个体的智力组合 和表现方式都是独特的,存在个体差异 。
强调个体差异的智力理论主张因材施教,根 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育 ,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并实现自我价值。
这种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教 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 们的潜能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 能力。
06
当代智力理论的发展趋势
04
智力应用理论
智力教育应用
评估学习风格
智力理论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 生的学习风格,从而提供更符合
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定制化教学
通过智力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 的智力类型和能力水平,制定个性 化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以满足不同 学生的需求。
第4章 智力与创造力
4、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综合结构 5、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 成分智力、情景智力、经验智力 6、PASS理论
第二节 智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历史
2、进行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必须始终要有问题 意识,问题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 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创造性教学。 (1)教学理念上要从注重“学”转变为关注 “问”。 (2)教学气氛上要激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 出问题的动机。 (3)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 出问题的能力。
人的学习风格有差异,有人喜欢视觉学习法,有人喜欢听觉学习法, 有人习惯动觉学习法。削足适履只会妨碍他们的创造性发展。 “跟你简直说不通。” 可能是由于交流风格不“匹配”。能否换一种方式或者佐以手势、 文字改善沟通效果? “没有把握的事你不要做。” 冒适度的风险和自由选择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你太幼稚了!” 也许不是学生幼稚,只是他提供了你未曾想到的视角。 “要实际点!” 梦想是青少年的一大特征,也是创造力赖以生长发育的温床。教 师不能以成人的尺子去衡量青少年心目中的“现实”。 “因为我说过这件事,所以你必须这样做。”
两头小,中间大
超常,正常,低常
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
IQ 140以上 120~139 110~119 90~109 名 称 极优等 优 异 中 上 中 才 百分比 1.33 11.30 18.10 46.50
80~89
70~79 70以下
中 下
临 界 智力落后
14.50
5.60 2.90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的全面发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的全面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的全面发展一、理论来源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1983年提出。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他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动觉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内省智力);⑧自然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二、具体内容三、记忆方法口诀:语数动人,音空二自。
语(语言智力)数(逻辑-数学智力)动(身体-动觉智力)人(人际智力)音(音乐智力)空(视觉-空间智力)二自(自知智力、自然智力)四、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全面发展关系1.这几种智力同等重要,不能只将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置于发展的首要地位而忽视其他几种智力。
2.之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偏重于学前儿童智力的培养,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而忽视了对幼儿其他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以及个体差异性。
3.教学启示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五、试题再现本部分以客观题的考查形式为主,会涉及一些理解性的反选,所以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能通过案例去理解并区分不同的多元智能理论类型。
例题如下:例1【单选】近几年,由热门IP小说改编成的古偶剧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理论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人们常常仰慕他的卓越智力和独创思维。
然而,除了他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外,爱因斯坦还对儿童心理学有着深远的贡献。
他的智力发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
1. 引言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学科。
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理论是儿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探索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各个层面。
2. 爱因斯坦的生平爱因斯坦生于1879年,是德国籍的犹太人,后来移民到瑞士和美国。
他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众多突破性贡献,如相对论和光量子说等,被誉为卓越的科学家。
3. 智力发展理论的背景在爱因斯坦的年代,儿童心理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贡献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拓展了对智力的理解。
4. 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理论爱因斯坦认为,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发展是通过两个基本原则实现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通过直接感知世界来理解问题,而形象思维则是通过内在的图像和模型来解决问题。
5. 爱因斯坦的贡献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学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
6. 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理论对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教育者和心理学家能够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干预措施。
7. 结论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儿童心理学提供了宝贵的思考路径。
通过研究儿童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为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支持。
总结: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理论为儿童心理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
通过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个基本原则,爱因斯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
这一理论为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
• 存在这些智力上的局限性的根本原因,是儿童在 将外部活动内化到内部思维时还有困难,无法在 思想上操作对象,抽象出关系。从思维结构看, 他们的思考尚缺乏可逆性,即不会对一个事物或 一项性质从正、反两方面,或从两个方向上进行 考虑,并由此把握它们的互逆关系,达到守恒, 组成系统。广义一点讲,他们还无法将回顾和预 测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儿童在本阶段 中正在逐步接近运算水平,到了下一阶段,就会 具备一定意义上的运算能力了,所以本阶段称为 前运算阶段。在中国,处于本阶段后期的儿童进 入了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习。
• 从7、8岁到11、12 岁,为具体运算阶段。 儿 童开始具备运算能力,思维“由于具有 可逆性转换的资格而获得了运算的地位” ,但是,这一阶段的运算仍受到一定的限 制,即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在很大程度上 要借助具体对象进行操作。“形式迄今还 没有同内容分开”,因此儿童在本阶段的 思维运算称为具体运算。儿童会通过玩具 、实物等掌握分类的关系和序关系。
阶段的划分主要具有统计意义。对于具体 的个人来说,进入各阶段的年龄将会因环 境、个体因素而有差别。有的人可以提前 ,有的人可能滞后,但大部分人会遵循划 分原则,而且总的发展方向、前后顺序不 会改变。
四个阶段
感觉 运动
前运算
认识发生阶段
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
• 从出生到2 岁以后,即婴儿期,称为感觉 运动阶段。一开始,婴儿对主、客体是不 加区分的。“婴儿把每一件事物都与自己 的身体关联起来,好象自己的身体就是宇 宙的中心一样。”他们可做的各种活动, 互相之间也缺乏协调,似乎是孤立、无关 的,不会互相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他们 会逐步地产生因果关系的初步认识,其中 包括了一定的客体的认识,空间和时间的 认识。
• 具体运算的另一个基本的局限之处是,它的 运算结构只能是一步一步地组合而成,不会 按照某一原则全面地组成。换言之,儿童只 能按步骤的先后顺序处理或认识事物,缺少 全面协调地整体组织对象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1)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 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的人。
▪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 析的能力。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
▪ (3)视觉-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 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 视觉-空间智力发达。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 一、对智力的认识 ▪ 在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由判
断、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构成,这些内容大体上 就是传统智力测验所反映的东西。 ▪ 我国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 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 的核心。 ▪ 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智力的内涵, 它包含着一些意义更为广泛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 三元智力理论:
第十二章智力
阜南的等级层次理论
第十二章智力
2.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卡特尔和霍恩 (Cattell&Horn,1967)
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共同组成了人类的 “基本智力”
第十二章智力
卡特尔
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液体智力是与神经系 统有关的智力,晶体 智力是通过学习和经 验所获得的智力
液体智力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逐渐衰退,而 晶体智力则随着年龄 的增长而增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十二章智力
(三)三维智力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 (J.P.Guilford) 可以从操作、内 容、产物三个维 度去探讨智力的 结构
第十二章智力
三维智力结构模型
操作过程:认知、记忆(后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
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
内容:图形(后改为视觉和听觉)、符号、语义、
行为
产物: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 智力结构的组成因素由此有5×6×6=180种, 每种因素都是独特的能力
第十二章智力
二因素论 图示
第十二章智力
2.群因素论
• 智力可分为几种基 本能力因素,它们 的不同搭配便构成 每一个人独特的智 力整体
路易斯·瑟斯顿 (Louis Thurstone,1938)
第十二章智力
群因素论
第十二章智力
言语理解 语词流畅 数字运算 空间关系 联想记忆 知觉速度 一般推理
(二)智力结构理论
智力结构理论是对 因素理论的继承与 修正 主要包括层次结构 论和液体晶体理论
第十二章智力
1.层次结构理论
阜南(Vernon,1960) 智力可以分层次,越是位于上层的智力越重要, 更一般,越下层的越特殊,对智力行为的影响越 小。 最上层的是一般因素,其次是大因素群,再往 下是小因素群,最下面是一些特殊因素。
多元智力理论及对
课程实施灵活多样,根据学生 的需求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 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04 多元智力理论在职业发展 中的应用
职业规划与选择
明确个人优势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个体在不同领域有 不同的智力优势。因此,在进行职业规 划和选择时,应首先明确自己的优势智 力领域,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 向。
VS
人际关系智力
总结词
指与人交往、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详细描述
人际关系智力高的人能够与人建立良 好的关系,善于倾听、理解和表达情 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内省智力
总结词
指自我认知、反思和调节能力。
详细描述
内省智力高的人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情感、动机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和成长 能力,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
音乐智力高的人能够感知、表达和创作音乐,具备良好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空间智力
总结词
指空间感知和想象能力。
详细描述
空间智力高的人能够感知和想象空间关系,具备良好的空间认知和表达能力,如建筑师、画家等职业 。
身体运动智力
总结词
指身体协调、运动和操作能力。
详细描述
身体运动智力高的人能够灵活协调地 运用身体,具备良好的运动和操作技 能,如运动员、舞蹈家等职业。
职业发展评估
定期自我评估
定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自我评估,分析 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进步,找出需要改进 的地方。
寻求反馈和指导
积极寻求领导、同事和业界专家的反馈和指 导,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状况
,及时调整职业发展策略。
05 多元智力理论在个人生活 中的作用
提高自我认知
要点一
自我认知
通过了解自己的智力特点和优势,个体可以更清晰地认识 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制定更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计划 。
对比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与维果斯基的社会情境发展观
对比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与维果斯基的社会情境发展观一、引言皮亚杰(Jean Piaget)和维果斯基(Lev Vygotsky)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们分别提出了智力发展理论和社会情境发展观。
本文将对比探讨他们的理论观点,并分析其异同之处。
二、理论观点1. 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描述: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思维方式。
此外,他还强调了儿童的适应与认知冲突,认为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不一致的经验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2. 维果斯基的社会情境发展观维果斯基的社会情境发展观注重儿童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的研究和认知发展是在与他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中发展的。
维果斯基强调了社会文化情境对儿童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近发展区域”和“远发展区域”的概念。
近发展区域指儿童在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指导下能够完成的任务,远发展区域指儿童在无指导下难以完成的任务。
三、理论比较1. 强调重点皮亚杰的理论关注儿童自主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强调儿童的适应能力和认知冲突对发展的促进作用。
而维果斯基的理论则侧重于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的发展影响,强调社会交往和指导在儿童研究和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2. 儿童发展中的关键概念皮亚杰的理论中,关键概念是认知结构、适应和认知冲突。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冲突与适应来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维果斯基的理论中,关键概念是近发展区域和远发展区域。
他强调了成人或经验更丰富的同伴在儿童研究和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在近发展区域内,儿童能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完成新的任务。
3. 对教育的启示皮亚杰的理论强调了儿童自主研究的重要性,教育者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研究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维果斯基的理论则强调了合作研究的重要性,教育者应该提供适当的社会情境和指导,帮助儿童在近发展区域内完成更高级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
• Anderson 的智力与认知 发展的理论
• 1992年,Anderson根据 Thurston等人提出的一般智力 的观点发展出智力与认知发展 的理论(theory of intelligenc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
• Anderson的认为,智力的个别差异和发展变 化都可以用不同的机制来解释。智力的差异来 自于进行思维的“基本加工机制”(basic processing mechanism)上的差异。而这 又进而影响知识的获得。个体的差异取决于基 本加工的速度。
2.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
桑代克的三因素论
• 桑代克反对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提出了“智 力三因素论”,他认为可能有三种智力:
• 1、抽象智力(Abstract Intelligence)
• 2、具体智力(Concrete intelligence)
• 3、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 瑟斯顿(L.L.Thurstone)认为,智力是由许多彼 此不同、相互并列的原始能力因素组成。
• 构成智力有七种主要的因素: 1.语词意义的理解 2.词的流畅 3.数字计算 4.推理 5.空间关系 6.知觉速度 7.记忆
吉尔福特的智力模型
• 吉尔福特从操作、内容、产物 三个维度去划分智力结构。他 又把每一个维度分成若干因素, 每一个因素都是三个维度元素 的组合。三个维度各个元素的 组合可得出5×4×6=120种 因素。
• Anderson认为,与这些能力有关的任务由 一些“特定加工器”(specific processors) 来完成。这些加工器具有非常特殊的功能, 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知识,而且也与模 块不同,特定加工器受基本加工机制的影响。
• 获得知识有两种不同的“路线” (routes)。
• 第一种包括使用基本的加工机制,通过特定 加工器的操作,从而获得知识。
• 第三,处于最高层的计划系统,对整个认知活 动起到监控的作用,它具有及时调整策略、评 价当前行为等高级功能,它对应的是Luria大 脑机能的三级功能区。
加里克等的神经可塑性模型
• 2002年加里克等人综合了神经科学和 认知科学的发现,通过对人工神经系 统的研究提出了智力的神经可塑性模 型。
• 该模型提出,个体的智力随着大脑神 经系统的可塑性发展,而可塑性简单 地说是神经系统使其联系适应于环境 的一种能力。
• 能解释智力研究中许多未能解释的其它发现。
*
总结
• 综观智力理论最近的发展与演变,传统的智 力理论尚未退出舞台,新兴智力理论已经纷 纷登场;多元智力、成功智力、情绪智力日 臻成熟,成为与传统智力理论抗衡的力量。
• 智力理论研究摆脱了传统的狭隘与单一,逐 渐走向宽泛并呈多元化方向。
• 丰富多彩的智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 我们对智力的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智力本质 的理解。
[6]蔡丹,李其维.简评认知神经科学取向的智力观[J].心理学探新 2009(29):23-27
[7]林崇德,罗良.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研究的新进展[J].北京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49
[8]胥兴春,程启军.智力理论发展的新趋势[J].宁波大学学报(教 育科学版)2004(26):51-54
• 一类是近端过程,即直接环境 中与客体的持续相互作用;
• 另一类是远端因素,由影响近 端过程的形式与质量的环境维 度组成。由此提供人的知识形 成知识结构,发展其智力水平。
*
智力理论在认知神经科学方向的发展
智力PASS理论
• Das等人在1990年提出了智力PASS理论,该 理论是建立在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之 上的。
• 许多颇有影响力的智力理论,比如斯皮尔曼的 二因素论、桑代克的三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 素论、吉尔福特三维结构模型等,都从属于这 一理论阵营。这些智力理论, 都承认存在着一 个一般的智力。
斯皮尔曼的二因论
• 斯皮尔曼的认为,人类智 力内涵包括着两种因素:
1.普通因素(general factor) 简称G因素
• Das等人把传统智力理论的因素分析、认知加 工理论与Luria的大脑功能分区理论相结合,提 出了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PASS) 的智力模型PASS理论。
• 首先,注意-唤起功能系统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 础,它对应于Luria大脑机能的一级功能区。
• 其次,同时性-继时性加工系统是负责信息的编 码、解释、转换等,是认知过程的主要操作系 统,它对应于Luria大脑机能的二级功能区。
• 所谓成功智力“就是用以 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 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 为导向并采取相应行动, 是对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 足轻重影响的智力。”
成功智力的结构
• 成功智力包括:
1.分析性智力(analytical intelligence):是主体有 意识地规定心理活动的方向,以发现问题的有效解 决方法的能力。
• 智力操作的过程:认知、记忆、 分散思维、 复合思维和评价。
• 智力加工的内容:视觉、 听 觉、符号、语义和行为。
• 智力加工的产物:智力活动的
产品,包括单元、类别、系统、
关系、转移和蕴含 。
*
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兴智力理论
• 随着对智力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 传统的智力学说,智力领域的研究重又出现繁荣景象, 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取向,产生了一些颇有影响 力的智力理论,在各种新兴的智力理论中,有些智力理 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建立了重要的地位,并形成 了与传统智力理论相抗衡的强大力量。
• 1990年萨拉维和梅耶尔首次 提出了情绪智力。
• 1995年戈尔曼出版了《情绪 智商》一书,更提出了情商 概念,并使其家喻户晓。
• 1997年萨拉维和梅耶尔修订 了其情绪智力模型,提出情 绪智力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 容: 1.情绪的知觉和鉴赏表达 2.情绪对思维的促进 3.情绪的理解和感悟 4.情绪的成熟调节。
• Anderson也指出,存在一些无个体差异的认 知机制。提供这类共有的能力的机制是一些 “模块”(module),每种模块独立运行, 进行复杂的运算。模块不受基本加工机制的影 响,它们实际上是自动化的。
• 除了模块之外,智力还包括两种“特殊能 力”。其中之一涉及陈述性思维(语言数学 表达),另一种具有视觉和空间功能。
三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
• 智力的三元理论
• 1985年斯腾伯格提出了的智力的三元理论。 他认为智力是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背景所 需的心理能力。
• 该理论由三个子理论:背景子理论、经验子 理论、成分子理论构成。
成功智力理论
• 1996年斯腾伯格在三元智 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成 功智力理论(又称成功智 力的三元理论)。强调智 力不应仅仅涉及学业,更 应指向真实世界的成功。
• 塞西认为智力是天生潜力、环境(背景)、内部动机相 互作用的函数。人的各种认知技能、环境和知识都 是个体异的重要基础。
• 在特定的领域中,每一种认知潜能都使各种关系得 以发现,各种思想得以监视,知识得以获得。虽然 这些潜能具有生物学的基础,但是,其发展与环境 具有密切的联系。
• 个体的环境资源有两类:
[2]张进辅,智力理论的最近发展[J].心理学动态 2001:330-334.
[3] 赵笑梅,智力理论的最近发展与演变[J].比较教育研究 2005(1):49-53 .
[4]何安明,惠秋平智力理论发展述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9(9):37-41
[5]褚惠萍.智力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2(18):31-33
• 巴伦也提出了由五个成份组成的情绪智力模型:个 体内部成分、人际成分、适应性成分、压力管理成 分和一般心境成分。
*
20世纪80年代后的其他智力理论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了上述 三大智力理论以外,还有一些 重要的理论,它们也在智力研 究领域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它 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智力研究 方向。
容 3.理解和分析情绪
4.情绪的反思性调控
类 能力 型
1.知道自己的情绪 2.情绪管理 3.自我激励 4.识别他们的情绪 5.处理关系
能力与性格的混合
• 1998年戈尔曼结合他人的研究结果,也对其情绪 智力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调整,把情绪智力划分为由 20种子能力构成的四方面能力:自我知觉、自我管 理、社会知觉、社交技巧。
二是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 这是指个人积累的不同领域的知识和 经验。
三是反省智力(Reflective intelligence): 这是指解决问题、学习和完成挑战智 力任务的广泛的策略。
Ceci的生物生态学理论
• 199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塞西(5.J.Ceci)提出了智 力发展的生物生态理论(The bio-ecological theory)。
智力理论及其发展
——李宁 赵君媛 丁岚
目录
智力理论
1.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传统智力理论 2. 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兴智力理论 3.智力理论在认知神经科学方向的发展 4.总结及未来智力研究的新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传统智力理论
• 此阶段的智力理论主要以心理测量学为基础。 心理学家们用当时颇为流行的因素分析法去解 析智力,通过因素分析探索智力的构成因素, 进而认识智力的内核。
2.创造性智力(creative intelligence):是一种能超 越已知给定的内容和信息产生出新异独特思想的能 力。
3.实践性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是一种可在 日常生活中将思想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 的方法来加以使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