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管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无机化学E理论大纲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无机化学E理论大纲

《无机化学E》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E01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E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无机化学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

化学科学中早期的最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现的。

无机化学在化学科学中处于基础和母体地位,其它学科都是由此分化出去并成长起来的。

本课程是从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学习无机化学的中心内容元素部分,并进一步了解物质结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环节与引导学生课后自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元素的基本特征,掌握基本的无机化学实验方法,并具有独立做无机化学实验能力。

(三)实施说明突出重点,逐步深入。

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适时补充本学科的新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在讲授本课前,学生必须具有“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在课堂知识要点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可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应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2.开设无机实验课,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主要考核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及其应用。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系统地介绍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环境管理的思想、原则及方法,要求学生能准确认知环境管理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现行的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度,深入领会环境管理的三大基础理论和经济原理,牢固掌握环境管理手段的基本类型、政策目标、调控原理、适用领域、效果制约因素,使学生树立起环境管理的观念思想,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环境保护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环境管理手段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3、6、7、8和11。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环境管理的概念2、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3、环境管理的学的形成与发展习题要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掌握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及任务;理解环境管理的各种职能和手段,掌握不同管理手段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础理论1、系统论2、控制论3、三种生产理论概述4、界面活动控制论5、冲突协同理论6、生态与环境经济学理论7、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习题要点:掌握环境管理三大基础理论,理解三大基础理论构成的环境管理方法论体系;熟悉并掌握环境管理的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冲突协同理论,并对其在实际环境管理中得应用进行分析;了解并熟悉生态经济学以及环境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理解并掌握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第三章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1、环境管理的对象与职能2、环境管理的分类3、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习题要点:理解环境管理的分类;熟悉并掌握我国现行环境管理的各项基本制度,以及这些管理制度的管理目标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和程序并能熟练地进行案例分析.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手段1、环境监测2、环境标准3、环境预测4、环境评价5、环境规划6、环境管理的法律和社会保证习题要点: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掌握环境监测的特点和分类,熟练掌握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方法;理解环境标准的定义和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掌握环境标准的分类以及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理解环境预测的概念并了解其基本原理,掌握环境预测的工作程序;理解环境评价的定义,掌握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理解环境评价的分类标准;熟悉掌握环境规划的的概念、基本特征、原则及作用; 了解环境保护法制的概念和作用,明晰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及使用范围。

沈阳理工大学 清洁生产工艺与HSE管理体系----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模式

沈阳理工大学 清洁生产工艺与HSE管理体系----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模式

《清洁生产工艺与HSE管理体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42007课程英文名称:Cleaner Production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0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该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维模式。

本课程在对可持续发展和HSE 管理系统简介和分析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资源回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源头削减的清洁生产对策,正确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生产过程污染预防与清洁生产审核、产品生态设计与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及工业生态系统和物流分析,并能综合运用于实践,初步具有解决一般行业清洁生产审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质,拓宽学生就业领域。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洁生产和HSE管理系统的概念及评价方法,掌握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掌握清洁生产审核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实施的能力。

了解清洁生产和HSE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成功实例,为今后从事清洁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三)实施说明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学时有限,面面俱到的讲显然不能突出重点,因此教师可以在讲授过程中提出问题,课后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教师针对问题精讲。

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较好的完成知识的学习。

另外,讲授中结合一些清洁生产和HSE管理系统的实例,可增加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习题、课后查阅资料三者结合,充分应用学生已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课堂讲授为主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课外自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的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先修课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生态学》、《化工原理》等。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施工技术教学大纲2010版试卷教案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施工技术教学大纲2010版试卷教案

《环境工程施工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42010课程英文名称: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of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环境工程施工技术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选修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旨在使学生掌握设备的安装技术和生产管理等的基本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领域。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应基本学完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并且有一定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专业工程的材料、施工方法、施工安装程序以及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明确环境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科研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多方面的和技能,使学生在本专业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方面得到提高,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通过以讲授为主,同时结合实际的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讲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具体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的实施说明该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即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四)对习题、实验环节的要求要求习题、思考题将工程实际与基本理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对先修课的要求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1。

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环境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掌握.3。

成绩构成:平时考核(包括作业、提问等)、小论文考核的总和。

(七)主要参考书目:《水工程施工》,张勤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土木工程施工》,张国联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彭尚银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工程项目管理》,彭尚银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建筑施工》,张国联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二、中文摘要本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土建、建筑材料等与环境工程有关的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土木工程施工中各种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及有关施工机械的选择与应用;学习有关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编制方法及施工监理的一般常识。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大纲20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大纲20

《环境评价案例分析》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42008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Case Study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环境工程和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方向选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熟悉轻工纺织化纤类、化工石化及医药类、冶金机电类、建材火电类、社会区域、交通运输类等类别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程序。

通过各类型环境评价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

教学目标:通过对各类别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各类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等级确定、评价工作内容的确定、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类别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各类别项目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熟悉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能将环境评价所学课程知识灵活应用于各类环境影响评价实际中,具备撰写一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和报告书的能力。

能从事各类环境评价的编制工作,以及具备从事环境评估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等管理能力。

(三)实施说明通过各类别具有代表性的环评案例讲解,使课程内容丰满生动;适应学科的发展,跟踪学科前沿,使学生了解学科动态;调动学生参加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环境评价》、《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等。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每章节结束后做课堂作业,期末一次大论文作业。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评定方式:由平时考核(出勤,平时作业)和期末大作业组成。

其中平时考核70%,期末大作业30%。

沈阳理工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编写格式

沈阳理工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编写格式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0231018周/学分:2周/4学分一、大纲使用说明(一)适用专业:本课程设计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课。

该课程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制图》;《机械制图》;《AutoCAD 绘图》。

2、后续课程:《环保设备基础》,《环保设备自动控制》,《毕业设计》,《环境工程概算》。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一)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各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应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先修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内容,本课程内容为,运用各种污染物的不同控制、转化、净化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除尘、除硫、脱氮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使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方面得到工程训练。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大气污染控制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

(二)基本要求:设计报告的重点是对设计计算成果的说明和合理性分析以及其它有关问题讨论。

设计报告要力求文字通顺、简明扼要,图表要清楚整齐,每个图、表都要有名称和编号,并与说明书中内容一致,最后成果及图表要字体工整,合订时,说明书在前,附表和附图分别集中,依次放在后面。

通过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方案比较分析、论证的能力;设计计算的能力等。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计算准确、论述简洁、文理通顺、装订整齐。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大纲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大纲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72018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化学类各专业尤其适用,也适用于材料、机械、装备、管理等各类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我校所有本科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环境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将通过较为全面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可持续发展知识等教授,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成为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今后形成合理的环境科学知识结构。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环境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它帮助学生较为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备保护环境和参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教学目标包括:1. 增进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环境伦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 帮助学生提高环境意识,掌握保护和改善环境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3. 使学生树立新的环境伦理观,促进学生的环境保护行动。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基本知识:了解全球和我国的环境状况、资源利用状况以及环境污染治理发展趋势,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深远意义。

2. 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知识;掌握水、气、声、渣四大方向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掌握环境监测的基础知识,了解环境管理的手段与方法,大致了解环境信息系统及3S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掌握清洁生产的思想;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实施进展。

3. 基本技能:了解多种污水处理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技术;重点掌握污水生化处理方法,即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原理,流程;了解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

资源与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先修课程:环境科学概论、资源科学概论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资源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运用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与环境管理观念,增强学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程内容(一)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1、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2、环境的概念、组成和功能自然环境(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环境(如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3、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原因资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二)资源与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管理的关系2、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生态学原理在资源与环境管理中的应用3、经济学理论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价值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资源与环境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三)资源管理1、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的分布和特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规2、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和保护土地资源管理的制度和措施3、矿产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的分类和特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规4、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的功能和价值森林资源的培育、采伐和保护森林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四)环境管理1、大气环境管理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大气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措施2、水环境管理水污染的来源和类型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水污染的防治和水资源保护3、土壤环境管理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土壤污染的修复和治理4、固体废物管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理固体废物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五)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方法和技术1、资源与环境评价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指标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2、资源与环境规划资源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环境规划的类型和编制方法3、资源与环境监测资源监测的技术和手段环境监测的网络和方法4、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六)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政策与法规1、国内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如《水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2、国际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公约和协定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公约(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七)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实践案例分析1、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案例节水型社会建设节能型社会建设2、循环经济发展案例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3、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国内外生态城市的建设经验和模式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系统讲解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31004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anagement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0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掌握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环境管理知识、基础理论和环境管理技能,以适应现代化环境管理工作需求。

(三)实施说明本大纲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故各部分内容要尽量讲得全面一些。

对重点、难点要精讲,对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可以略讲;或者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然后教师作归纳。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讲授中结合习题,增加学生的兴趣。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为理论基础课,在预修《环境科学概论》后开始学习,并为《环境经济学》的学习作良好的铺垫,是环境科学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的必修专业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作业需要学生查阅课外文献,综合地运用已学到的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试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环境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环境管理工作,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考核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平时的成绩(包括期中考试、作业、提问等)占30%;期末试卷成绩占70%。

(七)主要参考书目:1.《环境管理学》,叶文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环境管理学》,朱庚申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3.《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吴忠标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4.《环境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张承中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5.《城市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荷)布瑞汉特等编,张明顺等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二、中文摘要环境管理学以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运动。

环境管理学认为,环境管理的本质是“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管理学包括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资源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等各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管理环境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绪论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掌握环境管理的概念;2)熟悉并掌握不同环境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理解和掌握生态管理的系统性和主要内容;3)了解环境管理的各种手段,掌握不同管理手段的主要特征。

4)了解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并掌握每个发展阶段的环境管理思想的特征。

重点:1)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掌握环境管理的概念;2)了解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并掌握每个发展阶段的环境管理思想的特征;3)了解环境管理的各种手段,掌握不同管理手段的主要特征。

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掌握环境管理的概念。

习题: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2)环境管理的手段。

第2部分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2.1部分三种生产理论(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理解三种生产理论以及其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难点: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习题: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第2.2部分环境管理学的其他理论(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熟悉并掌握环境管理的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并对其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2)理解并掌握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重点:理解并掌握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第3部分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保证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掌握环境监测的特点和分类,熟练掌握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方法;2)了解环境预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环境预测的工作程序并熟练运用环境预测的方法;3)了解环境标准的定义和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掌握环境标准的分类以及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4)了解环境审计的概念,掌握环境审计的方法和步骤并能进行案例分析;5)了解环境信息的特点,掌握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及特点。

重点:1)掌握环境监测的特点和分类,熟练掌握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方法;2)掌握环境预测的工作程序并熟练运用环境预测的方法;3)掌握环境标准的分类以及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

难点:1)掌握环境标准的分类以及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

2)掌握环境预测的工作程序并熟练运用环境预测的方法。

习题:1)环境标准的分类以及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2)环境预测的工作程序,环境预测的方法。

第4部分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第4.1部分老三项制度(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我国环境管理老三项制度的管理目标2)熟悉并掌握老三项制度的具体管理措施和程序,并能熟练进行案例分析重点:老三项制度的具体管理措施和程序。

难点:老三项制度具体管理措施和程序,并能熟练进行案例分析。

第4.2部分新五项制度(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我国环境管理新五项制度的管理目标2)熟悉并掌握新五项制度的具体管理措施和程序并能熟练进行案例分析重点:新五项制度具体管理措施和程序。

难点:新五项制度具体管理措施和程序,并能熟练进行案例分析。

习题:1)我国环境管理的方针政策;2)我国现行环境管理8项制度。

第5部分区域环境管理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第5.1部分城市环境管理(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城市环境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2)理解并掌握城市环境问题并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重点:城市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难点:城市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习题: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第5.2部分农村环境管理(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农村环境的特点以及与城市环境的区别;2)了解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理解乡镇工业污染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关系;4)掌握农村环境的改善途径和管理方法;重点:1)乡镇工业污染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关系;2)农村环境的改善途径和管理方法;习题:1)乡镇工业污染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关系;2)农村环境的改善途径和管理方法第5.3部分流域环境管理(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流域的概念并掌握流域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理解流域管理的基本原则,熟悉和掌握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2)了解开发区的概念,开发区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理解开发区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理解开发区环境管理的内容。

重点: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难点: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6部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第6.1部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与国家环境管理的相互关系,掌握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概念,熟悉和理解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体制,掌握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2)理解并掌握作为管理主体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ISO14000系统标准的基本模式,理解并应用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和要求,;3)理解并掌握作为管理对象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不同污染源的管理制度和排污收费的制度,理解产品周期管理的思想,熟悉并掌握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与步骤,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要点。

重点:1)熟悉和理解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体制,掌握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2)掌握环境预测的工作程序并熟练运用环境预测的方法,理解并熟练应用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和要求;难点: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习题: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第6.2部分清洁生产(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源和控制途径,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及其出现的历史背景;2)理解并掌握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及清洁生产审计的概念重点: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习题: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第7部分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理解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的概念,保护对象和类型;掌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掌握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保护对象和类型,并理解自然保护区的作用,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概况;3)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作用重点: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2)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保护对象和类型;难点: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习题:1)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作用。

第8部分全球环境问题以及管理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与特点,熟悉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2)理解并掌握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的对象与内容,了解和熟悉全球环境问题管理的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参加的环境保护双边公约的概况;3)理解我国关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立场与态度,了解我国已加入和签署的环境保护国际协定,熟悉并掌握我国对重要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和立场。

重点:1)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2)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的对象与内容;3)我国对重要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和立场。

习题:1)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2)我国对重要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和立场。

编写人:姜承志审核人:批准人:.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