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19三峡教案苏教版
19、三峡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重点实词解释,疏通文意。
3、熟读成诵。
4、分析课文,感受三峡风光的壮丽;5、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6、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实词解释,疏通文意。
2、分析课文,感受三峡风光的壮丽;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教学难点: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本课题教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流程:一、简洁导入新课(用时不超过1分钟)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郦道元写的《三峡》二、作者、作品介绍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人。
本文选自《水经注》。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景录。
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出示教学目标(用时不超过1分钟)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重点实词解释,疏通文意。
3、熟读成诵。
四、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自学指导1、先听录音后,后朗读课文P130—13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阙( quē)嶂( zhàng )曦月( xī)襄陵( xiāng )沿溯( sù)漱( shù)素湍( tuān )绿潭属引( zhǔ)绝山献( yǎn )五、互动交流(疏通文意)一句一句进行加点字解释和句子翻译(详情看课件)六、互动交流二(理清课文结构)1、齐读课文,思考:作者通过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二层: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至文末。
写三峡秋天的景色。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十九课《三峡》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三峡》江苏省淮安市凌桥中学李翠 223000【教材简解】《三峡》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
第四单元专题为“多彩四季”,目的让学生欣赏四季美景。
本文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目标预设】本文初步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并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据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二、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三、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2、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设计理念】文言文教学应首先注重朗读,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通过朗读,传情达意;通过朗读,训练语音、语速、音量。
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积极朗读文章的美。
当然,《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
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
(1课时)二、教学要求: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
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
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
江苏省扬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三峡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育阅读文言文的力量,体会语言的美丽生动、简练。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语言的简练性。
3.体会三峡的壮丽风光,培育宠爱宏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品尝本文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疏通课文,把握重点文言字词句。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放映三峡风光片,让同学畅谈对三峡的感受,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或播放《三峡情》等有关歌曲)明确: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作家、作品。
(1)同学相互沟通材料。
(2)郦道元,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
本文选自《水经注》,该书既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课件呈现)二、动口朗读,初步感知课文1.老师配乐范读,要求同学留意生字读音和节奏。
2.同学自由朗读,积累文言词语。
(课件呈现)阙(què)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绿潭漱(shù)属(zhǔ)引绝巘(yǎn)(同学齐读两遍,将注音标在课文中。
)3.同学放声朗读课文——个别朗读,感知朗读状况。
(课件呈现一些停顿例句,提示同学留意。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三、动心朗读,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1.将课下注释批在注文中。
2.试译课文。
3.老师点拨重点字词。
四、课堂训练:结合《同步导学》和《补充习题》进行重点文言字词句的训练。
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巩固重点文言字词句。
其次课时教学要点:理清课文结构,分析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复习旧课:1、背诵课文;2、检查重点文言字词句。
二、动情朗读,理清课文结构和内容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老师点拨并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2.动情朗读,同学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峡教案苏教版
三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明白得文意。
2.美读课文,欣赏三峡。
3.琢磨妙点,体味语言。
教学重点:明白得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教学难点:琢磨妙点,体味语言。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展现美图,观三峡同窗们,三峡自古以来就有山水画廊的美称,它的风光究竟有多美呢?让咱们先睹为快,请欣赏。
(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诗文图片)看你们或沉醉、或惊叹的表情,教师就明白你们的魂都被三峡给勾走了,是不是专门想去三峡游玩?那么,走,到三峡去,今天咱们请来了一名特殊的导游,他确实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让咱们跟从他进行一次超越时空的三峡之旅!(板书题目及作者)这次旅行,咱们的旅行背包里不带饼干、火腿和矿泉水,教师提议里面装以下东西:(出示学习目标)一、反复朗诵,译《三峡》二、美读课文,识三峡3、琢磨妙点,赏《三峡》二、反复朗诵,译《三峡》旅途中咱们可不能闲着,请看看郦道元导游给咱们写的美文《三峡》,这么美的课文,大伙儿确信都想读一读,教师要求同窗们要读准字音。
谈到识字的问题,教师带来了一种很有乐趣的识字方式——见字知意。
能够结合课文来认字。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举例: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说明:两山夹水的地址称之为“峡”因此,咱们若是来欣赏“峡”,就不单单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
(屏幕显示)找一找带“山”旁的字并明白得它们的意思,找一找带“氵”旁的字并明白得它们的意思。
对照较难的,要把它们圈画出来.把教师整理的和你自己圈的对一下,一路读一读,我读题目,你们读下面内容。
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巴东三峡峡:两山夹水的地址。
重岩叠嶂嶂:zhàng,挺拔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山献多生怪柏: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峻:jùn,高而峻峭。
师:注意“岩”字,一样说山上的大石头叫岩,那个地址指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2019-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三峡教案苏教版
1.走近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任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所撰《水经注》40卷,是对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做的注释。
2.了解出处
《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水经》原是魏晋时人所著的一部地理书,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他旁征博引为之作注,使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水经注》。郦道元参考了许多古代的史地著述,同时利用他做冀州、鲁阳、颍州、荆州等地方官之便,对中原水利系统曾做过大量勘察。他对于我国中部地区130多条河以及1200多条水道,都有调查研究。这部书兼有科学、文学两重性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它是我国古代水利地理学的一部重要文献,它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4.解释重点词语。
(1)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2)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4)不见曦月: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5)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6)绝·多生怪柏:山峰。
(7)飞漱其间: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8)清荣峻茂:高而陡峭。
(9)属引凄异:这里是连续的意思。
(三)美点寻踪
1.布局美。作者先写七百里山势,再写夏水暴涨,继写春冬美景,后写寒秋肃杀。因为,三峡的山不同寻常,不但多、连、高,而且峡间很窄。可想而知,江水通过这样的峡谷必然比其他处更急,更壮观。水涨总有水落时,一年四季,涨落有致。夏天江水暴涨,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秋天水枯谷空。由此,水成了串联全文的一根红线。
4.言辞美。课文受南朝文风影响,文句骈散相杂,运用了一些古汉语的修辞方式,互文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为避免行文的单调呆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形式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这种句子翻译时应并成一句。如:“隐天蔽日”,实际意思是“隐蔽天日”。
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内容简介《三峡》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语言精练,思路清晰。
朗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学情分析由于本文是用文言形式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教师在设计本堂课时既顾及到文言文的特点,又兼顾到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
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独立理解基本内容。
作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本文很有特色,应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可这对学生的水平来说尚是个难点,需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创造空间,将其情境化,问题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1、学生能理解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也可采取自主、合作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多媒体六、教学步骤(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课前我让你们查一下峡的含义?查了,那么从字面上看到左边是山,右边是夹。
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两山夹水的地方,如果我们欣赏峡,不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番景色。
(:二)出示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含义,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三峡》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
《三峡》初一语文上册教案《三峡》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峡》初一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篇1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和《水经注》的材料,教师巡视;2.提出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
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以小字条的形式将问题记下交上来,然后到下一环节学生疏通文意的时候,再将问题交由大家讨论。
(四)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3.请大家齐读课文。
4.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三峡教学案苏教版
三峡基本目标: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疏通文意。
提升目标: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时数:二课时一、导入二、默一默略无quē()处重岩叠zhàng()xī()月沿sù()阻绝飞shù()其间属.()引凄异三、读一读(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句读。
指导朗读:读出节奏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四、想一想1.文章描绘了三峡的哪些景物?运用哪些手法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结合语句具体分析。
手法:(具体分析)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2、动静结合。
静景:山动景:水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五、练一练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阙叠嶂曦襄沿溯奔御湍漱肃属引2.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六、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问题(13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三峡》教案
教案设计:《三峡》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峡》这篇文言文,掌握文中描绘三峡景物的关键词汇和句式,了解三峡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绘画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转换、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提炼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敬畏,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三峡》原文、注释、郦道元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三峡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资料,PPT课件。
•分组安排:将班级分为4-6人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探究任务。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三峡》,尝试理解文章的大意,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峡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活动设计:播放一段关于三峡的视频或图片,展示三峡的壮丽景色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引导:提问:“你们知道三峡吗?它在哪里?有哪些特点?你们对三峡有哪些印象或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自然过渡到《三峡》这篇文言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15分钟)•自主阅读:学生安静阅读《三峡》,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尝试理解文章的大意。
•字词讲解:教师讲解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清荣峻茂”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
•初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深度解读(30分钟)•景物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如三峡的山、水、树、石等自然景观,以及猿鸣、渔歌等人文景观,感受其壮丽与神奇。
•结构分析:探讨文章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的叙述方式等,理解这些特点在表达文章主题和情感中的作用。
•文化解读:结合三峡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如三峡的地理位置对古代交通和军事的重要性,三峡的自然风光对文人墨客的吸引和影响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教案苏教版1
19.三峡[ 授课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用简短语言描绘光景特色3、感觉祖国河山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授课重点 ]学习精练、生动的语言。
[ 授课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
[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衬着气氛,突出授课目标。
[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授课过程 ]课前预习(自修阶段)[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嶂隐蔽晨曦襄上溯御湍揣喘潭漱口峻竣浚骏旺盛元旦山涧属引凄凉衣裳巫峡重叠疾风鸣叫朝[2]查找资料,讲解词句。
略无阙处叠嶂:重叠的山岳。
自非:若是否是。
亭午:正午。
夜分:子夜。
曦:阳光。
襄:上。
陵:山丘。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阻绝:间隔不通(断)。
哀转久绝:消失。
或:有时。
宣:宣布君主的诏谕。
朝zhao:清早。
暮:夜晚。
虽:即使。
奔:代快马。
御:驾。
疾:快。
回清倒影:清波盘旋,物影倒映。
飞漱:飞流冲刷。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清明;繁华富强;陡峭,山高而陡;旺盛。
)良多:很多。
旦:清早。
林寒涧肃:寒静,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渠,威严。
(寒峭:形容冷气逼人)啸:拉长声音叫。
属引:连续不断。
[3]试直译全文。
参照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山,几乎没有空缺中止的地方。
层层重叠的岩石和山岳,铺天盖地,若是否是正午(或)子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丘,顺流逆流都间隔不通。
有时帝王的命令紧急宣布,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夜晚抵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轻风,也不如这样快。
春冬季节,就是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清波盘旋,物影倒映,高峻的山岳上长着很多奇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飞流冲刷在山岩之间,山高水清,树木旺盛,确有很多兴趣。
每当初晴时分,霜后清早,林间寒峭,山涧威严,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叫,连续不断,凄凉独到,空阔的山谷传来回声,沉痛委宛,许久才消失。
因此捕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最长,猿叫三声令人泪湿衣裳。
”[4]也许你还不能够自己把文章字字句句翻译正确,但相信你必然已经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经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想象到了各段文字所描绘的三峡风光,没关系把你脑筋中的三峡用一段文字描绘出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三峡教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 三峡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 三峡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 三峡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十九三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重点)3.体会文章结构安排的巧妙之处.(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抢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江是?(学生答:长江。
)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三峡。
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游览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三峡。
(播放三峡风光视频)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其中一位就是老师特意为大家请来的导游,他就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现在,我们就跟着郦道元老先生开始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任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所撰《水经注》40卷,是对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做的注释.2.了解出处《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
《水经》原是魏晋时人所著的一部地理书,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他旁征博引为之作注,使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水经注》。
郦道元参考了许多古代的史地著述,同时利用他做冀州、鲁阳、颍州、荆州等地方官之便,对中原水利系统曾做过大量勘察。
他对于我国中部地区130多条河以及1200多条水道,都有调查研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三峡》教案 苏教版
《三峡》《三峡》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学生自读,辅以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方法,使学生悟得阅读文言文的门径。
教读,就是教学生读。
教,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读,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
通过教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词句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服务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并在课文内容的串讲下,如珠之在线,活而不乱,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语言、思维训练的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课文;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2、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联词成句,创造新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激趣: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
”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
)(三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师: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如:郦巘阙溯属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三峡》教案 苏教版
《三峡》《三峡》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学生自读,辅以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方法,使学生悟得阅读文言文的门径。
教读,就是教学生读。
教,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读,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
通过教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词句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服务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并在课文内容的串讲下,如珠之在线,活而不乱,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语言、思维训练的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课文;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2、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联词成句,创造新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激趣: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
”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
)(三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师: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如:郦巘阙溯属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三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3.体会文章结构安排的巧妙之处。
【学习重难点】
1.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重点)
2.体会文章结构安排的巧妙之处。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抢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江是?(学生答:长江。
)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三峡。
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游览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三峡。
(播放三峡风光视频)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其中一位就是老师特意为大家请来的导游,他就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现在,我们就跟着郦道元老先生开始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
任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所撰《水经注》40卷,是对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做的注释。
2.了解出处
《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
《水经》原是魏晋时人所著的一部地理书,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他旁征博引为之作注,使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水经注》。
郦道元参考了许多古代的史地著述,同时利用他做冀州、鲁阳、颍州、荆州等地方官之便,对中原水利系统曾做过大量勘察。
他对于我国中部地区130多条河以及1200多条水道,都有调查研究。
这部书兼有科学、文学两重性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
它是我国古代水利地理学的一部重要文献,它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3.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 至于夏水襄陵(xiāng)
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
飞漱其间(shù) 绝·多生怪柏(yǎn)
属引凄异(zhǔ) 哀转久绝(zhuǎn)
虽乘奔御风(yù) 林寒涧肃(jiàn)
常有高猿(yuán)长啸(xiào)
4.解释重点词语。
(1)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2)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3)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4)不见曦月: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5)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6)绝·多生怪柏:山峰。
(7)飞漱其间: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8)清荣峻茂:高而陡峭。
(9)属引凄异:这里是连续的意思。
(10)或王命急宣:有时。
(11)不以疾也:如。
5.预习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出三峡雄奇秀丽景色的?
明确:作者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水的不同特点。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小旅行团,商量一下,你们会选择哪个季节一同前往三峡呢?为什么?看看哪些同学能说服老师与你们同行。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春冬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以“素”饰“湍”,水如白练,给人明净轻快之感。
“绿”饰“潭”体现水深,各种树木影子倒映在潭水中,益见深沉宁静。
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夏季:水急、水涨。
水涨:通过“襄”“阻绝”体现,山连,水不得排泄;在描写过程中运用举例、比喻、对比等手法,共同体现水流湍急,给我们一种气势磅礴的奔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