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8(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0530116

师说1. 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同样的一项()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大家,其下贤人也亦远矣....C.吾进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2.选出加点的字意思同样的一组()A. 古之贤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3. 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择师而教之/而耻学于师....C.其皆出于此乎/生乎吾前D.不拘于时/学于余....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中的“耻”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5.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或师焉,或不焉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默写:(1)韩愈的《师说》中,与“老师是用来教授道理,解决迷惑”看法相背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可见他对年青勤学者的扶掖之心。
(3)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当是如《师说》中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师说》中的“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看法同样,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看法。
(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以为“学生不必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必定比学生有贤良”的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1 师说学校 班级 姓名 完成时间(30分钟)一、基础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士大夫之族.( ) (3)术业有专攻.( )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5)余嘉.其能行古道( ) (6)作《师说》以贻.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 .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或师焉,或不焉D .君子不齿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小学..而大遗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 .则群聚而笑.之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渔人甚异.之 D .吾从而师.之6.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拘于时B .师不必贤于弟子C .何陋之有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韩愈,字退之,世称_______ _,是唐代_____ 的倡导者。
(2)“六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种经书。
8.名句填空。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
(2)是故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 _ _,如是而已。
二、课时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11师说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1*师说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师襄.(xiāng)嗟.乎(jiē)或不.焉(bù)B.郯.子(tán)句读.(dòu)阿谀.(yú)C.老聃.(dān)谄.媚(xiàn)经传.(chuán)D.李蟠.(fán)苌.弘(chánɡ)贻.误(yí)思路解析:A项,“不”通“否”,故其音应读“fǒu”;C项,“谄”应读“chǎn”,“经传”的“传”是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应读“zhuàn”;D项,“蟠”应读“pán”。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
C.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
思路解析:A项,“无”的意思是“不论,不分”。
答案:A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彼童子之.师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士大夫之.族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A.①和③相同。
B.②和⑤相同。
C.①和⑥相同。
D.②和④相同。
思路解析:①②③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其中①和⑥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相当于“的”;③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④和⑤是指示代词,这些。
答案:C4.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师说[基础演练]1.下面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受”通“授”,传授;B.“不”通“否”;D.“属”(zhǔ),通“嘱”。
答案:C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师之A.吾从而..贤于弟子B.师不必..也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D.古之学者必有师..解析:A.古义:从,跟从;而,而且。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B.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D.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很高的人。
答案:C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方法)③道.芷阳间行(取道)④则耻师.焉(老师)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没有)⑦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⑧吾从.而师之(介词,自从)A.①③④B.②⑥⑧C.②④⑦D.③⑥⑦解析:②道,风尚④师,从师学习⑥无,无论⑧从,跟从,动词。
答案:B4.下面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耻.相师②则群.聚而笑之③圣.益圣,愚.益愚④孔子师.郯子⑤小.学而大.遗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⑦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⑧吾从而师.之⑨吾师.道也⑩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A.①⑧/②③/⑤⑥⑦/④⑨⑩B.①④⑨/②/③⑤⑦/⑥⑧⑩C.①④⑧/②/③⑤⑥/⑦⑨⑩D.①③⑤/④⑧/②/⑥⑦⑨⑩解析:①④⑧意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⑦⑨⑩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C5.下列句式中和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不拘于时A.耻学于师B.其皆出于此乎C.劳力者制于人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都是被动句,用“于”表被动。
答案:C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3)句读之不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0530116

师说1.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古之学者..,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必有师 B.今之众人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2.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择师而.教之/ 而.耻学于师C.其皆出于此乎./ 生乎.吾前D.不拘于.时/ 学于.余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或师焉,或不焉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默写:(1)韩愈的《师说》中,与“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观点相背的两句是:“____ 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3)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课时分层作业11师说+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分层作业 ( 十一 )师说一、基础运用层1.以下句子中,“其”字用法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余嘉其能行古道.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今其智乃反不可以及,其.可怪也欤D[D 项,副词,表反问语气。
A 、B、C 三项均为代词。
]2.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吾师道也②吾进而师之③其下贤人也亦远矣...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则耻学于师焉⑥不耻相师...⑦孔子师郯子⑧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A.①③④ / ②⑦ /⑤⑥⑧⑨B.①③④ /⑧⑦ /②⑤⑥⑨C.③④ /②⑥⑤ /①⑦⑧⑨D.③④ /②⑥⑦ /①⑤⑧⑨A[ ①③④名词作动词;②⑦名词的意动用法;⑤⑥⑧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以下各句与例句句式特色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导学号: 45412086】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其下贤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大王来何操C.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B[B 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A 项,是介词构造后置句; C 项,是定语后置句; D 项,是被动句,介词构造后置句。
]4.以下对文学知识的讲解,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导学号: 45412087】A.唐朝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议的,取销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列传,像《史记》《汉书》中的大多数作品。
D.《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
C[ “传”是古代解说经书的著作。
]5.以下语句编成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民风责备谴责的一项为哪一项()【导学号: 45412088】①其下贤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⑥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A[ 本题可用清除法,②是今人教育孩子的做法,作者没有责备谴责的意味。
2020年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第11课师说 解析版

第三单元第11课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懂得C.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D.不耻相师.师:老师【答案】D【解析】师:动词,学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术业有专攻..D.小学..而大遗【答案】C【解析】A.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的人。
C.古今同义,专门研究。
D.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3.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相同的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答案】C【解析】A.均为宾语前置句。
B.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C.前者为介词短语后置句,后者为宾语前置句。
D.均为省略句,都省略了“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从而师.之A.吾师.道也B.孔子师.郯子C.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答案】B【解析】A.名词作动词。
B.和例句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形容词作名词。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也,道相似也。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三 3.11《师说》 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从下列各题的加黑词中,分别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词。
1.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答:〔〕与〔〕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从华容道步走D.道中迷雾冰滑2.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答:〔〕与〔〕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此世所以不传也3.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答:〔〕与〔〕B.圣益圣,愚益愚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D.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二、文言中,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里活用作动词,除使动用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用法。
如“吾从而师之”的“师”,就有“以……为师”的意思。
这叫做“意动用法”。
说说下边句子里加黑的词用作什么词类,作何解释。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4.登泰山而小天下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6.粪土当年万户侯三、给下列黑体字注音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⑵其可怪也欤()⑶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⑷李氏子蟠()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⑹作《师说》以贻之()四、解释下列句中黑色词的意义⑴孰能无惑()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⑷是故无贵无贱()()⑸犹且从师而问焉()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⑺士大夫之族()()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⑼圣人无常师()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⑾余嘉其能行古道()⑿作《师说》以贻之()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⑵或师焉,或不焉()六、解释下列黑色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彼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七、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语文 第11课 师说课后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师说——学高为师不耻下问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孰.(shú)苌.弘(chánɡ)经传.(zhuàn) 针砭.时弊(biǎn)B.谀.(yú) 句读.(dòu)谄.媚(chǎn) 不拘.于时(jū)C.郯.(dán) 严谨.(jǐn)嘉.奖(jiā) 惑.之不解(huò)D.聃.(dān) 贻.之(yí)师襄.(xiānɡ) 以资切磋.(chuō)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位卑则足羞.(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觉得羞耻)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明的人,愚蠢的人)C.小.学而大.遗(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D.孔子师.郯子(名词,老师)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侣鱼虾而友.麋鹿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师不必贤于弟子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学于余6.名句默写。
(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________!(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二、一法一练——古今异义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师说[限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君子生非异也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解析A项“受”通“授”;B项“不”通“否”;C项“生”通“性”。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或:或者B.句读.之不知读:句中停顿C.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D.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或:有的人。
答案 A3.对下列各句中“师”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④则耻师焉⑤或师焉,或不焉⑥不耻相师A.①②⑤/③④/⑥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①为意动用法,以……为师。
②⑥为动词,学习。
③④⑤为动词,从师。
答案 B4.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师不必贤于弟子C.何陋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C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宾语前置句。
A.被动句。
B.状语后置句。
D.定语后置句。
答案 C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则群聚而笑.之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渔人甚异.之D.吾从而师.之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笑”没有活用,动词,是“讥笑”之意。
答案 A二、探究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6~9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师说习题含解析3

师说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C.吾从而..师之从而:跟随(他).D.君子不齿..不齿:不值得谈论。
项,“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
2。
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
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C。
小学,文中指的是小处学习,今天指的是接受最初阶段教育的学校。
【获奖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

【获奖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获奖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名师名文名论一、基础知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郯.子(tán)六艺经传.(chuán)贻.(yí)B.句读.(dòu)苌.弘(chānɡ)聃.(dān)C.阿谀.(yú)授.之书(shòu) 蟠.(pān)D.或否.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2。
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或师焉,或不焉B。
巫师乐医百工之人,君子不齿C。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①作《师说》以.贻之②楚人伐宋以.救郑D.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②圣人无.常师4。
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渔人甚奇.之B。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
侣鱼虾而友.麋鹿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今之众人..④..也③师不必贤于弟子..,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年十七,好古文..必有师..师之⑦古之学者..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⑥吾从而A.①④⑤⑥ B。
①④⑥⑦C.②③④⑥D.①③⑥⑦6。
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7。
名句默写.(1)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8:第11课 师说

第11课师说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2.下列对“师”字义项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④则耻师.焉⑤孔子师.郯子⑥吾师.道也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⑧不耻相师.A.①②④/⑤⑥/③⑦⑧B.①③/②⑤/④⑦/⑥⑧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不齿.A.小.学而大.遗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位卑则足羞.5.名句填空。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
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31:第11课 师说

师说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懂得C.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D.不耻相师.师:老师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术业有专攻..D.小学..而大遗3.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相同的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从而师.之A.吾师.道也B.孔子师.郯子C.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B.圣人之所以..为圣所以:用来C.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D.彼与彼年相若..也相若:相似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于.其身也②而寒于.水B.①则.耻师焉②此则.寡人之罪也C.①彼与.彼年相若也②谷与.鱼鳖不可胜食D.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7.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开头连用三个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总起这一段,其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1课 师说 (含解析).doc

第11课师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中唐的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一一《师说》。
夯基固本熟记要点自主学习整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生平经历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韩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
因曾任吏部侍郎, 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 岁时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 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 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50〜57 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苏轼赞赏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背景解读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
我国古代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合法地垄断做官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
上层士族的子弟,不论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长大后靠特权当官。
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恶劣风气有增无减,渐趋恶劣。
韩愈当时34岁,正在国子监任教,他对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深恶痛绝, 因而写下了这篇文章。
3.相关知识议论性文体——“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 *师说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或师焉,或不焉D .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 A 项“受”通“授”,传授;C 项“不”通“否”;D 项“属”通“嘱”。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吾从而..师之 ②其贤不及..孔子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⑤小学..而大遗 ⑥今之众人.. ⑦师不必..贤于弟子 ⑧闻道有先后..A .①②⑧B .②③⑧C .③⑤⑦D .③④⑧解析 ①“从而”古义指“跟从并且”,今义指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④“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且学问很高的人。
⑤“小学”古义指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
⑥“众人”古义指一般的人,今义指大多数人。
⑦“不必”古义指不一定,今义指用不着,不需要。
答案 B3.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会天大雨,道.不通 B.⎩⎪⎨⎪⎧传道受业解惑.嫣然一笑,惑.阳城 C.⎩⎪⎨⎪⎧师道之不传.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D.⎩⎪⎨⎪⎧吾从而师.之师.出无名解析 C 项均为动词,流传。
A 项,名词,学问,道理;名词,道路。
B 项,名词,疑惑;使动用法,使……迷惑。
D 项,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军队。
答案 C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冰,水为之.B.⎩⎪⎨⎪⎧师不必贤于.弟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其.皆出于此乎其.贤不及孔子 D.⎩⎪⎨⎪⎧嬴乃.夷门抱关者也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解析 B 项均为介词,表比较。
A 项,代词,这;代词,它。
C 项,语气副词,表揣测;代词,他的。
D 项,副词,表判断;副词,才。
答案 B5.下面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耻.相师 ②则群.聚而笑之 ③圣.益圣,愚.益愚 ④孔子师.郯子 ⑤小.学而大.遗 ⑥吾师.道也 ⑦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⑧吾从而师.之 A .①⑧/②③/⑤⑦/④⑥B .①④/②/③⑤⑦/⑥⑧C .①④⑧/②/③⑤/⑥⑦D .①③⑤/④⑧/②/⑥⑦解析 分别为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
答案 C6.下面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孔子云:何陋之有?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不拘于时D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解析A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B为判断句,C为被动句,D为一般句式。
答案 A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2)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3)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4)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得知真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8.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请根据《师说》的内容,拟写一副对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上联:愚者耻学,胸中空无大志下联:圣人乐师,腹里满是经纶上联:昌黎卓尔不群作妙篇千古传诵下联:退之高瞻远瞩著华章万世流芳上联:满腹经纶,昌黎变革,倡古文,欲重师道下联:不顾流俗,韩愈崛起,批陋习,以警世人上联:愚者笑智者屈身问道,留笑柄传千古下联:圣人劝众人从师求教,著名篇警世人9.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1)新春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2)上联:桃李满园春绣锦下联:芝兰绕阶座凝香二、文化传承与理解10.下列有关《师说》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
唐代著名散文家,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倡导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的理论,对于开创作家自由抒发的文风,拨正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
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析文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答案 C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答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答韦中立①论师道书(节选)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②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苟亟来以广是道③,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宗元复白。
【注】①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
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
②卜:估量。
③苟亟(qí)来以广是道: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
亟来,常来。
是道,指作文之道。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C.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D.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解析原文应是: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答案 B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陈述、答复。
因为这是回复韦中立的一封信。
B.蛮夷: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轻蔑称呼。
此处指柳宗元当时的贬地永州。
C.仆:谦辞,柳宗元自称。
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可译作“您”。
D.屈子:屈原(约前340-278),名平,战国中期楚国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楚辞》。
解析屈原代表作是《离骚》。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