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合集下载

思想品德:第一课《历史的足迹—五千年文明》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

思想品德:第一课《历史的足迹—五千年文明》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
学生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简要地陈述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时期取得的科学成就,如《甘石星经》、鲁班、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医学的发展,如扁鹊、《皇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诗经》、屈原、《离骚》;等等。
3.教师:中华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的,这与中华文明具有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特点是分不开的。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从未因时间的推移和外来的侵略而中断过。中华民族文化非常博大,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如中医、武术、戏曲、书法、军事等;也非常精深,变幻莫测、奥妙无穷。我们今天就来简单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教学环节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具、学具
白纸,粉笔,多媒体(条件允许的话)








教学环节一:复习引入。1.请学生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几个,它们现在的情况如何,即哪些古国延续下来了,哪些古国则不存在了。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呈现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的照片):我们都知道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代中国。照片上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就发源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四大文明古国,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但是,随着世纪的更迭、时代的发展,除了中国,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已经尘飞烟灭了。而中国的文化,却还在枝繁叶茂地发展着。
本活动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拓展,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教学环节四:总结。
中华文明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海洋中独领风骚。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发扬光大。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1-5单元)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1-5单元)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怎样一部历史?中华民族发展史①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②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③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怎样认识中华五千年文明?①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③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④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特点。

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是什么?P5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落后;③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民族精神的内涵(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地位: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P112)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P10)★4、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有哪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5、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分别是什么?外交原则: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历史给了我们哪些昭示?(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①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⑤落后就要挨打;6)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说课稿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说课稿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历史的足迹》是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而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富强是无数先烈和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使学生产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和生动的实例,展示了我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历史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认识历史的规律,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历史的发展进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历史的版图,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的发展进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 历史的足迹 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 历史的足迹 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主要介绍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回顾过去,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变迁,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历程,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历史的足迹、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启示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中汲取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启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相关的历史案例,便于课堂上进行分析。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历史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历史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变迁。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历史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15张幻灯片)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15张幻灯片)
索马里语也受到了汉语的影响,例如 索马里语“走吧”和“没有”,和汉语 发音相似、意思相同

伏尔泰——西儒
生活习俗。 欧洲人没有洗澡的习惯,没有使用餐具的习惯,家里的家 具也仅仅是床板和篮子。而中国的洗澡习惯、使用餐具的 习惯、使用箱子、柜子、桌子的习惯,都在明朝时期通过 西班牙、葡萄牙等传入欧洲。欧洲人才开始洗澡,才开始 用刀叉吃饭,才开始有了桌椅等 国家组织。 欧洲各国本身没有像样的证券组织形式,他们的国家如同 黑社会,根本没有制度可言,而中国有完善的文官体系, 这些为近代欧洲证券形式提供了参考。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曾侯乙编钟 (公元前433年)
用料:铜、锡、铝合金, 装饰:人、兽、龙等花纹,刻有错金铭文, 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 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 2000年
湖南道县出土的距今1万8千年的人 工栽培稻,是全世界最早的农耕文 明
距今1万2千年—1万年的印度、 两河流域、埃及还处于彻底的 蛮荒阶段 广西 桂林今12000—7000年 当时的人男子平均身高为1.65米,女子 为1.56米现代的壮族人、东南亚人极其 相似
八国联军杀害无辜百姓
甲 午 战 争
二、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屈辱 (1)原因:(落后就要挨打) (2)过程:(三次战争、三个条约) (3)影响:
二、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屈辱
2、百年抗争 (1)英勇抗争,抵御外敌 (2)革新图强,志在改造旧社会,建立先进 的社会制度
在中华的周围,如东面的日本、朝鲜, 东南亚地区的如越南、老迦、泰国、缅甸、 菲律宾等都有远比古印度、埃及、巴比伦为 早的农耕文明,因为中华长江流域水稻农耕 文明的直接传播之故。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课件 (共38张PPT)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课件  (共38张PPT)
的。简单来说,古埃及文明的灭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曾
在公元前525年一度陷入波斯帝国(冈比西斯二世)统治,
又在公元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统治,托勒密王朝建立 之后,古埃及文明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公元前30年,埃及又 开始被罗马帝国所统治,罗马帝国分裂后埃及继续受东罗马 帝国的控制,公元640年被阿拉伯人所征服,在公元7到12世 纪逐渐被阿拉伯化......现在的埃及人大部分是阿拉伯人的后 裔。
二、百年沧桑
中国古代(1840年)以前有哪些王朝
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北魏——鲜卑族 清——满族 辽——契丹族 金——女真族 西夏——党项族 元——蒙古族
这些少数民族王朝结局怎么样?
被儒家文化同化,成为中华民族
的一部分。虽然统治者换了,但国
家还在,文化传承还在。
时间跳转到1840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国家的屈辱
人民的苦难
对文化的破坏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6年披露,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
万件(还不算各国私人藏有的10倍于这个数字的中国文物),
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而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
最多的一家,竟达2.3万件。
据说在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也有1.3万件
在大英博物馆里。
讨论:为什么中华民族没有被灭绝?为什么中华 文化能够传承下来?
①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
神的民族。②为了捍卫国家的独立,维护民族的
尊严,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战, 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才使帝国主 义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没能实现
1.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
百年沧桑的危害?
1、列强掠夺我国的财富,破外
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知识要点_百概要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知识要点_百概要

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知识要点第一课历史的足迹1.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

五千年来, 在中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文明, 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西方国家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

世界各国曾经纷纷派遣使者、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

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闭关自守, 导致国家落后, 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落入灾难的深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帝国主义列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

3.近代中华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 近代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伟大的民族精神。

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中华儿女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之灵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著称于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形成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这些都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课《历史的足迹》(2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课《历史的足迹》(2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课《历史的足迹》(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历史的足迹》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社会进步的过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史前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概述,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某些历史时期的兴趣浓烈,而对其他时期则缺乏兴趣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的发展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程内容,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古代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气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历史的足迹》。

教科版初中九年级政治《历史的足迹》教案设计

教科版初中九年级政治《历史的足迹》教案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教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一、学情分析:本课几乎全在历史教材中,学生均已学过。

要让学生以史带论,重点在论,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感受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框题:“五千年文明”简要回顾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百年沧桑”以我国被迫与外国列强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为线索,回顾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屈辱,阐释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

“百年抗争”通过介绍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叙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反映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权、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和毅力,从而揭示了国家兴亡对国民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难点:①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世界列强的侵略,其中的重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资料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尽量简短的资料,让学生简单了解事件即可。

②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面对世界列强的凌辱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查找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以及这几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学生课后自己归纳、查阅资料、整理。

《思想品德》九年级知识点填空

《思想品德》九年级知识点填空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知识要点第一课历史的足迹1.中华民族有的文明史。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了沧桑。

由于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

3.近代中华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伟大的民族精神。

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中华儿女创造了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铸就了民族之灵魂——以为核心的的伟大民族精神。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3.历史给我们的昭示。

(1)要发扬民族精神。

(2)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中国初步的繁荣富强。

(3)只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青少年要树立意识。

(1)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能亡身。

(2)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

2.青少年要以为己任。

3、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我们的成败,决定着国家的成败。

我们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第四课走向小康1、三步走的战略设想: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到20世纪末,;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

2.世纪末,我国已总体上实现了初步的。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的小康。

4、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5、党和政府提出了在世纪头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

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的小康,是小康与的小康的统一。

6、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制度的优越性。

第五课财富之源1、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教科版九年级思品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教科版九年级思品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造成中华民族经历百年沧 桑的原因是什么?
P5
• 二、说说感受吧?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沧桑。 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 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也由于外国列强 的侵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沧桑。
尽管国家、民族陷入了危亡,但伟大的 中华儿女从没有放弃振兴民族、振兴国家!
百年抗争
虎门销烟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 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六千多岁了,它是从甲 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 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 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 故官: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北京市中心、南 北中轴线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 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分布,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 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凝聚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 慧和创造才能。 • 京剧: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表现 力丰富。广为流传的传统剧目有《霸王别姬》《群英会》《打渔 杀家》等。 • 编钟:我国古代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系列铜制的钟组成 。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有六十四枚。 • 棕子: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食品。屈原投江之后,每年农历 五月初五湖南等地的人民以赛龙舟、包粽子等方式来表示纪念。
近代四次侵华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 条约》以及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 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 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 国)。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历史的足迹》课件(18张PPT)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历史的足迹》课件(18张PPT)

历史的足迹
彩陶
甲骨文
活字印刷
长城
兵马俑
一、回溯历史长河
1.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中华民族有悠久和辉煌的文明史
神农力耕
仓颉造字
勾股定理
一、回溯历史长河 2.中华民族有悠久和辉煌的文明史。
一、回溯历史长河 3.中国曾经长期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我们还知道哪些中国创造的 “世界之最”?
贵州梵净山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增至53处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文明:重大贡献 回溯历史长河 中华文明史:悠久、辉煌 曾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百年沧桑:原因、过程、结果 百年抗争:原因、表现
历史的足迹
二、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2.1 百年沧桑·原因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百年沧桑 的原因
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2.1 百年沧桑·过程
第一次鸦 片战争 过程:战争 八国联 军侵华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战争
2.1 百年沧桑·结果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掠夺我国的 宝贵财富 •破坏我国的 灿烂文化 •侵犯我国的 神圣领土 •践踏我国的 主权和民族 尊严
耻辱和苦难
日本是近现代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之一
历史的足迹
视频:文物戏精
观影感受:
• 辉煌灿烂 • 神秘 • 源远流长 • 技艺高超 • 最古老 • 搞笑 • · · ·· · · · • 生动活泼 • 难以形容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文明:重大贡献 回溯历史长河 中华文明史:悠久、辉煌 曾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百年沧桑:原因、过程、结果 百年抗争:原争· 原因
列强的枪炮声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课件(共40张PPT)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课件(共40张PPT)

说说看
你知道世界四大文明 古国吗?
中国与古代埃及、巴比伦、古代印度曾经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在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 所灭,之后一直处在异族统治之下,当时的埃及 人逐渐被阿拉伯人所同化;巴比伦曾在历史上盛 极一时,但只不过是匆匆来去的历史过客;印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外敌所侵略,民族传统文化 受到很大摧残。惟独人口众多的中国,文化传统 始终没有中断,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
力。所以说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
而又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5:00:14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312021/8/312021/8/31Aug-2131-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31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2、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国弱就要受欺。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及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 国人民又是如何做的?
三元里抗英纪念碑
林则徐虎门销烟
邓世昌与甲午海战
康有为 梁启超 孙中山
自学导航三
中国人民的百年抗争 说明了什么?
1、中华民族有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p7 2、为了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藐视强敌, 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 争。p8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学案(无答案) 教科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学案(无答案) 教科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学习目标】①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②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

③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百年抗争的主要事件。

学习难点:“百年沧桑”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

外国侵略者给我国带来的危害。

【自主学习】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史,一部民族精神的____________史,也是一部民族发展的____________史。

2、中华文明是人类________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___________的文明之一。

3、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民族。

4、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⑴看教材P3,中华文明还有哪些是世界之最,或是世界第一?⑵“百年沧桑”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国内:国外:⑶外国侵略者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危害?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巩固提升】⑴、你知道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游记》吗?⑵、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个?⑶、怎样理解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⑷、训练巩固单元闯关(基础演练知能提升)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①民族文明的创造史②民族精神的生长史③民族发展的探索史④涵盖一切文明成果的文明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教科版初三政治上册历史的足迹知识点

教科版初三政治上册历史的足迹知识点

教科版初三政治上册历史的足迹知识点知识点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也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2、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落后(闭关自守);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宣德十年,宣宗朱瞻基英年而崩,年仅8岁的英宗朱祁镇承袭大统,越明年立国号“正统”(14361449)。

幼帝登基的宿命便是受制于人,大权旁落。

尽管有张太后和“三杨”辅政,但朝中大权还是落入太监王振之手。

“土木之灾”朱祁镇为蒙古人所掳,“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宗之弟朱祁钰继承了皇位,是为景泰朝(14501456)。

景泰立朝仅七年,在“夺门之变”中,英宗又从其弟手中夺回皇权,改号“天顺”(14571464)。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历时短暂(三朝共历28年),传世、出土的瓷器数量甚少,有关三朝窑事的历史文献也极为有限,学术研究比较薄弱,故古陶瓷学术界将这三个朝代称为“空白期”;又因三朝国事倾颓,内忧外患,民生凋敝,导致景德镇瓷业生产与前朝永乐、宣德比较有所下滑,烧瓷情况难以洞明,故也称此三朝为明代窑业的“黑暗期”。

课后练习1.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无愧于人类的科技文明。

下列内容属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是( )A、闻名于世的金字塔B、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C、四大发明D、“神舟”系列飞船2.2007年8月中国“文房四宝”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书写工具,雅称“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士”。

由中科院科技史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牵头,联合申报中国“文房四宝”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材料编撰工作日前在北京正式启动。

除中国的“文房四宝”外,我们还应弘扬的优秀文化有( )①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文化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③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观念④长城、故宫等世界著名建筑艺术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3.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教科版

• • • •
3.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 而 自豪 。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百年沧桑的原 因: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 ; 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 国家的落后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展示质疑
• 1.请举例说明中国灿烂文明的具体表现:
• 2.中华民族经历百年沧桑的原因。 • 3.外国列强的侵略对我国造成了那些危害?
【中考试题举例】
2、材料一: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在黄海海战中,中国 “致远”号战舰在弹尽舰伤后,舰长邓 世昌率领全舰官兵250 余人,开足马力猛撞日本战舰,壮烈牺牲。 材料二: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武装反抗外 国侵略者的第一声,并取得了“自从航海屡交锋,数万官军无 此绩”的辉煌战果。1950年广州市人 民政府为三元里人民抗英 斗争竖立纪念碑,碑文为“一八四一年广东人民 在三元里反对 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①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②为 了捍卫国家的独立,维护民族的尊严,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 赴国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才使 帝国主义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没能实现
致 邓世昌 远 镇 号 远 舰
丁汝昌 日 定刘步蟾 舰 远 舰 黄海海战
经 林永升 远 北洋舰队主力舰 — 号 1894年9月17日日本海军重创中国军舰 镇远号 致远舰部分官兵
邓世昌
被英法侵略军抢劫、烧毁的圆明园残迹
八国联军杀害无辜百姓
黄 海 大 战 爆 发
康有为(1858--1927)
梁启超(1873--1929)
战争
鸦片战争
条约
《南京条约》
对中国的危害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历史的足迹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框题:“五千年文明”简要回顾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百年沧桑”以我国被迫与外国列强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为线索,回顾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屈辱,阐释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

“百年抗争”通过介绍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叙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反映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权、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和毅力,从而揭示了国家兴亡对国民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情分析:本课几乎全在历史教材中,学生均已学过。

要让学生以史带论,重点在论,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感受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重、难点的确立:
本节重点、难点:①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世界列强的侵略,其中的重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资料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尽量简短的资料,让学生简单了解事件即可。

②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面对世界列强的凌辱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

(2)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探究、体验、讨论、讲授等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讨论,将问题分析清晰,给学生以启发和反思,同时增加认同感:(1)讨论法。

(2)问答法。

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

(3)阅读法。

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

(4)笔记法。

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

(5)探究法。

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

(6)讲解法。

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