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土相互作用下单桩特性
桩土相互作用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1 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桩土相互作用问题属于固体力学中不同介质的接触问题,表现为材料非线性(混凝土、土为非线性材料)、接触非线性(桩土接触面在复杂受荷条件下有黏结、滑移、张开、闭合4形态)等,是典型的非线性问题。
为了能够全面地评价桩土的相互作用问题,通常需要确定桩、土体各自的应力和应变以及接触区域处位移和应力分布的数据,对影响桩土相互作用的各因素进行全面研究。
研究桩土相互作用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a)土的变形特征;(b)桩的变形特征;(c)桩的埋置深度;(d)时间效应(土的固结和蠕变);(e)外部荷载的形式(静载或动载);(f)施工顺序(即开挖、排水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施工各个阶段的影响)。
目前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法和试验方法。
1.1理论分析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分为经典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
1.1.1经典理论分析法(1)弹性理论法。
以Poulos方法为代表。
假定桩和土为弹性材料,土的杨氏模量ES或为常数或随深度按某一规律变化。
由轴向荷载下桩身的压缩求得桩的位移,由荷载作用于半无限空间内某一点所产生的Mindlin位移解求得桩周土体的位移。
假定桩土界面不发生滑移,即可求得桩身摩阻力和桩端力的分布,进而求得桩的位移分布。
如果假定Mindlin位移解在群桩的情况下仍旧适用,则弹性理论法可以被推广至群桩的相互作用分析中。
(2)剪切位移法。
以Cooke等为代表。
根据线性问题的叠加原理,可将剪切位移法推广到群桩的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中。
Nogami等基于上述思想再把每根桩分成若干段并考虑地基土分层特性,得到比Mindlin公式积分大为简化的数值计算方程组。
剪切位移法的优点是在竖向引入一个变化矩阵,可方便考虑层状地基的性况,均质土不需对桩身模型进行离散,分析群桩时不依赖于许多共同作用系数,便于计算。
(3)荷载传递法。
荷载传递法本质为地基反力法。
根据求取传递函数手段的不同,可将传递函数法分为Seed等提出的位移协调法和佐腾悟等提出的解析法。
概析桩-土相互作用机理
概析桩-土相互作用机理1、引言当上部结构的荷载较大、适合于作为持力层的土层埋藏较深,并且采用天然浅基础或仅作简单的人工地基加固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做桩基础。
把结构支撑在桩基础上,荷载通过桩传到深处的坚硬岩土上,从而保证建筑物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容许量的要求。
桩通过其侧面和土的接触,將建筑荷载传递给桩周围的土体,或者传递给更深层的岩土,从而获得较大的承载能力以支撑上部的大型建筑物。
因此,研究桩土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不仅能够对基础设计提供合理参考,在桩基施工过程中也可对安全施工做出贡献。
桩-土共同作用问题是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问题中的一个分支,研究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理论,重要的是解决桩、地基土和基础之间共同作用的问题。
在该课题研究的几种方法中,比较完整的三维空间分析方法系由Hongladaromp等人和Hian提出。
进几十年来来,随着国内基础建设的兴起,桩基基础在全国各地都被广泛采用,桩-土共同作用机理也越来越被重视,许多学者采用各种试验方法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但因为地下空间的复杂,影响桩-土共同作用的因素繁多,使桩-土共同作用问题研究仍然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回顾,并阐述当今桩-土共同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桩-土共同作用研究现状近年来,桩-土共同作用问题被广泛研究,主要影响因素有上部荷载形式以及桩型选取和土性变化,而桩型和土性影响可以归为桩-土界面影响因素。
下面主要详细介绍近几十年来桩-土共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80年代,费勤发等对建筑荷载下复杂的单桩位移影响系数以及桩对桩位移影响系数的计算给出了简易解法。
并且对单桩的一系列参数给出可以笔算的解析式。
将桩对桩以及桩对土的位移影响系数计算归并于单桩位移影响系数计算公式中。
将简化计算解与精确解进行详尽的比较和细致的分析给出简化计算解的最大相对误差范围,而简化计算结果足以满足工程要求。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长桩基础打桩过程中桩身变形研究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长桩基础打桩过程中桩身变形研究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5)2. 理论基础 (6)2.1 桩土相互作用理论 (7)2.2 桩身变形理论 (8)2.3 长桩基础设计规范及代码 (10)3. 数值模拟方法 (11)3.1 有限元分析软件及模型建立 (12)3.2 桩土相互作用模型边界条件及参数确定 (14)3.3 仿真模拟方案及精度验证 (15)4. 实验研究方法 (16)4.1 实验平台及装置 (17)4.2 试验材料及模型制作 (18)4.3 桩身变形测量方法 (19)5. 研究结果 (21)5.1 桩身变形规律分析 (22)5.1.1 桩长对桩身变形的影响 (23)5.1.2 围岩性质对桩身变形的影响 (24)5.1.3 打桩工艺对桩身变形的影响 (25)5.2 影响因素耦合效应分析 (26)6. 结论与展望 (28)6.1 研究结论 (29)6.2 学术意义及应用价值 (30)6.3 今后研究方向 (31)1. 内容描述本文档旨在全面探讨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长桩基础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变形特性。
在现代建筑和工程领域,长桩基础因其强度大、适应性广而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工程以及海洋平台等大型结构中。
为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深入研究桩土相互作用下的桩身变形极为重要。
首先是桩土接触的动态过程研究,通过分析桩土接触表面应力、应变分布和动力响应,理解桩身受力机制和动态变化规律。
其次,是桩身变形模式的判别,运用弹性动力学理论,结合时域动态仿真,分析桩身在不同打桩阶段的变形演化特性。
此外,还需分析桩土互作的频率响应特性以及桩间土对桩身变形的影响,提炼出桩土系统相互作用下的桩身频率与谐振特性。
此外,本文档还将综合考虑施工参数对桩身变形的影响,比如桩径、打桩顺序、锤击力度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关键参数的控制,研究其在打桩过程中的动力响应特性,以获得最优化的桩身变形控制方案。
桩基础竖向荷载下单桩的工作性能
i' _ 第i层土有效内摩擦角
i
桩周第i层土平均竖向有效上覆压力(k
pa)
n _ 桩侧土负摩擦力系数(与土的类别有关)
当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固结、降低地下水位时 i i 当地面有满布荷载时:
i p i
p地面均布荷载
ri
i 1
mzm
m1
1
2
i
zi
当按照上式算的摩阻力大于正的摩阻力的时候大小取正的摩阻力的大小
竖向荷载下单桩的工作性能
一、承压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组成
1. 组成 Q Qs Qp
2. 传递过程:即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过程 桩的荷载传递表明:在Q作用下,桩身上部受压缩产生
向下的相对位移,桩侧表面受到土的向上摩阻力Qs的作用,随 着荷载的增加,桩身压缩量和位移量增加,桩身下部的摩阻 力也被调动并发挥出来。侧摩阻力沿桩身全长发挥后,荷载 向下传递至桩底,桩底土层受压而产生桩端阻力Qp,这样荷 载Q被通过侧阻力和端阻力传递到桩周围土层中。 注意(1)侧摩阻力从上至下发挥不同步;
桩身的沉降,摩阻力为负值,中性点以下桩侧土的沉降小于桩身的沉 降,摩阻力为正值,中性点处桩侧土与桩身的沉降相等,桩与土的相 对位移为零,无摩阻力;中性点的深度随着桩身的沉降增大而减小, 当桩端持力层的强度和刚度增大时,桩身的沉降减小,因而中性点深 度增加;一般而言,端承桩桩身沉降量小于摩擦端承桩桩身沉降量, 所以前者中性点深度较大。答案(B)不正确
求解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桩沿长度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弹性单元,土
体与桩单元的相互作用可用弹簧模型来描述,这些弹簧的应力-应变
关系表示了桩侧摩阻力与剪切位移之间的关系,计算模型如图1(a)
所示。取深度z处的微小桩段为对象,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波浪作用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桩柱响应
波浪作用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桩柱响应张卫平;孙昭晨【摘要】以一离岸深水桩柱为例,依据JTJ 2132-1998《海港水文规范》的环境条件和环境荷载规范,对桩柱进行有限元离散.在海洋深水环境备件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计算了在海洋极端规则波以及不规则波条件下桩柱的运动响应;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泥面以下土体对桩柱运动响应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在考虑桩土耦合相互作用下桩柱的响应与基岩面目结解下的响应;考虑到海洋地基为两相饱和土介质,对比了在不同简化阻抗处理下的运动响应结果.结果表明,桩土耦合相互作用对于波浪尤其是不规则波作用下的桩柱响应有很大影响,简化阻抗下的运动响应相比两相饱和地基阻抗处理论误差在10%左右,考虑桩土耦合效应对于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波浪作用;流固耦合;桩土相互作用【作者】张卫平;孙昭晨【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39.2随着离岸深水码头以及海洋平台等工程的修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关注。
在这些桩基设计中,土-桩-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普遍性问题。
广大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中越来越注意到刚性基础假设下得出的结构静、动力特性和将桩-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系统计算出来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别[1-6]。
本文考虑不同桩基础处理条件,对桩基-土-波浪体系的动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海洋底部大部分为饱和沉积土层,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通常做法是将土体简化为单相弹性或者单相黏弹性介质。
因此,在研究桩基-土-波浪体系动力相互作用时,考虑饱和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就土-桩-波浪系统下结构反应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上拔力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数值分析
上拔力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数值分析桩土相互作用是岩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影响着桩基工程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实际工程中,桩土相互作用通常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上拔力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情况,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需要了解上拔力作用的原因。
上拔力是指桩基在土体中受到的由土体侧向位移引起的上拉力,这种力会对桩基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上拔力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桩基的稳定性降低,甚至引起桩基的失稳。
其次,需要建立合适的数值模型来模拟上拔力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桩土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和分析,得出相关的计算结果。
在建立数值模型时,需要考虑土体的本构模型、桩基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质等因素,以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来分析上拔力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桩基的受力特性: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到桩基在受到上拔力作用时的受力状态,包括桩身和桩端的受力情况。
这有助于评估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土体的变形特性:土体在受到上拔力作用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形,数值模拟可以模拟土体的变形过程,并得到相应的位移、变形和轴力等信息。
3.拔桩过程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拔回桩基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阻力,这种阻力会对桩基产生一定的影响。
数值模拟可以模拟拔桩过程,并分析阻力的影响。
最后,需要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可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指导工程实践。
总之,上拔力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土体、桩基和其他相关因素,通过建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以确保桩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基于桩土相互作用的桩体自沉及屈曲稳定性研究
本 文 通过 数值 分析 模拟 桩 的下 沉过 程 ,提 出了确 定桩 自沉 深度 的方法 ;建 立 了桩土 相 互作用 的三 维有 限元模 型 ,对 实 际工程进 行 了桩 的屈 曲稳 定性 分析 。
1 桩 的 自 由站 立 分 析模 型
海洋 工程 中应 用 的开 口钢管 桩具 有大 直径 、 薄壁 、超长 的特 点 。在打 桩施 工 中 ,将 桩锤 置于 桩顶
面 以下 的部分简 化 为固定 约束 ,伸 出泥面 的部分 则按 悬臂梁 考虑 [ ] 以看 出,该类 稳定 性 问题 可类 2 。可 。 比于 压杆 的稳 定现 象 。根据 理想 细长 杆件 的 受压特 性 ,在 压力 作用 下往往 表现 出与强度 失效 全然 不 同 的性 质 。开始 时杆 件轴 线 为直线 ,接 着被 压 弯 ,发生 较大 的弯 曲变 形 ,而后杆 件被 破坏 。压 杆丧 失 其 直线 形状 过渡 到 曲线 平衡 , 种现 象称 为失稳 或 屈 曲[。杆件 失稳 后丧 失 了承 载 能力 ,压力 的微小 增加 这 4 】
桩土相互作用,建立 了桩 土三维有 限元模型 ,结合实 际工程分析桩身的屈 曲稳定性。
关 键 词 :钢管桩;自沉;屈曲;稳定性;有限元 中图分 类号 :P5 ;0 4 . 7 1 34 7 文 献标 识码 :A
0 引 言
桩 身 的屈 曲稳 定性 ,指 的 是在海 洋 工程 打桩 施 工前 或施 工 过程 更换 桩锤 时 ,伸 出海 底面 的接 桩段 在 锤重 和 环境荷 载 的共 同作 用 下 能否保 持稳 定 ,这 是一 个 值得 关注 的 问题 。随 着海 洋石 油 、天然 气 开 发逐渐 向深海 发展 ,深 海基 础 结构 物 中 的打入 桩呈 现 出大 直径 和超 长 等特 征 ,所用 桩锤 的能量越 来越 大 ,面 临 的施 工环 境条 件 ( 海流 、波 浪 、大 风 )越 来越 严酷 ,桩 的屈 曲稳定 性分 析显 得 更为 重要 。 如 在 我 国南海 文 昌油 田导管 架平 台桩 基 的打桩 过程 中, 曾发生桩 因屈 曲失稳 而损坏 的工程事 故u。 J 在 桩 基工 程设 计 中 ,设计 人 员一般 是 按照 静 力平衡 方 法估 算桩 在 自重 及锤 重作 用下 的入 土深 度 , 再参 照 AP 规 范 中的有 关规 定 , I 分析桩 的屈 曲稳 定 性[。 I 范 以理想 长柱 弹性 屈 曲经典 理论 为依据 , 2 AP 规 】
建筑讲座: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13
桩侧负摩阻力的危害
• 可见,桩侧负摩阻力的发生, 将使桩侧土的部分重力和地面 荷载通过负摩阻力传递给桩, 因此,桩的负摩阻力非但不 能成 为桩承载力的一部分.反而相 当于是施加于桩上的外荷载, 这就必然导致桩的承载力相对 降低、桩基沉降加大。
14
二、负摩阻力的计算
1.单桩负摩阻力的计算
(1)中性点的位置 中性点的位置取决于桩与桩侧土的相对 位移,原则上应根据桩沉降与桩周土沉降相 等的条件确定。 要精确计算中性点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 目前多采用近似的估算方法,工程实 测表明,在可压缩土层 L0 的范围内, 中性点的稳定深度Ln是随桩端持力层 的强度和刚度的增大而增加的,其深 度比 Ln / L0 可按下表的经验取用。
18
(3) 下拉荷载的计算
下拉荷载 Fn为中性点深度 Ln 范围内 负摩阻力的累计值,可按下式计 算:
Fn u p lni ni
i 1
n
19
2 .群桩负摩阻力的计算
对于桩距较小的群桩,群桩所发生的负摩阻力因 群桩效应而降低,即小于相应的单桩值,这种 群桩效应可按等效圆法计算
群桩中任一单桩的下拉荷载:
28
(3)“m”法:假定kx随深度 成正比地增加,即是 kx=mz。我国铁道部门 首先采用这一方法,近 年来也在建筑工程和公 路桥涵的桩基设计中逐 渐推广。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桩土相互作用是指桩和周围土体之间的力学相互作用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在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因为桩是支撑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重要元素之一。
研究桩土相互作用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这些结构的设计和建造。
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桩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这涉及到桩的材料和几何形状,以
及周围土体的性质,包括土壤类型、密度、水分含量等。
2. 土体在桩周围的应力场。
这涉及到土体的力学特性,如弹性
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等,以及桩的位置和深度。
3. 土体在桩周围的变形特性。
这包括土体的水平和垂直变形,
以及桩的侧向位移和弯曲变形。
4. 桩的抗拔和抗侧力能力。
这涉及到桩的纵向和侧向刚度,以
及周围土体的摩擦系数和黏聚力。
5. 土体在桩周围的孔隙水压力。
这涉及到土壤的渗透性和水文
特性,以及桩的位置和深度。
6. 土体在桩周围的动力响应。
这涉及到土体的动力特性,如自
然频率和阻尼比,以及结构的震动频率和振幅。
综上所述,桩土相互作用研究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关系到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今后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挖掘桩土相互作用的细节和机理,以便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
- 1 -。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1 国 内研 究现 状
文献 [ 1 1 ] 分析 了锤和桩 撞击 过程 以及结 束后 , 桩 土 的接 桩土相互作用作 为工程中重点 问题 , 国内已有很 多人用 不 同 响因素 ; 王 育兴 等 刮运用无 限介质 中圆柱小孔 和球形 小孔 扩张理 方法对其进行 了研 究 。徐 峰等 利用 有限元 软件 研究 了在 建筑 触情况 ; 求 出沉桩 过程 中桩 荷载作用下桩 土之 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 得 到了在建筑荷 载 和土层 论 分别模拟饱和粘性 土中打入 桩的沉桩 过程 , 作用下桩 的位移 量及其 轴 向分 布 ; 陈顺 伟等 采用 A N S Y S有 限 周土体 的应力分布 , 分析沉桩引起桩 周土体土性 的变化 及其对 土
沉 降及高桩码 头 的荷 载 响应 等 , 都 需要 对桩 土 相互 作 用进 行研 桩 土作用进 行分析并考虑桩侧翼缘 对桩土作 用规律 的影 响 , 指 出 究 。为解 决桩土相互 作用 问题 , 人们 在理 论研 究 、 模 型分 析和 现 通过设 置翼 缘可以进一步 增强 桩体抗侧 移能力 ; 文献[ 8 ] 针 对桩 场试 验的基础上提 出 了弹性 理论 法 、 传 递 函数法 、 剪 切位 移法 和 侧 土作 用的影响 , 通过桩 土作 用下 桩 的振动方 程 , 探讨 了摩 擦桩 数值 分析法等理论 计算 方法 。虽然 桩土相 互作 用理 论 日益发 展 在考虑 土作 用下的振动方程及桩长公式 ; 王春等 通过 工程实例 和完善 , 但 由于土壤 力学性能复杂 以及 桩基 的受力机理 和变形 特 分 析了 目前 常用桩土模型在设计计 算过程 中的局限性 , 并 提出 了 征仍 然没有完全搞清楚 , 导致这些计算 方法还处 于半理 论半 经验 状 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 了修正补充这些理论研 究成果 , 桩土相 互作用 还有 进一
第2章 桩基础工程习题
第二章桩基础工程习题一、判断题:1、主要靠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摩擦力承受上部荷载的桩属于摩擦型桩.()2、主要靠桩端达到坚硬土体以承受上部荷载的桩属于端承型桩。
()3、预制桩采用叠浇制作时,重叠层数不应超过四层。
()4、预制桩沉桩速率越快,场地土体隆起量也越大。
()5、锤击预制桩,对于摩擦桩,桩入土深度的控制原则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作为参考. ()6、锤击预制桩,对于端承桩,桩入土深度的控制原则控以贯入度为主,桩端标高为参考. ()7、当桩规格、埋深、长度不同时,宜先大后小、先深后浅、先长后短施打。
()8、预制桩锤击施工中,当桩头高出地面,则宜采用往后退打。
()9、预制桩施工时,当一侧毗邻建筑物,则打桩顺序宜由毗邻建筑物一侧向另一方向施打.()10、静压沉桩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基中施工.()11、锤垫在预制桩锤击中主要是起均匀传递应力作用。
()12、锤击预制桩时,锤重越大、落距越高,对沉桩效果越明显。
()13、预制桩采用锤击法施工时,宜选择重锤低击. ()14、柴油锤适用于松软土层中预制桩锤击施工。
()15、振动锤在砂土中打桩最有效。
()16、预制桩的桩尖处于硬持力层中时可接桩。
()17、预应力砼管桩接头数量不宜超过4个。
()18、浆锚法用于接桩时,不适合用于坚硬土层中.()19、预制桩采用焊接法接桩时,应由两个人对角同时对称施焊。
()20、对土体有挤密作用的沉管灌注桩,若一个承台下桩数在五根以上,施工时宜先施工承台外围桩,后施工承台中间桩。
()21、泥浆护壁灌注桩成桩顺序可不考虑挤土的影响.()22、正循环回转钻孔泥浆的上返速度快,排渣能力强。
()23、反循环回转钻孔泥浆的上返速度快,排渣能力强.()24、冲击钻成孔法适用于风化岩层施工. ()25、沉管灌注桩复打施工必须在第一次灌注的砼初凝之前进行。
()二、单项选择题:1、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侧承受的桩是。
A、端承摩擦桩B、摩擦桩C、摩擦端承桩D、端承桩2、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的桩是。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桩土相互作用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正确设计和建造桩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综述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桩土相互作用的概念和机理桩土相互作用是指桩与周围土体之间相互传递应力和变形的过程。
在桩基础设计中,了解桩土相互作用的机理对于准确预测桩的承载力和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桩土相互作用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桩的承载机制:桩在土体中的承载主要有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种机制。
摩擦桩主要通过桩身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来承担荷载,而端承桩则主要通过桩底的抗压强度来承担荷载。
2. 桩侧阻力的形成:桩侧阻力是指土体对桩身的摩擦力和侧向抗力。
桩侧阻力的形成与土体的固结、摩擦力以及桩身的形状和材料有关。
3. 桩的变形规律:桩在受到荷载作用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包括沉降、弯曲、扭转等。
桩的变形规律与土体的性质、桩的刚度以及桩身的形状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
1. 实验方法:通过在实验室或现场建立模型,加以荷载并观测其变形和破坏形态,来研究桩土相互作用的规律。
实验方法可以直观地模拟实际情况,但成本较高且受到尺寸效应和边界效应的影响。
2. 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有限元、边界元等数值方法,将桩和土体建模,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桩土相互作用的过程。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复杂的桩土相互作用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但需要依赖于土体的本构模型和桩土界面的模型。
3. 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桩和土体之间的力学关系,推导出相应的理论公式或解析解,来研究桩土相互作用的规律。
理论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得到一些近似解或推测结果,但需要对土体和桩的力学特性做出一定的假设。
三、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在摩擦桩的研究方面,人们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计算公式和设计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桩的承载力和变形。
桩_土_桩相互作用分析
低 温 建 筑 技 术
2008 年第 1 期 ( 总第 121 期)
(9)
2 算例分析 211 单桩沉降计算
为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将采用文中算法计算的单桩沉降 与 Poulos 弹 性 理 论 法 相 比 较 。按 照 Poulos ( Poulos& Davis , 1980) 的理论定义沉降因子 I , 沉降因子与沉降 S 量之间关 系有 S = ( PΠES L ) I ,式中 S 为桩头沉降 ,沉降因子 I 与桩径 比 L/ D 、 桩土刚度比 k = EPΠES 有关 , 土泊松比对其影响较 小 。以下计算采用各向同性场地 , 取场地泊松比 μ = 0. 3 , I 随桩径比 L / D 、 桩土刚度比 k = EPΠES 的变化规律如图 2 所 示 ,图中实线所示为采用本算法解 ,虚线所示为 Poulos 解 。
3 结语 (1) 采用子结构法分析桩 - 土 - 桩相互作用 , 可运用
于求解单桩与群桩沉降 。采用子结构法分析桩沉降 ,能较好 模拟土层层状性质 。 (2) 通过群桩沉降影响系数分析 , 桩桩间距影响较小 情况下 ,其相互影响不可忽略 。
房利人 : 对某工程桩基础设计及施工工艺的反思
109
承载能力中图分类号li嗍31文献标识码lb文章编号100l一6864200801一010902桩基础以其承载能力高沉降变形小施工方便质量便于控制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混凝土灌注桩近年来有长足的发展成桩工艺不断创新每种成桩工艺各有所长根据地质状况不同各有优势
毕志成等 : 桩 - 土 - 桩相互作用分析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调整或更换成桩工艺 ,尤其是发现明显可能影响桩身质量的 地质状况 ,必须调整成桩工艺 。否则 ,给基础工程带来隐患 , 甚至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和耐久性要求 ,实践证明 , 错误 的决策会造成大量资金浪费和延误工期 。
基础工程-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
1.试述桩的分类。
(一)按承台位置分类。
可分为高桩承台基础和低桩承台基础,简称高桩承台和低桩承台。
(二)按施工方法分类。
可分为沉桩(预制桩)、灌注桩、管桩基础、钻埋空心桩。
(三)按设置效应分类。
可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四)按桩土相互作用特点分类。
可分为竖向受荷桩(摩擦桩、端承桩或柱桩)、横向受荷桩(主动桩、被动桩、竖直桩和斜桩)、桩墩(端承桩墩、摩擦桩墩)。
(五)按桩身材料分类。
可分为木桩(包括竹桩)、混凝土桩(含钢筋和混凝土桩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钢桩和组合桩。
2.桩基设计原则是什么?桩基设计·应力求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和设计两部分。
1.收集资料(1)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结构的平面布置、上部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等;(2)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的收集和阅读,了解勘探孔的间距、钻孔深度以及土层性质、桩基确定持力层;(3)掌握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如材料、设备及施工人员等;2.设计步骤(1)确定桩的类型和外形尺寸,确定承台埋深;(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和水平承载力特征值;(3)初步拟定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 4 )确定单桩上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确定群桩承载力;( 5 )必要时验算地基沉降;( 6 )承台结构设计;( 7 )绘制桩和承台的结构及施工图;3.设计要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011)第8.5.2条指出,桩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范:(1)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强度计算。
对预制桩,尚应进行运输、吊装和锤击等中的强度和抗裂验算。
(2)桩基沉降量验算应符合规范第8.5.15条规定。
(3)桩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相关规定。
(4)桩基宜选用中、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5)同一结构单元内的桩基,不宜选用压缩性差异较大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不宜采用部分摩擦桩和部分端承桩。
桩土相互作用下单桩特性探讨
桩土相互作用下单桩特性探讨1 桩土本构模型的选取本构模型选取是否合适对结构分析非常重要,本文土体选用弹塑性地基模型。
桩土受荷时,当土体进入塑性阶段时,桩仍处于弹性变形阶段,桩与土体正比,其变形较小。
因此,桩基选用线弹性模型。
1.1 弹塑性地基模型本算例在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时,采用SOLID45单元来模拟,SOLID45单元用于建立三维实体结构模型,单元通过8个节点来定义,每个节点有3个分别沿着X、Y、Z方向平移的自由度[1]。
由于土体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质相差较大,在一定的受力条件下有可能在其接触面上产生错动滑移或开裂。
因此,在土体和混凝土的交界面考虑接触效应。
有限元程序提供了多种接触形式,并且能将纯拉格朗日乘子法和罚函数法结合起来。
其中法向刚度因子取1.0,以避免取值过小导致造成总刚度病态,不便于收敛。
本文采用刚体-柔体的面-面接触单元来模拟[2]。
其中,土体当作“接触”面,利用TARGE173来模拟,作为柔性面。
桩体当作“目标”面,利用TARGE170来模拟,作为刚性面。
3 计算结果分析3.1 桩身的荷载与沉降关系研究桩基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沉降曲线是探究桩基受力机理的主要途径。
单桩的P-S曲线如图3.1所示,可以看出,随着荷载的逐步加大,桩顶的沉降逐渐增加,由线性特征逐步表现出非线性的特性。
在桩顶施加相同等级的荷载的情况下,桩的沉降量增加幅度却在加大,曲线的斜率不断增大,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也说明了土体为D-P材料,在荷载作用过程中,不仅发生弹性变形,同时也产生的塑性变形。
图3-2 单桩P-S曲线与桩长的关系由图3-14可知,不同桩长的P-S曲线都有明显的拐点,且在拐点之后都发生了塑性流动。
与此同时,相同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随桩长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相同桩顶沉降处,单桩承载力随桩长的增大而逐渐增加。
3.2 土体压缩模量的影响为了探讨桩间土的压缩模量对桩土共同作用的沉降影响,分别取不同的ES1值,并在桩顶施加700kN的荷载进行分析,得到土体压缩模量ES1对桩顶沉降的影响曲线如图3-3所示。
不同土体条件下桩-土相互作用位移分析
西部探矿工程
5
不 同土体 条 件 下桩 一 土相 互 作 用 位移 分析
王 代 , 王勇智
( 1 _ 中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2 . 郑州大学新型建材与结构研究中心,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2 ) 摘 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土体中桩的变形及破 坏,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分析堆载下的土体位移以及桩体 变形 ; 探 讨分析 了不 同土体 条件如 重度 、 泊松 比 、 弹性 模 量 、 粘聚 力 等 , 对被 动 桩及 桩 侧 土体 变形 的影 响 。结果表 明 : 改 变土体模 量和 粘聚 力对桩 和 土的 影响是 相对较 大的 , 且 土体 的粘聚 力对桩 土 的影响 起决定作 用。因此 , 可以通过 改善土的强度参数来提 高被动桩桩~土体 系的工作性状。 关键 词 : 被 动桩 ; 桩 一 土相互 作 用 ; 有 限元 法 ; 粘 聚力 ; 位 移分析 中 图分类 号 : TU4 7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l 0 0 4 —5 7 1 6 ( 2 0 1 3 ) O l —O 0 O 5 —0 5
从图 6 ~图 9 可以清楚看到, 土体弹性模量对桩侧 土体侧 向位 移 和竖 向位 移 的影 响都是 比较 大 的 , 模 量大 的土体 侧 向位移 越来越 接近线 性 , 竖 向位移 分布 是 比较 均匀 ; 但在土体弹性模量大的情况下桩侧土体竖向位移 会越小 。在不同荷载下 , 同种土体模量 , 尽管对土体竖 向位 移有一 定 的影 响但 效果不 是很 大 。总之 , 在 相应 土 体模量下 , 竖向位移与侧向位移相差不 明显 , 但随着外
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 。计算模型 、 土层边界及荷载如图 1 所示 , 土层 0 ~1 5 m为泥炭质土 ( 软土层) , 1 6 ~2 0 m 为较硬细 砂层 。模 型 边界 横 向取 4 0 m, 深 度方 向取 2 0 m。横 向边界约束 条件 : 左边界横向约束 , 右边界固 定铰支约束 ; 深度方 向边界条件: 上边界为竖向约束 , 下 边界是固支约束。桩基为圆桩 ; 计算单元数 8 0 0 个。在
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分析及土弹簧的刚度确定
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分析及土弹簧的刚度确定桩基地基相互作用在工程领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如何分析桩土相互作用,确定土弹簧的刚度,已经成为研究者们长期以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着重介绍桩土相互作用模型的分析以及土弹簧刚度的确定方法。
一、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分析桩土相互作用的分析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桩的形状、尺寸、材质、荷载作用方式以及土体的本构模型等等。
因此,建立一个合适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主要包括刚性桩模型、柔性桩模型、弹性桩-地基模型和弹塑性桩-地基模型等。
具体模型的选择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在选择模型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模型的精度和适用范围。
1. 刚性桩模型刚性桩模型是一种假设桩完全刚性的模型,桩与土体之间不存在变形,荷载沿着桩轴线方向传递。
该模型的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在短桩和单桩承载力计算中。
但是,刚性桩模型忽略了桩与土体之间的变形,因此在一些长桩、柔性桩及复杂荷载情况下,其结果可能需要进行修正。
2. 柔性桩模型柔性桩模型是一种假设桩的刚度较小,桩与土体间存在较大变形的模型。
因此,在该模型中,桩遭受荷载后,桩柄会发生变形,从而引起桩端和土体的变形。
这种模型适用于长桩或软土等复杂工程情况的分析。
但是,柔性桩模型的计算较为复杂,同时模型误差也较大。
3. 弹性桩-地基模型弹性桩-地基模型是一种假设桩和土体都是均质的弹性体的模型。
该模型假设桩和土体在弹性阶段的反应服从弹性理论,可以较好地反映桩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一些较小荷载的工程应用。
4. 弹塑性桩-地基模型弹塑性桩-地基模型是一种新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既考虑了弹性行为,也考虑了土体的塑性行为。
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桩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应用范围广泛,特别适用于长桩和承载力较大的复杂应力场中的计算分析。
二、土弹簧的刚度确定在桩土相互作用中,土弹簧承担着承载荷载的重要作用。
单桩基础的受力特点
单桩基础的受力特点单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形式,它通常用于支撑轻型或中型建筑物的载荷。
单桩基础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如下:1.受力形式:单桩基础主要受到垂直载荷和弯矩的作用。
当建筑物的重量施加在桩上时,桩会受到向下的垂直载荷。
此外,在土壤水平移动或风力作用下,桩还会受到水平力和弯矩的作用。
2.承载能力:单桩基础的承载能力与桩的直径、长度和土壤的特性有关。
桩的直径越大,承载能力就越高;桩的长度增加时,其承载能力也会增加。
而土壤的特性包括其强度、刚度和密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桩的承载能力。
3.桩身的作用范围:单桩基础的主要承载部分是桩身,也就是桩的部分长度。
桩身将建筑物的载荷传递到土壤中,并通过桩与土壤的摩擦力来阻止桩的侧向移动。
因此,桩身的长度需要设计得足够长,以满足承载能力和抗倾覆的要求。
4.桩端的作用:单桩基础的桩端也承担了一部分承载能力。
桩端通常采用尖锥、扩底或者扩径等形式,以增加桩的侧摩阻力和桩尖的承载能力。
尖锥可以增加桩的承载能力,尤其在压缩地层中;而扩底或扩径可以增加桩的侧摩阻力,尤其对抵抗侧向移动具有重要作用。
5.荷载传递机制:单桩基础通过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将建筑物的载荷从桩顶传递到土壤中。
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摩擦力和桩身承载力来实现的。
其中,桩与土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起到抵抗桩的侧向移动的作用,而桩身的承载力则直接承担建筑物的垂直载荷。
6.桩基础的刚度:单桩基础的刚度通常较高,这是由于桩的直径通常较大,而且桩身固定在土壤中,可以抵抗较大的水平力。
因此,单桩基础在抗震设计中具有较好的性能,能够减小地震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而言之,单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形式,它主要通过桩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和承载力来承载建筑物的载荷。
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强度主要取决于桩的直径、长度和土壤的特性。
该基础形式具有可靠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抗震性能,适用于绝大多数建筑物的地基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土相互作用下单桩特性分析
[摘要]:随着我们经济技术的发展,各种复杂建筑的不断涌现,桩土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工作问题的研究成为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
桩基础作为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以其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而均匀、稳定性好、易于机械化作业等特点,在高层建筑及路桥工程及其它领域得到不断发展。
国内外的学者在如何考虑桩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共同作用方法的研究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在实际工程得到了运用。
桩土共同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有必要进一步的研究桩土相互作用下单桩特性分析。
本文借助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桩和土体共同作用下的单桩的受力特性,揭示了桩土相互作用下单桩特性分析,为优化实际工程结构设计方案安全和经济性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指导作用。
1 桩土本构模型的选取
本构模型选取是否合适对结构分析非常重要,本文土体选用弹塑性地基模型。
桩土受荷时,当土体进入塑性阶段时,桩仍处于弹性变形阶段,桩与土体正比,其变形较小。
因此,桩基选用线弹性模型。
1.1 弹塑性地基模型
本算例在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时,采用SOLID45单元来模拟,SOLID45单元用于建立三维实体结构模型,单元通过8个节点来定义,每个节点有3个分别沿着X、Y、Z方向平移的自由度[1]。
由于土体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质相差较大,在一定的受力条件下有可能在其接触面上产生错动滑移或开裂。
因此,在土体和混凝土的交界
面考虑接触效应。
有限元程序提供了多种接触形式,并且能将纯拉格朗日乘子法和罚函数法结合起来。
其中法向刚度因子取1.0,以避免取值过小导致造成总刚度病态,不便于收敛。
本文采用刚体-柔体的面-面接触单元来模拟[2]。
其中,土体当作“接触”面,利用TARGE173来模拟,作为柔性面。
桩体当作“目标”面,利用TARGE170来模拟,作为刚性面。
3 计算结果分析
3.1 桩身的荷载与沉降关系
研究桩基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沉降曲线是探究桩基受力机理的主要途径。
单桩的P-S曲线如图3.1所示,可以看出,随着荷载的逐步加大,桩顶的沉降逐渐增加,由线性特征逐步表现出非线性的特性。
在桩顶施加相同等级的荷载的情况下,桩的沉降量增加幅度却在加大,曲线的斜率不断增大,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也说明了土体为D-P材料,在荷载作用过程中,不仅发生弹性变形,同时也产生的塑性变形。
图3-2 单桩P-S曲线与桩长的关系
由图3-14可知,不同桩长的P-S曲线都有明显的拐点,且在拐点之后都发生了塑性流动。
与此同时,相同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随桩长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相同桩顶沉降处,单桩承载力随桩长的增大而逐渐增加。
3.2 土体压缩模量的影响
为了探讨桩间土的压缩模量对桩土共同作用的沉降影响,分别取
不同的ES1值,并在桩顶施加700kN的荷载进行分析,得到土体压缩模量ES1对桩顶沉降的影响曲线如图3-3所示。
图3-3表明,随着土体压缩模量ES1的不断增加,桩顶的沉降曲线斜率逐渐减缓。
沉降减小的幅度达37%,说明增加桩间土的压缩模量对减小桩顶沉降影响较大。
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对地基进行加强处理,可以很好地减小桩顶沉降。
由图3-4可知,土体压缩模量的改变,对桩端上面的土体位移影响较大,而对桩端以下的土体位移几乎没有多大的影响。
当ES1较大时,土体的位移主要集中在桩顶部分,桩土间的沉降相对减小。
当ES1较小时,桩土间的沉降较大,土体的位移滑动也相对集中在桩顶部分,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压缩变形增大,其承载力也降低。
4 结论和建议
(1)在土体和桩不变的情况下,在桩顶逐级施加荷载,在荷载增量相同时桩顶的沉降呈线性的趋势逐渐增大,最后出现大幅度的增大,达到桩身的承载力值。
(2)土体压缩模量对控制桩顶沉降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实际工程中采用合理的地基处理方式,对提高地基承载力及减小沉降有明显作用。
(3)桩长增加可以提高桩的承载力,若桩的长度过长,不能充分发挥土体的承载能力。
因此,合理协调桩长的关系,对提高承载力和控制沉降,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新敏.ANSYS工程结构数值分析[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何本国.ANSYS土木工程应用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