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 的历史变革。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 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 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 程和基本规律;确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对应 第一课)
• 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 然选择(对应第二课)
• 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 路(对应第三课)
一体两翼: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 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时期划分
过渡时期
1949-1956
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2
土地改革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3-1956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6-1978
文革
1966-1976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
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
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 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请同学们结合历史知识分析
为什么我国要进行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 这对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有什么意义?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应第四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年版)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课课程内容要求 :
1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 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徘徊时期
1976-1978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 实行土地改革 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1950年7月10日 “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 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时政热点: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将以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录
•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业要求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影响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 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 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 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1956年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 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 社会。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 定性选择。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 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 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时期划分
过渡时期
1949-1956
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2
土地改革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3-1956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全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6-1978
文革
1966-1976
徘徊时期
1976-1978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 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在本节课中你将学到: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内容:①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②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新中国成立,中国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吗? 2.基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特色,讨论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