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21-24

合集下载

2020秋季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备课ppt课件:七律长征(完整版)_21-24

2020秋季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备课ppt课件:七律长征(完整版)_21-24

课堂总结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长征
越五岭翻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
作业布置
1.积累字词
2.背诵、默写本诗
谢谢
蛇兄弟想,这么大的个儿,可是一顿美餐啊。

蹲在树头上的猴子见了大声提醒:“快往山上跑……”不料兔子听了反而转身往山坡下跑去,老虎也跟在后面追,没追几步就滚到山下去了。

今天三位公主一起去河边冲凉。

韩漫免费阅读https:///
他折下两根树枝,用绳子绑上一头,把一根树枝捅在地上为轴,另一根树枝拿在手里,转上一周,正好画出一个非常漂亮的圆。

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

,斑鸠则住在一片森林里。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全文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全文课件
5 七律·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
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
课 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
题 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

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

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
阻,他满怀喜悦的战
斗豪情,以极其轻松
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
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字 广





jìn(尽力)
多 音



jǐn(尽管)

nán(困难)

nàn(灾难)
①尽( jǐn )管他最后没有成功,但他的确是尽 ( jìn )了最大的努力。
②大家都积极援助那些艰难( nán )度日的难 ( nàn)民。
第三部分(第四句):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 征胜利后的心情。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
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1.“ 远 征 难 ” 三 个 字 怎 么 理 解 ?
“远征”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写长
课 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这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 文 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讲 解 2.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
红军战士长驱二万余里,
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了举
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走过水草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七律长征|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七律长征|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共15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共15张PPT)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 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共15张PPT)
承 上 启 下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共15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共15张PPT)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第55课: 七七律律 长长征征||部部编编版版(共(共151张5张PPPPTT))
七律 长征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第55课: 七七律律 长长征征||部部编编版版(共(共151张5张PPPPT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共15张PPT)
过草
地 爬雪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共15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共15张PPT)
不仅如实地写出了红军长征 途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更揭示出 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 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主义气概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共15张PPT)
大渡桥横铁索寒
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 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七律·长征》是⽑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诗。

全诗⽣动地概述了⼆万五千⾥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5课《七律·长征》课⽂原⽂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 ⼤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沙]即⾦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段。

④[云崖]⾼耸⼊云的⼭崖。

⑤[⼤渡]即⼤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位于四川、⽢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指红军队伍。

________ 本诗作者⽑泽东。

【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逶”、“迤”等6个⽣字,会写“崖”、“渡”2个⽣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中读出磅礴的⽓势,并背诵课⽂。

3.体会中国⼯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万五千⾥长征的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 (1)体会红军的⾰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势。

(2)了解⽂章点⾯结合写场⾯的⽅法。

教学准备: 1.巧渡⾦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带⼊红军长征的艰苦岁⽉。

板书:5.七律长征 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由⼋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联,共四联,分⾸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七律长征(完美版)

七律长征(完美版)

时的二艰万难五历千程里,热长情征
洋溢地赞颂
不畏艰中险国、工英农勇红顽军强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
课文小结
“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 “千山”以五岭和乌蒙为代表。
红军不怕远征难, 首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
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精神:体现了红军不怕艰难 险阻的英雄气概。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接 “
形容绵延不断比喻夸张
千 山”
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偶
形容巍峨高大
泸定桥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 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 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 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 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 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 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 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 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 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 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 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 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 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
•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 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 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 一直在黔江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 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 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 月9日在树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 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 走高飞,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 机智。
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 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小波 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 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Leabharlann 小练笔诗句把 五岭 比作 细浪

6年级上册语文书七律长征

6年级上册语文书七律长征

6年级上册语文书《七律长征》原文及赏析《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创作的一首革命史诗。

该诗由毛泽东创作,收录于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

这首诗以饱满的激情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壮丽景象,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

原文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析:1.“红军不怕远征难”:起句开门见山,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但红军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次伟大的长征。

2.“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红军对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的轻视和无所畏惧的态度。

在红军眼中,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化险为夷。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五岭和乌蒙山的情景。

五岭山脉崎岖漫长,但在红军眼中,它们就像细浪般微不足道;乌蒙山地形险要,但在红军看来,它也不过像泥丸一样容易翻越。

这种夸张的描写手法,突出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描述了红军在金沙江和大渡河上的行动。

在金沙江畔,红军成功突破了敌军的围堵,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在大渡河上,红军飞夺泸定桥,横跨铁索,面对寒冷的江风和深谷险川,毫无惧色。

这些场景展示了红军的机智和勇气。

5.“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最后两句诗表达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红军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高昂的斗志。

当三军过后,所有的困难和挑战都得到了解决,红军终于展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种乐观的态度和高昂的斗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七律·长征》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和饱满的激情,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壮丽景象,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共28页文档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共28页文档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 律·长征》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七律长征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七律长征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七律长征课文《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入选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

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诗文回顾长征以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也展示了伟人追求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现整理分享诗作原文、译文及创作背景如下。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全文充满了成千上万的困难和障碍,充满了中国共产党的热情。

它是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无论是革命史还是诗歌史,都是一个里程碑。

毛主席的其他长征题材作品还有:《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都是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

诗人在最后发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

“三军:红军一方面军、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5课七律长征

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5课七律长征
8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9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
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
颔 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 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
联 形象和精神伟力 颔联从首联所营造的浩大的外在与
内在的空间中脱颖而至,进入具象的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24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 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 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25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分析结构 小结
•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 心思想。
•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 蒙 为代表。
20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泸定铁索桥
21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于深山狭谷间,
袋 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有被敌
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
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
“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
13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14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形象地写出了金 沙江两岸悬崖高耸入云、江面水势奔
颈 腾激荡的景象,描写出红军巧渡金沙 联 江时险恶而又神奇的情景。一个“暖”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七律 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七律 长征》

寻常;平常。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乐观、无所畏惧的感情基调。
课文解读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猜图片中分别是哪座山。
乌蒙山
岷山
五岭山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逶迤
磅礴
气势盛大
你发现翻越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 和千里雪的岷山,有哪些困难?
大渡桥横铁索寒
配乐诵读,读出豪迈、豁达的感觉。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2课时
背一背,填一填。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逶迤(yǐ) ·
B.泥丸·(wán) C.铁索(suǒ)
· D.尽开颜(jìn)
·
磅礴(pánɡ) · 云崖·(yá) 岷山(mǐn) · 远征难(nàn)
· 选自《状元作业本》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圈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由读诗,说一说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 “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比 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 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 的神勇无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字表达了红军( B )后欢快的心情。

六级上册语文课件- 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六级上册语文课件- 七律 长征部编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远征难”三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个字怎么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
红军不怕万里长 征路上的一切艰 难困苦,把千山 万水都看得极为 平常。
七律 长征
过草
地 爬雪
山强渡
大渡 四渡
河 飞 赤水
夺泸 巧定渡桥金
沙江
突破 点 四道 击 封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 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七律 长征|部编版
大渡桥横铁索寒
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 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
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 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 的光辉战斗 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充分 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
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 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承 上

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诗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
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1957年,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正式发表于《诗刊》创刊号上。

发表时,颈联中的原出句“金沙浪拍悬岩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

这一改动,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1958年9月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上批注说:“浪拍:改水拍。

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

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

”毛泽东所说的这位“不相识的朋友”,是指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的罗元贞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