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宝鸡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宝鸡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中等城市案例分析—宝鸡设计艺术学院城市规划01班向洁华20125220107一.概述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

宝鸡市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

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

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市域:为宝鸡市所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3区和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麟游县、太白县和凤县9县,千阳县、面积为18172 平方公里。

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远期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和陕、甘、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宝鸡市市域行政区划规划空间结构市域形成“一区两翼、五片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一区两翼:一区为市域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密集区,两翼为南部秦岭生态翼和北部北山生态翼;“一区两翼”构成了市域空间发展的整体格局。

(2)五片:市域中部城镇密集区内的五个重点功能区,为宝鸡中心城市、蔡家坡镇—岐山县城、凤翔县城—柳林镇—长青镇—陈村镇、扶风县城—法门寺、马家镇—眉县县城—常兴镇—绛帐镇,为规划期内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在现状基础上呈由点到面发展态势。

(3)多点:市域南部秦岭生态翼、北部北山生态翼中的重点发展城镇,包括陇县县城、千阳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城、太白县城等城镇,呈点状集聚化发展态势。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PPT课件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PPT课件

► (3)为方便市民前往,宜选在交通可达性好的地 区。
► (4)要求场地干燥,应选在排水设施等城市基础 设施比较完善的区域。
► (5)为方便服务市民,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宜靠 近居民比较集中的地区,距离高校、文化研究机关 等较近则更为有利。
► (6)建设规模符合国家规范和相关技术规定。
► (7)为支持公益设施建设,尽量降低选址征地、拆
精选ppt课件2021
14
精选ppt课件2021
15Βιβλιοθήκη 某市旧区改造规划条件拟定► 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在某城市中心区进行旧区改造, 建设商贸、办公建筑项目。该地段西侧为风貌性建 筑,集中成片,并有小游园一处,现已批准公布为 “保护近代西式住宅风貌为主的历史街区”的重点 保护区。拟改造规划可用地面积约3hm2,为历史街 区保护的建设控制地带,其中有几幢可保留的风貌 建筑(基地现状详见附图)。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初步研究后,认为该申请建设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 确定的用地性质相符,但在改造中必须严格有效控 制,为此拟出了修建性详规的部分规划设计条件:
► 2) 规划居住区的南北向次干路不应与交通性干道直接相 连。
► 3) 小区出入口不应设置在交通性干道及主干路上。
► 4) 大型超市布局不合理,不应紧临交通性干道和主干路 的立交口。而且未与地铁车站紧密结合。
精选ppt课件2021
10
再看一个案例-市图书馆选址
精选ppt课件2021
11
►某市有一大型图书馆,拟从现占用的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迁出,市文化局持该项目建议书 批复等申请材料向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正式 选址申请,择址新建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文化 设施,建筑面积控制在5~6万m2,图书馆应 设有观览厅、多功能厅、报告厅和较大的库 房,并要求场地干燥,不能靠近易燃易爆地 区,又要便于市民前往。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合肥市工业布局现状

中央继西部大开发、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 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 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 将得到国内外投资者更 多的关注,更加有利于 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其 它省份企业的投资,从 而使得经济社会得以快 速发展。


1、合肥市现状工业用地主 要分布在各类工业园区;主 要集中在合肥市区周边, 2、合肥工业发展加速 3、合肥市已经进入工业化 中后期阶段 4、其产业体系既有综合性 又有特色性
合肥市的区位优势

合肥处于中国大陆南北交汇,东西贯通的中心优势区位,以合肥 为圆心,半径为500公里的范围内有上海、南京、武汉等重要的 大城市和4亿人口。 作为长三角近邻和纵深腹地,合肥是全国重 要的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和通讯枢纽,是未来全国21个二级 交通枢纽之一。淮南线贯穿全境、合九、宁西、沪汉蓉铁路在此 交汇,随着宁西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时速达200公里,是国 家“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铜黄、合六叶、 合淮阜高速公路的建设、全国内河航运主要港口的定位、机场的 迁建和升级(有直达全国的20多条国内航线和直通香港的航班), 都将使我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为我市加强对 外联系和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增强城市集聚力,提供了 十分有利的条件。
发展现实基础




1、经济基础:2009年合肥GDP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 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 2、土地资源:合肥市域面积7029.48平方公里。合肥城镇密集区 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周边乡镇,面积2329平方公里。合肥的市区面 积838.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城镇化发展地区 3、水资源:合肥面临是水质性缺水问题,需要采取区域调水或 水质治理工程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提 出多项措施确保城市发展用水。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规划的实施, 提高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积极稳妥地推广再生水在农业、工业冷 却及生活杂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多渠道开发非 传统水资源,如雨洪利用、人工增雨等,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量。 4、其他资源条件:优良的城市环境是合肥重要的竞争力,早在 1992年,合肥就与北京、珠海一起被命名为首批国家 “园林城 市”,城市已经形成了“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园交融、浑然 一体”的城市园林特色。合肥市的自然生态空间资源优越,北依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以及一些小的水库,西近大蜀山,西南为 紫蓬山风景区,

多规合一案例分析

多规合一案例分析

多规合一案例分析多规合一(Integrated Planning)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规划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规划体系,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协同与一体化。

下面以中国城市,深圳市为例,来进行多规合一案例分析。

深圳市作为中国的特区之一,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也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在城市规划方面,深圳市采用了多规合一的理念,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下是深圳市多规合一的案例分析。

首先,在城市空间规划方面,深圳市制定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4-2035年)》,该规划将城市划分为核心区、重点发展区、特色开放区和宜居宜业区等不同功能区域,以确保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

规划强调公共交通优先原则,通过地铁、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建设,实现交通的密集化布局,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其次,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深圳市注重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建设高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深圳市实现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规划中也强调了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创造旅游景点,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三,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深圳市注重规划与环境的结合。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湿地保护区,建设生态景观带,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同时,注重减少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最后,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深圳市进行了多规合一的协调。

在规划中,注重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给水排水、供电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此外,注重规划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

综上所述,深圳市作为中国的特区之一,在城市规划方面采用了多规合一的理念。

通过综合考虑城市空间规划、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要素,实现了城市规划的协同与一体化。

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案例分析)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根据2000-2005年城市户籍人口变动曲线,规划采取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进 行趋势预测,得到的预测结果为: 县域户籍人口的回归法预测结果(单位:万人)

2. 暂住人口预测
2001-2005年太和县县域暂住人口数据(单位:人)
– 2004年太和县域暂住人口67870人,与户籍人口相比大约为43.45:1000; 2005年太和县域暂住人口75280人,与户籍人口相比大约为47.62:1000。 在已经充分考虑到随着城市吸引力增强导致户籍人口机械增长率提高的基础 上,推测规划期内的暂住人口比重相对稳定并逐渐上升,预计规划期内暂住 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大约为: – 2010年50:1000,2020年60:1000。 – 由此,综合增长率法确定的户籍人口规模,未来太和县域暂住人口规模为: – 2010年8.29万人,2020年10.72万人。
• 对县域人口总人口的预测从三个部分来进行: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外出务工人口。暂 住人口为外省市流入到太和的暂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外出务工人口为太和外出务工半年 以上的人口。县域的实际总人口为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之和减去外出务工人口。 1 .户籍人口预测 2000-2005年太和县县域户籍人口数据(单位:人)
② 再根据乘幂回归模型:
156
Y=AeB*t
式中,t为时间, 152 Y为县域总人口, 150 A、 B为系数。 取2000-2005年县域户籍 148 人口作为建模原始数据, 146 得到:A=148.85; B=0.0099; 模型中,相关系数R2=0.9973, 符合预测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预测。 得到指数回归公式: Y=148.855e0.0099t

大城市近郊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探讨

大城市近郊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探讨

大城市近郊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探讨作者:金璐刘珊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5期摘要:大城市近郊小城镇由于其特殊性,在编制总体规划时,难以适用一般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

本文以安徽省淮南市近郊小城镇上窑镇为例,详细分析了上窑镇的区位交通条件、资源特色和发展影响因素,探讨近郊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小城镇;近郊小城镇;总体规划1.背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进一步发展和扩张,大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而大城市近郊的小城镇因其特殊的区位条件,一般交通条件较好,发展较快,更多地表现出城市的特征,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它不仅是大城市向外扩张的有机组成部分,分担大城市的部分功能,还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近郊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特点目前,一般的小城镇总体规划主要包括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

镇域层次,规划的内容通常包括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对镇区与周边农村地域联系的分析和研究很少。

镇区层次,是规划的重点,包括镇区性质与规模的确定、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的组织及各项设施规划,涉及面比较广。

近郊小城镇一般位于临近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影响圈内,要承接大城市强大的经济辐射,镇域部分用地均不同程度地被纳入城市产业集聚区范围内,或发展与大城市配套的产业,或布局大城市的外迁产业等。

适用于一般小城镇总体规划的“重镇区、轻镇域”的规划思路对于近郊小城镇已经很难适用。

要更好地促进近郊小城镇的发展,编制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应该转变规划思路,统筹发展城乡产业和空间布局。

3.近郊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探讨3.1强化宏观层面战略性研究小城镇由于其特殊性,面临着自身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双重矛盾,需要以开放的视野将小城镇置于更大的区域进行多重考量,深入分析小城镇在各个区域层面的角色定位以及和周边城镇的关系,深入理解和落实上一层次规划的引导与要求,明确其在区域中承担的职能与建设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区。

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通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

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 案例分析 例题

城市规划原理 案例分析 例题

实例一某企业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打算利用区位优势,将一部分多余的工厂用地出让,建设住宅.经与房地产开发商洽谈达成协议,由房地产开商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用地使用性质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现场调研,并分析了周围建设情况和各种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向市政府作了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核发了“两证一书”。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场调研后并作了分析,根据该用地所处具体位置和具体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

由于该用地“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法的规定,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政府审批的,要调整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才能改变用地性质。

因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合法又合理,在报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核发了“两证一书”,这是正确的,不是多余之举。

实例二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终破产倒闭。

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开发住宅,并将获得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这个企业位于工业区内部,如果建设住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子女上学、购物、文化娱乐等,另外,周围的工厂企业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等将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开发建设住宅。

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位于居住区内的某些工业企业搬迁到这里,然后开发建设位于居民区内已腾出的用地,利用这方面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

这样做,可以收各得其所的效果。

实例三某中学有两个校址,一处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40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中心区外围,占地8000平方米.根据国家规范,两处均不满足中、小学用地标准。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题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题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例1:我国东部某市人口规模45万人,编制了以制造业、商业为产业发展方向的城市总体规划计划。

图示为总体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一条与其他城市相连的一级公路经过城市西侧;现状有一条铁路由城市北部穿过。

并设有火车站;西江由城市东侧穿过,航运发达,客运、货运均有较好的基础。

请指出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并作指示性的修改。

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1)过境道路穿越城市,不合理;(2)城市主、次干道穿越铁路过多;(3)东西向主干道偏少;(4)沿河两岸,东西向联系道路偏少;(5)铁路穿越市区,对城市影响较大;(6)铁路客运站内主干道穿越,不利于站线布局;(7)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以及轮船码头布局分散,不利于交通换乘;修改建议:(1)过境公路西移,与城市在南北各预留一个出入口;(2)将客货混用的港口码头调整为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货运码头布置在城市北部仓储区和工业区,客运码头布置在城市中部,靠近铁路客运站和长途客运站;(3)增加东西向主干道密度;(4)加强沿河东西向联系,增设过河主干道;(5)铁路从城市北部穿过,或将铁路客运站规划为南北出入口,方便南北两区使用;(6)减少干道穿越铁路。

例2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

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优点: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2。

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公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西为西山风景区,东为客站。

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缺点:1。

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例3:图示为某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

该市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规划人口35万人。

城市西侧为由山和湖组成的省级风景区,一条省道沿南北向经过该市。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分析评价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分析评价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分析评价一、大城市—曲靖市25日召开的云南省委八届九次全会透露,截至目前,滇东重镇曲靖市主城区人口达58万人,已经跻身“大城市”行列。

这意味着长期以来仅有昆明一个特大城市的云南省产生了另一个大城市,成为云南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区域规划层面:1、曲靖市城镇体系现状:曲靖市域现状辖区拥有7县1市1区,共有建制镇39个,行政乡83个,市域城镇密度为1.35个/千k㎡,乡镇密度为4.22个/千k㎡,总体来看,市域城镇尚处于集聚发展的初级阶段。

按行政区划具体分布如表1-1所示。

表1-1市域现状城镇分布一览表:类别建制镇名称建制镇数量乡集镇数量麒麟区中心城(由城关镇、环城乡组成)、三宝镇、越州镇、东山镇 4 6 沾益县县城(西平镇、沾益乡)、花山镇 2 8 马龙县县城(通泉镇)、王家庄镇、马过河镇、旧县镇 4 5 宣威市城区(榕城镇)、来宾镇、板桥镇、倘塘镇、羊场镇、田坝镇、格宜镇7 17富源县县城(中安镇)、营上镇、黄泥河镇 3 8 罗平县县城(罗雄镇)、板桥镇、马街镇、富乐镇 4 10 师宗县县城(丹凤镇)、雄壁镇 2 7 陆良县县城(中枢镇)、板桥镇、召夸镇、芳华镇、马街镇、三岔河镇 6 5 会泽县县城(钟屏镇)、者海镇、娜姑镇、迤车镇、待补镇、罗布古镇、矿山镇7 17合计 - 39 83曲靖市城镇体系现状特征:(1)市域城镇密度稀疏,且地区分布不均匀,空间发展无序,城镇体系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县城建制镇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相互间职能分工不明确,联系不紧密。

(3)其它建制镇和乡集镇总体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发展受限制多。

(4)市域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市域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区域城镇经济的发展。

(5)城镇建设缺乏科学合理规划指导,缺少资金。

市域内部各建制镇和乡镇建设规划管理薄弱,规划工作不能及时跟上城镇建设、工业建设的实际。

城镇规划建设缺少资金,投入不足。

完整版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完整版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完整版⼤中⼩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中、⼩城市总体规划⽅案分析——以⼴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济镇为例Part1.柳州—⼤城市案例概述⼀.龙城,是⼴西重要的区域中⼼城市,⼴西⼯业名城、历史名城、⽂化名柳州,⼜称区。

作为⼴西最⼤的⼯业城市,柳州⼯业总量约占⼴西的三县4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分之⼀。

柳州是⼀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化名城,也是⼀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民族风情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西壮族⾃治区,地形柳州市是⼀个位于龙城”中北部的城市,史称“四绝”。

”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为区位关系图柳州风貌区域规划层⾯分析⼆.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1.的⼆元结构模⼩城镇”“⼤城市+现状:从整体上看,属于的城市化;其它”式;中⼼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上⽽下⾃下⽽“城镇发展的主要动⼒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的;第三产业⽇益成为城市化的⼜⼀强⼤动⼒。

上”发展”特⼤城市+⼩城市的模式向⼤城市:规划由“+⼩城镇”“”“和⾃下⽽上”“”“模式转变;由⾃上⽽下型城市化向⾃上⽽下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2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都市圈为主中”⼀圈⼀带⼆⾛廊总体思路:规划构成“融⽔城镇带为次中⼼,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廊。

⼼,融安——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拉堡、柳城、穿⼭、六塘、沙埔、雒容、⿅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

融⽔城镇带:以长安、融⽔为基础,以融安县浮⽯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融安⽚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廊:湘桂线城镇发展⾛廊;枝柳线城镇发展⾛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廊。

城镇职能2.中⼼城市(柳州)城市职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1 (2)区域性⼯业、产业与服务中⼼,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城市;)⼴西乃⾄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3)区域性⽂化、教育、体育产业中⼼;(4 5)多元⽂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论文题目: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姓名:朱涛班级:城规(一)班指导教师:储金龙2014年6月28日关键词:总体规划、现状分析、规划与现状对比关键词 (2)(一)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1.规划期限 (6)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二)宿州市总体规划详解 (8)2.城市规划区范围 (8)3.城市性质 (8)3.城市规模 (8)4.发展方向 (9)5.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9)6.城市功能分区 (9)7.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0)8.综合交通规划 (11)9.城市专项规划 (11)10.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 (12)11.城市空间形象 (12)12.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构想 (13)(三)宿州市总体规划与现状对比 (14)1.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14)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 (15)3.2010-2030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7)4.宿州交通体系布局建设现状 (18)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简介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城市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图宿(州)淮(北)徐(州)协调发展规划布局图2003年9月17日,新一轮《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经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2003〕94号文件批准实施。

一、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20年。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战略。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市、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体目标。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达到714亿元,全市总人口控制在690万以内,城镇人口达到310万人。

产业布局及经济区划。

充分利用交通干线,依托中心城镇,形成3条重要产业带:京沪线产业带、陇海线产业带、303省道产业带;3个城镇经济区:萧砀经济区、埇桥经济区、灵泗经济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

全市城镇化水平预测值为:2005年22%,2010年28-30%,2020年40-45%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八、名城保护 九、生态环境 十、基础设施 十一、城市防灾及地 下空间利用 十二、近期建设 十三、实施措施 十四、附 则
一、总 则 二、城市发展目标 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四、市 域 五、市 区 六、中心城 七、城市综合交通
一、总 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第七条 成果组成
本规划由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专题研 究报告、基础资料)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 法律效力。
第八条 法律地位
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将作为宁波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技术 性行政法规,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一切行 为均应遵守本规划。
二、城市发展目标
第十八条 城镇职能等级
按宁波城镇发展的特点,城镇职能等级分都市区核心(中心城)、 都市区外部组团(余慈地区、奉化—鄞南)、二级中心城市(宁海 、象山)、中心镇(13个)、一般建制镇(41个)5级。重点城 镇为宁海县城、象山县城以及13个中心镇,各城镇实现分类指导 、差异发展,明确市域内各级城镇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及 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第二十一条 余慈组团 第二十二条 奉化—鄞南组团 第二十三条 重点城镇
第三十九条 居住用地
规划以多层及中高层住宅为主,适当布置高层住宅, 控制别墅建设,居住用地按社区—组团结构布置。至 2020年规划中心城居住用地8319.5公顷,人均 33.3平方米,其中三江片6324.5公顷,人均32.4平 方米,北仑片1475.7公顷,人均36.9平方米,镇海 片519.3公顷,人均34.6平方米。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本次规划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 观要求,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 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 环境承载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坚持现代化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 ;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 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 风貌特色。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以下是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1.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从1999年开始制定,在不断修订和完善的
基础上,于2017年通过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对上海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和指导。

该规划提出了“优质生活之都、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城市中心、现代国际大都市”等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详细的建设措施和规划布局,推动了
上海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深圳城市总体规划: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引进国外
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将深圳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特区城市。

深圳的城市总体规划注
重了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提出了”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的发
展方向,并将深圳划分为主城区和外围区域,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推动了
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强调了“创新驱动、文化引领、宜居杭州”
的发展理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规划提出了“五个服务”:服务国家、服务
区域、服务市民、服务企业、服务创新;并围绕“数字经济领航、创新创业繁荣、人
文生态和谐、现代化建设加快、人民生活富足”的目标展开工作。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
注重大气治理、绿色生态、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杭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这些城市总体规划的成功实践可以为其他城市
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城市经济学在广州城市规划中的体现1 广州的城市定位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正式将“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写进了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广州的城市定位,这要在总体规划中鲜明地突出出来。

广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是历史形成的,经两千多年没有改变。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不但没有削弱这个地位,而且提升了这个地位。

这是符合规律的。

从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走过的路子看,经济增长重点地区往往会培育出高能级的城市群,期间处于中心地位的大都市极化效应不是衰减的而是递增的。

大伦敦、大纽约、大洛杉矶、大多伦多等都是这样。

前些年关于广州中心城市地位的种种猜疑,现在已经基本被广州发展的事实澄清了。

市第九次党代会根据省委确定的广州中心城市定位,提出要建设好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做强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自主创新中心和区域文化中心,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外向带动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这应该成为新的总体规划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中心城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区域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极点,又是区域发展协调杠杆的支点。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连,谁也离不开谁。

总体规划首先要想到广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功能。

要有宽广的视野,跳出广州看广州,加强广州城市发展与珠三角城市群发展、与全省城市化进程以至与整个华南地区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加强广州在国际城市体系中地位的研究,使总体规划更好地为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和功能作用服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2 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的科学性要体现在它的原则性上,要形成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基本规划原则。

一是生态优先。

城市和城市人如果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这座城市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

只求工业发展、不顾生态环境绝对是坏事,只讲保护生态、不善发展工业未必是好事;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的工业化路子,才是真本事。

城市规划法案例分析全集

城市规划法案例分析全集

城市规划法案例分析全集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城市规划法案例分析的全集,包括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示范。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城市规划法在不同背景下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美国城市规划法案例分析背景介绍美国一直以其先进的城市规划法立法和实践而著称。

本案例将介绍美国城市规划法的法规制度、主要原则和案例示范。

案例分析以纽约市规划法为例,我们将分析该法案在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和建筑规范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纽约市的成功实践,我们可以研究到市政府与市民参与、可持续发展和历史保护等方面的经验。

案例二:中国城市规划法案例分析背景介绍中国的城市规划法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改进。

本案例将介绍中国城市规划法的法规制度、主要原则和案例示范。

案例分析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我们将分析该规划在城市发展、交通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践。

通过北京市的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城市更新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关系。

案例三:德国城市规划法案例分析背景介绍德国以其严谨的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而闻名。

本案例将介绍德国城市规划法的法规制度、主要原则和案例示范。

案例分析以柏林城市更新计划为例,我们将分析该计划在城市更新、历史保护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实践。

通过柏林的案例,我们可以研究到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公共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经验。

结论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法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各种背景下城市规划法的启示和经验。

这些案例给予我们在城市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思考和借鉴,促进了城市规划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完整版)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完整版)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 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一、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东与饶平接壤,西与揭阳毗邻,南临汕头、澄海,北与丰顺交界。

1、城市性质潮州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发达的以轻型、高效、外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门类为重点的现代化滨江城市。

2、城市规模潮州市区现状城市(常住)人口35.21万人(1999年末),其中非农人口28.90万人。

规划远期(2022年),规划城市常住人口为55万人,流动与暂住人口为14万人。

潮州市现状(1999年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5.6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72.84平方米。

规划远期(2022年),潮州市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应控制在44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设用地确定为人均80平方米。

3、城市发展方向 1、规划保持原规划确定的城市总体向西发展,适当向桥东地区发展的大方向。

2、在城市的近中期发展中,以发展充实潮州大道两侧(枫溪区和湘桥区之间)地区为主,重点完善该地区的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

改变城市现状两大区片(枫溪区、湘桥区)的松散格局,使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城市中远期的发展以城市的西向外延扩展和沿滨江发展为主,火车站站区亦会有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向韩江东岸发展。

4、远景城市发展以西南、西北向为主。

主要发展形态由圈层式拓展向轴带状发展演进,并基本形成具有滨江特征的城市景观与环境。

4、规划布局和分区 1、名副其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将古城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区和居住分区,重点控制在城区东、北、西三面的自然景观环境。

将古城区和自然景观环境作为潮州市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

2、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保留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渠水系,并将东、北、西侧的自然山林组合入城市的形态结构中,形成城中有山水,山水绕城区的城市总体布局形态。

3、充分利用城市南面滨江、北部靠山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东古西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形成“北居、南商、东游、中贸、西产”的城市布局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州风貌区位关系图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城镇名称职能类型功能定位鹿寨工业型柳州都市圈东部的工业扩散基地,湘柳线上新的区域增长中心,广西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融安工业商贸型柳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林产品加工、贸易和旅游服务基地。

城镇名称职能类型功能定位融水旅游、工业型柳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带的组成部分;柳州重要的旅游城镇和以木材加工、建材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基地、物资集散基地。

三江旅游型柳州市重要的旅游和区际商贸中心。

柳江工业型柳州的重要卫星城镇。

柳城工业型柳州都市圈北翼的工业重镇。

3.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大于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镇、浮石镇、和睦镇、雒容镇、丹洲镇、大良镇)的城镇等级规模体系。

4.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市域人口规模市域总人口预测结果为:2010年420万人;2015年450万人;2020年480万人。

市域城镇化水平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结果为:2010年51%;2015年58%;2020年62%;市域城镇人口预测结果为:2010年214万;2015年260万;2020年300万。

5.分析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要兼顾工业生产,还要保护其历史与文化内涵,在市域层面的总体规划中,柳州的城镇体系规划以“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主,应该是合理的。

柳州作为区域内最大的中心城市,起到带动其他小城市的作用,其他小城市也随着发展契机而加速繁荣。

在一个以工业为主打产业的区域内,有主有次无疑是较好的城镇结构体系。

次中心城市鹿寨、融安定位为工业和工业商贸城市,融水、三江定位为旅游城市,柳江、柳城定位为工业城市,城市职能都是在原有资源和地理位置条件的先天因素下定位的,不具争议性。

6. 评价在区域发展步伐的控制上有待斟酌,过于强调工业的发展,追求经济增长、追求城市规模迅猛升级,在短时间内就想将柳州打造为特大城市,其他小城镇打造为大城市。

系统的工业城市职能定位是会刺激区域内经济迅猛发展,但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斟酌和规划考虑较少,这样将会带来经济过度增长而环境代价加剧的恶果,建议应当先规划出生态连环系统,再规划工业城镇体系。

三、中心城区层面分析1.城市性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重要的工业城市,山水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

2.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125 万人;远期(2020年):160万人。

3.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2004—2010)为126平方公里;远期(2011—2020)为168平方公里。

4.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规划期内城市围绕现有城区由内向外有序拓展、延伸,紧凑发展。

远景城市应以向东北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城市整体布局城市整体布局为:中心城区+外围组团的结构格局。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内部整合+向外有序扩展”。

5.中心城区各类用地的布局形态柳北片:以生产性区域为主,配以为其服务的生活区,加上新规划的火车北站站前区组合而成的城市分区,以整治、整合为主。

柳西片:以工业为主的生产性区域。

北部以整治为主,逐步向南适当有序拓展。

城中片:以居住、商业为主的综合城区,城市的中心片区,建设重点是环境整治,改善城市面貌。

柳东片:新兴的综合城区,城市新的市中心,合理的规划,高品位、高档次建设,严格的建设管理。

柳南片:新兴的城市生活区。

整治、整合与扩展相结合,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

6.分析柳州城市性质定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重要的工业城市,山水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根据现有的文化产业背景和区位因素决定的,着力发展工业和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美誉。

城市用地规模围绕现有城区由内向外延伸,远景城市向东北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城市用地规模稳步扩张,比较合理。

从用地规划图上看出城市各类用地都呈分类集中的态势,利于居住环境和工业污染相分离。

在广西主要工业城市的定位下,柳州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比例较大,符合实际情况。

7.评价工业用地布局呈包围中心城区态势,且西北片区最为集中,从风玫瑰图看出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风,这样居住区将处于工业区的下风向,污染城市环境。

建议污染严重的工业迁至东北未开发片区,减少污染物对城区居民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城市用地布局中商业用地的比例很小,只有城中片有集中的商业用地区域,随着柳州快速向特大城市发展,势必会需要在各个城市生活片区中增加公共城市空间,及商业用地,到时用地将会成为限制。

建议在各个片区规划出商业集中区域用地。

Part2.中等城市案例—宝鸡一.概述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

宝鸡市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

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宝鸡市市域行政区划 市域:为宝鸡市所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3区和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太白县和凤县9县,面积为18172平方公里。

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远期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和陕、甘、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规划空间结构市域形成“一区两翼、五片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一区两翼:一区为市域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密集区,两翼为南部秦岭生态翼和北部北山生态翼;“一区两翼”构成了市域空间发展的整体格局。

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

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2.城镇职能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工业型、商贸型、矿业型、旅游服务型和农贸型等6类职能。

(1)综合型城镇:共10座,为宝鸡中心城市、凤翔县城、扶风县城、岐山县城、眉县县城、千阳县城、陇县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城、太白县城。

(2)工业型城镇:共10座,为蔡家坡镇、柳林镇、长青镇、绛帐镇、常兴镇、草碧镇、东风镇、陈村镇、马家镇、南星镇。

(3)商贸型城镇:共8座,为益店镇、两亭镇、黄牛铺镇、县功镇、横水镇、段家镇、槐芽镇、桃川镇。

(4)矿业型城镇:共6座,为崔木镇、天堂镇、坪坎镇、三岔镇、太白河镇、鹦鸽镇。

(5)旅游服务型城镇:共6座,为汤峪镇、凤阁岭镇、召公镇、祝家庄镇、唐藏镇、河口镇。

(6)农贸型城镇:共48座。

3.城镇规模近期(2015年),宝鸡市域总人口为410万人;远期(2020年),宝鸡市域总人口为425万人。

市域城镇形成五级规模等级结构:(1)市域中心城市:为宝鸡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130万人。

(2)市域次中心城市:为蔡家坡镇,规划城市人口25万人。

(3)县域中心城市:共9座,为凤翔县城、扶风县城、岐山县城、眉县县城、陇县县城、千阳县城、凤县县城、麟游县城和太白县城,规划城镇人口2—20万人。

(4)重点镇:共10座,为柳林镇、长青镇、益店镇、草碧镇、两亭镇、绛帐镇、常兴镇、汤峪镇、东风镇和黄牛铺镇等,规划城镇人口0.5—2万人。

(5)一般镇:共67座,规划城镇人口0.2—0.5万人,4.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0%,城镇人口为205万人;远期(2020年),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5%,城镇人口为235万人。

5.分析宝鸡城镇体系结构区分明确,“一区两翼、五片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比较全面,利于实现。

“一城 4.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城市发展方向 近期以向东发展伸为主,同时为北上跨越台塬地区发展进行准备。

远期以向北发展为主,建设蟠龙组团,为城市远景发展框架打下基础。

区”为市域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密集区,“两翼”为南部秦岭生态翼和北部北山生态翼;中心城镇与生态区布局十分得当。

市域内又分为五个城镇片区,疏密适宜,各级城市定位也很合理。

市域内综合性与工业型职能的城市占多数,大型的中心城市均为综合型,形成一个市域中心城市、一个市域次中心城市、9个县域中心城市、10个重点镇、和若干其他镇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十分细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