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上)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美国确立扶蒋反共的政策 美国政府权衡再三, 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方式。 1945年12月,美国五 星上将马歇尔被任为总统 特使,前往中国调停国共 关系。
抗战胜利后,苏联政府对华政策的长 期目标是:帮助共产党发展并最终夺取 政权;短期目标是:拉住蒋介石政府, 不让它成为美国对付苏联的工具。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代表王世 杰和苏联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 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自卫战争的准备
“我们既不准备打内战,无须多兵,兵少可以减轻 国民党的畏惧心理,求得和平,以待全国人民的 觉悟。如果人家要打,我们也有恃无恐”。
• ——《争取在抗战胜利后与国民党建立和平局面》(1943年1月25日),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页。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946年6月26日,国民 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 起点,1946年11月12日, 国民党单方面召开“国民 大会”。挑起了全国性的 内战,次年3月,国民党 当局下令中共驻南京、上 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 人员全部撤退,关闭了和 平谈判的大门。国共关系 国民党军队向中原中共军队辖区疾速推进 彻底破裂。
从解放战争第二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 月30日向南强渡黄河,8月挺进大别山;随后,陈赓、 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于8月挺进豫西;陈 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于9月挺进豫皖苏边区, 三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形成 “品”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 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国民党军后方 和腹心地带,与各解放区内线反攻相结合,使国民 党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
抗战胜利后,美国 政府对华政策的长期 和基本的目标是:推 动建立一个统一的亲 美政府;短期目标是: 避免共产党完全控制 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和2010版教材有较大差异,查询2013版的相似程度。
【教学理念与目标】一、教学理念(1)在保证对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的前提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多维度了解祖国历史,开拓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本章内容加上综述的第二部分“三座大山重压”、第三部分“两个中国命运”,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必须符合、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学习本章体会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到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3)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4)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4)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采用课件演示、视频、图片重现历史、师生对话等手段,使学生在与历史对话中产生共鸣。
【教学时数】3学时(本章共三节内容,第一节0.5学时,第二节2学时,第三节0.5学时)。
【教学过程】【本章导入】通过师生之间问答进入新课。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新的世纪,继续推动现在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我们目前还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已经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开始出现了美苏主宰世界、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新格局。
美国崛起企图称霸世界全球,苏联在与之对抗的同时又有妥协。
美国在二战后迅速向中国进行经济、军事渗透,意图扶植蒋介石政权,左右中国二战后的发展走向,成为对中国局势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
中国广大人民虽然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但是,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崎岖、曲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面对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蒋介石对发动大规模内战还有所顾忌,原因如下:第一,抗战胜利后,人民普遍要求和平;第二,沦陷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于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手重,国民党军队大多退到西南地区,需要时日在共产党之前赶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第三,苏美英三国出于不同考虑,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今非昔比。
蒋介石集团为了给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采取了假和平的策略,邀请中共方面到重庆和平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
•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 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 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 求全歼,不使漏网。
第三,准备将指导中心转移到接近南京的苏北淮阴。
当时在担任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的李一氓回忆道:“其实 从中国共产党来讲,是真心愿意和国民党合作建国的。蒋介石公开撕
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似乎在我们的预料之内,也似乎
在我们的预料之外。因为在淮阴的时候,我曾经得到华中局一个通知, 说党中央要从延安搬到淮阴来。参加南京工作的同志有事情要开会就 去南京,没有事情又不开会就可以回到淮阴的总部。中共中央的总部 就要建在淮阴,就由我负责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立中共中央总部。 当时我的设想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地势要高,不会被水淹。我也曾和 少数同志到淮阴城外走过几遍,看了些地势较高的位置。还没有定下
三、军事方面
1、国民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固守城市 而共产党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的前进 和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2、派性斗争严重,不团结。政令军令不统一 3、因贪污腐败导致意志消退 4、共产党善于在部队搞思想政治教育化敌为友,改 造俘虏兵。国民党军队共有188万人投诚 5、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做得好
第二、在内部初步商定参加国民政府委员会和经过改组后
的行政院的名单。中共中央致电在重庆的代表团,告诉他 们:“‘国府委员会仍照周在延所提八人,即毛(泽东)、
林(伯渠)、董(必武)、周(恩来)、刘少奇、范明枢、
张闻天为适宜,以便将来指导中心移至外边。第一次会议 少奇可不出席。范明枢能否出外,已去电询问,尚未得复。 如范不就,则提命傅茂公(彭真)。’‘同意周(恩来)、 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分任行政院副院长、 两部长及不管部。’”[1] [1]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5页。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重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重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复杂,复习有难度,我们要学会归纳总结,新东方网考研频道特别分享史纲要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分有哪些知识要点: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2. 重庆谈判从1945年8月20日到10月10日结束。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3.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4.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5.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①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②是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外线作战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解放军的 战略进攻
内线作战 林彪、罗荣桓率军解放东北
彭德怀、贺龙率军收复延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政协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 各区党委、各纵队发出内部指示: “从此,中国即走上 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虽然一切决议尚待实行, 即是实行,离开全国彻底民主化还是很远;但是,只要 各党派在全国合法化,人民有了初步民主自由,民主运 动即可能逐步发展,成为不可抗御的力量,破坏封建专 制主义,推动国家继续走上民主化。”并且指出:“中 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 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1]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2年版,第62、63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起草《以 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 指示,明确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 介石的。”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民主人士马叙伦说:“我们以为在共产党方
面,战是他根本不愿意的,因为战是他们的损失;
可是应战是他们不能避免而且愿意的,因为不应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
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
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答: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
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
第七章__为新中国而奋斗
参考资料
1、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 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 2、《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 3、《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 (1948年1月19日) 4、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 月30日)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通过)
中国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
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
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 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 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 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 才有光明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战争形势的变化 国民党政权濒临崩溃,战略决战时机已成熟 三大战役(1948.09.12~1949.01.31)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 至1949年1月31日,历时142天,共歼敌154万余 人。连同济南等战役,战争第3年的7个月作战, 共歼敌232万人。从战争规模和取得的结果看, 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 万,国民党的主力被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 基础。
占领总统府
七 钟山风雨起苍黄, 律 百万雄师过大江。 人 虎踞龙盘今胜昔, 民 天翻地覆慨而慷。 解 宜将胜勇追穷寇, 放 不可沽名学霸王。 军 天若有情天亦老, 占 人间正道是沧桑。 领 南 京
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随后,人民解放 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 举行胜利大进军, 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 平方式, 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 国土。 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和广东、广 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 得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 出中国大陆。
第七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D )。
A、中美民族矛盾B、中日民族矛盾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D)。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B )。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4.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D)。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5.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 )。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C)。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7.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 B )。
A、撕毁《双十协定》B、进攻中原解放区C、进攻上党地区D、撕毁停战协定8.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B )。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9.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D )。
A、张治中B、蔡廷锴C、杜聿明D、傅作义10.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针对的是( D )。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是( B )。
A、保持中立的政策B、扶蒋反共的政策C、武力干涉的政策D、遏制中国的政策1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政治代表是( C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知识讲稿
2、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
1
标志: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 军
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陈毅、粟
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 富
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军相互策应,机
动歼敌。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由
·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
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
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南京和天津游行学生,要求“反饥饿、反内战”,遭到国民党镇压。
即 “ 五·二○”惨案。以此为标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
正式形成。
·
10、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
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遭国民党军警镇压。之后,台湾各地各族人民夺取武器,举行起义
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
阶级的联盟。
·
(2)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
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由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都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毛泽东建党学说, 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了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 群众的党”,成为了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 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 勇战士,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 核心。
但是,蒋介石要立即发动内战还有困难: 1、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2、解放区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 3、蒋介石的大部分军队还远在西南和西北, 一时来不及把足够兵力运到内战前线,需 要时间运兵; 4、国际上,苏联和美国都表示希望中国能 实行和平建国; 5、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内战的揭露和斗争。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 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 绝大多数人,在历史的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共产 党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 主义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 作用,才有光明的前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这种新型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历史 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 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愿。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 方针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 民主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 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实现 这个目标,无非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 和平的途径,实现中国社会政治改革,逐 步向新中国的方向前进;一种是进行革命 战争,消灭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 国。
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 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政治、反对国 民党专制独裁,主张保护民族工商业,反 对官僚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等基本方面,同 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 是一致的。因此,它们从成立的时候起,就 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同中国共 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 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关系。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二节
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 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 士的代表密切合作,同国民党当 局认真协商,推动政协会议达成 政府组织问题、和平建国纲领问 题、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问 题、军事问题五项协议,确立了 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参加政协会 议的中共代表
4.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①整编军队。
共产党 维护政 协协议
1.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 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2.诱使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 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 国;
蒋介石电 邀毛泽东 的原因 3.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 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 共。
1. 和平建国是全体中国 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2. 只要存在和平的可能 性,就应努力争取光明的前 途;
1945年8月28日 赴重庆谈判的毛泽东 在延安机场向欢送的 军民挥帽告别
重庆谈判期间的毛泽 东和蒋介石合影重庆 谈判_标清.flv
重庆谈判结果
1945 年 10 月 10 日,双方 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 纪要》即‚双十协定‛,确 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 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 战‛。
“双十协定”的三类内容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 年 10 月 10 日,中国 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 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 中国‛的口号。 这个口号的提出,极大 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全体指 战员和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 进攻的新形势,要求解放 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 地制度的改革运动,以充 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 和生产的积极性,使正在 胜利发展的解放战争获得 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 支持。
剥夺一支战胜军的受降权,这是对 我们的极大侮辱!我们甚至连派一个 代表参加受降典礼的资格都没有,我 无法向我的部下和战士解释。 要知道,这不是武器问题,而是正义与 军队的荣誉。我们不想要那几只破枪,你打了 我七八年,你至少要跟我鞠个躬。我不能不愤 慨,我不能不抗议!
中国近代史纲要_第七章_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二条战线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政治上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假和平、
真内战的面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根基。
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
影响,逐步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战略思想深入人
心,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
放区的武装斗争。
第三,在军事上牵制了国民党部分军队的兵 力,使之不能全部投入前线作战,直接配合了军 事战线的作战,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第四,为输送干部支援解放战争,配合人民 军队接管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第二条战线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执 政的借鉴。
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敌人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 解放区。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 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率领西 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同敌人周旋。 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 战役胜利,歼灭敌军3万多人,从而粉碎了敌 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在山东战场上,陈毅等指挥的华东解放军发动 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整编 七十四师,给国民党以沉重打击。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在独特的形势中以 独特的方式展开。 所谓“独特形势”,捉住战机果断地从战略防御转 入战略进攻,并取得巨大成功。 所谓“独特方式”,即担任战略进攻任务的人民解 放军主力,采取了不要后方,不是正面稳步推进,而 是千里跃进的方式;外线作战和内线作战同时并存, 密切配合,在战略上双方形成犬牙交错的状态。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外线作战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在抗日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凭借起其执政地位,企图独吞抗战的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内战,同时又以和平谈判进行政治欺骗。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在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等政治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人民对国家前途进行历史选择的关口,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政治主张激烈碰撞,国民党悍然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阶级、阶层的人民,经过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
在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坚实基础上,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了人民历史性的选择。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
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在国内,人民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军队力量有较大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内也达到了高度团结。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是崎岖、曲折的。
国民党统治集团依然要坚持独裁统治,要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国民党的反动方针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
美国之所以支持国民党,是因为这直接会关系到美国在华利益的实现。
美国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70页1-3点)。
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支持国民党政府呢?一是,为其出谋划策,企图诱使或是迫使共产党交出军队;二是具体提供经济、政治和军备方面的援助。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希望实现国共两党合作,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谈判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先后向延安发出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面商“目前各种重要问题”。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1949年9月21日,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 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经济工作中,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 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 仅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如此种种,使国民党迅速失去民心,最终陷入 全民包围中
三大战役——夺取全国胜利 夺取全国胜利 三大战役
南京国民政权的覆灭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借“和平 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借“ 年元旦 谈判”之机争取喘息时间,布置长江防线,以便卷土重来。 谈判”之机争取喘息时间,布置长江防线,以便卷土重来。 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 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减少人民的 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但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但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1949年4月21 年 月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一举摧毁国民党苦心经营了3 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一举摧毁国民党苦心经营了 个月的长江防线。 个月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 年之久的国 月 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之久的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随后,解放军几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南、 随后,解放军几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南、西北各省份举 行胜利的大进军,迅速解决了残余敌人, 行胜利的大进军,迅速解决了残余敌人,国民党蒋介石集 团逃往台湾。 团逃往台湾。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947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共撤消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 团,封闭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图为中共 代表团撤离南京前,宴请民主同盟负责人,并留影纪念。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1948年9月
基本上是步枪
1亿多
取得大量美国武器
3亿多
口 控制地 大城市,绝大部 分铁路交通线 区
小城镇、乡村、
偏远地区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 “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 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我方主动转入战略进攻 敌方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歼敌人数
历史意义 东北全境解放第一 次数量上超过敌人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解放华北全境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47万
55万 52万
1948年11月
1948年11月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东北解放军 廖耀湘 范汉杰
BACK
黄百韬
淮海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敌55万余人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争取和 平民主 的斗争
重庆谈判
防御
进攻
决战
胜利
召开政协
第七章第一节 为新中国而奋斗修改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蒋介石在“假和平、真 内战”策略下,1945年8月 14日、20日、23日接连三次 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中共代表团飞离延安前合影
毛泽东离开延安,飞赴重庆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 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 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 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来没有准备去履行政协 协议。1946年2月,校场口惨案;在1946年3月 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命令他 的追随者对政协协议“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 救”。他以扩大内战的行动,使政协协议成为 一纸空文。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校场口惨案影响
其一,政协闭幕不久即发生,使马歇尔的努力化为 乌有,遂建议美国冻结对国民党的经济、军事援助。 其二,共产党被迫走上全力准备第三次国内革命战 争道路,即人民解放战争的道路。 其三,大批知识分子、中间派、民主党派和团体, 举起“争民主、反独裁”的大旗讨伐国民党。
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训练美式装 备的国民党军
美国援助国民政府打内战的军事 物资
另一方面,通过给予经济、政 治、军备等方面的援助,“帮助国 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 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
二战后独立的一些亚洲国家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一是
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党员120万 人,正规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放区扩大到1亿人口。
蒋介石
吴鼎昌
1、既然蒋介石无意和平,为什么他还三次电 邀毛泽东“共商国家大计”?你认为毛泽东应 该赴重庆谈判吗?为什么?
蒋介石 • 需要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 欺骗舆论和人民,掩盖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 • 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强大。
为新中国而奋斗 PPT课件
1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国际形势: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增多、 民族解放运动力量大增,世界反动势力难以集中起 来干涉中国革命 国内形势
第一、人民欢庆胜利,向往和平建国
第二、国民党极力维护一党专政(美国支持) 第三、共产党力争和平民主(实力增强)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关 门 打 狗
锦 州
塔山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歼灭或改编敌人47万余人
25/ 93
歼灭或改编敌人55万余人
26/ 93
平津战役示意图
歼 灭 和 改 编 敌 人 52 万 余 人
27/ 93
28/ 93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31日,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
参加者有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民主同盟 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9人,共38人
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通过了《和平 建国纲领》、《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关于宪草问 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军事问 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
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形势图
29/ 93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提出了党的 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为新中国的建立作了 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30/ 93
(2).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9年9月21日—30日
09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 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教 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 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 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 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 上形成的。
228
为新中国而奋斗之三
中国共产党与 民主党派的合作
主要内容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 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1947年秋,民联、民促及其他国民党党 派酝酿联合组织,同年12月成立。宋庆 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
陈官庄陈官庄双堆集双堆集徐州徐州张家口张家口锦州锦州营口营口黑山黑山沈阳沈阳长春长春新保安新保安55555555555547474747北平北平天津天津52525252聂聂东北东北解放军解放军中原华中原华东解放军东解放军东北华东北华北解放军北解放军关门打狗关门打狗中间突破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分割歼灭先打两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后取中间解放东北全境解放东北全境基本解放长江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华北全境解放华北全境解放三大战役前后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154万余人加上1948年7月至1949年1月在济南战役和其他战役中的损失国民党军队共损失兵力230万
民盟同蒋介石集团决裂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 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 国际劳动节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 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 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口号得 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2015.28.(多)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 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政府组织案,国 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五项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建立的政治体制相当于英 国、法国的议会制和内阁制,不是新民主义性质的而且国民党在政府中占着明显的优势。 对政协的上述协议,共产党赞同并决心严格履行,这是因为它有利于: A.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
•
预测题:(多)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 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原因在于: A.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B.蒋介石集团完成内战部署需要相当的时间
• •
•
•
C.蒋介石希望和平建国
D.苏联、美国等都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实行和平建国
• •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还在1945年5月中共召开七大时,毛泽东就提出,对蒋介石拟采 取“洗脸”政策而不是“砍头”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 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岀“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
•
2010.29.(多)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 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 A.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
•
•
•
B.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利
C.国民党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
D.国统区爆发严重经济危机
• •
2.学生运动的高涨 针对国民党当局积极从事内战的准备,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 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 在全面内战爆发半年后,1946年12月30日,为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先修班一女学生, 北平学生高喊“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的口号,举行示威游行。抗议驻华美 军暴行的运动(史称“抗暴运动”或“一二三〇运动”)由此掀起。
• • •
• •
1947年初,内蒙古东部大部和中部部分地区获得解放。中共中央提岀“内蒙成立统一的民族自治政府问 题”,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乌兰夫为主席。内蒙古人民的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 • •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之不能持久的方针, 中共中央作出出人意料的决定:不待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将主 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 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 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它们调动和吸引国民党军南线全部 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于自己周围,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 揭开。
•
•
• •
B.打破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局面
C.改变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 D.保障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 • •
4.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是准备严格履行政协协议的。 毛泽东指出,全党要“准备为坚决实现(政协的)这些决议而奋斗”。同时,中共中央也指出,英美和中 国大资产阶级中还有许多阴谋,中国民主化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长期的。因此,必须提高警惕,注意“阵 地的取得和保持”,做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而“练兵、减租与生产是目前解放区三件中心工作”。 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其狭隘,这决定了它既不能容忍、 也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方针是,先接收关内,控制华东、华北,而后进兵关外, 以便独占东北。所以,它计划先在关内大打,而后在关外大打。待它认为相应的准备已经完成时,就全面 彻底撕毁政协协议,悍然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
•
•
B."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
D."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 •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1.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 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 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主要是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 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 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使人 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国民党统治区的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国民经济遭遇深刻的危机。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上)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 • •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但是,通向新 中国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
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由于全 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由于国民党的军队大部分远在西南、西北后方,要把它 们运往内战前线、完成内战部署需要相当的时间,由于国际上苏联、美国等都表示希望中 国能够实行和平建国,因此,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 谈判。其目的,一是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二是诱使中共交 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三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 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
• • •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 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年7 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 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 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习惯称“土改”)运动的热潮。
•
•
预测题:(多)1946年1月,政协达成五项协议,全党准备为坚 决实现(政协的)这些决议而奋斗。同时,中共中央也指出,英 美和中国大资产阶级中还有许多阴谋,中国民主化的道路依然是 曲折的长期的。必须 A.提高警惕,注意“阵地的取得和保持” B.做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 C.把“练兵、减租与生产作为解放区三件中心工作”
• • • •
•
1998.8.(单)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时,就敌 我力量对比而言 A.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与装备上已接近国民党军队 B.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与装备上仍占明显优势
• •
•
•
C.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超过国民党军队
D.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与装备上处于明显劣势
• •
2.提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 号。 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毛 泽东指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 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随后, 他进一步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牢牢掌握党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必须十分注意政策和 策略,注意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善于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必须维护党的 集中统一的领导,加强组织性纪律性,以便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地向前推进。
•
•
2017.12.(单)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 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 东路,挺进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路为西路,挺进豫西。三 大主力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这说明 A.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队 B.人民解放军线路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C.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对决的时机已经成熟 D.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 • •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 基础。
•
2016.12.(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 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运动指示》),决定将党在抗 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 A."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
• • •
3.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夜,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派出请愿团去南京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 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时遭到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围殴达5个小时,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1947年间,饿的城市居民的“抢米”风潮席卷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的40多个大小城镇。 在农村,农民不断掀起反抗国民党当局抓丁、征粮、征税的浪潮。 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 游行。 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并于1945年建立革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