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2402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8.png)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第一章: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1 荒漠化的定义解释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退化,土壤质量下降,水分减少,土地逐渐向荒漠状态转变的过程。
强调荒漠化不仅仅发生在沙漠地区,还包括土地退化、干旱化、盐碱化等多种形式。
1.2 荒漠化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如风力荒漠化、水力荒漠化、化学荒漠化等。
分析每种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2.1 荒漠化的成因探讨荒漠化的主要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讲解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过度开发等对荒漠化的影响。
2.2 荒漠化的危害描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强调荒漠化导致的生态破坏、农业生产下降、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第三章:荒漠化的治理策略3.1 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介绍植被恢复、植树造林、草地建设等生态恢复措施。
讲解生态恢复对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实例。
3.2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强调水资源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提出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讨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以改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四章:荒漠化的治理实践与案例4.1 国内荒漠化治理案例分析国内典型的荒漠化治理项目,如我国北方防沙林体系建设、腾格里沙漠治理等。
介绍这些项目的治理措施、成效和经验。
4.2 国际荒漠化治理经验探讨国际上成功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绿色长城项目、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恢复计划等。
第五章: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5.1 公众参与荒漠化治理的意义强调公众参与在荒漠化治理中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讨论如何有效动员公众参与荒漠化治理工作。
5.2 教育宣传与科普推广介绍教育宣传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通过科普推广提高公众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
提出开展荒漠化教育宣传的具体措施,如编写教材、举办讲座、开展实践活动等。
第六章:科技手段与技术创新6.1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介绍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荒漠化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6f84e4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6.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危害,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现状和成效。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危害: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下降,逐渐向荒漠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荒漠化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减少,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2. 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土地利用不当等。
3. 荒漠化治理措施:荒漠化治理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土地改良、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4.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现状和成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退耕还林、沙漠化防治、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荒漠化危害和治理措施。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荒漠化治理的成果。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了解荒漠化治理的难点和重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荒漠化危害和治理措施的图片、视频等。
2. 准备相关资料,包括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实例和成效。
3. 划分学习小组,提前通知学生讨论主题和荒漠化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引起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2. 讲解荒漠化概念及其危害:讲解荒漠化的定义,分析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 讲解荒漠化治理措施:讲解荒漠化治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荒漠化治理的基本知识。
5. 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现状和成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成果,让学生了解荒漠化治理的实际效果。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学案)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62610ef8c75fbfc67db25b.png)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难点】1. 能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自主学习】一、荒漠化的含义1. 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草原和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 荒漠化本质是土地退化。
3. 类型:荒漠化按其成因、分布和特点可分为几种类型:(1)沙漠化:指在风力侵蚀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
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如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
(2)红色荒漠化:南方丘陵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
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
(3)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地坡地开垦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的现象,在云贵高原地区表现明显。
(4)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的现象。
多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活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矿二、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脉,阻挡水汽进入,地形复杂,起伏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
)河流:多为内流河,流量少。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2.西北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动力条件:大风频繁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4.红色荒漠和西北荒漠成因的异同点:共同点:滥伐森林、过渡开垦不同点:自然原因(水蚀/风蚀)人为原因(开山取石/过度放牧、过度樵采)5.盐碱化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势低洼,频繁的旱涝灾害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三、荒漠化的危害①经济损失巨大②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沙源③生物的生产能力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85d4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3.png)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学案.docx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学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f9aef1b6137ee06eef91877.png)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荒漠化的含义2、西北荒漠化的原因3、黄土高原化的原因1、2、3、是重点【归纳探究】自学导读(领悟基础知识〉知识点一:荒漠化的含义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_________ 、_______ 地区以及一些_________ 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退化、______ 退化、______ 退化而引起的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0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包插内蒙古、、、、等省区。
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彖尤其严重。
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
3、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
地理位置9地形位于第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和地形为主。
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达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降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北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干旱、气温较差、较差大河流多为和河流,水量少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知识点二:西北荒漠化的原因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1.气候:2.动力:3.植被:人为原因1. 2. 3.过度开垦4.水资源利用不当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2、荒漠化:包括___________ 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星滥牧所导致的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破坏。
阅读课文P36探究: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自然原因地形__ 土壤__。
降水一一植被__人为原因人类破坏了植被(营造宫殿、过度樵釆、毁林开荒、轮荒、开矿等),加速了水土流失。
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帮凶”的角色,且起主要作用。
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气候植被地表物质西北地区黄土高原【点拨】思考: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兴:(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大塑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一课时学案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一课时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4a2f097cd184254b353561.png)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荒漠化的概念和土地退化的含义2.能够说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重点: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知识准备】1.填右图:我国西北地区行政范围(各省区名称)(A 级)2.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B 级)地理位置:深居______,远离______地形:以_________、山地和_______ 为主。
气候:干旱;以温带__________性气候为主,降水____,温差_____河流:多为_____流河和_______性河流,水量少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________【学习内容】一、荒漠化的含义:1.荒漠化的概念;(A 级)荒漠化包括_________ 、________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A 级)【探究活动】1.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其中_________、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其严重。
(A 级)阅读课文P36,填表完成。
2二、西北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C 级)①气候条件 ——②地面状况——③动力条件 ——三、西北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B级)⑴来自于________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C级)次生盐渍化: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的绿洲,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探究活动】1.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指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C级)相同之处:不同之处:2.思考一下,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哪些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行为?(C级)【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级)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得到了制止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2.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A级)A.江南丘陵一红漠化 B.黄土高原一土壤盐渍化C.云贵高原一沙漠化 D.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一石漠化3.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B级)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4.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的“红色荒漠”。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导学案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65cbdd9ec3d5bbfd0a747e.png)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学方法:运用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学生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理解荒漠化的成因、危害、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认识西北地区1.读图,写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2、阅读教材,结合地图,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分析)二、荒漠化1.阅读教材,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含义:自然原因:形成原因:人为原因: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一般规律)※基本条件——干旱气候※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动力因素——大风吹扬2. 土地退化是如何形成的?3.阅读教材,找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目前中国及世界荒漠化的现状如何?4.阅读教材P39,归纳荒漠化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合作探究】1、荒漠化也涉及水土流失,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据P38图2-4分析新疆塔里木盆地荒漠化日益扩大的原因,讨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3、据悉,南方低山丘陵出现了严重的“红色荒漠”现象,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主要分布地区,其成因与新疆荒漠化的成因有何区别?课堂小结:【课堂检测】一、读“我国沙尘暴分布地区及出现次数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图中我国沙尘暴集中分布的两个地区。
(2)简要分析沙尘暴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二、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沙漠的名称是: ,此地区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2)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A.人口增长迅速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E.水资源污染严重(3)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b8a3e349649b6648d74775.png)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学案[学习目标]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一、荒漠化的含义.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①__________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②______、草原和③______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④________、风力⑤________;植被⑥________甚至没有,地表⑦________,土壤失去植被保护以及对⑧____的调节作用。
.人为原因:人口迅速增长,过度放牧、⑨__________、盲目开垦等。
探究点一荒漠化的含义【探究材料】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通常以外力作用为主要依据,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有的人认为荒漠化就是沙漠化,这种观点正确吗?.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根据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思考荒漠化发生的可能征兆。
【规律总结】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简单地说是指土地退化现象沙漠化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类型。
分布在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缺乏地区实际上荒漠化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也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华北地区的次生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都属于荒漠化的范畴。
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如下表:成因地区形成过程结果表现荒漠化概念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①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一些半湿润地区土地退化↓荒漠化景观形成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次生盐渍化【考例探究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探究点二荒漠化的成因【探究材料】楼兰是中国西汉时代西域36国之一。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aa4e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0.png)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教案: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程目标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和分类。
2.认识荒漠化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危害。
3.掌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及造成原因。
4.了解荒漠化治理的方法与成效。
5.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草原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荒漠化的概念和分类。
2.荒漠化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危害。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及造成原因。
4.荒漠化治理的方法与成效。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图片等多媒体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15分钟)a.荒漠化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地区的水源、气候和空气质量。
-使农田退化,降低农业产量。
-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威胁畜牧业的发展。
-增加沙尘暴、沙化土地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b.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及造成原因:-西北地区干旱、风沙等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
3.探究(20分钟)a.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具体影响。
b.每个小组汇报结果,进行讨论并进行指导。
4.总结(10分钟)a.讲解荒漠化治理的方法与成效,如退耕还林、沙漠植被的恢复等。
b.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的治理荒漠化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5.拓展(15分钟)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查找其他地区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以及国家政策和计划,分享给全班。
6.作业(5分钟)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谈谈如何保护现有的草原资源以及预防荒漠化的措施,并进行讲解。
四、教学评价1.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评价。
2.评估学生对荒漠化的理解及其危害与治理的认识程度。
3.通过讲座、小组讨论和作业的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2.图片、视频、PPT等教学素材。
【优质】高中地理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及答案
![【优质】高中地理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0b2819453610661ed9f464.png)
青岛三中高二地理集备组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必修3】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学习目标重点:1.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2.通过案例的分析,对如何打破荒漠化与贫困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方式的荒漠化整治措施。
学习过程问题探究:1、探讨交流是什么原因导致楼兰古城的消失?2、黄土高原今昔变化的原因分析:归纳: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概念:是由于和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包括和_______等外力作用造成的,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和环境生态破坏。
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1、(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第 1 页共 7 页青岛三中高二地理集备组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第 2 页 共 7 页(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① 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4分)2、图3 一5 一1 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3 一5 一2 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读图3 一5 一1 和图3 一5 一2 ,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l )该地形区的名称。
( 2 )该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A.以荒漠为主B.以草原为主C.以森林、草原为主D.以草原、荒漠为主2.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3.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4.位于我国最东部的沙地是( )青岛三中高二地理集备组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第 3 页 共 7 页A.浑善达克沙地B.科尔沁沙地C.呼伦贝尔沙地D.毛乌素沙地5.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消息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6.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7.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A.水资源B.石油资源 C .天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图3 一5 一3 是我国西北某地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52f562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f.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 教科书版本:湘教版3. 学科:高中地理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危害;(2)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分布特点及其危害;(3)学会分析荒漠化治理的方法及其成效。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地图,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点;(2)运用案例分析法,了解荒漠化的危害;(3)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荒漠化治理的方法及其成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危害;(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分布特点及其危害;(3)荒漠化治理的方法及其成效。
2. 教学难点:(1)荒漠化的成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荒漠化治理的技术手段及其实施效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案例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方法;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荒漠化问题;(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荒漠化吗?它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哪些危害?”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危害;(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点。
3. 案例分析(1)展示西北地区荒漠化案例,如内蒙古阿拉善盟、甘肃张掖等;(2)分析案例中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3)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治理的方法及其成效。
4. 对比分析(1)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地区荒漠化治理的成效;5. 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倡导珍惜资源、关爱大自然。
六、课堂练习1. 根据教科书P74图7.23,指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0ec4d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0.png)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和分布情况。
2. 使学生认识到荒漠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3. 培养学生了解荒漠化治理的方法和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分布情况及危害。
2. 难点:荒漠化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分布情况及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荒漠化治理案例。
3. 小组讨论法:探讨荒漠化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荒漠化相关图片、视频和数据。
2. 案例材料: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现象。
2. 讲解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和分布情况:通过课件介绍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如风力荒漠化、水力荒漠化等)和分布情况。
3. 分析荒漠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讲解荒漠化对人类生活、农业生产、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介绍典型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美国的草原恢复项目等,分析其治理方法和效果。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荒漠化治理的其他方法和措施,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退耕还林还草等。
6. 总结:总结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方法,强调环保意识。
7. 作业布置:六、教学拓展1. 引入荒漠化以外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生态环境的整体性。
2. 探讨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当地的环保部门或治理荒漠化的企业,了解荒漠化治理的实际情况。
2. 学生分组进行荒漠化治理的模拟实验,如种植耐旱植物、构建水土保持设施等。
八、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等。
3. 学生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案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b42ae1e87101f69f3195dd.png)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案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管理----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一、学习目的二、学习课时:2课时自学导入学习目的一了解、熟习本节的天文主干知识【教学活动】生—师型。
先生:阅读、练习、纠错、识记;1.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是〔〕A.风蚀荒漠化B.冰蚀荒漠化C.水蚀荒漠化D.盐渍荒漠化2.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域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现象,这深上天反映了〔〕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步B.鼠害猖狂C.草场的时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添加3.以下管理我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④西北地域鼎力开展灌溉农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目前形成我国西北地域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缘由是〔〕①西北地域气候干旱②微风频繁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剧烈④过度放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5.荒漠化形成的危害是〔〕A.全球变暖B.臭氧空泛C.土地消费力丧失D.砍伐树木教员:点评,指出学习的重点、存在的效果。
目的导学学习目的二了解荒漠化的含义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教学活动】生—师型。
先生:阅读教材P36,完成〝教材活动〞T1~2题。
教员:解说归结。
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和等要素所形成的土地退步。
土地退步:指土地消费力或。
类型:、、、等。
【知识拓展】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碱化、〝白色荒漠〞的区别土地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要素形成的土地退步。
主要表现为由土地退步惹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此外有红壤荒漠化、盐湖荒漠化等。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软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地域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相似沙漠景观,形成了土地消费力下降的环境退步进程。
石漠化:主要指在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岩溶发育的地域,由于土层薄,再加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等缘由,在多雨的条件下,土壤遭受严重腐蚀,基岩大面积暴露,地表出现出相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步现象。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课时学案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课时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6b7b4b2e3f5727a5e96261.png)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荒漠化带来的危害2.能够说出荒漠化问题的治理措施3.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荒漠化治理的措施【知识准备】1.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A级)温带草原区:过度____________ 绿洲边缘区:过度____________农牧过渡区:过度______________ 绿洲退化萎缩:对__________的不合理利用【学习内容】一、荒漠化的危害(A级)1.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威胁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 、水库、灌渠等基础设施。
2.为__________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________和__________减产甚至绝收,进而引发_________,影响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发展。
二、荒漠化的防治(A级)1.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措施:封______禁________,禁_______禁________,合理用_______,__________移民等。
3.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建设工程。
4.西北荒漠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长期存在,使得荒漠化土地面积仍在继续扩大。
『活动探究』1.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C级)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2.什么是“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生态移民”。
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部分学案
![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部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7d60a8b0717fd5360cdc88.png)
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部分学案【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2.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等案例分析,明白荒漠化的危害。
3.通过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政策的了解,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可行性措施。
【学习重点】荒漠化的防治。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课本39-40页全部内容,自主学习并思考下列问题:1.荒漠化的危害有哪些?2.楼兰古国为什么会消失?3.我国为治理荒漠化坚持的方针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40活动材料,回答:1.科尔沁草原荒漠化,会对周边地区的气候造成哪些影响?2.运用可持续发展原理分析,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巩固训练】1.我国西北地区包括的省(区)简称是()A.陕、甘、宁、青、新B.陕、甘、新全部,内蒙古西部C.新、宁、内蒙古大部及甘肃北部D.内蒙古、新、宁、青2.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主要是由()A.水分差异造成的B.热量差异造成的C.地形差异造成的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4.导致内蒙古高原草场载畜量东部远高于西部的因素主要有()①年降水量②海拔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②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④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6.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7.2001年3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表明()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化阶段,古代不曾出现过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个方面前进。
地球科学教案: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
![地球科学教案: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9495b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5.png)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植被严重退化和沙漠化的自然现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人类活动加速和地表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原因,荒漠化现象日益加剧,给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和治理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荒漠化问题。
一、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1. 破坏生态环境荒漠化现象导致土地资产的浪费和自然资源的浪费,破坏了生态环境科学,形成了生态恶性循环。
2. 威胁生态安全荒漠化现象威胁生态安全,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和健康,对全球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3. 加剧土地沙漠化荒漠化的恶性循环将土地转变为沙漠地带,导致生态环境不可挽回的破坏。
4. 破坏社会经济发展荒漠化问题不仅直接破坏土地环境、生态环境,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旅游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形成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
二、荒漠化治理方法1. 引导合理用地引导深度治理荒漠化地区,建立保护区、开发区、耕地等多种用地类型,走特色发展之路。
2. 制定科学计划荒漠化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荒漠治理计划,定期实行救治措施。
3. 推广旱作农业实行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鼓励发展旱作农业等民生产业。
4.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当地少有的资源建设防沙为主、防风为辅的生态系统,动员当地居民,实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保护措施。
5. 加强风沙防治加强风沙防治、植被恢复工作,促进本地的植物和树木生长,在森林和草原植被丰富的情况下,在农村、城市等地建设荒漠化特色旅游区、野外生态农业公园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业。
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救治措施,将治理荒漠化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任务。
希望全球各国生态、环保部门积极发起,积极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并优化我们的生态环境、稳定我们的社会经济,从而实现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1.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2.通过案例的分析,对如何打破荒漠化与贫困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方式的荒漠化整治措施。
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
1、探讨交流是什么原因导致楼兰古城的消失?
2、黄土高原今昔变化的原因分析:
归纳: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概念:是由于和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包括和 _______等外力作用造成的,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和环境生态破坏。
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探究二: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危害:进一步恶化了,威胁,为提供了充足的沙源,使农牧业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系列问题。
2、治理方针:
3、治理措施:
课堂集训
1、(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①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4分)
2、图3 一5 一1 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3 一5 一2 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读图3 一5 一1 和图3 一5 一2 ,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l )该地形区的名称。
( 2 )该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A.以荒漠为主
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
D.以草原、荒漠为主
2.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3.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
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
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4.位于我国最东部的沙地是()
A.浑善达克沙地
B.科尔沁沙地
C.呼伦贝尔沙地
D.毛乌素沙地
5.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消息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6.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7.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A.水资源
B.石油资源
C.天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
图3 一5 一3 是我国西北某地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 .热量充足
B .太阳辐射
C 水资源丰富
D .土壤肥沃
9、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 .水土流失的治理
B .酸性土壤的改良
C .荒漠化的防治
D .河流的综合整治
10.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日数、干旱的天气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
二、综合题
11、(2005上海卷)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
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风速比荒漠___。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
气温比荒漠____,风速比荒漠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风速。
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
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气象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l )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分别是我国的第三和第四大沙摸。
近年来,两沙已有多处连在一起,呈“握手”之势,这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 )城市P 兴起的原因是
A .交通
B .科技
C .资源
D .政策
( 3 )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粮食作物甲、乙、丙三地区中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是。
( 4 )贺兰山不仅是西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水源涵养林区,而且对乙农业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表现在:a—————— b . ————————————。
课堂集训参考答案
1、⑴干旱、半干旱地区(4分)距海远近(2分)
⑵选①(0分)。
选②或③(2分)。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3分),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产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5分)。
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4分)。
注:选②或③且理由充分合理即可得分
2、(l)黄土高原。
(2 )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通过读图3 一5 一1 可知:( l )该地区平均海拔在1000M左右,山地的相对高度不到2000M。
(2 )该山地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可推断该山应位于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