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第八章 动机)

合集下载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 (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 驱力(奥苏贝尔): •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 求掌握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 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 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 (一)定义: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
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表 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 • 推力:学生发自内心对学习的愿望和追求,对 学习起推动作用 • 拉力:与学习的外在后果相关,对学习起引诱 作用 • 压力:与学习的外在环境有关,对学习起强制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动机强度与学习效 率的关系 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需要 层次理论、动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 机理论 掌握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掌握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及作用 三、学习动机与效果
的理由:内容不错的,就指出表达上的问题;文字不错的,就指出立意上 的偏颇。渐渐地,我练就了一双“毒眼”,稍微翻阅一下,便能发现学生
习作里的毛病;养成了一种习惯,不给学生打高分。自以为这两点是“严
师”的必备条件,“严师出高徒”,既然我对学生要求如此严格,那么就 坐等收获,坐等高徒出现吧。
学习动机
但事与愿违,等来的不是令人拍案的佳作,而多是此语言刻板、内容空 洞的习作。更要命的是,不少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了对写作的厌倦:字迹 潦草,错别字、病句连篇,还有些抄袭之作。我满腔热情,严格要求学 生,希望他们有长足的进步,换来的却是这样一种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究竟那里错了呢? 一天,我无意中听到学生在议论作文。有的说最头痛作文,没材料可写。 有的干脆说,你头痛它干什么?随便找一篇“参考”一下,不就完事了 吗?我还没写就知道只能得几分,认真不认真一个样。后来,还有位几 同学在随笔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第八章学习动机

第八章学习动机

[分析]内在动机是一种要求自己在困难的挑战面前感到有能力、能作
出决定的先天性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本来会在内在动机的激励下进行某种活动,但 是当他们在有了为此而得到外部强化的经验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变得
没有外部奖赏就不再进行那一活动了。
Educational Psychology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 事业心强: 有进取心,也比较实际,敢于 冒一定的风险,但又不是盲目 地进行“赌博”; 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 拓精神; 把个人的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 要,从成功中得到乐趣胜似物 质的鼓励; 想要知道自己活动的结果如何; 选择有能力的人作为工作的同 僚,而不是选择亲近的人。
测验:成就动机
实验:假如你是被试,你前面有五个靶子,放 在远近不同的位置上。a b c d e逐渐远离你。 你的任务是用一粒豆子击中任何一个你选定的 目标。
作为奖励,射中a,奖励10元;b,50元;c, 100元;d,150元;e,200元 那么,你会选择哪个靶子呢?
请问:如果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都失败了,各自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 的?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观点
基本观点
①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赫西等人 提出的,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②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而外部强化 是引起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 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③斯金纳把强化定义为增大行为发生概率的事件。 ④现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 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学习动机的产生。 ⑤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 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动 机的作用,有较大的局限性。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动机 PPT整理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动机 PPT整理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的性质及相关概念(一)动机的性质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二)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三)动机的成分内在的需要、外在的诱因二、学习动机及其分类(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的的心理倾向。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社会意义: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或低下的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的学习动机;范围: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来源: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对学习过程的影响1、对学习动机的启动作用2、对学习动机的维持作用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会越高,学习效果会越好;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他们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

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此,在他们看来,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因此,他们主张,在学习活动中,应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二)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只重视外部诱因的控制,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2、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想法对全体学生都不利3、手段目的化的结果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4、短暂的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二、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

第八章 学习动机

第八章 学习动机

8、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的过程、对经验始 终持开放的态度,并把它们结合到自己的变化过程中去的学习。
主要代表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认为,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与先行因 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即强化——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 可能获得有关信息,产生新的行为。强化能 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动机以调节和控制人的行 为。班杜拉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 强化,而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间依赖关 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
⑷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 稳定的倾向;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 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 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 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 =1-Ps,即当Ps值 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 ⑸阿特金森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 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在与成就有关的 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 失败的担心。
2、需要层次理论(人本理论的一种) ▲
马斯洛(A·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动机时强 调需要的作用,认为所有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 殊的目标,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 把需要分为: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尊重的需 要——合称缺失性需要(deficiengey needs)或基本需 要,主要由于有机体的内心的某种缺失引起的。需要得 到满足后,动机作用就会消失。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成 长性需要,随着需要得到满足,动机作用反而增加。成 长性目的物是无限的,永无止境的。 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该理论说明,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某种缺失性 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
如此学习.jpg
小学生参观科技馆
学生的学习兴趣.JPG
学生临考前.jpg
中小学生对考试的态度.jpg

第八章 动机

第八章  动机

第八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一、动机的内涵与功能(一)动机的内涵动机:指发动、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是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推动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如饥择食。

动机的性质与强度不同,激活作用的大小也不一样。

2、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和对象。

动机不一样,有机体活动的方向以及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3、维持和调整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人们是否坚持进行这种活动,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活动的结果与个体原定目标的对照,是实现动机的维持和调整功能的重要条件。

二、动机与活动的关系动机与活动的关系十分复杂,不同的人,同一活动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活动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或相似的动机。

同一个人,活动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但有些动机占主导地位,称主导性动机,有些动机处于从属地位,称从属动机。

由于主导动机的性质不同,它和从属动机的关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动机的体系。

个体的活动往往不是受单个动机的驱使,而是由它的动机体系所推动的。

在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上,良好的动机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反之,则会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这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第二节需要、诱因与动机一、需要及其种类(一)需要的内涵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苏联心理学家波哥斯洛夫斯基指出:需要是被人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它反映有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的要求。

(二)对需要的解释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2、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

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需要的客体或事件,即追求某种客体,并从客体得到需要的满足。

3、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重要源泉。

第八章学习动机

第八章学习动机

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洛厄尔 实验发现:成就动机 较强的一组在完成学 习任务中能够不断取 得进步 ,学习效率相 对较高 ;而成就动机 弱的一组则没有取得 明显的进步 ,学习效 率相对较低。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 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 着学习动机强度增强而提高,直至学习动机达到最佳水平 而获得最佳学习效率,之后则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 增大而下降。
[启示] 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
动本身的动机。 “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去,
但你不能使他一定要喝水”。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认 知 主 义
一、强化论 (行为主义) 二、需要层次说 (人本主义)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 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 五、控制点理论 六、归因理论 七、成就目标理论 八、自我价值理论 九、自我决定理论


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以下各种:

羡慕学生的地位与外表(好奇心) 服从家长的决定,实现家庭的希望 希望得到奖励,回避责备 对学习活动或学科内容感到兴趣 争取良好成绩,得到好分数 保持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或声誉(自尊感) 争取入队或做个优秀生 维护集体荣誉(集体的责任心与义务感) 升学 选择职业、完成个人志愿 从利己主义出发,追求个人名利 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人民服务,当好接班人
(一)动机与兴趣
兴趣是指趋向某一活动对象的内在倾向。
直接兴趣是对学习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 间接兴趣是因为对学习将取得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 兴趣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有趣是一种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发生的直接兴趣。 有趣的定向和深入发展就形成乐趣。它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和 迷恋,常被人们称作为爱好。

心理学第八章第二节——动机

心理学第八章第二节——动机

差习励 ( 的负作 学担用 ) 生,, 竞 赛 常有反过 要 因损而于 适 竞学会频 量 赛生制繁 失身造的 败心紧竞 而健张赛 丧康气不 失。氛但 学学,会 习习加失 信成重去 心绩学激 。
2
1
返回
2、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是在团队意识引导下的,集体学习方 式,个体中既有相互依存性又由个体 责任感。 通过分工让每个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 角色,把荣誉与同组所有成员联系在 一起。
3、运用好表扬与批评的方法 • 表扬的方法:
命名荣誉法 评价赞扬法 默许赞同法 背后赞美法 契机鼓励法 图文表扬法
• 批评的方法:
直截了当法 委婉说理法 表示惋惜法 含蓄影射法 先扬后抑法 戴罪立功法
结果表明: (1)对学习结果进行 评价,能强化学习动 机,对学习起促进作 用;
单纯从个人兴趣出发易忽 视对学习必要性和艰巨性 的认识。(偏废)
教学必须按照学生已有的认 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盲目跟 风不切合实际。(作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返回
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活动,让他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问题
例1: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 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 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保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 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设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 恰当地运用竞争与合作
一、保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
1. 2. 3. 4. 教学内容:丰富、有趣、系统性和逻辑性强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抓住学生注意点 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服务 要注意两种偏向:兴趣主义和形式主义

第八章动机(心理学)

第八章动机(心理学)

第⼋章动机(⼼理学)《⼼理学》郭德俊第⼋章动机⼀、什么是动机? P189动机是由⽬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理过程或内部动⼒。

⼆、动机具有哪些功能?通过理解动机的五个特点,总结出动机有三个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P192通俗理解:假如⼀个⼈同时缺乏⾷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此时⼈的意识⼏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来获取⾷物。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只有当⼈从⽣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级的、社会化程度更⾼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四、动机与⾏为的关系 P1931、同⼀种⾏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种⾏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种或相似的动机。

2、良好的动机应产⽣良好的⾏为的⾏为效果,不良的动机则会产⽣不良的⾏为效果。

五、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P194动机强度与⼯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是呈倒 U形的线性关系。

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作效率不可能提⾼;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理状态,⼲扰记忆、思维等⼼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六、驱⼒理论和诱因理论各⾃的特点是什么? P200-2021、驱⼒理论:所谓驱⼒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所谓的内驱⼒刺激,这种内驱⼒的刺激引起反应,⽽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

当有机体的⽣理需要得不到满⾜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为去纠正这些⾝体的缺失或者障碍,所以,可以认为,使驱⼒降低是⾏为发⽣的主要原因 .2、诱因理论:吃饱了的动物在看到另⼀个动物在吃⾷,将会重新吃⾷物,这时的动机是由刺激引起的,⼈类经常追求刺激,⽽不是⼒图消除紧张使机体恢复平衡。

心理学 第八章_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 第八章_需要与动机
5、对于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纵 使违反众议,也应挺身而出,站在正义的一边,坚持到底。
6、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留一点 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将有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
7、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 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对希望自我实现者的建议
1、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象个瓶颈。 2、在任何情景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
长远的利害做决定。
3、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 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4、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 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
需要---是个体对内外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需要---是个体感到欠缺什么并力求获得满足时 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需要的含义
1.对象性
(二)需要的特点
2.动力性
3.社会性
一、需要的含义
1.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 (三)需要的种类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生物需要
生物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人和动物 共有的。但是人的生物需要与动物的有本质的不同,人 的生理性需要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具有社会性,带 有社会历史的烙印。人和动物生理性需要的对象和满足 的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动物只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 只依靠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物体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 人则主要通过社会生产劳动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对象, 并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理需要。马克思 指出:“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 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朱 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味美人欲也。”现代人进 食,不仅仅是解除饥饿,而且讲究色、香、味俱全,至 于宴会,那则更是人类饮食之外的社交手段!

心理学动机

心理学动机
❖ 如“孤独”,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 由于缺乏朋友引起,产生对朋友的需要, 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交友。
2、需要的种类
(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生物需要):饮食、运动、休 息、睡眠、排泄等。反映了人类的生物自 然方面的要求。 社会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 要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
印刻实验
三、认知理论
(一)动机归因理论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 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来寻求行为 的内在因素,这称为归因。 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
A.海德理论:
1.人们在成功和失败时喜欢对结果进行归因。归因分 为两种: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个体本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兴趣等。 外因是环境因素,如任务难度,外部的奖惩等。 2.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两种:内控的人常把成 败归为内因,外控的人把成败归为外因。
德西认为只有自我决定行为才是动机 行为;非自我行为受外在刺激控制,是 无动机的。
(三)班杜拉的自我功效论理论
1.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期待是决定行 为的的先行因素。 2.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种。前者指个体对 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后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 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 3.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做出行为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 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
第八章 动机
“在这个世界上,成功人的比例大概占百分之三, 一般人占了百分之九十七。到底为什么有人会成功、 成为这百分之三的人,有人会一辈子成为普通人, 他成为百分之九十七?这两者的差别到底是在什么 地方呢?”
“在过去十七年当中,我拜访了一百位世界第一 名,他们从奥运金牌,从世界首富,从畅销书作者, 到国家的元首、总理等等。从他们身上,我发现这 百分之三的人,他们有一个跟一般人最大最大的差 别。”

第八章+++动机

第八章+++动机

三,动机的种类
• 4、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不同,可把动机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 性动机。 • 5、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划分, 可把动机区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 6、根据动机所涉及的活动,可把动机区分 为学习动机、游戏动机、劳动动机、工作 动机和犯罪动机、自杀动机等。
四、动机系统决定个体行为
• 1、动机系统的静态结构 最终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的,往往是 若干动机所组成的动机系统产生的合力。 • 2、动机系统的动态结构: 特征:冲突、合成和转化
动机系统的动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 (1)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主要是由于个体内部需要与需要之间 以及需要与外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可 以分为四类冲突情境: ①双趋冲突 ②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 ④双重趋避冲突 • (2)动机合成:由多种动机合成. • (3)动机转化:有的动机消退,新动机产生 ①动机种类上的转化 ②动机强度上的转化
第八章
动机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机的一般概 念,种类,动机理论,理解个体行为活动 的模式。 • 掌握学要的概念及需要层次理论,用动机 理论解释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因。
1.本章重点 • (1)动机与需要的概念 • (2)动机理论 • (3)需要层次理论 2.本章难点 • (1)需要层次理论 • (2)动机理论
• 一,动机(motivation) 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 动机 部动力。 心理学把动机定义为: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 以及导致行为指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力量。
二,动机的功能
• 1.激活功能—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 2.指引的功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目 标。 • 3.维持的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 时间。 • 4.加强的功能—调节个体的行为强度,时 间和方向。

第八章:动机试题

第八章:动机试题

第八章动机习题一、填空题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分为和。

2、根据动机的意义,可把动机区分为和。

3、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不同,可把动机区分为、和非动机。

4、根据自主性水平由低到高,可以把外在动机分为外在规则动机、和。

5、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把动机区分为和。

6、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把动机区分为和。

7、一般说来,动机的产生和发生作用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8、动机系统的动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和三个方面。

9、从表现形式上看,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和理想。

10、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1、根据对需要的意识程度,可以把需要分为和。

12、维纳的归因理论,从、和原因源三个维度归纳了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

13、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结果主要通过和自我效能感两条途径对个体行为动机产生影响。

14、斯金纳将能起到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分为和两类。

15、自我效能感是由提出的一个动机概念。

16、阿特金森认为,个体行为动力为和的乘积。

二、单向选择题()1、动机属于心理现象的方面。

A、心理过程B、个性倾向C、个性特征D、个性调控()2、下列动机种类中,自主性水平最高的是。

A、内在动机B、外在规则动机C、内转规则动机D、认同规则动机()3、是动机产生最根本的心理基础。

A、内驱力B、诱因C、需要D、认知()4、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B、华生C、斯金纳D、罗杰斯()5、是能使个体因趋向或获得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

A、正诱因B、负诱因C、正强化物D、负强化物()6、是由于其撤除而增强某种行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

A、正诱因B、负诱因C、正强化物D、负强化物()7、下列选项中,不能产生或增强个体行为动机的是。

A、诱因B、强化物C、惩罚D、目标()8、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认知失调动机理论代表性人物的是。

A、霍尔B、费斯廷格C、维纳D、班杜拉()9、自我效能感与自信的不同点表现在。

第八章 动机(motive)

第八章 动机(motive)

马斯洛主要著作有: 主要著作有:
《动机与人格》(1954) 动机与人格》 1954) 存在心理学探索》 1962) 《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 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 1964) 《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 科学心理学》 1966) 《科学心理学》(1966) 人性能达的境界》 1971) 《人性能达的境界》(1971)等。
东北电力大学普通心理学
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3〉分析了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和 发展趋势。 〈4〉马斯洛十分重视人的潜能和价值, 认为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中潜能得到发 挥的最好典范,是最有价值的人。 〈5〉突破了弗洛伊德的局限性,采用 现象学描述法对有成就的人进行分析是 一个极大的进步。
东北电力大学普通心理学
东北电力大学普通心理学
(二)原始动机与习得动机
原始的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动机, 它们是以人的本能的需要为基础 的。 习得的动机是指后天获得的各种 动机,或者说,经过学习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各种动机。
东北电力大学普通心理学
(三)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
人的动机有一部分发生在意识的水平 上,即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动机是 什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追求 什么样的目标。 但是,在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 幼儿身上,他们的行为动机是无意识 的;在成人身上,也有无意识的或没 有清楚意识到的动机,例如,对活动 的定势与意向等
东北电力大学普通心理学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东北电力大学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__动机

第八章__动机

女生认为男生 喜欢的标准
男生实际 喜欢的标准
2、性动机

性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它虽然是生理的动机,但它与饥饿动机和 睡眠动机具有很大区别。 性是生理本能,同时也是心理需求。


人类性动机同时受到伦理道德、法律、审美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制 约。
少年性行为的不良后果
•早孕

性传染病
英国13岁男孩与15岁女友生子
亲和动机与社会情境


沙赫特(Schachter,1959)以62名女大学生为被试,将被试分为实验 组(32人)和控制组(30人)。 对实验组被试,主试先让她们看一些令人生畏的仪器,并告诉她 们将用这些仪器在她们身上实验,实验会有电击,能使人痛苦但 无伤害。 对控制组的被试,既不让她们看见仪器,也不告诉她们电击之类 的事。然后对两组被试说,实验开始之前要提前几分钟到实验室 等候,可一个人到实验室来等候,也可与别的同学结伴而来。 每个人在纸上选择:独自来 或者 结伴来 结果,实验组32人中有20人(62.5%)选择结伴;控制组30人中只 有10人(33.3%)选择结伴。说明越是在恐惧的清境下,合群或亲 近他人的倾向越强烈。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 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 得很自然和顺理成章。他才发现,国内一些成功人士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 辛夸大了。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 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教授读后,大为惊喜,写信给他 的剑桥校友—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
饥饿感的神经机制: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


摄食行为是由两个相互影响的中枢控制的 一个是位于下丘脑外侧部的摄食中枢 一个是位于下丘脑腹内侧区的饱食中枢 (Grossman,1967,1973;Stellar,195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 有价值的工作,去从事、去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
因。
• 麦克兰德和阿特金森把成就动机定义为“在具有某种优胜标准德竞争 中对成功的关注”。
• 阿特金森认为,个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一是希望成功,
二是避免失败。这两种心理作用彼此相互抵消的结果,形成个人的成 就动机。成就动机的强弱将影响人们对工作难度的选择。
第八章
动 机
动机 • • • • 第一节 动机概述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第四节 意志行动
第一节
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涵义
二、动机的功能
三、与动机有关的几个概念 四、动机与行为效率
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 动机与行为活动是相对的概念。动机本身不属于行为活动,它只
状态。 • 此理论的要义有二: • 其一,个体的一切活动,皆起因于内在生理需求而生的驱力; • 其二,在个体表现行为时,如果该行为结果能满足造成驱力之
需求,就会使该驱力降低。而驱力降低,则会加强该种行为的
重复出现。
诱因理论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诱因(即外部刺激)在唤起 行为时也起重要的作用,应该用刺激和有机体特 定的生理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动机。
是一种促动行为活动的内在作用。 • 对个体的行为活动而言,动机不但具有内在的促动作用,而且在
促动之后,对个体行为活动还具有导向作用和维持作用。
• 就动机的性质而言,它是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它只能促 使个体在某一刺激情境下产生反应。
动机的功)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二、生理性动机 三、社会性动机
• 根据动机的起源: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 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原始性动机
习得性动机
• 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
有意识的动机 无意识的动机
生理性动机 • 饥饿动机
• 干渴动机 • 性动机
• 睡眠动机
(一)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
2、执行决定阶段
动机斗争
• 接近—接近型冲突
• 回避—回避型冲突 • 接近—回避型冲突 • 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意志的品质 • • • • 独立性 果断性 坚定性 自制力
的情况。
• 无论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还是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都出现 得比较晚。 • 他把前四层需要称为缺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被称为生长需要,它的满足 ,并不使动机停止,而是使动机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评 价: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完整,但是他把 人的基本需要统统说成是先天的,与生俱来 的,这就模糊了人的生物学需要与社会需要 的差别,降低或否定了人的后天生活环境与 教育对人的需要的发生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 用。
自我 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 理 需 要
需要层次理论
• 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
也减弱。
• 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不 过,各个需要层次的固定程度并非那么刻板,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例外和颠倒
2、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 叶克斯和道得生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
种简单的线形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各种活动都有一个最佳的
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对行为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 使工作效率下降。
• 另外,研究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任务的难度有关。对于比较容
易的任务,较高的动机水平能提高工作效率;而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 ,则是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叶克斯和道
• 正诱因(positive incentive):凡是引起个体趋近或
接受并由之获得满足的刺激,称为正诱因。
• 负诱因(negative incentive):凡是引起个体躲避或 逃离,并因避离而感满足者,称为负诱因。
1、动机与行为:
• 类似的动机未必表现类似的行为; • 类似的行为,未必出自类似的动机; • 个体的活动往往不是收单一动机的驱使,而是 由多种不同的动机所推动。 • 在实际生活中,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情况也时 有发生。
得生定律。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论(instinct theory) 二、驱力降低理论(drive-reduction theory) 三、诱因理论(inducement theory) 四、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六、唤醒或激活理论
第四节
意志行动
一、什么是意志 二、意志行动及其过程 三、意志的品质
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
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
过程。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意志行动是自觉地确定目的的行动。
• 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 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二)意志行动过程
1、采取决定阶段 • • • 确定目的 动机斗争 拟定计划
(二)动机的自我效能论(self-efficacy theory)
• 指个人在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动机之强弱,将 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 • 自信 指个人对自己所作所为之事具有信心,是 个人对处理一般事务时的一种积极态度。 • 自我效能 是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自己某方 面能力的自我评估。
四种信息源 :
• 指个体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一种匮乏状态。当这 种匮乏状态达到体内平衡作用所必须调节的程 度时,个体本身就会感到需要的存在。 • 按起源可以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 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诱 因(incentive)
• 凡是能够诱发个体动机的外在刺激(包括人、事、物
、情境等),即称为诱因。

直接经验
• 间接经验
• 言语说服
• 情绪唤起
唤醒或激活理论
•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在内外刺激的关系上都有一个最适 宜的唤醒水平。当出现偏离这个水平的内外刺激时,促使有机体 活动,以恢复这种水平。刺激过多或过少都会激起有机体的活动 。 • 唤醒理论有三个原理:
– 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 简化原理,即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 – 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一)动机的自我归因理论(self-attribution theory)

• • •
能 努
力 力
工作难度 运 气


别人的反应
身心状况
归因
• • • • • • • • • • • • 运气 成功:“老师并没有问我费希纳定律,真是太好了。” 失败:“如果我家小狗没把我的作业吃掉的话,我可能会考一个很好的成绩。” 任务难度 成功:“论文考试很简单,我写的东西一直都能让我得到好成绩。” 失败:“我就是不理解这些古文,为什么《三国演义》不用现代汉语来写呢?” 能力 成功:“我知道我可以为音乐配音,我一直有音乐方面的天赋。” 失败:“我早预料到了这一成绩,我的视觉学习风格与她的讲座教学不匹配。” 努力 成功:“我昨天呆在家里学习真是太好了,的确很有回报。” 失败:“我在姓名和日期的学习上花费了很多时间,而在原因方面的学习时间不够。”
(二)权利动机(power motive)
• 权力动机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
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 从个体行为目标上分析,可以将权力动机分 为个人化权力动机和社会化权力动机两类。 前者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私欲或利益,后者
则是为了他人。
(三)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其 他人所存有的与之亲近的内在需要。
(一)动机的自我归因理论(self-attribution theory)
• 韦纳采取了罗特所提出的控制信念的概念,作为自我归因论的
部分理论基础。
• 就上述六方面归因而言,努力程度是个人可以自主控制的,但 其它因素的变化均非个人所能控制。 • 韦纳将影响成败的六项归因,按其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分为 外在的和内在的两类。 • 韦纳认为,六项归因在性质上有的是稳定的,持久不变的。也 有的是不稳定的,随情境的不同而可能变化的。
本能论
• 本能(instinct)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 定下来,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换句话说, 本能是对个体生而具有,或不学而能的天生性行 为的解释。
• 本能论者认为,人的活动是先天内在安排好的。
驱力降低理论
•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
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