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复习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A. 安第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岩石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2. 下列哪项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A. 喀斯特地貌B. 河流地貌C. 冰川地貌D. 火山地貌3. 下列哪个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高原山地气候4. 下列哪个地形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A. 黄土高原B. 江南丘陵C. 四川盆地D. 云贵高原5. 下列哪项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交替B. 时区差异C. 地理极D. 黄赤交角答案:1.A 2.B 3.B 4.B 5.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地球上最深的海洋是______,位于______洲。

7.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______,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______。

8.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位于______地区。

9. 下列气候类型中,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的是______。

10. 下列地形区中,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______。

答案:6.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 7. 昼夜交替;黄赤交角 8.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 9. 亚热带季风气候 10. 江南丘陵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答案: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产生时区差异;(3)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分布。

地球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1)产生黄赤交角;(2)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分布;(3)影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12. 简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答案:(1)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2)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多山丘陵。

(3)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少雨,地形高原、盆地相间分布。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带答案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地球天体:宇宙中各种实体的统称。

通常不把行星际、星际和星系际的弥漫物质以及各种微粒辐射流等称为天体。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天体构成的体系及其所占有的空间区域。

(2) 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与环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构成的天体系统及其所占有的空间区域。

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行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卫星: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

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彗星:中文俗称“扫把星”,是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

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

矮行星:指围绕太阳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冥王星是典型代表。

黄道:太阳位于地球轨道面上,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好像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做黄道,黄道所在的面就是黄道面。

实际上,黄道面和地球轨道面是重合的。

赤道面与黄道面约为23°27′交角,即为黄赤交角。

地壳:地幔:地核:第二章地壳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地壳厚度差异很大。

地壳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

地壳是指地球表面的刚性外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

地壳的组成可以从元素、矿物、岩石三方面来说明。

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即元素的丰度。

各种元素丰度不一。

高丰度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对地壳的矿物组成将发生积极影响。

矿物:地壳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不断进行化合,形成各种矿物。

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2.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A. 赤道低压带B. 极地高压带C. 副热带高压带D. 季风环流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铁B. 氧C. 硅D. 铝4. 以下哪个是河流的源头?A. 河口B. 河源C. 支流D. 干流5.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C. 风蚀地貌D. 火山地貌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7. 以下哪个是火山喷发时释放的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硫化氢D. 氧气8.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气候?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极地气候9. 以下哪个是湖泊的类型?A. 淡水湖B. 咸水湖C. 火山湖D. 所有选项都是10.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B. 冰川谷D. 火山口答案:1-5 DCBCC6-10 ACBD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地球上的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2. 地壳主要由______和硅酸盐矿物组成。

3.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__洋。

4.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

5.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6.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和冰川中。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8.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沙漠。

9.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湖。

10. 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河。

答案:1. 对流层2. 硅酸盐3. 太平洋4. 一年5. 马里亚纳6. 河流7. 铝8. 撒哈拉9. 苏必利尔10. 亚马逊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 描述一下什么是洋流,并简述其对气候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A. 安第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科迪勒拉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答案:A2. 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A. 亚马逊河流域B. 刚果盆地C. 澳大利亚北部D. 中国南方答案:D3.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戈壁滩C. 澳大利亚沙漠D. 草原沙漠答案:A4.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南美洲?()A. 加拿大B. 美国C. 墨西哥D. 阿根廷答案:D5.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智利海沟C. 阿塔卡马海沟D. 马来西亚海沟答案:A6. 下列哪个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干燥、高温、少雨?()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沙漠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C7.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A. 珠穆朗玛峰B. 喜马拉雅山脉C. 埃及金字塔D. 阿尔卑斯山脉答案:A8. 下列哪个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A. 澳大利亚B. 南非C. 加利福尼亚D. 中国南方答案:C9.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非洲?()A. 埃及B. 印度C. 巴西D. 加拿大答案:A10. 地球上最大的高原是()A. 巴西高原B. 西伯利亚高原C. 青藏高原D. 安第斯山脉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河流是______。

答案:尼罗河2.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

答案:亚洲3. 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温带气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5.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______。

答案:珠穆朗玛峰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错误2.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答案:正确3.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

()答案:正确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合复习题集2024年版及答案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合复习题集2024年版及答案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合复习题集2024年版及答案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组成。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和地理规律,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而人文地理则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的影响,包括人口、城市、经济等。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份综合的高中地理复习题集2024年版,附有详细答案。

一、自然地理部分1. 请解释地球上的四个大洲板块。

答案:地球上的四个大洲板块是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

它们是由陆地构成的巨大板块,分布在地球表层,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2. 什么是地壳运动?请列举两种地壳运动形式。

答案: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层,在地球内部的动力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两种常见的地壳运动形式是地震和火山喷发。

3. 请解释平原的形成过程。

答案:平原是由长时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地形,通常位于河流沉积物或海洋沉积物的堆积区。

其形成过程包括水的侵蚀和沉积、风的风化和堆积以及冰川的侵蚀和沉积等。

4. 请解释气候类型的划分标准。

答案:气候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有气温和降水量。

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5. 根据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分析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案: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

由于其接近南极点,气候极端寒冷,平均温度很低。

大部分地区被冰川和冰盖覆盖,地理特征以冰川和山脉为主。

此外,南极洲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二、人文地理部分1. 解释人口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

答案:人口增长对城市化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也会增加,城市扩张和建设的需要也会增加。

这导致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变得更加重要。

2. 请解释世界贸易的三大主要贸易方式。

答案:世界贸易的三大主要贸易方式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资本贸易。

货物贸易主要指的是商品交换,包括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贸易。

自然地理学试卷——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卷——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卷1.填空题15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2)宇宙中的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3)太阳系的共有8大行星和一个矮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矮行星冥王星。

4)南北纬23度27分称为南北回归线;太阳的视运动路线叫做黄道。

5)地球固体地表以内的构造可以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6)沉积岩的三种接触关系分别为整合、假整合、不整合。

7)气象学把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

8)大气中的水汽产生凝结需要一定的条件,既要使水汽压达到饱和或过饱和,还必须有凝结核。

9)水循环的三个重要环节分别是蒸发、降水、径流。

10)地表岩石或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化成分改变,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11)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由四类成分构成,即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群。

12)生物之间关系的基本类型为竞争、捕食、寄生和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

13)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4)土壤水分主要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类型。

15) 大陆边缘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地貌类型。

2.选择题151)一个天文单位是(B)A 1.496⨯104kmB 1.496⨯108 kmC 1.496⨯106 kmD 94 605⨯108 km 2)下列哪种岩石不属于岩浆岩(D)A 花岗岩B 玄武岩C 橄榄岩D 石灰岩3)下列哪项不是沉积岩的特征(D)A 层理B 磨圆C 流纹D 化石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A 氮约占大气的78%B 氧约占大气的21%C 臭氧约占大气的0.01%D 二氧化碳约占大气的0.03%5) 一个标准大气压是(C)A 1013.25 PaB 1013.25 kPaC 1013.25 hPaD 1013.25 N6) 下列哪项不属于湖泊(C)A 里海B 洱海C 地中海D 死海7)一条河流根据地理-地质特征可分为(D)A 上游、下游;B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C 上游、中游、下游;D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反映某一地区的气候干湿状况,通常用湿润系数k= P / E来表示,式中P 为,E为。

2、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三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这三力是指、和惯性离心力。

3、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主要层次: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多样性。

4、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分为雨、雨、锋面雨和台风雨四种。

5、要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与过饱和,一是,二是。

6、在北半球低气压中心为气旋,气流时针旋转向中心辐合,气流上升,多天气。

7、潮汐类型可以分为半日潮、全日潮和三种类型。

我国渤、黄、东海以及不规则半日潮为主。

8、一般来说,北半球大陆上,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月份是月份;海洋上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月份在月份。

9、对策者采用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的种群生态适应对策,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弱,但一般具有很强的能力。

10、山谷风盛行时,白天风从,晚上风
从。

1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为,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为。

12、自由大气的空气水平运动分和两种,是与实际大气风相似的一种达到暂时平衡的风。

13、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主要层次:多样性、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雨和
雨四种。

15、反映某一地区的气候干湿状况,通常用辐射干燥指数k= R / (L·r)来表示,式中R为,L为。

16、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与,以及在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移。

17、海陆风盛行时,白天风从,晚上风
从。

大学自然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自然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自然地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水循环的组成部分?A. 蒸发B. 降水C. 径流D. 风化答案:D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答案:A4.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A. 地震B. 火山C. 风蚀D. 山脉的形成答案:C5.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6.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的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答案:C7. 下列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洋流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答案:B8. 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A. 岩石风化B. 植物残体C. 动物活动D. 大气沉积答案:B9. 以下哪个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更替B. 季节变化C. 极昼极夜D. 月食答案:A10.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阿特兰蒂斯海沟B. 阿拉伯海沟C. 马里亚纳海沟D. 阿特卡海沟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地球上的大气分为多层,其中最接近地面的层是________。

答案:对流层1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是氧、硅和________。

答案:铝13.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__年。

答案:114. 海洋对大气中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降水和径流。

答案:蒸发15. 地球的内力作用主要来源于地壳内部的________和岩浆活动。

答案:地热能16. 土壤的肥力高低与土壤中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答案:有机质17.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答案:苏必利尔湖18. 地球的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________。

答案:沉积19. 火山爆发时,岩浆通过________上升到地表。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一)(附参考答案要点)一、解释下列名词(25分)1、温室效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热能向下投向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之为“温室效应”。

2、基座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3、顶极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

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

4、灰钙土它是钙积土的一个土类。

是荒漠草原区的地带性土类。

它是钙积层中具有石灰性反应、有厚淡色表层和变质粘化层、具有薄的腐殖质层的土壤。

5、沙漠化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30分,每小题10分)1、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

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

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置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2、城市有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

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

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大学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

大学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

大学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

A. 40,000公里B. 30,000公里C. 20,000公里D. 10,000公里2.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

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3. 以下哪个不是地球的内部圈层?()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大气圈4.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

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5.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

A. 圆形B. 椭圆形C. 抛物线D. 直线6. 地球的倾斜角度大约是()。

A. 23.5度B. 30度C. 45度D. 60度7. 以下哪个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无关?()A. 日出日落B. 昼夜交替C. 季节变化D. 地球的磁场8.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

A. 365天B. 365.25天C. 366天D. 367天9. 以下哪个因素对地球的气候影响最大?()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的公转C. 地球的形状D. 地球的倾斜角度10.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外层空间。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______公里,极半径约为______公里。

4.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称为______角,其大小约为______度。

5. 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约为______,表明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______。

6. 地球的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大,约为______米/秒。

7. 地球的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约为______米/秒;在远日点时最慢,约为______米/秒。

8. 地球的大气层中,对流层的厚度约为______公里,平流层的厚度约为______公里。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以下哪项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分支?A. 气候学B. 地形学C. 水文学D. 经济学答案:D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影响着我们的哪些方面?A. 自转影响昼夜更替,公转影响季节变化B. 自转影响季节变化,公转影响昼夜更替C. 自转和公转共同影响地球的气候类型D. 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地球的地形特征答案:A3. 以下哪种岩石是火成岩的一种?A. 砂岩B. 页岩C. 大理石D. 花岗岩答案:D4.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形式?A. 风化作用B. 溶解作用C. 机械侵蚀D. 化学侵蚀答案:C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亚马逊雨林B. 太平洋C. 大陆架D. 生物圈答案:D二、填空题1.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五层组成,从地面向上依次是__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答案:对流层2.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下水和冰川中。

答案:海洋3. 在板块构造理论中,板块之间的碰撞边界通常形成________,而分离边界则可能导致________的形成。

答案:山脉、大洋中脊4. 气候类型中,热带雨林气候的柯本气候分类代码是________。

答案:Af5. 地球上的生物圈大约覆盖了地球表面的________百分比。

答案:20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答: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其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但在高温高压下部分岩石呈现塑性流动状态。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金属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金属构成。

地球内部结构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壳的板块运动、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等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对地形地貌、土壤形成、气候条件等有着重要影响。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答案

H+ + HCO 3 H+ +CO 3 2


加上从大陆流向海洋的 1 单位二氧化碳,因此每年有 3 单位的二氧化碳留在海洋。 (3)每年人类毁林释放出 1.5 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烧释放 6 单位的二氧化碳。 本来大气与地表间的二氧化碳循环大致是地表净收入,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每年大气中新增的二氧化碳 含量就等于 1.5+6-2-2=3.5 单位,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增加。 原因:导致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森林的不断砍伐以及持续使用化石燃料 影响:将导致温室效应愈发显著,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不断上升等。 控制对策:保护森林,禁止乱砍乱伐,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倡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2. 读图阐述对流层大气环流形成的机理和过程 地球-大气系统所接受的辐射能在各纬度分布的不均匀,产生由赤道指向两极的温度水平梯度。这样,在大气低 层便产生从极地指向赤道的气压梯度,而在对流层的中、上部则产生从赤道指向极地的气压梯度,从而导致空气的 经向运动。 从赤道辐合上升的空气到了高空,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由低纬向高纬运动,当空气离开赤道后,便受到随纬 度升高而增大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沿经向运动的空气质点逐渐转变为向偏东方向运动,大约在纬度 30º附近,气 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形成西风,从而使得自赤道源源不断地向高纬运动的空气在纬度 30º附近发生辐合 和质量的堆积,导致地面气压的升高,同时,自赤道向北运动的空气还逐渐冷却,因而产生下沉运动,形成副热带 动力高压。 下沉的空气到低层沿经向分为两支辐散, 向低纬运动的空气质点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转为东北信风 (北 半球)和东南信风(南半球) ,流向赤道低压带,这两股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暖空气在热带辐合带内上 升到高空,并产生向极地辐散的气流,形成哈得莱环流圈。 从副热带高压向高纬运动的低层空气因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变为西南风,而从极地高压流向较低纬度的 低层空气,则为东北风,这两支气流在副极地地带相遇。由于来自极地和高纬的空气冷而干,而来自较低纬度的空 气暖且湿,所以,这种大范围不同性质的空气块在副极地相遇便形成了锋区,称为极锋。暖湿空气密度较小,沿极 锋锋面滑升,当它达到对流层上部时又南北分流,向南的一支在对流层上部与哈得莱环流圈高层来自赤道的更加暖 湿的空气在副热带相遇,形成副热带锋区。这支高空气流与低层的西南气流一起构成费雷尔环流圈,方向与哈得莱 环流圈正好相反。向北的一支流向极地,变冷下沉,并在低层回到较低纬度的地区,形成了极地环流圈。上述气压 带、风系和三圈环流的形成机理可概括为一种具有负反馈回路的图解模型。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 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7、 平流层 距地表约10~50 km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
逸散层之下。
58、 洋中脊 纵贯大洋盆底中部大体与大陆边缘平行的隆起山脊。 59、 大气的合与辐散 60、 土地淋溶层 61、 融冻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
90、
二 简答题 1、 试简述天文四季分类的依据以及其气候特征
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来划分
2、 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些类型?
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位移的形迹。反映了某 种方式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应力场。主要有水平构造和垂直构造。
3、 什么是大气环流?从空间区域尺度上看,有哪些类 型?(可从全球性环流、季风环流、局地环流回答)
的表层部分,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
பைடு நூலகம்
组成的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75、 土壤淋溶层
76、 层理 指岩石沉积过程中的原生成层构造。
77、 群落 栖息于某一生境中的各种生物所形成的结构比较松散的
群体。
78、 厄尔尼诺 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升高的现象。
79、 不整合 由于构造运动导致的地层间断和地层时代不连续,
84、
85、 气候形成因素包括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地形因素、
洋流因素等。
86、 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一般概括为

、 等。
87、 地表水主要赋存形式有 、 、 等。
88、 我国海岸基本分为平原海岸 、基岩海岸、生物海岸等
类型。
89、 森林蕴藏着大量的动、植物资源,并且具有 、 、
、 ,以及防治自然灾害的巨大作用。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畴?A. 地貌学B. 气候学C. 土壤学D. 经济学答案:D3. 地壳最厚的部分通常位于:A. 海洋B. 大陆C. 山脉D. 平原答案:B4. 以下哪个现象与洋流无关?A. 厄尔尼诺现象B. 拉尼娜现象C. 季风D. 潮汐答案:D5.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散逸层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的赤道半径大约是________公里。

答案:63782.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答案:撒哈拉沙漠3.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约为________度。

答案:23.5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5.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________。

答案:五大湖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以上)是由数个巨大的岩石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热流的作用下相互移动、碰撞、分离,形成了地震、火山、山脉等地质现象。

2. 描述全球气候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全球气候系统主要由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和冰盖等组成,它们通过能量的交换和物质的循环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状态。

3. 解释什么是生物地理学,并简述其研究内容。

答案: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

4. 什么是水循环?请简述其主要过程。

答案: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主要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和植物蒸腾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复习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复习题(含答案)

专题1地球运动规律地球运动规律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本专题的考查有悄然回归的趋势。

(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与日期变更、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光照图的判读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全部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多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为素材来进行设计,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能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命题也逐步趋向于地理环境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综合。

(3)从能力要求看,主要突出对考生综合思维素养、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

2019年高考复习要注意: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

②能够利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及季节的判断。

③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④结合经纬网图,提高个人的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注重提升自身地理学科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能力的核心素养。

01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1.地方时的计算(1)先求两点的经度差:两地同为东(西)经,取其差;两地东西经不同,取其和。

(2)将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两地经度差÷15°/小时=两地的时间差(小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1°=两地的时间差(分钟)。

(3)确定时间早晚:东早西晚,时间“东加西减”。

(4)列出算式:所求地区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时间差(所求地区在已知地区以东取“+”,以西取“-”)。

2.区时的计算计算区时可借鉴地方时的计算方法,但计算时要注意地方时和区时的差别,需要求出某地所在的时区或该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

如已知甲地(30° W)的地方时为5时,求乙地(75° E)所在时区的区时。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A. 赤道B. 北回归线C. 南回归线D. 极圈答案:A3.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地壳答案:D4. 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风向B. 地转偏向力C. 海底地形D. 所有以上因素5. 以下哪种地形是由板块运动形成的?()A. 火山B. 河流C. 湖泊D. 沙漠答案:A6.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淡水生态系统答案:C7.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纬度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季风气候答案:A8.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A. 日出日落B. 昼夜交替C. 季节变化D. 时差答案:C9.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B. 石灰岩C. 大理石D. 玄武岩答案:D10. 以下哪种土壤类型适合种植水稻?()A. 沙质土B. 黏土C. 红壤D. 黑土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陆位置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水体?()A. 海洋B. 河流C. 大气水D. 冰川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主要作用?()A. 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伤害B. 调节地球温度C. 维持生物生存所需的气体D.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地形地貌B. 气候C. 水文D. 生物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A. 土壤类型B. 有机质含量C. 矿物质含量D. 土壤水分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彗星:中文俗称“扫把星”,是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
矮行星:指围绕太阳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冥王星是典型代表。
黄道:太阳位于地球轨道面上,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好像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做黄道,黄道所在 的面就是黄道面。实际上,黄道面和地球轨道面是重合的。赤道面与黄道面约为23°27′交角,即为黄赤交角。
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行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卫星: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地球
天体:宇宙中各种实体的统称。通常不把行星际、星际和星系际的弥漫物质以及各种微粒辐射流等称为天体。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天体构成的体系及其所占有的空间区域。(2) 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与环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构成的天体系统及其所占有的空间区域。
地壳:地幔:地核:
第二章 地壳
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地壳厚度差异很大。地壳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地壳是指地球表面的刚性外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地壳的组成可以从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